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台湾的“街头巷尾”读中华文化的普及(定稿)
在台湾的‚街头巷尾‛读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
‚走在忠孝东路,闪躲在人群中……‛如果你是70后或80后的话,对这句歌词一定不会陌生——是的,这就是台湾歌手:童安格,在他的经典歌曲《让生命去等候》中的歌词。歌词中提到了一条街道的名称:忠孝东路,就位于台北市中心。
今年七月,和同事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宝岛——台湾。这里的自然风光的确美丽,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台北和高雄这两座大城市的街道名称——因为读着这些街名,让我感觉到了一个真正像中国(的一部分)的中国(的一部分)。
先看看台北:
台北分为四大区,每个区街道的命名取自这个城市在中国版图上对应的方位,这样缩在这个城市里。淡水河在台北市最西边,沿河从北向南依次是迪化(乌鲁木齐以前的名称)街、西宁路、长安路、昆明街等。一直到广州街。在这个城市的东北部,——则分布着龙江路、专林路、锦州街、长春路,原来的城东区有南京、徐州、济南、杭州和绍兴等街道,敦煌、酒泉、承德和宁夏等街道则在北部。因此,无论你走到台北的什么角落,只要你看到一些街道的名称就知道自己位于这座城市的什么位置。反过来讲,只要你了解中国的版图,你也大概可以推测出某条带有中国地名的街道的位置。这样一来,当你(特别是大陆游客)走在台北街头也就像在上一堂立体的中国行政地理课,真可谓:小台北藏着大中华!
另外台北的街道命名还有另外一个元素:传统道德规范。童安格歌词中的‚忠孝‛就是个典型代表。其它还有:仁爱、信义、和平、博爱、至善、崇德……走在这些街道上,回味着这些街道名称,仿佛在聆听着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真是别有一番味道。
当然,在台北,还有很多街道以政治追求,如:光复、中兴、民权、民生……命名,或以名人,如:中山、中正、天祥、卧龙……命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离开台北,我们再看看高雄。
高雄市有十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分别是一心、二圣、三多、四维、五福、六合、七贤、八德、九如和十全,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一心路取启于‚武王有臣三干而一心‛、‚万众一心‛之意。二圣路取自孔子与关公,一位文圣人,一位武圣人;三多路取自‚多福、多寿、多男子‛;四维路取自‚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五福路取自‚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合路取自‚天、地、东、南、西、北‛,是我们祖先的宇宙观;七贤路取自‚竹林七贤‛;八德路取自‚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九如路取自《诗经》;十全路出自《周礼》‚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即‚十全十美‛之意。可以说,高雄地名简直是中国文化通过版图上的地名很‚给力‛的体现。
说到台湾,具体地说,提到台湾人,给我个人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有礼‛、‚文雅‛。无论是街头的小商贩、出租车司机,还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接受采访的艺人或学者,在你与他们交谈或是听他们讲话时,他们的言语之间都会带有一种‚雅气‛。这应该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那么这种‚雅气‛又从何而来呢?我想这‚气‛应该是发自由衷,而这‚由衷之气‛应该是在一种文化氛围中熏陶和教育出来的。而这种氛围应该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自社会的每一个细节。比如那些带有浓郁民族传统气息的街道名称。正是这些人们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的细节才是给人以熏陶、以教育的最有力资源。就像一个孩子,他随一个嗜烟如命的父亲长大,这个孩子长大后很难不吸烟;即便他不吸烟,也很难摆脱掉一身烟味。
近些年,大陆掀起了‚国学热‛。这显然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掀起的。目的很明显:近来,世风日下,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正在迅速地失去传统价值观、人生观;拜金主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赃枉法带来的社会危害甚嚣尘上。作为国家,希望利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来扭转社会风气、遏制人性堕落。应该说,初衷是好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方式方法,我认为,还是要和我们的宝岛学习——从‚细节‛抓起,而不是简单地找些学者到传媒上做些讲座、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放放假,在社区、公园里搞些活动就算是推广传统文化了。毕竟,人们不会时时刻刻都看国学节目(即便天天看也会看烦),传统节日也不是天天有。那么,这样的普及就像给一个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隔一个星期吃一回满汉全席。结果是做饭的赔了不少材料,病人的营养不良可能还会加上消化不良。要我说,大餐是可以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每天的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台大教授傅佩荣在接受关于‚大陆引进台湾中学国学教材‛采访时提到了台湾的‚传统教育‛:‚国学教育在台湾,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是连贯地在实施。‛‚这种国学教育谈及功效是有两点,一是让人知道,2000多年以来读书人都是靠这一套来安身立命的,很尊敬。二是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明白可以有这么一个‘基础’来安顿自己的心灵。‛‚台湾没有‘国学热’,因为从来就没有‘冷’过‛…… 《国学基本教材》主编,独立出版人,文化批评家叶匡政也提到:‚台湾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所有中学都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教材,他们重视人格陶冶,比如‚孝‛,如何孝顺父母;‚友‛,如何与人相处。‛ ‚现在社会,出现了价值观真空,比如成功就是有钱,幸福就是赚很多钱;而《论语》中讲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是快乐;国学中的‚德‛,是维系社会的根本。‛ ‚因为当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纷纷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何以为中国人呢?应该是以国学为文化基础的人。‛通过以上两位学者的言语不难看出,普及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它要从长期抓、从孩子抓、从传统文化的‚根本‛抓。
