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4 12: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团结》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团结》课堂实录》。

第一篇:《民族团结》课堂实录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民族团结》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请坐。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听这首歌——《爱我中华》。(多媒体展示问题,播放歌曲)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 最少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壮族、满族。

生2:不对,是55个少数民族,汉族不是少数民族。生3:还有瑶族、侗族、白族、藏族、傣族。

生4:还有土家族、高山族、布依族、维吾尔族、苗族。

生5:我从歌曲中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大家共同团结、互相热爱。

师: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关于“民族团结”这个话题。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惯。请各组派代表发言。

生1:我是壮族人。我们壮族妇女穿无领、绣花滚边上衣,束绣花围腰,穿绣花鞋,戴银首饰,缠白头巾。住房一般是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禽畜的“干栏”。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都要举行歌圩活动——“歌节”。这一天,壮族青年男女穿上盛装,成群结队地赶到预定的场所,尽情歌唱,尽情欢乐。在歌节场上,还有抛绣球、碰红蛋、演壮戏等活动,非常热闹。

生2:我是瑶族人。瑶族妇女头饰很讲究,槯髻插簪,佩戴银花、银牌、银串珠,还有耳环、手镯、戒指等银饰品。头戴尖帽,有的用精美鲜艳的刺绣制成“帕镜”遮盖,有的头上戴三条弧形的大银钗,两端翘起。服装的花样很多。瑶族的节日很多,而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是盘王节,每年 十月初六举行,这天要杀猪宰羊,举族同欢。它以歌舞作为娱祖、娱神、娱人的主要形式,着重于“跳”,所以称为“跳盘王”。

生3:我还知道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人喜欢头上梳髻,多数不裹 头巾,但少数地方未婚少女把几条彩巾折叠戴在头上。盛装则插银簪、银花,佩戴项圈、项链、胸牌、耳环、手镯等银饰。苗族人民最喜爱斗马、赛马。斗马、赛马一般是在中稻插完之后,农历六月初六,也就是传统的“新禾苗”节举行,通常三五天不等,目的是预祝五谷丰收。斗马、赛马的日子,男女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

生4:侗族的风俗习惯,在服饰方面,多用蓝、白、紫三色,男子对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襟短衣,包大头巾,呈盘状。妇女上衣无领无扣,下衣为百褶裙,未婚穿裤子,脚缠绑带。头插银梳,佩带项圈、手镯、耳环、项链、银冠等银饰。居住宅是干栏式建筑。侗族食粮以糯米为主,盛行“打油茶”,客人到来,一定以“打油茶”招待。师:说得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课前都能积极地准备。(大家在搜集少数民族风俗资料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那么汉族为什么不属于少数民族呢?

生:因为汉族人口数量最多。

师:对。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而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04﹪。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师: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那么少,能不能把少数民族全部改为汉族呢?为什么?

生1:不能。因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生2:不能。因为经过了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少数民族不能改为汉族,我国有那么多民族,那国家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找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出答案)

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找出答案)生: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师:好,这位同学从书上找得很准确。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

生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生2:还有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自治区,另一个是特别行政区。

师:对,不一样。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民族问题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定地区;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师:我们现在住的区域是属于哪个自治区?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生:我们现在住的区域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师:回答得很好。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关于这两大问题,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

生1:因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经济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生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生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生4: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还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的发展。师:归纳得很好。原因有两方面: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师:江泽民说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1:各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生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生3:说明了我们要处理好民族关系。

生4:处理好他们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师:对,非常好。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都是体现一个主题:各民族应该共同发展。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

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五幅插图)(P57页—58页)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五幅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生1:各族人民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生2: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也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结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如:中考、高考,对于少数民族考生给予加分的照顾。

师:下面我们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2: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

生3: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气象。师:说得非常棒。那哪位同学还知道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是谁? 生:孔繁森。

师: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了哪些贡献?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1:孔繁森关心疾苦,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生2: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生3: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是的,正是因为有很多很多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才使各民族得到了共同发展。

师: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 生1:我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生2:我应和他们交朋友,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生3:我应尊重他们,平等相待。生:„„

师:(总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互助兄弟情。风俗习惯互尊重,和睦相处分外亲。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神圣职责。维护民族团结更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课堂作业(巩固课文内容)(多媒体展示)

1、“太阳、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表明()

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③我国各民族人民都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④我国全体公民都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8年12月11日,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完成2~3题。

