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识四态
意识四态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虽然现代科学高度发达,检测手段日益先进,然对于意识的深层机制仍旧难以彻底了解。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气功修习中的定境(禅境)的研究更乏深入。
根据我在功中的体验基本上可以把人类意识活动分为四种状态,其中有些是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吻合的,有些则在观念上有所不同。由于是自己在功态中的体验,是否其有普遍意义,尚待科学进一步验证.然在传统的师承讲述中,历代前辈的经验大体是类同的,这个问题希望气功同道与学练本功者共同研究探讨,也希望能协助我,提供此类经验的材料,以进一步研究。
在叙述意识活动的四种状态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类意识。
一类是表层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思想、思维、意念等。它是一种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传统气功中所谓的后天意识的概念与此较接近,但不完全一样,表层意识相当于佛家功中所说的前六识。
这类意识不是生下来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借助于表象和概念形成的。
什么是表象?比方说,我们面前有一张方木桌。通过双眼,我们先后见它的外形,是方的,有四条腿,大小、颜色等,这就是表象。那么这些表象在脑子里反映出来,变成了概念:咦,这是桌子。这就是一个表层意识的认识过程。刚生下的婴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桌子,他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由父母或外人反复教导,才能学会。
另外一类叫潜层意识。这部分意识理藏在表层意识之下,在人类清醒状态下,它往住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当睡觉或进入气功态时,表层意识减弱,才能部分显现出来。
潜层意识又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潜意识、一个层次叫无意识(这里与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同一名词内涵上有所不同)。潜意识里藏伏着很多东西。比如,关于过去的所有事件的记忆。一般人认为,发生过的事,有的记住了,有的根本没有去记,或记过又忘掉了。现代科学上讲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但这些都是从表层意识的层次上来研究的。事实上,根据我功态的体验,潜意识具有惊人的贮藏信息的作用,它甚至可以贮存千万年、亿万年甚至更广阔、更长远 时空中的记忆信息。而且非常精细,包括你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想念头,一一记录在案。无一疏漏。
当练功进入到高级层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们这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一一掠过,甚至回溯到所谓的前生前世,感到自己在这一世前,还有别的存在方式。这种情况传统气功叫宿命通,知道前生后世了。就功态中来讲,确实能体证到这种情况,真实不虚。究竟是什么道理,用现代科学不好说清楚。有人讲是祖宗万代遗传下来的信息,有一定道理,因为有些片断确实会出现自己宗族里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记忆与祖宗没有直接关系,至少现象是这样的。
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集体无意识”学说,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共同沉积,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还很肤浅,不能解释大多数的现象和问题。
有人说是幻觉,不好说。练功中确实会出现许多幻觉但幻觉中实际有很多信息在里面,它用了幻觉形式表现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部功里不好讲得大深,放在二、三部功里面再进一步论述。
上面讲的是潜意识,能发掘出潜意识,就会激发出许多特异功能。如预知、透视、遥视、他心通等等,根据各人的慧根不同,侧重于某一方面,也有比较全面的。但潜意识还属于现象界的层次,也就是还有形有象,层次不算高,功能也不稳定,有时准有时不准,有时灵有时不灵,按佛家功、道家功的说法,还停留在欲界定的层次,欲界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自己主观的想法,所以还达不到自然而然,不能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师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再往上不易突破。
潜层意识的第二层叫无意识。所谓无意识就是没有任何分析,没有概念,直接进入事物本体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佛道两家讲的“真空妙有”,“虚无”就是指的无意识状态,按道家功境界讲是转识神为元神,佛家功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或者说转第八识为第九识佛识)无意识开发出来层次很高,这时候出的各种神通(特异功能)比较稳定,而且只有你玩它,它玩不了你,这样就不会被各种功能所迷惑。但无意识的境界不好说明白,要自己去体会。
从整体上讲意识分为四种状态:即醒觉状态、常睡状态、深睡状态、元觉状态。现分迷于下。
(一)醒觉状态
也就是我们日常清醒时意识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主要是表层意识起主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我这个小宇宙与自然这个大宇宙是处在二元对立状态的。潜层意识被压抑了,它巨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在醒觉状态下潜意识就不作功了,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比较明显的如直觉,也就是常说的第六感觉,在醒觉状态下同样会产生,比如说有的人对别人的内心想法有一种直觉。一个陌生人一见面,这个人别看他面上笑嘻嘻,其实心里恐怕不怀好意。或者说,有的人对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种预感,比如西方心灵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事例。一位研究心灵学的专家在傍晚时开车回家,路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想拐到海边去肴看大海。一般人想想时间晚了,不可能就不住下想了。这位专家研究心灵学,他感到这是自己的潜意识用一种特殊形式提示他继续往前开车会有危险。于是将车速放到很慢,一面观察周围情况,果然,在前面一个急转弯处,一根电线杆折倒在路上,已经有一辆汽车撞毁在那里,如果不是他肯定了自己的直觉,继续快速行车的话,很可能也会车毁人亡。
所以潜意识在醒觉状态下也发生作用,但往往不易觉察。
在梅花易数及其他古代占卜术中,很讲究灵应(或称外应),也就是报据周围情况,以及自已当时的灵感(潜意识)来占断。华山派陈抟祖师的心相与心占术就是运用此类方法。
比如一个人来占卜,如果忽见云开日出,心中一动的话,不用看起出什么卦,就可以断来人所问之事必定困难消解,办事顺利,如果恰逢乌云遮日,则表明事情有阻碍。这叫心占。
或者说给别人看相,很可能这个人表面上肥头大耳,福气很大,但看相的人直觉上觉得这个人要糟糕,那就不必看相,直接断他有灾就行了,这叫心相,这里实际上已脱离了术数的范围,纯粹运用的是潜意识的特异功能。
然则一般人在醒觉状态时,潜层意识功用不明显,很难运用于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唯有修行到极高境界之人,在醒觉状态,也能超越物我的二元对立,达到物我合一的禅的境界(也即无意识)。达此境界,则所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符合宇宙自然的规律,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却绝不会做任何不利于别人、不利于自已的事,不会出问题,这就是已经得道了。
(二)常睡状态
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睡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按脑电波的图形来分可分为慢波睡眠也称正相睡眠(orthodoxicalsleep 和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正相睡眠的特征是:闭目,瞳孔缩小,心率降低,血压及基础代谢降低,脑电波呈高振幅的同步慢波。全身肌肉松驰,但颈部仍较紧张。正相睡眠根据睡眠深度可分为四期。第一与二期可称浅度睡眠,第三第四期可称深度睡眠,一般说来,儿童与青少年时深度睡眠较多,成年人的深度睡眠极少甚至没有。这也是成年人精力不如青少年充沛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的特征是: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而不规则,脑电波变为去同步的低幅快频波。虽然在此状态下肌肉比正相睡眠更松驰,但往往很快出现躯体局部抽动、紧张、心率增快,男性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充血兴奋,以及血压突然升高,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在此阶段易引发脑溢血。
