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婚姻法论文:满族传统婚姻家庭法文化研究
家庭婚姻法论文:满族传统婚姻家庭法文化研究 摘 要:满族作为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建立了一个中央政权,还统治中国长达二百余年,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领土完整、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随着社会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居住在城市的满族人的民族特点正在逐渐消亡,因此寻找满族曾经的痕迹和拯救满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力图从法文化分析的角度出发来剖析满族传统婚姻家庭中各种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理念。
关键词:满族;传统;婚姻家庭;法文化
婚姻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形式,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婚姻家庭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繁荣昌盛,也能够成为历代统治者扩张、巩固自己统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筹码。在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记录着各民族具有特色的婚姻、家庭形式,同时也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法律文化。
一、满族婚姻缔结中的法文化分析
婚姻的缔结标志着一个家庭的开始,而这个缔结的形态可以直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习惯以及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婚姻形态即婚姻缔结过程中所客观存在的形式和特点,是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隐藏于人们
深层理念的文化形态。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它的婚姻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早婚
早婚这种婚俗在满族社会很普遍。满洲旧俗尚早婚,娶长妇,一般在小儿时期即订亲结婚[1]。女真人“女十岁前,男家约婚。”[2]奉天满族人婚龄稍晚,“富有人家之男子生十三、四岁即结婚,至二十岁以上方结婚者,俱为穷人”[2]。而且在满族社会中又是多以年少之男娶年长之女,十三、四岁的男子,必须娶十七、八岁的女子。满族中所盛行的早婚及娶长妇的习俗,追本溯源是有其历史和文化因素的。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考虑,我们可以发现:满族先民在形成民族的过程中,长期从事着军事活动。满族入关前人口最多不过六十万人,长期的军事征服使大批的青壮年战死疆场,随着战争的继续和对广大被征服地区实行民族统治,客观上就增加了对满族人丁的需求,八旗制度的实施使兵民合一“,凡隶于旗者,皆可以为兵”[3]。男子16岁成丁,即要入伍从征。即便有“三丁抽一”的制度和规定,但每临战事,凡在旗男丁都要从军,甚至有祖孙三代同时服役的现象。这对满族家庭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繁衍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致使许多家庭无以继后而绝户,更谈不上强大家族以祭祖了。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早婚并娶长妇,以保证人丁在入伍前就实现人口的繁殖,既有,又有幼丁延续家庭香火,确保家族和旗的发展壮大,后继有人。
(二)一夫多妻
明末清初,满族社会已进入一夫一妻的个体婚。但是这种一夫一妻制仅是片面地针对女子,其原则只是约束妇女,而与男子无关。在财产私有制度下,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男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确保财产只传给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妻子必须忠贞如一,而男子并不受这一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男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一夫多妻的现象在满族社会中也得到发展。其实,满族先民早有此俗。女真人妻有大妇、小妇、侍婢之分:大妇叫做正室,小妇叫做次室,侍婢即为妾[4]。天德二年(1150年)十一月,更是明文规定“命庶官许求次室二:人,百姓亦许置妾。”[5]一夫多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6]清代早期满族社会中,一夫多妻被法律所允许,习俗所崇尚。其多妻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对女奴的占有,不仅贵族与富有者多妻,普通八旗兵丁也是多妻。由于政治联姻活动,努尔哈赤与其子孙不断娶进贵族女儿,地位高于女奴的侧妃、庶妻不断增多,加上战功和赏赐,使多妻范围扩大到,使多妻成为了早期满族原始婚姻家庭生活的普遍现象。
(三)收继婚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大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其实就是转房婚,这一婚俗曾经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金史》称“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这种接续婚的习俗是原始的族内婚的残余,反映了把娶来的女人当作家族生儿育女的特殊性质的私有财产的宗法意识。家族中的私有财产是不容许外流的,它必须由家族中的人按着血缘关系的亲疏为序依次继承。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社会一直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甚至连清皇室也不例外。其中,多尔衮娶亡侄豪格的福晋为妻,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顺治纳亡弟博穆博果尔福晋董鄂妃为妻等都是收继婚的典型例子。其中孝庄太后下嫁更是引起轰动,成为清初历史上“三大疑案”之一。
