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翻译在比较文学中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特别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有很大的研究价值。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理论家埃兹拉·庞德,他对中国古诗和典籍进行了大量的翻译介绍,曾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引进和学习东方文学的运动。他的诗学翻译,诗学理论,对当时英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对中国古诗进行了大量翻译,那么作为一个译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必定包含了庞德作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当然创造性叛逆具体又表现在多个方面。论文将从创造性叛逆的个性化翻译,误译两个方面入手,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译介学
庞德
创造性叛逆
个性化翻译
误译
一个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翻译”,其实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在翻译中有其特有的追求目标。庞德在翻译中就很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和坚持原则。
庞德独特的译学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庞德十分反对将原著视为绝对权威,他反对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认为那样会使原作丧失生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也是一种尝试,翻译者将通过自己对原作的阐释和尝试将会再次创造出新诗歌。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庞德认为翻译不应该过分强调直译,重要的是要关注文本意义,再现文本蕴含的感情。他认为如果仅仅局限在文本的字面意思上,这样不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最终会破坏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所以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会把握诗中他所谓的“无法毁坏”的东西。更简略地说,这个“无法毁坏”的东西就是我们古诗中的精神实质。正因如此,庞德很多译诗中不完全忠于原作,尤其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最末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庞德是这样翻译的: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 we come back in the snow,/ we go slowly,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ft?这是庞德在《神州集》中的汉译英诗歌。伦敦《英文评论》杂志主编马多克斯·福特曾赞这诗集中的译诗:“假如这些诗歌是原作,那么,庞德先生就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他觉得庞德译诗无论是选择原作还是改写加工,都体现他对审美和再现的执着,我觉得庞德就是在把握中国诗歌中“无法毁坏”的这个部分。在引用的《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中既有寄情与物,又有鲜明的对照,如“昔我”,“今我”的对照,还运用了大量叠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庞德的译文有明显的改写加工,如“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杨柳随春风垂动)”,“we come back in the snow(我们冒雪返家)”虽然少了中文诗歌的对仗结构美,但还是有其传神和生动的地方,重要的是诗歌的精神实质还是保留了下来。
庞德在译诗过程中除了把握诗歌的精神本质外,也很注重突出诗歌的意象和细节。这和逐字逐句翻译是有区别的。庞德认为诗歌中的词语和具体细节不仅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还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意象,必有其深意。因此他觉得译者的重要任务包含再现这样的细节和意象。很多时候庞德在理解和翻译中常常忽视句法和语篇的联系,更多的是集中精力通过关键的细节和意象,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再现原作的美。
例如:他在英译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庞德这样翻译:flowers and glass/ Cover over the dark path/ where lay the dynastic house of the Go./ The bright cloths and bright caps of Shin/ Are now the base of old hills./The Three Mountains fall through the far heaven./The isle of White Heron/ splits the two streams apart.译诗中突出了原作中的大量视觉意象和细节描写,比如“flowers and glass(花草)”,“bright cloths and bright caps(衣冠)”,“The Three Mountains fall through the far heaven(山和天空)”,“White Heron(白鹭)”等意象,庞德以这样的方式突出原诗的意象和细节,这跟他的诗学理论,尤其是跟意象派诗学理论相通的。庞德追求意象派诗学主张,这在他很多的译诗中都可以发现。《诗经·国风·周南》中的《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庞德也对这首诗进行了翻译《Ge-tan,Shade o’the Vine》,其中第一节“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他是这样翻译的:Shade o’ the vine,/ Deep o’ the vale/ Thick o’the leaf,/the bright bird flies singing,/ the orioles gather on swamp tree boles.原诗《葛覃》是以“葛覃”兴起,写婚后女子准备回娘家,就要见到父母的喜悦之情。诗歌寓情于景,用茂密的葛覃,飞舞的黄鸟来承托女子内心的愉悦。再看庞德的译文,其实在很大意义上是忠于原诗的,庞德将原诗中起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译为“Shade o’ the vine,/ Deep o’ the vale”既很简洁也很贴切,这又与他所追求的意象派诗学的主张相吻合了。原诗最后以“归宁父母”结尾,庞德的译文是“Father an’ mother,/I’m comin’ home”也很富有情感,相当传神。因此,我们说庞德的译诗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诗中的特征。
庞德除了以上那些个性化翻译,“过度异化”也是他的一种创造性叛逆。从译介学角度看,“异化”属于个性化翻译的一个特征,就是使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很多时候就有意识地不理会英语语法的规则。例如中国古代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庞德将它译作:“Sun up,work/ Sun down,rest/ Dig well,drink of the water/ Dig field ,eat of the grain/ Imperial power, and to us what it is ?”庞德在英译这首歌谣时,有意识得保留了中国古诗的语言特点。相反地去掉了英语语法中的表示宾主,逻辑,因果,时间,空间等关系的单词,明显地违反了英语的规范和使用习惯。庞德对他这种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这种偏离或者违背英语规范的句子跟中国古诗句子一样,具有意想不到的浓缩效果,这其中的浓郁的诗意美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再比如他曾将李白的“荒城空大漠”译成“Desolate castle , the sky ,the wide desert”,可以看出他是刻意仿效了中国古诗中意象并置的手法。当时庞德的这种译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引发了美国的一场新诗运动。庞德将他体现这种特征的具体诗作中的特征归纳总结为“化简诗学”,就是在创作和译诗中,有意识地学习中国古诗的言语,去掉表示宾主,逻辑,因果,时间,空间等关系的词语,更自如地使用意象叠加等手法。
误译也是译者创造性叛逆中的一个具体表现。绝大多数的误译都属于无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造成译者误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文化之间的隔阂,语言之间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等。庞德的英译诗中就常常出现误译的情况。其中许多的误译很明显就是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隔阂造成的。例如,在李白的《长干行》中有这样两句“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意思是长江瞿塘峡滟滪堆一带水流十分湍急,过往的船只往往会触礁沉没,尤其是五月春汛期间水势更为凶险。庞德的译文是这样翻译的“You went into far Ku-to-en, 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 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你经由翻卷漩涡之河,远去瞿塘峡,一去就是五个月)”。可以说这里已经完全失去了原诗的文化底蕴,庞德把特指时序的“五月(May)”误译成了“五个月(five months)”。同样在《长干行》中的“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这一句,庞德将其译为“You dragged your feet when you went out./ By the gete now , the moss is grown , the different mosses(你离开家时拖着脚步走路,现在的门边长出了别样的苔藓)”这与原诗所要表达的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有很大的出入,以完全看不到原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在中国古诗中常常会引用一些典故,而这些典故常常会成为英译者的一个容易误译的存在。因为译者往往不理解中国这些富含文化底蕴的典故。同样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其中有一句“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里的“抱柱信” 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这是一个忠于爱情的典故,可是庞德对这种中国典故并不熟悉,所以在翻译时就直接省略了前句,造成漏译。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一句中,庞德也不知“青梅竹马”的历史典故,因此将其译为:“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 ,/ 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 playing with blue plums(你踩着竹高跷走来,追戏着马儿)”这里很明显地属于误解误译。还有一点也常常造成庞德的误译,就是他经常从中国文字的方块字中去寻找意象。有时候甚至将汉字拆开,并极力想从其偏旁或文字构建中去搜寻意象和细节。十分典型的就是他将《诗经·大雅·崧高》中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译成了:“High ,pine-cowered peak full of echoes / Proud ridge-pole of heaven , roof-tree”,其中庞德就是将“崧”字拆开并分解成了“松树”与“高山”。同样在《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就被庞德译成了“Lady of azure thought , supple and tall”,他将原句中的“静”字拆开,将“青”独立出来,使得译文有了“具有青色思想的仕女”的意思。可见虽然庞德对中国传统古诗和文化充满热情和崇敬,并且在英语世界中传播中国古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但中国古文十分艰深,文化蕴含也十分深刻,并非可以轻易掌握的。所以庞德的音译汉诗中常常会误译和漏译。
