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黄卫平(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 宜昌 443300)
摘 要:情感,是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他对人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德育工作中加强情感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本文从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希望所有德育工作者从关注学生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词:德育工作 情感教育 作用 途径 方法
梁启超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由此可见,人的认识和行动都是在感情驱动下完成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当认识和情感相统一时,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素质,才能推动道德认识发展成为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一、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明末清初的私塾先生张履祥说:“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德育教育是首屈一指的,尤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然而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却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可以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把中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他们“言行不一”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有关的道德认识作为行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并用这个准则去衡量别人与自己的行为举止,因而他们不以破坏公共秩序为耻,不因损坏公共财物而感到难过,有的甚至以辱骂老师,殴打同学来逞英豪,以小偷小摸,流氓行为来谋取物质享受,寻求生活乐趣等,即使受到纪律处分也无动于衷,换言之,他们的道德情感还没有培养出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德育从广义角度讲,包括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工作方法很多,如:示范、说服、体验、对比、情感等。笔者认为,在诸多的方法与经验中,“情感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滴水穿石的作用,有着感化人性的作用,更有决定德育教育和工作成败的作用。
二、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随处都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学校里,如果某个学生病了,教师就可以向其他同学说明情况并开展讨论: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在家里,要求学生每天给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一句问候,这样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使得学生能体谅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子女的不易,使学生认识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引导学生给下班的爸爸递上一杯水,给择菜的妈妈递上一个小板凳,给爷爷奶奶送上一个削好的苹果……都会使他们产生爱心;在班会上,通过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的报道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如对灾区孩子的同情心、对解放军的热爱等;新闻收视里,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有效地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二是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深入农村体验工人和农民所处的环境和工作的艰辛,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些实践体验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也锻炼了他们意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每年开展“一训一课”活动,即开展军训,带领学生体验“宋山十八课”,弥补学校德育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野炊活动中,同学们都大显身手,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一个自己的拿手好菜,同学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平时调皮淘气、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三是指引学生在教材中感悟。
诸多教材课文的字里行间,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很多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百折不回、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贡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等。教师只要能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分析这些课文,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德育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三国》中的“义”,《水浒》中“孝”,岳飞的忠,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不开人的情感,这些人物的形象,这些做人的标准都能激发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信守诺言的美好品德情感。外国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更给人以“虚荣可悲、辛劳幸福”的感性认识。外国小说中的葛朗台形象,会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与对待金钱,产生正确的物质论,正确的金钱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鸿门宴》中项伯对张良知恩图报等等都暗含着做人准则。《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艺术的高超是源自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挚爱,其良苦用心日月可鉴。
三、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是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众所周知,空洞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正是这个道理,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因此,德育工作者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2012年9-10月份,日本政府不顾我国一再严正交涉,坚持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笔者趁此机会向学生讲解钓鱼岛历史渊源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还我钓鱼岛”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日本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二是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10级旅游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笔者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并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三是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以行育情,以情导行就是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素质、规范的言行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净化自己的灵魂。要教育学生首先得自己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导师、是长者,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往往首先从教师身上开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教师的每一件高尚的行为都会使学生欣喜、激动,教师的每一点瑕疵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惊奇与失望。另一方面,要想塑造教师的人格,教师一定要表里如一。鲁迅说过:“从泉里喷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自己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传授给学生的。只有真正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火种,学生的理想之火、青春之火靠这个火种去点燃。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门融情感、心理等多项科学的教育工作,只有不厌其烦,耐心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使他们的错误减少,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教育中,任重而道远。俄罗斯学者巴利辛柯夫认为,现在学校教育还未能掌握学生的情感资源,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需要所有的德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关注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不仅仅是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担此重任,教师又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趋于完善的“情感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
班主任在智能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情感教育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一代高智能的情感丰富的合格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的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的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教育中,教师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情人。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学生心理的重要“外显点”。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随时注意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和行动去激励,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使之动心动情。如对沉默寡言,应以多方引导为主;对性情急噪的人,说话要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对性格倔强的人,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因人施教,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释情者。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自愿而且乐于释放自己情怀的信任对象,用心聆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做学生的“倾心人”。倾听代表着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表示你对谈话有兴趣,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的诚意。倾听学生发言,使学生实现了发表欲,对一个心中苦闷的学生来说,使他发泄了积怨,进而产生视对方为“知己”取向,悦心至此,沟通就已成功一半。
