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在红楼--《红楼梦》饮食经典
中国清代的大文学家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对贾府贵族家庭的饮食生活作了细致传神的独特描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具一格的《红楼梦》饮食谱。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为书中所描绘出来的那琳琅满目、丰姿多彩的各种点心、饮品小食、美味佳肴惊叹不已。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景象。大城市的酒店、茶楼和点心铺鳞次栉比,市招繁多,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蜂攒蚁聚,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的饮食文化。这些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肴馔可分为京菜、川菜、苏菜、粤菜、鲁茶、湘菜、闽菜、徽菜。糕点则分为苏式、广式、闽式、潮式、徽式和京式。《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正是汲取了民间奇巧的肴馔和上膳御厨的烹饪方法,而形成的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红楼梦》饮食文化。这种独特新颖、绚丽多姿的贵族家庭饮食生活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并且占有其特殊的地位。
《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其中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三十六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还有一些典雅风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下面择其有代表性的饮食介绍一二,以窥大观园贵族生活于一斑。
一、点心
枣泥馅山药糕
(可卿)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第十一回]
作为滋补,食疗的点心是《红楼梦》饮食的一大特色。大凡是贵族家庭中食用的点心不仅好吃、香甜适口,而且还要具有对身体营养有益的特点才行。枣泥馅山药糕就是属于这类有营养补益作用的北方点心。《清稗类抄·饮食》谈其制法为,以山药粉、粳米粉、白糖研和,夹枣泥馅蒸之,即是枣泥馅山药糕。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第三十七回]
这是一种具有苏杭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杭州古时就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著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正是用西湖藕粉作羹,调入糖烧鲜栗子粉,撒入桂花蒸制而成。成品色彩悦目,桂花芬芳,清甜适口。
小饺儿
又端了两个小捧盒,„„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第四十一回] 《红楼梦》所描写的小饺儿,是精制点心之一。当时贾母问是什么馅儿,回是螃蟹的,其味道鲜美是可想而知的了。这种小饺儿,精巧别致,独具一格,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时至今日,只有在广东点心的虾饺儿中方能品尝到这种精美绝伦的美点。
小面果
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第四十一回]
面果也叫巧果,是北方人民喜食的传统点心之一。制作方法也较简单,用面团塑出各种花草、水果、动物的形态,然后用油炸制而成。《红楼梦》描写面果的精巧是:“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从曹雪芹的这些描写中,我们真不禁为这精巧奇美的小点心而拍案叫绝。
奶油松瓤卷酥
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第六十二回]
奶油松瓤卷酥是用奶油和面,加上松子为瓤的果馅所烘烤而制成的酥饼。这是典型的满族(旗人)传统点心。《红楼梦》中也简称“松子瓤”(第十九回:“[袭人]便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又称“松瓤鹅油卷”(第四十一回:“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一样是松瓤鹅油卷。”);也称“鸡油卷儿”(第三十九回:“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鸡油卷儿。”)。这后两样大概是用鹅油或鸡油和面制成的酥饼点心。大观园中所食卷酥点心更配以福、禄、寿的图案造型,以示吉利、富贵之意。
瓜仁油松穰月饼
(贾母)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送给谱笛之人。[第七十六回]
