第一篇:京津冀一体化对核心城市以外地区的影响 ——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
河北金融学院 2018年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结 项 书
实践主题:调研十九大下京津冀一体化对核心
城市以外地区的影响
团队名称: RUN分队
指导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办事处 指导教师:
耿幸宏 实践类别:
专业调研
2018年 2月 8 日
RUN分队2018年寒假在河北定州担任调查员的社
会实践报告
十九大下京津冀一体化对核心城市以外地区的影
响
——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
目录
一、引言····························································································· 1
(一)京津冀一体化历史背景 ························································ 1
(二)十九大中京津冀一体化定位 ················································· 2
二、定州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有利条件 ················································· 3
(一)交通底蕴 ············································································ 3
(二)文化基础 ············································································ 4
三、定州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后的经济发展 ·············································· 4
四、定州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后的文化发展 ·············································· 6
五、调研后的心得体会········································································· 9
一、引言
(一)京津冀一体化历史背景
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2014年2月26日,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要坚持国家战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
同发展路子。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将率先联动。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有关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论述又很有张力,为政策落实保留了很大的伸缩空间,具有很大的弹性。比如,第七大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一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一方面强调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同时也强调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这实际上是告诫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区别对待;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二)十九大中京津冀一体化定位
第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第二,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一言以蔽之,当今和未来相当长一
段时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
第四,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于经济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落脚点,积极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重组整合,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大力推进降杠杆、“处僵治困”、“瘦身健体”,强化安全生产、质量和科技创新工作,努力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率效益。加快实施“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集团公司全球化”三步走的国际发展战略,注重发挥理念和技术的优势,积极参与所在国或其所属区域能源电力、水利水电、新能源发展规划,坚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坚持风险可控、效益保障,注重突出社会效应,倾心打造精品工程,塑造中国企业强大的品牌信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二、定州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有利条件
(一)交通底蕴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首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省地缘相接,人脉相亲,地域一体有天然的合作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经历了从规划到一步步落地实施的过程,三地在交通一体化,文化保护重点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成效显著。定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且管辖多个县,经过历史由县级市提升为省辖。定州市辖四个城区,十六个镇,四个乡,一个民族乡,自古就有“九州咽喉之地,神京扼要之区”之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京津两个大都市的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与保定,石家庄相距60公里左右。在“京津石三角形”中具有重要地位,定州将会成为与保定呼应发展的重要城市。
依靠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产业支撑,定州着力发展内陆港和临港的产生,进而打造陆港城市及保税区,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将可实现定州内陆港与沿海天津和黄 港口城市的“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信息,通关,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为进一步
彰显区域“黄金枢纽”地位,定州市全力推进京港澳高速拓宽改造和曲港高速支线等交通项目建设,使其在华北地区的黄金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承接产业转移的短短几年时间,定州已成为国内外资本竞相抢夺的“投资热土”。
(二)文化基础
定州同时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础,定州历史上是中山故都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形成中山文化。在河北省的文物精品中中山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工艺、书法、铭文、科技,文学和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对定州现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山文化可与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相媲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深远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定州必然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定州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后的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定州的经济开发区迅猛发展并且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突出、辐射力强、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和现代园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定州立足当前,着眼全局,以突出加快新兴区域的经济与中国中心城市以及国际接轨为目的,对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
经过查询一些材料:今年来,定州市大力实施“12239”工程,即围绕项目建设这一中心,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直管体制改革两大机遇,突出做好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两大重点,提升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重点打造九大产业集群。
我们团队为了研究十九大中提出的有关经济的相关要求与定州市今年全新与加强经济建设的计划革新的联系,特地前往定州市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实践与调查。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定州之行,将自己的视角立足与国家,争做十九大的坚定的捍卫者与弘扬的使者,坚持不忘初心的使命,在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目标下,开阔自己的视野。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提出了有几年了,我们注意到了其中的一点合作协议就是“协同促进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由此我们联系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更加开阔眼界,立足与世界之林。“ 一带一路”政策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发展与延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我们此次实践也将一带一路政策在定州体现的经济层面作为
一个重要考察调查对象。我们小组了解到之前的“一带一路”定州进出口商品博览会盛大开幕,已经为定州市打造内外贸一体化、一站式贸易搭建了非常有利的平台。此次博览会的召开通过筛选优质商家和品牌,让定州消费者不出国门便可“逛遍全球”,体验和购买不同国家物美、质优、价廉的商品,进一步增强定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能力。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大报告中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具体措施,通过丰富定州消费供给,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惠及定州百姓,“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展对外贸易”的具体体现。
定州的经济开发区不断抓紧建成,我们明白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跨越发展制高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面对“11+2”区域发展格局,定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实施“三年倍增计划”,瞄准了目标,希望通过“挖掘潜力,放大优势”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首都经济圈的崛起,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成为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上的新坐标。定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腹地,正成为这个新坐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为了实现跨越发展,建设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工业经济是重要的支撑的保证。因此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发展战略,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定州工业向高端迈进。经济转型的成败与否、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找到转型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于是定州市委、市政府便把定州开发区、首农园区、沙河开发区作为了增强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我们在此期间,走访了很多地方,并且调查了有关定州经济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受到的深远影响的许多信息,我们调查到定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4个超千亿元园区之一和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52.91平方公里,划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新兴服务和传统产业六大产业集群,规划并且建有研发中心和创业辅导基地等相关信息,对此我们团队受益匪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与知识范围。
趁着十九大的热乎劲儿,定州的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经济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提高民生福祉。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们此次实践之行,来到定州市,全方位了解到了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本市经济诸多经济战略目标与计划的伟大与卓越,并且坚信,定州市一定会站在全新的起点,抓住新机遇,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
四、定州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后的文化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对文化的建设也要紧跟经济现状变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生活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进一步繁荣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十九大提出思想文化取得重大进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京津冀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定州拥有更多自主权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接下来就是我们通过社会调研了解到的十九大以来定州文化建设历程。
十九大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里强调增强文化自信,落实到定州,就要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始,继而健全现代文化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
在前文中提到定州文化底蕴上,定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向交汇处,与保定石家庄相连。这便为定州形成优秀的文化奠定良好的区位优势。众所周知,定州在历史上是中山古都。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定州形成的中山文化,中山文化不仅是定州文化的内核是定州文化的名片,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山文化的辉煌,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的有力支柱。
当今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雄安新区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样生长。随之而生的是河北各个城市群的相继崛起。其中,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定州也在悄然变化。我们此次社会调研来到了定州国际食品城,崇文街,中山博物馆,兴国寺等文化建筑。古往今来,这些景观有些已屹立千年、刻上了时代变迁的记号;有些却像刚出生的孩子,努力去融入这个世界。
队员走访中
我们参观了中山博物馆,了解到其藏品种类有陶、瓷、玉、石、金、银、铜、骨、木等,以汉代和宋代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有幸见到了二龙衔环谷纹大玉璧、白釉龙纹龙首大净瓶、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等馆藏精品。以及中山博物馆由来:河北定州为汉代中山国故地。中山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能保存至今,离不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与行动。
我们来到了兴国寺,历史可追溯至北宋之前。虽于明代洪武末年被毁,但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下,使古刹重辉。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兴
