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

时间:2019-05-12 14:5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

第一篇: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

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

近日,《日本新华侨报》以读者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的《2008年在日华人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74.6%的华人上班族对工作有严重的倦怠感,其中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出现工作倦怠比例较高,男性比例与程度高于女性。

现今,国际社会普遍采取3个指标来衡量职业倦怠程度,即情感衰竭指标、玩世不恭指标、个人成就感指标。根据一个人同时具有衡量工作倦怠的3项指标的数量,又将工作倦怠分成低、中、高3个等级。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有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同时具备3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内的华人在职人士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较高。其次是在日本的华人企业内的在职人士。对于企业人员,市场营业人员工作倦怠较高,其次是研发人员和事务人员。

调查发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25岁以下的华人就职者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现工作倦怠,比例最高;而45岁以上的华人就职者则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工作倦怠现象。此外,从个体监理特征看,缺乏耐久力、外控力的人,低自尊、神经质的人,以及就业时间不长、未婚、家庭成员关系不好的人也大多出现工作倦怠。

日本华人就职咨询中心研究员王小平指出,导致华人上班族工作倦怠有3大因素,首先是日本企业的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与个人理念是否一致,企业是否能为华人员工提供与日本员工有竞争力的酬薪。其次是华人上班族个人承担的工作或者角色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

量、加班情况、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以及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最后是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别等个人特征方面以及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对于有工作倦怠情绪的华人职场人士,王小平研究员开出一剂“良药”:首先要调解好心态,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注意转移情绪、消除怨气。当感受到压力时,不妨与国内外的家人、亲友以及同事一起讨论,可以用听音乐、泡温泉、打电话等方法来分散倦怠情绪。此外,还可以考虑选择“海归”、“海鸥”等新的工作方式。

第二篇:什么是职场倦怠

什么是职场倦怠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而在当今职场,有些人工作不到7个月,便已“痒不可支”。据4月底出炉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

74.6%的人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闫巩固告诉记者,工作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现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感到感情极度疲劳。此次调查显示,27%的人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两天来减压。“但不管在哪个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辞了职,打算彻底放松半年。”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等。闫巩固表示,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作“去人格化”。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个人成就感减低则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欣慰,74%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专家根据同时拥有以上表现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前4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

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

而换工作则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陈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次工作。

“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表示,首先,现代人把钱看得太重,不少人选择某个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疲惫。

其次,环境的影响。闫巩固表示,过去人们很少跳槽,而且大多数人都希望抱住一个“铁饭碗”吃一辈子。但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捧铁饭碗”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没能力”的表现。“人都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的,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了职业倦怠,难免影响自己。”

男性、市场部人士更容易倦怠

除社会和时代背景外,职业倦怠更因人、因职业而异。这份报告便呈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男性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杨东分析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工作中承载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很多。“他们要买房子、养家,但女性往往只需要独立、有份稳定的工作。”闫巩固则表示,男性在工作中目的性比较强,对最终结果期望更高,因此失望可能更大。

本专科是职业倦怠主流。相比较研究生以上人群来说,这部分人对自己职业定向并不是很明确。杨东将其称为“贪索期”,即盲目选择工作,又往往会“三分钟热度”。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本专科学生对工作的要求又更高,当期望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

企业中市场部人群更容易倦怠。在一个企业中,市场部的不确定性更强,压力更大。而当种种压力袭来时,他们的精力也就更容易耗竭。

此外,专家发现,追求完美的人以及团队中的优秀人员更易倦怠。他们会不时鞭策自己,“工作狂”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冲过头而不自知。而对自身要求过高,也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倦怠感随之产生。

企业、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

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至关重要。

从企业来看,管理者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管理方式。杨东指出,如对喜新厌旧的人,可用轮岗制,让他们体会不同工作的快乐。对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则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其次,实行“阳光照耀下的体制”,让员工全身心地将心理能量投入工作,尽量少在人际关系等方面消耗精力。此外,美国、英国等国普遍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其目的也是帮员工解决家庭、感情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对个人来说,如果感到倦怠,专家有三点建议。

第一,了解自身特点和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第二,让工作更有条理。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将所有工作项目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第三,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文章来源:http:///