(四)满蒙联姻
对于普通婚姻,一般只行使繁衍后代的功能,而联姻则并,它还须反复结亲,从而形成所谓的“世婚”。清与蒙古科尔沁莽古恩部自万历四十年始结亲,至崇德九年的三十二年间,共结亲记四世二十一次;与翁甲岱一系自天命十年始,至崇德七年,十七年间共结亲二世二十一次;与喀尔喀部自天命二年至崇德八年,二十六年间共结亲了二世七次。通过世婚必然导致两大集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在满族与科尔沁部之间尤为突出。自与科尔沁部结为世婚后,清代就有两朝皇后来自科尔沁,几乎每朝也都有公主、郡主下嫁科尔沁部。宗族家族是以父系血缘为主干,经过繁衍扩展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法家族。借助婚姻来连结其他亲属,是宗族组织的外延和扩大。而满蒙联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满族皇室的宗法统治网络,其最终目的是为政治而服务。毛泽东在对康熙的评价中说“:康熙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他先团结了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利用汉族统治汉族。”[7]确实,满族统治者很善于运用统一战线政策。在入关前后他们都努力与蒙古联姻;世代互婚,这是满族宗法血缘组织的扩大和有益补充,从而确保统一中原的政治力量的强大和入关后北疆的稳定。可见,满族统治者利用宗法的联姻为政治服务,从而巩固了他们的封建统治。
从以上各种形式的婚姻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满族早期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一些氏族社会末期比较自由的婚姻观
我们可以从熟知的历史事件中看出:一是满族通婚不严格讲究辈份,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妃中,就有三人与他是亲姑姑和侄女的关系;二是满族寡妇再嫁成为普遍现象,而且不受歧视。明代及后金的女真习俗都不限制女子再次婚嫁,而且寡妇再嫁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尔哈赤家族不但允许族女一嫁再嫁,本族贝勒贝子们也不忌讳娶寡妇为妻[2]。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满族的先祖女真妇女在婚姻上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初立政权时所制定的法律中对男女各方婚姻自主权就有明确规定,比如“按律男女情愿,则可娶之,不愿则可不嫁”①。这说明,当时的满族妇女在婚姻方面,确实享有相当程度的自由。
笔者认为这种自由源于满族的生存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满族先祖最初从事游牧和渔猎,起源于辽宁省,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地区,满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白山黑水以北,贝加尔湖以东,库页岛以西的大片土地上。她们依靠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眼望着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他们不识稼蔷,终年以渔猎为生。可想而知,东北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当时的北方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地域辽阔的广袤土地,再加上游牧民族本身的性格,所以这里必将孕育出一群心胸如这片土地一样开阔、思想如无拘无束的野马一般崇尚自由的人们。而且,满族一直以拓疆扩土和征,所以长年的四处征战使满族人死伤无数,也使原本数量就极其少的人口不断减少。为了保持民族自身的战斗力,为了形成足以对抗汉族政权的力量,满族必须尽最大的本能来发展自己的人口。所以,自由的婚姻观念成为存在于满族社会的必然,这也充分体现了生存之需要即为最大之法的文化特点。
尽管满族有着较为自由的婚姻观念,而且婚姻自主权被努尔哈赤写进法令当中,但在一些大家族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宗法性限制,比如“旗民不通婚”这一原则性制度就被大家广泛地遵守着。因为如果旗人娶了平民或嫁给平民,就会丧失作为旗人所拥有的特权资格。这种特权最直接的物质生活表现是每个旗人自出生时起,每月可以从官府领取相应银子作为生活的保障,而平民却得不到。因此,为了使子女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旗人一般是不会和平民通婚的。笔者认为“旗民不通婚”这项规定可能源于满族统治者内心的民族危机感。毕竟相对于汉族来讲,满族的人口要少得多,作为一种统治手段“,旗民不通婚”可以很好地保持本民族血统的纯正,使满族不被汉族所同化,能够一直保持其统治地位。
此外,在宗族制盛行的地方,针对一些名门望族,祠堂族长以族人联姻关乎宗族体面为由,也会干预族内青年的婚事。当家长在为子女议婚将成时,必须报告祠堂的宗子、宗长,即使,最后的决定权也不在他们,而必须禀告双方族长,族长同意了,婚事才能最终确定下来[8]。满族家族之间互婚主要是从两个家庭和家族乃至宗族的利益来考虑的。在这种婚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婚姻当事人个人的愿望。两个家庭或家族的通婚,更多的是考虑整个家族集体的利益,而对家族的经济利益的考虑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在满族宗法制下的家族婚姻,其主要目的是“下以继后世”,用意在于生育男孩以便传宗接代,使祖宗牌位有人祭祀,祖先的血食不会中断,家族能够永久地延续发展。同时也寄希望于家族内能有子孙来继承财产,以保持和扩大家庭和家族财产,为宗族的强大而服务。
再次,满族婚姻的自由也以财产作为婚姻缔结的中介。在满族社会中,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财产的拥有作为划分贫富人家的标志并日益显示出其作用。早在明代,女真人在缔结婚姻时,财产便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因素,其内容一般包括牛、马、衣服和金钱等。可以说经济因素在婚姻缔结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满族父母对女儿的婚嫁,一定要收取男方的聘礼,包括过定礼和过大礼。过定礼又称“下小茶”,俗称“换盅”,礼物最早包括如意、荷包、金银首饰、衣服、布帛以及酒果米肉。过大礼又称“下大茶”、“放大定”,是送正式的财礼。在金代,礼品除酒外,还要送马匹。尽管财礼数量没有固,但男方的聘礼实际上就是女方的身价,可以表明女子将来在男方的家族里的地位的高低。因此,女方父母都尽力将女儿嫁给相对富有的人家。正是由于财产作为婚姻的中介,广大贫苦的满族人民在婚姻问题上便陷入极大的困苦之中,有的为结婚娶妻而不得不放弃自己赖以维系生计的生产生活资料。
