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2.现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第二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国统区小说创作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走上岗位》、《锻炼》等小说 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华威先生》(1938、2发表于长沙)、《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
(1938、11)、《金鸭帝国》(1942、1)
沙汀:《防空——在勘察加的一角》(后改名为《防空》)写于四川
《在其香居茶馆里》1940、12
“长篇三记”:(《淘金记》(1941年秋)、《困兽记》、《还乡记》)
《磁力》、《奇异的旅程》(即《闯关》)
《堪察加小景》后改名为《一个秋天晚上》
短篇小说集:《呼啸》、《播种者》、《医生》
艾芜:《丰饶的原野》》(由三个系列性的中篇《春天》、《落花时节》和《山中历险记》组成,写于成都)、《秋收》、《纺车复活的时候》
《山野》和《故乡》,以及中篇小说《一个女人的悲剧》、短篇小说《石青嫂子》。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的女儿 们》、《卸煤台下》、《何绍德被捕了》、《王兴发夫妇》、《老的和小的》、《英雄的舞蹈》、《谷》、《旅途》、《人权》
沈从文:《长河》; 冯至:《伍子胥》;
萧红:《呼兰河传》《旷野的呼喊》、《朦胧的期待》、《孩子的演讲》、《马伯乐》; 汪曾祺:京派回忆性小说《老鲁》、《鸡鸭名家》;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大地的海》、《螺狮谷》、《风陵渡》 王西彦:追寻三部曲(长篇《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老舍:《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巴金:《憩园》及《寒夜》、《第四病室》、《火》三部曲
王西彦:《古屋》短篇集《夜宿集》、《乡井》、《乡下朋友》、《还乡》等,“追寻三部曲”(《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等 严文井:《一个人的烦恼》 郁如:《遥远的爱》 黄谷柳:《虾球传》 穗青:《脱缰的马》
汪曾祺:《邂逅集》(包括《复仇》、《老鲁》、《鸡鸭名家》、《戴车匠》等)骆宾基:《幼年》(又名《混沌——姜步畏家史》、《乡亲——康天则》、《红玻璃的故事》
解放区
赵树理代表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罗汉钱》;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孙犁:《荷花淀》、《芦花荡》、《麦收》《荷花淀》(散文、小说合集)、《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白洋淀纪事》(散文、小说合集)等和中篇小说《村歌》,康濯的代表作是《灾难的明天》和《我的两家房东》,孔厥的代表作是《受苦人》和《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刘白羽的代表作主要有短篇集《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战火纷飞》、《红旗》和中篇小说《火光在前》 邵子南的《地雷阵》、华山的《鸡毛信》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一颗未出膛的子弹》;中篇小说《在医院中》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延安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松江省珠河县元宝区 马加的中篇小说《江山村十日》
欧阳山的《高干大》 柳青的《种谷记》 草明的中篇《原动力》 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 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沦陷区
张爱玲: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十八春》等,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以及学术专著《红楼梦魇》等。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上海 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与《纪念》)
师陀:《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结婚》、《马兰》
苏青:《结婚十年》
梅娘:水族系列小说":中篇《蚌》、短篇《鱼》、中篇《蟹》。张恨水:《八十一梦》、《魍魉世界》、《五子登科》等讽刺小说和《水浒新传》、《秦淮世家》、《丹凤街》
徐訏:《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布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风萧萧》等。孤岛上海