正相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交替出现的,开始先进入正相睡眠80-120分钟,然后转入异相睡眠5-30分钟,如此一夜交替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时间越长,最后一次可持续45-70分钟。对成年人来说,异相睡眠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25%。
人在正相睡眠期间被唤醒,或者说无梦,或者梦境模糊,记忆率只有5%左右,在异相睡眠时唤醒,则大多说在做梦而且生动通真,记忆率在80-94%。
科学家认为,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表示做梦,异相睡眠是人恢复疲劳必不可少的。根据我练习睡功中的体验认为,异相睡眠并不是人类较好的休息与恢复方式,正相睡眠中前两期睡眠也不完美,因为异相睡眠中,脑活动呈现活跃状态,心率血压基础代谢都提高了。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且容易引起一些夜晚易发的疾病,而正相睡眠中,脑活动上虽处于安静状态,肌肉紧张没有充分缓解,且脑活动的安静只是处于抑制状态,没有更好开发出它潜在的能量。
只有正相睡眠中的第三、第四深度睡眠,才是普通人最好的休息状态,但成年人进入此种状态时问极短,甚至没有。
那么,我们练习睡功的第一步,首先是使身体比常规睡眠更松驰,脑部更放松,从而促使深度睡眠的时间加长,使我们得更好的休息。同时,激发出人体自我治疗的本能,使我们的疾病得到治疗。因为深度睡眠态,已相当接近于气功中的虚静状态,具体来讲,已接近佛家讲的“细住”状态,极个别人在深度睡吸时会转入欲界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进入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态,许多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愈。
一般练习睡功3天到半个月左右,深睡状态可比未练功前延长60-150秒,个别甚至更多,长期修炼睡功者,深睡时间可比平常延长10-30分仲,而进入深睡状态一分钟,效果比浅睡30分钟都要好。
练习睡功的第二步,是超越深睡状态,进入到元觉状态,元觉状态非醒非睡,与自然宇宙合一,是最完美的状态。
(三)深睡状态
深睡状态从特征上讲:心率降至极低,闭目,身体极度松驰,基础代谢也降至极低,无梦,基本上没有表层意识活动。
对于常人来说,一般在睡中醒来之后,没有深睡状态的记忆,所以并不知道深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有深睡的体验。一般说来深睡的体验是这样的:
首先深睡状态是由浅睡状态进入的,在进入深睡状态的瞬间,往往可以感觉到命门处有一股气流沿着督脉直冲入脑,这时会产生一种黑的感觉,起初是不大的一团,接着逐渐蔓延到全身。凡黑色所到之处,都有一种清凉舒快的感觉,有时还会体验到“空”的感觉。
(四)元觉状态
元觉状态,也称本体状态,是人彻悟宇宙本体的一种状态。道家功里叫入定,佛家功里叫禅定或三摩地。在这个状态中,修行者超越了二元对立,即我与自然对立状态,进入到“真空妙有”的境界。何谓真空,放弃了个体意识,好象自己不复存在了,何谓妙有,自己的心灵融入了宇宙的意识,感觉到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我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很微妙,很玄妙的“有”。一即无限,无限即一,纳须弥于芥子,化芥子为须弥。在禅宗里把这个境界叫法身成就。
在最初进入元觉状态时,往往伴随着无限喜悦的感受和进入无边无际白色光海的体验。
这个状态的体验用语言是难以形容描述的,能用语言表达的不到此境界的万分之一。必须亲身体验,才知妙味,禅宗把这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睡功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即是此境界,此境界为至善至美,道家功里叫“炼虚合道”。
第二篇:立足“四态”,坚持“四精”,实现“四强”
立足“四态”,坚持“四精”,实现“四强”
——云梦县道桥中学“课内比教学”工作总结
执笔:夏以波 在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视频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校迅速组建了领导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学科分教研组大张旗鼓的开展了“教学比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出了成绩,“赛”出了进步,现将前一阶段比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比教学中“实”成为常态,比教学中“比”成为常态,比教学中“研”成为常态,比教学中“获”成为常态。
我校结合长期开展的课改达标课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详细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从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要求、活动安排及奖惩措施、组织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先后召开了《课内比教学专题会》、《全体教师会》,从领导到教师、从青年教师到老年教师,通过学习、提高了“课内比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消除了思想顾虑。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学校把每位教师“课内比教学”的讲课、说课、评课时间具体安排到每一天的每一节,每一节都安排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成员参加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保障活动管理到位,督促到位,指导到位,也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还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过程资料,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为每个教师专门建立了记录活动过程的纸质、电子资料档案,并将比武活动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使“课内比教学”活动回归教学的“常态化”,让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同时在比武活动中教师们都能充分运用教学新理念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心设计讲学稿、教学情境,纷纷采用课件、图片、情景对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和学习环境,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并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比得有劲,学生学得带劲。通过比教材的研究,比课堂的设计,比教学的方法,比课后的反思,充分展现了各自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到满足。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听课教师完全置身于真实课堂,看到了真实力,学到了真“功夫”。“比”中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整个活动“比”出了亮点。
过去我校开展教研活动总是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课内比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气围,随着比较学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我校的教研活动也变成一种常态。全体教师积极把握锻炼提升的机会,各位参赛教师准备都非常充分,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学校教务处针对各个教研组提出了教研课题,如(1)如何发挥讲学稿的导学作用?(2)如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3)如何完成当堂训练?(4)怎样做到依稿上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各教研组结合本校本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如数学组的“依稿上课”、语文组的“课型与课堂结构”等,活动提升了我校教师教研水平。
