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论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
养途径
摘要
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艺术表现力是健美操运动员动作完美的体现,也是运动员表现动作丰富的情感和完成动作质量的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一些城市,学校健美操运动正以风靡之势开展着。在大中专院校以及中小学成立健美操业余训练队,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健美操后备人才储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健美操比赛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健美操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力的发挥水平是影响健美操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即从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对音乐的理解力等方面来探讨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同时为健美操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美操;表现力;因素。
I
Abstract Aerobics is a gymnastics, dance, music in one sport, artistic expression is the perfect aerobics moves the embodiment of the athletes, but also athletes rich emotion and action to complet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movemen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 sectors on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creasing in some cities, school sports are aerobics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sweeping trend.Secondary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set up training aerobics amateur teams, not only enriched the cultural life of students on campus, but also back-up talent pool Aerobics provides a strong protection.Aerobics is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one of aerobics with the added extension of teaching.Athletes in the race to play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the impact aerobics athlet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aerobics athletes on performance factors that is, from physica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music to explore such areas as aerobics ability athletes,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Aerobics for discussion.Aerobics for the succ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arry out.Keywords: aerobics;expression;factors;way
II 1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美的运动,以其自身的魅力及项目的特点风扉全世界。而健美操是将刚柔相济的动作用轻盈健美的姿势,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从而起到健身美体的效果和给人美的感受。如今,无论是在动作的编排上,音乐的选择上,以及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表现力,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上,都对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中的表现力对出色地完成一套健美操并取得优异成绩起着越来越关键作用,是运动员迈向成功之门的钥匙,是一套健美操的色彩与灵魂。而我国健美操运动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上,面部表情不够丰富,动作技术不够完美,音乐节奏感不够强等等,与外国相比相差甚远,本文就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进行多方面的探讨。1.1什么叫表现力
在健美操比赛(或表演)中,运动员能把自己内在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旋律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部健与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就是艺术的最高体现,即表现力。表现力是人类在情感外部动作上表现的形式即运动员自信心、自我陶醉、热情感染力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运动员现场表现出来的运动激情与自信力以及整个成套动作中利用动作与表情和裁判、观众进行交流并感染他们的能力 1.2表现力对健美操的作用
它表现力泛指一种表达人的情感、情绪的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1]拥有好的表现力对于一个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表现力能够把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所表达的内涵诠释得更清楚明白,能够把每一个技术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突出得更鲜明。竞健美操本身是一种欢快、有朝气、有活力的运动,好的表现力能够让运动员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和高昂的运动情绪,使之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动作的练习,可以加快学习动作的时间,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动作的节奏。良好的表现力还能够使观众和评 委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共鸣,使之在表演当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好的表现力还能够反映一个运动员的性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活泼的运动员在表演一套动作的时候根据音乐的特点他会选择一些外向调皮的表情,而一个性格内向的运动员在演示 3 同一套动作的时候他会选择一些微笑含蓄的表情。因此,表现力对健美操起着关键的作用!
2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
2.1音乐的节奏感决定其表现能力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动作,姿态,表情和音乐是作用于观众不同感觉的艺术,前三者是视觉,后者是听觉,它们的完美结合会激发运动员更深刻的内在情感,并带给观众富有激情的感染力。音乐和动作结合的基础是节奏,两者的合拍是展现表现力的前提;音乐风格的艺术内涵以及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是激发运动员情绪的重要因素;音乐有声无形,健美操动作有形无声,将音乐的“声”引入健美操的“形”之中,使单一感官所感知的动作成为各种感官所感知的健美操时,这样的健美操才更具有美的魅力!因此,练习者必须把握好健美操的音乐和节奏感,这样才会表现得更佳。2.2 动作技术是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