无名氏:《露西亚之恋》、《龙窟》、《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
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杭州
第三篇: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中国历史按年代可以划分成下列阶段: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先 秦 是 指 原 始 社 会 到 战 国 时 期 这 段 历 史。原 始 社 会 经 过 原 始 的 群 居 生 活 到 氏 族 公 社 的 出 现。进 入 阶 级 社 会 后,经 历 了 夏、商、西 周,以 及 春 秋、战 国 等 历 史 阶 段。先 秦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自 原 始 社 会 进 入 文 明 社 会 的 重 要 历 史 阶 段。
在长达1800多 年的 历 史 中,中 国 的 祖 先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 历 史 文 明,其 中 夏 商 时 期 的 甲 骨 文,殷 商 的 青 铜 器,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标 志。这 一 时 期 的 大 思 想 家 孔 子 和 其 他 诸 子 百 家,开 创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文 化 学 术 的 繁 荣。军 事 家 孙 武 的 《 孙 子 兵 法 》,至 今 仍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军 事、经 济 等 领 域。屈 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伟 大 诗 人。战 国 时 期 的 《 甘 石 星 经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恒 星 表。在 这 个 历 史 阶 段 中,中 国 从 分 散 逐 步 走 向 统 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 元 前 221 年,秦始 皇 结 束 了 长 期 诸 侯 争 战 的 局 面,完 成 了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国 家 —— 秦(公 元 前 221 ~ 前 206)。
继 秦 之 后,汉 高 祖 刘 邦 和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相 继 建 立 西 汉(公 元 前 206 ~ 公元 前 25)和东 汉(公 元 前 25 ~ 220),统 称 汉。
秦 汉 时 期 建 立 和 完 善 了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以 及 诸 如 建 立 郡 县 制 等 一 系 列 有 利 于 统 一 的 措 施,一 直 为 后 世 帝 王 的 专 制 所 效 法。这 一 时 期,社 会 经 济 有 较 大 发 展,西 汉 出 现 了 文 景 之 治 的 盛 世。汉 武 帝 后,在 与 西 域 及 相 邻 的 中 亚 诸 国 的 交 往 中,开 通 了 举 世 闻 名 的 丝 绸 之 路。秦 汉 时 期 也 是 中 国 文 化 艺 术 和 科 学 技 术 较 发 达 的 时 代。司 马 迁 的 《 史 记 》,张 衡 的 候 风 地 动 仪,以 及 数 学 的 《 九 章 算 术 》,医 学 方 面 的 《 黄 帝 内 经 》 等,均 对 后 世 有 重 大 影 响。蔡 伦 的 造 纸 术,则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四 大 发 明 之 一。这 个 阶 段,佛 教 由 印 度 传 入 中 国,道 教 则 从 本 土 源 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 汉 末 年 爆 发 了 黄 巾 起 义,豪 强 地 主 在 镇 压 黄 巾 起 义 的 过 程 中,加 强 了 自 身 的 力 量,酿 成 封 建 割 据 混 战 的 局 面。此 后 历 经 三 国(220 ~ 280)、西晋(265 ~ 316)、东 晋(317 ~ 420)南北 朝(386 ~ 589)。其 间,三 国 时 魏、蜀、吴 鼎 足 天 下,东 晋 时 十 六 国 纷 争 不 已,南 北 朝 时 南 朝 与 北 朝 长 期 对 峙。
