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12:2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第一篇: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会面对很大的竞争。然而,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孩子们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怕与陌生人接触,不敢在集体里大声发言等现象,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他们以后在人才市场的求职竞争中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幼教工作者应积极为幼儿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努力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创设;表现力;表现技能;自信心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演越烈。在求职的过程中,求职者少不了的是要过面试这一关,在这一关中,求职者要竭力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取得面试方的认可,才能顺利获取自己想要的职位。现代社会即是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可以想像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又会面对多么大的竞争。然而在日常与幼儿的接触中,我发现孩子们普遍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怕与陌生人接触;不敢在集体里大声发言;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只会站着不动或者大声嚎哭。这对他们的成长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他们以后在人才市场的求职竞争中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发展历程之中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要满足人的自身需要,教育要发展人,发展人的潜能,突出人的特长,打好创造的基石。表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用、表现,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教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培养幼儿的表现力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一、积极为幼儿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一)创设表现时机,使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时空。

新《纲要》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展示自我风采。

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勇于展示自己的良好风气,给他们创设一个个表现的机会。如利用集体活动后的小组活动、活动区活动、分组活动等方式鼓励每一个小朋友都大方、大胆地表现自己。

(二)激发表现欲望,使幼儿保持浓厚的表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老师要能够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了解幼儿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 幼儿兴趣浓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肯定他们的表现能力,这样他们的表现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会发展得更迅速、能力会更强。他们就会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更加大胆地迈开步伐前 进,越来越喜欢表现自己,从而使成功的机会成倍增长。

(三)增强表现自信心,奠定幼儿敢于表现的基础。

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是他们活动的关注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鼓励的话,会让幼儿觉得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这对幼儿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教师的一句讽刺、挖苦的话将会使幼儿表现力的火花就此熄灭。我们要知道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是幼儿迈向成功的基点。所以就要关注、支持幼儿的表现,以赞赏的目光赏识他们的表现,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大胆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表现活动中,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扬,给每位孩子以鼓励,让他们都能勇敢地迈向表现的舞台,大胆表现自己。

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和能力

幼儿有了表现的欲望,有了表现的信心,还只是完成了表现力培养的基础,而关键还在于如何表现,这才是表现力培养的目的所在,如果只是有表现的想法和自信,而表现得支离破碎,久而久之,会产生挫折感,逐渐失去表现的欲望。那么如何使幼儿会大胆地进行自我表现呢?

(一)为幼儿选择便于表现的内容,让其易于表现。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表现内容,如日常用语的表达、见闻的表述、转述,说唱儿歌、舞蹈等,让其敢说,乐说,敢展示,乐表现。口语表达是幼儿表达自己意愿,与人交往的最好方式,也是每一个人处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在日常活动中,我总是与幼儿多说多谈,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也让他们讲自己的见闻培养其乐说习惯。并教给幼儿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他们说、唱,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动作,或说或唱或游戏或舞。动听的歌谣、轻快地节拍,优美的舞姿,即是简单的表现内容,又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加上教师不时肯定,奠定他们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的基础。

(二)让幼儿理解表现内容,创造性地展示表现技能。

我们要凭借优美夸张的动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理解所要表现内容的内涵,创造性地设计表现的动作。如在舞蹈教学中,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表现兴趣。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歌表演《小鸡、小鸭》表现的是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情形,歌词非常简单,却重复出现“叽叽叽、呷呷呷”。如果不加推敲,定会出现干巴巴地三次鸡叫、鸭叫,现在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它们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一天它们碰到了一起,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好。‟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尽管这首歌表演的题材极为平凡普通,但通过拟人化的教学,经细节夸张,变得情节完整,幽默诙谐,幼儿表现时会很夸张、很投入。

(三)充分重视每一个表现的要素,促进幼儿表现力的发展。

1.口语表达是幼儿表现自己的首要动因。

我们首先要从非智力心理素质出发,先解决敢不敢讲话这一点,突破这一点,幼儿会不会讲话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表达能力和其它能力不一样,它是和非智力心理素质相联系,它有个敢与不敢的问题,教师要永远用朗朗的声音影响幼儿,告诉幼儿,讲话一定不要自私,声音一定要达到全体小朋友的耳朵里,因为只有首先进入别人的耳朵,接着才能进入别人的心中。流畅程度主要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要有逻辑性,要流利,如果一句话中间反复停顿和重复,听者就会对表达者的意思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体会,也会觉得很累,从而不愿去倾听他的表述,造成表现的失败。情感,是语言表达的调味剂,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之中没有情感的融入,那就如同做菜不放盐一般乏味,乏味的东西,是每个人所不愿吃的。只有注意到表达的音量、流畅、情感的真切投入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让别人更好地知道、了解自己。2.舞台表演是提升幼儿表现力的平台。

