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
姓名:李远航
学号:201317330114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 | 第七周
#1 柏拉图在第二篇中,主要谈论的是文艺教育观的问题。在现代人眼中,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考虑到幼年时是接受事物、模仿事物能力最强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为孩子报各式各样的班,以期将孩子塑造成他们所想的样子。但不得不承认,在几千年前的雅典,柏拉图能提出早期教育这样的理念,其思想性无疑是超前的。
柏拉图构架了一个理想的王国,以及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他同样重视音乐与体育的教育,而所谓音乐,又是包括了文学在内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柏拉图所认为的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文艺教育。音乐教育能培养人威严、礼仪和勇敢的品质,因此城邦要建立严格的音乐审查制度。在柏拉图的文艺教育观里,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①音乐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对于音乐的选择应该明辨是非;②加强音乐的影响可以提高人的爱智能力。这里所讲到的爱智能力,停留在最后一句“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在柏拉图看来,音乐培养的是人的爱智能力,而体育培养的是人的勇敢与激情,两者同样重要。正如毛泽东所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倒是印证了中国人常说的“文武双全”。同样重视文艺教育与体育教育,方能拥有勇敢、智慧、节制、正义等品质。#2 在谈到早期教育时,柏拉图反复强调了统治者对于文艺教育内容的审查,要求建立严格的音乐审查制度。这不由得使人发问:政府规制对于教育的介入究竟是好是坏呢?
诚然,我们必须承认,在幼年时期儿童的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一切加之于他的事物都可能使他留下印象、长成性格中的一部分,父母甚至社会,有义务对于他们的成长做出引导,使他们尽可能少地接触恶,尽可能多地感受美。
然而,在我看来,与其隐藏恶,不如揭示真,引导他们客观真实地去面对这个世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项行为的做出往往是认知、产生态度到实施行为的一个过程,思想观念的输入固然会影响行为,但统治者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在认知这一环节进行“堵”,而是在产生态度这一环节去“疏”。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多重性,生老病死、贪嗔痴恨爱恶欲也是常态,即便是神也会因这些缺点而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对话中经常用到“勾销”这个词,勾销应当是一种从有到无的状态,既然这些是无法避免的存在,或许就不应该硬生生地勾销。罗曼罗兰是这样定义英雄主义的: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或许是带着他们看清世界的真相,看清原来除了真善美,这世间还有这么多的贪嗔痴,看清最好的榜样也有最坏的习惯,看清最好的故事也有最坏的结局,告诉他们,然而这并不可怕,然而这只是必历的过程。一个勇于面对真相的统治者或许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3 当柏拉图谈论教育、谈论文艺时,不由得会令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一位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或许和孔子思想中的“礼乐”有着一定的契合,他们的教育观之间有着相通又互相区别:
①他们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同样重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然后孔子认为礼乐的影响应当是贯穿人生的整个阶段的,柏拉图则更加强调音乐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
②他们同样重视音乐德育教化的社会作用;柏拉图认为正是因此立法者更应发挥其社会功能对音乐教育的内容进行审查;
③两者在对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孔子重内容与形式,认为礼乐应当“尽善尽美”,柏拉图则不单单把音乐当作审美对象,而是用审美特征培养人的能力。
综上所述,比较柏拉图与孔子的音乐教育观,我认为孔子更多的是在强调要顺应礼乐,姓名:李远航
学号:201317330114 “礼崩乐坏”则“名不正言不顺”,即法律的制定应在礼乐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而柏拉图更多地是强调礼乐的工具作用,即音乐是在法与制度之下的,法律可以限制音乐的内容。#4 站在一个法科生的立场上来看这几篇对话,我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哲人的“制宪会议”。讨论护卫者的教育时,苏格拉底就开始提醒阿德曼托斯,“你我都不是作为诗人而是作为城邦的缔造者在这里发言的”,在随后讨论统治者的立法工作时,苏格拉底再次强调了他们作为城邦缔造者的身份,与之相应的是经常出现的对于他们立法者身份的强调。
让我们从立法者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想国》的创造意图和核心命题。《理想国》的核心主题是灵魂正义,城邦仅仅是作为类比而被引入,因此这场“制宪会议”旨在为灵魂设定尺度,因此教育成为最大的立法。诗歌与哲学之争,本质上是立法权之争,哲学家取代诗人,成为终极立法者——神——的代言人。在这个意义上,《理想国》本身即为一部完整的法典。
事实上,立法者或者国家的统治者少有哲学家,柏拉图在这里进行哲人之间的“制宪会议”,其实质目的或许是为了教化,即基于城邦与灵魂的类比,这场哲人的“制宪会议”表面上看是在为城邦立法,但实质上是在为灵魂立法。如果说整部著作就是一场“制宪会议”,目的是为灵魂立法,那么教育就在本质上承担着立法的功能,为灵魂设定尺度。#5
第二、三卷与第十卷同样是在讲文艺,其思想却有巨大差异。《诗人的罪状》看似对文艺进行了批判,与第二、三卷具有矛盾性,实际上用否定文艺的特殊方式有力地确立了文 艺的地位。
首先,他对文艺的否定建立在承认文学的魅力与影响力上,批判即代表着强烈的关注。其次,文学因有强大的力量,本来就存在两面性,有扭曲的危险。一旦文艺偏离了正轨,就极可能败坏世风、毒害心灵。他对文艺的批判仿佛是一个竖满警示牌的框架,使后世的理论家和文学家们为了反驳他,不得不关注文学自身的价值所在,促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而非停留在摹仿表象和满足欲望上。再次,柏拉图用伦理或政治标准否定文艺,通过与哲学的比较否定文艺,正是为了给文艺正名,后代学者才尽力在这些标准之外另寻标准,探求文艺的特殊价值和接近真理的特殊方式。
第二篇:《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第三篇:《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第四篇: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
班级: 一
班
姓名:
章瀚予
我读了一本书他的书名是《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个弟弟》
>是关于卡梅拉是一个小公鸡, 他从农场主偷偷地留下一个蛋。卡梅拉的好朋友--佩罗是一只大鸟,他帮卡梅拉孵蛋,每天都待在自己的桶里孵蛋。卡梅拉每天都会悄悄地离开鸡窝去佩罗的桶里看自己的弟弟有没有孵出来。有一天佩罗在蜡烛下面照蛋看小弟弟的轮廓,还没长毛呢!但是卡梅拉看到了高兴地嘴也合不拢。但是有一天两个小刺猬皮
克和尼克偷了他们的蛋,卡梅拉发现了正在追的过程中,卡梅拉的弟弟突然从蛋破壳而出,但是出来的是个小女孩。卡梅拉和他的新妹妹--卡门一起玩耍,非常高兴!