月饼在我国唐代已经是民间风行的一种点心。月饼最初被用作祭祀用食品,随着饮食业的发展与丰富,时令点心——月饼,就成为人们中秋佳节赏月的美味佳食了。到了明清之际,月饼的制作日臻完美,形成了广式、苏式、京式等不同风味特色的月饼品种。《红楼梦》中谈到的“瓜仁油松穰月饼”是用瓜子仁、油、松子仁为馅,烘焙而成。这种内造月饼更会是精巧别致,香酥甜美了。
二、饮品小食
玫瑰卤子
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第三十四回]
玫瑰是蔷薇科直立落叶丛生灌木,以其艳丽的花朵和浓郁的香气为人们所喜爱。到了清代,玫瑰的栽培已经很盛行了。有诗云:“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名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玫瑰花的用途很广,花是酿酒、制糖、做酱、窨茶和制香精的原料。花及根都能人药,有理气、活血、收敛的作用。在我国民间早就有用玫瑰花加工为饮料的习俗。《红楼梦》中的玫瑰卤子就是一种上品饮料。《清稗类抄·饮食》中“玫瑰卤子”制法:将鲜玫瑰花去掉花蕊,把花瓣捣成膏状,后去涩汁,加入白糖腌制,瓷器收贮。饮用时随时冲之,清香四溢。
建莲红枣汤
小丫头便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建莲红枣儿汤来,宝玉喝了两口。[第五十二回]
莲,学名荷,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呈淡红或白色,花谢后,花托形成莲蓬,内生果实,即莲子。莲藕被视为饮食珍品,有开胃健脾、滋补强身的功能,历来被誉为补品。建莲是福建建宁县产的莲实,加以红枣、冰糖,用适量清水炖烂,其味道清香爽口,风味别致。
三、肴馔
火腿鲜笋汤
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第五十八回]
这是一味以鲜笋为主料的美羹。鲜笋即是江南之春笋。相传康熙皇帝喜爱春笋,每年春天必食江南嫩笋。曹雪芹祖父曹寅与其妻兄李煦都了解这一情况,他们在任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的后期,曾多次向北京进贡“燕来笋”。燕来笋即燕子来时出土之嫩笋,称燕笋,也就是春笋。竹笋其味甘淡,营养丰富,是烹饪美味佳肴必不可少的蔬菜。火腿营养丰富,具有益肾、养胃、生津、增食欲、固骨髓、健足力等功效。这道菜则是以火腿小块配以鲜笋、冰糖等清炖而成。
火肉白菜汤(紫鹃)“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里给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汤。”[第八十七回]
火肉就是火腿肉。白菜俗称青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白菜含有大量维生素、糖和矿物质,营养丰富,而且质地柔嫩,易于消化,被誉为“天下第一菜”。《红楼梦》中的火肉白菜汤即是用嫩白菜加上火腿片、鲜蘑、冬菇等,用鸡汤煨之,其味鲜美无比。
鸡皮汤
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第八回]
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第六十二回]
鸡皮汤是鸡汁鲨皮汤的简称。《扬州画舫录》卷四第一分头号席就有鲨鱼皮鸡汁羹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酸笋出粤南。”用鸡汤煨以酸笋片、鲨鱼皮丁、冬菇、鲜蘑、木耳等即是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虾丸又称虾球,《清稗类抄》有制作方法:“用鲜虾仁若干,加入鸡蛋白二三枚,再加盐酒少许,入石臼打烂成酱,用匙盛之,略成球状,置大盆,再盛再捏,及球作完,即蒸熟。放入鸡汁鲨鱼皮汤中,配以佐料,即是虾丸鸡皮汤。”
燕窝汤
我(尤氐)才看着他(可卿)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第十回]
雪雁捧了一碗燕窝汤递与紫鹃。[第八十三回]
燕窝为金丝燕所营之巢,累累于断崖峭壁上,排列无序,分布于印度、马来群岛一带。其状为灰白色之细条,浸水则柔软胀大、其成分为燕类之唾液、混杂纤细海藻、柔软植物纤维等,是非常名贵的食用补品。《清稗类抄》中有煨燕窝的做法:“先用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汤煨之。以玉色为度,再放入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则味道鲜美怡人。”
烧鹿肉
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玩又吃。”[第四十九回]
《红楼梦》中有关于鹿肉的吃法,宝玉:“我们烧着吃呢!”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铁炉、铁叉、铁丝网等。[第四十九回]这段吃鹿肉的场景描写,从民俗史和饮食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是不可多得的生动记录。
我国很早就有猎鹿、吃鹿肉的风尚。但是在各个朝代中,却只有清朝最讲究吃鹿肉;也可以说,讲究吃鹿肉是清代在饮食上较为特殊的社会风尚。这是和清代八旗、满旗的兴起发祥有着密切的关系。烧鹿肉就是烤鹿肉,确实是一味美馔,鹿肉烤在火上,焦香四溢,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火腿炖肘子
(凤姐)“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第十六回]