庞德作为一名译者,他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他在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的翻译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翻译出版《神州集》,《诗经》,使中国古诗在思想内容,道德观念以及艺术形式等多方面对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他的中国古诗翻译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与缺陷,但从译介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译者就应具备创造性叛逆,只有具备了这种叛逆,你翻译的东西才能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变形中具有生命力和抗争力。虽然庞德的英译诗中有大量的误译,漏译,过度异化等问题,但他所遵循的许多翻译原则却是很有个性特征的,比如他强调细节再现,强调文本意义,强调译者素质等等,也是很有意义的,也有许多值得译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比较文学》 谢天振,孙景尧,陈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 2.《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 朱徽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王向远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4.《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方汉文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契合与投射:庞德与中国古诗关系
契合与投射:庞德与中国古诗关系
以“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为例
张 曼﹡
内容提要: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是庞德对李白诗《长干行》的创造,曾入选《美国名诗105首》,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美国现代诗歌选读”课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可是,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代表,庞德为什么借东方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抗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庞德的“中国化”诗歌取之于中国的仅仅是素材吗,是否有技巧甚至诗歌美学?艾略特不懂中文,却为什么称庞德是“中国诗歌之发明者,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终于能真正地了解原文了。”论文将通过细读
文本,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词:契合与投射;庞德;李白;中国古诗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poem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rewritten and translated by Ezra Pound from a Chinese poem “Chang Gan Xing ”by Li Bai, a famous ancient romantic Chinese poet ,as an example, makes an analysis of why Pound choosing Li Bai to counteract the romantic poetry of the west world, of what pound learning from China in his poetry creation, and of why Eliot praising Pound as the inventor of Chinese poetry, and so on.Hopefully, A close reading of both the poems of Chinese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rewritten will lead to an appropriate answer.Key words: consilience and projection;Ezra Pound;Li Bai;ancient
Chinese poetry
自胡适、闻一多首次把庞德及其意象派介绍到中国,至今庞德研究已成蔚为大观之势。庞德研究在中国涉及到庞德对英诗现代化的贡献,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庞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等等。在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研究中,有为数可观的或以单篇论文形式,或以专著形式,从各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派诗歌实验的积极作用,尤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派诗歌技巧如意象叠印、意
象叠加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探讨。
有鉴于此,本文重点将不再继续探讨庞德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中复杂的问题,去创造强烈的反差,而是对一些在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关系的研究中较为具体、微妙的歧见,如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或积极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他如何能成为庞德对抗20世纪初期英美的浪漫主义诗歌;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他不懂中文,通过媒介走进中国古诗,在翻译时由于改写兼顾创作,原诗张力、瞬间生命力之真实性失落了,那么译诗是否具有张力,如果有,新的张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庞德的“中国化”诗取之的仅仅是中国诗素材,技巧上仅仅是借鉴了意象叠加、叠印吗,在美学上是否有借鉴;艾略特不懂中文,那么他断言庞德是“中国诗歌之发明者,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终于可以能真正地了解原文了。”此话的真意何在等等。美国诗歌界认为,庞德写得最出色的意象派诗是“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这首诗是庞德对李白诗《长干行》的创造,曾入选《美国名诗105首》,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美国现代诗歌选读”课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因此,论文将主要以庞德的这首“20世纪最美的诗”为例,通过
文本细读,企图解决这些问题。
———
﹡[作者简介]:张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和英美文学研究。
一、反浪漫主义的意象派如何与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契合
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代表。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辞典等权威工具书的定论。“李白,唐大诗人。••••••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辞海 1262)庞德首次接触李白诗,是1914年帮助费诺洛萨夫人整理丈夫手稿时,读到了中国古典诗歌费氏的英译和日本俳句诗的英译。这时,他的意象主义诗歌理论已经形成。庞德意象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都体现在《意象主义几个‘不’》一文中。这篇文章刊登于1913年3月号的《诗刊》杂志。而庞德在1914年读到李白时,他说“刘彻、屈原、李白等都是伟大的自由诗作家。”
(Ezra Pound 293)
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界是个外来概念。对李白作浪漫主义的解读,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1922年,梁启超首次把中国文学分为“浪漫”和“写实”两派,屈原和李白被视为典型的浪漫诗人(梁启超 2001:3461-3465)。1949年后,由于受到前苏联马列文论体系的影响。对浪漫主义解读,在视角上较1949年之前有所不同,论及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时,一般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阶级斗争决定论的视角加以解读,将其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反映。“浪漫主义是理想主义,其最基本的品质就是按照理想的形态去反映生活,阶级斗争是推动浪漫作家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动力。”(蔡仪 257)但两者对浪漫主义文学一些基本艺术特质在认识上是接近的。因此文学史书上,至今基本一直延续着梁启超对李白的定位:李白浪漫主义品质在文学精神上,推崇表达自我、崇尚激情、追求自然;在文学写作风格上,注重想象、神话和对艺术形式规范的突破(梁启超 1941)。庞德等同辈诗人视李白为“自由诗作家”,继庞德之后,美国学者的李白研究,也没有视其为浪漫主义诗人。如Paul Kroll 讨论李白的艺术,认为他的成就在于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艺术传统,综合变化以传达个性的声音。(Victor H.mair 296)宇文所安关注李白诗歌艺术在诗歌史上的意义(Stephen Owen 101-130)。
相同的李白,为什么在中国研究者眼里是浪漫主义或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西方研究者却将其概括为“传达个性声音”、“天
才诗人”等不同的称谓?