四、班主任要做学生的传情者。
教师应该正确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换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心境。一方面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以避免负面感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育的暂时受挫而唉声叹气也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巧妙地传递地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妥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班主任对学生热情、亲切、关心,会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与喜爱,愿意与班主任交往。
五、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育情者。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纠结,帮助学生校正消极不良的情感,使其走出情感困惑,并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学生的“救心人”。在沟通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赞扬对方的进步和成绩,以便统一思想,以求得共识。微笑着赞扬,使人感到你的诚意;微笑着反驳,使人感到你的善意;微笑着拒绝,使人体谅你的处境。如当批评某位学生存在骄傲毛病时,不直接说他有骄傲自满表现,而是从提出希望的角度提出:“希望以后注意谦虚谨慎”。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积极、善良、向上、爱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懒惰、自私、不好的一面。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挑动、扶助学生头脑中好的一面,战胜不好的一面,让学生“自个儿斗自个儿”,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情感纠结,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及时引导。
总之,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
第三篇: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班主任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对待学生的忧思,热情化解,真切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样必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强烈的亲情感。同时,在关心的过程中,应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原则,既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关心、帮助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在学习、活动中,自觉摆在主人翁的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独立的、有主观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例如我班在参加一次实习应聘后只录用了3名,公布结果后第二天早读课,我发现应聘落选的其中一位同学业——黄文卿显得有些无精打采,闷闷不乐,仔细一分析,我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我把她找来,问她是否因未应聘上而不开心,她点头默认,神色沮丧,我开导她说:“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你可以从这次的应聘中学到一些求聘中学到一些求职的经验,并且,我也希望你通过这件事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若你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将来必然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等着你。”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后,她决定,不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并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并改变想法决定参加高辅班复习,准备进一步升学。
二、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教育心理学表明,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经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青秒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理解的需求显得极为强烈。因此,班主任必须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沟通艺术,才能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做到:(1)相互信任,在坦诚相见中求理解,玉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信任学生,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诚架设理解的桥梁;(2)主动接触,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主动的、努力的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既能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又能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育者和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学生才能话好讲,有言敢发。因此,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缩小双方间的心理差距,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求得真诚的理解。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理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逢迎迁就,扣之任之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 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首先,既不求全责备,也不一味认同,对学生进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和不足,不能,顶真责斤斤计较,但也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对缺点就放弃批评,无原则迁就,而应实事求是,予以恰当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收正意见,督其改正,其次,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对自己盲目尊重,始终保持谦虚态度,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尊重,再次,既不压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学生敢想敢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班主任不应滥加压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应当因人而宜,予以正确的诱导、教诲,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蓝图”,纪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
三、充分信任学生,体现“情理相济,造就提高”原则对学生的志趣、权利、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练,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一要引导学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确评价自我。自信,是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前提。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我班学生顾凌君在初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时屡犯错误,且对我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找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后才了解到,原来她认为我对她不信任,不想念她的工作能力。知道了症结所在,首先向她解释选她作班长便是对她能力的充分信任,这一点应有自信,然后我又指出作为班长必须对班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作为一班之长,应首先提高对自身要求,以作全班同学的表率。经过我的教育开导后,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有事站在最前列,主动关心班级事务,主持班级活动,管理能力、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之手,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四篇: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推荐)
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
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班主任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对待学生的忧思,热情化解,真切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样必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强烈的亲情感。同时,在关心的过程中,应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原则,既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关心、帮助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在学习、活动中,自觉摆在主人翁的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独立的、有主观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例如我班在参加一次实习应聘后只录用了3名,公布结果后第二天早读课,我发现应聘落选的其中一位同学业——黄文卿显得有些无精打采,闷闷不乐,仔细一分析,我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我把她找来,问她是否因未应聘上而不开心,她点头默认,神色沮丧,我开导她说:“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你可以从这次的应聘中学到一些求聘中学到一些求职的经验,并且,我也希望你通过这件事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若你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将来必然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等着你。”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后,她决定,不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并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并改变想法决定参加高辅班复习,准备进一步升学。