第三篇:职场新人,倦怠是一份礼物

职场新人,倦怠是一份礼物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他们工作起来越来越没有干劲,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这些人中,有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精英,但也不乏刚进职场几个月的职场新人。对于前者而言,这种职业倦怠感可能源于低水平的重复工作,而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入职几个月就出现这种倦怠感,往往是由于对现阶段的职业抱有过高预期造成的。职场新人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与长期从事一份工作的人不同,如果你初入职场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可能是因为对工作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很多人认为一定要找一份有趣的、有价值的工作,而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有趣、有价值的。以广告创意为例。我以前曾经在广告领域工作8年,所以经常会有人问我如何进入广告行业。而我在回答之前,我一般会问对方三个问题。

1.你愿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份工作,其实它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有创意,在刚进入的时候,你还是要从基层做起,在网上搜集大量的资料,整理成word,跟客户开3、4个小时的会。

2.你愿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份工作,你每天要加班到很晚,经常是9、10点钟,如果遇到大型的比稿项目,甚至会到凌晨3、4点,更悲惨的是9点钟你还要准时上班,因为要给客户提案。你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

3.你愿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份工作。你觉得自己做出了一个非常棒的创意,然后拿给客户看。客户说,这个地方不太好,改改。这样接连改了十几次。客户说你怎么一点创意都没有,每次都是按我说的改。这还不是最杯具的。最杯具的是客户沉吟了一下说,我觉得还是第一次的方案比较好。然后你就疯掉了。你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吗?

基本上,听完这三个问题还坚持要进广告行业的人,都会有长远的发展。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不配得到我最好的一面。”工作也是这样。

职场新人还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刚进入职场,能力还比较低,与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只能从执行性的工作开始干起。这样的工作往往是枯燥的、重复性的、没那么有趣的。今天的职场精英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先尝试去接纳这一点。

跳槽可以解决倦怠感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只要跳槽,找个更喜欢的工作,就可以解除倦怠感。这在短期内或许会有一些效果,然而从长久来看,频繁的跳槽让你无法在某个领域得到充分的积累。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份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的职业就不会出现倦怠感。所以人们经常会被“新手的好运”迷惑,轻率做出转行的决定。所谓“新手的好运”,是指很多时候,当

你刚进入一份工作的时候,你觉得进步非常快,似乎有很多这方面的天赋,非常适合这份工作,是“天生好手”。然而工作了几个月以后,你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你发觉自己成长的速度开始降下来,你开始变得有些沮丧和焦虑。这时你对自己说:“看来这份工作是不适合我的。”于是你辞职进入另外一份工作,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希望找到一份真正热爱的、值得去做的事业是很好的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要实现这个梦想。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需要你用更强的能力去填补。否则的话,神马都是浮云。对职场新人来说,一份感到倦怠的工作,是你修炼专注、负责、关注结果等职业心态的最好契机。

创造属于你的乐趣

职业出现倦怠感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有一些职场新人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工作内容单调乏味,而且缺乏挑战性。如上文所说,新人通常会做很多执行性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本身往往没有太多乐趣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思考的是,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有趣些,更富有挑战?举例,有一个出纳,她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数钱。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无趣的工作,然而她想出了个办法让这件工作没那么乏味。她的做法很简单——每次数钱的时候打开计时器,测试自己点钱的速度有没有新的突破。不断挑战自己的记录,让她每天觉得很开心。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趣些。关键是,为你的工作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除了在工作内找到乐趣外,我们还可以发展一些生活中的爱好,让自己度过倦怠期。以《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为例。他原本是广东省的一名公务员,但他通过业余时间潜心投入写作,把对历史的爱好倾注其中,终于写出长达七卷的畅销书来。工作并非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处于倦怠期,不妨从你生活的其他维度来补充。

职业的“分红”,你看到木有?

还有一些职场新人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在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价值。

因为初入职场,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一些执行性的、琐碎的工作,薪资不高,也不会特别受到领导的重视。很多人容易因为回报太少而沮丧,认为这份工作“没有前途”而放弃。其实职业中除了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回报外,更重要的是一些隐性的“分红”,这是对职场新人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很多人往往没有看到它。

举例,做完一份工作,你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分红:第一,经验的积累;第二,能力的提升;第三,人脉资源。

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分红。

大企业的分红。第一是组织制度和培训体系都比较完整,可以在短期内提升某个专业的能力。第二,大企业里资源丰富,做起事来不会捉襟见肘,便于积累操作大型项目的经验。第三,大企业的客户往往是国际性客户,能够让你培养国际性的视野。

公司的分红。小公司虽然相对大企业有一些局限,但也会给你很多东西。大企业通过制度训练专才,小公司通过混乱训练通才。小公司人力不足,一人必须多用,会让你自己有机会得到大企业员工得不到的跨部门工作的机会和能力。小公司里没有可以遵循的工作流程与规章,相对地也就多了更多的弹性和创造力,能够让你有机会独当一面。

当你看到分红后,关键是如何创造机会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职场新人的学习机会相对有限,该如何做?

