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美国为例试论“三权分立”理论对西方行政制度及民主政府的影响
以美国为例试论“三权分立”理论
对西方行政制度及民主政府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从“三权分立”学说的历史出发,在阐述其基本内涵及学说发展的基础上,以美国为例,论述了“三权分立”学说对西方行政制度及民主政府的影响。
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一、“三权分立”学说历史
三权分立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论》的发表,表明现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初步形成。洛克在《政府论》中,对权力分立理论有详尽的描述。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有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继洛克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谓三权分立,就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
二、“三权分立”理论对美国行政制度及民主政府的影响
三权分立的实现模式在各大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而真实的情况是只有美国(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而其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西方议会制国家的显著特点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不分立。议会不但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行使行政权的那些人来自议会(下院),包括总理也是。
1776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1777年通过联邦条例,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1781年联邦宪法确认两院制,同时采纳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摒弃立法与行政合一的内阁制,赋予总统较大权力。为了防止总统及其机构滥用权力,又规定了必要的制约措施。即三权既存在各自独立的部分,又有相互间交叉和相兼的部分,以达到三权牵制的目的。
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在实践上得到了适效的应用。从1789—1984年间,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有2410次以上,国会随后推翻的总统否决95次,最高法院裁定100项国会法案或法案的一部分违宪[16]。但在历史的演进中,三权间并没有真正实行过平等均衡,权力或倾斜于某一机构,或倾斜于另一机构。开始时,国会在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后逐渐移向总统。尽管最高法院在新政初期对国会和总统权力进行过从严的解释,但他要在三机构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已不可能。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要,政府职能日益扩张,逐步形成行政集权民主制。而且,政府在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时,很难把任务交给一个不是兼有制定和执行规章并解决争议的权力机构,因此,有意成立兼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职能的机构。如联邦电力委员会(1930年),全国劳资关系局(1935年)等。这些行政机构享有半立法权、半行政权,显然这些机构可以作为对分立体制的补充或例外,但也可被看作为对分立体制的破坏或修正。
对三权分立体制的批评,基本上集中在效率低下,职责不明确上。
国会与总统间由于党派政见和利益之争常出现僵持局面,出现混乱拖延,处理事务不力。“权力分散和责任不明的情况,是使政府在紧急时刻处于无可奈何的瘫痪状况的原因。”而且三权各享有制约对方的权力,致使周转程序繁多,行动不敏捷,运转不灵,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效率低下,职责不清的局面是很自然的事。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失却国家权力的总体权威,无法使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中的任何一个机构真正代表美国。因为,任何一个机构都有可能遭到另外两个机构的反对和抵制。
伍德罗·威尔逊早就主张,作为政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应该分割,“把政体建成为一个方法简便,大权独揽、职责分明的毫无掩饰的体制”。
但是,无论对三权分立体制的批评如何激烈,有一点必须清楚,使各部门得以延缓或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所造成的低效率,正是制宪者们有意掺入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中,它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政府通过干预保护私人利益,并保护政府对付不公正又谋私利的多数,“如果这种体制使政府碍手碍脚并使既定利益容易抵制变革,那么这一体制正是按其所预期的在运转”。
第二篇:政治: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政治: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分项练习试题
一: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1.(2011·连云港二模)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奥巴马总统承诺2020年美国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作为碳排放全球第一大国,美国的减排承诺与其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相差甚远。但即使这样,这一承诺仍受到国内州因素的制约。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存在严重分歧: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的州对减排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的国家结构采取什么形式?(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弊端。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明确,美国的结构形式是联邦制,第(2)问考查联邦制的特点和弊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1)联邦制。
(2)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体现了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分权的原则。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总统的承诺是联邦政府的权力的体现,各州对减排承诺的不同表态是各州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的体现。③联邦政府的承诺受到州政府的制约,表明联邦制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二: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2.材料1:虽然平民能够竞选美国总统,虽然竞选总统并没有规定候选人拥有财产的资格,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足够的竞选经费是难以入主白宫的,别说当选总统,就是竞选众议员和参议员也绝非易事。
材料2:历届美国总统的选举资金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其选举资金利用情况:1992年为1.98亿美元、2000年为3.517亿美元、2004年为7.01亿美元,2008年选举更是达到了近10亿美元,随着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束,2012年总统大选的序幕即将拉开,而“烧钱”运动也随之开始。
(1)美国总统竞选对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吸引力在哪里?
