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时间:2019-05-14 01: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第一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参观者、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活动的集合。我市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遗产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玉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力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采取重点保护等措施,并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优势,在全市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工艺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对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对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强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一是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即铁人文化产业传承示范区,石油红色文化产业园、新能源风光文化产业园、赤金峡生态文化产业园、火烧沟历史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0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通过对包括文化旅游业、娱乐传媒业、健身休闲业、文化服务、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项目集聚资本、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地方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促进玉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围绕以赤金峡旅游景区和玉门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核心景区的内涵,加快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科学规划指导、重点项目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三个重点,做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将玉门国家公园、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青山水库万亩胡杨林、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成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复合型精品旅游景区。

(二)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86433”工程

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资源,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玉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玉门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游客组织和目的地构建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与潜力、生态环境等条件,并通盘考虑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融合与合作,实施玉门文化旅游业发展“86433”工程,即:

1.建成8大知名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激情金峡”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石油摇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神韵丹霞”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梵音禅韵”莲花山旅游景区、“大漠春晖”玉门文化博览园、“碧水金沙”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风舞玉门”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埙声羌情”火烧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2.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由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故居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吾艾斯拱北、骟马城遗址、嘉峪关等组成的东线旅游精品线路;由敦煌、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玉门国家公园、赤金红山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汉长城烽燧等组成的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玉门国家公园、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空中旅游精品线路;由清泉玫瑰沟、汉代长城烽燧、风电新能源旅游景区等组成的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由玉门文化博览园、“玉门”、玉泉湖、玉泽湖公园、玉门市博物馆、玉兴湖等组成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

3.办好4个系列旅游节会:利用赤金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利用火烧沟文化遗址和玉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办好火烧沟文化节;利用黑沙窝沙浴民俗活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花海、清泉、赤金等地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美食,办好玉门民俗文化节;利用玉门国家公园奇特的丹霞地貌、硅化木等自然景观,办好丹霞文化旅游节。

4.建设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清泉人参果、清泉羊、玉门敬酒、玉门甘草、花海蜜瓜、花海“四宝”(红花油、食葵、枸杞、辣椒面)、奇石古玩、独山子和小金湾刺绣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商品,研发以抽油机、风电机模型、铁人雕像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商品,研发以火烧沟彩陶、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商品,建成清泉饮食文化市场、赤金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商品市场和新城区旅游商品市场等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

5.建设3大户外运动胜地:充分发挥玉门独有的戈壁、大漠、河流、冰川、雪山、空域等资源优势,举办由平原向山脉挺进,由戈壁向河流延伸,由陆地向天空拓展的“水陆空”立体化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漂、蹦为核心理念的八大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形成以玉门国家公园中国•玉门户外运动胜地、丝路水世界•赤金峡的西北第一漂水上运动胜地、“飞越玉门”西部首个风动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航空旅游体验之都的三大户外运动品牌竞相发展格局。

(三)以赤金峡漂流文化节为切入点,打好节会经济牌 国内节会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会活动方兴未艾,节会经济以其旺盛生机,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先后承接和举办了酒泉市职工篮球赛、甘肃省青少年乒乓球赛、“谁是球王”西北赛区足球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激情盛浩·唱响玉门”明星演唱会,通过以上赛事旅游、会展旅游和户外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玉门、走进玉门、宣传玉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创新旅游节会模式,结合旅游景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节会活动,更好地发挥节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包装策划特色节会,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达到节会与旅游相融合、节会与产业相结合、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二是利用节会推动旅游发展,通过节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抓住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将此项工作置于更宽的评价视域、更高的标准平台上来考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特色品牌。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夯实根基

文物保护工作是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离开有效的文物保护,空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濒临破坏的古遗址和亟待维修的古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数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在城市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毁于一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落实的同时,做好地方文物法规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改造、重组和深度开发。

(二)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强、产业关联度高、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颁布了《旅游法》、《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在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跃”战略的同时,将牢固树立“彰显大气魄、构建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