台湾饭店业教父严长寿刚开始是从美国运通台湾分公司的传达小弟做起,他说:“假如必须要从人家喜欢的、正在做的事情去学习,我大概没有机会。也许对我最好的学习,就是从人家不喜欢做的事情学起。也许我就是做一个收垃圾的,也能从这些垃圾学到一些东西。所以我所谓的‘垃圾桶哲学’就是宁愿像一个收垃圾的人一样,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知道只要‘有机会去做’,就是一种学习。”

总之,面对职业倦怠问题,有各种方法做出调整。首先,看一下是否你对职业的期望太过于完美。因为无论梦想有多么美好,我们都需要一步步去接近它。第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做这份工作或者从生活中寻找其他的乐趣。第三,关注你从这份工作中得到的“分红”。最后,倦怠其实是一份礼物,在提醒我们应该在我们的职业中做出一些改变。所以,作为职场新人的你,是不是已经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做出这种改变了?

第四篇:2010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序言

调查背景:

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工作倦怠的危机。

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始自于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emotional work),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诚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抱持负面态度的症候。随着职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不惊发现,诸多职场人士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为此,于2009年3月进行“2009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总体为中国的所有企业,以网上100万会员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邮件、电话邀请等方式邀请调查对象参加调查。

调查目的:

1、进一步了解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基本状况,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2、通过对内在规律的深入挖掘,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持和方向引导。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设计从“情感衰竭状态”、“玩世不恭状态”、“个人成就感状态”三个维度展开,以便全面客观的统计分析现今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状况,共16道题目。

数据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4月2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697份。调查对象覆盖全国主要行业和区域,基本能够反映目前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状况的基本情况。调查有效样本几乎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整体来看,以中东部样本企业居多,前五名地区分别是广东(29.4%);北京(12.6%);浙江(6%);福建(5.3%);上海(4.9%),上述地区所收集的有效样本占总体的63%。

从有效样本的性别来看,参与调查的男性占总样本的40.6%,参与调查的女性占总样本的59.4%,从有效样本的教育程度来看,主要是以本科学历人群为主,占总样本的60.5%;其次是大专学历的人群,达20.4%;硕士以上学历的人群也占有较大的比例,有15.1%。

从有效样本的企业性质来看,主要是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提供了工作倦怠状况的信息,这两性质企业分别占总样本的48.8%、25.3%;国有企业也占了一定比例,占总样本的15%;涉及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和其它性质的企业较少。

从有效样本的企业规模来看,主要以中小型企业(101-500人)为主,占总样本的32.5%;小型企业(100人以下)的也占有较大比例,有20.6%,近五分之一之多。

从有效样本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电子o通讯业、房地产o建筑业、教育o培训o咨询业、计算机(软件o硬件)业和其它行业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27%;9.4%;8.9%;6.7%;5.9%。

第二部分: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倦怠程度堪忧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情感衰竭、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我们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情感衰竭状态

所谓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职场人士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有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筋疲力竭,表现出中度情绪衰竭;仅有12%的职场人士情感衰竭程度较低或没有。

2、玩世不恭状态

所谓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休申请等。调查结果显示,28%的职场人士对待工作表现出严重的玩世不恭状态,48%的职场人士中度的玩世不恭。由此可见,近三份之二的职场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持有怀疑的态度,与刚入职场时热心程度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

3、个人成就感状态

所谓个人成就感减低是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职场人士对自身评价较高,充分肯定自己对工作和公司的价值贡献,并且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仅有4%左右的人士对现有工作表示成就感不强。一个人在工作是否较高的成就感,直接决定工作效率和效果,在三项维度中,本项维度反应的效果最为理想。

4、总体情况

为了对被调查者的工作倦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还分别以同时出现工作倦怠中的一项指标、二项指标和三项指标为标准来衡量工作倦怠的严重程度,对被调查者进行分析。