这 一 时 期,中 国 南 方 经 济 有 了 较 大 发 展。西、北 各 少 数 民 族 陆 续 内 迁,各 民 族 之 间 的 迁 徙 和 杂 处 促 进 了 融 合。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至 林 邑(越 南 中 部)、扶 南(柬 埔 寨 境 内)、朝 鲜 半 岛、日 本、中 亚 诸 国、大 秦(罗 马 帝 国)等 地。文 化 方 面,玄 学 盛 行,佛、道 二 教 在 相 互 斗 争 中 蔓 延、发 展,但 统 治 者 一 般 都 保 护 佛 教。文 学 艺 术 方 面,建 安 七 子、陶 渊 明 等 人 的 诗 文,刘 勰 的 文 学 评 论 《 文 心 雕 龙 》,王 羲 之 等 人 的 书 法,顾 恺 之 等 人 的 绘 画,敦 煌 石 窟 等 石 窟 寺 艺 术,皆 为 不 朽 之 作。科 学 技 术 方 面,祖 冲 之 第 一 个 将 圆 周 率 准 确 数 值 计 算 到 小 数 点 以 下 七 位 数 字,领 先 世 界近1000 年 ;贾 思 勰 的 《 齐 民 要 术 》 则 是 世 界 农 学 史 上 的 巨 著。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581 年,北 周 外 戚 杨 坚 夺 取 政 权,建 立 隋 朝。589 年,隋 灭 陈,南 北 重 新 统 一。618 年,唐 高 祖 李 渊 在 其 子 李 世 民 支 持 下 建 立 唐 朝(618 ~ 907)。907 年,朱 温 篡 唐 为 梁,是 为 五 代(907 ~ 960)之 始 ; 约 在 同 一 时 期,南 方 出 现 了 或 并 列 或 相 续 的九 个 小 国,加 上 北 方 的 一 个 小 国,合 称 十 国(902 ~ 979)。
隋 唐 时,典 章 制 度 方 面 多 有 建 树,如 三 省 六 部 制、科 举 制、两 税 法 等,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隋 唐 对 外 采 取 较 为 开 放 的 政 策,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频 繁。文 学 以 唐 诗 成 就 最 大。以 初 唐 陈 子 昂,盛 唐 李 白、杜 甫,中 唐 白 居 易、元 稹,晚 唐 李 商 隐、杜 牧 为 杰 出 代 表。韩 愈、柳 宗 元 倡 导 的 古 文 运 动,对 后 世 影 响 甚 大。颜 真 卿 的 书 法,阎 立 本、吴 道 子、李 思 训、王 维 的 绘 画,《 霓 裳 羽 衣 舞 》等 音 乐 舞 蹈,以 及 众 多 的 石 窟 艺 术,均 流 传 后 世。科 学 技 术 方 面,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中 的 印 刷 术 和 火 药 两 项 均 出 现 于 这 一 时 期。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960 年,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发 动 陈 桥 兵 变,代 后 周 立 宋(960 ~ 1279),结 束 了 五 代 十 国 的 分 裂 局 面。同 一 时 期,契 丹 人 在 中 国 北 方 地 区 建 立 辽(947 ~ 1125); 党 项 人 在 宋 之 西 北 部 建 立 西 夏 国(1038 ~ 1227)。宋、辽、西 夏 成 鼎 足 之 势。1115 年,女 真 人 在 北 方 建 立 全 国(1115 ~ 1234)。金 于 1125 年 灭辽,1127 年 攻入 宋 都 开 封,掳 走 徽、钦 二 帝,北 宋 灭 亡。宋 高 祖 赵 构 在 南 京 应 天 府(今 河 南 商 丘)即 位,后 逃 亡 临 安(今 杭 州),长 期 偏 安 江 南,是 为 南 宋。
这 一 时 期,科 技 上 的 成 就 尤 为 显 著,指 南 针、印 刷 术、火 药 等 三 大 发 明 得 以 实 际 应 用,其 中 毕 升 发 明 的 活 字 印 刷 术 比 欧 洲 早 400 年; 苏 颂 创 制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天 文 钟 —— 水 运 仪 象 台 ; 沈 括 的 《 梦 溪 笔 谈 》,在 科 技 史 上 享 有 崇 高 地 位。文 化 方 面,理 学 盛 行,道 教、佛 教 及 外 来 的 宗 教 均 颇 为 流 行。文 学 上 出 现 了 欧 阳 修 等 散 文 大 家 ; 宋 词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文 学 高 峰,晏 殊、柳 永、苏 轼、周 邦 彦、李 清 照、辛 弃 疾 等 均 为 一 代 词 宗 ; 宋、金 时 话 本、戏 曲 也 较 盛 行 ; 绘 画 则 以 山 水 花 鸟 著 称,风 俗 人 物 画 如 张 择 端 的 《 清 明 上 河 图 》 极 富 史 料 价 值。
------------------元朝(1271~1368)
1206 年,成 吉 思 汗 在 漠 北 建 大 蒙 古 国,随 后 向 临 境 发 动 掠 夺 性 战 争。蒙 古 军 在 灭 西 夏(1227)、灭 金(1234)之 后,先 后 三 次 西 征,兵 锋 直 逼 拨 孛 烈 儿(今 波 兰)和 马 扎 儿(今 匈 牙 利),以 及 巴 格 达、大 马 士 革 城 等 地。蒙 古 成 为 横 跨 欧 亚 的 大 汗 国。1260 年 元世 祖 忽 必 烈 即 位,崇 尚 汉 法、改 革 旧 制,以 开平(在 内 蒙 古)为 上 都,燕 京(今 北 京)为 中 都。1271 年 改国 号 大 元。1279 年 灭 南 宋。1368 年 明 军 攻 入 元 都,元 惠 宗 退 出 中 原,回 漠 北,元 朝 结 束。
在 元 朝 统 治 时 期,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强 盛 的 国 家,声 誉 远 及 欧 亚 非 三 洲。中 国 的 印 刷 术、火 药、指 南 针 等 三 大 发 明 也 于 元 代 经 阿 拉 伯 传 入 欧 洲。阿 拉 伯 国 家 的 天 文 学、医 学、算 术 陆 续 传 入 中 国,伊 斯 兰 教 也 广 泛 传 布。