二、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经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青秒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理解的需求显得极为强烈。因此,班主任必须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沟通艺术,才能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做到:(1)相互信任,在坦诚相见中求理解,玉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信任学生,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诚架设理解的桥梁;(2)主动接触,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主动的、努力的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既能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又能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育者和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学生才能话好讲,有言敢发。因此,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缩小双方间的心理差距,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求得真诚的理解。
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理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逢迎迁就,扣之任之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首先,既不求全责备,也不一味认同,对学生进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和不足,不能,顶真责斤斤计较,但也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对缺点就放弃批评,无原则迁就,而应实事求是,予以恰当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收正意见,督其改正,其次,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对自己盲目尊重,始终保持谦虚态度,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尊重,再次,既不压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学生敢想敢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班主任不应滥加压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应当因人而宜,予以正确的诱导、教诲,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蓝图”,纪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充分信任学生,体现“情理相济,造就提高”原则
对学生的志趣、权利、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练,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一要引导学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确评价自我。自信,是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前提。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我班学生顾凌君在初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时屡犯错误,且对我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找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后才了解到,原来她认为我对她不信任,不想念她的工作能力。知道了症结所在,首先向她解释选她作班长便是对她能力的充分信任,这一点应有自信,然后我又指出作为班长必须对班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作为一班之长,应首先提高对自身要求,以作全班同学的表率。经过我的教育开导后,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有事站在最前列,主动关心班级事务,主持班级活动,管理能力、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之手,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五篇: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
奋斗。
一、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班主任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对待学生的忧思,热情化解,真切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样必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强烈的亲情感。同时,在关心的过程中,应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原则,既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关心、帮助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在学习、活动中,自觉摆在主人翁的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独立的、有主观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例如我班在参加一次实习应聘后只录用了3名,公布结果后第二天早读课,我发现应聘落选的其中一位同学业——黄文卿显得有些无精打采,闷闷不乐,仔细一分析,我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我把她找来,问她是否因未应聘上而不开心,她点头默认,神色沮丧,我开导她说:“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你可以从这次的应聘中学到一些求聘中学到一些求职的经验,并且,我也希望你通过这件事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若你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将来必然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等着你。”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后,她决定,不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并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并改变想法决定参加高辅班复习,准备进一步升学。
二、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教育心理学表明,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经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青秒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理解的需求显得极为强烈。因此,班主任必须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沟通艺术,才能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做到:(1)相互信任,在坦诚相见中求理解,玉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信任学生,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诚架设理解的桥梁;(2)主动接触,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主动的、努力的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既能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又能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育者和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学生才能话好讲,有言敢发。因此,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缩小双方间的心理差距,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求得真诚的理解。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理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逢迎迁就,扣之任之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首先,既不求全责备,也不一味认同,对学生进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和不足,不能,顶真责斤斤计较,但也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对缺点就放弃批评,无原则迁就,而应实事求是,予以恰当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收正意见,督其改正,其次,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对自己盲目尊重,始终保持谦虚态度,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尊重,再次,既不压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学生敢想敢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班主任不应滥加压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应当因人而宜,予以正确的诱导、教诲,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蓝图”,纪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
三、充分信任学生,体现“情理相济,造就提高”原则对学生的志趣、权利、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练,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一要引导学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确评价自我。自信,是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前提。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我班学生顾凌君在初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时屡犯错误,且对我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找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后才了解到,原来她认为我对她不信任,不想念她的工作能力。知道了症结所在,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