健美操的技术动作要求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准确,熟练和力度上,集体项目还讲究配合和一致性。健美操动作表现出的美和体操相比少些机械和呆板,更趋自然流畅;与舞蹈相比,少些柔软和抒情,更趋动感韵律。复杂多变的上肢动作加上灵活弹性的脚步变化使全身充满活力,充分显示出健的风采,美的神韵和力的坚韧,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动作技术需要学习,巩固,掌握,再现的过程,若没有很好的动作技能的形成,那么就谈不上动作的表现力。所以,动作技术,技能是健美操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2.3 表现意识也是发映表现力的一个因素
健美操动作的表现不是固定在某一空间位置上的,而是活动在某一空间范围内。在教学训练中我们经过观察和体验认识到,在这个范围内又有它最佳表现的空间位置,也正是表现能力强与不强发映。这一最佳表现的空间位置是在不断地变化,它的变化受到表现意识的制约,即表现意识越强,其把握最佳表现的空间位置也就越准确。所以动作的表现意识,直接发映了表现力的强弱。2.4兴趣与心理素质是表现力的总体的构成部分
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可以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广泛的或专一的。就健美操而言,首先运动员对从事该项目有稳定和专一的兴趣,可以唤 起他们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坚定性、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技术水平。这种达到的渴望就能够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进而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力的发挥;其次,运动员广泛的兴趣对全面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修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修养的提高既是完善健美操成套动作的表演水平途径,又是提高表现力、增强感染力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健美操是一项表演性极强的项目,运动员要有自我表现意识来增强自信心。这里所谈到的自信心是运动员从事健美操运动建立的一种自我信任,敢于挑战的竞技状态。只有在这种心态下,运动员才能有高昂的激情和突出的表现意识。
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在比赛或表演中,能把整套健美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一上场心理就过分紧张,要么记错了动作,要么就忘记了节拍,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就没有心思去发挥表现力。应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美操运动员不可缺少的,是表现力的总体体现。
2.5良好的形体姿态对表现力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形体姿态是健美操表现力的基础。作为一个健美操运动员,拥有一副好的身材,除了能给裁判和观众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外,还能在健美操表演舞台上拥有一份高度自信心和完美的表现力,真正表现出健美操的健,力,美。男子显得威武雄壮,女子要保持自然的曲线美;在姿态上要求端正,挺拔,不同的姿态动作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韵味!
2.6性格差异对健美操也起着一定的影响力
性格是一种行为方式,它是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形成固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气质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到健美操运动员个体活动的诸多方面。心理学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类型的运动员,其神经过程特征具有较强的兴奋性,灵活性较好,应变能力强,在和队员配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粘液质类型的运动员,其兴奋和抑制过程均衡,稳定而富有韧性,能在激烈的比赛中根据场上气氛,调节自己的运动状态。因 5 此,从气质类型的角度考虑,表现力强的健美操运动员其理想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和胆汁质。
2.7审美意识也影响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良好的发挥
从事或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的人,大都具有一种特殊的风采。他(她)们有健美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淳朴明朗、具有创造力;积极、努力,有顽强的意志及观察、思考、探索等发达的智力和热情、体谅、互助等审美意识和美好的优良道德观念。要提高审美意识,不论是教练员还是受训练者,首先要热爱这项运动。热爱,才能产生更美好的向往,努力去追求,才能把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不断的摸索实验中,体味这项运动美的蕴含,从而更好地把它表现出来。2.8成套动作的创编是实现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一套健美操编排成功或完美与运动员表现力起着相互的作用,也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发挥,成功的一套健美操让优秀的运动员结合完美的健美操和自己的艺术表演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给裁判和观众美的感受,从而让运动员的表现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自己内有表演才华。而编排不成功或不够完美的健美操让运动员表现力不能通过自己的艺术表演感完全的流露出来,限制了运动员完美的表现力,因而达不到操与人完整的结合。因此成套操的编排极其影响着表现力。
一套成功的竞技健美操必须要以成功的创编为前提,创编成套动作首先应考虑到运动员的气质特征,也就是说成套动作的风格特点必须与运动员的性格、表现特长相一致。性格开朗外向型的运动员可以选择较为奔放热烈的动作,性格较为内向的运动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小巧、细腻的动作。[5]运动员在训练当中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发展自身潜力跳出不同风格的健美操,从而发展成为一名全面的运动员。
3培养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能力的途径
3.1 乐感的培养
健美操动作只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才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因此我们只有理解了音乐的风格,掌握了旋律的高底起伏,节奏的强弱变化才能使动作与音乐协调。在训练乐感时,先要多听并理解上课经常使用的音乐。如爵士乐表现一种欢乐喜悦的气氛;迪斯科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精力;摇滚乐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其次要 6 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可以将同一组合动作用不同节奏的音乐来完成,又可以用同一节奏音乐为不同组合动作来伴奏,或者让学生听着音乐用手打节拍重复练习。3.2动作技术的培养
(l)扎实的基础。专门的长期基本功训练能使健美操动作达到一定的规范、协调、力度与表现力,实际就是一个健美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运动员首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2)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健美操技术、提高表现力、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深深影响着动作规格的高低,而动作规格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表演水平。
(3)过硬的专业技术。全面、熟练、准确地掌握有关健美操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动作、难度动作、特点和技术,在各种环境中创造性地发挥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是练健美操表现力的一个基础。并且在这种技术下,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力度、幅度,反复训练、不断思考,表现力就会相应大幅度提高。