文 艺 方 面 以 元 曲 成 就 较 高,代 表 人 物 有 关 汉 卿、王 实 甫、白 扑、马 志 远 等,代 表 作 有 《 窦 娥 冤 》、《 西 厢 记 》 等。
------------------明朝(1368~1644)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后,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废 丞 相 而 直 揽 军 政 大 权。明 朝 农 业 较 前 代 有 所 发 展,丝 织 业、制 瓷 业 发 达,采 铁、铸 铜、造 纸、造 船 等 行 业 也 有 大 的 发 展。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发 达。航 海 家 郑 和 先 后 七 下 西 洋,历 亚 非 30 多 个国 家 和 地 区。但 明 中 叶 后,中 国 曾 历 受 日 本、西 班 牙、葡 萄 牙、荷 兰 等 国 侵 扰。
明 朝 科 举 考 试 通 行 八 股 文,束 缚 了 个 人 见 解。明 朝 在 文 化 科 技 上 的 成 就,小 说 有 《 水 浒 传 》、《 三 国 演 义 》、《 西 游 记 》、《 金 瓶 梅 》,戏 曲 有 《 牡 丹 亭 》,地 理 学 有 《 徐 霞 客 游 记 》,医 学 有 《 本 草 纲 目 》,农 学 有 《 农 政 全 书 》,工 艺 学 有 《 天 工 开 物 》,文 献 类 书 有 《 永 乐 大 典 》,等 等,均 为 经 典 之 作。
------------------清朝(1636~1911)
1616 年,清 太 祖 努 尔 哈 赤 经 多 年 征 战,建 立 后 金。1636 年,皇 太 极 改 国 号 为 清。1644 年,清 军 入 关 灭 明。清 入 关 后 统 治 中 国 268 年,经 历 顺 治、康 熙、雍 正、乾 隆、嘉 庆、道 光、咸 丰、同 治、光 绪、宣 统 10 个 皇帝。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稳 定、经 济 发 展,在 康、雍、乾、三 朝 尤 达 到 鼎 盛 时 期。但 嘉、道 以 后,政 治 日 趋 腐 败,社 会 矛 盾 开 始 激 化,国 力 日 衰。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在 19 世 纪 30 年 代以 后,向 中 国 输 入 大 量 鸦 片。1839 年,清 政 府 派 林 则 徐 到 广 东 禁 烟。1840 年,英 国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保 护 鸦 片 利 益 而 发 动 了 鸦 片 战 争,迫 使 清 政 府 签 定 不平等 的 《 南 京 条 约 》,中 国 开 始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鸦 片 战 争 的 失 败,割 地 赔 款,加 重 了 人 民 的 负 担。终 于 在 1851 年 爆 发 了 太平天 国 运 动,沉 重 地 打 击 了 清 王 朝。1864 年 清 王 朝 和 外 国 侵 略 者 勾 结 起 来 镇 压 了 太平天 国 革 命。曾 国 藩、左 宗 棠、李 鸿 章 和 奕 诉 一 起 在 中 国 办 起 洋 务 运 动,其 政 治 目 的 是 为 镇 压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 而 兴 办 军 事 工 业,客 观 上 却 起 了 中 国近代 化 进 程 的 先 声 作 用。随 着 西 方 文 化 的 传 入 和 影 响,知 识 分 子 中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并 逐 步 演 化 成 康 有 为、梁 启 超 为 首 的 戊 戌 维 新 运 动。慈 禧 太 后 镇 压 了 维 新 运 动 之 后,又 镇 压 了 反 帝 爱 国 的 义 和 团 运 动。1911 年 孙中 山 领 导 的 辛 亥 革 命 爆 发,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 统 治。
清 朝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思 想 家 和 学 者,代 表 人 物 有 黄 宗 羲、顾 炎 武、王 夫 之、魏 源、龚 自 珍、康 有 为、严 复、谭 嗣 同、梁 启 超、张 炳 麟、蔡 元 培 等。这 一 时 期,出 现 了 《 聊 斋 志 异 》、《 儒 林 外 史 》、《 红 楼 梦 》 等 优 秀 小 说 和 《 长 生 殿 》、《 桃 花 扇 》 等 优 秀 戏 曲,散 文、诗 歌、绘 画 也 有 较 高 成 就。
洋 务 运 动 中,出 现 了 一 大 批 自 然 科 学 译 著,促 进 了 一 批近代 自 然 科 学 人 才 的 出 现,著 名 的 有 数 学 家 李 善 兰、华 蘅 芳,化 学 家 徐 涛,工 程 师 詹 天 佑 等。
清 朝 是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它 的 突 出 贡 献 是 统 一 全 国,巩 固 和 加 强 了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团 结,最 后 奠 定 了 中 国 的 版 图。辛 亥 革 命 结 束 了 2000 多 年 的 封 建 统 治,但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中 国 的 社 会 矛 盾。