(三)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展现玉门文化的独特风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体现玉门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各类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上防止雷同化。要加强同省内外各兄弟城市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大胆改革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怎样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就怎样改革体制机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增强活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第二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一、实施素质教育前的思考(指导思想)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李岚清同志曾阐述的那样:“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应当说是一个素质体系。”而这些基本素质却又往往蕴含在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群体情结之中,更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渗透在传统的思想里,表现在传统的学说内。因此我校认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要培养有素质的接班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学校情况简介)

伊宁市24小学座落于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四川路。学校创建于1972年,2010年由先前的全日制汉语小学合并成为一所民汉合校。校园文化丰富,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现有55个教学班总计学生2751名。

我校教师队伍稳定,有教职工165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32人,他们师德高尚,年富力强,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分配比例较合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秉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精神;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思路; “质量高 环境美 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倡导“勤学 好问 乐学 善思”的学风,“爱生 乐教 求实 创新”的教风。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学特色。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具体措施)

1、确定一个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我校确定将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水平;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优化一个环境 :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体现校园文化和教育性,生均绿化面积接近1m2,校园建筑的卫生、消防及排水、供电等设施基本完备。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弟子规》的教育内容,分别将学校两栋教学楼命名为“仁爱楼”“知恩楼”,立孔子塑像,在醒目处刻《弟子规》全文,丰富校园石头文化,选取我国经典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文化墙的内容,彰显和传承至圣先师的教育思想,让霍去病、王二小等我国古今少年英雄的事迹激励全体师生;广播站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九点小播音员动听的声音总与学生准时相会。我们利用广播站进行《弟子规》的解读和诵读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孝亲歌曲,播放德育小故事;在教室和校园内外的墙壁上,利用班级园地、展板等形式充分宣传《弟子规》,让每一间功能室、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坚守两个阵地: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抓实抓细教育教学质量。(1)贯彻课程计划。我校严格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学生关系平等融洽,要求全体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同时,我校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还开设了国学《弟子规》诵读、阅读、形体、书法写字等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学校特色课程。为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新阵地。(2)强化常规检查。为了确实把握好我校的教学运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学科组、备课组每周对教师备课活动、作业批改进行互查,每月教务处协同教研室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扎实创新开展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质量层层推进,步步到位。(3)转变教学观念。学校采取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举措。让教师在听评课、讨论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要求全体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要因课程、因学生、因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灵活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灵活驾驭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课外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为了达成“育人”的目标。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健康个性,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举办百人 “中国红”现场剪纸、书画大赛、感恩歌曲卡拉OK大赛、“纯真年代钢琴选拔赛”、《弟子规》诵读比赛、跳绳比赛、召开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开设了包含拉拉操、乒乓球、剪纸、舞蹈、跳绳、跆拳道、书法、绘画、国学等内容的近60个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训练,以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及技能的稳步提高。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普及与提高的策略,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结构上的保证。可以说教与辅互动、个别指导和集体提高互补,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4、建设三支队伍:

领导班子建设:抓好领导班子的培养和建设,力求建设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和谐民主的领导班子,只有这样的班子才能带出具有战斗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面对我校中层干部的新老交替和补充,学校通过给每一个成员压担子,搭台子,通过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经过培养,我校现已具备一套高度团结、办事高效的领导班子,各个部门之间分工负责而又协调统一,每位中层干部都能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塑造自身形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和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达到“品德强”:能以大局为重,带好头,讲团结,讲奉献; “业务强”:精于业务,既懂科教,又懂教研;“能力强” :不但自觉地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能带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央8号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等文件,严格执行市教育局下发的“九条标准”,“八条禁令”,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深化师德意识,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发挥身边榜样作用,优化师德建设。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分别做了题为“消除职业倦怠,享受教育幸福”的讲座,“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的专题讲座,观看了《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和《让世界充满爱》等专题讲座,以及题为“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教一群快乐的学生”的专题讲座。每学期期末、学期初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学校为全体教师统一下发了郭文斌老师的《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和《寻找安详》李镇西的《新教育风暴》等书籍阅读。2013年4月,我校承接并顺利举办了由教育局主办的自治区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交流分享培训会。此类讲座和活动使广大教师更加了解育人理念,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弘扬传统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认识。每学期期末、学期初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以此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断提升。