(4)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训练初期,一般采用单个动作练习,主要强化运动员身体关键部位的感觉。当运动员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感觉之后,可采取组合动作进行练习,使运动员在动作连接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旋律。最后阶段性的训练,一般采用成套动作练习,将动作有机组合起来并配合更适宜的音乐。这样有利于使运动员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及其意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示范不仅要动作规范、姿态优美,而且还要具有激情和表现力,把这份美的激情,渲染给每位运动员,一方面使她们享受美,另一方面她们会积极去模仿、去体会这份美的感受。在这种气氛中,运动员学得轻松、愉快,动作表现力从中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3.3表现意识的培养
在健美操训练中,良好的意识是以娴熟的动作技术、技能以及强烈的乐感为基础的。在训练中,要强调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情感的投人,练习动作时尽量用音乐伴奏,练习者要全身心投人每个动作和音符中,让音乐、动作、情感融为一体。在分段练习时,教练员要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也可以用示范把正、误动作进行比较,让运动员更清楚地认识到错误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整套动作的 7 复习、演练、纠错、调整,要让运动员一听到音乐就能马上做出此时的动作相反,练习动作时,就马上联想到此时的音乐旋律,此时的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培养。3.4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对自信心的培养,自卑是每个人必经的心理体验,要消除自卑心理可通过教练与运动员双方共同努力来达到消除。教练应注重自身的示范讲解、引导启发,给运动员以感官刺激,对于运动员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对较差的运动员多加帮助、鼓励,同时运动员应积极配合教练,发挥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以每一进步增强自己的信息心。
其次对竞赛心理的培养,竞赛心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时如何调节完善心理状态,以在比赛中促使身体和技术、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发挥。比赛气氛、同伴动作失误,裁判出乎意料的评分,观众行为、教练员的语言或赛场上遇到突发事件等等,这无疑都会给运动员带来新异的刺激。如果运动员反应积极则能很快适应比赛。一旦运动员因此而产生消极、紧张等反应将严重影响现场表现力,甚至使技术动作变形或中断比赛。因此运动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用语言模拟比赛掌声、呼声提高克服干扰能力;创造与比赛气氛相似的场景,进行测评考核、表演,故意压低评分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等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竞赛心理。3.5对面部表情的培养
面部表情是表现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是精心训练而来的,特别是表情。人的表情在面部的眼、鼻、耳、口周围,表情肌的运动变化构成了喜怒哀乐。运动员表情肌不经常锻炼就会萎缩而不易调节控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可以借鉴舞蹈、艺术体操等相关项目,吸取一些有利于自身的技巧方法,但值得注意是的竞技健美操激烈的比赛性质又决定了运动员表情必须适应本项运动的特点。有些运动员肤浅地认为显示力量与激情就是张大嘴瞪大眼或做猛烈的大笑,然而一个人在经历紧张、喜悦、激动等情绪体验时,要想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是个非常困难的事。如果过余地夸张面部表情只会使面部肌肉扭曲,显得极不自然,这显然是不适应健美操竞技特点的。而事实上,运动员的表情主要是整套操情绪的体现,是自信的流露,以及对音乐的领会。与此同时, 8 健美操运动员面部表情的训练,还需要从运动员个人气质、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3.6对身体形态的培养
身体形态对健美操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可以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以后天的训练使之更加完美。身体形态的训练应从站姿抓起,配合把杆练习对学生的头、躯干、臂、腿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训练时教练员要注意经常提醒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姿态,使他们养成抬头挺胸、沉肩拔背的良好气质,从而提高学生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确立动作的表现意识,这样,再进行学习成套动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动作,这样学生才能顾及自身动作的表现力,从而充分展示形体的健、力、美,使健美操运动更具有感染力。3.7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训练或指导训练过程中,我们要自觉抵制拘泥、夸张、松懈等不良的动作模式,以十足的信息,十足的动感,形成优美、正确的动力定型。其次,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健美操的研究与教学训练中,主动地多学习一些关于美学、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会用美的规律改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并直接通过对他人的体态、动作、行为、风格和气质的研究与分析,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再者,在健美操的创编过程中,要注意使动作符合美的法则,把创造形体美、动作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突出在音乐、服装选配合理、完善的情况下,把动作美、内涵美、音乐美、服装美等展现出来,使健美操的表现力得到更充分发挥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3.8 加强对操的创编能力
一套成功的竞技健美操必须要以成功的创编为前提,创编成套动作首先应考虑到运动员的气质特征,也就是说成套动作的风格特点必须与运动员的性格、表现特长相一致。性格开朗外向型的运动员可以选择较为奔放热烈的动作,性格较为内向的运动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小巧、细腻的动作。运动员在训练当中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发展自身潜力跳出不同风格的健美操,从而发展成为一名全面的运动员。
编排成套动作要注意给运动员以表现自我的时机,成套动作中要有专门的动作、适当的时机让运动员通过一个或多串动作来表现。这些动作可以是趣味性的 逗趣动作,可以是有一定情节的抒情动作,可以是面部的表情变换,也可以是几个运动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动作。这些动作安排一定要适宜。如可以放在动作的开头,起到吸引裁判和观众的注意,也可以放在高潮部分前段,以调动裁判观众的情绪等。这类动作一定要自然,要与整套操浑然一体,运动员的表现一定不能做作、生硬,否则将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创编一套竞技健美操还必须注意整套操风格特色的统一性。因为一套操的时间太短,风格展现太多,难免给裁判、观众以目不暇接的慌乱感觉,而且重点不突出,风格特色就不成其为特定动作了。所以既然是风格特色的动作就应该始终一贯,前后呼应,淋漓尽致地将运动员的风采展现出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表现力是指运动员在健美操运动过程中,把动作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借助于身体姿态、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用以吸引和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运动员自信心、自我陶醉和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4.1.2表现力表达的主要途径包括自然的面部表情、完美的技术动作、良好的形体姿态、动感合拍的音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4.1.3影响表现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4.1.4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的训练方法是专项技术训练法、观察法、表情法、培养法、鼓励法、模仿法。
