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虽然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套成熟的教材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凝聚许多编者的血汗,它能较好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课外阅读可以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读书。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他从火里跑出来》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诺贝尔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总理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介绍。教以科普为主的课文《我多大了》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了阅读量,增强了孩子们知识的储量。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系统的有目的的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形成了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堪称经典,学生非常喜欢。及时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与兴趣,结合课文介绍阅读原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之至,这时老师乘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呢?请你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又如教过《田忌赛马》,建议学生阅读《史记》,以了解更多的经典历史故事。此时引导阅读,学生的热情高,而且还以课文为阶梯,化难为易,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阅读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著作。
历代名家的文章自成体系,自成风格,而选入课文的均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介绍作者背景、文章风格、其他作品的特点,引导他们读课外书。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漓江游记》,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西湖的水来衬托漓江的水之美,并不是西湖不美,西湖的美同样是写不完,道不尽,令人神往,令人遐想,只是写法上与《桂林山水》不同;而《漓江游记》则可以让学生对漓江两岸美丽的风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就介绍安徒生及其他童话„„小学课文中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如果以这条线索引导读书,那将非常有利地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对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很大裨益。
结合课文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当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以课内的“精”引出课外的“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断扩展。
第二篇:挖掘教学资源 开发实用校本教材 彰显地方特色
挖掘教学资源 开发实用校本教材 彰显地方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现行的中学各科教材,虽然不再象以前那样“大一统”的格局,但仍以国家、地方(主要是省级)二级的课程设置为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还举步维艰,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任重道远。
我们目前使用的各学科教材,最大的局限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估计过高。不可否认,“新课改”后的教材通过一定的内容更新和引导学习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的情况是,教材最少都是省级统一,内容不可能兼顾各地学情,很多内容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教学实际并不是像教材编者想象的那样乐观。如各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教材编者认为学生会非常喜欢非常投入的去做这些“综合性学习”,但由于很多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无法开展或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鉴于现行教材的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局限,我们课题组(余庆县白泥中学“农村实用技术”课题研究小组)着眼于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本“校本教材”能给多元文化并存的教材百花苑增添一道风景线。
我们的《农村实用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特色,挖掘并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就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分支,又有别于主流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指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而学校又须以学生为本。作为传承文化载体的学校,其校本教材就应以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知晓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地方文化,就会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注重对“余庆元素”的发掘。
如在搜集“斑鸠豆腐”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关于 “斑鸠豆腐”的动人传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恶水淘天,历时之久,竟使地无生物,飞禽绝迹。当洪水退去,霞光初露之时,伴随着太阳的温暖,在云贵高原上有一种顽强的植物竟然率先萌发出了青翠的叶芽,而另一种濒临死亡的动物——斑鸠也终于有了救命的食物。它们围聚在这些灌木上采叶而食,筑巢而居。其
动人的鸣叫,似乎是在感谢上苍的垂怜。于是这种灌木便有了一个富有动态的名称——斑鸠树。这种树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上。每到春末夏初,小枝条上粉嫩的、绿得发亮的树叶,就会散发出一种通透而诱人的芬芳。那种清香味很独特,即使隔得很远也能闻到。
而用这种树的树叶制作而成的斑鸠豆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居住的村子闹饥荒,村民都上山挖野菜、找草根来充饥。有一天,她到很远很远的山里挖野菜,中午时刻,又饿又渴,来到小溪边,捧起清凉的溪水喝了个够,突然发现一只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的对岸吃斑鸠树叶,她想斑鸠叶小鹿能吃,我们人也应该能吃,如果可以吃,那该多好啊!正想着,听到有人在叫她,一看,对岸不知何时坐了个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她,把斑鸠树叶做成豆腐,人就可以吃了。并告诉她制作方法,姑娘将制作方法铭记在心,隔岸拜谢老爷爷,等她抬起头时,老爷爷已经不见了。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指点她。姑娘赶紧采了很多斑鸠叶,回到村里就用村边的井水按照老爷爷说的方法做成了斑鸠豆腐,大家都觉得这种豆腐清凉爽口,于是纷纷效仿,因而斑鸠豆腐也就流传下来。
而老百姓在生活中,也将自己制作斑鸠豆腐编成如下的歌诀:
五至九月叶采回,清水洗净放入盆;
开水烫浸要注意,水与鲜叶五比一;
筷子搅至糊糊状,挑起不滴正合适;
纱布过滤应小心,叶汁里面加灰水;
一斤灰水三斤叶,不多不少正要得;
搅拌注意要均一,冷却凝固如绿玉;
手摸不粘可加压,斑鸠豆腐人间奇。
生活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歌谣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见斑鸠树,清香通体透。
斑鸠叶豆腐,吃了不想走。
这样的民谣,既展现了斑鸠豆腐的特点,更诠释了地方饮食文化魅力。再如,“霉豆腐”“清明粑”“姜卷萝卜”等特色食品,更是深深地烙上了“余庆元素”的印记;“毒饵站灭鼠法”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竹鼠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富有文化内涵的风景,让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具有家乡特色的知识、技能,让学生顿感隽永深刻。
二、立足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需要教师去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需要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艺术,但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方面,在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知识源自于实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中缺少初中学生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从身边简单、熟悉的内容做起,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参与到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因此,我们大胆地把具有典型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东西,如“斑鸠豆腐的制作”、“泡辣椒的制作”“姜卷萝卜的泡制”“红葡萄酒的制作”“绿豆粉的制作”“香辣霉豆腐的制作”“特色糟辣椒制作技术”等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内容、搬进了教材、带进了课堂。