二、满族家庭中妇女地位的法文化分析
在满族的大家庭中,虽然一直沿袭着重男轻女的思想,都以生子为贵,认为接嗣有人。但对于女孩儿,满族人也不会虐待,他们认为多子多女都是福。史载:“女子执鞭驰马,不异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出兵之时,无不欢乐„„”[9]由此可见满族女子在骑射方面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利。这在满族婚姻家庭中必然决定了妇女将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角色。
(一)妇女的家庭地位分析
虽然满族是父系家庭,男子的地位高贵,但与汉族相比,满族妇女在家中的权利也有一定的体现,满族受骑射文化的影响,妇女地位与汉族相比高贵得多,家庭中丈夫外出做官或当兵驻防外地时,妻子便可以成为家庭的主事者,暂时充当家长的角色。在平时,妻子也可以处理属于家庭内部而不牵涉全宗族的事情,比如仆役的管理、旗地的经营、子女的教育抚养、及家事。除此之外,满族统治者禁止缠足。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崇德三年(1638年)8月,皇太极下谕:“有效他国缠足者,重治其罪。”入关以后,顺治元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皇帝又重申:以后所生女子禁缠足。可见,缠足这一习俗只是流行在当时中国的汉族之中。《鲁迅文集》中提到的那个时代外国人是这样评价中国的:中国是一个野蛮的社会,中华民族是一个未开化的世族。在溯及原因时,鲁迅从历史的角度给予了回答:那个时代中国人用最残酷的手段让妇女接受裹脚,而自以为那就是文明。用封建教条告诉中国女人要学会这么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笔者认为,缠足之所以盛行,其中一个目的是由于脚小了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给妻子鞋穿,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节带一样,这是符合宋明以来理教要求的。而实际上,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除了少数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数小脚女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们付出的艰辛,要远远超过一个“天足”的女人②。可以说,满族的这种不裹脚的制度是对妇女身心自由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妇女精神的一种解放。因为妇女在行动自如的情况下便可以参加劳动、从事家务活计。在满族的上层家庭,主妇指导仆婢、妾去工作,在普通劳动者家庭,主
侍老人等最原始、最繁杂的劳动中,在付出强大体力代价的背后,换来的是满族妇女在家庭中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使妇女逐渐成为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二)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分析
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有“后宫不得干涉朝政”的明确规定。但在满族的历史资料中,清楚地保留着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位女性临朝并管理国家大事的记载。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的妻子、顺治帝的母亲、康熙帝的祖母,她一生经历了清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先后辅佐了三代皇帝,对清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的名字与清初许多重大的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政治地位的女性,孝庄文皇后的雄才大略、力挽狂澜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另外,在清政权统治中国的二百余年中,慈禧太后独揽清朝大权就长达半个世纪,竟占清朝总统治时间的五分之一。除了皇室中有女子管理政事的历史记载外,在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中也有表明满族女子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故事。例如,吉林省吉林市乌拉满族镇北古城内有一座“白花点将台”,传说金兀术的三妹白花公主就曾经在此指挥将士为部族的胜利而战[10]。
三、满族继承中的法文化分析
牲畜、生产资料、粮食、衣物、钱财和生产生活主要用具等。这些财产为家族所共有,财产的使用权由族长掌握。同时,族长还掌握全族的生产和生活的计划安排,掌握全部实物和现金收支。在一些大家庭中的夫妻及其子女,除了可以分得家族的收入外,还可以自谋收入,不交家族,自己储存支配,俗称“攒小份子”。由此可见,当时满族的大家族已出现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雏形。
在满族的小家庭中,析居与财产继承的传统与汉族相比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源于两个民族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差距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族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业,形式上家庭成员同财共居,实际上所有的财产由家长管理支配,这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习俗。父母在世时,儿子如果“别籍异财”,不仅有悖于儒家的伦理孝道,而且为法律所不容。与之相反,满族人则实行父母在世时儿子分家别居。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九岁时就从父亲家中分出,独自立户。在明代的女真族家庭中,普遍存在着年长儿子的“别居”现象,分居的次序是由长及次,只有幼子才与父母“同居”。当私有制在满族氏族社会萌生时,一种独特的财产继承法则随之出现,即分家子与未分家子制度,又名幼子继承