我们把“出现工作倦怠中一项指标”作为轻微工作倦怠的标准,把“出现工作倦怠中二项指标”作为中度工作倦怠的标准、“出现工作倦怠中三项指标”作为严重工作倦怠的标准。

调查数据表明,有74.6%的被调查者表现为轻度的工作倦怠;有近43.2%的被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倦怠;有10.8%的被调查者出现严重工作倦怠。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的10人当中将有1位人出现严重的工作倦怠现象,这一现象值得社会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注:在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的时候,我们以平均分是否超过3分作为衡量工作倦怠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进行所有相关的分析。

二、男性的工作倦怠比例与程度要高于女性

从调查数据表明,有22%的男性出现了工作倦怠,而只有17%的女性出现了工作倦怠。虽然女性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低于男性,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女性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项状态上表现出来的工作倦怠程度均比男性高。因此,出现工作倦怠情况的女性群体症状较出现工作倦怠的男性群体严重。这一点应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

三、本专科学历人群成为工作倦怠状态的主流群体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学历的增高,出现工作倦怠的人群比例呈现倒u型分布。如,高中学历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均不足10%.而具有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人群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则较高,分别为17%和16%.经过多年大学扩招,本专科学历已成为用人单位基本入职要求,加之,如今大学缺乏职场教育,导致了本专科学历人群成为工作倦怠状态的主流群体。

四、三资企业的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三资企业的在职人士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为18.5%;其次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为16.6%;国有企业为16.2%;而民营企业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仅为15.8%.纵观不同性质的企业,工作倦怠状态均高于15%,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非常高,这一点应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

五、企业中市场部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最严重

我们对企业内容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市场部人员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较高,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研发人员(25%);客服人员(22.2%);采购人员(20%);人力资源人员(15.5%);财务人员(14.2%);而行政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最轻,为12.5%。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工作倦怠高发的问题。而市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他人沟通交流最为频繁。

六、高级专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位居前茅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级专业人员的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21%,接下来依次是高层管理人员(20.05%)、一般工作人员(17.29%)、中级专业人员(15.38%)、中层管理人员相对较低,为13%.一般而言,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与员工是否充分发挥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高级专业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其职业发展空间已进入“瓶颈”,相对较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七、25岁以下的年轻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现工作倦怠,达24.26%,其次是25到35岁人群为21.94%;35岁至45岁是13.1%,在收集的所有数据中反映出,45岁以上的人群中没有表现出明显工作倦怠现象。随着80后逐渐成为当今职场的主流群体,其特有的群体性格特征,导致35以下的人群的工作倦怠程度高达20%以上。

八、安徽职场人士工作最倦怠

数据显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是的安徽(36%),其次依次为福建(30.7%),湖南(29.4%),内蒙古(25.5%)上海(23.3%),河南(23%),北京(22.5%),山东(20.8%),湖北(18%),重庆(16.6%),广东(15.9%),倦怠程度最低的是浙江,仅为(11.1%)。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安徽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动率较低,企业中的员工不能像在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里经常接受不同的工作挑战,工作倦怠状况较易产生。

九、印刷、石化、计算机三个行业工作倦怠最严重

数据显示,“印刷、包装”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45%.各行业工作倦怠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印刷。包装(45%),石油。化工(30%),计算机(硬件。软件)(27.5%),生物制药(27.2%),物流。运输(26.6%),贸易。进出口(25%),旅游餐饮(25%),互联网。电子商务(23.8%),电子。通讯(22.7%),汽车。摩托车(20.6%),纺织品业(18.7%),教育。咨询。培训(18.1%),家电业(15.7%),金融。证券。投资(15.3%),房地产。建筑(15.2%),传媒。广告与医疗。保健。卫生服务(10%)。

据了解,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员工极易产生工作倦怠。而通过对接受调查人群的后期采访,发现印刷、石化、计算机行业员工工作强大最大,并且加班现象尤为突出。

调查说明:

“工作倦怠现状”调查采用网上自愿匿名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对于上网比例较少的人群不具备代表性。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过滤不合理数据,但是仍然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制作的假造数据。调查采集样本的分布并非十分均匀(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和发达省份),对某些参加者较少的地区或者行业,本调查数据可能不具有代表意义。