不一样的卡梅拉
“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大小卡梅拉们一直都抱有这样的信念。他们执著地追求那些种群中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去看大海、去摘星星、去追回逃逸的太阳……一路上处处坎坷、历经艰难,但总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最后还能收获超乎想象的回报和异乎寻常的果实。我们可以把卡梅拉当作一种象征,一种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成就与众不同的你!小鸡卡梅拉厌烦透了鸡窝里的平凡生活,她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做一次长途旅行是她的第一个梦想,在海的另一边,她结识了火鸡皮洛克,并且把他带回了家,他们俩生下了一只粉色的小鸡——卡梅利多。卡梅利多的梦想就更多了,他想拥有一颗星星,可是却意外的结识了一群外星鸡…… 卡梅利多都还梦想和别人的家庭一样,有几个兄弟,可结果却来了个妹妹…… 有一天,鸡窝里发生了一件灾难性的事件,太阳不见了,卡梅利多的爸爸也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卡梅利多决定要找回失落的太阳,挽救鸡群……
整个故事内容极具创意,充满想象色彩,插图精美,小鸡卡梅拉和卡梅利多的形象惹人喜爱。这个系列绘本在亚马逊网站评为五星级童书,生动有趣的绘画也是该书的最大特色,是值得收藏的一套好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故事讲的是母鸡卡梅拉和她的儿女们卡梅利多和卡门的历险故事。卡梅拉家族里的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敢于幻想,更敢于去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书中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和法式的幽默。当然,也不乏那些捧着肚子哈哈大笑的段子。这套书的特点是那种小口袋式的,小32开,轻松、便携。每册文字大致在1500—2000字左右,阅读这套书,起步阅读的孩子很容易独立自主地从中获得自我的乐趣和完成全篇的成就感。
媒体评论快乐的理由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法国童话选》。那本书插图不多,但大都是彩色的画,很漂亮、很柔和的水彩。我至今记得那只穿着一双带花边的大红色长统靴的猫咪,很神气地站在国王和公主的宝座旁。这个关于猫的故事,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哲理,也没有很优美的文彩。但很多很多年以后,只要提起“法国童话”,我最先想到的,还是这只把妖怪当老鼠,一口吞下肚的猫咪。
在翻译《我爱小黑猫》这本书时,我差点惊讶地叫出声来,因为那双长统靴又一次出现在我眼前了,还是带花边的,还是大红色的,只是那猫咪,已经身在另一个故事中了。这仍然是一个法国的童话,虽然是现代的作家写给现代的孩子看的童话,可法国童话那种恣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随性的、不拘一格的幽默感,却仍然让我感觉那样的熟悉。
在翻译这套图画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些故事,当孩子读完了之后,他们会记住些什么?他们会记住穿靴子的猫,还是那双神气的长统靴?会记住发明家蒙特哥菲尔兄弟,还是那个像太阳一样的大气球?会记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那些秃尾巴的红色小鸡?
也许,记住什么,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记住了自己曾经读过一些书。这些书,让他们大笑,让他们满足,让他们的幻想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这些书,就这样和他们的童年连在了一起,让原本循环往复的生活变得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惊喜。这些书,就是一个孩子快乐的理由。
快乐也需要理由么?是的,需要的。
其实,任何一种幸福的感觉,都需要一个理由。只不过,让一个孩子快乐的理由可以是那么简单而微小,而正因为过于简单和微小,才常常被已经长大的我们忽略。就像也曾经是一只充满梦想的小鸡卡梅拉,却忽略了她小小的孩子想要去摘星星的心愿。
其实,太多时候,当我们拿起一本童话书,我们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夜的安睡和美梦,而更是为了让自己单纯地快乐一下,单纯地笑一下。当我们笑得像个小孩子一样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只是为了给我们一个理由,就像阳光是生长的理由;春天是花开的理由;草原是奔跑的理由;大海是扬帆的理由……而翻译这套书,也同样给了我一个,继续学习法语的理由。我不想为自己初次的法文译作多说什么,我只希望,当你和你的孩子翻开这些书的时候,也能找到一个让你们共同欢笑,共同度过一段快乐时光的理由。
鸡一定得下蛋吗?
连小朋友都知道,鸡就是下蛋的,不下蛋怎么能行呢!可是真的就有一只小鸡最反对下蛋,她认为下
蛋是最最无聊的事儿,她觉得生活中应该有更好玩的事儿可做!比如看海。天啊!鸡竟然有这个想法,别说我们感到惊奇,连她爸爸都大为生气,强烈反对她这个愚蠢的想法,被迫回窝睡觉的她竟然无法抵挡想看海的强烈愿望,竟独自一人深夜离家去看海……
一只柔弱的小鸡,独自深夜去探险,困难可以想象,但她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愿望得以实现,真的看到了大海,“堆城堡、捡贝壳、吃虾米、玩冲浪、还往水里尿尿……”她玩真是好开心!高兴之余,竟然迷失在了海上,在她孤独无助的时候,遇到了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险些被拔光了毛煮来吃,多亏她保证用每天早上下一个鸡蛋给哥伦布当早餐,才得以保住性命,从此,一只小鸡的海上探险之旅就此展开……
说到现在,也许大家还不知道,这只小鸡到底是谁?这只个性十足的家伙是来自法国著名红葡萄酒产地,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勃艮第,她叫卡梅拉。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今年推出的一套图画书里的主人公,这套书的系列名就叫《不一样的卡梅拉》,全套6本,每本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命名,如《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回太阳》、《我爱小黑猫》和《我能打败怪兽》,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个性和天真的想法,看到书名就可以想象出这只小鸡有多么和别人不一样,让人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每本的故事都是那么充满了幽默,画面细节丰富,故事的起承转合非常完整,新意不断,笑声不断。作家除了靠幽默风趣的语言,想象力丰富的故事牢牢抓住小读者的心里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颠覆经典和历史名人的段子,使得故事里还套着另外的故事,层出不穷。拿《我想去看海》来说,小鸡卡梅拉在海上竟然遇到了大探险家哥伦布,有了给他下了31个鸡蛋的免费早餐而保住性命的插曲,从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世界壮举里竟然有一只小鸡的参与。在美洲她认识了印第安人,仙人掌,还尝到美洲特产——玉米。最后,她竟然嫁给了一只火鸡皮洛克,和他生了一只叫卡梅利多的小粉鸡。和她一样,她的儿子和她一样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和十足的个性。从而卡梅拉和他的孩子们给读者上演了一出出充满欢笑的故事。在后面的几本书中,作家依旧拿那些典故和名人颠覆搞笑,有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蒙克的代表作《呐喊》的颠覆,有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升空的蒙特哥费尔兄弟,还有圆桌骑士和天文学家珈利略。作者巧妙地把这些人和事融汇到故事当中,非常自然而生动,却没有丝毫的生硬之感,大大加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戏剧性。对于经典文学的格林童话,作者更是不会放过,拿 “穿靴子的猫”、“汉赛尔和格蕾特尔”的故事大大幽默了一把,熟悉这个故事的读者看后肯定会开怀大笑的,会惊叹于作者的离奇想法和驾御故事的能力,这么好的故事当然还要读者自己去阅读,去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发现画面里隐藏的情节,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书中的小鸡卡梅拉只所以这么有个性,和别人不一样,是在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给了一个暗示,贯穿故事始终的有一个人,是鸬鹚佩罗,他是卡梅拉的好朋友,他给她讲了很多离奇的故事,这也是使得卡梅拉不甘心下蛋去看海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故事的精彩点燃了她的好奇心。无独有偶,法国著名的童话作家,《鹅妈妈故事集》的作者也叫佩罗,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其实是作家的精心安排,作者的暗示是告诉读者,要想您的孩子将来能成功,就要在他小的时候,多读书,读好书,多给孩子提供文学的滋养,作为父母,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那些似乎很难理解的个性想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要保持他的那份调皮,那份天真。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正如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专家——萝卜探长所说的那样:“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成就与众不同的你!”