国寺始终坚持的发扬佛教爱国爱教传统,保持古朴道风,同时兴国寺也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社会,惠及百姓,努力将寺院建成法幢高树,海众安和,融宗教、人文、艺术于一体的正法正信道场,为开启大众内心智慧光明,为佛门圣境重放光芒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定州崇文街,作为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崇文街婉约而又含蓄地坐落于都市的一角,环抱建造商业步行街,与其自然融为一体,体现独特的市井风情。崇文街一处石碑上赫然刻着“中山古都欢迎您”,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定州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首都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全国区域版图上的新坐标。政府利用定州所处的优越的华北地区“黄金十字”地理位置,全力推进京港澳高速等交通线的建设。规划海陆空“零距离换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联系各个乡镇村快速通道,在定州文化建设上交通与建设双管齐下。
队员风采
不管是政府的用心政策还是当地民众的自发行动,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十九大以来,定州的文化设施正一步步完善。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在新兴文化产业上定州每一分子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州一定能以全新的面貌,有力地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崛起,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在树立文化巩固自信自强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五、调研后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河北省人,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进步而感到骄傲。由于在保定上学,我对于十九大京津冀一体化对定的影响有比较深的了解。
2017年12月6日,密涿高速开通。
2017年12月16日,定州热情诚邀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汇聚到一起,隆重召开定州市第一届京津冀志愿者服务发展论坛,真诚交流,共同探讨,一起分享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和体会,携手迈向服务发展新高度,弘扬志愿服务发展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2017年10月26日,《京津冀消费维权一体化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河北举行,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京津冀三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发展、跨区域合作的一件大事。
2018年1月21日,定州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国际粮油食品城项目一期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定州国际食品城负责人代跃峰说:“定州国际食品城项目着眼国际化视野,以培育总经销、总代理、厂家直销、公司化食品企业基地为目标,实现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的有效结合。投入使用后的交易市场将集食品批零交易功能、电子商务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精品展贸等功能于一体,辐射京津冀及全国各地,全面运营后年成交量将达数百亿元,居全国食品市场前列。食品城建成后,对本地农副产品及食品批零起到至关重要的疏解功能。”
今年2月3日,我们调查小队前往定州并参观了国际粮油食品城、崇文街、中山博物馆、兴国寺等著名景区。
崇文街是河北省定州市政府批准建造,作为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崇文街就是依托州署复建工程而诞生的,它围绕州署而建,与定州开元塔、文庙、贡院形成定州文化核心区。它是定州政府恢复州署项目的重点商业工程,也是定州首个
完全仿造明清风格建造的商业步行街,它传承了定州中山文化,以坊式市井风格为主题,将步行街和商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娱乐、休闲、购物、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式购物场所,成为定州城市文化名片,竭力打造成定州版清明上河图。这些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让我们能更加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让我们以更严谨的态度去学习我们的专业——金融。
在中山博物馆合影
中山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二龙衔环谷纹大玉璧、白釉龙纹龙首大净瓶、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了它的魅力,也让我们坚定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
在我们调查中,我们真正从实际上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进步,包括经济(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政治(反腐等)、军事(火箭军等),看到了十九大后保定的改变,比如最明显的空气质量,记得从前保定的雾霾“闻名天下”,现在雾霾情况几乎不再出现。还有就是公民的文明素质,现在不再有“中国式过马路”,没有游客乱涂乱画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
我认为十九大下京津冀一体化对定州市的影响在于:
一、它能促进定州的经济提升,使定州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因为十九大后我们不仅只强调经济的发展,还有文化方面的强调。
二、它有利于提高各界的
积极性和民众对中国发展的支持力度。因为十九大后,有更多的人民开始更多地了解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民众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三、这有利于定州的旅游、房地产、企业、医疗等方面的发展,还能缓解北京的各方面的压力。因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施,能让京津冀互相分担压力,获取利益。大七环的通行,能在一定限度内缓解交通压力,还能实现小范围内的短途旅行。
四、有利于部分人更理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因为大七环的建立,使更多的人可以更及时的接受更好的治疗,可能也能解决部分人的“工作在北京,家庭在河北”的不方便问题,也能解决部分人因负担不起北京房价而生活拮据的状况,这也会一定程度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
以上就是我们对以河北定州为例的关于十九大后京津冀一体化对核心城市以外的地区的影响的调查。
第二篇: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唐山市为例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唐山市为例
摘要:本文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唐山市的经济现状,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保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几点建议,并且做出了积极地展望,希望能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唐山;经济发展
0 前言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经济核心区域之一,但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京津冀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近几年国家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无疑是给河北省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生机,也是唐山市必须要抓住的历史机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即推动三地交通、环保、产业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市场分割,逐渐取消商贸、运输、资金流转、人才流动的各种行政关卡,以市场一体化推动产业金融一体化。“京津唐”处于“京津冀区域”的地理中心,唐山作为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必将优先受益,提速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着行政壁垒、交通运输、空间制约、土地资源、产业困扰、能源短缺、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唐山毗邻京津,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握有机遇,在有效缓解京津发展压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1唐山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现状
2011年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渤海地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大举措。唐山煤炭、金矿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建设并投产了30万吨级矿石和原油码头及1500万吨原油储备基地。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所以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利于唐山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唐山沿海地区优势,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动沿海经济带加速崛起,实现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唐山是京津唐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承担着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重任。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和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该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东出北联战略大通道的枢纽和开放门户之一,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等战略物资供应、维护经济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唐山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养殖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承担着加强沿海与内地合作,带动冀东纵深腹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担着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该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战略资源组合条件最优良的区域之一,资源禀赋、交通体系、土地空间、产业基础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2一体化发展需求促进唐山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
2.1利于完善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人流、物流的日益庞大,交通运输车辆的迅速膨胀,连接东西的京山、京秦及大秦国铁干线和京沈、唐津、唐曹、唐港、沿海及唐承高速等几条大动脉交通疏通压力过大,京津地区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把提升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的地位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滨海新城,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推动形成沿海城市带;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综合性港口群为龙头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加强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2.2突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
《规划》明确要求,要发挥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战略资源、信息网络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强调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利用深水大港、滩涂荒地、矿产资源等优势,构筑承接平台,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推动与京津交通、水利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生态、环保设施的共建共享,成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区域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3突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的示范作用
《规划》明确提出,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强调要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2.4突出了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地位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出海通道和开放窗口作用,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改善对外开放政策环境,支持在技术研发合作、人才交流培养、跨国港口物流、口岸通关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与华北、西北纵深腹地合作,推进内陆地区参与沿海港口建设和兴建产业园区,探索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路子,建立与国际惯例和规则相适应、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成内联华北与西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北京是世界上重度缺水的城市之一,在曹妃甸新区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基地,利用曹妃甸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生产便利条件,通过管网输送到北京,将形成对北京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对于构建首都多水源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产业升级和高端技术为唐山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3.1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
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担当着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较快,是全国区域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相继完成了部分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有力地提升了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河北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特别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对接融合,推动形成环渤海地区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新格局,增强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确保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总体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
3.2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既是提升区域持续发展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引领和支撑我国北方地区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机制的制约,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仍缺乏协调,区域合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尽快提升该地区的开发开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京津冀的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整体功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源及要素支撑能力,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3.3有利于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河北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10%的铁矿、油气资源和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宜港深水岸线80.7公里,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和盐碱荒地3000多平方公里,战略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石化、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良好基础。《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发挥区位、港口、资源和土地等组合优势,推动该地区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推动重化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示范作用。3.4有利于促进华北、西北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
