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系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系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高校的系是基本教学单位,直接承担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其领导班子建设得如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新形势下,系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同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拟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谈谈我们对新时期加强高校系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思考,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系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关键词] 高校 系级领导班子建设 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高等学校的领导干部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
系级领导班子是作为高等学校的中层,也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基层。加强系级领导班子治系能力建设,是学校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提升办学层次的关键。系级领导班子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确保党的方针和政策得到坚决的贯彻落实,确保本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确保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此,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系级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水平1.加强理论建设。
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我们把强化理论武装放在思想理论建设的首位。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坚定,努力使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领导能力、精神状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第三,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加强作风建设。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学校党委、学院党委负责和对教职工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从系的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开展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和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系总支书记和系主任的职责权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照学校和学院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系级管理体制,增强班子的团结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自觉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始终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以良好的作风推进系的各项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的制度无疑是先进文化的一种体现,作为先进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高校的发展必然要依靠对制度的有效坚持。作为系一级,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基础上,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制度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要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凡属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安排等重大问题,都要在集体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绝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二、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和学生队伍 1.按照“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好学生管理队伍。
作为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学生管理队伍特别是处于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务必做到“以生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日常行踪,能够在政治上引领学生,在行为上影响学生,在心理上爱护学生,在安全上提醒学生。
2.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带好专任教师队伍。
一所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是看能不能带好教师这支队伍。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邓小平同志又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在学校的多数求学时光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专任教师对学生必然起着重要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学习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管好教育、用好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是摆在系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
3.按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树立“三种意识”,带好学生队伍。
面对学生,首先要有平等意识,就是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学生,可能也曾有过他们的想法与困惑,师生在此前提下的沟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居高临下。这样才能理解他们,走近他们,从而赢得学生尊重。其次,要有规则意识,就是面对学生群体,任何的规章制度都是用来遵守的,不允许有超出规则的个人存在,要让学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成长。第三,要有责任意识,系班子的每名成员乃至全体教师,都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说每句话,办每件事,都要真正负起责任,不能太随意。学生越是信任的时候,越要严格把握好自己,这样才是真正地为学生负责。
三、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系领导班子凝聚力、执行力。1.巩固系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地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一是要注重班子团结。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通气、平时勤交流”。特别是在学生入党、评选先进、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重大问题上,坚持由系党政班子研究决定,坚持公开透明,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不团结现象的发生。二是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班子每名成员都要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工作干在先,标准要求严,较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感召力。三是善于学习,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敏感性。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上级部署的当前工作重点,及时调整本系工作思路,保证工作的超前性。
2.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工作的执行力。一是着力提高政策领悟力。对高校系级领导干部而言,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好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而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首先就看其对要执行的政策是否能正确理解、深刻领会。二是着力提高实践结合力。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上级各项工作任务,使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对上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交办的重要工作,要不折不扣、坚决彻底地落实和完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拘泥于形式和套路。三是着力提高工作创新力。领导干部的创新力,是指其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找出新办法的能力。事实证明,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如何,与其个人的创新力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用敢于创新的精神去研究去破解,使全区经济在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中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四、加强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系领导班子科学管理的水平
1、建立责任机制。系领导班子要把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中、长期规划,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党总支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要履行直接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建立沟通机制。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总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经验,把一些行之有效、实践证明是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长效机制。对我院已有的有关制度规定,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工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要认真抓好各项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实效。
3、建立评价机制。要定期分析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办法,确保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是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自身建设的思考