(2)有人说,美国总统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解析:本题以美国总统大选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制、两党制的实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解答第(1)问关键在审题,通过审设问,明确该问主要是让回答美国总统的地位和作用。解答第(2)问,要注意结合背景材料,从竞选本质、美国两党制的实质等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①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大权。②政府由总统组建,资产阶级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能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2)①美国两党用于竞选的花费庞大,竞选人需要通过控制媒体等各种途径,掌握“话语霸权”,这表明,金钱成为保证某个候选人当选的必要条件,金钱也已经把普通平民排除在竞选之外。因此该观点揭
示了美国总统竞选的本质。
②美国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两党轮流执政,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左手放下权力,又被右手抓起而已。这种“金钱政治”,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分析“美国政治体制运行图”,回答问题: 注:①代表“相互制衡”;②代表“竞争”
(1)上图反映了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2)试述这些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是一个图表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的国家运作模式,作答时一定要根据设问要求并结合图表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作答。
答案:(1)以上图示反映了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2)①美国的两党制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②美国的三权分立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制度有积极作用。但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作用,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不可能对权力的运用施加重要影响;容易导致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三权分立的原则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得到贯彻。③总之,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制都是为美国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三:“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2011·宿迁一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以“绿色倡议”为诉求,迎合气候意识日益增强的广大选民。但美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目前的减排承诺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的气候立法工作被一再推迟。民主党认为法案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转型,共和党保守派则认为提高减排目标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有评论认为,“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
(1)从美国政体的角度,说明奥巴马在竞选时“迎合广大选民”的原因。(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的认识。
解析:第(1)问考查美国的政体,美国是总统制国家,总统对选民负责。第(2)问考查对国内政治制约总统的认识。涉及到三权分立制度、两党制等。
答案:(1)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
(2)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权力分立,又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使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②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但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
策和主张上仍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着具体利益之争。③美国的总统制、三权分立制和两党制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5.(2011·扬州二模)2010年3月15日,美国130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制裁公布一项汇率议案,再次将矛头指向人民币。专家预言,在4月美国财政部将向国会提交的汇率政策报告,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可能会获国会通过。鉴于奥巴马政府寻求中国合作,共同应对如朝鲜核问题、反恐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奥巴马将否决这项议案。
(1)试根据材料判断美国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并说明其建立的基本原则。(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国家管理形式的特点。
解析:第(1)问考查美国的政体形式即总统制。第(2)问考查美国政体的特点,主要是分析三权分立制度。
答案:(1)总统制共和制,遵循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建立的。
(2)美国国会公布汇率议案并将通过财政部报告,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这说明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130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这说明国会对于行政权力进行制约; 奥巴马将否决国会的相关汇率议案,这说明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总统对于国会的权力进行制约。
总之,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即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
四:美国的利益集团
6.在美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影响政策的制定。它们还具有政策建议的职能,行业协会注重对本行业和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权威报告,给政府提供支持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组成行业利益集团,对国会进行游说,直接影响政策制定。在对外贸易方面,代表本行业企业收集、提供有关国内产业损害的详实证据,向政府提请采取临时限制措施。
据此有人认为,美国利益集团是真正的民意代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利益集团的评价,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答案:(1)在众多利益集团中,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起决定作用,而代表劳动人民的众多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很小。
(2)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公民个人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利被削弱;各种利益集团被少数人所控制,广大群众的利益不能被关注。