三、整合资源,彰显教学智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取更多学问和知识外,更应该让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具备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些走向社会的学生,自身要发展,要能够很好的生存,要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较好地生存,才有可能谈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因此,从这个层面讲,在初中开设切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农村实用技术》课,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和任课教师来讲,其责任是重大的,其任务也是艰巨的。
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对现行统一的《农村实用技术》教材缺失内容的弥补。根据农村学生特点,更是结合地方特色,将具有生活气息的技术、技巧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将农村实用技术、现实生活中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地方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编成一套规范的、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
通过我县500余名师生近一年的实践,经师生问卷调查,反响强烈,95%的师生认为该教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张翔同学把学到的技能带回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他家制作泡辣椒可与我县特色食品——大乌江泡辣椒媲美,这一技能让他的家庭增加了收入,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当然,再好的教材也只是静态的资源,只有经过教师的艺术处理,它才会变成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态资源。而从课程的角度说,也只有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态资源,教材才会真正呈现出“精彩”,教材及教学才会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这一课题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就能发掘出更多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来充实、完善这本校本教材,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贵州省农村初中“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建设与运用研究》课题组蔡华
第三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参观者、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活动的集合。我市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遗产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玉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力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采取重点保护等措施,并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优势,在全市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工艺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对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对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强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一是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即铁人文化产业传承示范区,石油红色文化产业园、新能源风光文化产业园、赤金峡生态文化产业园、火烧沟历史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0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通过对包括文化旅游业、娱乐传媒业、健身休闲业、文化服务、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项目集聚资本、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地方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促进玉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围绕以赤金峡旅游景区和玉门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核心景区的内涵,加快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科学规划指导、重点项目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三个重点,做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将玉门国家公园、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青山水库万亩胡杨林、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成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复合型精品旅游景区。
(二)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86433”工程
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资源,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玉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玉门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游客组织和目的地构建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与潜力、生态环境等条件,并通盘考虑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融合与合作,实施玉门文化旅游业发展“86433”工程,即:
1.建成8大知名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激情金峡”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石油摇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神韵丹霞”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梵音禅韵”莲花山旅游景区、“大漠春晖”玉门文化博览园、“碧水金沙”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风舞玉门”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埙声羌情”火烧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2.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由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故居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吾艾斯拱北、骟马城遗址、嘉峪关等组成的东线旅游精品线路;由敦煌、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玉门国家公园、赤金红山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汉长城烽燧等组成的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玉门国家公园、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空中旅游精品线路;由清泉玫瑰沟、汉代长城烽燧、风电新能源旅游景区等组成的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由玉门文化博览园、“玉门”、玉泉湖、玉泽湖公园、玉门市博物馆、玉兴湖等组成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
3.办好4个系列旅游节会:利用赤金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利用火烧沟文化遗址和玉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办好火烧沟文化节;利用黑沙窝沙浴民俗活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花海、清泉、赤金等地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美食,办好玉门民俗文化节;利用玉门国家公园奇特的丹霞地貌、硅化木等自然景观,办好丹霞文化旅游节。