今晚的作业,老师要求同学写自己喜欢看的书,并写明原因。培源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我喜欢《我去找回太阳》喜欢的原因是皮迪克打鸣失败,卡门和卡梅利多很伤心,它们要去找回太阳。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我喜欢《我想去看海》这本书。喜欢的原因是:卡梅拉想去看海,可是,爸爸不同意,卡梅拉自己去了大海,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我喜欢《我爱小黑猫》喜欢的原因 是:小胖敦钓上了一个大麻袋。里面装着一只小黑猫,卡门和卡梅利多养大了小黑猫。
这套书,培源非常的喜欢看,虽然明天要考试了,今晚还在看,不但在家看,还要带到学校去看。这套书,这个暑假,一年级的小学生值得拥有。
不一样的卡梅拉
日照 杨现官
初识这本书,应该是源于济南路小学布置的假期作业,根据第二届“新华书店杯,好书伴我度暑假”推荐的阅读书目,自由选择两部书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并要求写出读书心得。在书店,恰好别的推荐书目大都已售完,只好买它了,拿来一看,还被它吓了一大跳,原来《不一样的卡梅拉》竟是一个系列,一共十一本,尽管价值不菲,可为了孩子,还是忍痛买了下来。其实后来读了才知道,绝对是物有所值。带回家里,女儿兴奋地不得了,很快便沉浸其中。儿子也跟着凑热闹,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也变成了《不一样的卡梅拉》。从《我想去看海》到《我不是胆小鬼》,一篇不落,一遍,两遍,三遍,不厌其烦。很快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成了故事中的皮迪克,她妈妈成了卡梅利多,她是卡门,她弟弟成了卡梅利多,还有她的那些小伙伴们分别扮演着小胖墩,小刺头,小六子的角色。
深受他们的感染,我们也深陷其中。当然它带给我们的震撼也是无以伦比的,书中的卡梅拉从小就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性格,认为肯定还有比下蛋更有意义的事,自从听了鸬鹚佩罗的关于大海的描述后,便产
生了我想去看海的念头。尽管被她的父母严词拒绝了,认为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卡梅拉还是毅然决然的趁着寂静的夜晚告别了的她的兄弟姐妹,向着她梦想的方向出发了。途中虽然历尽了千难万险,但她还是看见了她梦寐以求的大海。从哥伦布眼皮底下求得生存充分显示了她的勇与机智,从不愿意下蛋到主动要求下蛋,世上真的没什么难事,难的就是自己绊住了自己的脚。于是她和哥伦布一起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遇见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皮迪克。在卡梅拉收获爱情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希望。卡梅拉身上的种种的优秀品质不正是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的孩子们所缺乏的吗?勇敢、机智、敢于冒险,不怕苦,不怕累,有自己的梦想。
也许在我们眼里,孩子的一个不切实际想法,显得有些荒谬,不可理喻,或许正是他们梦想的种子,而我们一个不恰当的呵斥也就很可能扼杀一个希望,一个天才。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生存能力愈强,就越容易适应这个社会。而我们所做的绝不是给予孩子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他们多少。
不一样的卡梅利多,不一样的卡梅拉,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家长,但愿我们也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于希望。
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成就与众不同的你
寒假我送给儿子一套童话书《不一样的卡梅拉》,当儿子接过书,只是翻开了第一页,就被书中的图画所吸引住了,便急不可待地阅读了下去……故事中的卡梅拉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收获着平等、尊重、友爱、合作、责任与勇敢。卡梅拉们身上有孩子自己的影子,卡梅拉们始终是快活的,我觉得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快乐的孩子是满怀梦想的。托尔斯泰说:“孩子的心灵成长更需要有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财富。孩子的梦想有着她自有的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和成熟。”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都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这些梦想虽然可能过于简单和微小,但都一样令人尊敬,梦想从来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是萌芽于孩子心灵深处,为梦想的奋斗就是无比快乐的,执著于梦想的实现,心灵就会长出隐形的翅膀,快乐的翅膀。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只会在徘徊孤单中更加坚强,绝不放弃。不管生命的尽头是戏剧还是悲剧,无怨无悔的人生体验,构成了生命的真实与精彩。
快乐的孩子是独具个性的。”我才不要和其他小鸡一样呢!”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可以承载我们的希望,但绝不是我们人生的复制或梦想的延续。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更何况满怀无数奇思妙想的孩子!可是,如今在我们面前已经很难见到孩子的天真与浪漫了。好多孩子被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教育管束得光说大人话,光办大人事,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像一个成熟的小大人了。家长老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给孩子们一个死板的模式向里套,合适的衣服穿在合适的人身上是舒服,不合适的就成了束缚。我们的孩子变得愈来愈听话了,不再有任何怀疑,因为多一份存疑就多一份反抗,也多一份苦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孩子们愈来愈沉默了,只有接受没有疑惑。鲁迅曾经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来”。我们用“听话”作为最高标准训练我们的孩子,当他们日后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时,如果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听话的民族”,我们也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不可能强迫他们成为一样的人,让我们爱着孩子本来的样子,用爱和包容去教育他
们,尊重他的独特与平凡,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会学会尊重,学会了爱,学会了如何快乐的学习生活。
快乐的孩子是伟大的。快乐的孩子心灵洒满阳光,同时他会把阳光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卡梅拉们身边有亲爱的父母、独具魅力的爱人、可爱的小妹妹、渊博的师长、亲密的朋友、不速之客小黑猫,还有一大堆调皮捣蛋的玩伴,他们有争吵、有伤心、有恐惧、有烦恼可更多的是彼此分享爱情亲情友情带给自己的快乐。其实,只要孩子对人生充满欢喜与热望,只要孩子有颗善良的心,能孝敬长辈,关爱他人,成绩落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者,今天成绩优异的学生,明天就一定能傲视群伦吗?今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将来就一定不成气候吗?师长的爱无法覆盖孩子的一生,他必须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独自去迎对那些你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风云。我们只能教给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有助于他一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东西。这样,即使将来他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不能在某一领域中出类拔萃,不能成名成家,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幸福,得到人生的意义。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孩子的名字既叫明天,又叫今天。孩子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的今天也应该是幸福的。决不能为了孩子所谓美好的明天,而不惜牺牲孩子实实在在的今天的幸福。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自然成长是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天真、纯朴、善良、真诚,希望得到认可与欣赏;孩子的好奇、幻想、渴望、探求,需要鼓励与扶持;孩子的痛苦、欢乐、愤怒、困惑,期望得到理解与关怀。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孩子,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不是想当然地指责,更不是用成人世界的庸俗哲学编排指责教训孩子。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那些似乎很难理解的个性想法,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他的那独一份儿的调皮和天真。从而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和学习带给他的无尽乐趣吧。
爱上卡门
裴叮
妈妈,妈妈,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变成了小胖墩。
啊?为什么呀?
