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5江川路街道“伴你行成长学校”的实践与思考(精)
江川路街道“伴你行成长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学校
摘要:“伴你行成长学校”依托社区平台,通过对涉毒人员家庭的教育、关心和帮助,既防范涉毒人员家庭子女沾染毒品和走向犯罪,又从子女、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合力工作,使吸毒人员早日摆脱毒瘾,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关键词:涉毒家庭 未成年人教育 禁毒阳光工程
一、引言
[案例1]2003年四川成都市的一起“母亲戒毒,幼女饿死”的悲剧震惊全国。据报道,李某的前夫10年前因杀人被判刑,她离婚后染上毒瘾,被单位开除,又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还因贩毒被判处三年缓刑。邻居反映,李某“不仅吸毒,手脚也不干净,还经常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进小区,因此成了全小区最受人厌恶、排斥和鄙视的人”,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人物”。一个单身母亲,因吸毒而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又与亲人反目,靠偷东西苟且度日,2003年5月,李某因偷窃被抓,被送去强制戒毒,由于没人通知李某的家人和邻居,致使其年仅3岁的幼女李思怡饿死家中,17天后才被人发现。
[案例2]2003年6月4日,安徽省临泉县为了彻底摧毁毒贩经济基础,震慑毒品犯罪行为,依法执行全省首例财产刑。公检法机关联合出动200余名干警,对毒贩张富君(已执行死刑)等案犯的既不能拍卖又不能用作公益事业的房产给予强制拆毁。中央及省市10多家新闻媒体均对此事予以关注并进行了全程报道。随着推土机的隆隆轰鸣,毒犯用毒资筹盖的房屋轰然倒塌,在场围观的数百名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然而,在一个极易被忽视的角落里,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却紧咬着嘴唇,用一种仇视的目光注视眼前的一切,注视着担任现场指挥的该县公安局副局长高杰。诚如高杰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那种眼光中蕴藏的冷酷和杀气让人不寒而栗,很难想象这样的目光出自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男孩眼中”。这个男孩就是毒犯张富君的儿子。数年前,张某第一次因涉毒被捕入狱时,这个男孩刚刚读小学。当时公安局的高杰副局长来到他家,关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告诉他不能像爸爸那样违法犯罪,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在场的人现在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男孩是泪流满面,不住地点头,似乎已经懂事的他于眼光中满怀着对公安人员的信任和期待。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短短几年,该男孩的巨大变化震撼了所有的人,也让人不能不产生种种担忧。
二、背景
涉毒(包括吸毒、贩毒、制毒等,下文统称为涉毒)人员家庭,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子女,他们面临着家庭破裂、亲戚疏远、社会歧视、升学困难等多种问题。他们往往敏感孤僻、封闭自卑、性格扭曲,很难融入社会,个别甚至染上毒品,走上父母的老路。据上海市禁毒办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在册吸毒人员有3万4千名,已婚或有过婚史的占53%,接受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人员家中,失管、失教的未成年子女已起过千人。他们的父母或者被强制戒毒无法监护他们,要么因为吸毒而放弃对他们的监护和管教。在这些孩子中,一些人已经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海市未成年人劳动教养所里,有25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父母吸毒后无法监管而违法犯罪,他们中一半的人,竟然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沾染了毒瘾。毒品以及由毒品所引发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
因为家庭成员涉毒而导致子女教育危机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一问题在我国长期受到忽视。实际上,未成年人其中包括涉毒家庭的子女的健康成长,对于根治毒品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伴你行成长学校”成立
江川街道是上海市特大型街道,江川地区现有涉毒人员111人,占到整个闵行区627人的18%,居全区第一位。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教育问题非常突出。2006年6月,在国际禁毒日前夕,“伴你行成长学校”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支持下,在“禁毒阳光工程”工作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诞生了。
四、“伴你行成长学校”具体实施
(一)组织结构
“伴你行成长学校”下设教导室、教务管理室和江川禁毒社工站三个部门。禁毒社工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机电学院的师生成立的一支有20人组成的禁毒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街道还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拨款成立了“禁毒教育阳光工程”专项经费,为“伴你行成长学校”的运作、条件设施的改善、慰问涉毒人员家庭子女、解决实际困难等提供经费保障。这样从机制、体制、后勤保障上形成一套初步的运行规模,以保证成长学校工作正常开展。
(二)教学分工
教导室负责“伴你行成长学校”的具体课程安排设置,以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相关禁毒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在江川社区学校开设课堂,开展帮教活动,为这些家庭的子女提供课业辅导,提高学习成绩。教务管理室,负责联系大学生志愿者老师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组织联系上海市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高校的二十余名大学生禁毒社会工作志愿者。禁毒社工站,负责安排涉毒人员家庭子女的联系报名工作等。