4.建设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清泉人参果、清泉羊、玉门敬酒、玉门甘草、花海蜜瓜、花海“四宝”(红花油、食葵、枸杞、辣椒面)、奇石古玩、独山子和小金湾刺绣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商品,研发以抽油机、风电机模型、铁人雕像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商品,研发以火烧沟彩陶、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商品,建成清泉饮食文化市场、赤金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商品市场和新城区旅游商品市场等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
5.建设3大户外运动胜地:充分发挥玉门独有的戈壁、大漠、河流、冰川、雪山、空域等资源优势,举办由平原向山脉挺进,由戈壁向河流延伸,由陆地向天空拓展的“水陆空”立体化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漂、蹦为核心理念的八大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形成以玉门国家公园中国•玉门户外运动胜地、丝路水世界•赤金峡的西北第一漂水上运动胜地、“飞越玉门”西部首个风动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航空旅游体验之都的三大户外运动品牌竞相发展格局。
(三)以赤金峡漂流文化节为切入点,打好节会经济牌 国内节会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会活动方兴未艾,节会经济以其旺盛生机,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先后承接和举办了酒泉市职工篮球赛、甘肃省青少年乒乓球赛、“谁是球王”西北赛区足球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激情盛浩·唱响玉门”明星演唱会,通过以上赛事旅游、会展旅游和户外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玉门、走进玉门、宣传玉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创新旅游节会模式,结合旅游景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节会活动,更好地发挥节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包装策划特色节会,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达到节会与旅游相融合、节会与产业相结合、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二是利用节会推动旅游发展,通过节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抓住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将此项工作置于更宽的评价视域、更高的标准平台上来考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特色品牌。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夯实根基
文物保护工作是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离开有效的文物保护,空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濒临破坏的古遗址和亟待维修的古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数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在城市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毁于一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落实的同时,做好地方文物法规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改造、重组和深度开发。
(二)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强、产业关联度高、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颁布了《旅游法》、《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在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跃”战略的同时,将牢固树立“彰显大气魄、构建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
(三)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展现玉门文化的独特风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体现玉门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各类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上防止雷同化。要加强同省内外各兄弟城市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大胆改革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怎样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就怎样改革体制机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增强活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第四篇:挖掘学生身边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资源,让问题成为搭建资源与教材的桥梁
杨柳青一中:尹福珍
教师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生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政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须从学生身边挖掘比较感兴趣并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并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以问题为引领,使学生在挖掘资源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能够很好地解决政治课枯燥、空洞、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呆板陈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丰富的资源的激发下,在问题的引领下,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因此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策划情景导入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导入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目标,要适合当地政治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事信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设计,在问题的引领下,使学生成为情景导入的主体。如高一《经济生活》货币是如何产生这个知识点,请同学观看喜剧电影《购物狂》,或可以根据货币的职能这一知识点,设计购物狂情景剧。还可以根据漫语文课本《欧也妮格朗台》设计情景剧等等,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征集情景剧策划方案,从中挑选合适的情景剧剧目,并学生以演员的身份投入情景中,展开教学内容探讨。探究的问题如:购物狂是怎样看待金钱的?购物能换来人生的快乐吗?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金钱观?亲情与金钱的关系,怎样才能赚到钱?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引领是引领学生走人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因此导入环节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必须感性材料,如视频、图画等,也可以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入情。在情的引领下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资源的开发中,问题引领必须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教学中,不仅动之以情,而重要的晓之以理,铺设情境,在动情的前提下对学生晓之以理,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思维空间,挖掘生活中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统一。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仅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即注重情,而忽视了资源开发的理,可能会导致课堂活跃但缺乏理性思考,使课堂庸俗化,没有深入学生心里,打不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讲述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组织一部分学生对本学校学生的生日、着装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对学生家庭收入、家长个人消费情况调查,并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以表格对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问题:
1、学生和家长的消费结果有什么不同?
2、看到父母自身的消费状况有何感悟?