2、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

A、坚持开发旅游经济的结果 B、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结果

C、坚持边境开放的结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结果 3、5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帮助下,广西自治区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跨越。这充分说明()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①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广西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和光明前景。②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进广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③只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共同繁荣进步。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援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精品资料

第二篇:课堂实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flash动画配解说词导入。

15世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世纪之初,东方浩瀚的洋面上,骤然出现了一支超级舰队,郑和便是这支舰队的统帅。世纪之末,经过大西洋风浪洗礼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不过,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东方印度大陆,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却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你愿意跟随他们曾经探险的道路,追寻神奇、惊险的经历么?你认为他们俩谁更伟大呢?你愿意参与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么?来!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吧!(新课教学)

本课的新课教学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活动一:海上功夫大比拼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本flash动画是教师自制的,如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用自制漫画代替。

2.教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规模不同),教师承转:好,先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3.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P88页“动手做一做”中的的问题。4.师生交流,构件知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插放相关资料加以引导,如航海路线图等。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前面独立所学的两个内容连贯起来并加以比较,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广,航海技术更先进。

5.教师承转。通过“海上功夫大拼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更有学者称郑和下西洋──“杨白劳”(教师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什上面的观点吗?

活动二:龟兔赛跑

设置以下活动的目的有三:(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随机应变、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1.提供情境。在上面教师承转的过程中,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二“‘小渔船’捷足先登发现新大陆”。内容如下:郑和的 “航空母舰 ”在海上游荡,旁白:“杨白劳”;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小岛,旁白:“印度到了”„„

2.设置辩论题与讨论题:

○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你同意吗?

3.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探讨,其中再把选辩论题的若干小组按同意与不同意分成两大组,各自分析材料,准备论据。(2)教师按各组选题不同发放相关资料。(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

(1)讨论题。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不需要学生有统一的答案。设置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2)辩论题。本活动的进行可参照正规辩论赛分三步进行:正反双方一辩先简单陈述本方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反双方总结本方观点。本活动正方理由可能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反方理由可能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由教师或学生担任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规则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维持秩序,从而让辩论精彩而不“乱堂”。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5.评选出“最佳辩手”并给以奖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邮票、书籍、DVD等)

6.教师小结并承转。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我们撇开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杨白劳”不说,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三“和平使者与‘海盗’”。内容如下: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2.教师设疑。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夹道欢迎与深恶痛绝)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3.学生探讨,师生交流。本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哥伦布就是“强盗”。

4.教师承转并小结。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我们对郑和与哥伦布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现在认为郑和与哥伦布哪一个更伟大?(学生再次举手表决,与新课开始时定有变化,因为活动设计的倾向性,估计与课前相比会有更多的学生认为郑和更伟大)

○为什么你的观点会发生变化呢?(叫几位观点转变的同学回答。学生:以前对他们的了解很肤浅)

教师:同样,通过今天短短45分种,尽管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做出更客观、公正的比较与评价,还需不断研究。(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欲望)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个人观点?(设计这个问题用意有三:①这个问题本身并无定论,如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展示教师的个人观点来小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③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教师: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称哥伦布是“强盗”,这是片面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功过相当,功魁祸首(功: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侵略,实行种族灭绝。)郑和尽管没有发现新大陆,但绝对不是“杨白劳”。关于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的问题,老师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投郑和的票,这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何况客观理由也很充分: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在出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承转: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纪念他(播放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同学们,我们都认为郑和伟大,那么伟大的郑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你们认为我们应从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郑和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初二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的能力有限,本课以情境分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和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情境1: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诞生在云南昆明。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这段材料蕴涵了郑和的哪些精神?(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学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

(1)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2)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正因为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正反例子的比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情境3: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关门主义必然导致落后,我们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2.学生活动。让各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情境进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参考答案见上面)

(教师总结)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在九年级几个班中搞一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征文比赛或知识竞赛。

第三篇: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原创参赛】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通榆县第二小学

徐春颖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

生齐读

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

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还要

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

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师: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

生:所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在“故”的上面标上“所以”,听别人的发言做笔记,这也是作批注。“则”字在本段中出现了很多次,怎么理解这个字?

生:“则”就是“就”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请没有作批注的同学做好批注。

师:两个“于”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的“于”是“过”的意思。“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于”是“在”的意思。

师: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谁再说说第一层的意思。

生说第一层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对第一层进行了理解,你还从哪方面对第一层有理解?