火腿炖肘子就是现在镇江、扬州一带的名肴炖金银蹄。制法是用火腿蹄膀(上腰峰)与鲜猪蹄膀(肘子)一起清炖,放在大缸中煨烂。上席时一对肘子盛一碗,就是所谓金银蹄。若再添以木耳、香蕈、茶笋,则味道绝佳矣。
牛乳蒸羊羔
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第四十九回]
贾母在第四十九回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据此,这里可能是指羊胎。在清代,食动物胎仔的习俗风行,这道菜属于滋补食疗类的肴馔。
风腌果子狸
(贾母)“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 两个吃去。”(第七十五回]
果子狸又称牛尾狸或玉面狸,是栖息于南方的一种动物。《扬州画舫录》卷四,第二分二号席有“梨片伴蒸果子狸”,可见在当时食用果子狸是较普遍的。风腌果子狸就是将果子狸肉炒熟盐腌之后,挂当风处风干,食时再以蒸煮,今日以果子狸为菜肴的恐怕也只有在“食在广州”的南国粤菜中可以品尝到其鲜美之味了。
鲟鱼
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长的一尾新鲜的鲟鱼。(第二十六回]
鲟鱼又叫鳏鲟鳇鱼,产于北方的江河流域之中。每年五月稠李子树开花时节,鲟鱼开始咬尾产卵,这种鱼无鳞,生长迅速,一般都重几百斤,有的甚至重达上千斤。鱼肉肥而细腻,是北方淡水鱼类之珍品。炒鲟鱼片是脍炙人口的北方名肴之一。
螃蟹
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第三十七回]
螃蟹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肴。我国食蟹已有几千年历史了,在周朝初年,蟹就成为贡品,被认为是名贵的菜肴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云:“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蟹斫雪劝加餐。”可见其味之鲜美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史湘云藕香榭做东道食蟹的场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菊花黄,螃蟹肥”,宝玉、黛玉等人将笼蒸清水大螃蟹“自己掰着吃香甜”,佐以姜醋,饮以热酒,持螯赏桂,吟诗作赋,确是人间风雅韵事。尤其是林黛玉的食蟹诗更堪称千古绝唱。诗:“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野鸡瓜齑
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第四十九回]
这是一道野味菜肴,我国食野味遗风可上溯几千年前。在清代,以野味入馔成为当时人们饮食之风尚。《清稗类抄·饮食》中谈到野鸡瓜齑的做法:“将野鸡肉切作长条,配以酱瓜、生姜、葱白、淡笋干、菱白、虾干,用香油炒之即成。”
酒酿清蒸鸭子
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第六十二回]
这道菜出自天趣盎然的江南水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制法是先将鸭子去毛开膛洗净,将江南上好的酒酿一杯、火腿、大头菜、香蕈、笋丁、酱油、葱花,装入鸭腹内,将鸭子置放盘内,外用鸡汤:隔水蒸透。此菜醇香爽口,别是一番风味。
胭脂鹅脯
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一碟腌的胭脂鹅脯。[第六十二回]
我国以鹅入馔,历史悠久。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用鹅调制的名肴馔很多,到了明清时,鹅馔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人们饮食中必不可缺的食物了。清代乾嘉年间,市肆家食中鹅馔品种更多,如烧鹅、罐鹅、鹅脯、糟鹅、鹅酥卷、鹅油酥、风鹅、熏鹅等。《红楼梦》中芳官爱吃的胭脂鹅脯在明代即是一道名肴。苏州人韩奕《易牙遗意》云:“鹅一只,不剁碎,先以盐腌过”,由于硝酸盐的作用,其肉呈鲜红色,故又称胭脂鹅,然后再将鸭子斩为大方块,用酒半斤,酱油一杯,再用笋、蕈、香菇、葱焖熟,收卤起锅即成,此为姑苏名馔。
糟鹌鹑
(贾母)问那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第五十回]
我国食用鹌鹑,最少已有三千年历史。《礼记·曲礼》云鹌鹑“为上大夫之礼馐。”据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宋吴自牧《梦粱录》和元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鹌鹑在当时是向皇帝进献的珍馐。到了明清两代,花样繁多的鹌鹑菜肴风行一时,成为上乘野味名馔。鹌肉味道鲜美,具有滋阴补阳之功能,所以还是食疗菜肴。糟鹌鹑先用盐腌浸,然后配以银耳、桂圆肉、火腿、冬笋等,再加上米糟、料酒、葱姜,加盖密封,上笼蒸烂取出,盛放汤盆,撒上桂花即成。
油盐炒枸杞芽
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第六十一回]
油盐炒枸杞芽,是江南较风行的一道清淡可口的素菜,尤其适宜在春夏食用。其作法是:枸杞嫩芽、冬笋、香菰、酱油、糖等,用旺火迅速煸炒即成。
茄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第四十一回]