(3)美国利益集团机制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特殊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不可能真正代表民意。
(4)题目中的观点没有看到美国利益集团的实质,是片面的。
第三篇:伊斯兰教对民族教育的影响_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察
2011级会计2班 马成祥 P112315719 伊斯兰教对临夏回族教育的影响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文明体系,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教育作为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求知和终身教育构成了伊斯兰的教育观,成为伊斯兰教育的指导原则。客观地说,伊斯兰教教义鼓励求知、崇尚教育、尊重教育的实践者。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伊斯兰教的积极教育理念并没有被完全实践,在有些地区的某些时期伊斯兰教曾被人们歪曲,从而也严重地阻碍了穆斯林民族教育。
一、当下伊斯兰教对临夏民族教育的影响
解放以前临夏回族对汉文化抵触情绪很严重,回族子弟很少上学念书,回族教育落后,文盲充斥,而当时一些回民宁愿将子女送清真寺念经,而不愿进汉族办的学校,当时的穆斯林群众持有“学习汉文化等于随了汉教”,“越念书离教门就越远”等错误的观念。马福祥、马步芳当时很重视回民教育,在甘肃、青海、宁夏办了许多学校,回汉学生兼收,但回民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不高,马步芳曾强令回民家长必须将自己家儿童送学堂上学,于是一些家长出钱雇汉族儿童替自己家孩子念书。解放以前伊斯兰教的确对回族教育影响很大,解放后国家法律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夏穆斯林到外地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体会到没有文化在外面寸步难行,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念书。广河是全国穆斯林人口占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这几年广河考取大学的学生最多,有的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临夏、兰州、会宁等地高中上学,因为这些地方教育质量高,现在临夏学习好的学生家长都全力支持上高中。
临夏回民中学校长马建军认为,现在临夏伊斯兰教对民族教育不但没有影响,而且还有促进作用,临夏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宗教对民族教育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一些。新华寺阿訇讲卧尔兹时经常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鼓励教民学习汉文化,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学校念书,并且要上大学、读硕士、攻博士,阿訇还讲什么是人才,有知识的人是人才。阿訇的讲话影响很大,现在临夏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8%以上,没有上学的都是少量残疾儿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没有实质性冲突,一个合格的穆斯林也是一个好公民,信教虔诚的穆斯林很少有犯罪的行为。如广河县回族青年犯罪率较高,公安局长希望当地开学阿訇在规劝回族青年走正道、减少犯罪方面起一定作用。阿訇讲,“经常进礼拜寺礼拜的人不犯法,犯法的人不进礼拜寺”,这也说明宗教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也有积极作用。伊斯兰教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宗教,《占兰经》〈圣训〉)等经典许多地方谈到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外有知识人士的尊重。只有对伊斯兰教有深入了解,才知道伊斯兰教是重视教育的宗教,一知半解者才产生错误认识。临夏州各界人士已经普遍形成重视教育的风气,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市绝大多数阿訇、知名人士、门宦负责人,对发展民族教育非常关注,并在实际行动中配合政府做了许多事,如白庄门宦负责人马进成个人出资征地,创办白庄小学,正式创办后由政府接管。胡门门宦马国泰,张门门宦张明义,穆夫提门宦拜玉芬、张志祥等出资办教育,并担任名誉校长,为贫困学生资助学费,推动了临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9(%以上宗教人士支持教育事业,他们不但动员本坊穆斯林将孩子送学校读书,带头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兰州等外地求学,希望能考上好大学,为广大穆斯林树立了学习汉文化知识、重视教育的榜样。每年两代会上,宗教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议案和发言,首先谈到的是教育。另外,改革开放致富的一些回族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办教育,马效忠、马进效自己捐款,同时动员回族企业家捐款,创办了木场幼儿园。
二、临夏伊斯兰教界办教育的几种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临夏除了国家办的教育外,又出现了民间办教育的热潮,可归纳为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已在临夏市内外推开,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甚至在全国穆斯林社区产生影响。
(一)临夏中阿学校模式
临夏中阿学校是宗教人士于1977年2月创办起来的一所民办学校。创办初期设有男女两个教学部,动员回族失学女子入学,并对中国传统经堂教育方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除阿拉伯语外,又增加了汉语、历史、地理、体育等现代课程。在招生上不受地域、民族限制,学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穆斯林青年,这些穆斯林青年学子大多是高中、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又找不到合适职业,因临夏中阿学校入学门槛低、学费低,于是转向临夏中阿学校学习。中阿学校开创了学校“董事会”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可以持续、健康发展。1989年8月经临夏市文教局上报州教育局同意,正式批准成立了“临夏中阿学校”,学校性质为职业技术学校,至2005年,已毕业的学生共约2700人。
临夏中阿学校的开办,适应了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知识的渴求,在国内穆斯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中阿学校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会话,许多阿拉伯语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我国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中充当翻译角色。阿拉伯语学校的出现体现了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多元性及适应了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发展民族文化迫切性的要求。
过去经堂教育反对学汉语,培养出来的人看不懂报纸、杂志,无法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经堂教育培养的大多数满拉只会诵读《古兰经对现代阿拉伯语读、听、说一概不会,所以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满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内部不团结,各教派门宦之间及其内部矛盾重重,中阿学校注重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摈弃教派门宦之间成见,培养‘经汉两通’的新型人才。近千年来清真寺不重视女子教育,这种观念还延续到现在。中阿学校为求知的穆斯林女性提供学习机会。