变成小胖墩,就可以和卡门天天在一起呀。
我喜欢卡门的机智,她的小脑袋瓜里总能冒出好主意; 我喜欢卡门的勇敢,面对可怕的圆桌武士,她举剑反抗; 我喜欢卡门对朋友的友爱,朋友有难,她坚决上前。
喜欢卡门的自信、可爱……
第五篇:环艺读书笔记
《建构文化研究》读书报告
《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是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rnptorl)继他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之后又一部令人翘首以待的宏篇巨著,必将对现代建筑发展的讨论产生深远的影响。用一句话来说,《建构文化研究》是对整个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思考。弗兰姆普敦探讨的建构观念将建筑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它向迷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思想提出有力的挑战,并且展现了一条令人信服的别开生面的建筑道路。确实,弗兰姆普敦据理力争的观点就是,现代建筑不仅与空间和抽象形式息息相关,而且也在同样至关重要的程度上与结构和建造血肉相连。
组成《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十个章节和篇后记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当代建筑形式作为一种结构和建造诗学的发展历史。弗兰姆普敦对18世纪以来法兰西、日耳曼和不列颠建筑史料的近距离解读为《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清晰地阐述了结构工程与建构想象是以何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佩雷、赖特、卡洛·斯卡帕和密斯的建筑之中,以及建造形式和材料特征是如何在这几位建筑师的建筑表现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的。此外,弗兰姆普敦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元素贯穿在某位建筑师作品中的方式也就构成了评判该建筑师整体建筑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弗兰姆普敦对佩雷、密斯和卡洛的建筑作品和思想态度的历史威份的分析之中。在弗兰姆普敦看来,积极主动地挖掘建构传统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性和“先锋派”历史地位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
建构文化旨在重新建立一个建筑审美学体系,将我们从18世纪以来温克尔曼建立的风格学进行一个重新审视,长久以来,我们对建筑分类以风格进行划分,而建构文化研究提出来结构与建筑美学的关系,这样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设计问题,会有一个更好的全面地认识。
在其中论述中,一个章节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提到的密斯及其作品的思想,作者对密斯的评价非常高,但是文中在对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通常我们在讨论密斯的时候,都会认为其作品简洁,深刻,有纪念意义,而密斯的建筑以建构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德国馆的设计,钢柱与屋顶的设计链接却是是一种装饰性的设计,看起来很理性,其实内部结构并非理性。密斯为了得到一个薄雾顶的形式,在结构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个梯面设计,使人仰视屋顶的时候还是可以把屋顶看的比较薄,但是其内部结构并非如此,所以这点在设计上不能说完全建构的,而是一种非建构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密斯德国馆屋顶的设计构造细部,从具体的设计构造对一个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进行解读,能更全面地去了解这个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住宅精细化设计》读书报告
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住宅建筑设计的较为多,所以在今年寒假我看了《住宅精细化设计》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以及住宅设计的粗旷不够精细。
目前我国正在处于一个住宅建筑设计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每年竣工的城镇住宅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从下一代人来看,当今年代将是留给他们最多住宅建筑遗产的年代。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的住宅设计的有优差,由于其量大而广而实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就是目前住宅设计的现状而言,其情形不能不说是令人担忧的。大量的住宅设计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各个方面还缺乏仔细的推敲,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住宅建筑设计要实行精细化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这本书中,讲述老年客户群居住需求调研及设计建议这一块的文章对我印象颇深,如今,随着我国人口年龄老年化的到来,老年人在居住上的问题也明显增加起来,为了保证老年人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其居住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老年人的现有居所多为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隐患。因此,文中在通过大量的调研对老年人现有住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总结出了系列的生活习惯上的共性,并进一步的提出了适合于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建议。
文中提到了一些老年人的非常细致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年人喜欢在墙上钉挂东西,并喜欢在床前放置写字台等等,这些现象貌似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但是笔者对其进行的分析思考,的确体贴细心,随着记忆力的下降,老人喜欢在每间屋子的墙上都钉挂闹钟或者日历来提示时间,然而住宅的墙面上比较坚硬难以钉挂,常常只能钉在木制的柜子或者门上,或者借挂在其他设备上。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可以适当的考虑挂镜线的设置或者预留钉挂点,并且必须保证钉挂物品的牢固性。而比起床头柜等比较矮的家具,老人更喜欢在床边放置诸如写字台之类稍高一点的家具,以便起身时可以承付,较大的桌面也便于放一些药品,茶杯,照片,收音机等常用物品,在为老人选购家具时,应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老年人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其每年递增的增长率均为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个相对弱势并且正在迅速壮大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不断满足他们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切从老年人出发,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中,是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目标。文章其中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研究老年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公用设计原则,即是对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概括,是对居住建筑所设
计到的各个功能空间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普适原则的总结和归纳。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中对此也作了很详细的分析,文中通过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得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住宅室内布局和装修设计是真正便于日常的生活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有老年成员的家庭纷纷购房和装修住宅,但是在选择住宅和装修设计中却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而犯一些错误,为以后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文中对这些现象都进行了足够的分析调研,并从中得出结论。
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均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一般的住宅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就可能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意向不到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住宅装修时针对性的改造和设计,使其更加方便于老年人的生活,从而减轻老年人以及护理者的生活,工作负担。对于老年人老说,室内装修最重要的不是豪华和美观,而是安全,方便和舒适,因此与普通家庭装修有很大区别。对此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此书中像此类对专门一类人群进行行为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案例有很多,这也是因为作者在清华大学从事住宅设计研究,教学以及实践多年,在住宅精细化设计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心得。近年来并陆续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设计住宅设计各个方面的研究心得。这样的经历得出了这本书的精彩。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杨经文》读书报告
对杨经文先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建筑杂志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有零星的了解,尤其是其所设计的高层建筑中引入立体绿化形成独特的外观造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生物气候学理论觉的既新,又不新。不新在于做建筑设计的时候,气候(如日照、朝向和通风)是必然考虑的因素,这是关乎人们健康和舒适的事情,从来就不应忽视,也是决定一个建筑好坏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但是像杨经文先生这样从能源和生态的角度去应用气候学,并由此发展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设计,无论是在科学性、系统性,还是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在全世界都属先锋的。当然,按照杨经文先生的说法,生态气候学只是生态设计的一部分,生态设计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理想,多年来,他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揭示出了一片全新的可供探索的视野。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先锋设计首先实现在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杨经文》(吴向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试图对杨经文先生的整个设计理念有个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期待获取一些启发。