这是一道极为别致的《红楼梦》肴馔。当刘姥姥笑问“是个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告诉她,“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酱萝卜炸儿
(柳家的)“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第六十一回]
酱萝卜炸儿是扬州名食。自唐代以来,扬州珍馐异味,闻名于世。明清两代,漕运中心仍一直在扬州,这里市场繁荣,正如曹寅诗云:“广陵截漕船满河,广陵载酒车接轲。”淮扬风味的肴馔及饮食随漕运北上,更多地进入京城。《红楼梦》中的许多菜肴如火腿炖肘子、清蒸鸭子、油炸焦骨头、炸鹌鹑、酱萝卜炸儿等,都是具有扬州风味特色的。扬州素馔极精,酱萝卜炸儿正是体现出了“甜成适中、南北咸宜”的独特风味。
椒油莼齑酱
(王夫人)“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第七十五回]
这是以南方莼菜为主料的一道素菜。莼菜又称水葵、马蹄莼。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椭圆形,叶面亮绿,叶背常呈紫色,有长叶柄,状如新生小荷叶漂浮水面,故有水莲叶之称。莼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铁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南方江浙的湖泊中都有莼菜生长,但尤以杭州西湖的莼菜最为上品。
采用莼菜烹调出的名菜佳肴,久负盛名。如西湖莼菜汤、虾仁拌莼菜、莼菜黄鱼羹等。《红楼梦》中的椒油莼齑酱是用辣椒油拌的莼菜末的一种佐餐小菜。
炒面筋
小燕说:“荤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个面筋的,少搁油才好。”(第六十一回]
这道素菜的作法:把面筋先用鸡汤蘑菇清煨,再加上冬笋天花,放入浓鸡汁中炒制而成,若再加上虾米泡汁的甜酱,其味则更清爽鲜美了。
豆腐
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第七十五回]
豆腐、豆制品相传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明清之际,用豆腐及豆制品烹制的菜肴相当脍炙人口。《红楼梦》中的面筋、豆腐是用来斋日食用的素菜,一般还要放入冬菇、笋丝、虾仁、木耳、金针、白果等配料。在当时江苏扬州的豆腐菜肴的烹饪技艺相当精湛,豆腐可以做出几十种菜,由此可见豆腐在钦食中的地位。
红楼梦饮食谱有噱头
《红楼梦》里写到的食品、肴馔的花样品种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它却真实地再现了清代贵族阶层的饮食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这些饮食在当时是确有其物,还是曹雪芹的艺术创造,但都可以从中看出那个时代烹饪艺术与饮食文化的奇光异彩,我们可以说这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常说“食在广州”,笔者借用这个意思写了这篇《食在红楼》,以说明中国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的古典饮食文化给我们当代人们生活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饮食生活不再是满足于解渴止饥的要求,而是希望在进餐时使自己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产生了对饮食美学的追求。在饮食生活中,人们的目光不光停留在现代的绚丽多彩的饮食上,而且还以品尝我国古代的肴馔为快,所以《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生活在今天仍有一种特别的艺术魅力。
【原载】 《四海红楼》
第二篇: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梦回红楼
有人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沉醉于爱情的人读到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缠绵悱恻;热衷于仕途的人读到的是贾雨村的趋炎附势;偏好于事业飞黄腾达的人读到的是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和探春的精敏能干。对于处于大学生活刚开始阶段的我来说,读《红楼梦》,读到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刚进入大学,我的确感到万般不适应。再也不会有人专门为我准备丰盛的饭菜了,再也不会有人在早上反复叫我起床了,再也不会有人把自己碗里的肉夹到我碗里,而且很欣慰地告诉我:“你吃吧,我不喜欢吃肉。”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学军训过后我便十分想家,想念家里的亲人,想念家里饭菜那熟悉的味道,甚至想念家里的点点滴滴。为此,我曾经流过最为真诚的眼泪,不仅在脸上,而且在心里。