同时,我校采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从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通过“领燕工程”、“读书沙龙”、“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民汉帮扶结对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三笔字比赛”等研训一体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吸取先进经验。2010年至今派往疆内培训学习的教师达99人次,赴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培训学习的教师达58人次。共计157人次。教师们归来后总结心得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汇报,学科组内加强交流,实践中不断引领指导。从学校宏观教学改革、课堂微观教学改革等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回来后每位教师不但介绍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情景还汇报学习体会。

学校通过研、培、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学校近两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的教师有54人次,获得自治区级的有186人次,获得州级的有25人次,获得市级的有102人次。

学生干部培养:队干部是学校集体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少先队集体的核心。我校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队干部的培养,以少先队为主要载体,做好队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学期以班级推荐、公开竞聘的方式评选大队干部,入选后的队干部分别在校学习部、卫生部、纪律部、宣传部、国旗班等八个部门担任工作,每周定期参加班队干部例会并接受培训。针对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下,学生干部的定义、职责,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魄力以及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使他们真正成为少先队组织的优秀干部和得力助手。通过大队部的科学管理和培训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把学生从被动地被人管理变为主动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在增强学生自律、自强、自觉意识的同时,为学生今后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做好四项工作: 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工作以“感恩教育”为主线,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不断探索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童蒙养正,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以《孝经》为辅助材料,结合校情与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力争做到古为今用,活学活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求知”,自然形成“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通过结合常规教学、家庭教育、读书活动以及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系列少先队活动。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孩子,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为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奠定基础。

“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在学生中间开展“六个一”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孩子懂得知恩报恩,教育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生养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通过开展“我的兄弟姐妹”主题教育,全方位渗透团结教育。“我为城市添光彩”爱国卫生活动,争做“四好少年”的实践活动,开展“感恩他人”回报活动。在全体师生中间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树木领养活动,开展“寻找秋天”秋游活动;开展“走进蔬菜大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举行建队日活动;举行歌咏比赛;承办州级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教会家长正确的教子方法,从而推进家庭的和睦,促进学校文明建设,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以“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为契机,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六个一”活动。自2010年至今,家长学校累计开课20余次,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讲座,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家长课上,家长们掌握了正确的家教方法,家长们迫于对孩子的影响,便自觉地孝敬父母,坦诚待人,主动落实,将传统经典中的孝亲诚信之道,转化成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家风。实践证明:孩子和家长互相影响,共同学习《弟子规》,是弘扬传统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科研工作

为确保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我校始终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教师教学的创新,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开展课题研究为手段,形成“共同研讨、共同成长”的科研氛围。(1)近年来学校扎实教学教研,创特色、赋内涵,我校积极研究国家级小学语文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国家级书法写字课题,与此同时学校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现已有20个校本小课题已在研究过程中,语数英学科部分小课题已逐见成效,通过各项审阅肯定了我校音乐快板、美术剪纸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两项课题顺利结题并开始新一轮深层次的研究。国家级写字课题的研究在我校扎实有序开展,学校将写字教学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之中,开展书法竞赛、展评和书法能力测评等活动。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写好一手字的同时明白“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2)以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为手段,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弟子规》诵读、阅读、形体、剪纸、特色成立了业余党校课程。2010年9月,首先把学习《弟子规》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主阵地,制订了《弟子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弟子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3)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在开齐国家课程规定的艺术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对音乐节奏和色彩线条的强烈感知力和兴趣这些特点,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音乐、美术、体育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开发剪纸、快板、花样跳绳这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每周每班一节课,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趋于规范。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内涵发展。体艺卫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确实执行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每一天”的要求。举行冬季长跑阳光体育活动,组建教师篮球队,学生花样跳绳队,举行篮球赛,师生花样跳绳比赛。重视美育教育,认真上好美、音课程,加强以美育为主要任务的艺术教育,注意挖掘各科各类课程中的美育素材,学校设施力求按美育规律来安排,使学生处处在美的教育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积极开展中国红剪纸大赛,学生器乐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舞蹈,声乐比赛。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之时都会跳出2—3种跳绳花样,会剪中国红剪纸,会打快板。