(三)课程设置
由于这些涉毒人员家庭的特殊性,他们的很多亲戚、邻居多数已与之断绝来往。而愿意和吸毒人员家庭来往的朋友多数也是涉毒的圈内人,所以这些孩子心理十分脆弱,他们中的不少人染上了各种恶习:说谎、逃学、偷窃、心理扭曲、不辨是非……他们从来不会谈起自己的父母吸毒,对于毒品等字眼以及带来的任何关系更是拒之千里之外。由于极度缺乏自信或者强烈的自尊心保护,这些孩子已经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和人交流,更不会让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生活圈子已成为一个难题。
在课程的设置上,因为没有现成可借鉴的经验,学校组织教师和志愿者反复调查研究,制定了以《心理健康教学》、《预防毒品教学》为主的教学预案。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不局限于教室讲课,以互动、交流为主导。学校每周六下午一点至三点为固定的课程时间。
1、心理健康教学:以如何使学员心理更健康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专题活动为主。目标:(1)培养学员积极的人生态度;(2)提高学员道德修养水平;(3)树立学员正确的名利观;(4)培养学员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2、预防毒品教学:吸毒家庭人员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沾染毒品和走向犯罪。因为一是家庭的约束力弱,吸毒父母管理子女的责任意识相对于正常家庭而言要更弱。二是青少年的模仿心理,自己的父母吸毒贩毒,年少的他们感觉不到这是违法犯罪。三是逆反心理,不少未成年人原本对父母吸毒的害处有所认识,但是有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有意识地去违法犯罪。目标: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1)知道毒品的概念;(2)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3)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4)学会一些拒绝毒品的方法,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5)培养学员的健康生活情趣、毒品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对学员在学校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教学实践
1、第一阶段:经过充分准备,第一批18名来自涉毒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走进了“伴你行成长学校”。开学的第一节课就以接龙游戏《记住我》开始,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 2 的注意力,孩子们爱玩活泼的天性一下子使气氛轻松热闹起来,孩子和教师、禁毒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很快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陌生,从开始时的不认识,到能把别人的特征和名字都记下来,原本陌生的彼此一下子被拉到了一起。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教师、社工和志愿者教他们学会用手语夸自己,如何和别的孩子交流等。通过“我真得很不错”的喊声,加强自我暗示,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受到夸奖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是来自自己。最后,大学生志愿者教孩子们一起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目的是告诉大家要自强不息,不惧命运坎坷。歌词音乐和手语一起,感动孩子们的同时也感动了我们自己。“伴你行成长学校”的第一节课在歌声中圆满结束。
第一节课的成功,给了学校教师和志愿者很大的信心。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专题如:《结伴而行》、《镜中你我》、《乒乓大赛》、《游交大》、《参观博物馆航空展》、与交大物理系组织《星光之家》暑期禁毒“阳光会演”、“阳光行动——与智障残疾人的互动交流”等等活动,使孩子们与教师、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逐步使他们走出父母吸毒的阴影,克服自卑、忧郁等性格弱点,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学习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小陈同学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家,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爸爸因吸毒所以从来不管她,自从参加了“伴你行成长学校”的活动,特别是其中一次与智障人士互动交流的专场,让她感受到尽管自己家庭存有缺憾,但比起他们,要幸运得多;小谢同学由于爸妈长期吸毒,她非常自卑,从来不敢和人提起父母吸毒,对未来不报任何希望,没有学习动力。自从参加“伴你行成长学校”活动后,通过与交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深入接触和前往交大实地参观的经历,让她增添了学习知识的力量、亲身感受到了大学浓浓而又不失自由的学习氛围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真正使她萌发了将来报考高校、好好回报社会的向往。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第一批18名吸毒人员家庭子女,在“伴你行成长学校”得到了心理、品行、学习上的辅导后,摆脱了孤独自卑心理,恢复了自信,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后,“伴你行成长学校”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吸毒人员的家庭进行帮扶。