现在大陆的很多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让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但我们好像没看出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在为人处事上又多大的改观:他们依旧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显然,问题不是出在经典本身上,而是出在孩子生长的环境中。《弟子规》的开篇便是:‚…….首孝弟(悌),次谨信,范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很明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谨言慎行、讲信义。在博爱民众的同时还有多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在这一切都做好了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了。现在有多少家庭把这一套反过来了: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恪守诚信、明辨是非,就被家长送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而这些孩子恐怕就要在这些班里背诵《弟子规》——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我们学校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很喜欢——因为它把‚做人‛放在了首位,而把‚学习‛放在其次。我们也经常说:要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三好‛学生的标准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很自然,中国人把‚品德‛的重要性放在了‚知识‛之前。可见,传统文化是更看重人品,否则就要说‚学品兼优‛了。可遗憾的是,有多少中国的学校‚真正‛把‚品德‛放在了‚学‛的前面?而这种现象谁又能说不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源头之一呢?我们都在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希望传统文化能为我们这个又一次站在‚最危险的时候‛的民族开出一副救命的药方。我想,药方一定是有的,但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愿意、勇于并坚持着把它吃下去。
写到这儿,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首歌: ‚走在忠孝东路 徘徊在茫然中 在我的人生旅途 选择了多少错误 我在睡梦中惊醒 感叹悔言无尽 恨我不能说服自己 接受一切教训……‛
歌者好像缺乏一些面对和改正错误的勇气,而作为一泱泱大国是否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呢?
北京第二十二中学
李洋 2011-8-7
第二篇:中华文化在大陆台湾两地的异同
论中华文化在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地区之间的异同
(1)选题原因及意义: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可是在当今的中国,由于意识形态、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引起了中华文化在表现手法,传承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
大陆文化和台湾文化同属中华文化,要推动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就必须准确、清晰地阐明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属性与关系,差异与共性。只有这样,才能由文化的和谐统一上升到经济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政治的和谐统一。(2)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过程 ① 在台湾,我们注意收集了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信息,如茶文化、汉字等,与大陆相比较,得出结论。
② 与台湾学生进行交流时,在我们的积极提问和台湾同学的热心解答中,总体感知了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程度。
二、收获
① 台湾的茶艺与大陆相差无几,但是台湾人民普遍对品茶兴趣颇深,这与大陆的
“快餐”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嘉义领略了台湾人民对茶的热爱与了解,这样的热情在大陆是难以看到的。
汉字方面,台湾使用繁体字,但其写法与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有些不同,如「黄(田字出头)」,中国台湾地区为「黄(田不出头)」;,中国台湾地区为「骨,下为“点提”」,中国大陆为「骨」;大陆为「卫」,台湾为「卫」等等。从这里,我们既能看出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又能看到台湾文化在大陆文化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特色与发展。
②
关于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程度,主要来自与台湾学生的交谈。以下为实录
A.台湾学生(以下简称台):我们的学校很民主啊!我:哦?怎么个民主法?
台:我们的学生自治会主席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哦!我:„„全体投票?