学校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邀请心理学教授专家对全校老师进行“了解儿童心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选派专人赴乌市参加了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对全校教师分别进行“塑造阳光心态”、“生命列车”、“本子与水的哲学”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周一—周五中午对全校师生开放,由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寻求帮助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辅导。学校班主任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努力建立师生间温馨对话场景,教给孩子自警、自强、自省、自信、自立等自我教育的方法。努力使孩子保持身心和谐的状态。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依据本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探索综合实践教育新思路。一直以来,我们依照“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工作思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面向社会,以集体体验和自我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增强道德认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长期以来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载体已成为我校学生实践体验的另一天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宣传、活动展示、成果共享的主载体。活动剪影、优秀作品的及时张贴、展示,无不在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想实践、爱实践活动热情。并始终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内容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每年都召开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的主题班队会,建立了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少先队每月都要安排相关年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校长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每学期还为学生进行一至两次的卫生防疫、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反邪教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每年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还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崇尚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举办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培训讲座,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兄弟学校结对子、手拉手、送教下乡、联谊会等,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 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进步(成果汇报)

回首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用汗水收获了喜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征程上,我校师生携手并进,教师的专业与学生的素质都得到了发展,素质教育在教师、学生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学校办学思路进一步清晰。几年来,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古代教育遗产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应当去发掘和整理,那是一个无限丰富的宝藏。我们今天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和成功的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分负担、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2、师生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家庭更加和睦,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家长更能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了。

3、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我校建设了师生餐厅;安排了学生午休室,添置学生床铺;添置了音乐、美术、卫生室器材;设立了校园广播站,学校图书室;整修了警卫室,配备四名保安,安置了16个监控镜头。改善了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地震、消防、踩踏等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安全保障。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在奋进中成绩显著、屡获殊荣。2010年底,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德艺双星”教育基地; 2011获得市级 “先进教科研学校” 市级“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在2010年第三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录像舞蹈《快乐大课间》获得金奖,在第六届艺教之星全国师生书画大赛中,我校分别获得了团体金奖和银奖;在2011年第四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舞蹈《欢聚草原》获得金奖;在第十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活动中我校获得了团体一等奖;2011年伊宁市“体彩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六名,在伊宁市第三届中小学学生硬笔书法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在自治区第四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获得先进集体,2011年伊宁市红歌大赛团体二等奖,2011,“伊源杯”“平安杯”中小学生绘画作品展评活动中分别获优秀组织奖的佳绩;2012年音乐教师在市级红歌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美术教师在州级教师素养大赛中,获得五个单项奖,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12年6月在组织和辅导第12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荣获国家集体一等奖;2012年10月荣获2012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11月荣获伊犁州2012年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评选活动集体一等奖,2012年8月荣获2011综合评估示范单位。2012年11月荣获《伊犁晚报》社优秀校园记者站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存在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期长,收效慢是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规律,当我们回顾成绩,满怀信心地争创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合格校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时代、社会、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学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科研成果在质量和应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改体系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使其更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2、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紧扣“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中心工作,针对存在困难和不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2、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认真制定并不断完善课改体系与评价体系,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3、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一是争取早日完成学校运动场的建设;二是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三是加快学校办公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办学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伊宁市第24小学 2013年4月26日

第三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职学校德育根基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职学校德育根基

鞠智慧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遇到招生难,在校学生难管理的问题。目前,各个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德育方式改革和探索。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也能够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将会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教育 德育管理