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具有基础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乡镇既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基础,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权基础,还是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
以农村土地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体制、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新格局。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政策呈现从“取”到“予”,从“积累”到“反哺”,从“保障供给”到“质量效益”的大转折,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得到明确界定,“镇财县管”的财政政策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行,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针的确定,这些都说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对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变革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基层政权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任务重,工资低”和“力量小,责任大”的不
对称矛盾。对乡镇领导高要求、高难度、大工作量的服务型政府职能重心的转换,与依然没有变化的单
一、低款额的经济收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一方面要求乡镇领导班子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工作效果,另一方面会滋生出自身腐败问题。
3、新型矛盾凸显,群众性突发事件挑战基层维稳脆弱的神经。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掀起的征地、拆迁和产权转移,牵涉到的是农民切身长久利益,其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失地农民安臵与就业”问题,这是关乎农民本身生存、保障、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大问题。此外,环境污染、移民安臵、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次次挑战基层维稳敏感的神经。
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动摇了原先农村工作方法的基础。当今农民群众思维方式的日益活跃,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使得农民维权的自主意识增强,与一些政策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化的乡镇领导领导发生强烈矛盾,从而成为引发群众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线。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被动。
由于乡镇政府财力、人力、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诸如计生、抗洪抢险等客观因素是乡镇领导职责中难以预料的,一旦意外或险情发生,乡镇领导班子都要追究问责,因此出现避难为难情况,导致工作被动。
2、缺乏常态的有效监督,党风廉政建设
按规定,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驾马车”应该并驾齐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委行使领导职能、人大行使监督职能、政府负责执行党委决议。现实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基本没有明显的界定,其班子成员分工也较模糊。一方面,党委和政府是乡镇最主要的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都在行使行政权力。由于已形成的“统揽”格局,党委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直接插手或者过多干预具体的政府事务,甚至越俎代庖。另一方面,对党政关系的定位不清晰。哪些属党委决定、哪些属政府决策,都缺乏严格具体的界定。乡镇人大副主席成了闲职,除了在乡镇人大例会期间行使权力外,其余时间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3、在选拔任用环节上把关不严。
在考虑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人选时,从经济、行政部门选拔的多,但这部分领导一直从事经济行政工作,缺乏党委书记所具备的党务知识,有的甚至连党的起码的规矩都不懂,上岗前、上岗后又缺少必要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书记角色很难到位。在选拔任用上把关不严,注意群众公论不够,使一批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的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
三、对策与建议
1、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
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领导的政治理
论素质。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要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乡镇领导领导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切实抓好乡镇领导班子集体的学习,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明确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每次中心组学习都要有中心内容,有专题辅导或发言,有解决的重点问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三是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乡镇领导领导能够自觉地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坚持抓好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以及适应农村工作和本职岗位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乡镇领导领导真正成为乡镇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健全学习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领导领导学习档案管理、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领导领导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领导的重要依据,形成上下互动式、交流式、监督式的学习环境,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迈进。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学习调研问计于民,分析检查纳谏于民,整改落实取信于民,(1)坚持和完善联系点制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改进作风,密切同基层和群众的联系。班子成员要以“联村(社区)、联企业、联农户”为基本形式,建立联系点,经常走访了解村、企业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困难,确保群众满意。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处理重要来信来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2)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乡镇领导班子要结合工作实际,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工作在一线开展、经验在一线总结、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注重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级领导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不仅是是新形势下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是实现乡镇职能转换的需要。
(1)思想观念上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
随着农村多种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市场功能的日渐显露,农村经济已由生产领域延伸至经营领域,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在思想观念上由主抓大农业向主抓大市
场转变,也就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为把农民的“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消除重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轻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的现象,确立“市场第一”的观念;消除重生产规模,轻市场比价的现象,确立“效益第一”的观念;消除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服务的现象,确立“服务第一”的观念,从而形成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系。
(2)工作思路上应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型转变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传统的行政管理只能在农村经济活动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乡镇政府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着眼,以群众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作为乡镇的职责,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
(3)管理方式应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十五届四中全会的一句名言。乡镇政府必须从直接从事的经营管理中退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交给群众,由原来实施计划农业,向真正的市场农业迈进,即要从层层分解、下达的计划、任务、具体指标的贯彻落实中解脱出来,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乡镇班子领导要主动
地把改进领导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不断加强改进领导方式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实践中转变领导思维、领导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4)工作重点应由侧重经济事务管理向注重人的素质建设转变
提高乡镇领导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提高乡镇领导队伍素质,才能有效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首先要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培训制度和体系,要在领导培训中引入市场机制,紧紧围绕乡镇领导队伍的实际需要,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领导培训,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地培训乡镇领导。要大胆地打破现有的领导培训模式,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乡镇领导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尽快形成“复合型”人才。