分家子制度曾经风靡于北方渔猎民族。长子析居,幼子守户实际上是一种起源于渔猎生活的习惯,也是狩猎习俗的残余表现。当诸子陆续成年建立家庭时,都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得一份家产,最终幼子成为父亲产业的继承人。
满族有敬祖立谱的习俗,分家后,宗谱由长子保管并负责续修,祭祖和其他祭祀也由长子主持,但其他兄弟必须都来参加。在满族家庭中,兄弟间如有无子嗣的,可于近支中选一个过继为嗣,但各房长子不能出继为嗣。如近支无人,则可从堂兄弟之子中择立。亦因独丁不能出继,则以一支承挑两房。在选定承嗣人后,要举办承嗣手续和仪式,立下证书,双方画押,请族长、族人及亲友参加,说明原委,“由继子本生父母及族长等依次画押,然后祭告祖先”之后,设宴族人和来宾[11]。
满族因袭先人旧俗,亲宗族,重血亲,喜欢合居,以家大、人众、显赫乡里为荣。女真人“依山做寨,聚其所亲居之”,其所居之村屯称为“族寨”,即血亲家族往往同居同迁,形成一个族寨,即同一哈拉穆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原来的穆昆往往分化出数个新的穆昆组织。史载,穆昆的分化多因“人口繁殖而迁移至他处”或“随任住防”而形成新的穆昆组织③。满族宗族聚居村屯,都有宗亲公举拥立的穆昆达,即族长。族长在宗族中不仅是长辈之人,主要是德高望重,办事公正,在宗族以及外姓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虽然不是政,但“凡涉公私事宜,得与佐领平章赞画,亦官身也。”[12]
四、结论
满族人尚武弱文,而这种特点必然会带来审美的缺失,从而形成粗犷的审美观,这种略显粗糙的审美观明显反映在缺少商品审美意识和开放意识方面。不重视人文的结果直接反映在人文科学的落后上,因此造成满族文化自身积淀不够厚重,文化底蕴不足,缺少历史感。满族人自己的历史从来没有专门的人去理性地梳理清楚,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是直观地描述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其结果就是很多的满族民间文化没有人花时间和精力去整理、继承和发扬。
东北地处高纬度边陲地区,被白山黑水和高山密林所环绕,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漫长的冬季,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满族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并最终成为东北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东北人善于人际交往,具有人际吸引的性格特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执言、豪爽、仗义、朴实、善良、大方、热情、坦率、实在;东北人最愿意结交各类的朋友;东北方言具有激情、活力、豪情、真诚,富有人情味儿;东北人是天生的外交家、组织者,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事实上这就是一种领导素质和才干。东北人的这些性格特质是吸引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总之,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与清末民初的接受儒家文化汉化的旗人不尽相似,其更接近于努尔哈赤后金时期女真人的性格。因此,我们可以说,东北人的性格形成源于满族的先祖,满族文化特别是满族传统婚姻家庭中所存续的法文化对东北地区文化结构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长期的殖民统治,使东北人的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分化,部分东北人的传统性格变得扭曲了。“一时的压迫可以产生叛逆,长期的压迫必然制造出一批奴隶。”[13]大面积和长时间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养成了东北文化中的一种顺民性格。此刻,原有的满族文化与儒家文化在激烈的斗争中开始慢慢地进行着融合。在奴性意识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下,东北文化缺乏对人性尊严、个性自由的尊重和推崇。从此满族的文化变得模糊起来,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并且呈现出被吞噬的趋势。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可见文化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在大力地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坚决扬弃儒家文化固有的官本位思想,以满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民主知识作为今后东北文化的主体架构,同时培养大量可以肩负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的优秀人才,这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对建设和谐富强文明的关东大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裁判两家争聘包衣宁善之女时所说的话。参见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 1980年版。
②满族人把脚叫做“天足”。③参见觉尔察氏谱书。参考文献: [1]长顺修,李桂林.吉林通志[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2]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中华书局, 1980.[3]萧一山.清代通史[M].中华书局, 1986.559-560.[4]宇文懋昭.大金国志[M].中华书局, 1986.[5]金史(卷5海陵纪)[M].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4.[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66.[7]何海龙.浅析古代满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J].满族研究, 2004,(1).[8]魁升.吉林他塔喇氏家谱[M].1913.[9]刘广铭,徐东日.《建州闻见录》中的女真人形象[J].延, 2006,(1)[10]关志伟.话说乌拉[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11]隋中岳,等.辽阳县志[M].第二工科职业学校出版, 1928.[12]福格,汪北平.听雨丛谈[M].中华书局, 1997.[13]张富贵.东北人的文化意识与现代性[N].吉林日报, 2007-04-05.