一、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乏。同时,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学、普高持续扩招,加之现实社会中对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只是文化基础差,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法纪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分,爱慕虚荣、奢侈浪费、不讲文明礼貌、不讲卫生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现象较为严重。面对目前中职 学生的素质状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战略性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历程不断发展起来的,充满着哲学思理,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的思考有其独到的见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吸引 力、渗透力。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抽象枯燥、脱离实际。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口头上,青少年只知道一点空洞的大道理,对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甚至认为微不足道,不屑于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拉帮结伙,校园暴力,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不能不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吸引力、有效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从一个方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因为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诸如: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个人自身修养上,“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慎言力行”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道德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主观等特点,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这就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使其作用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教育的总 体要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懈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保证学生“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美、艺术美、行为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学校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为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管理者要更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精选范围,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不需要让学生都有涉猎,而应根据德育教育目标的指向性有步骤、有计划地精选内容。要有效地进行学生道德教育。一是主要选用《三字经》《弟子规》和《颜氏家训》等教材,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二是选择《诗经》《道德经》《大学》《中庸》《学记》《论语》《菜根潭》中的有关章节以及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赋,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三是依托中职语文课本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诗文和近现代诗文,充分挖掘和展示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并广泛而有选择地向课本外辐射,充满激情地讲,浅显明白地教,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三)学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德育创新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其次,打造一支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学校应通过对教职工培养训练,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 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独立德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只有当师德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系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言传身教,才能对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影响,更好地矫正和规范学生行为。才能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三,学校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机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要真正对德育工作起到领导的作用,每学期开始部署学校德育工作,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如新生入学强化教育、在校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孝道感恩教育、毕业班的职业道德教育等,这些重点应该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德育工作全程,每个教学班按统一部署德育的组织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同时,为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对德育工作有布臵、有落实、有检查、有交流、有总结、有提高。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建立对学生品行优劣记录的档案袋,根据记录,定期评选道德明星,给予道德明星精神和物质奖励,优先推荐就业等 鼓励政策。争取“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

(四)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校园环境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信息源。学校要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营造环境育人的德育氛围。一是在学校教室、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臵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用先贤事迹和名言鼓励学生,用高雅文化陶冶学生。二是在校园广播、橱窗开展“道德古训专栏”“中国文化遗产”等专栏,每周更新内容,突出传统的和谐儒雅的“人境互动”,让文化在校园飘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整洁、有序、优雅、健康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到修身的人文氛围,为学生道德的发展提供导向。

(五)以传统文化为支撑,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传统美德植根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并化为具体行动。一是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校结合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理论体系,学生通过课堂系统学习,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二是学校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届次化的“诵经典、明礼仪、践行动、塑形象”等系列主题教育和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 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书达礼;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养成诚信美德。三是学校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加以开拓和创新,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要抓好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弘扬中华美德。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文汇报,2001-10-25.[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刘高宏 甘肃平凉师范学校 744000)

第四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民族责任的文化之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个浩瀚广大的整体,历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的孕育,许多具有根源性的因素铸就了中华文明,并使其不断修复、补强、再生和重生。中华文明在哪里?她就在中华传统的文化里,在古诗词的解述里,在书画的鉴赏里,在戏曲的剧情里,在我们的血液和心灵里。校园文化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精华、要智慧,有文化之根,才能圆中国之梦。

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光大的时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行为选择,是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为依据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学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学生要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重视文化价值取向。学校可以借助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渠道,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要基点,以对外来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展要点,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神、先进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意识等传播到大众中去。学校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呼吁继承传统,实践立行,活化链接,为教育所用,使广大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导下不断前行。例如学校可以设置校训精神礼赞的“校史文化”、家校社区联动的“口述历史,行在当下”等活动。