2、第二阶段:一个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伤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第二阶段的工作,是对吸毒人员的家属包括配偶、父母等对象,指导吸毒人员家属对吸毒人员实施正确的帮扶和管教,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技能培训,促使吸毒人员从业劳动,帮助他们培训如何对家庭吸毒人员进行戒毒,从生理上、心理上、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上使吸毒人员早日摆脱毒瘾,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样从子女、家属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一起做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五、存在的问题 “伴你行成长学校”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吸毒人员家庭及子女往往被社会贴上不合理的社会标签,社会和相关部门尚没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爱护。甚至一些群众对由毒品所引发犯罪的不满和气愤发泄到他们的子女身上,他们得到的常常不是同情,而是忽略和歧视,甚至冷漠无情、嘲笑漫骂。吸毒人员家庭及其子女本身也是受害者,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将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二)监护包括了‘养育’的含义,整个‘养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生理喂养,还涉及到心理以及如何促使其避免成长危机等问题。监护缺失是涉毒人员子女面临的普遍问题。客观上,很多涉毒人员无法承担或者不宜承担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从主观方面来看,不少涉毒人员不愿意承担自己的监护责任,主动放弃或拒绝对子女的监护。而亲戚、邻居又往往与涉毒家庭断绝来往,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也不属于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他们就成了各项法律和政策都不管的真空地带。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困难、就学困难。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问题”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探讨通过推行“家庭寄养服务”或筹建“儿童之家”的方式,解决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缺失的问题。希望能尽快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出台。
(三)吸毒导致大量的家庭悲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据报道目前吸毒人员家庭绝大部分处在贫困状态,需要经济扶助,除了在每年的特定日子如国际禁毒日、艾滋病日等,相关的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外,没有长期的帮扶机制,一般社会爱心捐助往往也不会惠及到吸毒人员家庭。吸毒人员家庭及其成员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需要社会的救助,而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据报道我国正在制定中的《社会救助法》,救助范围可能惠及任何生活陷入绝境的人群,因吸毒、违法致贫人群也被纳入救助范围。我们期待着这部法律的早日出台。
(四)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将禁毒作为基本国策,明确“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法》最大的亮点是更人性化,首次设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帮教戒毒措施,使得戒毒工作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开展。“伴你行成长学校”正是依托社区这个平台,通过对涉毒人员家庭的教育、关心和帮助,既可以防范涉毒人员家庭子女沾染毒品和走向犯罪,又可以从子女、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一起工作,使吸毒人员早日摆脱毒瘾,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一形式与《禁毒法》所体现的人性化非常契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实践证明“伴你行成长学校”在禁毒斗争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伴你行成长学校”要长期持久的办下去,仅靠社区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社会各个阶层在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第二篇:路与行.作文
路与行
一世浮生一刹那,一程山水一年华。美丽的风景似乎总在远方,行总在路上。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安然向前走着,等待一段梨花似雪的相逢。那颗不经世事的心,被岁月打磨,多了几分苍凉的况味。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人是一种劳累的动物,总在路上走着——走着。其实,这世上,任何地方,皆可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只是人生的视野不同罢了。
其实不必惧怕路上的坎坷荆棘,风景其实也在路上。在路上行着,在寂静山林捡拾寒枝;在孤舟柳岸江雪独钓;在红尘路上匆来匆往;在傲然孤峰上一览众山小……平静对待人生路上的悲欢离合,接受岁月赠与的苦难与沧桑,添了几分风骨,增了几分韵味。
行走不是最后走到哪里,而是行在路上的磨砺早引你到了另一番境界了。
人生路上皆为行。上高中了,我背着梦想和对自己的承诺跨入了校门——这个无数次闯入我梦中的地方。在这里,才能让梦想真正起航。可是用现实的眼光看一看,也许高中追梦的日子并不是想像中的光芒万丈。在高手如云的教室中,不是血雨腥风,也得是刀光剑影。他们脸上的自信与张扬,抑或沉稳与谦逊,给了我以重创,把我的信心一点点吞食。
紧张的学习气氛,几乎让我窒息。刚开学三周,学案就几百张了。许多人虽摆出一副闲看流云静看落花的姿态,但谁也不知道他们晚上开夜车到几点,在这样的压力下,心中紧绷的弦要断了。
前行路上,何去何从?