从活动前后来看,活动前老师们都能本着学习、研究、提高的心态,面对教材、备课、讲课、听课、说课、反思和评课。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都能针对自己的课堂实际,从本课亮点,存在不足,今后改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总结,客观分析,真实评价。我们欣喜看到“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的运用,更加趋于合理,更加趋于常态,更加讲求实效。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常态化的比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有所获,不断的成长。
二、精诚合作,精心准备,精细引领,精致呈现。
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次教学比武活动既是教学工作常态化的呈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常规要求更加规范,课堂呈现要实用而精彩。因此在比武活动前,各年级各教研组精诚合作,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指导集体备课,形成“个人备课形成初稿→集体研讨形成定稿→二次备课再次微调→课堂实践→的备课流程;主讲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精心准备,巧妙构思,在赛课中各展风采。各教研组教师在每堂研讨说课、讲课下来,全组教师便及时汇总情况,人人发言,个个评议,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处理到效果的评价都作出了客观而善意的点评,肯定了优点和亮点,也指出了每个人课堂上的不足。
在比武中,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他们精彩的课堂呈现起到了很好的学科引领作用。语文组蔡教师在执教《小石潭记》中,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采取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的形式,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内心抑郁之情。饶老师的《落日的幻觉》不仅很好抓住了文体,精思巧构,而且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文,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堂上,陈老师的《What time du you go to school?》精彩的预热导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数学、生物等科目都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老教师是“霜叶红于二月花”;青年教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事实证明,这次大练兵确实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作用。
三、强组织管理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强专业引领能力,强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工作本是学校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这次比教学活动,规模大,参与人员多,要求高,这对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务处为此专门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将任务分配到各教研组、备课组,各个教研组成员、各备课组成员捆绑,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协调组织听评活动和集体备课开展,学校则除了行政成员督导参与外,学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听课、讲课、评课程序井然,参与面广,实战性强。学校管理团队密切配合,活动圆满。
同时为起到专业引领,落实同伴互助,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一方面我们树立自己的“专家”,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利用校本培训机会对课堂进行剖析,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通过亮剑展示、比武练兵、交流探究,在常态教学中,营造了一种自主的互比互学、互学互帮、深钻教材、努力创新等良好的教学风气。我们也将近一步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方针,组织教师到课改名校考察学习或请专家来校做专业引领。
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在反思中提升业务水平;在说课、讲课、思课、观课和议课等每个环节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得到更新,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比”中存在不足
课堂教学永远不是完美的,透过教学比武课,我们必须看到有待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本次活动中的课堂教学虽然出现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虽然教师们都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二是少数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因教学思路不清晰而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为教学内容组织不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②一些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清楚。③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忽高忽低。
三是少数教师受多种思想影响,对教育教学研究动力不足,而学校对此能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
总之,“课内比教学”虽然暂告一段落,但这项工作将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我们们将再接再厉,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将此项活动“常”下去“精”下去,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篇:“三难四态”讲透文字工作者处境
“三难四态”讲透文字工作者处境
现在基层单位有一个普遍现象:机关单位中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写材料的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年轻人,对写材料这项工作更是避而远之,我所在的地级市下设九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从事政研材料工作的平均起来只有3—5个人(大部分除了承担材料起草工作,还要承担改革、信息、党建等任务),普遍反映:几乎招不到愿意写材料的年轻人,青黄不接、出现断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分析了原因,主要存在“三个难”。
一、调动难。这也是最致命的原因。一旦走上写材料这条路,能力越突出就越难被调动,工作越出色就越难被替代。这是写材料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写材料不同于其他工作,没个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成手,真想独当一面,不下三四年的功夫肯定成长不起来。而对于办公室系统内的其他工作,三四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就有可能胜任。而写材料,绝对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苦活累活,需要时间来打磨,更需要通过写大量的材料来锻炼。单位培养一个能写材料的不容易,若没有特别之特别的原因,不会对写材料的进行调岗,就算是提拔,除了当“一把手”之外,还是无法摆脱写材料的命运,这是材料人的悲哀。当然,并不是说写材料就是走上了一条绝路,在当前各个机关单位都缺写材料的情况下,优秀的人还是很容易被上级发现的,然后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调走,这也是材料人的机遇,更是仕途上升的一条捷径。
二、工作难。主要是指工作多、压力大、心累身更累。材料人都有一个深深的体会:材料没有写完的时候,写一个来一个,来一个写一个,甚至写完一个来了多个,自己就像是永远不会停歇的机器,每天都在无休止、高强度的运转。对于材料人的工作状态来讲,基本就是“白+黑”“5+2”,没日没夜,没早没晚。有一句形容材料人的话很形象:别人在上班,我们在上班;别人已下班,我们在加班;别人在睡觉,我们在通宵。这既是当前材料人面临的现实,更是困境。不仅如此,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材料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工作越来越缺乏规律性,应急任务、突发情况太多,往往是领导开会一句话,留给准备讲话的时间太少(比如:第二天开会,第一天晚上才给通知;下午开会,上午才给通知),这给材料人带来巨大的挑战,导致一个会下来,身心俱疲。除此之外,更累心的是,材料人还要整天琢磨领导人的心思,生怕自己写的东西跟不上领导的思路,所以,讲话稿准备完你以为就能松口气?绝对不是!材料人还要跟会、听会,有时还要整理录音、下发通报,最后再仔细研究领导的讲话深意,以备在下一个讲话里体现。所以,材料人心累身更累。