河北沿海地区处于环渤海的核心地带,背靠华北、西北广阔腹地,面向东北亚,拥有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年吞吐量达6亿吨,初步形成了连接华北、西北地区的集疏运体系,是华北、西北出海的便捷通道。《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增强河北沿海地区出海大通道的综合功能,强化沿海地区和华北、西北腹地产业互动,提升我国北方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于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与东北亚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抓好沿海经济隆起带等建设,大力度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用活京津优势,做大沿海经济,走出产业新路。三个省市都应该在开放互动的背景下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有的功能、产业恐怕要从北京和天津转移出来,和河北互动起来,才能真正使三个省市之间实现结构优化,形成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链,形成共赢的产业集群。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从京津企业变成瞄准央企、外企和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
3.5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
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三,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市圈中,“京津唐”是在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中心,地区以更为突出的区位优势,加快京津唐的区域合作,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最为活跃,联系最为密切的“黄金三角区”,是形成京津唐一线的新技术工业区的可能性更大,《报告》指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应遵循“保障、引导、优化、提高”的发展原则,实现交通与城市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战略是:到2020年左右,在公路方面,京津冀都市圈80%的城镇、80%的人口、95%的产业将在1小时内享受到高速公路的服务;铁路方面,主要城市间建成城际客运专线或城铁,实现京津城际交通“公交化”;民航方面,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同时新建张家口、承德等机场和扩建石家庄正定的地方机场,形成区域性机场群;港口方面,加强天津枢纽港的建设,扩建地方港口和能源港口,新建曹妃甸等工业港。
4唐山市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4.1加强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协调作用
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大多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行政区经济,作为行政区的政府自然成了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协调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起到协调、服务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控制区域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事业服务,培育市场,实行市场监管等职能作用。作为唐山市政府的首要作用在于协调本地区的利益,消除行政障碍,建立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减少市场运行的成本。由于地方政府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其代表不同地区利益,事实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唐山市政府只有在政策上与京津步调一致,保证京津发展的基础上,为本地区市企业进入争取政策支持。如果政府不作为,就可能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另外,市政府还应加强社会服务的协调进步,打好经济一体化的基础。这主要包括: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项目。其中,交通是重中之重,是区域一体化的硬件基础,是区域各类物资人员流通顺畅的保证。目前,唐山与北京的东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已经签订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北京与唐山合作开发建设了京唐港,北京首钢也搬迁到了唐山曹妃甸。同时,三地将建立政府间对话与协商机制、三地招商合作机制,资源、人才共享机制。最终,新唐山将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城市和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与北京、天津一起共同构成环渤海经济区域中的三大核心城市。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政府积极开展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其特定功能,是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4.2加快曹妃甸工业区和休闲旅游业的基础建设
国家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为唐山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顺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趋势,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加强区域经济统筹,形成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唐山作为北京、天津的能源、原材料、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基地,既为满足京津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又使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山市将着眼于京津冀参与全球竞争,利用曹妃甸的天然优势,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曹妃甸设计吞吐能力是5亿吨,2009年超过1亿吨,已进入全国亿吨大港的序列。曹妃甸正是唐山潜力之所在,也是领航区域经济的关键,其旨在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冀东经济区的龙头、新唐山的重要增长点。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旺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唐山市将着眼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建设京津唐快速通道。一是建设城际客运快速通道。在京津城际轨道快速通道的基础上,建设从天津经唐山到秦皇岛的快速客运通道、北京经唐山到东北的快速客运通道。二是充分利用北京、天津旅游资源品牌,建设京津唐旅游快速通道。在区域统一规划下,不断加强京津唐旅游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实施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唐山市可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部长城度假旅游区、南部滨海休闲旅游区、城市中心的文化科普旅游区等,作为老牌重工业城市,唐山的工业旅游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地震科普游更是唐山独一无二的资源。此外,市中心还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红楼文化园、陶瓷文化产业博览园等特旅游产品。山海休闲,人文唐山,一小时经济圈将带动唐山成为最具活力的一个城市,未来的唐山旅游将是一幅崭新的繁荣景象。4.3促进京津唐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市将依托自身优势,以京津两大市场为导向,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化沿海城市为目标,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合作,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打造全国精品钢材基地、京津冀区域化工基地、基础能源基地、优质建材基地和机械加工基地。同时,着眼于京津冀餐桌经济,建设农副产品基地。目前,京津冀在产业布局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融合。北京到唐山的投资已达到256亿元。唐山与天津滨海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现在天津-唐山-秦皇岛的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京津冀呈现出一个好的合作势头。唐山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曹妃甸设计吞吐能力是5亿吨,2009年超过1亿吨,已进入全国亿吨大港的序列。此外,唐山机场已在2010年6月通航,它将成为北京、天津的备降机场、空港物流的集散地,与北京的空港物流形成“直通车”。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引京津的各大企业到唐山市实施产业扩散、技术扩散、资本扩散;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对口建立原材料、配件加工基地;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唐山市现有传统支柱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遇到的关键性难题,组织京津两市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加大科技进步因素在唐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作用。
5唐山市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策略中的意义
国家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为唐山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唐山作为北京、天津的能源、原材料、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基地,既为满足京津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又使自身得到了长足发展。唐山市将着眼于京津冀参与全球竞争,利用曹妃甸的天然优势,建设北方深水大港。
为贯彻国家“加快环渤海区域发展”、“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两地将围绕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的开发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两地将合力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双方将加强在冶金、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等产业上的互相协作,以及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细化工、建材等产业上的互补合作,实现产业链相互延伸和对接,形成上下游关联紧密的区域产业发展体系。两地之间将加强全方位、多领域的密切合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共同构建关联紧密的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共同打造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门户,全面加快环渤海港口和临港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局服务。唐山一个屹立在渤海之滨的现代化的重化工城市,在面向国际,依靠两种资源、利用两个市场的大背景下,将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这是唐山和河北经济发展的需要,京津冀经济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
结论与展望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抓手,坚持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发挥优势、开放带动,不断提升对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引导产业项目加速聚集,努力把我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临港工业强大、现代物流发达、旅游产业兴旺、内外贸易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的东北亚地区产业聚集新高地。
在省政府领导下,唐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为充分发挥曹妃甸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市提供临港“窗口”和桥头堡,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进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2交通运输网络完善
初步形成以唐山机场、唐曹高速、沿海高速和迁曹、滦曹高等级公路、迁曹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张唐铁路以及规划中的京津唐地区城际铁路,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为主的立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应在基础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建立起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机制,在宽领域、大范围、深层次上实现各种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京津唐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才能提高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要树立先进的“合作”理念,正确处理好“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区域壁垒特别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唐山市应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市场化配置等原则指导下,在可能的调控范围内,尽力减少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要彻底消除计划体制和行政区划壁垒,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共同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要本着统筹规划、梯度对接、互惠互利、功能互补的原则,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充分利用唐山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港口等特色优势,把鼓励政策、限制政策和引导政策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错位发展,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又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推动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分享机制,从区域合作中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实现个体“共赢”;增强整体发展意识,加强沟通、联系与配合,实现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错位发展,消除壁垒,优化环境,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促进区域居民对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享用,最大限度地促进京津唐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豆建民.区域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02:2-6+29.[2]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29.6.[3]金颖.“十一五”时期唐山港经济运行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01:61-62.[4]霍艳晶.依托区位优势,以“京津廊一体化”带动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09.8.[5]许庆明,黄晖.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J].生产力研究,2003,01:219-221.[6]刘晓春.唐山市与京津冀合作发展的战略思路与重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1.[7]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367-374.[8]魏洪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与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20:21-23.[9]梁慧超,李燕飞,金浩.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与“长珠三角”之比较及其发展取向[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10:75-79.