台:对啊,全年级几百人都要投票的„„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台湾学生对“民主”的认识比较肤浅,而且“小国寡民”式的民主已经让台湾学生如此“自豪”了,可见学生们并没有真正见识过科学的“民主”。与此相较,大陆学生虽然也不曾真正“民主”,但是对于“民主”的认识还是比台湾学生要深刻。但无论如何,在实践中,台湾学校要比大陆民主程度深,在小范围内能实现学生少部分民主权利,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你觉得萧万长这人怎么样?
台:萧万长?„„不清楚„„
我:„„那马英九呢?
台:小马哥啊!我知道啊,他好帅的哦!
我:呃„„他的主张你赞同吗?
台:主张„„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台湾学生对政治局势的关心程度尚需提高„„与此相较,在大陆问起任何一个学生对习近平的看法,恐怕学生们都不会以“不清楚”三个字回答。
总体来看,台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与关心不及大陆学生,而这产生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大陆学生在中规中矩的教育体制下对政治这种正规理性话题产生兴趣,而台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对素质和社交能力培养的活动类项目关注更多。由此可见,不同意识形态下拥有同种文化的人在各个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3)成果及思考:
由上可知,台湾、大陆两地的文化差异比较明显,这种差异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的不同、地域特点的差异、历史政治的相异所导致的,无可避免。我们应正视这些不同,求同存异,互融互补,努力发展与台湾的文化合作,经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由文化的和谐统一上升到经济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政治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两岸统一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增光添彩!
第三篇:读白岩松在台湾的采访后感
读白岩松在台湾的采访后感
星期三在图书馆看了一本白岩松的书,名字不太记得了。是一本白岩松和一位台湾主持人在台旅游,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描述。这是一本2005年出的书,写到了连战、陈文茜、邓丽君、以及台湾地方小吃、有名景点和发生在那些地方的故事。在这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岩松对陈文茜的采访。
陈文茜1976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20岁开始参加党外政治活动,毕业后,陈文茜在《中国时报》副刊当主编。后赴美,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她作风大胆、文思敏捷,在政坛上取得成功。李敖称她为“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这些,都是人们对她的评价。然而,她对自己的评价只有8个字:敢说敢做,争议一生。
看了白岩松的那篇采访,我喜欢上了那个女子,原因有两点:
1、不是因为她是什么名人,只是因为她就是她,她勇于做
她自己。
2、她那看到就说,从不压抑。追求自由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文人风骨。
或许她的有些观点和我不一样,这两点,足以让我尊敬她。
她在采访中,对于她在公众展现的卷发蓬松、衣着绚丽、充满女人味的政客形象作出了回答。她说:“在以前,女政客在人们的眼中就是留着整齐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身穿黑色套裙或西装的一种很刻板的形象。然而,我觉得,女人就是女人,不必去学习男人的那一套,把自己装扮的那么“像男人”,借此来融合到男人的世界,男人的圈
子里。事实上,你融合不进去的。那么,何必委屈自己。来展现自己的魅力,女人处理事情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何必模范别人,把自己搞的不伦不类。”陈文茜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的,我何必去模仿别人的成功,别人的成功我可以借鉴。我的成功必须自己创造,因为我也想让我的成功不可复制,正如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陈文茜在访谈中说道:“我看见了台湾的一些现象,看见了一些政客的不好的一些方面,我就是人不住把它说出来。我知道那些信息我说出来,未必民众会领你的情,甚至还会说你在作秀。另一方面,还可能会招到一些政客的怨恨甚至反击。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可能天性就是这样吧。”陈文茜的这种作风总能让人对她高看一眼,那么直白率真,言辞犀利。不屈不挠,让人欣赏。
白岩松的这本书用一种独有的视角来写作出他在台湾的见闻,有的虽是一篇篇访问稿,但提问的角度、方式,总能让人不断地想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觉,也让读者对被访谈的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都让我感到了一种惭愧。我总想着旅行,然而在旅行了之后,爸爸问我,你在旅行中收获了什么的时候,我的心中确实是有很多的想法,但却怎么都说不出来,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有表达有障碍?”很幼稚吧。现在我似乎有点明白,这是为什么了。或许是因为我思想的深度不够,对问题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归纳、总结。我的性子是属于很急躁、没耐心的那种,什么事都在想着快点完成,殊不知,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我这个半调子,没有耐心,怎么能赢得成功。但是,真的喜欢读书,喜欢在读书里获得体会,去感受书中别人的人生,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那天从图书馆出来,真的很高兴,心口的位置终于是满满的了,很是满足,心情真的很好。
第四篇: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基础医学院 1410124217 孙士伟