3、消费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今后你将怎样消费?当学生看到自己消费高于父母消费的3倍时,有的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父母有了深深的愧意。通过对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使他们懂得消费包含着亲情,消费有科学非科学、理性非理性之分,因而在动之以情的前提下,展开消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动情,从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本环节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关键的环节,问题的设置引领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到理性的飞跃。
三、在挖掘学生身边资源中,在问题引领下要做到温故知新 90后的高中生,视野宽阔、自信、直率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突出矛盾,分数压力、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使他们压力重重,学习的动力欠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注重挖掘学生身边资源,注重资源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教材内容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而开发的资源则是形式,问题是教材与资源统一的桥梁,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从挖掘的资源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先有的兴趣出发到新兴趣即教材内容的转移,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对喜欢的歌曲歌词记忆犹新,而对政治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哲学生活》模块讲授时,请学生搜集富有哲理的经典歌曲,利用歌词内容作为哲学原理的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根据歌词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请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歌词内容,其中哪些歌词表现的对立?哪些歌词表现的统一?用矛盾观点表达感情有怎样的优势?归纳概括:歌曲体现了哲学哪些道理?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哲理的含义,从而由歌曲的兴趣转移到政治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转变,设置问题的转换尤为重要。在选择资格的过程中,即注重资源的时政性、趣味性,又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找准切入点,并以不同问题的引领为转折点,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
四、在挖掘资源过程中,在问题引领下,拓展实践
在情境资源中,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飞跃,学生由形成的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飞跃的表现,是锻炼学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
如:《文化生活》模块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在在参观了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民俗馆之后,在搜集杨柳青传统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四个子课题,四个子课题是围绕着情景教学的四个环节精心设计的,第一子课题:探讨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触景生情),第二子课题:通过展示杨柳青传统文化,你对魅力名镇有何感受(动之以情);第三个子课题:通过亲身感悟杨柳青年画,你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移情别恋)第四个子课题: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设计杨柳青魅力名镇的旅游产品(情不自禁)。学生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分析,学生在热爱家乡的真情的感染下,主动地、情不自禁参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并设计方案提送有关政府部门。学生在情景四个教学环境中,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资源要经过精心筛选,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资源要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或运用艺术表现方式如小品、歌曲等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注重挖掘触景生情的相关素材,寻找素材与学生的情趣、经验、知识的切合点,寻找学生的情趣与书本知识的契合点,引起学生共鸣,在动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完成情感的转移,知识的迁移,从而到学生在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利用书本知识解决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4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王爷府蒙小 王景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几年来,我校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说:“综合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强调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喀喇沁亲王府作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原因有四:
(一)、王爷府,地处京畿要地,肩负着着世守漠南的重任。这里是近代蒙古文化的发祥地、马背文化的富集地、近代草原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古建筑风貌,把这里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导游、搜集整理资料等方式,由浅入深地研究王府文化,感受王府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小受到王府文化的熏 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喀喇沁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文韬武略,位居群伦,一生励精图治,办实业、兴教育、创下了内蒙古地区的二十五个之最,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走进贡桑诺尔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这位漠南大地上的民族英雄,以此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王爷府蒙小的孩子生于王爷府,长于王爷府,与王府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结合点,这是孩子研究王府文化的基础;再者,王爷府蒙小与喀喇沁亲王府毗邻,把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搞活动更方便,更安全,也更实际,这是孩子进行王府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