临夏中阿学校开创了我国民办民族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照顾到穆斯林青年对阿拉伯语和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热情,又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技能培训,打破了数百年来阿拉伯语只作为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或阿訇诵读《古兰经〉〉时的专用语,而是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来学习。中阿学校从教师知识结构、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方面向现代正规大学靠近,它不仅为中考和高考失利的穆斯林青年提供了再学习机会,也减轻了国家在教育资源和就业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近年来从临夏中阿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进入国内一些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出国前往马来西亚、泰国、埃及、伊朗、巴基斯坦、叙利亚、也门、突尼斯等国留学,有的被国家政府部门录用为公务员在宗教局工作,有的进入各类学校包括经学院任教,有的在各省、市、县伊斯兰教协会工作,有的担任清真寺教长,主持一方教务,如早期毕业的藏族穆斯林学生牙古现任拉萨市清真寺教长,并任全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有的前往外贸经济发达的义乌担当阿拉伯语翻译,起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的桥梁作用,有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经过数年拼搏创办中介公司、逐渐成长为企业家。
(二)临夏木场幼儿园与和平小学模式
1993年回族穆斯林马进孝先生为了改变当地穆斯林幼儿教育落后现状,借用临夏市木场清真寺的房屋创办了民办的“临夏木场幼儿园”,还成立了幼儿园董事会,缓解了当地幼儿园数量少、学前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马进孝先生聘请临夏师范学校的教师作为幼儿园兼职老师,又出资培训几位回族女高中毕业生成为专职教师。幼儿园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本着“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工作,当时入院幼儿有200多名。至1996年因临夏市人口增多,开始出现幼儿升小学难的问题,马进孝萌发了再办小学的想法,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办成。1997年在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马进孝终于办起了小学,招收学生以外来临夏打工、经商等个体户的子女为主,第一次招收了20多名小学生。学校命名为“临夏市和平小学”。2002年第一届小学生毕业,基本都升入初中。现在和平小学在校小学生580余名,幼儿园学前儿童300余名。
临夏木场幼儿园创办以后,在临夏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有识之士先后投资创办幼儿园25所,解决了幼儿教育和入园难的问题,也促进了临夏初等教育发展。据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2005年的统计,全州共有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31所,民办幼儿园中,仅临夏市就有25所,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我们在调研时也有人反映,因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为穆斯林所创办,认为在教学中有宗教内容,有宗教干涉教育倾向。但大多数群众认为民办小学和幼儿园管理规范,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置和管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穆斯林创办的幼儿园和小学中就读的有大量汉族子女,可见上述干涉之说并不存在。
(三)新华寺业余学习班模式和下二社清真寺教育模式
新华寺业余学习班是由马海平先生创办的。马海平,男,回族,临夏市人,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小学毕业后经营小本生意,1965年至1980年用毛驴车搞运输,挣些运费,维持生计。他从多年的低层社会生活中充分认识到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难处。1986年马海平在临夏市北大街借了几间民房办起学习班。他利用晚上的闲余时间,招收一些有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和阿拉伯语愿望的老年人、个体经营人员,一方面教阿拉伯语拼读,一面教《古兰经麵读和一些基本的伊斯兰教知识。以提高这些人的文化素质和宗教素质,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文化、懂法律、懂宗教知识的公民。随着参加业余学习班的人员越来越多,他征得临夏市伊斯兰教协会同意,在市伊协会议室召开开学典礼。学习人数最多时达到100余人,由于教室狭窄,他又与新华寺协商同意后,把业余学习班搬到了新华寺。业余学习班一直坚持每天晚上学习一个小时,既不影响工作,还能学到一些文化、宗教、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欢迎。马海平还邀请临夏州禁毒委在清真寺开展禁毒宣传;聘请民族宗教部门的领导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聘请党校的老师讲民族史;聘请企业家讲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清真寺业余学习班使他们成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新华寺业余学习班开办以来,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临夏市内的一些清真寺和外地一些清真寺也办起了业余学习班,新华寺经常接待云南等地穆斯林参观学习。
现今临夏的经堂教育主要是清真寺教育,清真寺的经生规模不一,规模较大的可达100多名,招生范围也较广。以下二社清真寺为例,2006年其在册学生81名,来自宁夏的有8人,来自甘肃的有40人来自新疆的有17人来自青海的有12人,其余来自河南、陕西、安徽和上海等地。经生的民族成分除回族之外,有数量不少的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其招生对象是年龄在16岁以上、初中毕业、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的穆斯林男性青年。开设课程有:古兰学、经注、圣训、圣训学、信仰学、信仰学原理、教法学、教法学原理、道德修养、逻辑学、伊斯兰教史、宗教学、宗教学原理、阿拉伯语、汉语、英语、计算机。学制为5年,毕业后由清真寺或推荐到其他清真寺任教,或推荐去国外留学。
当下在临夏地区取得一定成绩的民间力量办学的几种模式,都有宗教人士在积极参与,在穆斯林地区宗教界人士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大多具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我们一方面宗教人士首先认识到了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民族教育,另一方面要发挥宗教上层人士的权威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正确看待国民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穆斯林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不少穆斯林有识之士相继投资于教育,充分反映出穆斯林民族求知上进、力图发展的愿望,这些都是穆斯林民族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四篇: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以美国为例 1 美国的联邦制课时演练
美国的联邦制
一、选择题
1.美国在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经过激烈的斗争,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才确定了联邦制。邦联制与联邦制的最主要区别是()A.前者由13个州组成,后者由50个州组成 B.前者未设中央政府,后者设有中央政府
C.前者国家的真正权力在各州,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后者成为一个享有充分主权的国家 D.前者主要维护南方奴隶主的权利,后者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答案:C 2.下列关于美国邦联制下各州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州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B.邦联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C.各州没有主权,但有自由和独立