爱国精神的民族之魂

爱国精神是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精神。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临难不屈,前仆后继,保卫祖国,使中华民族历经万千劫难而不衰。爱国精神内容广泛,包含关心祖国命运、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民族历史、危难之时为国战斗。这些爱国精神都源自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学校应组织和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利用革命纪念日和重要的传统节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例如:清明节集体去为烈士纪念碑扫墓;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的大合唱比赛;组织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学习和受教育的同时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在每年的“一二九”这一天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设置拥有家国情怀的“根文化”,忆苦思甜的“革命传统”;开展责任和励志文化、“成人礼”文化品牌活动,热爱祖国山河,学好农耕文化。在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运动会、歌唱比赛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团结合作,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从而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教育之风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厚德载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教育效果非常明显。要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在长期的磨合与锤炼中有效地提高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育志存高远、艰苦创业、敢于超越、追求至达的“搏”的传统美德。这种精神在广大师生心中孕育成长,成为无形的力量,为吸引、团结和激励师生工作、学习营造浓厚的思想氛围和精神动力。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传统的校园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则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例如,在道德方面的校园文化可以设置:开悟明礼的“名人家训”、敬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守护亲情的“传统家书”、笔墨珍藏的“师德师风”。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是灵活运用。我们要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进行活化和链接,为教育所用,鉴往知来、披沙沥金,在继承中创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效链接,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要探索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分类育人,创办有固定时间的“主题展览”和地域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组建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增设教师和学生可以体验的教育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

加强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积极落实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目标以及相关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的新定位便成为“加强对经典文化的吸收”。“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的前期准备和开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学,因为文学作品有其内在的完整意义,有它渗透内外的神韵。重视追求学生的鉴赏个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须激发其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进而拓展出文化熏陶的一个新时空。选文的核心内容应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学文化精髓来构建教材,力争体现中华文化的神韵,浓缩文化的精华,拓展学生的视野。

切实落实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需要教师指导性和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校本教材,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认真上好校本课程,加固和加深对课题的研究。具体包括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确定,教学时间以及形式安排,课程评价方法等等,进而让校本课程更好地在思想保障、师资保障与制度保障下实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改变以往教师强加于学生的单边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防止轻感性归纳、重理性演绎。也不要以全部训练和测试替代文化积淀的诗歌阅读方式、整体阅读鉴赏,不能因为教学思想局限与自身水平问题而造成虚耗经典问题的产生,要废止片段填鸭式的古典诗词讲解。

推进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

学校文化的传播存在着死板的、不被学生接受的“灌输”和“说教”,学生面对这样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但不会接受反而更加反感,不利于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播。因此,学校文化传播的多元平台搭建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传播内容:文化物质的体现

学校是文化的集散地,学校教育是思想养成和升华的基础。在学校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因此,文化传播策略必须保证传播内容一定要展现文化特质。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其为主题的教育资源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宣传的重点内容。例如,诗词歌赋、传说典故、典籍文献、风景名胜、节庆仪式、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体现信息化水平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式也更符合广大学生的文化追求。

√传播方式:体验平台的搭建

学生生活在自己构建起来的感知世界之中,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其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学校在避免灌输式教育的同时,必须为学生营造切身体验的平台,定期设置一些集体活动,再通过集体学习和征文撰写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保证学校文化传播。具体平台的搭建,可以开展诸如“清明祭拜”行动、捡拾白色垃圾、“保护母亲河”行动、“两地书”活动、服务孤寡老人、做家务等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把握文化的精髓,理解德育的根本,更好地从体验的世界中寻求社会文化的意义

和生命的价值。

√传播载体:媒体的议程设置

美国传播学家认为,大众传播的功能之一是形成社会“议事日程”,以传播媒介最显著的方式不同程度地传播各种议题。学校文化的有效传播从策略上看,必须先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自媒体、手机媒体等)设置议题。拓宽媒介传播的渠道,特别是通过借助现代多样化媒体的及时性、多元性、互动性的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借助主题鲜明的新闻报道、论坛讨论,以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度。

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可以将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背古诗词。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2009年,中小学逐步推广了书法教育,此后,书法课正式进入各学校课程表中。要主动适应学生学习需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由于提前读写,及早接触了大量的语文材料,开发了智力,其学习愿望、学习能力都有所增进。因此,语文教育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应结合传统文学进行广泛的改进。识字教学可采用“识写分流”、分步走的办法,对汉字的音、形、义和识、写、用分别提出要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社会提供能够应用于课堂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教材。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学校借助社会教育素材,与学校教育内容形成目标统一、关系和谐、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借助社会采集到的活生生的现实案例和丰富素材,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深深的触动和积极的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生活的缩影,抓住课堂主渠道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会事半功倍。