------------------中华民国(1912~1949)
从 清 朝 灭 亡 到 1949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这 段 历 史 称 中 华 民 国。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大 动 荡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辛 亥 革 命 胜 利 后,孙 中 山 缔 造 中 华 民 国,但 是,革 命 果 实 很 快 被 袁 世 凯 等 北 洋 军 阀 首 脑 篡 夺。此 后,北 洋 政 府(1912 ~ 1928)对 内 实 行 独 裁 统 治,对 外 投 靠 帝 国 主 义,军 阀 之 间 连 年 混 战,人 民 处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1921 年,中 国 共 产 党 在 上 海 成 立。1924 年 国、共 两 党 合 作。1926 年 6 月,国 民 政 府 任 命 蒋 介 石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总 司 令,誓 师 北 伐。1928 年,北 洋 政 府 的 统 治 宣 告 结 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武 装 后,领 导 中 国 人 民 经 历 了 土 地 革 命 战 争(1927 ~ 1937)、抗 日 战 争(1937 ~ 1945)和 解 放 战 争(1945 ~ 1949),终 于 打 败 了 日 本 侵 略 者,推 翻 了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反 动 统 治,解 放 了 除 台 湾 省 和 若 干 海 上 岛 屿 以 外 的 全 部 国 土。
这 一 时 期,文 化 上 的 变 化 亦 很 显 著。以 陈 独 秀 在 1915 年 创办 的 《 新 青 年 》 为 标 题 而 兴 起 的 “ 五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猛 烈 地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封 建 文 化。此 后,民 主 与 科 学 的 口 号 深 入 人 心,白 话 文 获 得 普 遍 推 广,教 育、科 学 和 出 版,尤 其 是 社 会 科 学 和 文 学 艺 术 都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中 国 历 史 从 此 进 入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时 期。馆友“小儒家”: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5年11月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历史钩沉”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
第四篇:王蒙小说创作
试论王蒙的小说创作 1)王蒙的小说: a)70年代末,80年代初:《夜的眼》《春之声》《布礼》《蝴蝶》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当时存在夸大政治斗争作用的不正常气氛,揭示了那些善于玩弄权势,陷害同志的人物的阴暗心理,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着重揭示人物内在的心理世界
80年代中,《活动变人形》文化批判色彩90年代《恋爱的季节》《事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b)1)艺术特色:
他在西方现代派的基础上,率先借鉴西方意识流方法,对旧有的小说形式进行改造,他尝试以现实主义为主题,以意识流辅助技巧为手段,创造出一种心流现实主义的小说,小说的主题仍是人物和故事,但侧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注重实践逻辑联系的主题上,有限的使用空间的自由组合,在叙述方式上,他将传统的第三人称全文叙述,于意识流的内心分析感觉分析,感情独自相结合,不同的手法之间转换自然,显示了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圆熟,他还多方面的借鉴现代派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比如西方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
荒诞小说 朱慎独“沐浴学”《沐浴学发凡》
讽刺那些国内为研究而研究的风气,批判国民性中盲目拉拢权威,将正常的生活家易变性,将丑陋的更丑陋,由此加以批判 2)在语言上为了显示意识活动的特点,作者放弃了对语言的完美对称的追求,取而代之追求语言的多样化和陌生化,语言单位之间常出现大幅度的跳跃,断裂,悖反,有些小说界见了相声的话语方式,语言俏皮夸张,调笑成分很强,杂文语体,文言句式,民歌民谣常出现于作品中,语言密度相当大,往往由一个话题引起,语意相关或相近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断出现追求表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感受。幽默是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语言风格,作者在反映不合理的现象是,经常夸大生活中荒诞可笑的一面,表现出强烈的幽默感