4.2建议
4.2.1加强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健美操动作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她们的表现力水平。
4.2.2 除加强运动员的形体训练提高运动员表现力外,激情的发挥也是极为重要,激情是建立在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教练员要有意识发掘诱导运动员发自内心的激情,使其在成套动作训练中主动有意识的培养自我感染力的发挥。4.2.3在对于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中,要借鉴其它表演类艺术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诸如舞蹈、戏曲、影视等,要博采众家之长来完善自身的训练。
4.2.4现在对于健美操表现力方面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感情的认识上,对于表现力则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表现力的测试与测量方面,设计一定的指标或评价方法,上升到理性阶段。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周建社等.健美操团体操[j].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任林珍.怎样练习女子健美操[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3]周从改.大学生健美操教育与终身教育[j].南京师范学院学报,2002(6):23-24.[4]徐亚琳.对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培养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室,1997(4).[5]丁素文.对培养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方法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3-1.[6]宁振耀.影响优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3):77-80 [7]王世雄.现代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表象训练[J].体育学刊, 1999(4)[8]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2.[9]马鸿韬.现代健美操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144-146.[10]曹湘.论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1).
第二篇:论排球运动员的排球意识及其培养途径
论排球运动员的排球意识及其培养途径
【摘要】排球意识是在排球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的;排球意识在实践中的表现及其作用;排球意识和人的职业道德;排球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意识排球意识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07-01
排球意识是在排球运动的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对排球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人们不断对排球意识的认识越是深刻,排球意识越是在社会中得到深化,从而不断推广,排球运动就越迅速。就如何推动排球运动而言,社会的排球意识是排球运动向前发展的动力。
就排球运动意识的广义讲,是社会对排球运动的认同和支持,即社会的排球意识;就狭义来讲,是比赛场上双方队员所表现出来的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即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排球意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排球场上运动员应具备哪些排球意识。
1.具有良好地配合意识
排球运动的配合意识,是指整个队的团队精神,即每一个球的处理及进攻和防守都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整个队伍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作战。所以必须树立集体荣耀高于一切的思想,同舟共计,相互勉励,在困难及情绪低落等不利的情况下,鼓舞全队的斗志,以顽强的不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力挽狂澜,争取最终的胜利。
1.1战术配合意识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战术意识可以看作是运动员进行战术活动时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因此,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也必然是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战术配合,还是如何运用哪一种战术配合,队员之间的跑动路线,位置转换都要非常明确,使得场上整体非常清楚地体现每一个队员的任务。如“双快―游动”,“背溜”,“平拉开”,“2.5球”,“近体快球”,“前交叉”,“后交叉”,“立体交叉”,“后排进攻”等战术的配合,必须使得每一个队员与队员之间有交好的默契。这个任务就是二传手,在比赛中一个二传手对战术运用的好与不好,决定着本队胜负:通常二传应该经常组织战术,用眼睛,手型,使每一个队员一看就懂得运用哪种战术。
1.2 拦网配合意识
现代排球运动是“高空”作战,在比赛中第一道防线是拦网。仅靠单人作战是不够的,而要靠两人和三人的斜拦才起到“长城”的防御,判断对方的攻手在何时起跳,从而做出积极的拦网反 应,起到集体封堵的效果。同时,拦网是积极的防守。是防守反击的第一手段。拦网的配合意识必须建立在正确判断对方所运用的进攻战术及进攻特点之上,方可使拦网有的放矢。
1.3攻防转换配合意识
攻防转换是队员进行继续作战的主要手段,场上队员的跑动补位、跟进、保护、接应配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把场上的节奏控制好,使得进攻防守自由灵活。
2.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
超前意识就是场上队员对即将发生的习惯,产生的前期预测或反应。排球运动的战术往往是“秒”的时间内以闪电般的配合完成。由此可见没有超前的意识,做出预测性反应,就难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2.1正确观察判断
观察是主要察看对方队员做出怎样的动作运用哪种战术而所做的反应。例如进攻还是直接进攻,一般情况下运用哪几种战术;关键时刻采用什么“杀手锏”等。在防守上如何站位,做出预先的心理准备。
2.2要做到知己知彼
根据具体情况摸清对方队员的技术特点和习惯用的战术配合。例如打球路线如何变化,吊球吊的什么位置,最擅长哪一种战术配合。这样就会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起到有效的防守效果。
2.3临场的竞技状态
竞技状态良好,人们的兴奋性高,反应快速,动作灵敏,头脑清醒,自我感觉顺畅,判断的就准确。
2.4经验的积累
身经百战的磨练,丰富的实际经验,造就自我的临场感觉,赛场上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跟着球的飞行做出各种针对性的反应。
3.要有较强的进攻意识
只有发动有效有力的进攻组织起比对方更多次数的进攻,胜利之神才能光顾。只有进攻,排球运动的魅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3.1重扣和轻吊都是进攻的手段
重扣是排球运动竞赛双方互为控制与反控制,重创与反重创对方的最有杀伤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方的最有杀伤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重扣突破对方的防线。轻吊也是进攻的另一种手段。是配合大力扣杀的战术运用的一种进攻形式。当然,轻吊有时在扣球者失去位置和在对方双人拦网时采用的,这种重轻配合的进攻战术。往往起到防不胜防的作用,以虚避实的效果。
