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迅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人士
鲁迅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人士。他曾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到达东京学习,而又带着无奈离开东京到达仙台。在那里,他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而在仙台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深深地震撼了鲁迅那颗爱国心。当他获得成绩时,一封匿名信的到来却让他受人质疑,这使他感到救国的迫切,维护祖国尊严的热情;同日本学生看电影时,因刺杀中国人而引来阵阵欢呼,使他受到极大的震撼,他的民族尊严受到伤害。他决定放弃医学,另寻一条救国之 路——文学。
看到文章中鲁迅在文字间所流露的爱国心,使我感到无地自容,他是那样的神圣与高大。他热爱祖国,他愿为祖国付出一切。他想为祖国添上繁荣的一笔,他也在为此奋斗着!努力着!他自豪地成为一名中国人,“祖国”二字在鲁迅的心中已经烙上了深刻的印记,他站在黄河的浪头,长城的巅峰!他时时刻刻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祖国也将永远记住他!是的,他是一位勇士,勇敢地将自己的爱国情怀暴露在阳光下;他是一名智者,用自己的智慧装点着祖国的江山;他是一位行动之人,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付诸在行动上,让自己的理想在努力中实现,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
鲁迅爱中国,我们也爱中国,鲁迅将自己的爱铭记在心中,并且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而我们的爱是否还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是不是也该把爱国情怀铭记在心间,然后让自己的爱出现在行动里?可现在太多的人已不再为祖国奋斗,我们是不是也一样?我们希望那些人抬起头看看远方的道路,再低下头为祖国奋斗吧!我们现在该做的不是高喊口号,而是像鲁迅当初在仙台一样努力学习,真正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不要到将来无力可施、无才可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将爱国情怀铭记心间,并且努力奋斗,总有一天,我们会像鲁迅那样让祖国因我们而闪闪发光。
让我们将爱国情怀铭记心间,让我们将爱国情怀付诸在行动上把中国推向世界之巅!
查
第二篇:教师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范文)
教师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祖国,没有社会主义,教师的个人价值就无法实现,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祖国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业看成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甘愿为此奋斗一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教育工程,也是一项大面积、区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全学校、全家庭、全社会、全方位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教育氛围。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作为教师,肩挑两副重担,但主要是利用教学阵地发挥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作用,突出教书为育人。而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起点。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英勇斗争,了解我国伟大而艰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恶一切丧失国格、人格的行为,立报国之志。首先,教师要时刻激起学生爱国之情。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发挥纪念场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做到将固定基地与非固定联系点相结合,大型集体活动与小型分散活动相结合,校外基地教育与校内教育相结合;内容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确立报国之志,做到把中国人民落后挨打史与召集强大的国际地位变化相结合,把帝国主义欺辱中国的历史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相结合,把宣传南京历史的变迁同坚持改革才能发展、才有出路的教育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树立报国之志相结合。小学德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四有”的新型人才,就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因为,热爱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注重对学生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时刻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因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都很自私,大多数学生由于长期娇惯,怕苦、怕累,只为自己着想,不顾集体利益,因而,我充分利用每月学生制定磨炼教育小目标的时机,指导学生月月制定恰当的爱国主义教育训练计划,并记详细的训练记录。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监督、评比、帮助,让学生在集体中改缺点,体会集体力量,达到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教育目的。班会时,进行争章比赛,同学间互相贴章,提醒学生努力实现目标,锻炼自己意志,进而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播撒下爱国种子。其次,教师要以文酝情立报国之志。有人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中华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爱国爱民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较多。“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利用教材和电视新闻诸多素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内化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讲读课文时,更应不失时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教育学生要继承革命传统,时刻想着祖国;教学《梅花魂》一文,使学生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激起爱国之情;以《为人民服务》一组范文为例,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甘愿为国家振兴而读书。这些结合不矫揉造作,水道渠成,学生读其文,感其行,教其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铸造师魂播撒爱国种子。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形象不单是外表上的,更应是心灵上的、人格上的。一位有爱国热情、爱事业精神的教师,就会培养一批忠实、爱国的好人才。古代名师杨雄就把教师释为“师者,人之模范”,要求教师把径明行修,德高望重的优美风格与优秀品质集于一身,这种优美风格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讲的师德。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教师都是这样亲知和实践着,使良好的师德也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教师心中的赤子就是学生,对于他们亲而近之,教而导之,爱而护之,是为人师者的道义和乐趣所在。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使者,教师自身的修养就在于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以身作则,无时无刻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才会有为国家努力学习的宏伟志向,这样的教育力量远远大于任何无价值的劳动,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在学生心灵上播撒下爱国种子,他们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第三篇: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名言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1、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2、我们制作销售产品的广告,但也请记住,广告负有广泛的社会责任。李奥贝纳
3、提出目标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他的主要责任。巴纳德
4、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5、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徐待立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佚名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9、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10、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11、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12、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据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英格瓦坎普拉德
13、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朱熹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1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7、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
18、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爱默生
19、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托尔斯泰
20、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1、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是成功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洛德福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纪伯伦
24、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25、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恩格斯
26、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熹
27、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8、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29、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30、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李奥贝纳
31、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32、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陶行知
33、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34、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克罗齐
35、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富兰克林
36、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
37、友谊是一种责任。纪伯伦
38、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39、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4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41、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42、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
43、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马克思
44、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毛仲强
4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6、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佚名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47、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48、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49、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50、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5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52、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高尔基
53、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54、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55、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
第四篇:具有超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自我介绍(推荐)
你是一个爱国者吗?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如果你作为一名中国人,那就肯定爱自己的国家。下面就是一名爱国主义者的自我介绍,供大家参考一下: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法规,能很好的服从学校及各项规定的管理。真诚待人,乐于助人,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能维护集体利益。常能够很好表达个人观点,并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及处境,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做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能够建立融合的人际关系。能够细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去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参与探究讨论活动,能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乐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实践能力,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在实验活动中能大胆动手操作。
总而言之,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当然在学习之余,也常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文章来源于:http://xiexiebang.com/ziwojieshao/
第五篇: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来看看吧!