黄昏时,愣愣的倚在栏杆上,看着西边如血般的灿烂的流岚,世间万物都是暖暖的橘红色,这也许是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丝安慰吧。一群白鸽羽毛被镀成金色,循着梦的方向,飞行在自己的路上。我站在风中,看着华灯初上的夜景,仰望微紫的天空,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靥,笃信有什么奇迹发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是自己走的,如果想要光芒万丈的未来,就得有一颗如水的禅心,淡然对待路上的风雨。在人生的驿站,不必彷徨,沿着梦的轨迹,循着未来的方向,在平凡的路上不甘平凡,走向彩虹的绚烂。
在路上,有一种颜色叫孤独;行走,在人生往来的风景里,静静流香……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为了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品位,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我校结合实际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一、深入挖掘学校自身传统及优势,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花坪小学创办于1974年,原名“东风小学”,从最初的8名教师30多个学生逐渐发展起来。几经迁移,于1986年定址于花坪小区27号(现更名为古渡街14号),校名定为“花坪小学”。多年来,学校承担着龙舟坪半个城区(包括2个村组、60个单位、2个社区居委会共10548人)的小学教育任务,同时每年还要接收70%左右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龙舟坪乃至长阳的小学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花坪小学一直是是龙舟坪镇“村办、镇管、县指导”的城区小学,这种特殊的办学体制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造成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和范围内生源严重流失、范围外生源大量涌入而带来的尴尬处境,客观上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现实困难,学校发展举步维艰。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全体教师苦练内功,在提升学校内涵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积淀了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现代素质人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着眼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更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外,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尤其是近几年,“书香校园”活动的启动,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师生员工始终恪守“习礼、求知、静心、健体”的校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提升学校品位。学校办学水平被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为“一等学校”;教师群体被宜昌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学校被宜昌市文明办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少先队工作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走向了全国,学校被教育部授予“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学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学习型学校”;办学经验分别以《花坪竞艳吐风流》、《最是桔红柳绿时》被《宜昌日报》长篇报道。
如何深入挖掘学校自身传统及优势,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向内涵式发展目标靠近,是摆在全体花小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合理规划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2011年秋季,镇中心学校响亮提出各校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接到此项工作后,我们没有把它当负担,而是当作提升学校内涵与品位,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一次良好契机。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由校长或是班子几个人说了算,而是建立在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之上。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迅速行动起
来,成立校园文化创建领导小组,分块责任到部门,到人。通过讲座、下发资料培训全体教师,在全体教师中两次征集意见,创建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几易其稿,然后又提交全体教师讨论,提出修改建议。这样几个来回,一份凝聚全体教师智慧和心血的方案最终完成。
我们从校名资源出发,以“花香浸校园,书香润童心”为主题,打造以“花香、书香”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把我校建成人文花园、书香校园。又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并分步骤有计划实施。一年来,我们完成了办学理念(为了每一朵花蕾绽放,为了每一片绿叶舒展)的提炼,重新梳理了三风(至真、向善、求知、崇实的校风;仁爱、敬业、严谨、求真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进取的学风)、花小教师精神(乐于奉献、合作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目标(温馨美丽的花园、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教师发展目标(敬业型教师、活力型教师、研究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学生发展目标(一副健康的体魄、一身良好的习惯、一手漂亮的字迹、一份有进步的成绩单、一项课外的兴趣特长),并醒目的张贴到校园文化墙上。以展现学校活动和师生风采的校园文化橱窗也已经几次出刊,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着力从三方面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一是书香校园建设。2004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到后来学生读书进课堂、进课时,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花坪小学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在本次规划中我们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形成了“园丁勤耕读——教师读书活动;蓓蕾绽书香——学生读书活动;家庭亲子共读——家庭读书活动”这样三个层面;形成了校内校外、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读书的机制。二是“花儿朵朵齐绽放”的学生社团活动,根据学生兴趣,成立了20多个活动小组,聘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每周定时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三是以乒乓球和踢毽子为特色的校本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是学校环境规划的思路,因此我们投资6000多元翻修花坛,新栽花木,打造宜人的校园环境。前不久,我们刚刚接受了宜昌市“花园式学校”检查验收,评价很高。
三、以师为本,让每一片绿叶舒展
“学生如花,教师如叶”。“花儿”与“绿叶”相扶相衬、共同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形成同伴关系,同时也舞动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我们为教师的成长积极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多彩的教育人生。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党建工作,组织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政治学习、岗位练兵、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组织积极分子上党课,让他们迅速成长。今年7月1日,我校又有两名优秀青年教师光荣加入党组织,为党