现在回味那段经历,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人生之中,有些事是必须要经历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丰满了羽翼的鸟儿一样,离开庇护我们的那个港湾,飞向更广阔的天空。《红楼梦》中的黛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她的母亲病逝扬州城之后,荣国府收养了她,至此,她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家。我的思乡之痛比起黛玉来,可能不及万分之一,因为至少我还有着放假就可以回家的信念,而黛玉却只能一直寄人篱下。尽管贾母很疼爱黛玉,让她的吃穿用度一如宝玉,但是这种爱又怎么能和父母之爱相提并论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自幼无父无母,无人真正疼爱。然而,她却有着极其顽强的品格。《红楼梦》中一回“湘云醉卧”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她率真的个性。处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必须学着像史湘云那样,用率真的个性与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大学之中,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学会如何与舍友友好地相处,学会如何与同学建立友谊,学会如何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从而不让自己变成一只刺猬,伤害那些想靠近我们的人。可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因为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交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相同弱点的人吐露心声。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是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都是寄居在贾府,宝钗能够很好地笼络人心,然而黛玉却连别人和她开玩笑都禁不起。其实,这并不奇怪,早在薛家母子刚来荣国府时,薛姨妈就说过,住在贾府可以,但是他们的一切费用都由他们自己承担,所以宝钗在荣国府的顾虑肯定要比黛玉少很多。而黛玉却只能用清高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让自己有一个精神的支柱,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她往往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所共同决定的结果。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追求目标。因此,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些成林的树木,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为争取阳光,它们尽一切委婉的方式生长。然而生长在田野之间的一棵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肆意地伸展枝叶,长得像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迁就与忍让,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让我们成为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在读《红楼梦》时,我不禁把这句话于宝钗和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从宝钗所住的蘅芜院中的摆设以及她常年所食的“冷香丸”可以体会到曹雪芹笔下的宝钗的冷静与从容。她能够顺应时局,见机行事。正如判词中对宝钗的评价“停机德”。然而这一点,黛玉与宝钗不同,黛玉追寻的是自己内心的追求,在她心中,没有世俗功利,有的是对宝玉的痴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对封建礼教无声地反抗。一首《葬花吟》唱出了多少罹难者的心声。当别人都在关注枝头的花是如何明媚鲜艳时,又有多少人在意落花的价值?当人处在得意之时,很多人都会来搭讪,奉承,寒暄。而当人处在由盛转衰后,又有多少人会在意你曾经的辉煌,一如既往地对你呢?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曾经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开放,带有一种忧伤的美。”我觉得这种忧伤是由于花的每一次开放都意味着凋零的到来。人亦是如此,没有哪个人会一直与成功相伴,凋零在所难免。黛玉能过体味到凋零的花的价值,也体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世难容》中有一句这样写黛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尽管如此,黛玉却还是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纯洁,坚持走向完美,坚持做时尚稀少的物种。这种坚持,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终究被发现了珍贵的内涵,被视为珍宝;一种是环境与情境的无法融通,走上死亡之路。可惜的是,发现了黛玉珍贵内涵的只有宝玉一人,最终黛玉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魂消香断有谁怜”。