其实,在漫长的20世纪李白研究中,虽然文学史教科书、权威词典等主流话语视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这种定论却也遭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如1925年初版,1933年第11次再版,以及1961年香港光明书局修订版的《中国文学史大纲》里,著者谭正壁就是用“自然”、“豪放”等类似的概念论述李白的艺术特征(谭正壁 1925)。1932年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里,著者曾毅在具体分析李白艺术成就时,采用了传统品评手法称概括为“李之品如仙,杜之品如圣”。(曾毅 30)1936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读本》里,撰写人龚启昌用“豪放”一词概括李白。1948年戚惟瀚的专著《李白研究》(上海中华书局)、1953年骆侃如撰写,香港现代文教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新编》、叶庆炳著,台湾文广书局1965年版的《中国文学史》等在论及李白时都没有借用“浪漫主义”概念。1980年代之后,如袁行霈在主编《中国文学史》时,对李白的撰写虽然提到了“浪漫”的概念,但在具体的批评中,其核心术语是“豪放”和“自
然”等术语。1[①]
这些不同的声音,与学者对相同术语的中西不同内涵的不断深化了解有关。Jonathan Chaves 在其关于公安派的“自我表达”的论述中,详细分析了用“浪漫主义来理解中国文学的枘凿之处,如浪漫文学以注重自我、崇尚自然为其特征,而‘自我’、‘自然’在中国文学中有复杂的内涵,不能与欧美文学传统简单类比;中国文学对创造性的看法,也有独特之处。”(Jonathan Chaves 1985:128-146)是的,“在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篇章中,自然意象携带着深远的意蕴,那不是欧洲式的自由主观强加于意象之上的象征意义,也不是文字历史地积储的象征意义。由于与自然事物终生接触,诗人和读者在经验中共同储藏着这些‘智性和感情的复合体’。”(赵毅衡 1998:1060)
这就是庞德选择东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抗欧美19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原因所在。而且,庞德认为李白的天才之处,不仅仅是诗歌意象,还有他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诗歌表达的简朴、自然与清新。人们一谈到庞德和意象派,就自然想到他对意象主义的经典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可是庞德同时也主张诗歌要关注生活。“没有一首好诗是用20年前的方式写的,因为用这种方式写作,完全说明作者是从书本、传统和陈腐的题材思考,而不是从生活中思考。”(戴维•洛奇 119)在费诺罗萨的手稿原件中,原本还有李白的《古风》,庞德却舍弃了。因为李白的《古风》系列企图“叙他自己的怀抱志趣”,企图“藉了文学的变迁来说出作者对政治批判的企图。”(俞平伯 1959)《华夏集》的编选目录也是佐证:如《华夏集》中选择了三首有关战争的古诗——《诗经•小雅•采薇》(Song of the Bowmen of shu)、李白的《胡关绕风沙》(Lament of the Frontier Guard)和《代马不思越》(South Folk in Cold Country),这与当时一战正酣有关;还选了4首有关离愁和女人的诗歌,包括《长干行》,仍然与战争有关——战争环境下女人的悲苦。战争给造成了许多家庭的生死离别和对亲人的思念。可见庞德对日
常生活描写的关注。
庞德后来非常推崇王维,“从庞德后来对王维的高度赞美来看,如果费诺罗萨笔记中有更多的王维,庞德肯定会放弃不少李白诗。”(赵毅衡 1998:104)其原因是王维的诗歌表达更加简
朴、自然和清朗。
意象主义是20世纪英美现代诗歌中的一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庞德是英美意象主义诗人的集大成者。自1908年休姆创作第一首意象主义诗歌《秋》,至1915年《华夏集》出版,一般评论家都笼统认为“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意在反驳当时充斥诗坛的后期浪漫主义的或维多利亚诗风,如内容上因循承袭,无病呻吟;形式上华丽辞藻,意象模糊等。但如果细究就可发现,庞德反对的不是维多利亚诗风的全部,而只是反对诗歌远离生活,无病专事追求诗歌的韵律、辞藻、含混的抒情、陈腐的说教、抽象的感慨等等。
1890年到1910年,一般的英国诗歌是一个可怕的肥料堆——济慈和华兹华斯的模仿之模仿,伊丽莎白时代铿锵语言之模仿的模仿,毫无锋芒,软的不成形状(T.S.Eliot 205)。
对这个时期的丁尼生诗歌的“丰富、多样和完整”,勃朗宁诗歌的“戏剧独白”,斯温伯恩诗歌语言的“生机勃勃”和“非个性化特征”等等,庞德是极力推崇的。
这些与李白的诗产生了某种程度上契合。“李白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艺术传统,综合变化以传达个性的声
音。”(Paul Kroll)
二、“A Letter”取之中国的是素材、技巧拟或诗歌美学?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19世纪西方诗人仅仅取之中国素材。比较之,庞德取法的也仅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素材吗?在技巧上,除意象叠加和叠印外,是否还有其他?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是否
有所取法?