3.2只有进攻才能争取主动
强大的扣球和轻吊是造成对方溃不成军的最有效手段,而整体的主体进攻给对方巨大的心理压力,冲散对方的阵脚,为取得胜利而打开通道。
4.牵制意识
就是以己方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采取有效的战术牵制对方的长处。
4.1扬长避短意识
竞赛的双方队员各有各的长处,争取主动的攻击。就要充分了解对方的不是,制定出周密的攻防计划,从而做到知己知彼。例如位置的布阵上做到把拦网好的队员放到于对方攻手相对应,发球应选择对方一传较差的队员。
4.2虚与实、真与假的意识
通过各种掩护,避开对方的封锁线,寻找突破口,这就要求做到非常隐蔽;迷惑对方,让对方感觉打快攻,然后进行后排进攻;比如二号位的进攻,突然变成“平拉开”的四号位进攻。
4.3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一场比赛中遇到困难,必须坚定信念,一如既往的坚持到最后胜利。即使在明显的劣势下,也表现出败不馁的优秀品质。必须救起每一个球。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100%的努力。
5.排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5.1注意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智力
排球意识的长期培养以及队员的运动智力发掘。排球意识是在长期的观察与长期经验的积累之下逐步形成的。
5.2平时训练与比赛中得到的启发。
一个队员的排球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反复的训练和比赛积累起来的,教练的指导与提示,加之队友之间的交流,队员自身的接受能力逐步养成的。
5.3比赛实践的培养
比赛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实践意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排球意识才能得到增强。因此让队员在激烈的对抗性的高水平比赛中经受锻炼,亲身体验,使队员的排球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5.4培养队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著的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中建功立业,要得到回报,就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为此,教练员,领队不仅培养队员高超的排球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教育队员具有为事业的成功,为祖国的荣耀而献身的精神。
参考文献:
[1][3]梁荣志,李思,邱天贵.体育学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117
[2][5]吴中量,李安格.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251-254
[4]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108-110
第三篇: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姓名:陈鑫媛 学号:2010411203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1班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陈鑫媛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1班,2010411203)
摘要:
创造力人人都有,尤其孩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许多理论与实践表明: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1]因此,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而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由还给儿童,儿童须先有自由方能创造。
关键词:儿童 创造力 培养 影响因素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自于自身潜能的发挥,而潜能的核心就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Creativity),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现有研究表明,儿童阶段的创造潜能的开发不仅可能,而且异常重要。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Creativity),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三.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一)独立的人格: 美国创造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独特性(对于某一问题产生与众不同的观念的能力)是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2]儿童要有独立自主精神,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认识及观点,自信而不盲从,自尊而不骄狂,尊重但不轻信他人,勇于向常规挑战,勇于并善于怀疑权威,不满足已有的结论,能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待寻常的事物。
(二)坚定的意志: 从创造的含义中可看出,“创造”意味着创造一种过去没有的东西,这正揭示了创造的本质。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包含对“旧东西”的“破坏”,“旧”既包含来自自身狭隘的思维定势的“旧”,也包含对固有信息的认知,期间必然会有坎坷、阻碍以及艰辛,这需要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既定的目标,百折不饶。[3]
(三)强烈的求知欲: 儿童只有对自己不知的,知之不多、知之不明的东西,保持旺盛的获取的欲望,才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储备。
(四)已有的知识水平
创造活动是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问题解决必须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加涅(Gagne)认为,问题解决的内部条件就是问题解决者必须能够回忆先前已经学会的相关规则,即相关知识。[4]斯腾伯格认为知识在创造力中充当重要角色,“我们不可能对一无所知的事物产生新异观念。”他认为观念以被证明有用的方式进行扩展、修正、联结时,创造性思维就产生了。[5]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在“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中认为,专家之所以比新手能创造性地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因为专家比新手拥有更为程序化了的知识和多而大的知识组块,以及策略性地使用知识,并且能够深层次地对问题进行表征。[6]我国学者董奇(1993)研究指出,在知识的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创造力与知识的量成正比关系。[7]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尽可能地丰富充实儿童的知识经验。然而,一般认为,儿童的理解力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儿童只能做游戏,还没有能力进行知识性学习。这显然矮化了儿童知识性接受能力。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只要方法方式得当,儿童对那些高知识、高科技、高深的理论,以及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认可。因此,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无须只给儿童讲解小猫小狗的童话和寓言。当然,在知识经验摄入时要考虑方式方法上对儿童的可接受性。
很多创造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的,因此,知识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儿童的创造力。
(五)智力水平