√创设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只有与我们的生活贴近才能生根。这就需要传统文化教育的“神形兼备”“以人为本”和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今年的“两会”,传统文化成为热议话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概括为“三句话”:“覆盖教育各个学段,看作固本工程;融汇进教材体系,看作铸魂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看作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经过历时数年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显性课堂到隐性教育,都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学校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载体,培养学生通晓礼仪规范、懂礼行礼、践礼并传播礼,让“美行成习”成为校园的风尚,打造“与礼同行”的主题文化。学校可以将这一核心元素外化到学校形象设计中,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从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两个方面展开规划。室内空间主要由教室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会议室文化、校史文化等建筑空间组成。室外空间主要由道路文化、广场文化、围墙文化组成。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可以深入家庭、社区调查了解地方风俗文化、民间艺术,取其精华引入校园。环境育人要注重过程、重视实践,可以体验、引发探索,用民间文化艺术点亮校园的各个角落,洗涤学生心灵。例如,在文学方面可以设置:翰墨精神的“书法绘画”、才华横溢的“原创诗词”、赏析体验的“驻校艺术家和作家”、讲究对仗的“楹联文化”、博古通今的“书院文化”。在艺术方面可以设置:校园雅韵的“戏曲艺术”、活色生香的“传统美食”、雅俗共赏的“考古文玩”、传统器械的“良工匠作”、栩栩如生的“刺绣技艺”和岐黄妙术的“校园中医馆”等。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教师要认清自己的文化传播责任。在认清我国校园精神文化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加强学校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指向下,学校更应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同时,积极建设学校文化,使之与德育教育形成良性互动。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文化传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感恩于教育,报恩

文化传播把关,是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定位传播效果的重要机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校园表达在现代通常会面临如何去糟取精、扬长避短,怎样与时俱进和当前社会价值观念接轨,如何使学生“喜闻乐见、身体力行”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优质的传统于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讲求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渗透校园文化,感染学生,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完善学校文化建设。

借助教师自身优势主导文化传播。校园文化传播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教师指导优势以及环境优势,将学校、家庭、社会几者都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并主导校园文化的传播。学校以社会信誉、科学性文化传播、专业权威性教育等自身优势主导文化传播,使其气氛更浓、影响更深、层次更高,效果也更明显。学校要从系统、科学角度进行学校文化传播,从条件建设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感恩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策略的有效性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嚼诗可以怡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和学习与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相结合,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然要求。”一所学校基于服务学生成长需求营造文化育人环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是真正践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所以,我们要学向传统,吸取精华,实践立行,活化链接,文化育人,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上得以渗透、为教育所用。

第五篇:挖掘学生身边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资源,让问题成为搭建资源与教材的桥梁

杨柳青一中:尹福珍

教师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生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政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须从学生身边挖掘比较感兴趣并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并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以问题为引领,使学生在挖掘资源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能够很好地解决政治课枯燥、空洞、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呆板陈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丰富的资源的激发下,在问题的引领下,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因此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策划情景导入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导入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目标,要适合当地政治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事信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设计,在问题的引领下,使学生成为情景导入的主体。如高一《经济生活》货币是如何产生这个知识点,请同学观看喜剧电影《购物狂》,或可以根据货币的职能这一知识点,设计购物狂情景剧。还可以根据漫语文课本《欧也妮格朗台》设计情景剧等等,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征集情景剧策划方案,从中挑选合适的情景剧剧目,并学生以演员的身份投入情景中,展开教学内容探讨。探究的问题如:购物狂是怎样看待金钱的?购物能换来人生的快乐吗?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金钱观?亲情与金钱的关系,怎样才能赚到钱?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引领是引领学生走人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因此导入环节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必须感性材料,如视频、图画等,也可以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入情。在情的引领下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资源的开发中,问题引领必须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教学中,不仅动之以情,而重要的晓之以理,铺设情境,在动情的前提下对学生晓之以理,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思维空间,挖掘生活中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统一。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仅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即注重情,而忽视了资源开发的理,可能会导致课堂活跃但缺乏理性思考,使课堂庸俗化,没有深入学生心里,打不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讲述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组织一部分学生对本学校学生的生日、着装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对学生家庭收入、家长个人消费情况调查,并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以表格对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问题:

1、学生和家长的消费结果有什么不同?