首先,比较翟里斯《怨歌行》英译与庞德对翟理斯《怨歌行》
译诗的修改:
原文: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诗:
The Autumn Fan
O fair white silk, fresh from the weaver’s loom, Clear as the frost, bright as the winter snow---See!friendship fashions out of thee a fan, Round as the round moon shines in heaven above At home, abroad, a close companion thou,Stirring at every move the grateful gale.And yet I fear, ah me!That autumn chills, Cooling the dying summer’s torrid rage, Will see thee laid neglected on the shelf, All thought of bygone days, like them bygone
庞德修改后译文: A Fan Piece, To her Lord O fan of white silk, Clear as frost on the grass-blade
You also are laid aside.庞德通过“洁白的绸扇”,“你”两个意象对照,又通过“你”和“她的帝王”两个意象形成呼应,绸扇和绸扇主人被人遗弃、幽居冷宫的诗意自然流露。庞德一改翟里斯的铺成和缠绕,采用意象并置的技巧使诗歌简洁、坚实、硬朗且诗意缠绕。因此,庞德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东方猎奇,转向了对东方诗歌的内
部技巧的实践。
诗的意象被直接处理,语言的社会性、神话性特征被取消,只剩下中性的形式状态。这在中国山水诗里,的确比较多见,表现物象的语言摆脱了历史的语义层次,直接以细节的具体性呈现达到诗意效果。正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中国古典诗歌并非都是如此,古典诗歌中许多都有典故的使用,许多意象都有传统的意蕴等。如《长干行》诗中“抱柱信”、“望夫台”等历史典故,含有深刻寓意。就文学翻译与传递而言,庞德的这种中
国化只是突出了中国诗的某些方面,李白写诗喜欢借用数字表达情感。《长干行》用年龄序数法,巧妙地把初婚、婚后和丈夫经商远行等一些生活片段连缀起来,写出了初婚时的羞涩、婚后但愿同生共死的信念和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同时采用数字单用如“千唤不一回”和数字叠用“一一生绿苔”等。如“千”和“一”形成前后呼应并产生对照,使诗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韵律美。“ 一一”两个字,暗示女主人公对丈夫思念的时间之长,更见其情之深厚与忠贞,同时也暗含着女子的寂寞,等等。这些在庞德的译诗里都没有完整再现。因此,庞德的“中国化’诗歌使中国诗的风格变得狭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庞德在翻译时是否有所取法呢?试以庞德的“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与李白的《长
干行》作对照分析。
《长干行》延续了乐府古题《长干曲》的传统写法,以代言体,追述商妇的爱情。诗歌以一个妻子年龄变化为时间顺序,运用四季相思的民歌手法,巧妙地把女主人翁的生活场景串联在一起,表达了妻子在丈夫离家后对丈夫的思念。诗的内容有三部分构成:与丈夫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含羞的初婚以及婚后的甜美,丈夫离家后的思念。
这虽是一首叙事诗,但他不失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模糊之美。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具体到诗句上、诗句的语法关系上,诗人与读者的体验上就是若即若离,在定与未定之间形成张力、造成冲突。读者诠释与作者传意之间达成互为表里又互为歧异的张
力。
汉语古诗的语法有高度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叶维廉先生总结为词法语法之间的关系处在“若即若离、定位与不定位、指义与不指义之间”(叶维廉 20)一言以譬之,即“不涉理路”。
如“松风”、“云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词语,英文大多翻译成如下几种表达:“winds in the pines”、“winds through the pines”和“clouded mountain”、“cloud like mountains”、“mountains in the clouds”。
在原诗里,这两个意象:“松”和“风”、“云”和“山”是并置的,他们的关系是模棱两可,意象呈现在读者感受中是两者之间若即若离,欲定关系却又不欲定关系,读者的情思活跃在其间。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以上几种翻译的表达。可是一种表达即判了另外几种表达的死刑,也判了“不定关系”的死刑。这种定位、定时的损失破坏了读者置身其间的可能,由此诗歌的意境美
也就受损了。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庞德翻译的《长干行》里。如“落叶秋风早”一句。译文是:“The leaves fall early this autumn, in wind”。该句回译成中文就是“树叶在这个早秋的风中飘落”或“早秋里,树叶在风中飘落了”。原句中“落叶”可解读成:“飘落的树叶”、“正在飘落的树叶”或“已经飘落的树叶”; 句子可解读成“在早秋的风中飘午的落叶“、“被早秋的风吹落的树叶”“早秋的风在吹落树叶”等等。可是上文无论哪种的解读都使原诗句失去很多;
1、加上in字便把视觉视像改为陈述说明此视觉事象了。诗中的秋是时间,但是空间化的时间。事象的本意:“事象的呈现发生须既是时间的亦是空间的。This 和in 的加入,将原是时空不分割的现象活动作了知性解析。
2、“落叶”中落是动词或形容词,皆可。但译文里,落变成动词,限制了汉语词的多元阐释的可能性。同样,句中的“早”也是如此。同样的例子是“折花门前剧”,庞德的英文表达:“I played 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文言句法里,景物自现,读者置身其中,可以自由进出其间。经过英译和白话式解读,景物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定位与不定位,指义与不指义之间”的自由空间变成单线、限指、定
位的活动了。古诗的若即若离,定与不定的关系还表示在事件发生之际,时间空间的一体,因果不分等等。如“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的英译“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 Over the grass in the west garden—”中,因为英文文法的关系,加了冠词“the”, 动词“are”,介词“over ”、“ in”、“with ”等,这样的英文将原是直观视觉事物或改为限定的事物,或改为时间的标记、或改为因果式的主从关系或改为状态、条件的说明等。但如果这两句诗如果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表现的话应该是:the Paired butterflies(飞着的双蝶)、yellow(黄)、the west garden(西园草)同时出现在同一镜头里,“两个象形元素的交合不应视为一加一的总和,而是一个新的成品,即是说,它具有另一个层面、另一个程度的价值;每一个形象元素各自应合一件事物;但组合起来,则应合一个意念…..”(Sergei Eisenstein 1942:29)虽然有了文法上的损失,但时间、人事的变迁,不同经验、不同意向的并置,无需多语,其间所包含的张力、冲突仍然都尽在不言中。
当然这并不妨碍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在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如有学者所说:“影响与被影响两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主动与被动、影响与接受的单向关系,而往往存在着一种相互契合、彼此投射的辩证关系。”在文学交流的过程中,影响往往牵涉到“接受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主观性之选择和修正(即使是不自觉的)”(奚
密
157,180)。
二、艾略特称庞德“中国诗歌之发明者”解
析
艾略特1928年为庞德诗集《华夏集》写序时,称呼庞德为“中国诗歌之发明者,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终于能真正地了解原文了。”艾略特本人不懂中文也不懂中国诗,他所能见到的几首中国诗只是英美诗人的英译。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匪夷所思的话。而且研究者也总是不假思索地引用这句话盛赞庞德英译中国诗成就,从而遮蔽了庞德实际翻译时对原诗的背离,或含混地总结为庞德所译中国诗是对中国诗神韵的把握等等。其实,1910年代到1920年代的美国新诗运动中,以改写中国诗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不仅仅庞德一人。“当时靠写仿中国诗或写中国题材取得名声的诗人为数甚众,”“许多新诗运动当时的活跃人物,今天读者已不感兴趣,但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是他们的‘中国诗’。威特•宾纳之被人记得,是因为他是《唐诗三百首》的英译者。埃米•罗厄尔‘只有她的译诗《松花笺》和诗集《浮世绘》中仿中国诗至今尚可读’,次要诗人如约翰•哥尔德•佛来琪,‘当他表现出中国画意境时最为出色’;麦克斯威尔•波登海默,‘只有当他写仿中国诗时,才摆脱冗词和逻辑,变得可
爱’。”(赵毅衡 1998:99)
艾略特对庞德的评价,来自于他读这些仿中国诗,而不是汉字书写的中国诗后的自觉。艾略特对中国诗的无知,不是无意而是有意。于他,虽然反对维多利亚式浪漫主义末流,反感“乔治时代诗人”的保守性,波尔战争与一次大战掀起的沙文主义狂热,以及罗伯特•布里其为代表的学院派“桂冠诗人”,但是他崇尚的正宗的文化传统仍然“是一个排他性的希腊—希伯莱—欧洲文化传统,而且英国诗为正宗,甚至对法国象征派他也只取与玄学派接近的那部分。”(赵毅衡 1998:103)
那么,庞德优于同代其他诗人在何处呢?具体到诗歌文本,庞德是通过自己的诗歌翻译比较好地实践了费氏的以汉字的形象性为基点的诗歌理论:“
1、运动说——诗歌应传达力的转移;
2、隐喻说——诗歌的本质在于隐喻;
3、弦外之音说——诗歌应富有
附加的意蕴。”(周发祥 72)
比较:
原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译诗:While my hair was still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
I played 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 plums.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 Two small people, 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At fourteen I married My Lord you.I never laughed, being bashful.Lowering my head, I looked at the wall.Called to, a thousand times, I never looked back.这首诗的翻译特点可注意之处:
1、译者实践了费氏的“生动图画”说——视觉意象,如“the front gate”、“flowers”、“bamboo stilts”、“horse”、等等;2译者将原诗诗句分成若干个较小的视觉单位,如“playing horse——walked about my seat——playing with blue pllums”,从而强化了它们的独立性,使之在并置后,互相映带,生发新意。且因其间关联成分的省略,这在西方传统的作诗法里,打破了语法严谨、逻辑性强的句型,是新颖的手法。原诗拆散开来的一个个 “部件”,犹如汉字里带有具象性的偏旁部首;一行行新诗句,犹如用这些“偏旁部首”组合而成的汉字;整首诗像一个个汉字的连缀,产生了戏剧性的流动感。中性、客观的语言形态代替了社会性、历史性的语言形态,又如庞德故意将“长存抱住信”改译成“forever, forever, forever”;“这样思维就单独负责,而不受制于形式对非其本身历史的一种次生的义务。”《长干行》诗中有许多包含传统意蕴的意象。庞德超人般略去了这些意象之后,整首诗仍有“去词去意而后诗有在矣”(杨万里)的效果。
上文分析了庞德译诗中国古典诗歌张力、瞬间生命之真实性的失落。其实,原诗张力在失落的同时,新的张力却在诗中形成。比较庞德的译诗和费诺罗萨手稿,就会发现庞德对诗歌处理的匠心之处。在River-merchant’s Wife一诗里,诗的第一行中“still”一词,在李白原诗和费氏手稿里都没有出现,这是庞德有意加上去。”still”一词让诗歌的叙述从开始少女时期,就预设了少女将来的命运——怨愤、怀念、失意。这是庞德对汉诗的模糊美学——没有时态、数的分别——的改造,原诗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片断联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这样“still”一词就把全诗连缀成一个整体,并且在读者与叙述者之间
形成表达与理解的张力。
同样的例子是:“猿声天上哀。”古典诗句的语言由一定的文法,在表现上常常与经验文法互动,形成诗歌的张力。如“猿声天上哀”一句就是叙述者经验文法与语言文法间交互后形成了张力,增强了哀怨的效果。英文“The monkeys 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是经验前的概念,而不是经验当时的实际过程,但却是纯知性、纯理性的行为,先“知”虽阻碍了物象涌现的直接性,却仍然兼顾了内涵和外延,完美展现了张力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猿声的有限声音和它代表的怨声(谐音在此失落了)的无限性形成矛盾。但是这个意象却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猿声是哀怨的,而且由于它在不断地“swirling”,因此使人产生了哀怨、凄凉、无望、无助等联想。塔特认为“诗应该是所有意义的统一体,从最极端的外延意义,到最极端的内涵意义,我们所引申出来的最远的比喻意义也不损害文字陈述的外延。”(赵毅衡 1988:116)
因此,艾略特虽然对于中国诗不屑一顾。但他对庞德的盛赞,一方面源于两人志趣相投,庞德发现并提携了艾略特;一方面由于他们某些诗歌主张的一致性,除上文提到之外,庞德对艾略特主张诗歌应具有应该关注生活,应该有时代内涵(后来同意艾略特的主张即诗歌要有历史意识)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艾略特在众多以“中国诗”留名的诗人群中,通过阅读仿“中国诗”,在庞德的“中国诗”里找到了费诺罗萨的诗学主张的成功的型塑:简约、明朗、开放以及经庞德改造后的中国诗较好地实践了意象主义诗歌宣言。巧合的是艾略特的意见也代表了当时诗坛的意见,如人们就曾指责魏雷翻译的中国诗读来皆相似,宾纳也指责过罗