第二篇:婚姻家庭法论文
婚姻中第三者法律责任的探究
当代社会,婚姻本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家庭矛盾也屡见不鲜,尤其是第三者插足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形更是随处可见,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第三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问题。这看似天方夜谭的观点,在法学界确实也有着它应该被关注的空间。然而,不同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讲到第三者,就必须先讲讲离婚的规定。一夫一妻制,又称个体婚制,它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家庭制度。法律确认一夫一妻制,实践中却常有违背一夫一妻的行为发生。为保障其实施,法律又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但是关于婚姻中一方有第三者的行为,法律却很难论定,相对吻合的法律解释应该是“通奸”。通奸是指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偶,而发生秘密的,临时的两性关系的行为,但时间上,却不能很好的解释,第三者插足,介于通奸与姘居之间,是法律难以认定的行为。笔者认为,它是破坏一夫一妻的违法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道德谴责、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由于第三者的插足,导致婚姻破坏,婚姻双方自然将面对离婚。关于离婚赔偿的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因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而导致离婚,并对无过错方造成精神或者物质损害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根据《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九条规定,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即只能是有过错配偶一方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将第三者列为赔偿责任人。通常情况下,婚姻家庭继承法诉讼存在两方利益冲突的矛盾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婚姻家庭继承诉讼的诉讼标的或者法院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还会牵涉到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为了保护该第三人的利益,有关法律规定,允许该第三人参加到诉讼中来。婚姻家庭继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厉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为了保护合法婚姻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
(一)》第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对允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三人虽然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但是第三人的主张既不同于被告也不同于原告,第三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的。
对因第三者插足,导致夫妻一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其同居以及与其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有过错的第三者是否应当向夫妻中无过错的一方赔偿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第三者插足,破坏他人婚姻家庭,属于侵权行为,为此导致离婚的,有过错的第三者应当负赔偿责任;追究第三者的赔偿责任问题,是婚姻法修改中,广大妇女的强烈要求。她们认为第三者是共同侵权行为人,可以在离婚案中作为直接被告或者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第三人参与诉讼。部分法院认的同志认为,如果有第三者的婚姻一方当事人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或者转移给第三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分割夫妻财产,第三
者就应当作为离婚案件的诉讼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婚姻以感情为基础,第三者插足是感情问题,谈不上什么侵权,由此导致离婚的,第三者不负赔偿责任。实际工作的部门提出,第三者是不规范的法律术语,没有明确的定义,要求第三者承担离婚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根本无法操作,如什么是第三者?怎样确定?如何取证?第三者与当事人婚姻破裂是否有因果关系,起的作用多大?侵害了离婚当事人的什么权利?怎么赔?第三人如何介入诉讼?对第三人追究赔偿责任,将会激化矛盾,也不是本法应当调整的内容。
《婚姻法》对第三者赔偿未做规定,《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双方无过错的配偶。”由此可见,离婚时,无过错方,不能向第三者索赔。
如果在离婚诉讼中,一方以《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为依据,要求违法忠实义务的配偶以及“第三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因忠实义务规定仅为原则性规定,并非确定的义务性规范,即使违反忠实义务,也未完全符合构成侵权行为的要件。因而我国现行法,除同事构成名誉侵害外,应无损害赔偿请求权。《婚姻法解释
(一)》第三条对此明确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
第四条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由上述评析不难得出结论,为了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更能充分发挥填补精神损害、抚慰受害方、填补财产损失、制裁过错方的作用,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需要完善。
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应当扩大。在离婚的情形下,第三者能否成为损害赔偿的主体?这个问题在《婚姻法》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司法解释却指出“承认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的主体为婚姻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这样实际上是排除了第三者赔偿责任的承担。那么第三者究竟应不应该赔偿责任呢?一是侵权责任的特点来看第三者同有过错配偶实际上是实施了共同侵权行为那么作为侵权人,其当然可以向两个侵权人主张责任赔偿,而第三者既然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应当同过错配偶共同承担赔偿的连带责任,除非其在主观上没有过错而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二是从社会效果来看,要求第三者进行赔偿体现了法律惩罚功能,对受害方进行了补偿和抚慰,伸张了社会正义。因此,笔者建议,应从立法上确定受害方对第三者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从而更好的保护无过错方。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应该增加。不应该仅限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这四条。应该添加一条:其他重大侵害行为。这样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便于对个案的正确处理,从而,更好保护离婚无过错一方的合法权益,也使得《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规定的立法精神正确贯彻实施。