对于台湾的最初认识,记得就是从小学课本的日月潭开始,那基本上是台湾给我的唯一印象,当时,对我来说,台湾和日月潭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到上初中时,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和嚣张,荡起了千层浪,并且这汹涌澎湃的大浪还扑向了生活在对岸的我们这群年轻人身上,由此可知我们对这个岛屿的记忆是何尝的深刻,正因如此,陈水扁的“台独”和台湾基本上是捆绑销售给我们这一代人的。
然而,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我们台湾这些年》,副标题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说的是作者所经历的台湾30载,从个体出发谈台湾发展,虽然标题中的“我们”或许会让很多台湾人有一种“被代表” 的感觉,但这本书,对于一个普通的大陆读者来说,是很有阅读价值的,因为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太少太少,而我们对台湾的说东道西,又太多太多。
如今的大陆人,时常抱怀着一种优越感对待鸭绿江对面的邻国。我们习惯说,快去朝鲜看看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我们又习惯说,通往朝鲜的路上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回到过去,我们也怕领导不敢走向未来。
或许台湾人不会说,快去看看大陆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因为,在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等很多方面,拜网络所赐,我们已然能做到与世界同步,因为这些领域我们无需翻墙。而那些需要翻墙才能看到,才能说道的,也正是我们的现在与台湾的过去之交融处。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台湾经济腾飞;同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经济上的世界奇迹。
80年代中期,“十大建设”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让台湾走上正轨,全社会焕发出新貌,这与同期的大陆几乎一致。与此同时,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对于“党即一切”时代的终结充满了热盼。
台湾也曾经历过和谐的时代:
‚每逢十月,整个社会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多么美好的十月,当初号 称‘光辉十月’,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提了。十月接连着有‘双十节’、‘台湾光复节’,以及蒋介石诞辰纪念日等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个月到处都是旗海飘扬,电视上也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总之,十月就‘尽量’没有天灾人祸,也‘尽量’没有社会事件。‛
我们也都有过滤敏感词的共通性。《射雕英雄传》当初在台湾叫《大漠英雄传》。为什么?因为“射雕”两字出自于毛泽东的诗词啊。马克·吐温的书也会遭殃,因为无知的警总(跟大陆的国保类似)怀 疑他是马克思的弟弟。至于马克思·韦伯这种名字的作者,更不在考虑之列了。还比如法国作家佐拉,虽然身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翘楚,但可惜他的名字偏“左”,成了左派,成了禁书。
我们也都有“被”时代。1984年,台湾报社驻美特派记者,写了一本揭露很多当局争权斗争历史的《蒋经国传》,被认为是污蔑了蒋家,而之后就有了江南被暗杀。“江南案”的调查结果直指当局政府原来与黑社会挂钩甚秘,蒋经国到底知不知情,至今众说纷纭。那几年,“他被江南了„„”成了流 行语。
我们也都有我们之外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 ‚1987年以前,学校都会有些‘反共爱国’教育课程。在这类课程里,比如说作文课,就要写一些 关于政治的题目。当然,不管什么类型的作为题目,文末都会来一句‘拯救水深火热大陆同胞’这类的制式结尾。‛
我们也都有过不敢正视历史的年代:
‚禁忌了几十年的‘二〃二八事件’话题,也在这一年(1989)突然浮上了台面,被当做显学来研究,因为《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得到了威尼斯影展金 狮奖的殊荣。
‚一般认为,本片的导演侯孝贤预料到直接在台湾发行这部片是行不通的,因此带着它到 威尼斯影展上赌一把,没想到这部影片真的成为在世界级三大影展上第一次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这下‘新闻局’不得不认可了,还很形式地给侯孝贤祝贺一下。于是,这部直接挑战台湾政治史上最禁忌话题的影片,得以一刀未剪而上映。‛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台湾一步一步的成长了起来。
有关对台湾当代史影响深远的美丽岛事件,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1979年,一本叫《美丽岛》的杂志出版了,这是由一群来自各地的党外人士所创办的,一时精英聚集,大有政团之势。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都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和喜欢。《美丽岛》的模式是到处设分社,每设一处分社就在当地办演讲,大受民众欢迎,但不容见于官方。
‚《美丽岛》高雄分社在当年12月10号国际人权日举办游行活动,不料却引发严重的警民大暴走,冲突规模之大,可说是台湾史上首见。
‚直到现在,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是当局派人在民众里当托,故意攻击警察,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敢证实。
‚在这次事件中,活跃于党外阵营的主要任务几乎全数被逮捕,当时台湾的反动运动受到严 重打击。很多人说,蒋经国被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开放的脚步。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的结果,以及后来的审批,的确让很多政治冷感的台湾人开始思考一 些政治及台湾前途的问题,成为一个启蒙的起点。‛