D.邦联国会颁发的法令只有得到州政府的同意后才有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美国邦联制下各州的认识,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是对邦联的正确认识,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美国邦联制下各州有主权;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也是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符合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征的是()A.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B.联邦制国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松散的联盟 C.其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D.地方政权的权力由中央所授予,置于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
解析:A、D两项属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征。B项是邦联制的特点,因而均与题意不符,不选。答案:C 4.美国联邦制中,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其表现是()A.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 B.联邦政府有宪法、法律,各州没有
C.联邦政府有宪法、法律,各州也有法律,可以自行其是 D.联邦政府与州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解析:在联邦制下,联邦与各组成部分均有其宪法和法律,但各组成部分的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故B、C两项错误,A项正确;在美国,联邦与州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项错误。答案:A 5.在美国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并非一体,没有上下级关系,各收各的税、各发各的债,财政援助必须两厢情愿。这说明()A.在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在各自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 B.在联邦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完全分离 C.美国联邦制有其弱点
D.联邦制不可能保证中央权威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材料中“各收各的税、各发各的债”体现了联邦与州政府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故选A项。答案:A 6.美国各州享有的权力有()①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 ②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③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 ④州的法律高于联邦的法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各州的权力。④观点错误,联邦的法律高于州的法律,因而答案为C项。答案:C 7.美国的联邦——州失业偿付计划创立于1935年,其建立的标志是联邦政府《社会保障法案》的通过,联邦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自己的职能,主要是对州政府的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州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与联邦政府相协调。州政府则在联邦政府的框架要求下,颁布各州的《失业保险法》。联邦与州的关系正确的有()①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不是严格意义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②联邦地位高于州 ③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④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包括: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所以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邦地位高于州。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 8.之所以由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是因为邦联制存在着巨大的弱点,其中,最根本的弱点是()A.邦联政府无权向国民征税
B.邦联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各州之间松散的联盟,难以满足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
C.邦联政府军队数量太少,不能保卫国防
D.州政府与邦联政府分享权力,损害了人民利益
解析:邦联制的性质决定了它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难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邦联制的最大弱点。答案:B 9.明尼苏达州与科罗拉多州在1864年联邦通过《民权法案》之前,就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法案;怀俄明州允许妇女投票,比联邦宪法确认妇女有选举权早30多年。上述事实主要说明()A.州的法律与联邦法律即使有抵触,也是有效的 B.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C.联邦制保持了国家的强大、统一
D.联邦制有利于保持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解析:材料阐述了在联邦制下,州在立法方面的灵活性和创造性,A项表述错误;B、C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D 2 10.(新情境题目)当地时间2015年4月29日,美国加州州长布朗发布一项行政令:在203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40%。他称,这一举措是对抗气候变迁威胁所必须的。从美国联邦政府层面讨论碳减排几乎是犯禁的,而加州公然推崇这一做法,这主要说明()A.州政府比联邦政府更注重吸引外资 B.联邦政府不重视经济发展
C.联邦制下州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很强 D.保护州的生态环境是州的主要职能
解析:本题考查联邦制的优点,其最大优点是在保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题干材料所述反映了美国各州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A、B、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C 11.美国联邦制下设50个小政府,不可能做到“全国一盘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这说明()A.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B.美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