三、生活难。主要是材料人的“情和欲”,这里的“情”指的是亲情、友情。对于写材料的人来说,有一句话形容的很到位:单位是家,家是旅馆。很多材料人由于加班的原因,经常晚上一两点回家,甚至是通宵不归家,早晨正常上班,有时就算是法定节假日,也会以加班为主,很少有时间陪家人、陪孩子,对家庭的愧疚、对亲情的愧疚是最大的。也常常会因为加班的缘故,很难有时间陪朋友吃饭,有时候订好的饭局,也会因为突发性工作,不得不“改日再聚”,这也成了朋友眼中“经常失约”的人。“欲”指的对权力和名声的渴望,写材料绝对是个清汤寡水的工作,材料机关也绝对是个清水衙门,材料人手中是不是有权力?在于以什么眼光去看,有时材料人的权力很大,主要领导也要按照他的思路布局工作,有时材料人的权力很小,就是单纯写材料,没有任何实质性权力。所以,很多老前辈总会对刚入职的材料“小白”讲:入了这行,就要斩断“情和欲”。
写材料难,写材料的人更难,这是大环境,无法改变,一旦成为了单位的笔杆子,一定要保持好以下“三态”:一是心态。要以平常心看待周围的一切,无论是人事变动,还是各项荣誉,不争不抢、不怒不嗔,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要知道“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挣不来也抢不来”。二是体态。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不要一动不动,整天伏案写作,要知道“身体是自己的,更是家人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三是状态。虽然写材料苦,但是不要事事抱怨、唉声叹气,也不要逢人就述心中苦水,要知道
“你改变不了,听得人也改变不了”。四是情态。不要每天都沉浸在材料里,也不要只会写材料,除了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知道“在单位混得开的往往是‘通家’,不是‘专家’”。
第四篇:一般现在时态教案
一般现在时态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以及该时态的用法;
方法:牢记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
能力:能够辨别出一般现在时态;
教学重点: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Step1:课堂导入
老师将下列句子呈现给学生,学生跟着老师读下列句子,对比每组句子的划线部分的区别。
1.He breaks his new cup.His brothers break their new cups.2.Their teacher asks them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on time.Their teachers ask them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on time.Step2:知识讲解
1.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
一般现在时是描述现在或经常性的性质,动作或状态的时态。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every day usually always often sometimes on Sunday等连用。Eg: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 a.m.2.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
用法1: 表示经常发生的习惯性的动作或者存在的状态.Eg:(1)He often goes for a walk after supper.(2)The boy usually gets to school early.(3)He is always at home this time.注意:此用法常与一些表示动作频率的时间副词连用(副词放在be动词之后, 实义动词之前).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often, never,every day /week /month/year/…等.用法2: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Eg:
(1)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2)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3)Three plus seven is ten.用法3:表示现在存在着的状态或主语常带有的特征或性格 Eg:
(1)We are busy now.(2)The cake tastes really good.(3)The book is blue.用法4:表示已经安排或计划好的,将来必定会发生的,或不易改变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如根据飞机、火车、汽车时刻表而来的班次、车次时间等。注意:常用be, 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close, open, return, take off 等
Eg:(1)My plane takes off at 9:00 a.m.(2)The train leaves at three this afternoon.(3)Please close the door.用法5: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有时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注意:主要用在条件状语从句(if, unless)和时间状语从句(when, as soon as, before, after等)中, 表示将来动作.Eg:
(1)I’ll call you the moment I arrive in Xi’an.(2)If it rains tomorrow, we’ll stop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
(3)I’ll give the book to him as soon as I see him.Step3:练习
1.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e often ________(have)dinner at home.(2)Daniel and Tommy _____(be)in Class One.(3)We often _________(watch)TV on Monday.(4)They _______(have)the same hobby.(5)My aunt _______(look)after her baby carefully.(6)You always _______(do)your homework well.(7)I _______(be)ill.I’m staying in bed.(8)She _______(go)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2.选择题
(1)Jenny!Do you know that one-third of the boys in our class______ the singer Jack ?
A.like B.likes C.liking(2)Betty will ring me up when she _______ in Beijing.A.arrive B.arrives C.arrived D.will arrive(3)my father _____ his bike to work every day instead of driving.A.ride B.rode C.rides D.will ride(4)He said the sun ____in the east and ____in the west.A rose;set B rises;sets C rises, set D rise;sets
Step4:小结
本节课主要围绕一般现在时态的常考点展开,即: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需要重点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特殊的运用。此外,在中考中经常考查的是宾语从句中表述的是客观事实时用一般现在时态,因此这个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近年中考对语法点的考查往往是与语境想结合,因此,同学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分析题目,灵活地运用语法知识。
第五篇:德 育 动 态
德 育 动 态
2009年第1期(总第20期)
辽源市学校德育工作办公室
德育指南
市德育办2009年德育工作要点