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我校组织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的长效机制。我们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要爱岗敬业,转变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好,最起码能够凭良心做事。开学初,对全体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学期中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组织教师学规范、学典型,完善学生、家长评教评学制度,引导教师明规则、守规则,不触碰敏感问题,不触碰职业底线,自觉规范教学行为,用“爱心与责任”诠释花小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招生分班工作中,严格按照教育局、中心校要求,招收范围内适龄学生,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平行分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均衡教育。通过在全体学生、家长中进行问卷测评,满意率分别达到97%、99%以上,学校办学行为日益规范,办学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反响越来越好,百姓满意度越来越高。
(3)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实现教师素质跨越式发展。2000年以来,我校教师先后参加了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项目培训”及远程专题培训、县级“新课程师资培训”及远程非学历培训、以校为本的“名著研读、主题研讨、叙事研究”三研式培训。一轮轮培训,让教师实现了身份的革命——即放下教师“架子”,走下讲台,先当学生,再当教师的“革命”;让教育实现了观念的革命——即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案例分析、自我实践反思等形式,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让教学实现了方式的革命——即在书香中感受大师的思想引领,在主题研修活动中开展问题反思,在写作表达中探寻教育的真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教师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学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学习型学校”;被县研训中心授予第一批县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4)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现有省、县、镇级骨干教师19名,占我们整个队伍的50%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怎样用好用活这批资源,让其发挥辐射和带头作用呢?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比如通过骨干教师课堂示范周活动,骨干教师学科辅导讲座,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互助等来履行骨干教师职责,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
(5)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教师眼界。近一年来我们外派教师赴武汉、荆门、襄阳、宜昌、县内、镇内学习50人次,外出教师带着思考而去,带着收获而归,用示范课、讲座等形式来向全组、乃至全校教师汇报,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6)积极开展“送教下乡”、“联片研修”等活动。几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中心校的城乡教师援助工程计划,每年无偿派出两名优秀骨干教师到县内两所对口学校定期支教,并选聘研修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兼职支教教师,每学期赴支教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辅导讲座等研修活动。在镇内,我们每学期积极组织并参与四所小学的联片研修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
2、扎实开展“比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1)唱好“三部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全面动员。通过“比访”培训动员会、钱志亮教授
《有效课堂从哪儿来?》专题讲座、《花坪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此项工作的要求,也明白了这次的“比教学”相对于以往的“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研修”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来对待。
(2)落实“九环节”,真抓实干,求实创新,从行动上全面参与。学有时效性的课,备属于自己的课,说要素齐全的课,议博采众长的课,上精彩纷呈的课,观细节凸显的课,评客观公正的课,推优秀优质的课,赏细节完美的课,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与以往活动相比,本次活动凸现了四大亮点:说课比赛精彩纷呈,上课比赛各显身手,观课环节各具慧眼,议课环节畅所欲言。
(3)实施多元评价,关注细节,纵向比较,从细节上全面评价。我们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比武活动的评价中来,让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直观感受去评价老师的教学。通过备、说、上、观、议、反思等环节的比赛,各组产生了一、二、三等奖。为了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我们又设置了最佳课堂教学、最佳教学设计、最佳说课、最佳观课议课、最佳反思五个单项奖。对于马上就要退休但仍坚持参加教学比武活动的老教师,我们设置了特别奖。
一系列的举措引导着教师向敬业型、活力型、科研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迈进。学校被评为县镇“比访先进单位”和“创建高效课堂先进单位”;语文组、数学组被评为县镇两级优秀研修组;向春艳、李毅、唐昌翠三位教师参加县级思品、语文、音乐课堂教学比武均获一等奖;赵芳喜老师参加县级校本课程教学比武获二等奖;李毅、田菊英、唐昌翠被宜昌市教研中心评为优秀学科教师;向春艳、田菊英、李毅、唐昌翠、覃素芹五位教师被评为县镇两级“比访先进个人”。
3、开展情感暖心活动,共筑校园“情感线”。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各项活动,关心教师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利用元旦、三八、五
一、教师节之际组织教师开展趣味体育娱乐活动,组织在职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开展趣味运动会,为每位教师购买电热板,为所有女教师购买安康责任险,在教师患病或住院期间主动上门探望慰问,带去学校的关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教师调适不良心理,克服职业倦怠,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和谐的学校大家庭。
四、以生为本,让每一朵花蕾绽放
学生如花,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要像呵护花骨朵儿一样呵护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一生的发展积淀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1、坚持以德为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1)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我们一贯坚持落实学校提出的“三全育人”各项举措,落实一名教师帮扶两名学生的教育导师制度,推行教师首遇负责制,实行个性化教育,群策群力,共同塑造花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加强班主任培训和家长学员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培训和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好的做法,与大
家分享成功的经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管理能力。学期初、期中分别举行家长培训会,共同探讨成功教子经验。