(四)、在国内外许多游人崇尚王府文化,慕名涌入喀喇沁亲王府,观赏王府建筑文化,游览王府秀丽风景之时,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对王爷府文化却知之甚少,有些孩子竟然无知到亲手去破坏古建筑,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助孩子了解王爷府文化,增强爱护身边的古建筑的意识,学校决定立足本地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现状,在全体师生之间深入开展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保护家乡文化资源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看你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活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指向活动的效果。内容选择太过浅显,活动的触须就不能触到王府文化的内涵,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内容太过深奥,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同样不会有什么收获。为此,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到实地考察,回来后,大家坐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最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我们本着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呈梯次将活动内容安排为:
(一)、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识字量有限、自主活动能力有限,就让他们从最基础的做起,——收集、背诵《竹友斋》与《如许斋》中的经典诗歌,并且为学生制作出简单的诗词摘抄卡,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从小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至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于是安排他们收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王爷府民间故事资料卡。
(三)五、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主活动能力较强,于是我们除了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之外,还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们围绕喀喇沁亲王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专项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贡桑诺尔布研究:(包括贡王生平事迹、贡王家世背景、贡王在内蒙古发展史上的贡献;贡王的革命活动以及贡王办学对后人的 影响,主要选取崇正学堂第一任校长邢志翔及后世儿孙在崇正学堂的教育影响下,为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二是王府文化研究——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参观课外阅读、搜集资料等形式重点了解这座清代蒙古王府的建筑方面的文化,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建筑格局是前后五进院落,依次为府门、仪门、轿厅、回事处、承庆楼。主体建筑有厢房、配房、东西建有跨院、由四合院、垂花门、回廊相连。东跨院为生活服务设施区,西跨院为书塾、揖让亭、文武庙、佛堂。后花园建有楼台亭榭、石桥、池塘等。
其次是喀喇沁亲王府的建筑形制,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形制属于无斗拱官式大木结构性质。砖作遵循“活糙规矩不糙”。木材用料硕大、结构严谨,多用椽飞。瓦作采用传统筒瓦覆顶。室内天棚分藻井、井口天花和普通吊顶。室内皆地炕取暖。因为这是一座亲王府邸,所以它的的建制、等级、规格严格按亲王品级而建。高台阶、置月台。修有丹陛桥,占地面积很大。房屋数量多,体现了亲王府邸“以高为贵、以多为贵、以大为贵”的建筑文化内涵。
再者,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建筑特点是气势恢宏,殿宇森严,布局精巧,建筑壮观,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内蒙49个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区、蒙古民族、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是内蒙古地区至今尚存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 为完好的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邸。
另外,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王爷府的建筑布局:其
一、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其
二、亲王府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跨院为辅,中路已体现亲王府权利等级而尤显宏伟规整;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显得十分灵活;其
三、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已参天苍松为主,更显建筑之肃穆,东西跨院广植奇花异草,玲珑石与树木相映,更有花园叠山理水,极尽造园之能事。体现建造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与精巧布局。在实地参观与走访中,在活动成果汇报中,孩子不止一次发出感叹:“亲王府好壮观,我们好幸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我们还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资料收集卡片,经常给孩们上指导课,教给孩子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培养王府小导游;
(五)编辑出版系列校本教材之一——《漠南浩歌》;
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得力的措施做保障。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1)自愿结组。活动内容确定之后,学校统一将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由各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逐项学习讲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活动内容、要求、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结成活动小组(因为我们学校规模较小,都是单轨班,所 以,活动小组的划分只能打破班级界限),有贡桑诺尔布研究小组;有王府建筑文化研究小组等等,突出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师资保证。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师的专长,为每个活动小组配备了指导教师,并严格要求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活动方法的指导,力求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实效性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时间保证: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社团活动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雷打不动。考虑到导游小组到实地演习用时较长,演习一次,没有半天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因此小导游实地演习,要由学校统筹安排,首先不能与主科教学相冲突,其次是合理安排教师,一方面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
(4)、资料收集、力求规范。根据活动的需要,学校要求各研究小组充分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打印成册,交学校存档,为下一个年级开展活动奠定基础。筛选经典资料,进行整理,为编写系列校本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5)、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为了不断总结活动经验,查找活动不足,学校定期组织成果汇报活动。比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导游擂台赛、各研究小组成果展示等。对于活动开展得好,成果显著的小组给予表彰,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领导、老师、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