智力水平对创造力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智力水平低的人,创造性低;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性高。
(六)自由
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就是把自由还给儿童。而要实现这种自由,就是要保护儿童的需要、动机、兴趣,保护儿童的尊严,保护儿童的独到见解与独立人格。儿童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且要学会自我保护。只有学会自我保护,才能使自己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而有了真正的自由,才能拥有其他一切。
四.怎样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保护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现实生活中,被成人无意识的扼杀的孩子的创造动机、兴趣、意识、精神等例子俯拾皆是。有相当多的成人不欣赏孩子的探索行为,有的甚至认为那是顽皮、淘气、故意破坏行为而斥责他们,这就扼杀了他们珍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相当多的成人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创造与创新是可贵的,这就扼杀了他们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因此,当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我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而应该敏感的捕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想象和思索,以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的发展。
(二)激发儿童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教师首先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比如班里购置新的玩具,教师可以先自己操作,让儿童欣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兴趣一产生,儿童创造的动力就有了。另外,儿童在进行创造活动时,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儿童产生创造性思维也会起到激励作用。因为教师的肯定不但能让进行创造的儿童增强自信心,了与创新,敢于创新,还能丰富其它儿童的想象,让每个儿童产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欲望。
(三)为儿童创造却轻松、和谐的表现环境
创造型人才的产生对精神环境条件是有特殊要求的。就创造性的表现而言,当一个人感受到最大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其创造性表现的最为突出,最为充分。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轻松、融洽、健康、活跃的气氛,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乐于创造;鼓励儿童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也不必有所顾忌,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懂得孩子探索、好奇的个性,恰当的给予肯定和理解,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四)充分利用感观积累创造素材
创造性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来的,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形象的支持。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儿童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让儿童去看、摸、闻、听,在头 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的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条件和基础。
(五)让创造贯穿于日常生活
儿童对天空、对白云、对树影,甚至一个简单的原形都会闪现创造的火花,可以说儿童的创造力无时无刻不在。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注意孩子的一切活动,及时发现儿童的创造性,并加以肯定和指导。第六,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不同年龄的儿童知识经验是不同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注意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只要我们注意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并能有意识的加以熏陶和引导,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一个能以灵活的头脑来面对现实生活的人,一个有理性、有个性、有高度想象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张晓艳.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安庆科技,2006(2)[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3]余思慧.浅谈艺术设计中影响创造力的变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12):40 [4] [美]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187·
[5] 张景焕.创造力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J].教育研究, 1998(1): 54-5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技术出版社, 2000(8): 188-207· [7]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182-185·
第四篇: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论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会面对很大的竞争。然而,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孩子们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怕与陌生人接触,不敢在集体里大声发言等现象,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他们以后在人才市场的求职竞争中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幼教工作者应积极为幼儿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努力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创设;表现力;表现技能;自信心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演越烈。在求职的过程中,求职者少不了的是要过面试这一关,在这一关中,求职者要竭力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取得面试方的认可,才能顺利获取自己想要的职位。现代社会即是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可以想像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又会面对多么大的竞争。然而在日常与幼儿的接触中,我发现孩子们普遍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怕与陌生人接触;不敢在集体里大声发言;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只会站着不动或者大声嚎哭。这对他们的成长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他们以后在人才市场的求职竞争中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发展历程之中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要满足人的自身需要,教育要发展人,发展人的潜能,突出人的特长,打好创造的基石。表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用、表现,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教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幼儿表现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培养幼儿的表现力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一、积极为幼儿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一)创设表现时机,使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时空。