完善离婚损害赔偿的取证途径。《婚姻法》规定了夫妻一方有法定过错时,另一方有请求赔偿的权利。现实生活中,要得到法律的支持,主要是证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重婚的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无过错方要获得证据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收集证据,甚至不惜
违法、侵权,这很容易激化矛盾,导致社会不安定。因次建议规定派出所,村委会能够在受害方请求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出具证明,以解决因获取证据而引发的“捉奸”、拍裸照等违法行为的泛滥。
综合上述内容,笔者以为《婚姻家庭继承法》应该就离婚赔偿等内容做出更加具体,人性化的规定,对于第三者这一特殊的群体,要尽快填补法律的漏洞,给他们以必要的法律制裁,从而维护婚姻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的安定,实现社会的稳定。
参考资料:李瑜青《婚姻家庭继承法诉讼》、郑小川《最新婚姻法解析与适用》、黄松有《婚姻家庭司法解释实例释解》
第三篇:婚姻家庭法论文
婚姻法中的离婚财产分割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3级市场营销一班 姓名:陈俊彦 学号:1306110014
案例
章于1991年到海南打工,1993年底,章所打工的企业因一起经济纠纷,一年多没给工人发工资,章便辞工回家。1994年2月,章与丽结婚,1995年,章又跑到海南与他人合资办了一个公司,因流动资金吃紧,章见挣钱无望,便把公司交给合伙人,回到家分文没给妻子带回来,1997年7月两人经法院调解离婚。后来,丽得知章有两笔款,一是1994年6月企业给章补发的2万元工资;二是1997年10月合伙人把海南公司卖掉,章分得10万元,她认为,自己有权分割这两笔钱,便起诉到法院,而章坚决不让分割。经法院审理认定,第一笔钱虽是婚后所得,但是婚前挣来的,应属章个人财产,不能分割;第二笔钱虽是离婚后所得,但却是他们婚姻存续期间应该享受和得到的财产权利,因此,法院把第二笔款进行分割,两人各得5万元。
一、婚姻法
婚姻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财产制度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收益、处分以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的根据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会,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又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婚姻法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其编制方法也不尽相同。
古代法律多采取诸法合体的形式,不论中国、外国,都没有独立的婚姻法。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一般都包括在内容庞杂的统一法典内。长时期中,婚姻立法不够完备,因此,伦理规范和宗教教义在调整婚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各国法律体系中,婚姻法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作为亲属法的组成部分,附属于民法的。在立法形式上,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把亲属法编入民法典。英美法系各国的亲属法,一般是由多数的单行法规构成的,如婚姻法、家庭法、已婚妇女财产法、离婚法等,名称不一,但它们都是各该国家民法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婚姻家庭关系摆脱了私有财产的支配,它主要是一种存在于特定成员间的人身关系,其中的财产关系只不过是上述人身关系引起的法律后果。因而婚姻法不再附属于民法,而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1950年和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虽然条文不多,内容也较简要,但都是全面规定婚姻家庭制度的独立法律。
二、夫妻财产制度 夫妻财产制度,是有关夫妻财产的归属、管理、收益、使用和处分,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庭生活等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对外财产责任等的法律制度,是适用对象范围相当广泛的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
(一)共有财产制是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
夫妻法定财产制是法律直接就夫妻财产关系有关内容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制度,可分为分别财产制度和夫妻共有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度即夫妻所得财产分别归夫妻个人所有、个人管理,同时也不排斥双方对其中部分或全部分财产共同管理,或者作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以约定形式由另一方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夫妻共有财产制,是夫妻对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所有,由夫妻双方对该财产共同管理的法律制度。夫妻共有财产制是实现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要求,夫妻共有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不同财产的来源以及各自贡献的大小,都平等地享有处理权,这也是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共同所有的含义,是指夫妻不分份额的共同所有,而不是按份共有,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之前,每一项财产,夫妻均拥有共同所有权,包括共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二夫妻有平等处理权的财产范围,只能是夫妻共同财产,而不包括夫妻以外的其他人财产;其三,夫妻有平等的处理权,是指处理共同财产必须协商一致,共同处理,而不是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要强调财产来源,贡献的大小。
三、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1)夫妻共同财产制。我国的法定财产制是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 它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依法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主要有如下特征: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必须是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无效婚姻、非法同居的男女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人;夫妻共同财产必须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所得合法财产。夫妻的共同财产所有权始于婚姻关系成立之日,终于夫妻关系终止之时。(2)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双方以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使用、处分等的事项做出的约定,以便排除法定共同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四、离婚财产分割