生:这层在写法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排比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有气势。

师:那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读,指导朗读。齐读。

师:默读这一层,概括层意,写在书上。

生:这一层写了“中国少年有责任建设少年中国”

师:“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

生: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日本称我们为老大帝国,所以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少年中国。他是智慧、富强、独立、自由的。

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是他的理想,他变法失败,实现不了这个理想,想让少年实现这个理想。

师:所以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学生接读“而全在我少年。”

师生共读第一层。

师:第一层我们理解完了,看第二层,同学们觉得难理解是吧,先看第一层有几句话?

生:四句话。

师:哪句容易理解些? 生:第一句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师:“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生: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说少年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大家之所以觉得第二层难理解,就是因为第二层的每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拿你默读另外三句话,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意思是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少年中国非常强大,有声势,前途无量。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小老虎,虎虎生威,其他国家都害怕他。

师:用第一层的词句来概括就是

生:国胜于欧洲,国雄于地球。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说中国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顶天立地。

生:中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雄踞于世界之林。

师:读读这一层,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第三层。师:第三层进一步点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但是已经实现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你能说说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吗?

生:我们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生: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师:你们就是少年,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的努力。希望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下课。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理想

实现

希望

少年中国

责任

中国少年

第四篇:课堂实录

师:说得很好!对于作者想到的补救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年龄这么大的两兄弟,不可能再去放风筝了。

生:第二个办法可行,但“我”却没有得到自己的宽恕。因为弟弟已经把整件事忘却了,这件事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三、自主探究

质疑解疑

师:说得很好。一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憾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看到我们同学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要进入重点分析阶段。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把文中存有疑问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或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研究,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学生自己读课文,罗列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上下讲台指导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有问有答”的环节。比一比谁的问题最精彩,谁的回答最有理。生1:我的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好,第一个问题提在我们面前,看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A: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惊异”是指“我”在北京的冬季,竟然还有人在放风筝;“悲哀”的是看到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往事,曾经粗暴地撕坏了弟弟的风筝,从此留下了一件让人终身遗憾的往事。

师:回答得真好,他把这个问题分解后再理解,这句话就比较好懂了。请同学们继续提问。生2: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生B:我觉得这个春天应该是指鲁迅回忆中的春天,是故乡的春天,而在是严冬的北京,看到了风筝勾起了鲁迅的回忆,所以说“在天空中荡漾了”。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生C: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看了这书以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句话的道理,回想起自己曾经踏扁了弟弟的风筝是不对的,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件事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感到“不幸”。

师:分析得太精彩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融进了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中了。看到这本书让鲁迅认识到了一个令自己终身无法得到的宽恕错误,不能说不是一种“不幸”。好,请同学继续提问。

生4:我以前也看过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包括今天这篇。我发现鲁迅的文章经常有错别字出现,如“胡蝶”的“胡”字,而我们现在写“蝴”。我想请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师:老师由衷地佩服这位同学的大胆精神和火眼金睛,敢于向名著挑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乐意并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鲁迅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用白话文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文言文。而鲁迅所处的正是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写作时不免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出现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而我们编排的课本,为了尊重原著作,保留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因而就出现了刚才这位同学认为的错别字。同学们不妨再找一下,除了“胡”字还有哪些? 生:还有“那里”的“那”,现在应该是口字旁的“哪”。生:还有“发见”的“见”,现在应该是王字旁的“现”。生:还有“他”,应该是宝盖头的“它”。“偶而”的“而”,现在是“尔”。

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对。现在大家为我们这位同学鼓掌,他的大胆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真正的学习就应该勇于质疑。生5:“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句话我感到怀疑。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刻骨铭心,为什么他弟弟会忘了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弟弟真的全然忘记这件事了吗? 生D:我觉得他真的忘了,因为毕竟过去了二十年。

生E:我也觉得他忘了。因为当时他哥哥阻止他时,他也没有反抗,说明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二十年过去就忘了。师:好。有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F:我觉得他没有忘,只是假装说忘了,因为他怕勾起鲁迅的伤心回忆,为了维护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他假装说忘了。生G:我觉得他忘了,可能他记得更多的是兄长对他的好。而这一件事只是小事,微乎其微,不会放在心上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其实无论忘记与否,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兄弟之间一种深深的情谊。兄长的忏悔,弟弟的忘却,不是人间真情的一种体现吗?还有问题吗? 生6:文章最后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请同学们从深浅不同层次去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生H:我觉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是说鲁迅想逃避。只要不看到风筝,就不会回忆起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故乡的风筝是在春天二三月时放的,所以只要“躲到严冬中去”,就可以不见到风筝。后面一句讲鲁迅想躲却躲不掉,虽然是冬天,可他在北京他又看到了风筝,所以他感觉到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