C.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有其弊端 D.只有实行单一制,才能保证全国人民一条心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的弊端,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而非中央集权制国家,B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C 12.美国的联邦制一方面保证了美国的强大与统一;另一方面,经过两百多年的实践,种种弊端也日益明显。其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 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各自为政 ③政府必须应付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外部军事威胁等问题 ④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联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是联邦制的优点,与题意不符;③是当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的问题,不能算是联邦制的弊端;②④正确,故选D项。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2月11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已经开始为2016年总统竞选招兵买马。美国总统大选并非“全国性”的选举,而是50个州“各自为政”的独立选举。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候选人在某一州的普选中只要得票过半,即可拿下这个州内全部的选举人票。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当选总统。
结合材料回答:(1)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什么?(2)在美国现行的国家结构形式下联邦与州是怎样的关系?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总统选举是50个州各自为政的独立选举,可以看出美国实行联邦制。第(2)问考查的是联邦制的特点,问题比较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美国总统大选并非“全国性”的选举,而是50个州“各自为政”的独立选举,可以看出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
(2)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州拥有“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
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不得干涉联邦事务。
③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14.材料一:多中心、自治、非集权,尊重多样性,保护少数,以及维护国家的统一,这就是联邦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法国19世纪政治家和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联邦制称赞不已,说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材料二:有人认为:在美国的联邦制下的50个州,设立50个州中央政府,做不到“全国一盘棋”,更谈不上“全国人民一条心”,因而是一种低效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可取。对比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托克维尔“对于美国联邦制称赞不已”,是从美国联邦制的优点角度而言的;材料二中的“做不到‘全国一盘棋’,更谈不上‘全国人民一条心’”,是从其弊端而言的。
答案:①材料一体现了联邦制的优点:既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又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②材料二体现了联邦制的弊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实质是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则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
③联邦制是否可取不能简单定论。美国采取联邦制是由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也是由其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联邦制是调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有效形式,有效地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五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浅析-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浅析
——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
摘 要
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广的政府人员,在群众眼中,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民族基层地区和工作效率这两个点,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调查分析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层政府
工作效率
1.前言
民族地区即是指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近年来,民族地区公务员的队伍建设在总体上有明显成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专业构成趋于齐全,尤其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表现更为突出,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正逐步形成并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层民族地区位于偏远地区,条件比较艰苦,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所以要想西部开发战略得到具体的落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保证和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2.影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2.1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建设不够完善
(1)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培养干部着眼点片面
为了适应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需要,民族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着眼点往往以培养行政干部为主。这种重行政轻业务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使得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队伍中党政型人才多,而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型干部比较短缺。[1]政府中精通法律、审计、市场营销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专业化的公务员十分短缺。(2)干部择优机制未能跟上发达地区的发展
由于干部择优机制的落后,评价机制的不科学,干部的选任没有发挥出竞争动力和压力,干部退出机制没有形成制度化,加之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淡化,平均主义,大锅饭意识仍然禁锢着其思想,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3)青年人才断层,后续力量不足
我国公务员编制设置多年没有经过大调整,人事不匹配问题突出,不少地区在编人员出现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现象。随机对60位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的调研中,年龄45岁以上达60%,35岁至44岁占13.1%,35岁以下仅占26.9%。过高的年龄分布导致基层政府缺少活力,观念保守,他们保持按部就班的工作思路,缺乏创新,不易接受时代的先进产物。调研发现,基层工作虽较繁杂,但大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办公提高效率,如部分乡镇试行的OA办公软件和视频会议,能在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联系通道和工作平台,极大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据调查了解,90%以上的基层政府年均信息化培训低于2次,加上对信息化办公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足,他们甚至觉得参加各种计算机和软件培训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产生“越全能,越多做”逃避责任心理。