威尔《松花笺》不够简朴等。
作品引用[Works Cited]:
Chaves,Jonathan.The Expression of self in the Kung-an School,Expressions of self in Chinese
Literatur],Robert Hegel and Richard Hessney ed,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Eliot, T.S.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London.1954.Kroll, Paul.The Colun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Victor H.Mair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Owen , Stephen.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 ,New Haven and London : Yale U P , 1981.Pound, Ezra.“Letter to Katue Kitasono”(March 1937), The Selected letters of Ezra Pound: 1907-1941.D.D.Daige ed.New
Directions, 1971.Sergei Eisenstein: Film Form and Film Sense.New York, 1942.Victor H.mair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prl :Columbia U P, 2001.《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蔡仪:《文学概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戴维•洛奇:《20世纪文学评论》,葛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7年。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饮冰室文集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刘大杰.:《中国文学发
展史》,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
谭正壁:《中国文学史大纲》,上海:上海光明书局,1925年。奚密:《从边缘出发:现代汉诗的另类传统》,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2000年。
俞平伯:《李白<古风>第一首解析》,《文学遗产》(增刊),第七辑,1959年。
叶维廉:《中国诗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杨万里:《刘良佐诗稿•序》。
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
曾毅:《中国文学史》,上海:上海泰东书局,1932年。
赵毅衡:《美国诗与‘中国热’》,《 西出洋关》,北京:中
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第三篇:中国古诗古训法语翻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Que j’aimerais avoir des millions de logis spacieux pour abriter tous les lettrés pauvres et les rendre heureux!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 曹植 《七步诗》)
Nous sommes issus de la même racine, pourquoi vouloir nous brûler avec tant d’ardeur!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Un canard sauvage passe solitaire dans les nuages au couchant;la rivière ne peut secouer un prunier.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 《琵琶行》)
Une mélancolie émerge à notre insu;alors le silence prime les murmures.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六盘山》)
On n’est pas homme tant qu’on n’a pas atteint la Grande Muraill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Je n’éclaire que les enthousiastes;je ne guide que ceux qui brûlent de s’exprimer.Mais quand j’ai soulevé un angle de la question, si l’élève n’est pas capable d’en déduire les trois autres, je ne lui répète pas la leçon.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Etendez votre savoir et affermissez votre résolution;questionnez avec sincérité et réfléchissez sur ce qui est sous vos yeux.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A fendre les flots et le vent;j’éprouve plus de plaisir qu’à faire un tour dans la cour.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Ne vous affligez pas de ce que les autres vous ignorent, affligez-vous de votre incompétence.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Si je ne crains pas les nuages qui obscurcissent ma vue, c’est que moi je suis au-dessus de tout.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秦伯》)
Ne vous mêlez pas des décisions politiques qui ne sont pas de votre ressort.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Cueillant sous la haie d’est des chrysanthèmes, à l’aise on voit les monts du sud qu’on aime.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缜《离思五首》)
Aucune mer n’est assez large quand tu as vu l’océan;aucun nuage n »est aussi beau que celui qui couronne le sommet.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Comme les vagues en amont du Changjiang qui poussent celles en aval;chaque nouvelle génération surpasse la précédente.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Un millier de vaisseaux voguent à côté d’une épave;des millions de fleurs s’épanouissent au pied de l’arbre abattu.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Il est mort avant de remporter la victoire;tous les héros après lui ne peuvent que pleurer à chaudes larmes.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Ma fenêtre encadre la neige des monts de l’ ouest, ma porte accueille les navires venant de l’est.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Le ver meurt de soif d’amour, sa soie épuisée;la chandelle ne pleure plus, à coeur brûl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On dort à l’aube qu’il fait beau, pourquoi gémissent les oiseaux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Seuls les cieux résonnent d’une telle mélodie, combien de fois l’homme peut-il y prêter l’ouïe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Quand reviendra la Fête du Double Neuf, les chrysanthèmes seront tout neufs.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Sans principes à partager, ce n’est pas la peine de discuter.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南唐·李煜《虞美人》)
Les parapets sculptés et les escaliers de jade doivent y encore se dresser, mais les beaux visages sont sûrement fanés.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竹枝词》)
Soleil à l’est et pluie à l’ouest, froideur d’un côté et chaleur de l’autre.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Seul, étranger sur la terre étrangère;au jour de fête, que je pense aux miens!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Votre corps et votre nom disparaîtront, alors que les flots perdureront.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Il faut avoir l’esprit large quant aux choses du monde.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Un artisan qui veut faire du bon ouvrages, doit d’abord aiguiser ses outils.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En dehors des murs de SuZhou se dresse le Temple de la Montagne froide;à minuit, les tintements de sa cloche parviennent au passager sur son navire.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Si l’on a un ami de coeur, on raccourcirait la distance.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La lune brille sur la mer;si loin l’un de l’autre tous les deux nous la contemplons.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La pluie joyeuse arrive à temps, aux premiers jours du printemps.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