第三篇:伊斯兰教对民族教育的影响_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察
2011级会计2班 马成祥 P112315719 伊斯兰教对临夏回族教育的影响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文明体系,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教育作为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求知和终身教育构成了伊斯兰的教育观,成为伊斯兰教育的指导原则。客观地说,伊斯兰教教义鼓励求知、崇尚教育、尊重教育的实践者。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伊斯兰教的积极教育理念并没有被完全实践,在有些地区的某些时期伊斯兰教曾被人们歪曲,从而也严重地阻碍了穆斯林民族教育。
一、当下伊斯兰教对临夏民族教育的影响
解放以前临夏回族对汉文化抵触情绪很严重,回族子弟很少上学念书,回族教育落后,文盲充斥,而当时一些回民宁愿将子女送清真寺念经,而不愿进汉族办的学校,当时的穆斯林群众持有“学习汉文化等于随了汉教”,“越念书离教门就越远”等错误的观念。马福祥、马步芳当时很重视回民教育,在甘肃、青海、宁夏办了许多学校,回汉学生兼收,但回民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不高,马步芳曾强令回民家长必须将自己家儿童送学堂上学,于是一些家长出钱雇汉族儿童替自己家孩子念书。解放以前伊斯兰教的确对回族教育影响很大,解放后国家法律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夏穆斯林到外地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体会到没有文化在外面寸步难行,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念书。广河是全国穆斯林人口占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这几年广河考取大学的学生最多,有的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临夏、兰州、会宁等地高中上学,因为这些地方教育质量高,现在临夏学习好的学生家长都全力支持上高中。
临夏回民中学校长马建军认为,现在临夏伊斯兰教对民族教育不但没有影响,而且还有促进作用,临夏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宗教对民族教育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一些。新华寺阿訇讲卧尔兹时经常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鼓励教民学习汉文化,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学校念书,并且要上大学、读硕士、攻博士,阿訇还讲什么是人才,有知识的人是人才。阿訇的讲话影响很大,现在临夏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8%以上,没有上学的都是少量残疾儿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没有实质性冲突,一个合格的穆斯林也是一个好公民,信教虔诚的穆斯林很少有犯罪的行为。如广河县回族青年犯罪率较高,公安局长希望当地开学阿訇在规劝回族青年走正道、减少犯罪方面起一定作用。阿訇讲,“经常进礼拜寺礼拜的人不犯法,犯法的人不进礼拜寺”,这也说明宗教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也有积极作用。伊斯兰教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宗教,《占兰经》〈圣训〉)等经典许多地方谈到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外有知识人士的尊重。只有对伊斯兰教有深入了解,才知道伊斯兰教是重视教育的宗教,一知半解者才产生错误认识。临夏州各界人士已经普遍形成重视教育的风气,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市绝大多数阿訇、知名人士、门宦负责人,对发展民族教育非常关注,并在实际行动中配合政府做了许多事,如白庄门宦负责人马进成个人出资征地,创办白庄小学,正式创办后由政府接管。胡门门宦马国泰,张门门宦张明义,穆夫提门宦拜玉芬、张志祥等出资办教育,并担任名誉校长,为贫困学生资助学费,推动了临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9(%以上宗教人士支持教育事业,他们不但动员本坊穆斯林将孩子送学校读书,带头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兰州等外地求学,希望能考上好大学,为广大穆斯林树立了学习汉文化知识、重视教育的榜样。每年两代会上,宗教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议案和发言,首先谈到的是教育。另外,改革开放致富的一些回族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办教育,马效忠、马进效自己捐款,同时动员回族企业家捐款,创办了木场幼儿园。
二、临夏伊斯兰教界办教育的几种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临夏除了国家办的教育外,又出现了民间办教育的热潮,可归纳为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已在临夏市内外推开,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甚至在全国穆斯林社区产生影响。
(一)临夏中阿学校模式
临夏中阿学校是宗教人士于1977年2月创办起来的一所民办学校。创办初期设有男女两个教学部,动员回族失学女子入学,并对中国传统经堂教育方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除阿拉伯语外,又增加了汉语、历史、地理、体育等现代课程。在招生上不受地域、民族限制,学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穆斯林青年,这些穆斯林青年学子大多是高中、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又找不到合适职业,因临夏中阿学校入学门槛低、学费低,于是转向临夏中阿学校学习。中阿学校开创了学校“董事会”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可以持续、健康发展。1989年8月经临夏市文教局上报州教育局同意,正式批准成立了“临夏中阿学校”,学校性质为职业技术学校,至2005年,已毕业的学生共约2700人。
临夏中阿学校的开办,适应了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知识的渴求,在国内穆斯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中阿学校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会话,许多阿拉伯语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我国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中充当翻译角色。阿拉伯语学校的出现体现了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多元性及适应了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发展民族文化迫切性的要求。
过去经堂教育反对学汉语,培养出来的人看不懂报纸、杂志,无法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经堂教育培养的大多数满拉只会诵读《古兰经对现代阿拉伯语读、听、说一概不会,所以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满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内部不团结,各教派门宦之间及其内部矛盾重重,中阿学校注重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摈弃教派门宦之间成见,培养‘经汉两通’的新型人才。近千年来清真寺不重视女子教育,这种观念还延续到现在。中阿学校为求知的穆斯林女性提供学习机会。
临夏中阿学校开创了我国民办民族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照顾到穆斯林青年对阿拉伯语和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热情,又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技能培训,打破了数百年来阿拉伯语只作为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或阿訇诵读《古兰经〉〉时的专用语,而是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来学习。中阿学校从教师知识结构、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方面向现代正规大学靠近,它不仅为中考和高考失利的穆斯林青年提供了再学习机会,也减轻了国家在教育资源和就业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近年来从临夏中阿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进入国内一些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出国前往马来西亚、泰国、埃及、伊朗、巴基斯坦、叙利亚、也门、突尼斯等国留学,有的被国家政府部门录用为公务员在宗教局工作,有的进入各类学校包括经学院任教,有的在各省、市、县伊斯兰教协会工作,有的担任清真寺教长,主持一方教务,如早期毕业的藏族穆斯林学生牙古现任拉萨市清真寺教长,并任全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有的前往外贸经济发达的义乌担当阿拉伯语翻译,起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的桥梁作用,有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经过数年拼搏创办中介公司、逐渐成长为企业家。
(二)临夏木场幼儿园与和平小学模式
1993年回族穆斯林马进孝先生为了改变当地穆斯林幼儿教育落后现状,借用临夏市木场清真寺的房屋创办了民办的“临夏木场幼儿园”,还成立了幼儿园董事会,缓解了当地幼儿园数量少、学前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马进孝先生聘请临夏师范学校的教师作为幼儿园兼职老师,又出资培训几位回族女高中毕业生成为专职教师。幼儿园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本着“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工作,当时入院幼儿有200多名。至1996年因临夏市人口增多,开始出现幼儿升小学难的问题,马进孝萌发了再办小学的想法,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办成。1997年在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马进孝终于办起了小学,招收学生以外来临夏打工、经商等个体户的子女为主,第一次招收了20多名小学生。学校命名为“临夏市和平小学”。2002年第一届小学生毕业,基本都升入初中。现在和平小学在校小学生580余名,幼儿园学前儿童300余名。
临夏木场幼儿园创办以后,在临夏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有识之士先后投资创办幼儿园25所,解决了幼儿教育和入园难的问题,也促进了临夏初等教育发展。据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2005年的统计,全州共有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31所,民办幼儿园中,仅临夏市就有25所,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我们在调研时也有人反映,因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为穆斯林所创办,认为在教学中有宗教内容,有宗教干涉教育倾向。但大多数群众认为民办小学和幼儿园管理规范,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置和管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穆斯林创办的幼儿园和小学中就读的有大量汉族子女,可见上述干涉之说并不存在。
(三)新华寺业余学习班模式和下二社清真寺教育模式