第五篇:职场倦怠 如何找准兴奋点

职场倦怠 如何找准兴奋点

2008年12月10日 11:25来源:39健康网

每天早晨上班前照镜子,你的表情是微笑吗?不知从哪天开始,你是不是从星期一就盼着星期天?是不是恨不得撒个小谎不去上班,哪怕生病也好?在办公室,动辄懒洋洋地消极怠工,这份工作让你厌倦甚至沮丧?你无法控制内心暗长的倦怠感和消极情绪?——你,已经成为职场“倦鸟”!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跳出职业倦怠泥沼至关重要。

“倦鸟”的故事

持续高压情绪焦灼

孟飞 28岁 业务经理

“如果我每月不能做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孟飞在通信业奋斗了6年多,现在每天都要面临这个问题。

5年前,孟飞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他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向前冲。从当初的业务员奋斗到现在的业务经理,薪水倒是涨了好几倍。而现在,经验丰富了,说话的口气却不如以前“硬气”。面对同样的压力,他几乎难以做到当初“从零开始”的坦然。迫于业绩压力,他每天都处于一种极端的焦灼状态。“稍遇不顺,我的厌倦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上班。每天晚上,我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并且多次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到家人。真的很讨厌这样的状态。”

工作热情日渐消退

小柯 25岁 旅游业

小柯是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员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幸运儿——目前从事的旅游策划工作,既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又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整整3年。

3年来,小柯的职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工作她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她觉

得工作越来越没劲。“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就想着只要不出错就万事大吉了。可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职业呀!我也曾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但现在那种职业的成就感没有了,我觉得自己具备的这些知识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方。”她摇摇头无奈地说。

工作琐碎缺乏成就感

杨健 男 33岁 行政人员

杨健在公司里做了10年,如今也混了个“资深”,一人身兼多职,从上到下什么都需要管,既是办公室负责人,也分管后勤工作,偶尔还帮忙会计报个税,帮人事处协调协调,甚至在老总出差时担任全面负责内部工作的助理,几乎从早到晚连轴转地工作,没有一刻得闲。“经常回到家里了还得不到休息,电话不停地接,不是老总找就是同事找,老婆经常说我打杂还打得这么热火朝天。”他自嘲道。

虽然如此忙碌,杨健却并无多大成就感。他整天忙来忙去,压力很大,生怕哪里出了个错,大家的笑脸会立刻变成麻将脸。“我这个位置还很尴尬,这边老总认为我是帮公司花钱,不创造利润。那边员工认为我是老总的帮手,是眼线啥的。经常吃力不讨好,心累啊。”工作越辛苦,个人成就感却越低的他为此充满苦恼。

调查:

职场“倦鸟”年轻化

孟飞、小柯和杨健的现状在当今职场中其实屡见不鲜,这就是人们通称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是:工作时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容易情绪波动、经常妄自菲薄、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欠缺主动性、频繁跳槽、工作效率低等。

日前,国内某网站开展的一项《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调查中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职业倦怠的年轻人最典型的应对则是换工作。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求创新突围,给管理者、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职场倦鸟应运而生,且已经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头号敌人。作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防治职业倦怠,在当前尤其重要。”某公司顾问指出。

循因:“倦鸟”的五个阶段

即将度过自己30岁生日的赵东特意休假独自出外旅游散心,想好好反省自己的职场经历,为接下来的道路想定一个方向,“都说‘男怕选错行’。工作8年来,我换了两个行业,这两份工当年我都曾十分向往并想以之作为终身职业的,但不知为何做到后来就会步入职业倦怠的老路„„难道,倦怠是一种职场必然吗?”

某公司顾问分析指出,企业文化体制导致的员工职场倦怠,并非始于员工入职之日,职业倦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管理者要了解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阶段、程度,方能根据其不同阶段和程度采取不同的策略防治员工职业倦怠。归纳起来,职业倦怠的形成包括蜜月期、激励期、衰退期、衰竭期和涅槃期五个阶段。

蜜月期:一开始,任何员工都会经历一个职业的蜜月期。工作的新鲜感刺激着员工,通过工作,员工认为其需求、愿望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做贡献。

激励期:当最初的工作热情开始减退,人们冷静地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中的枯燥、压力让员工感到工作难以满足其所有的需求,员工开始感到困惑,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便进入了职业的“激励期”。