2009年德育工作,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依照市教育局全年工作部署,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德育工作的8号和16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力争在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德育体系、拓展德育内容和途径、队伍建设、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等若干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大力构建具有辽源特色的中小学德育体系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在横向上,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实现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的系统化,整体推进德育工作。在纵向上,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探索 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紧密衔接、分层次推进的新型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2、新型德育体系的要点在于依照我市发展性教育的总体思路,转变教育观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角度出发,突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从而把德育引向深入。日常德育活动中应继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好“学生生存发展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重点包括安全教育、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网络文明教育。
3、继续发扬我市传统美德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校本教材、故事会、课本剧、演讲、文艺汇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载体和活动形式教育学生、陶冶情操。
4、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深化德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各校要从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把德育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中等职业学校要落实好新的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5、拟于三月下旬举办市局直属学校构建新型德育体系阶段性论文研讨会,推进德育工作形成浓厚的探索研究氛围。
二、弘扬主旋律、进一步拓展德育内容和途径
6、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德育内容之中,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活动。各校要在突出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进一步强化学科课程的渗透功能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突出体验与经历,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7、要紧紧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这个主题,结合第六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以迎国庆为契机,开展“辽源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等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形式充分展示我国和我市多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在了解市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促进和谐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系列调研、实践和教育活动;要以 “红歌献国庆”等为题举办系列歌唱祖国文艺演出活动。
8、与市妇联、教育局关工委密切合作,继续开展好家庭教育活动。开通全省家庭教育网站,引进省内优质家教资源。进一步发挥好我市家庭教育报告团作用,创造条件促进专家学者深入市直和县区各校面向家长大力开展教育讲座,不断探索扩展家教范围和提高家教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9、与市科协密切合作,加强科技教育活动。按照去年印发的《科技教育实施方案》要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加强 科技知识普及及科技制作的指导和评比等项工作。加强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协调有关单位组织科普进校园、进校外活动中心工作。积极参加全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技艺术大赛和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好全省第四届“奥妙”杯中小学生节粮在我身边创意大赛活动。
10、在教育局领导下继续抓好2009年初三特长生认定工作,组织参加全省庆祝建国60周年少儿书画文学作品大赛暨第八届“希望林杯”少儿书画大赛活动。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好全市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
11、各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它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的原则,多学习国家有关校外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外省外地校外教育机构先进的管理理念。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要对校外活动场所建成后的公益性活动及“国家或省级配套设备资金”的设备采购、配备情况和设备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调研。
三、加强以班主任为重点的队伍建设和德育创优评先工作
12、继续贯彻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文件,加强以班主任为重点的德育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的培养与选配,大力表彰优秀班主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班主任整体工作水平,增强教育影响力。各校要建立完善班主任德育评价机制,加强 考评,使其考评结果与班主任待遇挂钩。
13、开展全市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选拔培养班主任先进典型。
14、组织开展德育先进单位评选工作。
四、积极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生成长空间
15、继续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加强对特困生、潜能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怀教育。
16、按照十七大关于在思想工作中要加强心理疏导的要求,继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与市心理学会密切合作,依照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加强有关知识普及和基础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心理拓展实践活动,培养一批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较为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7、借助全国上下开展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东风,高度关注学生文化生活,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读书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袭,积极打造平安、文明、健康校园,培养校园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配合有关部门整治距离学校周围不到200米的网吧、游戏厅、音像制品店、彩票投注站等,及时收缴学生中流传的含有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图书、“口袋本”、有害卡通画册等。 为做好各项德育工作,各县区各学校今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和系列工作制度,推行德育工作校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教育教学全面贯通、学校社区家庭一体联动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加强活动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系数,引进安全工作法律援助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全市德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动态传真