新华寺业余学习班是由马海平先生创办的。马海平,男,回族,临夏市人,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小学毕业后经营小本生意,1965年至1980年用毛驴车搞运输,挣些运费,维持生计。他从多年的低层社会生活中充分认识到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难处。1986年马海平在临夏市北大街借了几间民房办起学习班。他利用晚上的闲余时间,招收一些有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和阿拉伯语愿望的老年人、个体经营人员,一方面教阿拉伯语拼读,一面教《古兰经麵读和一些基本的伊斯兰教知识。以提高这些人的文化素质和宗教素质,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文化、懂法律、懂宗教知识的公民。随着参加业余学习班的人员越来越多,他征得临夏市伊斯兰教协会同意,在市伊协会议室召开开学典礼。学习人数最多时达到100余人,由于教室狭窄,他又与新华寺协商同意后,把业余学习班搬到了新华寺。业余学习班一直坚持每天晚上学习一个小时,既不影响工作,还能学到一些文化、宗教、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欢迎。马海平还邀请临夏州禁毒委在清真寺开展禁毒宣传;聘请民族宗教部门的领导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聘请党校的老师讲民族史;聘请企业家讲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清真寺业余学习班使他们成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新华寺业余学习班开办以来,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临夏市内的一些清真寺和外地一些清真寺也办起了业余学习班,新华寺经常接待云南等地穆斯林参观学习。
现今临夏的经堂教育主要是清真寺教育,清真寺的经生规模不一,规模较大的可达100多名,招生范围也较广。以下二社清真寺为例,2006年其在册学生81名,来自宁夏的有8人,来自甘肃的有40人来自新疆的有17人来自青海的有12人,其余来自河南、陕西、安徽和上海等地。经生的民族成分除回族之外,有数量不少的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其招生对象是年龄在16岁以上、初中毕业、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的穆斯林男性青年。开设课程有:古兰学、经注、圣训、圣训学、信仰学、信仰学原理、教法学、教法学原理、道德修养、逻辑学、伊斯兰教史、宗教学、宗教学原理、阿拉伯语、汉语、英语、计算机。学制为5年,毕业后由清真寺或推荐到其他清真寺任教,或推荐去国外留学。
当下在临夏地区取得一定成绩的民间力量办学的几种模式,都有宗教人士在积极参与,在穆斯林地区宗教界人士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大多具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我们一方面宗教人士首先认识到了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民族教育,另一方面要发挥宗教上层人士的权威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正确看待国民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穆斯林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不少穆斯林有识之士相继投资于教育,充分反映出穆斯林民族求知上进、力图发展的愿望,这些都是穆斯林民族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四篇:浅谈地方性气候对城市灾害发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浅谈地方性气候对城市灾害发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摘要] 针对杭州市萧山区平原地区的实际,一方面对气候引起的萧山区地方灾害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因素和趋势进行预测,根据现有的萧山应对灾害的放灾减灾措施,分析现有措施,并提出新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气候灾害 对策和措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缘。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含海涂围垦)占68%,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萧山的发展与建设,无论在科学论证还是在工作实际中,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气候因素,特别是气候灾害的因素。
1.气候灾害及产生的影响
萧山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由于季风及台风活动,气候灾害较为频繁,损失较大。
1.1气候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
萧山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濒海平原,中部为河谷水网平原,历史上发生的气候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雪、冻害、高温、台风、风暴潮等18种,尤以水灾为多。特别是钱塘江河口段是举世闻名的涌潮区,受洪潮相互作用,滩岸淤湖无常,易决堤为患,浦阳江、永兴河集雨面积较大,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河床坡降小,汛期易受富春江水倒灌及钱塘江潮汐顶托。
据统计,自1954年至1999年的四十六年中,萧山共发生严重灾害性水灾30次,为1.5年一遇,而一次受灾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17次,为2.5年一遇,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1.2水灾中以暴雨洪涝类型居多
萧山多年平均降水量1402.5mm,年平均降水总量19.92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在年际之间变化较大,最多年为1929.8mm,最少年为837.6mm,相关达两倍以上。降水量在年内各月的分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6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阶段,有持续较长时间的降水,形成第一降水高峰。8月至9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受其影响,往往一年中的最强降水发生在这一时期,形成第二降水高峰。由上所属,结合萧山历年洪涝灾情资料,表明萧山的暴雨洪涝大致可分为梅雨型与台风型两类。
梅雨型。以初夏6至7月为主,由梅雨锋引起的大到暴雨产生洪涝。这类天气过程降雨范围广,时间长,由于春汛刚过,江河水位高,常导致流域犯洪。
台风型。以夏秋季节8至10月为主,由台风影响带来大到暴雨,特点是历时短,3天左右,但降水强度大,甚至风、雨、潮一起来,也是产生洪涝的主要天气系统。
历史上30个严重灾害性洪涝中,其中梅雨型和台风型泛洪个例二十八个,占93%。因此研究这二类暴雨致洪的成因,分析历史灾情,对于萧山防汛抗洪具有重要意义。
2.暴雨洪涝成因分析 2.1梅雨降水洪灾成因
根据1954-1999年的历史资料统计,梅汛期日降水达暴雨标准的共55次,平均每年1.2次;日降水达暴雨标准的共6次,其中洪涝成灾5次。
为了表明梅汛雨量其中的程度,同时探讨洪涝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当最大日降水在75mm以上,或两天以上连续日降水均在25mm以上时则称为降水集中期。据此统计萧山历年梅汛降水集中的情况,结果萧山历年梅汛降水集中期每年多少不一,有的年份没有出现,有的一年出现三次。分析表明,降水集中期与流域洪涝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没有出现降水集中期的年份均无洪涝发生,而出现降水集中期的21年中有15年成灾。故可以认为降水集中期的出现是对洪涝成灾可能的影响,集中期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发生洪涝。
进一步对比分析降水集中期与梅汛期间江河水位、泛洪成灾面积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梅汛季节,一次较强降水集中期就会形成一次高水位或洪峰。
2.2台风降水洪灾成因
从1954年至1999年的四十六年中影响萧山的台风总个数61个,影响出现时期在5-10月,影响的主要集中时期在8-9月,占总数的77%,其他月份明显减少。历年台风过境带来的暴雨共34次,其中日降水强度达大暴雨标准的有9次,占27%,可见在台风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暴雨占相当的比重。
进一步分析台涝与台风登陆地点之间的关系表明,产生明显降水、造成萧山洪涝的灾害性台风均由浙闽登陆,其中又以浙江沿海登陆西行内陆消亡的台风产生的降水和大风概率最大,10次台风影响中,短时降水在100mm以上的有7次,出现8级以上大风10次,风雨同步,极易造成台涝。广东登陆及其他路径台风,给萧山带来的风雨不大,一般都达不到暴雨程度,不足以造成台涝。
3.洪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与对策思考
萧山自8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的频率上升,周期缩短,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据洪涝资料统计,50年代和70年代,汛期洪涝各发生4次,各占14%;60年代和80年代为5次,各占18%;而90年代共发生10次,占总数的96%。可见近期洪涝发生的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洪涝灾情加重,区域扩大。据灾情资料表明,87年以来因水灾致农田受淹达10万亩以上的有10次,占历年总次数的53%,因灾造成的损失逐年递增,97年达7亿余元。
针对萧山灾害的特点,其中一项防灾减灾措施便是建设萧山平原地区生态公益林。1970年益农乡围垦养护队在2千米长的内外堤上种植芦竹等作为防护林。1991年被(原)林业部列入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195个重点县(市)之一。从此,沿海防护林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3.1洪涝灾害的演变趋势
洪涝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萧山气候也呈现出一些异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降水变率增大,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与历史上比较,80年代末以来汛期降水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些年份。而近期萧山降水表现出的特点是汛期降水相对集中和连续性较大。
梅雨和台风两大天气系统是造成萧山持续强降水和洪灾的主因。由暴雨洪涝成因分析,得出二点比较客观的结论。第一,在梅汛期间,洪涝由汛期集中降水而引发。因此,当汛期内出现中等强度降水时,确定未来有无连续降水、暴雨等条件较为关键。若天气形式对产生暴雨有利,可以此作为汛期暴雨致洪的警戒条件。第二,致洪的灾害性台风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台风进入120-125°E、25-30°N这一关键区域。一旦在此范围内出现,将要考虑侵袭萧山的可能性较大,必须密切监视,保证造成萧山暴雨洪涝的台风天气系统不被漏掉,而且对于暴雨洪涝的出现有2天左右的预见期。如果监视到台风将在浙闽登陆,那么根据具体的登陆路径的分析将可以诊断成灾的程度。
3.2洪涝灾害对策与思考
针对萧山洪涝成因及演变趋势,在具体对策上,由于萧山每2-3年就会出现一次中等程度(10万亩)以上洪涝,因此萧山的防洪工程建设尤需加强,必须在政府的统筹决策之下,协同全社会力量防灾减灾,加快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
3.2.1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对于气候灾害的防御,历来有积极防灾与消极救灾之分,积极防灾包括水利工程建设、营造生态公益林等措施。因此,我们要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视作预防气候灾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平原地区发展规则,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论证,搞好规划设计,制定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平原绿化规划设计,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使萧山平原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新的提高,从而增强对气候灾害预防的综合能力。
合理设置,进一步优化防护林带结构。要使林带防护效果好,要求树木高大,并以疏透型结构为好。现竹林带面积占总面积50%,是萧山一大特色。竹林成成林后,竹高一般3m左右。在竹林带两侧种植一至数行高大乔木树种,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形成较理想的林带结构。