衰退期:接下来,原先的热情和精力将被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所取代,员工有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和愤怒,出现沮丧、焦虑和身体不适的状况,对于企业、同事和上司变得挑剔和不满„„

衰竭期: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期间,员工将会感觉悲观和绝望,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工作价值,还可能出现自杀、酗酒等现象。

涅槃期:如果职场人士能成功克服倦怠,将会迎来充满希望的“涅槃期”,即通过自我调节及企业帮助,员工从职业倦怠的危险状态发生凤凰涅槃的蜕变,重新定位自己,调整自己,重新唤回对工作的热情。

涅槃:找准职业兴奋点

1.从多角度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

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时间管理,让工作更有条理,养成列举工作日程表的习惯,然后考虑哪些条目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以委托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尽量使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成就感增强。

3.注入资源,增强实力。对内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可以通过补充知识来实现;对外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建立同相关资源之间的人际关系脉络,获得工作上的信息;与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经常保持联络,培养感情,以得到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4.时常进行心理自测,摸清职业倦怠状况,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把脉:你倦怠了吗?

高级顾问指出,白领们所处的职业倦怠阶段是受其程度影响的,程度越深,所处的阶段也偏于晚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可以通过下面的职业倦怠程度问卷,有效测算和评估出自己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而估计自己所处阶段。

1.晚上很早上床睡觉,但很难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噩梦惊醒;

2.即使头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仍然觉得很疲倦;

3.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想着是否可以以生病为借口请假逃避上班;

4.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表,渴望下班时间的来临;

5.认为星期一是“黑色”的;

6.经常迟到;

7.总是下班后仍然想着工作的事情,并且心情烦躁;

8.经常头疼、感冒、腿脚酸软;

9.面色苍白,无精打采;

10.眼圈浮肿;

11.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可是得到的却很少;

12.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努力没有得到重视;

13.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与同事交流;

14.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15.时常抱怨,对自己的某某同事没有好感;

16.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7.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兴趣;

18.常常觉得压力太大,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19.靠服用药物、酗酒来麻痹自己;

20.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以上状况,从来没有发生的,得1分;很少发生的,得2分;有时发生的,得3分;经常,得4分;完全吻合,得5分。分值在25~35分之间,表示处于蜜月期或涅槃期,倦怠度很低;分值在36~60分之间的,表示处于激励期,倦怠度较低;分值在61~90分之间,表示处于衰退期,倦怠度较高;91分以上,表示处于衰竭期,倦怠度非常高。

下载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八成人士是职场倦怠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做职场“草莓族”

    不做职场“草莓族” 林海是某著名大学的高村生,毕业后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做总经理助理。他的业务能力很强。总是能比别人做得又快又好,因此,·他也常常得到上司的赞赏。这给原......

    职场人士如何提高身价

    中华英才网第29期嘉宾访谈室于近日成功举办,本期我们邀请了英才职业顾问联盟的专家,首席职业顾问师卞秉彬先生做客访谈室,就“如何提高你的职场身价”作在线指导。卞先生指出:要......

    职场新人不当“草莓族”

    这一两年,我国台湾职场流行出一个新名词——“草莓族”,用来形容1981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

    年后求职者近半是“年跳槽族”(5篇范例)

    年后求职者近半是“年跳槽族” 年前在单位拿到年终奖就辞职,等年后再重新找工作,这就是“年跳槽者”的所作所为。他们的突然辞职往往会使得用人单位出现人事动荡。近日,记者发......

    职场人士离职跳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职场人士离职跳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离职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呢?分智网小编整理了离职人员手续办理程序,供职场人士参考。一、正式员工离职1、如果您的劳动合同还没到期的话,需提......

    个人品牌包装是职场人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个人品牌包装是职场人士发展的必然选择——X职场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因为不懂得包装自己,让自己失去了很多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品牌包装是职场人士发展的必然选择。......

    职场人士品味修养管理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理解提升心灵品味修养的哲学; ● 更好地领悟经典著作、经典音乐; ● 掌握向男人、女人送礼的技巧; ● 了解全球十大最佳度假胜地。职场人......

    职场人士必备的经济学常识

    活动名称: 职场人士必备的经济学常识 活动开始时间: 2012-02-14 08:40 活动结束时间: 2012-02-14 16:30 主办方: 时代光华 报名截止: 2012-02-13 18:00 活动类型: 其他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