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张永峰报道)2009年1月13日,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在学校报告厅召开了安全法制教育大会。政教处张主任就近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犯罪的特点,犯罪的成因和动机以及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作了深入地分析和讲解。同时,列举了大量安全和法制案例,使学生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个人家居安全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法制课,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学校党政领导参加了这次教育大会。
辽源市实验中学(李文志 刘盛柏报道)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寒假,2009年1月18日,实验中学政教处举办了棋类大赛。12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棋类比赛有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棋、跳棋五种。比赛异常激烈,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男同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选手们不断进攻、机智灵敏的防守策略方案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次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寒假生活。
辽源市实验中学(李文志 刘盛柏报道)辽源市实验中学作为体育传统示范校,利用寒假深入开展体育健康教育。学校组织了运动员的冬季训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制定训练计划,并由政教处和体育教师精心挑选了48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来自三个年段的不同班级。在24天的训练中,运动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中,不仅增强了体魄,也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寒假生活。
辽源市实验中学(李文志 刘盛柏报道)辽源市实验中学认真落实拥军拥属政策,2009年1月16日开展了拥军拥属献爱心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带领260余名学生深入到军营同部队官兵一起交流和联欢,学生对军营和军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密切了军民关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打开了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郑东伟报道)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受三十年来祖国发生的深刻变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寒假,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组织部分学生深入父母单位、乡村和社区等进行了调研。同学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实施,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实惠,感慨万千,从不同角度写出调查报告。学校共收到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400份。这次调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更加努力读书,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郑东伟报道)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在寒假开展了“我读书,我收获”读书活动,2月28日,共收到学生所做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经典句子摘抄1150余份。学校在2009年3月4号组织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等进行了评比,共评选出40份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并且,每天中午在校园广播中播出这些获奖作品。通过这样的宣传和鼓励活动,激发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郑东伟报道)为了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辽源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寒假系列活动。----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收到学生的活动报告117份。学生通过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特困生,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给自己带了的快乐与幸福,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体会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展了“我锻炼,身体壮”活动。通过跑步、跳绳等一系列的户外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了“看电视,受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收到学生观后感1350余份。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认识到只有学会感恩,并在现实生活中,把这种感恩付诸他人,才是一个完善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
辽源市第三中学(姜 晏报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辽源市第三中学在2009年1月寒假期间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德育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统一思想,献计献策,结合学校实际,本着“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管理的新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真正落实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改变以往仅仅依靠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讨论后学校每位教师都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了相关论文。
辽源市第四中学(满迎辉报道)2008年寒假期间,第四中学开展了“勤工俭学、爱心助学”活动。这项活动已坚持数年,全校学生收集的易拉罐、旧书报、废纸、纸壳等等各种废旧物品,共为学校“爱心助学基金”募集了资金2000余元。这分基金在新学期学校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辽源市第四中学(满迎辉报道)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辽源市第四中学组织学生收看了《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系列报道及颁奖晚会,开展了“与经典为友、健康读书”系列活动。通过收看《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系列报道及颁奖晚会,学生在“感动”中学会了美德,在“感动”中树立了理想,在“感动”中坚定了信念,在“感动”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书活动中,学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专人进行了展评,共评出优秀读书笔记10篇、优秀读后感10篇。同时每名同学还将自己假期所读的一本好书借给班级,进一步丰富了班级的图书角,使同学们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辽源市第四中学(满迎辉报道)2009年2月17日第四中学邀请“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社区辅导站”副站长、福奥社区主任吕岩同志为100余名学生代表做了题为“走进社区大课堂,了解家乡新变化”的时事报告。报告中吕岩主任为学生介绍了社区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治安环境、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家乡变化带给老百姓的实惠。