因地制宜,让地增绿。萧山平原地区,特别是围垦地区的堤塘、河流纵横交叉,堤坡、河岸土地面积较大,不少地段以种植农作物为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积极宣传,加强协调,制定有关政策,让出这些土地,营造乔木防护林带或竹林带,以有效地增加公益生态林,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统一思想,逐步增强全民绿化意识。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同意思想,逐步形成共识,尤其在平原地区,对绿化工作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提倡植树造林、爱护绿化的良好习惯,明确目标,调动力量努力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好。
3.2.2其他放洪涝灾害对策与措施
修筑堤防,约束水流。河道是渲泄洪水的通道。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是平原地区防洪的基本措施,修筑堤防是这一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在防洪中的作用是:约束水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限制洪水泛滥,保护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抗御风浪和海潮,防止风暴潮侵袭陆地。
兴建水库,调蓄洪水。水库一般是指利用山谷建造拦河坝,拦截径流,抬高水位,在坝上形成蓄水体,即人工湖泊。在平原地区,利用湖泊、洼地、河道,通过修筑围堤和控制闸等建筑物,形成平原水库。
建立排水系统,排除洪涝积水。可选择地势较低的江河、湖泊作为自排的容泄区,建立自排工程;洪涝积水无法向容泄区自排时,就需要在适当地点修建排水站,利用机电进行排水。沿江沿湖圩区,在遇到雨涝时,一般都采用自排与机电排相结合进行排涝。
第五篇: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影响以房地产企业为例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我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号召企业及相关部门都要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因此,国家原有出台的很多政策都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像原有的两税并行的税收制度就不再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因此国家提出了新的税收改革制度,提出了营改增的税收制度,以便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推动我国经济健康以及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营改增进行了基本论述,以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为例,对建筑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与处理方法,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企业;
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以房地产企业为例 在我国,建筑企业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这个行业利润十分的微薄,和它对我国社会的重大贡献来说是十分的不符的,导致了很多的权责不分明以及工程的责任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在生产中还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严重的豆腐渣工程,严重的破坏了建筑企业在社会大众人们眼中的良好印象,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制度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实还不完善,也还不成熟。第二,营业税与增值税一同征收,导致建筑行业存在重复的征税问题,且问题日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低下,利润也很微薄。所以,建筑行业想要在目前的情况下提高利润,提升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大税制改革的影响力,就要降低赋税压力,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营改增一定程度基本上都能满足这些需求。本文也是顺应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给我国建筑行业在应对营改增体制改革方面上提供一些借鉴的经验,本文便以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为主要的分析对象,以目前经济大环境下在建筑行业税制改革上的一些重点环节的现状的描述为基本点,来详细的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在面对营改增税制改革时在管理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管理对策。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营改增概述 1.营改增的基本论述 营改增就是将传统的营业税收改为征收增值税,是国家的一项减税措施,通过只对一部分产品以及服务进行征收税费。现阶段,由于建筑企业长期要缴纳巨额的税务,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家为了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减轻他们的税务压力,我国加大了税收制度的改革力度,在税务改革的进程中,在试点改革的地方积极地推进营改增制度,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并推动建筑企业的优化转型,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进程。
2.两种税的区别 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是商品的流转税额,但是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缴纳方式和缴纳的税额数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传统的营业税是通过对营业额与税率的乘积进行计算,并且税率对建筑企业是固定不变的,而对增值税来说,它等于合同额与税率的乘积,对于建筑企业的税率也不相同韦冬燕,徐全林.“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2017,(15):151-152.。
(二)建筑企业营改増的必要性 1.建筑企业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使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 目前,我国增值税的对象是在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在境内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钢材、砂石料等建筑企业施工所需的材料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畴,而建筑劳务、装饰、装修等劳务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畴。建筑企业的同一项活动涉及到两个税种,在实际操作中,建筑企业购买材料交付的增值税款不能在下一环节抵扣,作为工程价款的一部分,而工程价款又作为建筑劳务活动缴纳了营业税,这就构成了重复交税,加大了建筑企业的成本,阻碍了建筑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建筑企业营业税税负不公平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销售货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供劳务,也就会导致混合销售出现税负不公平,这是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在《营业税实施细则》中就有相关的规定,建筑行业的企业在既提供相应劳务又销售企业自产的商品的时候,应分开核算企业应税劳务中的营业额与销售额,所以在应税劳务缴纳税款时也要分开缴纳,销售产品的部分应当缴纳增值税,而对于其他的混合性销售部分则应当按全额进行缴纳营业税。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是销售自己生产的货物,就能够抵扣对应的的进项税额,而其他销售自外面购进的建筑材料,就需要在负担对应的增值税之后还要缴纳相应的营业税,那么很显然销售自己生产的货物与销售购进的货物所负担的税收是不一样的,也是十分不公平的;
因为这就将会使得建筑企业在对外交易的时候只使 用自己生产的材料,对于外面市场上更多的先进材料将会产生很大的阻滞,那么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建筑行业在产品质量上的更新与发展。
(三)建筑企业实施 “营改增”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出“营改增”就是国家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而采取的相关改革,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降低各个行业之间因为税收制度要素规定的不同而产生的行业间实质性赋税的差异,从而更好的体现税收政策上的公平性;
与此同时,营业税在进行征税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全额征税政策,由于不能抵消上一个流程的税额,因此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从行业的分工程度来看,专业分工越细致的行业所存在的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就越严重,所以长此下去将必定会阻碍整个行业在专业分工方面的实施,不乐于企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增值税却可以从理论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一问题刘鹏宇.“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主要是因为增值税在进行征收时必须以增值税发票为主要依据,这样便可以让国家能够更好地针对目前的产业链条实施掌握,以此来减少偷税漏税的问题。由此可见,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引导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总的来说“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仍然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首先,营改增对于我国规范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其次,营改增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重复征税的问题,能够使建筑行业在国内外市场规模的拓展道路上快速提高建筑企业的水平。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营改增是能够减轻税负的,同时还能缩减大量费用,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
我们再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营改增能够减低劳务的价格与商品的税额,有利于促进消费,如此便能够促进建筑行业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营改增能够让出口退税有原本的货物贸易往现在的服务贸易方向拓展,由此形成出口退税的深化效应。
二、“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影响(一)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于1997年6月28日在注册成立,公司主要经营建筑工程施工三级,最初的注册资本为125万元人民币。是一家以房屋建筑承包、各类工程项目承包、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勘察设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了房地产企业中的佼佼者。