宝钗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迁就,忍让,顾全大局。而黛玉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我不想随意地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枉自评论谁是谁非,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她们两人的优点。学会与别人相处时如宝钗那样平和,不至于让别人过于尴尬,而在独处时可以像黛玉那样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从而不至于让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迷失方向。
成长是一次注定孤独的旅行。每个人的独立性决定了不可能永远有人随你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在心灵深处,学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我们必须学会自己承担。或许人生就是在这一次次孤独中学会承受,然后在承受中长大的。《红楼梦》中的宝玉,他选择了在内帷厮混,也就是选择了拒绝成长。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曾经热闹非凡的大观园到头来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同时也是我们真正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当我们拥有了湘云的宽宏大量,天真率直,有了宝钗的开朗豁达,随分从时,而且有了黛玉的纯洁性情,无功利羁绊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必然会有更多精彩的篇章,更多值得我们深思回味的瞬间。
一次梦回红楼,不仅是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分析,而且是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个性发展方向的一次规划。梦回红楼,思索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真谛。
第三篇: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深夜时分,万籁俱静。我在那灯光下,独自想着那块顽石,想着那些令我梦萦魂牵的红楼女儿。不知不觉,眼前突然豁然开朗,定神一瞧,发现我竟然到了那令我心中无数次向往的地方——大观园。就在这一刻,心中的那份激动早已把这份宁静给打破,于是乎三步并作两步,我来到了门前。
轻轻的把门推开,吱呀一声,开了。所有的一切,竟然还是那么的熟悉。那块历经沧桑的牌匾,那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一下子令我心中澎湃起来。思绪一下子闪回到了元春省亲的那个时候。梦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华丽的游船,那漂亮的灯笼,那颇有气势的宫廷仪仗队.....泪水早已悄然顺着我的眼睑流了下来。只为元春感到悲哀。的确,身为贵妃的她,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着君王的宠爱,可是我却知道她心中的那苦恼。深居皇宫,到了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弄得连自己的亲人都好好见不上面。正是平常百姓之家的那分亲人团聚,竟然不能够享有。这或许弄得她心神憔悴,心中感伤,可怜一好好的女儿,最终将自己的青春葬送在了这里。这怎能让我的内心平静!
继续独自前行。月色洒满在小路上,两边的植物看似长的极为茂盛,有点郁郁葱葱的味道。可是我知道,这个大观园,早已不是当时的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了。如今,却是人去楼空,凄惨悲凉。故地重游,虽说是在梦里,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潇湘馆,三个大字突兀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幽静的竹林,在这么一个看不见繁星璀璨的夜晚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令人感伤。林妹妹,你好苦!打小亲自尝遍双亲逝世的苦果,不远千里,来到贾府投靠。可是这里,却丝毫没有给你带来多少欢乐,反而令你生活在无限的忧伤和苦闷里。要不是这样,你怎么会写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千古绝唱呢!你就那样的离想你忘不掉的你的宝哥哥而去,你让他如何的心中怎能不悲恸!你怎能让我,这个普通的过客,不为你暗自落泪!暗自神伤!假如再有来生,我真心的祝愿你和他在一起吧,到时候,相信你的好姐妹,紫鹃,还有无数喜欢你的,支持你的人,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赶来,为你们送上最为真切的祝福。林妹妹,你定要在天堂里一切安好,好好的活着!不为什么,只为那个肯为你出家当和尚的“无事忙”。