4、健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完善乡镇领导监督体制。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乡镇党委要按照《基层党委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会议研究决定。县委对乡镇党委的民主生活会,要给予积极的指导,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对不能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文过饰非的生活会,要责令重开,并给予通报批
评。对敢于暴露问题、揭露矛盾,以积极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生活会,要给予通报表扬,积极推广,促进乡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提高。
5、自身建设需要外部监督,加强对乡镇领导领导的监督管理,改进乡镇领导领导考核评价体系
(1)加强对乡镇领导领导的外部监督管理。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领导选拔任用原则,严格领导选拔任用的标准,切实遵守领导选拔的程序,保证领导选拔的质量,把好入口关。二是要加强乡镇领导领导的交流,凡是年龄在50岁以下,连任两届的原则上进行城乡交流或异地交流。三是加强对乡镇领导的考察,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身体不适应的要及时调整下来。四是建立政绩目标责任制,实行奖优罚劣,对政绩目标没有实现的要追查责任,对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要给予表扬奖励。
(2)改进和完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结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改进和完善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结果的运用,加大基层群众等服务对象参与考评的力度。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法制建设等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牢固群众观要求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领导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综合考评结果与领导任免、奖惩挂钩,确立以实绩看领导、凭实绩用领导的激励机制。
(3)严格执行自身检查考评机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实行量化、硬化考核,并将其与领导领导政绩、选拔使用、评先创优挂钩,确保虚事实抓,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谈心交流、表彰奖励、调查研究等制度,坚决杜绝“制度制度,纸上制制,墙上挂挂,应付检查”的现象。
第三篇: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刘法贵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分工会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工会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协助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合格人才等方面取得大的成效,这是工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工会现状
1、传统观念下的工会功能的缺失
计划经济时期,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劳动关系的处理中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劳动关系利益主体,这个时期强调党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一切皆由国家计划决定,教师和学校之间也极少有根本利益冲突,高校工会实际上是在帮助国家教育和管理教师的行政机关发挥着作用。因此,工会并没有真正履行《工会法》规定的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等四项基本职能,而是通常被称为“娱乐工会”和“福利工会。”
随着高校深化改革的推进,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校独立法人地位越来越突出,也基本上能够在学校管理方面作出决策。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工会在这个转轨时期,“娱乐工会”和“福利工会”的印记仍然比较明显,四大职能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工会的日常工作中。
2、权力分配体制缺失
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在制度性的权力分配体制中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处于强势地位,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而教职工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权利关系中属于弱势的一方。这使得在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等重大事项和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教职工参与决策少,源头参与意识不够。
3、维护意识不强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在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教育、师德教育等活动上,强调的是教职工应该履行的义务,忽视了教职工的权利。目前许多工会多停留于通过“送温暖”活动以及各种福利补助的方式,在物质福利、1
问题活动等方面关心教职工,较少真正触及教职工最基本的劳动经济利益。工会的维权的主体地位不清晰,维权职责的权威性不高。
4、国家政策滞后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5年颁布至今已二十多年,教育领域里的工会章程依然沿用了建国初期1950年的《中国教育工会章程》。
5、工会在实践中主体地位缺失
我国高校实际状况是:工会未被赋予主体资格。在隶属关系上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在行政机构关系上,工会领导干部的产生均由党组织部门考察和推荐,或者直接由党政干部兼职。工会在这种微妙关系下使得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不是站在教职工的一方,或者代表教职工维权的意识不强烈。
二、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
1、育人特点。由于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尤其是广大教职工的劳动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同于专门从事物质生产的产业工人,因此高校工会工作相应地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紧紧围绕培育人才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2、机制特点。高校工会接受双重领导,即接受上级工会和同级党组织领导,以同级党组织领导为主,但并不排斥在执行上级工会决议的同时,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有助于把上级工会的决议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教职工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更好地投入本单位党的中心工作。
3、会员文化素养高。高校工会的会员,相对于其它教育工会的会员而言,人员集中,其群体中知识分子占了绝大多数,学历高、高级职称多、文化修养高、专业业务精,理性思维强,看重自己的发展和成就。只有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作用,这一些既是高校工会的一个有利条件和基础,但同时,也对工会工作方式、方法、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也是一种挑战。
4、教学与科研并重。新时期高校有两个目标:即培育人才和承担科研课题。从培育人才这一目标来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育“工艺”上的关键工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校的科学研究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国家的强盛、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既是我国科研战线的前沿阵地之一,在某些方面也代表了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面对这一新情况、新课题,高校工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是高校工会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三、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所面临的形势、自身的职能,就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和建议。
1、完善协调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做好高校工会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与本单位党政的关系。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上级工会的关系,接受双重领导。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对开展好高校工会工作是很重要的。第一,建立健全汇报和通报工作的制度,畅通学校和上级工会组织与工会的工作渠道,使上级和学校了解工会的难点和困难,争取学校的支持、关心;第二,主动为学校党委和行政分忧。目前,学校处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党委行政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工会要主动为学校党政分忧,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党政开展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教职工想办法、出主意,确保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三,顾全大局。在维护教职工的权利的同时,要注意始终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局,从大局出发,做好工会的各项工作。第四,实行党、政、工联席会议,为工会开展工作构筑良好的工作平台,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机制。
2、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工会应根据全国教育工会和上级教育工会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抓住学校党政关注、教职工关心、工会能办的事项,拟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规划,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着力在校务公开、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师德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当前工会工作除要加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教育改革,同时抓好、抓实校(院)教代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真正通过教代会的形式,团结、教育全校(院)教职工参与改革,使改革措施具体化、合理化、科学化,使改革的精神能被教职工自觉地接受,从而达到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完善改革之目的。