2.2 地区经济落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少数民族所在地多为深山地区,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2],如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乡镇地区普遍较贫困,每一年都会评上贫困县。此外,贫困地区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亦是极其简陋,几张桌子与椅子拼凑起来的办公桌以及仅有的一两台旧电脑和打印机。基层政府的办公硬件设施仍未得到进一步完善。
按照六部委的要求,全国各地要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但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层科员的工资收入不足两千元,仅能解决一家温饱,由此导致一些民族基层公务员违规从事一些副业,一心两用,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到政府工作上。2.3 基层公务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相较于汉族地区而言普遍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流失。所以,在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来进行公务员队伍建设,往往会使民族地区公务员素质在总体上偏低。此外,由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等原因,使少数民族群体产生了先进和后进的差别,形成了公务员素质高低的差异。2.4民族语言多样化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是精湛而耐人寻味的,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日常交流中仍使用方言,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语、瑶语、壮语等,甚至有些基层公务员来到融安后听不懂而强加的蔑称——“土拐”,这导致一些官民的矛盾冲突,给非本地户籍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下乡时,不熟识多样化的民族语言,难免会遇到交流上的隔阂,即使有翻译也很大程度上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
3.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对策
3.1鼓励少数民族人才回到基层工作
少数民族基层政府工作难度主要集中在语言交流障碍、工作环境陌生和风俗不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则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展开。目前,众多省份的高校每年安排一部分指标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实行定向招录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原来所在地的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就业。由此民族地区省部级政府可以参照这个模式,借助大学生村官选任机制的天然条件,鼓励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基层工作,不断丰富基层经验。同时市县机构编制部门抓住机遇,报经省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后,采取核定过渡编制的形式先调入,待单位自然减员时,采取过渡编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则给予高度的鼓励和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家乡工作,避免少数民族人才流失。3.2促进基层公务员结构比例合理化
调研发现,在基层政府中少数民族公务员人数少,汉族公务员人数多。少数民族的公务员能够清除语言交流的障碍,更是清楚各种民俗,有利于各种群众工作的开展,基层政府应该有所侧重的增加少数民族公务员的人数比例。民族基层政府中,青壮年公务员所占的比例较少,中老年公务员所占比例较大,中老年人一般反应迟缓,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针对新编入轻公务员、选调生因为工作环境不熟悉、群众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基层政府除了增加本地高校毕业生的选聘之外,应该建立一种小组合作机制,老少搭配,互相学习,既不会消磨年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又使老公务员的工作经验得到传承。3.3增加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
中央政府在关注民族地区群众贫富问题时,也应关注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及公务员的贫富状况,增加经济支持,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工作环境。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应该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解决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多样化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企业规模群,进而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自食其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如融水瑶族自治县的毛竹资源,可以适当发展编织产业。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做到自力更生,减少对中央财政的依赖。3.4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在基层公务员“进出口”准入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公务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制定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公务员的工作培训计划,有目的提高公务员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了解,目前诸多乡镇政府每年的集体培训次数每年仅仅为2~3次,平均每次仅为20人/次,而且培训内容多数局限于思想修养,而类似于计算机技能、公文写作技能等专题培训少之又少,所以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应该在技能培训上加强力度,适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和能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充实,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历练自己,才有可能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结语
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也是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希望提出的参考建议能为促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朴今海.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教育.《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2]孔令成.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长江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