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到第19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该法也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两种做法。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依约定。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有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必要时亦可不均等,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判决。
遵循原则: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
第四篇:婚姻家庭法论文
婚姻家庭法选修课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之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原则是我国婚姻法基本原则之首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婚姻与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者不可偏废。婚姻自由体现的是自然人对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是婚姻内在价值的体现,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肯定和界定。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 婚姻自由 ~
正文: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及由此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第二,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第三,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四,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婚姻法基本原则之首要原则的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婚姻自由是对封建社会包办买卖婚姻斗争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也是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为了保障我国公民的婚姻自由权,刑法第257 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被害人死亡的,处2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婚姻自由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密不可分,是婚姻自由的基本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婚姻自由原则的完整含义。
结婚自由即当事人有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是指结婚必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主、自愿,不允许任何一方强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干涉。公民只要达到法定结婚条件,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结婚、与谁结婚、何时结婚、何地结婚、采取何种仪式结婚等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强迫、包办和干涉。离婚自由,是指夫妻双方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但是,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离婚标志着夫妻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对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法律对离婚作了较多的限制性规定,既保障了离婚自由,又要防止轻率离婚。例如: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现役军人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等等。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否定离婚自由,而是要当事人慎重处理,同时也是对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保护。
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先决条件;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次要方面,是结婚自由原则的必要补充,离婚使不自由的婚姻得以解除,为缔结自由的婚姻创造条件。如果没有离婚自由,就不符合婚姻自由的本质,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婚姻自由。但是,婚姻自由权利应当在法定范围内行使。婚姻是自由的,但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和离婚的条件与程序,这些规定划清了婚姻问题上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在禁止结婚的范围界定上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婚姻自由权是相对的,婚姻自由权的行使不得违背法律、公序良俗。婚姻自由的权利,既不允许他人侵犯,也不允许当事人滥用。
第五篇:美国婚姻家庭法与中国婚姻法之异同
美国婚姻家庭法与中国婚姻法之异同
来源于:
在处理涉外婚姻案件的实践中,涉美案件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婚姻律师对美国婚姻家庭法律有所了解和掌握。笔者在多年的涉外婚姻家庭法律案件的代理中,渐渐掌握了一些美国婚姻家庭法律知识,通过和中国婚姻法的比较,可使广大读者对于中美婚姻法律的异同有所掌握,从而在代理案件中,运用这些知识,为当事人提
供更好的服务。
一、婚姻缔结实质要件的异同。
(一)美国法律规定的条件。
1、资格条件。美国多数州规定,在美注册结婚,不论男女年龄应均满18周岁;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结婚,还要获得其父母或法官同意。
2、注册条件。在美国,结婚须注册登记以及举行结婚仪式。《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第201条规定,获得批准、举行仪式并进行登记的男女之间的婚姻在本州有效。绝大多数州的法律也要求结婚的男女须在牧师等神职人员、法官或政府官员面前依法举行婚礼。《统一结婚离婚法》第206条规定,法院和经过授权的政府官
员都可以主持结婚仪式,也可以按宗教仪式举行结婚仪式。
与中国法律不同,在美国,不同的州结婚证书是有有效期限的,这一点与美国类似。即结婚证书的有效期限从30天到60天不等。在这一期限内,男女双方必须举行婚礼,否则须重新办理结婚登记。另外,申请登记注册的男女双方须等候3-5
天的等待期,最终由法院或政府签发。
(二)中国法律规定的条件。
1、资格条件。中国《婚姻法》规定,在中国登记结婚的年龄,男方不得少于22周岁,女方不得少于20周岁,比美国规定要晚一些,提倡婚姻自由,合法婚姻的结合不受干涉。在禁止结婚条件方面,禁止患有恶性传染病特别是有可能传染给