3、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多深入到教职工中去调查,了解教职工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困难,党和政府的关心是否落实等等,为工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和学校重大决策的出台,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是源头参与。在有关教职工利益的政策、改革方案,工会要作为教职工的利益代表积极参与进去,既体现自己的维护职能,又为增强各项政策、方案、措施的可操作性,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三是加强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高校工会的群众化和民主化。通过工会良好的服务,使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把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送到教职
工的心中,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使工会的维护职能得以切实履行。四是提高维权意识。五是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立足本职,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助教、学以致用、学以创效的全新理念。
4、保持渠道畅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校、教职工之间,工会就是一座桥梁,要把它们很好连接起来,就必须做到相互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既要使教职工的合理意见、要求、呼声,通过工会能顺畅地反映到学校和相关部门去,又要使学校的政策、举措能及时地传递到每个教职工。从工会工作对象的特点看,只要工作方法合理,信息流通渠道及时、通畅,学校的发展就会得到广大教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很好地被引导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上来。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高等院校,就必须建设成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巩固发展高校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着力点。一,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谈心交心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劳动关系摩擦,增进团结。二,深入广泛地开展“三育人”,“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比翼双飞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每个教职工家庭。四,成立教职工合唱团、舞蹈团、书画协会、太极拳协会、摄影协会等各种群体协会,利用高校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五,办好教工小家,提供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器材,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放松心情的平台。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疾苦,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特困教职工工作,把工会的的温暖送到特困家庭。
6、提高工会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
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教职工履行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形式。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积极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学校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要完善教代会提案制度,提高提案质量,规范提案处理落实的程序,特别是教代会之前要用较大精力抓提案的征集工作,会后督促职能部门抓采纳提案的落实工作,发挥提案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要公开提案处理落实的情况,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积极探索实施校院两级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与组织人事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教职工民主监督的参与面。要进一步拓展校务公开内容,建立校务公开工作总结向教代会报告的制度,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7、提高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主要职责。讲维护,既要敢于维护也是善于维护。所谓敢于维护,就是对侵犯教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敢于反映,敢于抵制,敢于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所谓善于维护,就是运用党的政策,讲究维护的策略和效果。善于通过改革来维权,即通过参与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保障教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善于通过发展来维权,就是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上来,用学校的发展来创造维权的物质基础。
8、提高工会的创新能力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工会工作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一,工会干部应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三,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高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师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载体,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四,工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创新。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会干部要具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9、加强工会自身队伍建设。新时期工会的任务繁重,如何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走精干、高效之路。必须做到:第一,加强对工会干部(特别是新干部)的培训,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既要学政治,又要学业务、学专业知识;既要了解掌握政策,又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既要掌握原则,又要掌握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第二,加强对分工会组织的指导,主要是政策指导,业务帮助,避免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各分工会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借鉴,交流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使好的经验得以迅速推广。第四,关心、爱护公会干部、各分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评选先进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表彰先进,激励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因循守旧,摒弃旧的观念和方法,改进工
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新思路,通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 的今天,赋予工会一个全新的意义,也赋予了工会全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工会工作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为此,工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工会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活动方式的创新,把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与新形势下的突破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工会工作的新格局,把新时期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关于加强高校院系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院系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思考
刘保庆Liu Baoqing河南中医学院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和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这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院系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发挥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高校院系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和集中作为党的组织原则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是以对方的存在互为条件。割裂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离开民主讲集中,或者离开集中讲民主,都不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应有之义。因此,民主集中是辩证统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的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3页)正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高校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担负着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议、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团结广大教职工、领导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职责,因此,高校院系领导干部是学校干部队伍的中坚和骨干,是实现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院系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和正确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有序的民主机制,把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团结成一个战斗的整体;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班子成员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反映师生员工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 深刻分析高校院系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各级党政班子齐心协力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投身教育改革。