生I:我觉得除他讲的以外,还有一点,鲁迅只要一想起这件事,他就会感到心头涌上一股悲凉,不光光是外界环境,还有其内心世界。

生J:我赞成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这“四面”还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过,讲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反动军阀大搞复古运动,取缔科学思想。因此我觉得,这最后一句-----寒微和冷气------可能还包括着鲁迅深深地感到这种反动思想的压迫。

师:说得太棒了!你对课文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你能把看过的知识连贯地来看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好同学,我建议所有同学为你的精彩论述而热烈鼓掌!

四、探究主旨

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提问,一个又一个的精辟论述让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同学那种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对文章几个重、难句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应该说,我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对鲁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你觉得鲁迅在“风筝”这件事上,由“毁”到“悔”的转变,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

生: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

师:说的很好,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使这件小弟已经忘却的事还20年后还耿耿于怀。在生活中,你们与家人、朋友有过这样的误解和冲突吗?在鲁迅身上,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生:有过,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懂得反省,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哪里做得不好?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师:说的太好了。确实,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那么,不忏悔行不行呢?也可以,等到别人的忘却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也就没有宽恕可言了。让灵魂在时间的月影中偷憩。怕就怕人们没有健忘,这时就得想一想,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什么东西。是个什么形象?

五、小结归纳

延伸主旨

师:一次原本出于对小弟负责的举措,却因小弟的全然忘却而给鲁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兄长的忏悔和弟弟的忘却中,不能不让人在肃杀的严冬中感受到“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浓浓兄弟情谊谱写的一首友爱颂歌,永远回荡在我们心中。同学们课后去探讨,就文章而言,除了表现兄弟情谊之外,还有哪些主题可以挖掘,我们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新课标力图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自如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面对初一的学生,要学习鲁迅的文章,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引导、文本的把握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就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思维,积极的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之中。

2、设置一个良好的情境,鼓励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做好问题的延伸工作,学生的问题有些肤浅,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追问,以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延伸的问题,更有思考性,更具挑战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语言要以鼓励为主,尽最大可能肯定学生的思维。

4、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可能了。

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不要把课堂变成某个人或几个人的表演舞台。

第五篇:第11课民族团结ppt课件课堂实录

第11课 民族团结ppt课件课堂实录

2015-12-17 09:16 479次

共1课时

第11课 民族团结 初中历史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材分析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2)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民族服装,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1(3)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2)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3)通过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4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5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创造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 教学预设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身着传统民族服装进入教室。

问:同学们觉得老师的衣服漂亮吗?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呀? 问:老师的服饰是布依族的服装,那我们班上有没有布依族的同学呀?还有没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吗?不同民族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幸福吗?

讲述: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大家都感到很幸福,很开心。那么咱们中国的各个民族又是如何幸福的在华夏大地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11课,《民族团结》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标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56个,其中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55个,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花溪主要居住了哪些少数民族呢?

讲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咱们贵州省居住着除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外的54个民族。

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一段的介绍,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也就是汉族居住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活动】

预期回答:56个民族。

预期回答: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 学生阅读教材。

预期回答:大杂居,小聚居。【设计意图】

结合贵州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

过渡:这种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①请阅读P57第一段小字部分,说一说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②结合P57材料,想一想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中说明了什么?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讲述: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比一比:看谁能又快有准的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并把在地图上做好标识。【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57材料和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地图,找到五个省级行政区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讨论:从历史、交往、政治三方面讨论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副板书)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

过渡:祖国统一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前提。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给予几张图片,由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进行介绍。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7的大字部分,找一找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怎样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提示:教材中给出了哪些地区的发展状况?)(板书)

1、实行民主改革

讲述:我们贵州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下面我们就请第一组的同学以花溪为例向大家介绍贵州的民主改革。

过渡:谢谢,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结合书P57,找出还有哪些方式同样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呢?