啊!蘅芜院!这是宝姐姐住过的。宝姐姐,你是那样的端庄,身上有淡然的正统气息,你很有才华,甚至是有些时候喜欢帮助人,虽说现世里对你的争议非议很多,可是在我心里,你还是很好的。我在想,假如曹公不安排你,林妹妹,宝哥哥三人齐聚荣喜堂,而是让你去成功的去进宫待选,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和发展呢?或许,我这样想,是有些自私,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还是林妹妹在我的心里稍稍重一些。虽说,你最终和宝哥哥喜结连理,可是我想,你也不觉得怎么幸福吧。你也当然令我感到同情,独守空房的苦楚命运,我很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身为商门商户的女儿,最终还是逃不过残酷,这是现实的残酷,命运的残酷。或许,“一个是枉自结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是对你和林妹妹,最公正的最为贴切的评论了。我当然也知道,你有那么一个被称作是“呆霸王”的哥哥,家中的烦恼,相信你也一定很困扰,也很无奈吧。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三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受。好怀念曾经的热闹啊!怡红院,一定要去看看。这个曾经是整个园子的核心,按理来说,它是见证喜和忧最多的地方。的确,“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应该是怡红院最为顶级的,最为华美的热闹场面了。可是这里,我又不由自主的悲伤起来。宝哥哥,这个被捧做凤凰的人,却在爱情这一方面,是如此的让人不为之叹息。那架子上的鹦鹉,此时正在唱着叫着最为悲凉的歌曲,似乎是在向这个匆匆而来的访客倾诉,又似乎是在为那含冤被逐的俏丫环晴雯哭诉。“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是啊,一场秋风,将所有的欢声笑语,将所有的快乐时光,将所有的美好回忆全部吹散,只留下那一片残荷,林妹妹喜欢的那一片残荷。还有一片荒凉,以及宝哥哥对林妹妹的无限的思念。此时,我有不禁想起了他们二人共读西厢,想起了芙蓉女儿诔,想起了那葬花吟,想起了那“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想起了那个园子发生过的风风雨雨。往事不堪回首,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好想不从梦中醒来,好想重温那一幕幕令我感动的瞬间,因为梦里的大观园,虽说早已繁华不在,却还是那么的美好。真想在里面住一住,体验一下那悲悲喜喜,好像仔细驻足,欣赏一下那角角落落,特有的唯美的风景。我更舍不得离开,更舍不得那亭台楼榭,那一汪春水,那潇湘馆的竹子。
还是安静的离开吧,我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带走园子的任何东西,因为她在我心里,依旧是那样的美,美的让人陶醉。
第四篇:《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得黛玉不是最后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也许,这种缺憾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这样,也许就不会打扰到黛玉在我们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爱情是美好的,可爱情过后的生活,却依然还要继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从宝黛的爱情上来看,也许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爱情生活。轰轰烈烈,誓死不渝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靠着这份相互的欣赏与怜惜,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可爱情在时间面前,怎么不低头呢?我们要做到的,也许是要把这份爱情,转化为生活中的亲情,才能让爱人之间的情感延续下去。生活,不仅关乎爱情,美好的爱情只能用来回忆,而最后的亲情,才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也许就是让我痴迷,又让我感动,让我难以释怀的《红楼梦》教给我的爱情之道。
第五篇:红楼迷梦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迷梦
社管学院10社保一班2010282135唐方容
那是在我高三毕业后的夏日,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荡,不知不觉,来到新华书店,那里有无尽的书,许多人沉迷在书海无法自拔。我随时拾起一本格林童话,看着看着,来到名著区,那里的人不是很多,我鬼使神差地抓起红楼梦,用身上仅剩的钱把它带回了家。
那漂亮的书皮之下,究竟是什么铸就了曹先生的一世英明?我痴迷的认为,林妹妹就是宝玉的宝。打开书,第一页便是那大大的石头,哦,突然想起,这就是老师讲的《石头记》。