2.盈利情况 表1 2013年-2016年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利润表 单位:亿元 项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营业收入 6.22 7.92 9.12 9.36 营业成本 4.61 5.85 8.04 8.43 营业税金及附加 0.41 0.54 0.66 0.68 财务费用 0.15 0.13 0.15 0.23 管理费用 0.13 0.17 0.16 0.20 资产减值损失 0.01 0.05 0.04 0.13 营业利润 0.15 0.19 0.33 0.12 利润总额 0.15 0.17 0.32 0.11 所得税 0.04 0.06 0.08 0.05 净利润 0.12 0.14 0.25 0.10 由上表1的数据可看出,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2013-2015年营业收入平均増长率基本上在20%-30%之间波动,但是2015年到2016年的増长率却仅仅只有2.6%,由此说明在建筑行业2016年中企业的经营情况不是很乐观,通过计算2013年-2016年的营业利润率来看依次为1.32%、1.14%、1.76%、0.57%,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建筑企业前三年的发展都还比较稳定,到2016年利润率大幅下滑,连1%都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处于恶化下滑的状态。但是从整体来看好企业的其他各项费用都还保持着处于増长的状态,利润总额没很明显的变化,从而自义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利润成长空间赵翔宇.“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3.纳税情况 有下表2.2中的数据来看,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主要缴纳的税种集中在营业税及附加上。就2016年全年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累计缴纳的税额就有6003.58万元,实际上交5493.50万元。其中营业税就达到了4429.06万元,占到了公司全年总纳税额的74%;
企业所得税597.67万元占公司全年总纳税额的10%;
城建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总计520.2万元,占全年总纳税额的8.7%。
表2 2013-2016年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应缴税费表 单位:万元 税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营业税 2112.36 2973.17 3579.65 4429.06 资源税 0 0.13 23.69 35.70 城市维护建设税 196.21 231.28 278.56 300.65 教育费附加 114.07 148.37 186.98 219.55 企业所得税 396.61 528.57 787.98 597.67 其他 48.87 110.33 232.82 420.95 由上表2的数据可看出,企业主要缴纳的税种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这四种,这四种缴纳的税额总计占到了全年税收总额的90%以上,当然营业税还是最主要的组成主体,单项纳税就占到了74%。
(二)“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税负变化的影响 1.商品混凝土等材料可能会增加企业税负 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时所购进的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沙料、石材等),因此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从哪些大企业处购进来的,因此能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能够用于进项税额抵扣;
但是在他们在施工中用到的混凝土和一些其他的材料,在进行税款的抵扣时是不符合抵扣的规定的。混凝土(只指以水泥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建筑施工和生产用到的建筑材料(如砂、土、石料等),都是通过公司自己采掘出来的,以此用这些材料来生产建筑所用的砖、石灰、瓦等材料。但是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材料,在工程造价中占据的权重比例很大魏迪狄.“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假设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购进上述材料时可以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那么就可以抵扣掉 6%的进项税率,然而建筑企业增值税平均销项税率基本上在11%,也就是说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买进以上材料将会增加5%的纳税成本,进而增加了伟厦公司的实际纳税负担,挤占利润的成长空间。最关键的是现在生产混凝土的企业还在使用以往的普通发票,导致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买入混凝土时也不能进行税款的抵扣。
2.新近购置固定资产少的企业税负可能增加 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后,如果企业原来已购进的固定资产多,或者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等各方原因新近购置固定资产少,就会导致在销项税款一定的情况下造成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小,从而造成应缴纳税款大的情况。企业由于自己施工设备少而需要由外部承租机械设备时,由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可取增值税率为17%的专用发票进行税款抵扣。如果由小规模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取的发票不可抵扣。新的税制改革将对施工设备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挑战。租赁业现有资产没有增值税进项税,而租赁收入产生的销项税,因没有可抵扣税款,将承担17%的高额增值税税负。目前租赁业利润率普遍较低,租赁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必然放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户,只缴纳3%的增值税。一旦租赁业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施工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将势必减少,从而加大施工企业实际纳税额,增加建筑企业税负。
3.可能增加建筑劳务费税负 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中进行施工的人工劳务费所占据了总建筑工程造价的25%左右,但是工人们基本上都主要来自于那些较为专业的建筑劳务企业和一些相对零散的农民工。我们综合来看,那些建筑劳务公司作为整个建筑行业的组成部分,为那些施工企业提供专业的建筑劳务人员,所获得的劳务收入需要按11%的额度缴纳增值税,但是没有多少能够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而那些劳务公司基本上都是微利企业,如果还要承担这么沉重的纳税压力的话,势必走向破产,或者是将一部分税负转嫁到劳务服务的对象上去。除此之外,临时工提供那一部分劳务产生的人工费,也是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从而也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将会大大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在人工费用上的负担 王丽艳,钦婷婷.“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建工集团为例[J].价值工程,2017,(13):25-27.。同时施工企业还有一部分的工地管理人员的工资也不可以进行税款抵扣,一样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金额。
4.财税核算现状可能会导致税负增加 其实施工企业和传统生产制造企业相比,他们在业务模式以及客户类型上存在的差异较大,毕竟施工场地基本上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进行相关材料的采购区域及材料的供应商也因此比较分散,再加之现场的人员不是很多、交通也十分的不便,因此每笔采购业务都必须根据现行增值税发票的相关管理模式来开具对应的增值税发票,不及如此,材料发票的数量还十分的庞大,从而对于发票的收集、整理、审核等工作难度都很大、花费的时间也很长。按目前现在实行的税法制度规定,相关的进项发票需要在180天内全部认证,可见其工作的难度有多大。因此往往会因为各种条件影响造成发票在取得和认证时不及时,进而使企业的进项税减少、可能导致企业税负的增加。
(三)“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运作方式的影响 1.“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人员的影响 目前中都建筑工程公司是采用营业税税收制度体系,造成企业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比较陌生,更对实际业务操作提出了挑战。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与现行营业税的记账方法不同,“营改增”后会影响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结构,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营改增”后,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必须积极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增值税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做好培训工作,培养专业的税务人才,设立相对独立的税收核算及管理部门,做好应对“营改增”的准备工作张佳伦.“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2.“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预算编制的影响 增值税其实就是属于价外税的,在目前,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相关的招投标编制制度中,基本上编制目的并是不很明确;
在编制标书的时候也很难精准的预测到在实际施工时能够得到多少的增值税用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将进行投标工作时所做的工作变得更加的复杂了。
3.“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合同选择的影响 在增值税中,用来购买材料以及相关机器设备的费用可以通过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进行相关进项税额的抵扣。在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因为公司存在承包和分包的现象,而且分包商也不统一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一些连基本的会计核算体系都还没有健全,所以经营部门在进行分包合同签订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其能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采购部门也必然优先选择那些具有开票资格并能够在一定的期限内开局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将税负合理地转嫁,以此减轻企业自身的负担。
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材料采购的数量一般都很大,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因为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可以通过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来抵扣进项税额,所以能够释放出去一部分的利润。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一个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这样一个行业,因此能够将释放的这部分利润更好地发挥在员工管理、劳务薪酬、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上,以此进一步提高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进行“营改增”之后,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不单单只有财务部门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在缴纳的方式以及相关的会计核算上也发生了改变;