2、发展农牧业经济

讲述:同样我们请第二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花溪又是如何发展农牧业经济的呢? 过渡:为了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请第三组同学为大家展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过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国家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请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花溪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问: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来说说,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

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讲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的落后,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发展民族地区外,还派遣了大批干部到西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援藏干部孔繁森就是典型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了解有关孔繁森的事迹。过渡:孔繁森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和本民族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找到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片(贵州民主改革),并进行讲解。学生找到内蒙古和西双版纳农牧业经济发展。

第二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农牧业发展)

第三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基础建设情况),并进行讲解。第四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文化教育),并进行讲解。预期回答: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西部大开发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展示图片并讲解,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有关家乡的图片材料,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民族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联系地理课的知识,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通过孔繁森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生活

活动3【练习】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讲述: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中东地区的战火纷飞等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练习巩固:教材“练一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爱我中华》,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歌唱。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活动与探究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教学预设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身着传统民族服装进入教室。

问:同学们觉得老师的衣服漂亮吗?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呀? 问:老师的服饰是布依族的服装,那我们班上有没有布依族的同学呀?还有没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吗?不同民族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幸福吗?

讲述: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大家都感到很幸福,很开心。那么咱们中国的各个民族又是如何幸福的在华夏大地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11课,《民族团结》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标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56个,其中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55个,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花溪主要居住了哪些少数民族呢?

讲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咱们贵州省居住着除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外的54个民族。

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一段的介绍,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也就是汉族居住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活动】

预期回答:56个民族。

预期回答: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 学生阅读教材。

预期回答:大杂居,小聚居。【设计意图】

结合贵州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

过渡:这种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①请阅读P57第一段小字部分,说一说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②结合P57材料,想一想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中说明了什么?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讲述: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比一比:看谁能又快有准的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并把在地图上做好标识。【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57材料和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地图,找到五个省级行政区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讨论:从历史、交往、政治三方面讨论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副板书)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

过渡:祖国统一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前提。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给予几张图片,由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进行介绍。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7的大字部分,找一找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怎样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提示:教材中给出了哪些地区的发展状况?)(板书)

1、实行民主改革

讲述:我们贵州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下面我们就请第一组的同学以花溪为例向大家介绍贵州的民主改革。

过渡:谢谢,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结合书P57,找出还有哪些方式同样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呢?

2、发展农牧业经济

讲述:同样我们请第二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花溪又是如何发展农牧业经济的呢? 过渡:为了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请第三组同学为大家展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过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国家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请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花溪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问: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来说说,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

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讲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的落后,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发展民族地区外,还派遣了大批干部到西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援藏干部孔繁森就是典型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了解有关孔繁森的事迹。过渡:孔繁森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和本民族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找到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片(贵州民主改革),并进行讲解。学生找到内蒙古和西双版纳农牧业经济发展。第二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农牧业发展)

第三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基础建设情况),并进行讲解。第四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文化教育),并进行讲解。预期回答: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西部大开发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展示图片并讲解,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有关家乡的图片材料,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民族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联系地理课的知识,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通过孔繁森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生活

活动3【练习】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讲述: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中东地区的战火纷飞等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练习巩固:教材“练一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爱我中华》,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歌唱。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活动与探究 韦万清评论

 优点:

1.这是一节很好的传统课,结构完整,重点突出。2.这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展示环节比较理想。

 缺点:

在国家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教学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本节课教师口头讲解课文内容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练习时间几乎没有。

下载《民族团结》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团结》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哈24中学 于海丰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给大家介绍一幅对联: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一位古人? 生:屈原。 师:因为对联中有......

    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 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起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掌声) 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

    《台阶》课堂实录

    《台阶》课堂实录 一、渲染气氛、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教研员就坐、教师入座,学生进入课堂。陈老师播放崔京浩的歌曲《父亲》,展示拉车的父亲图片,配上文字: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

    《黄河颂》课堂实录

    【教学理念】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丰......

    《桥》课堂实录

    16、桥 【教材简析】 《桥》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

    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父母的爱》课堂实录 一、铺设情境,引发谈论,感知亲情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情感,引出话柄 师:同学们想看电影吗?黄老师播放电影《妈......

    aoouiu课堂实录

    《ao ou iu》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熟练拼读声母与其组成的音节。 2.正确读音节,复习三拼连读的方法。 3.激发学生在游戏中......

    珍珠泉 课堂实录

    《珍珠泉》课堂实录 师:在这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感受了夏日里荷花的美好。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板书课题:珍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