第一遍大概就是顺着故事情节走了一遍,大观园的繁华,人们各自生活方式,四大家族的盛衰„„大一暑假,我开始看新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又不自觉的拿起书看第二遍,细细品味曹先生笔下的林妹妹,宝玉。开始,我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 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经纶,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很显然,林妹妹的愤世绝对不适应现在勾心斗角的社会,但是宝钗却可以在现在社会中顶天立地。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红楼梦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金玉之说,似乎是主线,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终还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门”,两皆抛。
宝钗何止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还泪之说引出的是风流孽债,想要免此孽债,须将宝,黛二人分开,宝钗就成了此孽债的牺牲品。在神的眼里,她只是一个道具,神为免此一难的利用品,利用的是宝钗一身的幸福。怀了身孕,便离她而去,就像是被丢弃了一般。不仅是被宝玉丢弃,还是被所谓的神丢弃,利用完了的丢弃品。她为此孽债而生,历经人生沧桑疾苦,终不能得一美满结局。面对命运人是多么卑微!况且是这封建的社会终以微不足道的女子!“花容月貌为谁妍。”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与人为难,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
但是这两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儿,都在当时的社会下,成为悲剧的主角。林妹妹纵然得到了贾母和宝玉的百般疼爱,即使在失去双亲的情况下,还是有人宠着爱着。但最后等到的是病痛的折磨,死的一个凄惨了得!曹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悲剧赤裸裸撕给别人看。大观园中宝玉疯疯傻傻以为可以和心爱的林妹妹永结连理,却不知道,林妹妹即将离开人世。在林妹妹临终时只有寡妇李纨来看了她,死时,嘴里只说“宝玉,你、你好„„”,我想,也许她以为宝玉是个绝情的,所以说宝玉你好绝情,抑或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超出了世人所想,林妹妹也可能只是想叮嘱宝玉:你好好照顾自己。这里,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我生来不喜欢总和女孩子一起混得男孩,至少对这类人多少有些偏见,因而一开始也不看好宝玉这个角色。直到我读完红楼梦,他的形象在我心里三百六十度大转变,俨然变成我喜欢的类型。他和林黛玉是书中唯一具有与封建礼教对抗的精神,他们认为人人平等,纵然最后没有和他们斗争成功。宝玉对待亲人,对待林妹妹,对待丫鬟小子,都是关爱有佳。院子里的丫鬟们随时没把他当做主子惧怕,和袭人等大丫鬟们和和气气,亲亲热热。犹记晴雯在被驱逐到家里,他偷偷去看她的情谊。再说林妹妹,她也是真正把人当人看的,虽然骨子里的傲气使得她不像凤姐宝钗一样,人际关系很好。大家只是觉得林丫头多愁善感,不好亲近。但谁又知道正是这个孤高的女孩,拥有的是最先进的思想。宝钗是个很能适应环境的人,对待贾母王夫人凤姐这些身份尊贵的人自然是敬爱有加,似乎她对下人也是没话说的,但她毕竟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思想自然没有突破当时的大背景。一个简单的例子,香菱想要学作诗,她的才华自然是可以去教她的,可是她却认为。香菱只不过是哥哥买回来的小老婆,没有必要去作诗画画之类的。但是林妹妹不分这些,耐心的教香菱写诗。因此,宝玉和黛玉天生该是一对,就算不能厮守到老,灵魂也是要在一起的。
再来看看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众所周知,中国有着重男轻女的情节,这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贾母是很疼黛玉,可是,和宝玉比起来,她宁愿牺牲黛玉去救宝玉。贾母是最对不起黛玉的,黛玉在贾家的地位是和贾家其他子孙是同等的,你以为只是因为她是贾母的外孙女么?当然不全是,林家也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在江南有着自己的大宅院,地产等。林黛玉到贾家的时候,也把家产带到了贾家。只是黛玉自己是个小心的人,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就应该更规矩。她幼年丧母,没有机会像其他大小姐在母亲面前娇惯,有的只是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生怕落个什么话在别人嘴里。记得她生病时老是咳嗽,宝钗来看她,问她为什么不要些燕窝来,可以减轻咳嗽,她何尝不知道在贾家一点人参不算什么,但还是怕别人背地里说她事多,宝钗这才知道林妹妹的顾虑,说从自己家给她拿。多么可悲啊!本是林家的掌上明珠,寄人篱下不得不忍着。
最后,我想起书的开头部分那株绛珠草,它只是为了报恩才来到人间的,石头只是个顽石,当然不能完全理解草的深刻情谊。她还了他一世眼泪,得到了他一世牵挂。他和她,会不会在上天再次相遇相知相爱?红楼一梦,醒来,石头和草保持着应该的距离,那距离,刚刚可以相爱。
附上我喜欢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