Quand pourrons-nous moucher la bougie, et parler de cette nuit de pluie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Fronçant les sourcils je défie froidement mille doigts accusateurs;courbant l’échine comme un buffle obéissant je me mets au service des mineurs.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Ne sous-estimez pas vos cadets : qui vous dit en effet qu’un jour ils ne vous égaleront comme un buffle obéissant je me mets au service des mineurs.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Ne sous-estimez pas vos cadets : qui vous dit en effet qu’un jour ils ne vous égaleront pas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omme si la brise printanière, revenue dans la nuit, avait changé les poiriers en bouquets de fleurs blanches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Tigre assis et Dragon lové n’ont jamais été aussi forts;Terre et ciel en sont transformés, quel triomphe et quel transport.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Le sentier jonché de fleurs fanées n’a pas été balayé;mon portail aujourd’hui ne s’ouvre que pour toi.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La grue jaune une fois partie ne reviendra plus jamais;seuls des nuages blancs passent en vain chaque année.回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Je dois atteindre la cime de la montagne;sous mes pieds les plus hauts sommets paraissent rapetisser.sommets paraissent rapetisser.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e faites pas à autrui ce que vous n’aimeriez pas que l’on vous fasse.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La patrie est si charmante et si belle, que de nombreux héros se sont inclinés devant elle.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Pour un véritable ami, mille toasts ce n’est pas encore assez;dans une conversation désagréable, un seul mot c’est déjà un de trop.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Les hirondelles qui dans les jours anciens effleuraient de leurs ailes les gouttières colorées, plongent aujourd’hui jusque sur les seuils des humbles demeures.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L'homme juste n'approuve pas un individu parce qu'il soutient une certaine opinion ni ne rejette une opinion parce qu'elle émane d'un certain individu.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L’homme juste développe ce qu’il y a de beau chez les gens, il n développe pas ce qu’ils ont de mauvais.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Grâce à sa culture, l’homme juste se fait des amis;avec eux, il se perfectionne dans la vertu suprême.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Dans la pratique des rites, ce qui compte, c‘est l’harmonie.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Sous les cris incessants des gibbons sur les deux rives, la frêle embarcation a déjà franchi de nombreuses montagnes.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La fourmi se vante de son grand sophora;l’éphémère ne peut secouer un prunier.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Les gens considèrent la nourriture comme le paradis./ Pour les gens ordinaires la nourriture c’est le paradis.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
Il était intelligent, il aimait l’étude, et il ne rougissait pas de s’instruire auprès de ses inférieurs.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Diligent aux affaires et circonspect dans ses propos.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Quand les noms ne sont pas corrects, le langage est sans objet.Quand le langage est sans objet, les affaires ne peuvent être menées à bien.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N’aie pas peur de ne plus rencontrer des amis de coeur, partout dans le monde, tu trouveras des connaisseurs.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Engranger le savoir en silence, étudier sans trêve, enseigner inlassablement : tout cela ne me coûte guère.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Parmi les 480 temples des dynasties du sud, beaucoup se dressent au milieu de la brume et de la pluie.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Il est droit : tout marche sans qu’il n’ait rien à commander.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Elle n’apparaît qu’après nos appels répétés;par le pipa son visage est à moitié voile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Je ne vois ni les sages d’autrefois, ni les héros à venir après moi.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Le roseau qui poisse sur le mur a la tête lourde, la tige fine et la racine superficielle;la pousse de bambou sur la colline a la langue pointue, la peau épaisse et la tige creuse.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La fleur ne prétend pas que le printemps soit sien;elle ne fait qu’annoncer son arrivée.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Pauvre, on se cultive en solitaire;riche, on favorise le monde entier.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Je ne vois pas ce qu’on pourrait faire d’un homme qui ne tient pas sa parole.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Je ne sais où est le joli minois de l’année dernière;seules les fleurs me sourient dans la brise printanière.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Les générations naissent et meurent;d’année en année les lunes se ressemblent, anciennes et nouvelles.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Qui ne se préoccupe pas de l’avenir lointain, se condamne aux soucis immédiats.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Au lever du soleil les fleurs rouges sur la rive resplendissent comme du feu;au printemps les vagues vertes de la rivière prennent la teinte de l’émeraude.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Deux hommes marchent avec moi : chacun d’eux a nécessairement quelque chose à m’enseigner.Les qualités de l’un me serviront de modèle, les défauts de l’autres d’avertissment.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
Réfléchissez toujours trois fois avant d’agir.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庄》)
Au moment où le voyageur épuisé abandonne tout espoir de retrouver la route, un village apparaît, l’attirant dans l’ombre des saules et l’exubérance des fleurs.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
Apre au gain, le marchand n’a guère hésité à me quitter;il partit le mois dernier acheter du thé.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Voilà dix ans que j’affûte mon épée, sans ne jamais l’avoir essayée.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Rien d’impossible sous les cieux pour qui s’efforce de gravir la pente.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Oh, aller ainsi de l’avant, sans trêve, jour et nuit.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Les personnages vraiment brillants sont tous de notre époque.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Sur la route, des orchidées fanées saluent le voyageur qui repart de xianyang;le Ciel, s’il était sensible, lui aussi vieillirait.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Qu’est-ce qu’un brin d’herbe paie en retour au bon soleil qui rayonne d’amour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Sur cette Terre, tous les hommes sont frères.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Vienne l’hiver, et vous découvrirez la verdure du pin et du cyprès.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Nous avons parcouru tant de monts sans vieillir.La vue d’ici est on ne peut meilleure.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On peut user plusieurs paires de chaussures à poursuivre de vaines recherches et trouver finalement par hasard ce qu’on avait perdu.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La terre et le ciel ne pourront durer sans fin.Quand pourra-t-on oublier cet éternel chagrin ?