我们让幼儿观看电视、VCD中的一些节目,让幼儿欣赏别人精彩的表演,仔细观察、揣摩表演者的表情、神态,谈谈自己的体会,再结合自己上舞台的经验,逐步摸索出上舞台表演的要素:要有大胆的气魄、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舞姿等等,让幼儿在平时的表演中注意这些要素,并及时纠正幼儿不当的表演,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让幼儿表现得尽善尽美。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地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给他们布置一个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因为这是一方展现幼儿风采的天地,在这里,小朋友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每逢节日,更要抓住时机。如元旦节、六一节的庆祝活动,我们用拉花、皱纹纸,或者是和幼儿一起制作的简单的吊饰来布置教室、活动场地,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激起他们上台表演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训练来提升表演的技能。

3.社会活动是强化和扩展幼儿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活动中是强化和扩展幼儿表现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不应只注重课堂教学,或为了安全而死死地守住教室。如敬老院的慰问演出、社区才艺展示、菜市场或超市的见闻讲述,家庭趣事的描述等等,每一次活动都是幼儿表现力展示的良好机会,而且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要把幼儿引向社会,让其从小就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表现,强化表现,提升自我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 表现力的培养与学生潜能的开发》(2004-07-14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3]《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酒泉教育网 作者:李海梅)。

第二篇: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张舒红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 歌唱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声”把“乐”表现出来,并与听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力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 歌唱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修养 表现形式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歌唱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歌曲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就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声乐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艺术。那么我们应怎样使学生具有这种表现力呢?

一、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

1、“声”在歌唱中的地位 “声”即歌唱中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为我们表现声乐作品而服务的,使作品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也就是说表现音乐是第一位的,而歌唱的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歌唱者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把词作家,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且让歌唱者把心灵深处流淌的东西,流进听众的心灵,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

2、“声”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中基础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它支撑着多种声乐技巧的使用,同时它本身也是常用到的表情表现方法。歌唱中的强,弱,快,慢,欢与悲,怒与惧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无法歌唱,更无法表现作品。因此,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气息运用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正确合理地运用呼吸,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我们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美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宽的音域, 并能最持久地将声音保持住。

二、注重艺术修养

歌唱的表现需要有综合能力,声乐作品本身就有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把词曲作家的书面无声音乐变成声情并茂的音响作品,需要演唱者细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是改原作,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溶入歌唱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艾金认为:情调和含意是解释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心灵的情感,另一个就是表示在思想中所包含的诗意。它们是音乐、声音、语言三者结合起来的构成歌曲的一种戏剧性的音像。而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般称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有歌唱方面技术与技巧外,还要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狠下功夫。

三、对音乐形式的表现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声乐条件之外,还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的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去自己发掘作品的内容,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有的学生则大胆地、过分地处理作品,存在盲目性学习的弊端。鉴于这些问题,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问题:

1、节奏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节奏 的正确把握,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魅力。

2、音准与音色 音准问题对歌唱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音色 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不同,有的亮,有的暗,表现出条件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音色,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根据其自身条件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上根据感情变化的需要,诱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音色。

3、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也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尊重作曲家在作品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和表情术语,掌握并合理地运用到歌唱表现中去。

4、歌词的理解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反复琢磨歌词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的含义,把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层次及情境,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

5、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时代的变换,作曲家在不同 时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掌握作曲家的风格的同时也要对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这样在增长我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声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意味着轻视或排斥声音技巧的训练。离开了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是无法实现的。越是成功的艺术表现,越是需要高超精湛的技术、技巧。声乐艺术是一门充满了创造力的艺术,只有你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第三篇:表现力的培养(范文模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表现力的培养

表现,是音乐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现能力,不仅有助于音乐技能技巧的提高,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然而,比起音乐技巧的掌握,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则要难的多。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而忽略音乐情感的表现和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必须把音乐情感的表现和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音乐感受力一般是指人们内心对音乐的直观反应,是一种深入体验、感觉和理解音乐并把它表达出来的特殊能力。一切音乐作品,都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量、音色等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开始要以视唱练耳、欣赏、演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高雅的音乐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就要提高他的音乐综合感受力,包括掌握旋律感、节奏感、音准感、多声部和声音乐感以及对乐曲整体音乐感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感,因为旋律是建立在一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调式和节拍、节奏的基础之上的,是按一定音高、时值及音量组成的,又具有逻辑因素。旋律线的跌宕起伏形状表达着一定的情感。