这些内容的叙述,也许不尽真实,也许带有作者的个人倾向,但是他们至少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描述了这里几十年来台湾所经历的沧桑风雨。与我们一样,台湾同胞也曾经经历了在政治上的“和谐”与“封锁”,台湾同胞也是通过自己的争取逐渐走向如今的民主政治,台湾同胞也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将台湾岛建设起来了。
仔细的研读所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台湾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人民漫长的争取与斗争,绝非“走得过快造成了一团糟”几个字所能表达的清楚。如今大陆很多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非议,从这一点上看,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我想,要真正的给台湾民主政治下一个定论,在没有尽量全面的了解台湾这几十年来的历史之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1988年蒋经国去世,1988年的5月20日,一场由农民北上请命甫上任的李登辉的抗议事件,最后竟演变为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1996年3月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民选。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从执政党的位置上走下来。2008年,国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这之间经历的一步步,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外人鲜能知晓。但是至少,我们能从中隐隐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
以史为镜,以明得失。我想,无论是了解台湾的今昔,还是以之为鉴,建设大陆,都需要我们怀着对于历史的崇敬之心,认真严谨的分析各方面的史料,方能看穿迷雾,避开片面的偏激的思考对于我们的干扰,真正的有所进境。
第五篇:读《郑成功收复台湾》有感
誓死效忠祖国!一定收复台湾!这铿锵有力的字眼,出自郑成功的口中,犹如蔓延的藤条,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战士,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文,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两袖清风;什么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死亡,不惧威胁;什么是为国捐身躯,洒热血!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郑成功自小习武,师父们都夸他: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材!他长大了,看见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目睹了中华大地被侵略军糟蹋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他愤怒了,组建了一支铁人军,浩浩荡荡向台湾进发。驻守台湾的荷兰人害怕了,主动提出每年进贡黄金白银一千两的条件,郑成功不为所动,毅然进攻,终于在不懈努力后,收复了台湾,在宝岛的土地上,插上了中国鲜艳的旗帜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为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他不受诱惑、不贪金钱,一心为祖国出力的决心而热血沸腾!
正是这一切,频频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提升了我的爱国之感!此时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许多爱国主义者的面孔来:
钱学森,他不留恋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不顾及祖国当时要设备没设备,要金钱没金钱的贫困,毅然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用自己丰富的才学知识,让祖国慢慢地从迷茫中醒了过来,一跃成为科技发达的富饶之乡。
董存瑞,他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地舍身炸碉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疯狂扫射的枪口,任凭鲜血如泉涌般喷出,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绽放得最绚丽的玫瑰 是啊,一幅幅华夏王朝的画卷,一个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不断出现。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一时我脑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心里也装下了无数的感慨。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成几何时,是那般辉煌;成几何时,又是那般的失落。我们有共同外貌: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每一个中国人,听着女娲、大禹的故事长大;每一个中国人,都知晓冬子、雷锋那千载不衰的佳话。不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把龙的形象看作自己永恒的图腾!但是正当我无限遐想时,一个个汉奸倭寇的形象却在我的眼帘中挥之不去,他们是那么的渺小!
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为了成堆成山的金银珠宝。竟出卖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国!这些讨厌的汉奸们,把中国的情报卖给他国,他们忘记了自己流着中华母亲的血,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样的卖国奴,他们的下场,大家都能瞧见。
我厌恶地挥了挥手,把这些讨厌的阴影从脑海中抹去。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缓缓地放下书,径直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