(3)狠抓养成教育,做好激励评价。开学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花坪小学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常规要求》《花坪小学校规》,并按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学校值周领导在行政例会上对上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确定当周的训练重点,班主任利用夕会课、思品课及班队课,坚持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周一个习惯训练重点,让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断巩固和加强。特别是一年级,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科任教师通力协作,严格训练,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教育离不开激励评价机制,期中、期末各班认真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同时开展“优秀班级”评选活动,每月对班级进行考核,促使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2、开展阳光体育,练就强健体魄。校训中的“健体”、学生发展目标的第一条“一副强健的体魄”处处显示了我们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体育运动会,对我校的体育教学进行大检阅。同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踢毽子、乒乓球、巴山舞等体育特色项目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踢毽子,是我校今年兴起的的校本运动项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不仅课内学习,而且课外也加强训练,操场上一片欢腾。一个个飞舞的毽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犹如一朵朵鲜花绽放在校园。
3、颂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的校园是充满书香的校园,不仅教师读书,学生更要酷爱读书,每天早晨,校园里到处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里、走廊里„„校园处处弥漫着的文化氛围成为学校的特色。读书是教师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读书能力是衡量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师生能养成良好的、持久的读书习惯,他的精神生活定会充满阳光,终生受益。学生读书以国学诵读为主,自选阅读为辅。每周每班一节课为固定学习时间,每周一晨读时间,人文学科类课前三分钟为固定诵读时间,双周的周三广播时间为国学诵读固定展示时间,就连每次课前响起的上课铃声也换成了《三字经》的童声伴读......为了保证读书活动的效果,我们还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增加图书借阅率、国学诵读检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大型活动展示等对读书活动予以评价。通过时间的固定、条件的保障、检测的落实、评价的激励,创设了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出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辅的“一主两翼”的阅读模式,让先辈圣贤的谆谆教诲,句句箴言,滋润学生心田,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
4、搭展示平台,展学子风采。学校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通过活动教育孩子。以少先队为阵地,开展“元旦大家唱大家跳迎新年活动”“妇女节、教师节感恩活动”“学雷锋实践活动”“环保教育”“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和系列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学科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科技节活动、口算竞赛、英语单词竞赛、书画展览、国学诵读展示活动、征文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历练、成长!
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能力,在活动中展示学生风采。一年来,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151名学生获奖,17名教师获指导教师奖;参加县级“健康成长”征文比赛,3名学生获奖,沈红雨同学代表我镇参加县读书活动演讲获三等奖;参加第七届科技节活动,60名学生获县级奖,4名学生获市级奖;六十多幅绘画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和第十六届全省大赛,其中全国大赛中金奖获得者十四人,银奖获得者六人,铜奖获得者三人,黄萍老师获得全国绘画指导一等奖;我校录制的“大家唱,大家跳”光碟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全镇位居第一。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方案的不断推进,要始终坚持落实并不断创新,让学校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充满生机。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03期
编者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从各个地区与学校来看,有些地区和学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有明确的方向,而有些地区和学校还主要处于观察、模仿和学习阶段,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提高。
为了更好地认识、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2012年1月—12月,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东娇教授主持学校文化创建项目,项目学校由五所校长带队的中小学组成。在此,特呈现由教体局副局长高俊带领其中四名校长完成的阶段性成果,供读者借鉴。
第五篇:路与行作文900字_1
路与行作文900字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你将永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还是宽阔大道。于是在这充满无数的未知可能中,能知难而进并到达终点的被唤作生命的强者,半途而废畏葸不前的成了命运的弃儿。
只要事先选对了方向,脚下还有路就应一直走下去。“不要因迷恋路旁的鲜花而忘了赶路。毕竟,花儿会一路开放!”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嘱咐。其实,我们大可将这种不懈怠的“行”看作为在生命中的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两种相同的精神,故曰:注重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走”。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到达终点,所以我们大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歇歇脚,而这短暂的歇息,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而做的短暂停留。
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复兴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辱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他保存实力,才有后来的东山再起。这种停顿是智者的选择。
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他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苏秦知道知己的观点不能打动秦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
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股”,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策划家。苏秦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短暂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马儿吃草,积蓄着力量;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是为了今后的向前迈进而做的短暂休息。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李白、嵇康等大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当走则走,当停则停。他直接导向了你的人生,走是奋斗不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经历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而停是走累了时的蓄势。正确的走与停,会让我们人生绽放出浓重而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