高校院系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主流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一些高校的院系党政班子中,民主集中制落实得不够,个别单位问题还比较严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认为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因而不需要再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些人错误地认为再强调民主集中制,就会禁锢人们的头脑,束缚人们的手脚,因而不敢坚持民主集中制,造成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二是民主不够、集中不力。一些班子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够民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制”和“一言堂”上。一些领导不让群众讲话,或者对群众的意见充耳不闻,对群众的疾苦不管不问。而另一些院系班子存在着集中不力的问题。部分班子形不成核心,不够坚强有力,缺乏能力集中,缺乏胆量集中,缺乏方法集中。一些院系领导班子不能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的关系,在显示政绩、邀功请奖的事情上,争抢“个人负责”;在排忧解难、承担责任的事情上,强调“集体领导”,造成无人负责的现象。最终使领导集体丧失权威,令不行、禁不止。三是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上,“无法可依”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院系领导班子没有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健全一套既规范严格而又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造成责权不明确,分工不负责,集体领导制度不健全,无所顾忌,独断专行等;另一方面,“有法不依”的问题比较严重,如:党内关于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政策规定不少,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都打了折扣。切实加强高校院系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认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针对有些中层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问题,要在班子成员中反复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克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上存在的“过时论”、“对立论”、“替代论”等模糊认识,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同解决院系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战略思维能力以及驾驭院系全局工作的能力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民主集中制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理清和正确处理好党政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创造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新举措、新内容和新经验。
3.2 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仅是一种议事决策的会议形式,还是一种领导机制,即党政领导班子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制度。实行院系重大问题通过党政联席会要着重把握两点:一是明确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具体内容;二是规范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程序。对本院系改革和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职务评聘、较大额度经费收支、人事调整聘任和奖惩以及学生管理等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决策程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3.3 充分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领导、专家、职工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是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它要求院系在各种决策活动中,除了党政一班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分工合理、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外,还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共同把院系的事情办好。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上,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增加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的透明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院系管理等方面的“智囊团”作用,做到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没有进行专家论证不决策,没有充分听取民意不决策。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系统、规范和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使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4 严明组织纪律,健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党委要加大对院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监督检查的力度,把执行民主集中制、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对中层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院系领导班子要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倡导班子成员从工作出发,以大局为重,加强思想交流,诚恳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持教代会制度,定期向全体教职工报告工作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和密切联系教职工制度等,进一步规范院系党政领导行为、完善决策程序,增强党政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不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总之,通过强化监督保障和制约机制,努力在院系领导班子中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编辑:韦大文
收稿日期:2005-08-19 作者简介:刘保庆(1965-),男,河南温县人,法学学士,讲师。//Add:450008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
雷雳
目前,伴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与目标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终身体育观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学生与体育工作者认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必须实现好两个基本转变:一是由被动教学观向主动学习观的转变;二是由生理体育教育观向生理、心理、社会体育教育观的转变。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给大学生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其努力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其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那么如何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爱好、习惯以及能力,从而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现阶段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点。
一、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课程结构上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在总体框架上尚未有根本性的突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构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教学步骤大致分为:开始、准备、示范练习、结束四个阶段,其教学过程大都依照一个模式进行,其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学生动作等。这样的教学过程僵硬死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陈旧老套,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学生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动机。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成绩评定不科学,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方法,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没有构建体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
目前,我们学校采取的是“三段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该模式具体的组织形式是将高校体育课分为三段: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在体育课选修课;
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通选课。但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在一年级不能照顾体优生,区别对待不够;开设的层次多,对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的要求高;高年级开课量不足,强度不大。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对采用前沿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方面还很欠缺,忽视了对大学生智力与才能的开发与挖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更多的重视短期效益,都为了近期的目标而努力,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校体育的改革思路
1.加强理论教学
要加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有效学习服务。教学核心就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和体验,教师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