下一带疾病携带者结婚,并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傍系血亲结合。
2、注册条件。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否则不是合法夫妻关系。一经登记,即确立夫妻关系,不必经过公告期。
二、无效婚姻的异同。
(一)美国法律规定无效婚姻的情况。
美国法律指的无效婚姻是指当事人缺乏结婚的法律能力和意愿,或者是存在其他严重的婚姻障碍。根据美国多数州的法律,婚姻无效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男女
双方不产生任何夫妻的权利义务,目前,婚姻无效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婚姻缔结双方是在法律禁止结婚的限制内。根据大多数州的法律,任何男子不得与其直系血亲以及一定范围的傍系血亲的亲属结合,否则是无效婚姻。比如,马萨诸塞州法律规定:任何男性都不能与他的母亲、祖母、女儿、孙女、姐妹、继母、祖继母、孙媳、岳母、岳祖母以及妻子的女儿、妻子的孙女、兄弟的女儿、姐
妹的女儿、父亲的姐妹、母亲的姐妹通婚。
2、未达到法定婚龄的结合为无效婚姻。如果举行婚礼时,一方不满十八周岁,很可能会导致婚姻的无效。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须登记注册,一般需经过父母
或法官批准。
3、重婚的婚姻为无效婚姻。目前除非洲和个别穆斯林国家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重婚的婚姻效力。目前,在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重婚是无效婚姻。
且同中国法律一样,重婚一般导致刑事责任。
4、虚假婚姻为无效婚姻。虚假婚姻一般指为了某种意图或某种目的而结婚。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移民领域。即美国之外的公民欲通过与美国公民结婚而移民美国本土。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美国移民法案已规定,美国之外的公民欲基于婚
姻而取得绿卡,须在美国居住二年以上。
(二)中国法律规定无效婚姻的情况。
根据中国《婚姻法》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婚龄的。
三、可撤销婚姻的异同。
(一)美国法律关于可撤销婚姻的情况。
1、精神和身体的不健全。精神不健全,主要指当事人在结婚时,根据当事人当时的精神状态,不能够理解结婚的性质以及不能够理解结婚的权利与义务,一般指精神病患者、重度智力低下患者。而身体的不健全,主要指当事人性无能,而他
方在缔结婚姻关系时,不知道对方的此种症态。
2、胁迫婚姻。即缔结婚姻关系是由于另一方胁迫而不得不表示同意结婚的。比如,当事人一方以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与自己结婚,或者第三方以威胁、利诱等方
式迫使当事人结婚的。
(二)中国法律关于可撤销婚姻的情况。
根据中国《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此,中国可撤销婚姻的情况限于受胁迫一种,性无能及拒绝性生活不能成为婚姻可撤销的法定理由,但可以成为认定夫妻感情是
否确以破裂的参考依据。
四、离婚的条件及程序的异同
(一)美国法律规定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在美国,离婚必须通过法庭进行,不能像中国一样从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即使双方合意一致离婚,也要法庭裁判。而提出离婚的理由有过错和无过错之分,目前美国所有的州都适用无过错离婚原则,确定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
情确已破裂,这一点,与中国相同。
1、管辖法院;离婚应当在一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目前,绝大多数州均规定,当事人需在本州居住一定期限后,方可有提起离婚的诉权。各州对提起离婚诉讼必须在本州居住时限的长短规定不一,最长的为期一年,如华盛顿州、新泽西州、纽约州;最短的没有期限,如南达科他州。而一般的州规定在6个月左右,如密西西比州、夏威夷州;较短的规定从60天到6周到90天不等,如爱达荷州规定为6
周、伊利诺斯州为90天等。
2、离婚程序:同中国法律规定一样,起诉离婚的原告须要交纳诉讼费用。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可以要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夫妻任何一方转移、抵押、隐匿共同财产,禁止一方骚扰、妨害另一方或任何子女的安宁。如果遇有伤害人身或感情的危险,法院可以责令一方从共同住宅中暂时迁出。有的州还规定,在离婚诉讼中,应当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与中国法院几乎所有的案件都适用调解程序不同,美国法院一般只有在无过错离婚的案例中,才适用调解程序。对于涉及子女监护和探
视问题,一般均要进行调解。
3、过错理由:主要有三种,即通奸、虐待、遗弃。通奸是最常见的过错离婚的理由。与中国司法审判实践一样,美国通奸证据的取得也是非常困难的。但与中国法院处理案件不同,有些美国州法院的法官在处理离婚案件确定过错时,往往会采用推定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一方是否有婚外性行为,比如,有配偶与其他异性在宾馆一起开房的证据、异性男女同居一室的证据。如果有这些间接证据而没有直接性关系发生的证据,法官也可以通过一般常人思维行为方式的推理,确定发生过性
关系,除非被怀疑者能举出反证。
4、分居制度:美国大部分州都规定了分居制度。即当事人在主观上有离婚的愿望前提下,不在一起共同居住超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离婚的制度。美国各个州规定分居的时间长短不一,最短有六个月,最长有五年。一般大多数州规定在1~3年左右。根据《统一结婚离婚法》,当事人分居超过180天即可向法院申请离婚。
(二)中国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及程序。
中国法律规定的解除婚姻关系的途径有两种:协议登记离婚与单方诉讼离婚。
对于离婚合意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到一方户口所有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必亲自到法院办理。第二种途径,是适用于一方不同意离婚而一方坚持离婚的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法院查明,如果当事人有婚姻法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即: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
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中国法院第一次判决,基本不会同意当事人的离婚请求。除非已证实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当事人在一审判决书生效六个月后再次提起离婚诉讼,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可能性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与美国婚
姻家庭法相比,中国离婚程序显得简洁而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五、离婚时共同的分割
(一)美国法院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
1、广泛实施婚前财产协议。美国所有的州均允许夫妻双方在离婚前就财产处理自行达成协议并签署相关协议书。协议内容包括共同财产如何分配、债务债权的承担。离婚协议须经法院审查批准后方能生效。
2、离婚时作为共同财产分割的范围及分配原则。根据1983年美国《统一婚姻财产法》,结婚后双方获得的所有财产均为共同财产,双方对共同财产均享有不可
分割的一半利益。下列财产除外:
(1)由赠与所得的财产或第三人死亡时留给夫妻一方而非双方的财产;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8日网站编辑:谢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