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培养王府小导游的。培养王府小导游,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生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学生要对景点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也不说学生在向游人介绍景点的时候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自然、大方;单说把那大篇幅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再变成自己的话讲给游人听,就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培养王府小导游,终于取得了成功。(1)实地感受,激发学生做导游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有了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动力,事情就有了成功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我们利用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亲王府,聘请专业导游,为孩子做景点讲解。让学生在欣赏美景、领略王府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专业导游的风范。流连于亲王府内,饱览一处处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聆听着专业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向往与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当初“做导游难”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个个情绪高涨,人人跃跃欲试。我们征得博物馆的的支持,他们无私地向我们提供了导游词。让孩子自主选择,有的孩子竟然选择了三、四处景点。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效果也出奇得好。孩子们仅仅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把自己选择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了。(2)、实地锻炼,培养学生的导游实践能力
孩子们把导游词背下来了,这还不能说明孩子就能够做导游了。要想让孩子成为一名好的导游,还必须反复进行实地锻炼。于是,我们跟博物馆的领导协商,允许孩子们免费游亲王府,熟悉景点。学校要求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要将导游词与景点事物结合起来,细致到每一个物件、每一幅图、每一张照片-----都做到烂熟于心。准备工作做好了,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会讲。于是,我们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们给不同层次的人讲,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会讲,敢讲。
首先,我们组织全体师生“游亲王府”,让孩子选自己讲得最好的一处景点,讲给全体师生听,讲完一个,讲评一个;具体指出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应该怎样改进,包括语速、吐字、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等等,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之后,我们又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让孩子们到实地给家长讲,得到家长的极大认可。随后,又让我们的孩子们,为全镇青年教师做导游。全镇的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夸奖,给了孩子极大地精神鼓励,他们信心更足了,敢讲了,也会讲了,做导游的劲头也更足了。有些孩子,一有时间就练导游,有一个孩子居然把自己喜欢的景点画成图,对着图练------那份投入,那份用心,那份真诚,真的让人好感动。(3)、完善评价,促进孩子导游水平的不断提高
无论做任何事,过程固然重要,评价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评价,一方面能让人知不足而改进;另一方面还能看到成绩,从而不断产生 上进的动力。
我们根据一个导游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了小导游评比细则,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有过看别人导游和自己为别人导游的亲身经历,于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最后形成了《王爷府蒙小优秀小导游评比细则》。根据细则,分别让学生、教师、家长评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小导游;首次评选共评出了十二名校级优秀小导游。对于评出的优秀小导游,除表奖学生外。我们还给家长发了大红喜报。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来抓,每学期评选一次,9.8——10分,为金牌导游;9.5——9.7为银牌导游;9.2——9.4为铜牌导游;9.0——9.3为合格导游;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根据活动表现可以晋级,评为金牌导游的同学,学校联系博物馆,为其家人提供一次亲王府免费游的机会,这种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争做优秀小导游的热情。争做小导游,争做金牌小导游,在学生之间已经蔚然成风。(4)师徒结对,促进小导游培养工作的长足发展
活动之初,我们就明确规定,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每个人必须从三、四年级选一个徒弟,在自己小学毕业前,保证徒弟出徒。徒弟在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师傅的晋级,所以每个人都是那么尽心竭力。自2011年至今,5年的时间,我校已培养王府小导游50多人,金牌导游10人。2015年7月25日,香港爱德英语来我旗搞英语教师培训,培训之余,来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我校的9名学生成功担 任导游,学校安排了5名金牌导游的家长随外教同游喀喇沁亲王府,家长幸福了,学生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四、扎根文化沃土,凸显综合实践活动效益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重视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还是颇具远见的。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效益。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收集、背诵了《竹友斋》、《如许斋》诗集中描写王府山水及贡王办学时所作的诗,共50首,以”崇正情怀“”寄情山水“”金秋之恋“”故园恋歌“”花草之咏叹“为专题编成了诗集,让学生在早读时间吟诵,背这些诗,不但可以怡情,在导游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情境,所背过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增强导游的韵味,给游人以难得的精神享受。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程这一课,给学生讲王府的发展史;讲王府的生活习俗;讲王府地区的名人志士,如王大吉烈士的事迹等------让学生讲述王府民间故事,讲述贡王的故事,通过对家乡优秀文化、历史的了解、积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我们所搞的搜集、整理、背诵《如许斋》、《竹友斋》诗选;搜集、整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进行贡桑诺尔布研究、王府建筑文化研究等系列活动,就是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因为活动,学生有了 走进亲王府的机会,有了了解亲王府的机会,也有了了解贡王的机会,让学生揭开了喀喇沁亲王府、一代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神秘的面纱,这让学生欣喜不已,同时也有了更大的愿望——更深层次地了解这座亲王府邸的前世今生,更进一步地认识贡桑诺尔布。于是,这种认识行为就成了他们自觉行动,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就格外留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一经发现,他们会如获至宝。记得2015年12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批作业,六年级的王新月同学兴高采烈地跑进班级,手里举着一张纸,高喊道:“老师,你快看,我找了一个关于福会寺的资料!”