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但在现实中,却一直有人大力鼓吹“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爱国不等于爱共产党”“爱国主义是极权主义的宣传”“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爱国主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此等等。面对这些奇谈怪论,我们必须明确,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既要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五个相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统一
“我爱国,但是不等于我爱社会主义、我爱共产党”,“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只有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都会爱”。类似的观点,长期以来在一些人中间颇为流行。实际上,这是打着爱国的旗号,人为地制造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殊不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上,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辛劳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还是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时代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66页)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也曾犯过错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错误,而且都能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得到纠正;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取得的成效更是有目共睹的。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反思和纠正错误、勇于正视和清除腐败,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国家、为民族谋利益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过。实践一再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358页)所以说,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相统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个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现实中有人却说,“爱国主义是极权主义的宣传”,“爱国主义的畸变代替了民族自决和保护人权”。受这种思想影响,“一国两制”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权威在一些人那里遭到严重挑战,“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台海和平构成现实威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破坏。面对如此形势,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条件新的变化,赋予爱国主义传统新的内容和要求。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但由于各种原因,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港澳、台湾和海外的中华儿女来说,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反对祖国统一。邓小平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
有些事情,比如1997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1、221页)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无论属于哪个党派、哪个团体,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认同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认同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从未分裂也不容分裂的道理,都可以纳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拥护祖国统一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这是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对两岸同胞的共同要求。
民族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史反复证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实现前景。我们并不回避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同地域、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但在现实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国家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推动者,这也是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对中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要求。在当前“三股势力”活动猖獗、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各族人民都应该更加坚定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国家,而是全体中国公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矢志不移地捍卫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稳定发展、伟大复兴。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统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历史上,一代代中华儿女大力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使滴水之微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维护着祖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推动着祖国向着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方向不断前进。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如果缺失了民族精神的引领,任凭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自由发展下去,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会松动,团结统一的思想意志就会丧失。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集中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着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改革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面向未来,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才能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雄厚的基础;只有继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中华民族获得撬动中国梦的精神杠杆。
四、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统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伴随着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公民经常性地跨国界流动,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愈加突出。这种情况使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人类利益大于国家利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构成“历史的终结”。
这是糊涂的认识。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这无疑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是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在享尽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总想利用自己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搞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把其他国家纳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使其沦为自己的附庸,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虽然可以享有资金、技术利用之便利,但也必然增加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使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中面临更大风险。为了趋利避害,当代中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享用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展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这同样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坚持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统一,既要注意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也要注意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前者对本国、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后者完全否定本国、本民族的传统和现实,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殊不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是面向世界的,也是立足民族的。今天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所以,“我们继续坚持同我们友好的西方国家交往,继续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
五、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国。革命战争年代,爱国并不空洞,每个人随时都可以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舍小家,为大家”的赴汤蹈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忘死。和平建设时期,有人认为,爱国是虚的、无法测评的,“看看满大街的人,哪个不爱国?哪个像卖国的?”其实,这是对爱国主义的误解,爱国既可以表现在轰轰烈烈的伟业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细微的言谈举止中。
作为当代中国普通的公民,确实没有了抛头颅、洒热血的血雨腥风,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依旧可以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于学习,只有确立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之志,才能获取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于工作,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找准人生的支点,更加敬重本职工作,在辛勤劳动中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生活,只有把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融入到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保持庄严和肃穆;打开书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历史,缅怀英烈;在日常交往中,与人为善,言必信、行必果;在公共生活中,捡拾一片垃圾,节约一粒粮食。这些细节如同涓涓细流,一点一滴都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汇聚一处即可排山倒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凝神聚气、增砖添瓦。
坚持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不只是体现在个人层面上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还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层面上的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其中,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现为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谐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秀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的内在精神要素;平等是人类向往的理想价值,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状态;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准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对当代中国的每一个公民来说,无论追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追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都应该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尽责守职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对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中,齐心打造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
爱国主义精神解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灾难频仍、艰苦备尝,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艰辛的探索、不懈的努力,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开始走上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道路,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事业。这期间虽然经历过失误和曲折,但我们党为祖国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和目标始终没有改变。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我们党成立99年来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凌辱,中华民族几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各种救国图强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都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又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在不懈探索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终于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救民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新中国第一个经济总量数据是1952年的719亿元;而到了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今天,13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光明的前途,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爱国主义能够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42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42年,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42年,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42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带领人民顽强拼搏、奋力开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42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当代爱国主义要求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目标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最近,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71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2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整体形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报国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广大青年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新中国成立71年、改革开放42多年伟大成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爱国和成才有机统一起来。政以人兴、国以才治。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报效祖国的重要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广大青年把爱国和成才有机统一起来,刻苦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掌握过硬本领。
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一个人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爱国之情才有深厚基础;只有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报国之行才有坚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广大青年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自觉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