辽源市第四中学(满迎辉报道)新学期伊始,第四中学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3月、4月确定为养成教育强化月,并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了行为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3月2日学校下发了《学生日常行为“七讲七不”要求》,公布了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仪容仪表更加规范、语言更加文明、行为更加守纪。3月5日组织各班召开“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3月12日举行了“养成良好习惯、梦想成就辉煌”人生设计评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辽源市第六中学(政教处报道)为使广大师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家乡发展变化,丰富学生寒假生活,辽源市第六中学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1月17日学校组织参观了“辽源市纪念改革 9 开放30周年成就展”;1月18日,学校组织了专家讲座,聆听了彭中华老先生就特色辽源、百年辽源的精彩演讲;1月19日,学校开展了以“唱响辽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师生对百年辽源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惊叹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纷纷表示要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努力学习。
辽源市第七中学(周睿奇 徐义晶报道)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2009年1月20日下午,辽源市第七中学的部分学生在副校长关影及政教处、团委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夕阳红社区敬老院,对那里的十余名老人进行慰问。同学们为老人送去了新鲜的水果,帮助老人整理内务,并现场即兴为老人表演了一些自编的小节目,使老人们很受感动,临别时依依不舍。这次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老人们需要更多的温暖和关怀,纷纷表示将来要努力让自己的父母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辽源市第七中学(周睿奇 徐义晶报道)在寒假期间,辽源市第七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了为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访本班的特困生,为他们送去了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让学生及家长深受感动。新学期伊始,一些因经济困难想辍学的学生都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09年的控辍保生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辽源市第十中学(邢士龙 程 伟报道)在09年的寒假中,第十中学以校科普活动中心为基地,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创作科普论文、制作科技作品、开展社会调查,使广大青少年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动手能力,深化了人文意识。活动共收到论文50多篇,科技作品40多件,社会调查报告58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辽源市第十中学(程 伟 邢士龙报道)为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广大团员和青年的奉献精神,推进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市十中团委和政教处于3月5日在煤城新村小区联合开展了“学雷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青年志愿者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还赢得了煤城新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配合,体现了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广大团员、青年 及教师以捡拾白色垃圾为主,不怕脏、不怕累,既向社区居民宣传了环保意识,又展示了十中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次学雷锋活动,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既让广大团员、青年体会到了奉献的幸福与耕耘的喜悦,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铺设了成功之路。
辽源市第十二中学(高 扬报道)为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辽源市十二中学政教处、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寒假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参加“与经典为友,健康读书”活动和收看《感动中国》,收到学生读书笔记和观后感近百份。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手拉手帮扶关爱”活动,对本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帮扶,给予关注、关爱。从中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美好生活、关心他人是件快乐的事的道理。
辽源市第十三中学(于晓光报道)春节期间,辽源市第十三中学开展了“快乐的春节民风民俗考察”系列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爆竹和年的传说”、“门神和春联”、“守岁与压岁钱”、“年画与贺年片”等为主题的小考察活动。追根溯源,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教育;
----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老少同乐写春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辽源市第十四中学(齐跃明 刘旭东报道)为加强民族品格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辽源市第十四中学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突出抓好“四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写一篇硬笔书法、交一份观后感和练一个好身体。
在 “爱我好书 弘我民魂”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能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并认真写出了自已 的读书体会,上交的读书体会共有1342份。读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们语言文字的积累,而且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又认真书写硬笔字帖,学生写的硬笔字帖有名人名言或激励性话语。经过评选,有57份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号召学生按时收看《2008感动中国》人物系列报道及最后的颁奖晚会,收到学生观后感1342份。通过收看这个 节目,让学生明白感动是一种支撑,感恩是一种情怀,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奋斗,将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他人,感动中国。为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体育训练营在假期开展得热火朝天。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健康、有益、愉快的寒假,也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了启迪,培养了自身能力,达到了学校预期的教育目的。