第四篇:庞德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法治的意义
庞德的法律社会学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庞德是美国的著名法学家、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强调实现法的目的、法的效果这一前提出发,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法的目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这种思想很早传入中国, 并颇为流行。特别是从1946年起, 他担任了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和教育部的顾问以后, 对中国的法律教育等, 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 在中国法学界的影响也就更大了。现作简要分析探讨如下:
(一)关于法律教育的问题, 是庞德社会法学派思想的重要方面。在他看来, 对于不够重视法律、法律知识远远没有普及的中国, 法律教育更为显得重要。庞德指出, 今日中国司法行政的需要, 莫过于对中国本身的法律, 要有充实的统一的法律教育。关于这一问题, 他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 法律教育在现代立宪政体中的地位
庞德认为, 现代立宪政体下的法律, 是一种有系统的社会控制, 可以用来“ 调整关系、整顿行为。”所以, 法律不是社会控制的描写,而是社会控制的指南。
而立宪政体的最大特征, 是一切依法而行, 这是与专制政体不同之点。因此, 法律教育与立宪政体的关系, 应该是立宪政体需要法律, 法律同样需要有系统的法律教育。因为, “ 有宪政而无法律, 不能有效的运用, 有法律而无有系统训练的法官、行政官及法律家,也不能发生宏伟的效力。(庞德著《法律教育第一次报告》,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此书。)
法律教育是法律的基本问题, 而法律是宪政的基本问题, 所以法律教育也是中国建立永久的立宪政体的关键。同时, 法律教育,可使司法行政更为稳妥而有效, 并且是人民与官吏间公正与和谐的关系的保证。
第二, 统一法律教育及发展充实学理上论著的必要
他说, 中国现在是需要用统一的法律教育, 来讲述中国本位法律的时候了。故应当放弃研究他国法律中理想的规定, 不再就每一细小节目, 力图模仿外国, 以求取最时髦的法律。因为, 若将他人制度原则及规律移植于本土, 而不了解其过去的历史及经验的过程, 实在是一种错误尤其法律中的“ 新理念” , 在未置于经验中试验以前, 即予采用, 更属不智。所以“ 此时, 哑需对于中国已有的法典, 予以理解及实验, 使成为彻底中国所有的法律。”
与统一的法律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理上的写作和阐发, 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 “ 非官方的学理上写作, 实胜于琐细的立法。学理上的论著, 确可成为法院判案时有力的指南。”这是因为, 它们既是统一法律教育的产品, 又可使法律得到统一的发展和适用。
第三, 中国法律教育的特种问题
中国法律教育的特种问题, 是指法律教育的范围与目标。庞德指出, 普通的法律训练, 对于法官、法律教师以及从事实务的人,都是必须的。如普通文官、行政官员, 必须了解什么是个人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法律规定的保障, 那些权益的救济办法。所以, 他们必须好好受一番本国法律的全盘训练, 使能领会其工作在整个法律系统中所占有的地位。
为此, 中国的法律教育, 应抓住重新改造和谋求统一的机会, 使法律训练对于法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都发生高度的效用。
第四, 改造充实中国法律教育的问题
这个问题, 在庞德看来, 首先是应该把法律学院放在大学里, 成为大学的一部分, 而不设与大学分离的独立法律学院。因为, 律师业务是一种学识渊博的职业, 如求学时代能使他们在大学中, 受到多方面学术空气的薰陶,可以避免狭隘和“ 短视”。而使法律教授成为大学学院中的一员, 生活工作于鸿儒群中, 这可以“ 获切磋琢磨之益。”
其次是学生的入学条件, 他认为, 应将其法律专科的研究, 建筑于良好而广博的普通教育之上, 即习法学生要有比较好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是因为, 纯粹职业的训练, 容易促成各种事业或行业间的猜忌、误会与狐疑。
而且, 作为司法人员, 不仅要接受广博的教育, 更需要以维护民族正义为职责, 故应了解民族的文化、性格及理想。在中国则可求之于它的古籍经、史、正、集。因为, “ 中国有其自身的经、史、子、集, 纵无决定中国文化的功效, 至少已经渗入了中国的文化。圆通的中国教育, 决不能疏忽中国的经、史、子、集。”
这是法律教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 法律教育必须与大学中文理、哲学、医学等教育,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而且, 要深刻了解民族的文化和性格也就是要与整个社会、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 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庞德的社会法学派思想, 内容丰富, 涉及的面也广。但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法的任务和价值, 达到法的目的。而要实现法的任务与价值, 达到法的目的, 就必须强调法的实际作用而不问其抽象内容必须强调人们的具体要求, 以满足人的利益和愿望而不问其抽象的意义王必须把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发生高度的效用上, 而不是寻求最大限度的意志自由必须使法律教育不局限于少数法官、律师、法学教授, 而要普及于政府一切官员和所有从事“ 实务的人”。并以普通教育为基础, 使法律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必须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安全与调和相互的冲突, 从而出现一个“ 和谐”、“ 至善”的境界。也就是说, 要使法发生最好的社会效益。这在实际上是把法认为是一种社会工程, 是一种社会控制工具的体现。也就是要使法成为社会、集团、家庭、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须, 使社会化观念进入法的领域, 达到法律意识社会化。
法律意识社会化, 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普遍加强的情况下, 这对于立法、司法可以加强监督和建仪, 也善于辨别良法与恶法, 有助于良法的推行和恶法的抵制与修改。与此同时, 由于法的社会化, 全国上下都依法办事, 则能顺利地调整国家与社会集团、政府官员与人民间的关系, 调和与改善对立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庞德认为清末以来中国修订的法律是采用大陆法系, 并且推行已久,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应该肯定。虽他本人“ 衷心钦仰”英美法系, 但认为对于缺乏英美法系历史背景的中国并不适宜, 何况英美法律家对于立法工作并不擅长, 而“ 重建中国, 必须有很多的立法。”至于英美法系中可取的东西, 例如民商合一、信托概念, 中国都已采用了。因而加以褒扬, 所谓“ 此一举措, 殊足表示其见解之卓越。”而且指出, 中国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教育, 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性格, 故不能忽视中国的固有文化“ 经、史、子、集”。因此, 讲法制史时, 中国法的历史, 应有一个相当的地位, 以表彰“ 以前中国法律的特征, 并以启示旧法对于现行法律的影响。”这些与自清末修订法律以来, 中国政府聘请的外国法律顾问及参与中国法律改革讨论的一些外国人, 是有很大不同的。庞德要比他们开明与现实得多。
当然, 庞德对于中国近代法制改革与建设的态度, 实际上是赞同清末以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立法及其思想, 肯定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并支持其施行。但他关于中国的法制建设, 既要吸取外国的长处, 也要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的主张, 无疑有其一定的道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他的主张和思想, 曾得到当时中国的法律家和政治家们的赞同与支持。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第五篇:中国古诗对中国画的影响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古诗对中国画的影响