早期作品roof roof住宅这是杨经文在自家的独立式住宅的设计中进行的生物气候学实验。这种做法和国际众多建筑设计大师做法相同,在面对一个全新的设计时,他们往往拿自己住宅作为开端,比如:盖里的自家住宅、安藤忠雄的自家住宅设计等等。在这个设计中,他从马来西亚的传统庙宇获得启示,庙屋有包括遮雨和阻挡入侵者的百叶等的多层过滤设施。杨经文的基本出发点是把这个建筑设计成一个“环境过滤器”通过在独立式住宅的平屋顶上加一个伞状的百叶屋顶来达到遮阳、遮鱼、通风、纳凉的作用。他认为,热带建筑起的作用就像一把伞,在遮阳避雨的同时,让风穿过使人感到清凉。通过建筑设计引导主导风穿过水池降温,起到自然空调的作用。住宅内部还有一个空气通道,这条通道上三个控制空气流通的“阀门”是格栅、玻璃门、百叶,这些元素都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打开或关闭,以此调节建筑中的气候。从外形来看,并没有对马来民居进行建筑形式上的模仿,而是一座盖了一把“雨伞”的柯布西耶式的现代主义建筑。用杨经文先生自己评价:“这所房子给我的建筑理念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这是把我的建筑理念应用在城市设计和高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型。作为实验,它成功完成了它的使命,从生活角度,它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可见其重要性。
早期代表作——梅纳拉大厦,这是杨经文将生态气候学运用于高层建筑的代表作。梅纳拉大厦15层高,建筑将被动式能源方式与主动式能源方式相结合。将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放在东部以遮挡暴晒,西边则是以不同层的平台一些遮阳的百叶与外伸的翼片来防晒。杨经文对电梯井筒的不同朝向对节能影响有具体的分析计算。他为每层办公空间设计了空中平台,可以配置植物形成空中花园,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缓解工作的紧张感,这是杨经文在设计中很重视的一个特征。空中平台是以顺时针盘旋而上的,这也为这个外观为圆形的建筑带来了立面的独特特征。底部三层是以种满植被的斜屋顶来覆盖入口、计算机设备以及地下停车场。在建筑顶部有钢结构和铝合金构成的遮阳棚。既可以遮挡顶层的游泳池和健身房的过强的阳光,又可以为未来安装光电蓄电池留下空间。对次英国的艾弗-理查兹教授评价道:“建筑的最终形式来源于纯粹的设计原则和几何构图——没有任何痕迹显示它受到实用型建筑外观形式或者马来西亚形式的影响,它只是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
发展之作——梅纳拉umno大厦,这是一个21层高的建筑,设计在运用自然通风来节省空调系统的耗能方面作了重点的考虑。对太阳和气流轨迹进行研究是杨经文一贯方法,而对气流的研究在这个设计中尤为突出,以至于该建筑的外形也明显表现出空气动力学对建筑美学的影响,这也成为其设计新造型的来源。针对当地的主导风向,他设计了“导风的翼形墙体”,导风的作用原理是在气流与建筑呈夹角的时候,位于建筑开口处的迎风翼形墙体可以产生一个眼里梯度,从进风口导入的气流通过专门设计的平台,这些平台发挥类似“空气锁”的气囊作用,配合设置的可开合的落地门来引入自然风流向建筑内部。
升级之作——新加坡editt大楼,杨经文在这个建筑的方案设计中仍然更大胆地进一步发展了绿色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法。通过选择当地植物的物种,以及一个从地面连续盘旋而上一直到建筑顶部的,由覆盖植被的露天平台和景观坡道组成的体系来对场地的有机体进行恢复。达到恢复此地的生态系统。另外还考虑建筑今后的改造成办公或者居住用途的计划,而且对将来建筑拆除后的材料的重复利用也进行了考虑,建筑的结构构件全部采用机械连接方法,而不是焊接,这样构件可以在拆除之后实现在利用。
颠峰之作——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该设计对建筑方位同样考虑到既避开日晒,又有利于主导风向。服务设施放在建筑的西侧以遮挡暴晒,在东边,把建筑转了一个角度,使的不会有只射阳关。在外墙仍然做了数量充足的这样片。通过中庭屋顶上装置百叶,使的热空气可以对流出去。在导风方面,设计了宽度达到6m的让人想起双翼飞机的导风翼板。在低层采用架空的同时,空气的流通和对建筑的冷却作用也得到发挥。在设计大面积遮阳措施的同时,仍然注意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对电器照明的依赖。在这个建筑设计中也采用了他惯常所采用的竖向绿化系统,大多数楼层都有绿化的角落或者退台,6个空中庭院散布在建筑中,营造出良好的、舒适的学习氛围空间。
二、杨经文先生的建筑创作手法——个人见解
总结这几个比较代表的实际建筑例子结合自己理解,看出生物气候学设计理论应用在建筑上的一些主要手法:
1、空中庭园是生物气候学设计法中最突出的设计手法。空中庭园是一种高层中的较大的露台,可以有几层高,可供私用或公用,设在高层建筑的上部,它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换层,提供了绿化景观,也可提供非工作时的交往,如午餐和休息。庭园后面是全玻璃,阳光可直接进入办公空间。另外空中庭园也能起到组织自然通风的作用,降低迎面风压力等。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他认为建筑物用大量植物覆盖不仅能减少所在地区的热导效应,还能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几一氧化碳。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它可以是遮荫的凹空间(广场大厦、吉隆坡、1986),凹阳台(包斯泰德大厦),凹入较大的绿化平台(梅拉纳商厦、雪莱俄、1992)。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呆板的建筑外表,并且在阴影区提供了开窗的客观可能性,阳台和大平台创造了让人们可以在高层建筑的上部走到室外,直接地接触室外环境。这可以说是在更高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
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设计中根据太阳从东到西各季节运动的轨迹,将格片做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不同季节和时间阳光进入的多少。在屋顶上有了这样一个遮阳格片后,使得屋面空间成为很好的活动空间,如设置游泳池和绿化休息平台,同时由于层面减少暴晒,有利于节能,从其私人住宅可以看出来。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流动,降低有日晒引起的升温。对于不设中央空调的建筑物来说,利用自然风能带走热气,可明显的改进居住环境和节省能耗。典型代表如杨经文先生设计在海口大厦3号楼方案中,他也是将中间服务核部分顺主导风向放置,形成了风道,使其形成了自然通风厅。为了最好地利用风,杨先生在海口大厦中设计了一种鳍,它可以人工开启。当有轻风作用时,可把鳍打开,风顺其吹入室内,形成对流;当有强风作用时,可把鳍关闭,让风围绕建筑表面吹过;当建筑受到偏风作用时,可关闭一侧,打开另一侧。“鳍”的运用,使建筑有了生命,可以对自身进行调节。这一处理手法值的我们今天学习。这在杨经文先生的设计作品中实例比较多身边的例子如,上海军械大厦,当需要自然通风时,外墙最外层可以开启,让自然风顺利通过;当冬季有寒风时,将这一层关闭不让寒风吹入室内。起到了跟随环境状况的调节作用。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交通核心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恻。一是利用电梯的实墙遮去西晒或东晒;二是让电梯厅、楼梯间和卫生间有条件自然采光通风。特别是电梯厅可以给人们眺望窗外,意识到所处的高度,并可减少照明和省区防火所需的机械风压设备。
6、生物气候学在建筑外墙上的应用,高层建筑的外墙对室内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外墙由于是固定不变的,对冷热气候无法予以调控。运用生物气候学方法设计的建筑外墙具有可调节特点。因此,外墙应该是多面或多层的,可以关闭或开启某个层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其目的还是要降低能耗,减少空调和采暖的使用。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这办法可以促进蒸发以冷却墙面。
7、垂直景观引入高层建筑,垂直景观就是高层建筑的绿化,把植物或其他有生命元素引入高层建筑中,或在地面层引入景观,如此处理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改善微气候,同时给城市也创造出立体景观。另外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与新鲜的空气。垂直景观主要是通
过对空中庭园的绿化,伴随着风的作用,共同改善室内环境。这使我想起勒·柯布西埃曾构想的空中花园,柯布真是一位具有超越时代的预见与洞察力的大师。
三、总结
了解与学习了杨经文先生的设计思想,感觉自己收获颇丰,同时它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最为可贵的是,这种先锋设计首先实现在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尤其是我国。杨经文用他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行动,给我们这个人均资源极为紧张的发展中大国以极大的启示。在我国一些地区气候对建筑设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设计中应运用生物气候学的设计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设计出较低能耗的建筑,这应该也是未来节能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生物气候学方法鼓励建筑因时因地因气候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体型与外观,这就鼓励了建筑多样性的发展,就避免今天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同时也达到了节能可持续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读这本书的有一个重要方面原因。篇二:环艺设计思维快速表达 读后感 《环艺设计思维快速表达》读后感 快速表达是设计师思维方法的基本功,它介于草图或草模与真实的表现图或表现模型之间。快速表达的灵魂之于设计师的空间,思维通过徒手快速的空间草图或概念草型迅速地呈现,是设计师检验其设计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手段。从现代主义大师到今天的设计大师无不具备这种专业表现能力。快速表达绝不同于绘画,只是一种想法的任意表现,设计的快速表达是设计师对设计基地分析结果的认识的表现,除了体现出设计师的知识素养外,必须根植于设计基地的空间尺度及建构材料与技术的认识。由此,快速表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学习《环艺设计思维快速表达》这本书,我学会了运用快速表达的方法来辅助设计思考过程。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快速表达与思考的关系、快速表达的二维表现方法、快速表达的三维模型表现方法。这本书运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说明了快速设计表现的相关技法,并通过点评优秀作品及对名师名作的鉴赏,让我的认识从抽象变为具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环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类别,要求有缜密的思维与良好的思考方式。构思的表达在环艺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快速表现图不但是表达设计构想的成果图样,更有助于我们在构思过程中激发想象和进行思维判断。如何把构想表达得准确而生动,如何把设计过程和设计表达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必须掌握的。这本书基于对思维与表达的密切关系的考虑,并不孤立地讨论表现技巧的运用方法,而是强调在完善和发展设计构