通过对旋律总体特点的感受和表现,可以体验到旋律美感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所以注意学生旋律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感受力的好坏直接影响音乐艺术的表现力。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积累音乐美感经验的系统工程,通过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可以得到提高的。音乐感的培养和发展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音乐感受力的好坏也与文化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因此,扩大知识面,如音乐理论、文学、史地等综合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音乐感受的积累,再通过联想思维的心理综合活动,才能获得最高雅的音乐感受力。

二、音乐理解力的培养

在对音乐作品有了敏锐的感受以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不同的音乐作品,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曲家和表演家精神品质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和歌唱或演奏中会有不同的风格。比如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激烈的断奏是不理想的,理想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半断奏。而在浪漫派那里,特别是在现代音乐中,则经常要求短暂、激烈的断奏。再比如,贝多芬的作品多见英雄性、史诗性,而莫扎特则多以清新、明快为主……凡此种种,都对音乐学习者提出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这样才不会把巴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表现的具有费德尔的热情,将贝多芬弹的干巴巴公式化,而将莫扎特弹成笨头笨脑……

对音乐理解力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听觉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音乐作品的风格首先表现在旋律、和声、复调织体及结构等纯音乐的表现因素方面。因此,只有掌握较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必须的听觉能力,才能够在“纯音乐”方面“读懂”音乐作品。这是音乐理解力的基础。其次,要注意音乐文献知识的积累。一方面从音乐知识的角度,要有意识加强音乐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来龙去脉,显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另外一方面,注重学生自身的积累提高,让学生通过多练、多听、多记的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大量的音乐文献知识。弹过一首巴赫作品的学生和弹过十首的学生相比,不仅技术水平不同,其理解和把握风格的能力也相去甚远。多听与少听的比较结果无疑也是如此,而多记则更具“积累”的意义。总之,只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中的情感表现,也能够为下一阶段,即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

三、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指出,音乐家的想象力愈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愈是灵敏,他的作品也就愈能鼓舞人、吸引人。音乐表演艺术不仅要求表演者准确借助音乐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且还要求表演者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对每一首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品思想情感的体验、艺术再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任何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过程,不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离不开想象。表演者只有深刻准确地理解乐谱所提示的再创造条件,达到与曲作者相应的感受,才能进行再创造想象。

知识是不断积累的,想象力也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逐步形成的。从学生弹奏第一首小曲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其想象力,哪怕是简单的一组音阶,都要让他想象出一种意境,怀着登长城的激动心情去弹奏,使干涩的音阶有了上行情绪的升腾和下行情绪的缓解,或想象成浪涛的汹涌起伏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的音乐技法的基础上充满激情,从而使声音富于感染力。比如:一首简单的小曲《春之歌》虽然只有五、六行乐谱,可它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音乐情感的角度讲,充满了对春的歌唱和赞美。要弹好这首小曲,除了正确地完成“谱面”弹奏任务外,还必须启发学生想象出春暖花开、大地返青,小树发芽了,小鸟飞回来了,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玩耍、嘻戏的美景,只有带着这样一幅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去弹奏,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艺术效果。其次,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教师从音乐教学开始就要通过比喻、解说、示范等多种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诱导鼓励他们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积极对乐曲产生丰富、恰当的想象,从而获得美感。作曲家是通过乐谱的音乐逻辑语言给表演者传递信息的,作为二度创作的表演者必须通过乐谱的一些特定符号,并带着个人的想象力和真情实感,用恰当的弹奏方法使之变为动听的声音并且传递给听众。因此,在出声之前首先要想象出所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发出的音响效果,如高山流水、小鸟鸣叫、狂风怒吼、吟吟的歌唱和内心的苦闷等等。