新《纲要》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展示自我风采。
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勇于展示自己的良好风气,给他们创设一个个表现的机会。如利用集体活动后的小组活动、活动区活动、分组活动等方式鼓励每一个小朋友都大方、大胆地表现自己。
(二)激发表现欲望,使幼儿保持浓厚的表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老师要能够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了解幼儿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 幼儿兴趣浓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肯定他们的表现能力,这样他们的表现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会发展得更迅速、能力会更强。他们就会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更加大胆地迈开步伐前 进,越来越喜欢表现自己,从而使成功的机会成倍增长。
(三)增强表现自信心,奠定幼儿敢于表现的基础。
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是他们活动的关注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鼓励的话,会让幼儿觉得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这对幼儿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教师的一句讽刺、挖苦的话将会使幼儿表现力的火花就此熄灭。我们要知道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是幼儿迈向成功的基点。所以就要关注、支持幼儿的表现,以赞赏的目光赏识他们的表现,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大胆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表现活动中,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扬,给每位孩子以鼓励,让他们都能勇敢地迈向表现的舞台,大胆表现自己。
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和能力
幼儿有了表现的欲望,有了表现的信心,还只是完成了表现力培养的基础,而关键还在于如何表现,这才是表现力培养的目的所在,如果只是有表现的想法和自信,而表现得支离破碎,久而久之,会产生挫折感,逐渐失去表现的欲望。那么如何使幼儿会大胆地进行自我表现呢?
(一)为幼儿选择便于表现的内容,让其易于表现。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表现内容,如日常用语的表达、见闻的表述、转述,说唱儿歌、舞蹈等,让其敢说,乐说,敢展示,乐表现。口语表达是幼儿表达自己意愿,与人交往的最好方式,也是每一个人处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在日常活动中,我总是与幼儿多说多谈,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也让他们讲自己的见闻培养其乐说习惯。并教给幼儿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他们说、唱,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动作,或说或唱或游戏或舞。动听的歌谣、轻快地节拍,优美的舞姿,即是简单的表现内容,又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加上教师不时肯定,奠定他们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的基础。
(二)让幼儿理解表现内容,创造性地展示表现技能。
我们要凭借优美夸张的动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理解所要表现内容的内涵,创造性地设计表现的动作。如在舞蹈教学中,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表现兴趣。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歌表演《小鸡、小鸭》表现的是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情形,歌词非常简单,却重复出现“叽叽叽、呷呷呷”。如果不加推敲,定会出现干巴巴地三次鸡叫、鸭叫,现在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它们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一天它们碰到了一起,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好。‟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尽管这首歌表演的题材极为平凡普通,但通过拟人化的教学,经细节夸张,变得情节完整,幽默诙谐,幼儿表现时会很夸张、很投入。
(三)充分重视每一个表现的要素,促进幼儿表现力的发展。
1.口语表达是幼儿表现自己的首要动因。
我们首先要从非智力心理素质出发,先解决敢不敢讲话这一点,突破这一点,幼儿会不会讲话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表达能力和其它能力不一样,它是和非智力心理素质相联系,它有个敢与不敢的问题,教师要永远用朗朗的声音影响幼儿,告诉幼儿,讲话一定不要自私,声音一定要达到全体小朋友的耳朵里,因为只有首先进入别人的耳朵,接着才能进入别人的心中。流畅程度主要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要有逻辑性,要流利,如果一句话中间反复停顿和重复,听者就会对表达者的意思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体会,也会觉得很累,从而不愿去倾听他的表述,造成表现的失败。情感,是语言表达的调味剂,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之中没有情感的融入,那就如同做菜不放盐一般乏味,乏味的东西,是每个人所不愿吃的。只有注意到表达的音量、流畅、情感的真切投入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让别人更好地知道、了解自己。2.舞台表演是提升幼儿表现力的平台。
我们让幼儿观看电视、VCD中的一些节目,让幼儿欣赏别人精彩的表演,仔细观察、揣摩表演者的表情、神态,谈谈自己的体会,再结合自己上舞台的经验,逐步摸索出上舞台表演的要素:要有大胆的气魄、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舞姿等等,让幼儿在平时的表演中注意这些要素,并及时纠正幼儿不当的表演,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让幼儿表现得尽善尽美。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地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给他们布置一个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因为这是一方展现幼儿风采的天地,在这里,小朋友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每逢节日,更要抓住时机。如元旦节、六一节的庆祝活动,我们用拉花、皱纹纸,或者是和幼儿一起制作的简单的吊饰来布置教室、活动场地,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激起他们上台表演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训练来提升表演的技能。