思方面的多种技能和方法。这本书将设计思维与表现结合起来讨论,强调表达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及对各种“关系”,如光影关系、色彩与材料关系、空间性质与表达技巧关系,等等的处理,以协助我们把设计思维同表现结合起来思考、训练,从而有效地运用表现技法,合理地选用表达手段,引导、辅助、推动自己的设计思维,进而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
设计思维的快速表达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快速表达的各种形式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萌发的最直接、最自然、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思维表现形式。
(2)快速表达也是设计师提高交流效率的有效工具。快速表达成果的潜力存在于从大脑到表达成果,然后再回到大脑的往返循环的信息交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的运动次数越多,那么设计思考的完备程度就越高。
一、快速表达与思考的过程 1.从思考到表达 1)形式抽象化 2)关系明确化 2.从表达到思考
我们经历了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后应该重新回到思考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总结、修正、拓展。1)总结
经过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我们得到了初步的快速表达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仅仅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暂时性成果显然是不完美的,这些不够完美的因素或是未经考虑的部分都将是下一步设计得以推进和完善的基础,应该把这些因素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2)修正
快速表达的修正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它甚至比最终得出的成果要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针对快速表达对上一步总结出来的各种新思路进行重新思考,并反映在快速表达成果中。这一步骤不但是对快速表达成果本身的改动,更是对前面的方案思考的更正,只不过这个更正以更为具体的方式体现在了表达上面。我们前面强调的表达形式的抽象化就是为了使表达成果具有变动的可能性,为后面多次的修改提供可能。在方案仍然处于探索期的时候,快速表达就不应该过度地关注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也不应该惧怕因为修正带来的粗糙效果,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设计关系的阐述上。3)拓展
在模型表达中,常常出现与原来的思路不同的情况,这些效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模型的粗糙工艺,或是模型的未完成状态,甚至是无意的破坏。这些常常被看做是意外的情况,事实上有时具有意想不到的价值,所以不应该忽略这些因意外而产生的新的思路。我们总是很容易在模型完成的阶段把原先存在于模型中的那些思想正常化和规则化,也习惯性地按照原先的思路而不是模型提供给我们的思路去指导方案的发展,结果就是丧失了许多有趣和有意义的想法。试着去采纳和接受这些因为模型的制作才激发出来的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摆脱原来固执的想法,并拓展出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新信息的加入或许会比预想的效果更出色。对偶然事件的利用有时甚至能够使模型脱离原来的主题思路,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对于意外情况所做出的思路调整的前提是这些意外能够产生出优于原先的工作方案,或者对原先的工作方案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在模型研讨的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模型的方式去思考。以上就是本人对这本书的部分看法和感受,这些看法和感受就是基于本人对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门专业的理解和诠释。篇三:公共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公共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环境艺术设计111班 胡鸿燕
首先,在阅读《公共艺术设计》这本书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公共艺术设计是什么?公共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于作用有哪些?最关键的还有公共艺术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关联?对我们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作用?这才是我们阅读和了解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通过书目的第一章节中,我基本了解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含义。
所谓公共空间,就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才出现“公共性”这个词;在德国,直到18世纪才有这个词。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
书目的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使得我了解到了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雕塑和壁画。那么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论是从西方发展史来说还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来说,通常是围绕着雕塑和壁画的发展来介绍的。例如在介绍西方的公共艺术时,罗马广场的方尖碑以及各个教堂的浮雕,宫殿的喷泉,都属于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代表。在介绍中国的公共艺术时,提及了陵墓石雕、石牌坊等等都是属于公共艺术在中国发展中的一部分。
书目的第四章节共和第五章节,在现如今的公共艺术设计应用于发展中,我认为公共艺术在中现今的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的借用,也不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城市雕塑的同义词。我认为好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满足一下条件:第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文化环境相适应;第二、公共艺术设计应该满足公共艺术开放性的特质,在形式上的开放性,表现上的通俗性,以及设计上的综合性。第三,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例如便利性的设施,标志性的设施以及安全性的设施。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具有装点性的特质,还应该是依附人文背景、中日然景观而存在而设计的。
总结,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深刻了解到了公共艺术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公共艺术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因为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不论是从设计的角度还是概念上重叠范畴的角度。婴儿,在做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公共设计一样,除了考虑设计在用途上的实用性以外,还应还结合考虑设计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人文环境相适应。例如要有影人深思和共鸣的开放性主题,和表现人文创意,高科技,高工艺的展示等。因此,对公共艺术设计的认知对于我们环境艺术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篇四:环境艺术设计-郑曙旸版_学习笔记
第一章:概论(4学时)1.环境设计的概念 关于“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在目前的中国至少有三种文字的词组表述。其一:环境艺术;其二:环境设计;其三: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或者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而是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它具有学科的边缘性、行业的综合性、运行操作的协调性。1.1 概念
广义——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显然这是指导艺术设计发展的观念性问题。
狭义——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显然这是实际运行的专业设计问题。
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在今日的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尚未被别人广泛认知。
2.环境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20世纪后期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成为各国发展决策的理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艺术设计专业中脱颖而出的。国内学术界最早在艺术设计领域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学术界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环境生态意识觉醒的较早,这与其狭小的国土、匮乏的资源、相对拥挤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进入80年代后期国内艺术设计界的环境意识空前高涨.于是催生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立。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专业方向。
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环境观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环境设计 2.1 东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东方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起源于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即现今地理位置的亚洲与东北非洲部分。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诞生在这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也都起源于这里。因此东方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甚密。