2、看到父母自身的消费状况有何感悟?

3、消费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今后你将怎样消费?当学生看到自己消费高于父母消费的3倍时,有的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父母有了深深的愧意。通过对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使他们懂得消费包含着亲情,消费有科学非科学、理性非理性之分,因而在动之以情的前提下,展开消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动情,从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本环节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关键的环节,问题的设置引领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到理性的飞跃。

三、在挖掘学生身边资源中,在问题引领下要做到温故知新 90后的高中生,视野宽阔、自信、直率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突出矛盾,分数压力、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使他们压力重重,学习的动力欠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注重挖掘学生身边资源,注重资源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教材内容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而开发的资源则是形式,问题是教材与资源统一的桥梁,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从挖掘的资源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先有的兴趣出发到新兴趣即教材内容的转移,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对喜欢的歌曲歌词记忆犹新,而对政治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哲学生活》模块讲授时,请学生搜集富有哲理的经典歌曲,利用歌词内容作为哲学原理的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根据歌词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请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歌词内容,其中哪些歌词表现的对立?哪些歌词表现的统一?用矛盾观点表达感情有怎样的优势?归纳概括:歌曲体现了哲学哪些道理?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哲理的含义,从而由歌曲的兴趣转移到政治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转变,设置问题的转换尤为重要。在选择资格的过程中,即注重资源的时政性、趣味性,又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找准切入点,并以不同问题的引领为转折点,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

四、在挖掘资源过程中,在问题引领下,拓展实践

在情境资源中,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飞跃,学生由形成的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飞跃的表现,是锻炼学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

如:《文化生活》模块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在在参观了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民俗馆之后,在搜集杨柳青传统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四个子课题,四个子课题是围绕着情景教学的四个环节精心设计的,第一子课题:探讨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触景生情),第二子课题:通过展示杨柳青传统文化,你对魅力名镇有何感受(动之以情);第三个子课题:通过亲身感悟杨柳青年画,你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移情别恋)第四个子课题: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设计杨柳青魅力名镇的旅游产品(情不自禁)。学生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分析,学生在热爱家乡的真情的感染下,主动地、情不自禁参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并设计方案提送有关政府部门。学生在情景四个教学环境中,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资源要经过精心筛选,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资源要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或运用艺术表现方式如小品、歌曲等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注重挖掘触景生情的相关素材,寻找素材与学生的情趣、经验、知识的切合点,寻找学生的情趣与书本知识的契合点,引起学生共鸣,在动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完成情感的转移,知识的迁移,从而到学生在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利用书本知识解决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小编推荐)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 延庆县文化委员会 范学新 【内容概要】我县“十一五”期间在传统文化资源的规划、挖掘、保护、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传统文化资源的......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虽然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套成熟的教材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凝聚许多编者的血汗,它能较好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大全5篇]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构建园本活动特色 宿迁市宿豫县顺河镇中心幼儿园杨玉玲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纲要》也明确......

    充分挖掘当地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中心小学双溪桥镇中心小学是咸安区最大的镇级学校之一,现有15个教学班,794名学生,38名教师;2007年被评为咸安区德育工作......

    客户潜在资源挖掘[五篇材料]

    如何挖掘客户潜在资源 第一,是我们要对客户足够的了解。 我们要对客户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轻车熟路地从他身上挖掘到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头雾水。 按台州银行的习惯,我们会......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4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王爷府蒙小 王景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资源的挖掘及其利用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民族精神瑰宝。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我国新疆少数民族......

    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基因范文合集

    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基因 2014-05-16 11:21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居欣如核心观点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