我拿过来一看,果然是!同学们纷纷跑过来,想一睹为快。我说:“同学们回座,现在就让王新月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我们却不难从中看出孩子们对乡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浓浓的爱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热情。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因为这项活动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导游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情景,面对特定的人、景、物、情,小导游们需要敏于听,善于说,精于发现,长于交往。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小导游要主动与陌生游客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讲解,让他们了解各个景点的特点;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并且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做到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并辅以一定的表情和手势;要注意 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有时,还要察言观色,临场发挥„„总之,这样的交往活动、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是富有吸引力的,它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了交际,锻炼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也使原本不善于表达,不会表达的学生从心理素质及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比如,我们班的刘琪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就连读课文这样的小事,都会紧张得打颤,任你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老师们都说他”关键时刻没有不掉链子的”。为了锻炼他,我让他参加了小导游团队,就是在一次次的导游实践中,一点一点地变得勇敢起来,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优秀导游,而且还成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优秀主持人。2013年6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他很幸运地成为这次活动的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口齿清晰,妙语连珠,落落大方。他的精彩表现,博得了教育局领导以及来自全旗各乡镇的领导和教师一致称赞。这就是导游实践活动带给一个学生的全新变化。我们不能不说,导游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2012年7月,全镇青年教师励志活动,邀请我校的庄旭等12名同学,担任小导游。他们的导游讲解清楚,自然大方,受到全体与会者的一致称赞;2012年9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展示中,于彩虹等五名同学,为来自旗教育局及各乡镇的领导担任导游,得到了各位来宾的一致认可; 2013年5月,喀喇沁旗作家协会主席国占云老师携自治区文联主席参观王府博物馆,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邢曦等九同学担任导游,领导对于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3年6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校的刘琪等三位同学进行导游展示,他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全体与会人员,大家无不为小小导游竖起大拇指。2013年11月,我校代表王爷府中心校迎接全旗多元化成果验收,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的配乐诗朗诵,三四年级学生的民间故事表演,五六年级的“带你游王府”等活动,深受来自教育局及全旗各乡镇的的领导们一致称赞。特别是崔文君等六名同学的实地导游,那熟练的讲解,得体的体态语言,吸引了领导们的视线,领导们竖起大拇指,对孩子们说:“了不起!”; 2014年“
六、一”儿童节前夕,大庙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到亲王府参观,邀请我校的盖欣园等九名同学担任导游,听了她们的景点介绍,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孩子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过了一个最为有意义的节日;2014年6月22日,全镇党员欢庆“
七、一”,组织全镇党员游亲王府,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于彩红等11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不仅吸引了全体党员老师,还吸引了很多的游人,有四位来自宁夏的回族朋友,听了孩子们的精彩讲解,竖起大拇指,用并不标准的汉语连连称赞:“好样的!前途无量!”孩子们听了游人的夸奖,倍受鼓舞,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毕业之前,带出一批小徒弟来,让母校的小导游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传承王府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2014年10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 果验收,我们的小导游社团,被喀喇沁旗教育局授予“优秀社团”荣誉称号;2015年5月,王爷府中心校与美林中心校英语教研协作区活动,活动结束后。美林中心校的领导与老师到博物馆参观,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孙静等七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精彩的介绍,博得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称赞;2015年5月,喀喇沁旗电视台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7月25日,喀喇沁旗教育局承办香港爱德英语教师培训,培训期间,几位外教提出到王爷府博物馆参观。于是,教育局领导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为外教做景点介绍,王俊晶等九名同学又一次成功担任导游,孩子们纯熟、自然、大方的讲解,博得了外宾一次又一次的称赞,也博得了其他游人的赞赏。当场就有好几位游客热情邀请孩子们担任他们的导游,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孩子“真厉害!”2015年7月28日,赤峰电视台“印象赤峰栏目”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系列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5年12月,喀喇沁旗教育科研规划办小课题验收委员会一行五人,来到我校,对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实验课题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审议,我们的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研究成果定为优秀等级。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行们,过去的几年里,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喀喇沁亲王府为基点,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走近隆兴寺、大王山、鸡冠山;探秘卧虎沟、美林谷、黑狐狸洼;揽胜滴水湖、韭菜楼、马鞍山;游览龙泉寺、福会寺,灵悦寺;畅游茅荆坝森林公园------让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足迹,遍及家乡的名山秀水。激发学生挖掘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自觉传承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乡土文化浸润孩子的生命,使学生从小产生一种不断向上的动力:今天,我为家乡自豪,明天,一定要让家乡以我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