对于整个公司的管理来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不仅如此,在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实施主辅分离、或者是否业务进行外包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慎重的思考,也要提出更严格的管理要求,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纳税管理体系。
三、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应对 “营改增”的措施(一)从思想上主动接受 “营改增” 想要在心理与精神上无抵触地接受“营改增”体制的转变。首先,我们对其需要有深刻地理解,要清楚的知道营改增对于我国来说是宏观层面的重大事件,中都建筑工程公司需要积极的与之配合。从体制转变的出发点来说,“营改增”这项政策也是国家想要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避免进行双重征税,以及减轻企业税负而采取的政策。换个角度从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自身出发,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将这一政策更好的落实。其次,当下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上还是以粗放型管理为主,所以根据营改增的变化要求,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所得税的征收方面,可能是有所加重的,但是对于这部分税负只要能够提高企业自身内部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就能够更好的解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产生的上述问题。
(二)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减轻企业税负 “营改增”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为中都建筑工程公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税负,但是要适应“营改增”政策也需要建筑企业做好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以便制定好语气纳税方案,确保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中必须先要对“营改增”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了解政策中的优惠条件,尽可能帮助本企业节省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此外,在纳税筹划中,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还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营改增”政策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优化内部管理层级,合理开展税收筹划 一般来说,小规模纳税人的经营规模都比较的小、资金结构上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这种力量弱小的本质将导致小企业在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管理与业务处理上显得散乱、不规范。所以说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于小企业市场发展的将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从企业的管理上看还是在税收的征纳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而言,想要要加强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市场人员对于增值税发票的认知就必须药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此来避免由于增值税发票问题而产生的各类问题。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自己也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保证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目前现行的国家财务、税收制度是一致的,同时与国家新出台的相关财会规定要熟知和了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再者,这次改革也给企业的税收制度的革新带来新的机遇,以此制定出更加适合自己企业的纳税对策以及缴税的方式,以此避免产生部分资金不必要的流出。例如企业在进项税额以及销项税额等方面采取合理的规划与控制,严格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对不同进项发票来源进行慎重的审核。企业对发票的管理制度也必须遵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定,针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相关规定,企业也应当灵活的选择。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还应设置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专门管理施工设备、建筑材料、劳务等工作,在采购环节严格把关,尤其是供货商的资质,在与其签订合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使其进项税额抵扣,达到降低负债总额的目的。
(四)改进企业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管理 “营改增”政策对于建筑企业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其企业的长期发展上,还表现在企业的具体管理上,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上。“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发生了变化,计税方式发生了变化,纳税筹划中应该要考虑的内容和抵扣项等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依然采用过去的财务会计方式进行核算和预算,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危害。因此,新时期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就“营改增”政策的有关内容进行透彻得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新时期纳税的内容和国家对建筑企业纳税的要求,把握正确的财务预算和核算方向。此外,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还需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新的计税方式和方法,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利用“营改增”政策的优惠帮助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因此,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要急剧加强其税务管理力量,适当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相关的税收核算工作机构,对于税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可以适当补充。
四、结语 建筑企业“营改增”是行业改革的关键点。同时也只有建筑企业开始纳入“营改增”之后,房屋建筑物的抵扣才能够变得顺理成章,进而才能进一步改善我国目前增值税制度,促进我国税制的改革。
“营改增”的施行,能够为各类企业创造出公平的税收环境,使它们能够在公平的平台上更好、更充分地竞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税收负担的改革特别突出了其调节资源配置和进行宏观指导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营改增”实现降低税负,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运营成本,刺激企业更多的购买应税服务和劳务,改善甚至购买新的不动产。“营改增”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改革,加强企业对经济核算的重点关注和对税法的透彻理解,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收合法、合规性。
建筑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其实施“营改增”改革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关键点。
作为第二产业,建筑企业存在很多与其相关联的上、下游行业,因此,只有将建筑企业放在“营改增”改革的浪潮中,才能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本文选取中都建筑工程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公司2013-2016年的财务报告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测算、比较分析,理论上得出了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施行“营改增”改革后税负下降的结论。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缴纳增值税虽然能够降低税负,但对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实施“营改增”之后,中都建筑工程公司在增值税税制管理下存在诸多不适应性。本文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营改增”对中都建筑工程公司的影响,并为该公司提出了“营改增”改革的应对策略和改进的建议。
建筑企业“营改增”初期,由于公司对增值税政策掌握不充分,处于迷茫状态,尽管经过理论上的测算,公司在“营改增”后税负会下降,但由于进项抵扣等因素,实际与测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中都建筑工程公司要加强人员培训,使相关人员尽快系统、全面地掌握增值税新政策,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家在过渡期提供的优惠政策,使公司尽快适应新的税制。
参考文献 [1] 韦冬燕,徐全林.“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2017,(15):151-152.[2] 刘鹏宇.“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3] 赵翔宇.“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4] 魏迪狄.“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5] 王丽艳,钦婷婷.“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建工集团为例[J].价值工程,2017,(13):25-27.[6] 张佳伦.“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7] 郑婷婷.“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7.[8] 朱云香.“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7.[9] 危娜.“营改增”对江西省建筑企业税负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10] 丛日爽.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336-338.[11] 毛叶.浅议“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01):24-25.[12] 邓海燕.“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339.[13] 魏燕燕.“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