四、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表演不仅要求表演者准确借助音乐想象力来把握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且还要求表演者必须积极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因为音乐作品创作出来的是无生命的音符,通过乐器演奏以及包括智慧在内的多种表演艺术手段,将音乐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表演者来给予他生命,即再创造。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思维,使之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音乐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其改变被动形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挥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演奏乐曲时,在想象的基础上加入创造成分,再通过技能的表现手段使之成为全新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性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并力求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教师要在诱导和激发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音乐逻辑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表演更完美。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学生多听著名演奏家、演唱家、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好的乐团、好的指挥共同演绎的名曲,经过多年的音乐享受和积累作品,在大脑中贮存大量的音乐信息,才能在音乐演绎中准确地判断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容和所需要的情感,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五、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因为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塑造和情感表达。培养音乐情感表现力,要在前面四种能力培养基础上,认真研究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发展的逻辑处理及乐思表达、曲式结构、高潮布局,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加以自己的音乐感受、技巧,去充分表达和挖掘乐曲的内涵,争取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概括抽象或只管讲、不示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增加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力,师生应共同分析作品,从理解作品入手,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音乐表现力。处理作品的方法及风格的体现都有其基本规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一些自由发挥成分,创造出最美好的音乐来。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力要符合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因此,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该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因为即使是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具体从每一支乐曲寻找和发现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并找出该作曲家的音乐表现的一般特点和要表演的个别乐曲的具体特点,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提高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必经途径。其次,教师还应详细讲解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一首乐曲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含的感情,并通过成熟的技巧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真正把该乐曲的节奏及其他符号,通过音乐的语言诠释。一首乐曲中蕴藏了该作曲家的整个幻想或精神世界,有着该作品的特殊音乐语言,只有细致地理解、准确研读该作品,才能找到符合该作品的恰当表达方式,从而充分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技巧来表达作品,获得更好的情感表现力,逐渐走向艺术表达的成熟。

(责任编辑孙晓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纲要》的艺术领域,在强调幼儿教育的儿童化、整体化与生活化的同时,敏锐地抓住了艺术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即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艺术教育观。幼儿舞蹈教学综合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舞蹈动作的控制和把握,以及表演时的情感表达。

幼儿由于舞蹈知识、生活阅历浅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好这个动作上,常常舞蹈时有动作无表情。一个舞蹈,即使幼儿的动作模仿得再像,但缺乏感情,整个舞蹈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仿佛一个小木偶在表演。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小木偶式的表演,使每个舞蹈表现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而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漫长而细微的过程。让孩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和渗透;在玩耍中感悟艺术、感悟美,同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意蕴,培养人文情怀,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及表现能力。那么,我们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现力呢?

一、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帮助孩子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幼儿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孩子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地聆听的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孩子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孩子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孩子表现音乐的欲望。孩子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2)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引发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进入状态,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将孩子带入表演的意境。教师也要适当借助媒体教学,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蒙古舞《飞腾》以前,我先给孩子讲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给孩子丰富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奔放、豪爽的特点,我就让孩子欣赏两段比较典型的蒙古舞《骑马》、《摔跤》。舞蹈中,让孩子观察舞蹈者的神态、气势及动作,然后让孩子和着音乐自由的模仿。孩子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蒙古舞中的提压腕、碎抖肩、耸肩、扭肩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幼儿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

二、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由于表演的更多内容源于生活,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时刻准备着去发现、去欢呼、去雀跃。要使孩子较准确、细腻地表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为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枯燥的技能,我们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孩子对的喜、怒、哀、乐的表达。和老师一起来玩你演我猜的游戏,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猜一些简单的表情或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孩子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表情和动作的表演。如: 受到表扬心情好时,世界是红色的,孩子的表情是眯眯笑。做错事,挨批评时不高兴翘着嘴巴,不服气的样子。当听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心情差时,让孩子琢磨小女孩的悲惨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的悲伤感和孤独感。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样反复琢磨,积累经验,就为舞蹈的情感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更便于孩子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粗心的小画家》,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滑稽、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把自己也当作是小画家,去揣摩并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情绪激动,讨论热烈,都说着自己的感受,将小画家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设环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

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要用更多方法激发他们的表演的兴趣。如: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活动区,在活动区中我扮演医生,你扮演病人;我扮演王子,你扮演公主;我扮演警察,你扮演小偷;孩子在这个活动区中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也要对孩子的大胆表现进行充分的鼓励。其次,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材料,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表演道具,不仅丰富了表演的色彩,孩子还更带劲了。

总之,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舞台表现力,动作协调力和想象力,孩子也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了自信心。孩子们的改变使我明白,舞蹈让他们享受到快乐,快乐的生活会因为他们的舞蹈而更加美好。

第五篇:论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本站推荐)

论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就舞蹈语汇而言,大致可分为外部形体动作和内部情态两个部分。外部形态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动力等可视性的外化形式;内部情态则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它们互相依存,同时又是互相制约的,二者缺一不可。

在少儿舞蹈的表演中,一个好的舞蹈,除了有好的编导手法外,还必须在用规范动作展现舞蹈的风格、动律的同时,能够通过学生内心对舞蹈内容情绪的体验,用激情把舞蹈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的舞姿中,受到情绪的感染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然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通过对孩子们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培养而派生出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就必须注意对学生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双重培养。