3.社会活动是强化和扩展幼儿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活动中是强化和扩展幼儿表现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不应只注重课堂教学,或为了安全而死死地守住教室。如敬老院的慰问演出、社区才艺展示、菜市场或超市的见闻讲述,家庭趣事的描述等等,每一次活动都是幼儿表现力展示的良好机会,而且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要把幼儿引向社会,让其从小就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表现,强化表现,提升自我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 表现力的培养与学生潜能的开发》(2004-07-14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3]《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酒泉教育网 作者:李海梅)。
第五篇: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张舒红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 歌唱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声”把“乐”表现出来,并与听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力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 歌唱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修养 表现形式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歌唱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歌曲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就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声乐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艺术。那么我们应怎样使学生具有这种表现力呢?
一、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
1、“声”在歌唱中的地位 “声”即歌唱中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为我们表现声乐作品而服务的,使作品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也就是说表现音乐是第一位的,而歌唱的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歌唱者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把词作家,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且让歌唱者把心灵深处流淌的东西,流进听众的心灵,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
2、“声”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中基础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它支撑着多种声乐技巧的使用,同时它本身也是常用到的表情表现方法。歌唱中的强,弱,快,慢,欢与悲,怒与惧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无法歌唱,更无法表现作品。因此,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气息运用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正确合理地运用呼吸,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我们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美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宽的音域, 并能最持久地将声音保持住。
二、注重艺术修养
歌唱的表现需要有综合能力,声乐作品本身就有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把词曲作家的书面无声音乐变成声情并茂的音响作品,需要演唱者细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是改原作,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溶入歌唱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艾金认为:情调和含意是解释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心灵的情感,另一个就是表示在思想中所包含的诗意。它们是音乐、声音、语言三者结合起来的构成歌曲的一种戏剧性的音像。而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般称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有歌唱方面技术与技巧外,还要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狠下功夫。
三、对音乐形式的表现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声乐条件之外,还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的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去自己发掘作品的内容,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有的学生则大胆地、过分地处理作品,存在盲目性学习的弊端。鉴于这些问题,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问题:
1、节奏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节奏 的正确把握,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魅力。
2、音准与音色 音准问题对歌唱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音色 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不同,有的亮,有的暗,表现出条件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音色,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根据其自身条件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上根据感情变化的需要,诱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音色。
3、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也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尊重作曲家在作品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和表情术语,掌握并合理地运用到歌唱表现中去。
4、歌词的理解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反复琢磨歌词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的含义,把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层次及情境,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
5、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时代的变换,作曲家在不同 时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掌握作曲家的风格的同时也要对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这样在增长我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声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意味着轻视或排斥声音技巧的训练。离开了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是无法实现的。越是成功的艺术表现,越是需要高超精湛的技术、技巧。声乐艺术是一门充满了创造力的艺术,只有你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