在东方文化的孕育下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背景的环境设计体现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神权皇权以及宗教的意志所造就的文化结合于自然,创造了许多完美的环境设计。
埃及-阿布辛贝神庙 印度-泰姬陵 中国-黄山 2.2 西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西方文化虽然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但却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西方的概念来自于西洋.即泛指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各国。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科学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西方“以有为本.从有到实体”哲学概念的产生。在西方文化的传统观念中:人处于万物之灵的地位,或宇宙中心的地位;别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安排,都得服从人的需要,听从人的摆布。3.环境设计产生的相关理念 3.1 视觉艺术
“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协调各类艺术与设计在特定空间中相互关系的设计.显然需要将视觉感受的有目的性的整体把握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人的视觉可感受范围的空间形象的整体把握。
自然环境景观具有相对于人工环境景观的视觉统一性.这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形态、尺度、色彩、都相对宏大和整体。无论平原、高山、草地、森林、河流、湖泊,大海、无论蓝天白云还是风雪雨雾.尽管也会出现灾变的影响,但总体上大自然在人们的眼中还是和谐与美好的。从本质上讲,回归自然是人动物性的本能体现,人的视觉神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是处于相对松弛的休息状态。
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概念出发,无非就是将人工环境的视觉观感调整到类似于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适度的视觉状态,既不存在视觉饥渴,也不存在视觉污染,因此能够产生美感。
视知觉的美感体现于环境中物象运动的表现。来自于景物空间形态运动的平衡.来自于实物形状发展的张力.来白于对象物体所呈现的光线与色彩,所有美感的来源都成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成败的砝码。视觉因此成为设计追求的首要标准。3.2 文化遗产
由于界定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概念基本一致。所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1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物质的文化遗产内容包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三个层面;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建议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3.2.2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
文化遗产的界定在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美学与科学高度融会基础上的物质与非物质独特个性体现。文化遗产必须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人类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物有机融入自然并成为和谐的整体,是体现其环境意义的核心内容。
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即环境系统存在的多样特征;环境系统发展的动态特征;环境系统关系的协调特征;环境系统美学的个性特征。3.2.3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遗产是自然与人为的产物.随着沧海桑田的巨变.能够留存下来既有历史的偶然,同时也具有天然合理的成分。这一点与今天完全人为地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在全部的世界遗产概念中.文化景观标准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观念比较一致。如果从视觉艺术的概念出发,环境艺术设计基本上就是以文化景观的标准在进行创作。文化景观标准至少有以下三点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含义: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为有意的设计.完全是人类出于内在主观愿望的满足.对外在客观世界生存环境进行优化的设计: 第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在出发点是“艺术”.首先要满足人对环境的视觉审美,也就是说美学的标准是放在首位的.离开美的界定就不存在设计本质的内容。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协调关系的设计.环境场所中的每一个单体都与其他的单体发生着关系.设计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单体都能够相互协调.并能够在任意的位置都以最佳的视觉景观示人。
3.3 相关设计专业
城市规划、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共同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理论体系 3.3.1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很难涉及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但是城市规划的总体环境意识却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的观念。如果缺乏总体环境意识,是很难做好环境设计的。因此,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一般知识。以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去主导环境艺术设计.就成为设计概念确立的重要环节。3.3.2风景园林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写道:风景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短短几个字,汪老却道出了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本质和存在价值。风景园林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根本任务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级学科以后,更是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共同支撑起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风景园林学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扛起总协调的担子,使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达到“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的效果。3.3.3建筑学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
4.环境设计实施的内容 4.1 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大到大地景观、城市建筑、也可以小到室内环境。设计内容的目的就是环境场所总体空间视觉形象的优化。属于规划理念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体现。它的基本概念是协调各类造型艺术与专业设计。4.1.1 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
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控制对象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两个大的类别。前者是设计的基础要素;后者是设计的主体要素。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决定了设计总体控制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维护符合生态运行的原有地貌;人工环境的次生特征.决定了设计必须考虑与所在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同时总体控制人工环境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要索
以人类生存为中心的环境就是地球生态圈.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由此系统产生的自然环境要素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地球生态圈在科学意义上的自然形态.又以土地,植被、水域,山脉的实体物象,成为设计在视觉形态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要素。
2、人工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的主体是建筑。它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对自身所处生存空间不懈开拓的结果。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建成的物质实体.从而构成了次生的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的总体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主要是从视觉感知的层面,对建筑,绿地,街道,广场,设施等物象要素。进行四维空间设计的协调控制。篇五:环境艺术设计-郑曙旸版 学习笔记
第一章:概论(4学时)1.环境设计的概念
关于“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在目前的中国至少有三种文字的词组表述。其一:环境艺术;其二:环境设计;其三: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或者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而是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它具有学科的边缘性、行业的综合性、运行操作的协调性。1.1 概念
广义——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显然这是指导艺术设计发展的观念性问题。
狭义——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显然这是实际运行的专业设计问题。
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在今日的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尚未被别人广泛认知。
2.环境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20世纪后期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成为各国发展决策的理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艺术设计专业中脱颖而出的。