作者:贾甲
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4期
摘要:诗歌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各自有着独具的审美特性。但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很早就有题画诗或是以诗入画,将诗意、诗境转化为画意、画境的作品,以诗写画,以诗文之长补绘画之短,使绘画作品的意境得以提升。关键词:古诗;意境;中国画;艺术特点1中国古诗的艺术特点
诗的特征是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抒发。诗词必须营造境界。就是说诗人在接触外界境物的氛围时,必然有会于心。正如王国维所言:“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这种秘妙,我认为就是大诗人所营造得境界。这种境界,“内足以撼己,而外足以感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语言形象的精炼,音调的和谐和节奏的鲜明,它也以抒情为正。“诗以言志”,“言志”便是抒情,正是抒情这一个共同点,使中国的绘画与诗歌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极高的境界是外国诗歌及绘画所无法具备的。
2中国古诗对中国画章法布局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即是构图,就是把形象艺术规律及画家作画的立意加以安排布局,也可称作布局。南齐谢赫论画《六法》曰为“经营位置”,东晋顾恺之称章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以为这是“画之总要”,但“六法”中第一是气韵生动,第五才是经营位置。对此,清代邹一桂作了很好的解释:“愚谓即以六法而言,亦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不在画内。而气韵生动则画成后得之。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者,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这几句话讲得很白。实际作画,经营位置是第一要紧的。
一幅画的题诗,一是表现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免不了有画蛇添足的缺点。中国字体的结构是由点、划、撇、捺等搭配组合的,再加上运笔的变化,使书法既具有形式美,又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韵律感,更添中国绘画的活泼性,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增加中国画的形式美感。印章也和题跋一样是书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为画面添色不少。
另一方面则是题诗本身就是构图的一部分。如宋徽宗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诗词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路的画作上,如《芙蓉锦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丛,稍上斜偃芙蓉一株,花鸟锦鸡依枝,回首仰望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顺着锦鸡的目光,导向右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
逸胜凫翳。”全图开合有序,诗弥补了画未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这首诗题,实际上已巧妙地成了画面构图的一部分,从中可以见出赵佶对诗画合一的大胆尝试和显著成就。画上的题字和签名一般都是用他特有的“瘦金体”,秀劲的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映成趣。另外,中国传统绘画特别重视题款、钤印。一幅画在章法上,适当的安排题跋、朱印,可以起稳定和谐构图的作用。所以,中国画与题款、钤印、书法、诗词的相互补充、相互增益,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以上种种章法规律及特点,与传统绘画的立意、用笔、用墨、设色相融合,构成了中国画独具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中国画的题款,不仅能起到点题的作用,而且起到丰富画面的意趣,加深画的意境,启发观众的想象,更增加了画中的文学和历史的趣味等作用。中国的诗文、书法、印章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的增加了中国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和深度,与中国传统戏剧一样,成为综合艺术,这是西方绘画所不具备的。3中国古诗对中国画内容的影响
当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先生说:“要以诗词歌赋的胸襟去作画,不是仅仅会在画上题诗就算有文学修养了。”“文人画高就高在以诗作画,以文采领画。”在白石老人90岁的时候,作家老舍要求他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意画一幅画。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要在纸上画出“十里蛙声”,的确是难题。但是老人不出几天就交卷了,画面上是一泓溪水从山涧乱石中奔泻而出,水里游动着几只蝌蚪,高处耸立着几笔远山。乱石、山涧、远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看起来何止是“十里”!生物知识告诉我们:蛙声是青蛙求偶之声,没有蛙声,也不会有蝌蚪。水里既有蝌蚪游动,山涧中岂无“蛙声”?这个构思把各种艺术形象完美地组合起来,含蓄地表现了诗句的意境,含蓄地表现了诗句的意境,方法新颖,耐人寻味,足见老人艺术修养的精深、才华的卓越。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意境,是中国画家用来拨动观者心弦的重要手段。
宋代画院常以诗命题作画,如传说“野渡天人舟自横”,“踏花归来马蹄香”等创作政事,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了。中国画不但重意境,而且强调画有尽而意无穷。意到笔不到,画外有意。有如品茶,吃橄榄,余味无穷。在画上题诗加跋,为中国画特有的民族形式,含意深厚,字句精练的题跋(包括印章的运用),是画面的补充和阐发,打破了绘画的局限。文字表达了绘画所不能表达或不必要表达的东西,更衬托出画面的诗情,增加画面内容的深度,有助于画家思想感情的倾露,更能使观者感受其境。
4中国古诗与中国画的结合中国诗歌与中国画虽然是艺术的两个分支,但两种艺术之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很多共通的地方。同时二者又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差异性,不能完全看做是一种艺术形式。“画”表现事物比较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选取瞬间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同,它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容量比较大。二者的结合,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空间拉长,容量立刻膨胀开来。这些题画诗往往是对画境意蕴的暗示和挖掘,是将画境转换为诗境的艺术再创造。诗要读,画也要读,而且还应
将绘画艺术品及其题诗对照起来一起研读,将画幅的绘画美和笔情、画境与题画诗里的诗艺美逐一比照,寻绎它们相互融通、渗透的妙处,整体地把握艺术品的美学特质,才能完整体会诗与画完美结合所散发的无穷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3]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4] 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5]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9]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2]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M].京华出版社,2000.[13] 董其昌(明).画禅室随笔[M].上海远东出版社.[14]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美术出版社.[15] 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