辽源市第十七中学(赵铁刚报道)辽源市第十七中学为使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精心组织了系列活动: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制作了以“热爱故土、振兴家乡”为主题的手抄报,宣传改革开放成果、弘扬时代精神。学校号召学生按时收看《2008感动中国》人物系列报道及颁奖晚会,撰写观后感,共收到观后感500多份。学校开展了“与经典为友,健康读书”的活动。共收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1000多份。组织学生开展了废电池的拾捡活动,共收到废旧电池3000多节。现在正积极准备与环保部门取得联系进行集中处理。
辽源市第十八中学(郭凤军报道)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辽源市第十八中学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征“春联”和“读后感”活动,共征集到春联80副,读后感149篇。学校成立了以栗校长为组长,赵洪梅、孙福艳、杨晓容等为成员的评选小组,对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本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辽源市第十九中学(刘禹彤 关贵武报道)寒假伊始,辽源市第十九中学组成了近30个“暖冬”假期志愿者队,他们走向社区,走向商场、走向企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以“有爱的冬天不会冷”为口号的“暖冬慰问“小队来到市福利院、同心敬老院、四合老年公寓等地方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表演节目,跟老人谈心,关心他们的起居生活等等,纷纷用实际行动恭祝老人新年快乐、晚年安康,用青春的微笑映衬着火红的夕阳。“暖冬清雪”小队在今年十几场大雪中,自愿组成社区清雪队伍,和街道社区人员一起清扫积雪,为小区居民 12 行路提供方便,得到了利源等社区居民的一致赞扬。“暖冬服务”小队走进企业和商场,共同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社会大变化。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生活的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真正的走出课本的束缚,走进社会,切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辽源市第十九中学(刘禹彤 关贵武报道)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辽源市第十九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寒假系列活动。寒假第一天政教处组织学生开展了“迎冬杯象棋比赛”。同学们积极响应,热情高涨,28名选手经过紧张激烈的五轮比赛,最后九年七班鞠宝锋、九年十班郭健、九年五班李云龙获得了比赛前三名。开展了“书香假期”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收到了“以好书为友”的征文和绿色上网调查报告140余份。学校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收到观后感300余份。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辽源市第十九中学(刘禹彤 关贵武报道)沐浴着2009年的春风,在开学初,市十九中学召开了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动员大会上,教学校长崔金华向全校学生做了深入全面的动员讲话,颜金梅老师代表教师发言,学生代表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决心把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的召开,在学校形成了“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人人知文明,个个行礼仪,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为积极构建礼仪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辽源市第十九中学(刘禹彤 关贵武报道)为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新学期,辽源市第十九中学积极筹备“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将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文明礼仪“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全校动员会;开好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推出一批先进班级;评选一批先进个人。本次活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为原则,以强化学生的 行为养成教育为主,以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为载体,以规范学生的文明仪表、文明语言、文明行为为突破口,探索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有效德育体系。
辽源市灯塔中学(高 飞报道)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辽源市灯塔中学在寒假里开展了系列活动。在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春节访谈录,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工商银行杯感动中国2008年颁奖晚会,并开展优秀观后感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深受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了“名人传记”阅读活动,让学生走近名人,见贤思齐,组织学生座谈和优秀读后感的评选,进一步交流读书心得。开展安全自护知识手抄报制作与展览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上活动共评选出优秀作品56篇,优秀手抄报作品40份。
辽源市灯塔中学(闫丽萍 杨金月报道)3月12日下午,辽源市灯塔中学邀请市教科所编辑部张晶主任为师生做了长达两小时的精彩的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讲座。从考前心理和身体调整到科学用脑,从如何调整疲劳到膳食搭配,从记忆策略到如何面对考试等方面均做了指导,师生获益匪浅。会后学生们写出了自己听讲座的深刻体会。本次讲座得到学校至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灯塔中学全体领导师生一起听取了讲座。
辽源市站前学校(李勇良 王慧艳报道)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六周年纪念日,站前学校团委和政教处动员和组织全校团员、少先队员及团员教师开展了“学习雷锋”主题活动。3月5日下午校团委、政教处组织带领团员、少先队员及团员教师到辽源火车站及站前广场进行义务劳动。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辽源市站前学校(王慧艳报道)站前学校政教处、团队组织学生结合教育局、市德育办下发的寒假工作安排开展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了“家庭生活我自理”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了“春节团圆 14 我感恩”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次系列活动评选出优秀手抄报50份。
跨世纪学校(王宏伟报道)跨世纪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全国亿万学生发出的《开展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活动的号召,于1月份在初中部举行了冬季长跑接力赛,校长亲自发令,学生全员参加。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展现了跨世纪中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使校园文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主 编:李玉铭
副 主 编:王 荣 宋建华
责任编辑:周铁华 樊海燕 郭文辉
报 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省德育工作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委办公室 市教育局 团市委
发 送:各县(区)教育局、德育办、局直各中学
网
址:www.xiexiebang.com/gov/edu/
联系电话:3222864
6162760
616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