国内学术界最早在艺术设计领域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学术界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环境生态意识觉醒的较早,这与其狭小的国土、匮乏的资源、相对拥挤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进入80年代后期国内艺术设计界的环境意识空前高涨.于是催生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立。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专业方向。
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环境观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环境设计 2.1 东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东方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起源于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即现今地理位置的亚洲与东北非洲部分。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诞生在这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也都起源于这里。因此东方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甚密。
在东方文化的孕育下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背景的环境设计体现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神权皇权以及宗教的意志所造就的文化结合于自然,创造了许多完美的环境设计。
埃及-阿布辛贝神庙 印度-泰姬陵 中国-黄山 2.2 西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西方文化虽然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但却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西方的概念来自于西洋.即泛指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各国。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科学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西方“以有为本.从有到实体”哲学概念的产生。
在西方文化的传统观念中:人处于万物之灵的地位,或宇宙中心的地位;别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安排,都得服从人的需要,听从人的摆布。3.环境设计产生的相关理念 3.1 视觉艺术
“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协调各类艺术与设计在特定空间中相互关系的设计.显然需要将视觉感受的有目的性的整体把握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人的视觉可感受范围的空间形象的整体把握。
自然环境景观具有相对于人工环境景观的视觉统一性.这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形态、尺度、色彩、都相对宏大和整体。无论平原、高山、草地、森林、河流、湖泊,大海、无论蓝天白云还是风雪雨雾.尽管也会出现灾变的影响,但总体上大自然在人们的眼中还是和谐与美好的。从本质上讲,回归自然是人动物性的本能体现,人的视觉神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是处于相对松弛的休息状态。
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概念出发,无非就是将人工环境的视觉观感调整到类似于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适度的视觉状态,既不存在视觉饥渴,也不存在视觉污染,因此能够产生美感。
视知觉的美感体现于环境中物象运动的表现。来自于景物空间形态运动的平衡.来自于实物形状发展的张力.来白于对象物体所呈现的光线与色彩,所有美感的来源都成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成败的砝码。视觉因此成为设计追求的首要标准。3.2 文化遗产
由于界定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概念基本一致。所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1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物质的文化遗产内容包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三个层面;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建议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3.2.2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
文化遗产的界定在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美学与科学高度融会基础上的物质与非物质独特个性体现。文化遗产必须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人类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物有机融入自然并成为和谐的整体,是体现其环境意义的核心内容。
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即环境系统存在的多样特征;环境系统发展的动态特征;环境系统关系的协调特征;环境系统美学的个性特征。3.2.3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遗产是自然与人为的产物.随着沧海桑田的巨变.能够留存下来既有历史的偶然,同时也具有天然合理的成分。这一点与今天完全人为地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在全部的世界遗产概念中.文化景观标准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观念比较一致。如果从视觉艺术的概念出发,环境艺术设计基本上就是以文化景观的标准在进行创作。文化景观标准至少有以下三点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含义: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为有意的设计.完全是人类出于内在主观愿望的满足.对外在客观世界生存环境进行优化的设计: 第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在出发点是“艺术”.首先要满足人对环境的视觉审美,也就是说美学的标准是放在首位的.离开美的界定就不存在设计本质的内容。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协调关系的设计.环境场所中的每一个单体都与其他的单体发生着关系.设计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单体都能够相互协调.并能够在任意的位置都以最佳的视觉景观示人。
3.3 相关设计专业
城市规划、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共同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理论体系 3.3.1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很难涉及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但是城市规划的总体环境意识却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的观念。如果缺乏总体环境意识,是很难做好环境设计的。因此,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一般知识。以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去主导环境艺术设计.就成为设计概念确立的重要环节。3.3.2风景园林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写道:风景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短短几个字,汪老却道出了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本质和存在价值。风景园林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根本任务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级学科以后,更是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共同支撑起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风景园林学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扛起总协调的担子,使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达到“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的效果。3.3.3建筑学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
4.环境设计实施的内容 4.1 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大到大地景观、城市建筑、也可以小到室内环境。设计内容的目的就是环境场所总体空间视觉形象的优化。属于规划理念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体现。它的基本概念是协调各类造型艺术与专业设计。4.1.1 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
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控制对象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两个大的类别。前者是设计的基础要素;后者是设计的主体要素。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决定了设计总体控制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维护符合生态运行的原有地貌;人工环境的次生特征.决定了设计必须考虑与所在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同时总体控制人工环境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要索
以人类生存为中心的环境就是地球生态圈.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由此系统产生的自然环境要素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地球生态圈在科学意义上的自然形态.又以土地,植被、水域,山脉的实体物象,成为设计在视觉形态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要素。
2、人工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的主体是建筑。它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对自身所处生存空间不懈开拓的结果。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建成的物质实体.从而构成了次生的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的总体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主要是从视觉感知的层面,对建筑,绿地,街道,广场,设施等物象要素。进行四维空间设计的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