一、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

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而存在的。作为表演者的学生,首先就要有一个灵活、协调、匀称的外部形体。通过基本功和形体训练,充分开发孩子们蕴藏的运动潜力,最大限度地延长学生肢体线条,增强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他们的舞蹈范围。有了这个基础,舞蹈表现力自然就丰富得多。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化。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该怎么站,怎么擦,使什么劲,到哪压着收回等,教师都应向学生交代清楚。同时通过动作示范,加深学生的感知影响,使学生严格地按训练步骤去做,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单调而又艰苦的过程,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时时鼓励他们努力进取 的话语和方法,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训练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形体,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在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中,除了使学生有一个灵活自如地表演的形体之外,学生还必须具备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动律的舞蹈的能力,这是舞蹈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一周一次的舞蹈学习,学生不可能掌握很多舞蹈内容,训练周期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地掌握到更多风格各异的舞蹈动律,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是我们每一个舞蹈老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最近几年,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我在如何缩短训练周期,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到更多的舞蹈动律这一问题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教学活动思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个民间舞的“开法儿”(即启蒙)教起,然后再进行一个个舞种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活动模式。我认为,我们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学生。例如;《手臂组合》,可以有蒙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的等等。我们还可以把这种多姿多彩的动律精华作为学生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在短期内就能学到多种舞蹈动律并掌握其特点。这种多种民族风格的组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内部情态动作的培养 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闻一多先生也曾在他的《说舞》中谈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舞蹈的感染力,则是来自舞蹈内在情感的动力,如果没有内在情感的表现,任何舞蹈都是将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的。在历届的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舞蹈作品编排得很不错,孩子们跳得也很整齐。但是总是让人感到不够味,不满足,缺了点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只注意了学生外部形态动作的模仿,而忽略了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因此,学生在表演中难免表情淡漠、眼睛无神、内心空荡的,为表演而表演。这样的舞蹈即使编排得再好,跳得再整齐也是缺乏生气的,不能引起观众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动作规范,风格把握准确的同时,切不可忽略对孩子内部情态动作的培养。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启发孩子的情感,首先自己被舞蹈所感动,然后,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学生,打动学生。只有学生有了与舞蹈相应的情感、情绪,才能把他们内心感受化为激情倾注于舞蹈动作之中,给舞蹈注入一种新鲜的活力。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情境和意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受到情感的、美的感染和熏陶。教师在教授舞蹈时应该先把舞蹈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印象。如果是民族舞蹈,还应该介绍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然后播放舞蹈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韵律,酝酿舞蹈的情绪。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舞蹈内容自由地即兴舞蹈,在这种热烈地气氛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学习进度快。避免了单纯外部动作的模仿,感悟舞蹈内在的个性和韵味。训练了学生内部情态动作。例如:我在排练彝族舞蹈《节日里的小阿依》时,先找来了几张西南少数民族过节日时热闹情景的照片,用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让孩子们回忆学校开运动会时热闹紧张的场面,并启发孩子们想象把自己当作一个彝族孩子投入到当地过节的欢乐气氛中去。舞蹈中有一处两个孩子互相扭打斗牛,其他孩子看热闹、起哄的场面。因为有了前面的引导,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奋、紧张、焦虑、野性和热烈的情绪动作,既生动又自然,为舞蹈增色不少。事实证明,借助一些有益的辅助手段,使学生忘记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的。综上所述,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我们努力探寻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此文获1999年东城区教育系统论文评选三等奖)郑丹

中学高级老师。在少年宫从事舞蹈教学活动十几年,培养了大批舞蹈人才幼苗。她创编的舞蹈作品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应邀赴加拿大、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她的论文多次获奖。她曾多次被评为东城区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下载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论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摘要 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艺术表现力是健美操运动员动作完美的体现,也是运动员表现动作丰富的情感和完成......

    论大班幼儿手工创造力培养(共5篇)

    论大班幼儿手工创造力培养 XXXXX 学前101学号XXXXXX指导老师:XXX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手工对幼儿能力的影响,阐述幼儿手工的重要意义。手工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拥有......

    浅谈服装模特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3(共5则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服装模特舞台表现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 副指导教师 答辩时间 职称 职称 年 月 日 目录 目 录 摘 要 ............................

    小招数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

    小招数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舞蹈课和舞蹈特色班训练......

    关于发展幼儿绘画表现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于发展幼儿绘画表现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陆良县马街小学 王凤英 关键词:绘画表现力创造潜能想像创作 内容摘要: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绘画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听觉能力、知觉能力、感受能力三个层面分析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重点探讨钢琴音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即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

    舞台表现力分析(共5篇)

    演出舞台之表现力 一、无类别 提升观众的情绪 释放乐团的推进能量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一个未知的高度。当进行此事件时您的能量条不必全满,只需确信能量条不太低,否则观众会对您......

    幼儿常规培养

    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