王蒙小说创作 对王蒙的介绍
1958年,王蒙因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直到70年代末,才得以复出。新时期初,王蒙以一组历史创伤记忆作品重新走上文坛,主要有《最宝贵的》、《布礼》、《蝴蝶》、《杂色》、《春之声》、《海的梦》、《相见时难》等。除了历史反思作品,他的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如《夜的眼》、《深的湖》、《说客盈门》、《风筝飘带》等和一些寓言哲理式作品如《名医梁有志传奇》、《坚硬的稀粥》、《球星奇遇记》、《来劲》等,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90年代以来,他的“季节系列” 长篇小说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1、王蒙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 王蒙的超于一般作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像别的作家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而是善于领会生活对艺术的启示,将对生活的思考与艺术的探索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接受外来的艺术影响,这使他的创作处于常新的状态,永葆生机和活力。
王蒙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探索生活,就要探索人的精神世界。”
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主要作品:《布礼》、《蝴蝶》、《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相见时难》等系列作品。
关于意识流:所谓的“意识流”,是指19世纪末出现的,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的现代小说表现手法,它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意识活动,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跳跃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意识的自然流动来结构全篇,在文本结构上显得腾挪跌宕,时空倒置、自由。这种“意识流”文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找到了理论依据,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唯意志论等,又为它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像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沃尔夫的系列作品等都是意识流的代表之作。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差别:王蒙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运用,只是基于方法、技巧层面上的接受,是为着内容表现的需要服务,没有将它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因为很明显,现代西方的“意识流”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小说创作方法,以无中心、无主题、无意义为特色,而王蒙的创作,则是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创造过程,表现既定的主题和特定的思想意义。正因为这种区别,王蒙的这些作品又被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3.王蒙反思小说的创作特色:
⑴ 对“伤痕”文学的超越
不同于当时普遍的对文革苦难的揭露、控诉,王蒙很快实现了对“伤痕”文学的超越,直接进入到对造成文革灾难的社会、历史与人性根源的反思。
⑵ 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灵现实
他的小说淡化历史创伤记忆,更多地关注历史灾难过程中人物的心灵现实,刻意展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的内心情感波动。
⑶ 宽容的历史态度,从历史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
他没有把历史灾难的责任简单地归结为某个人或某场政治运动,而是从历史的主客体双方寻找原因,找到彼此可以谅解的地方。这种宽容的历史态度,使他对历史不进行简单的道德评断,而是着意于揭示历史灾难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教训。
⑷ 革命理想主义和历史理性主义
他既执着于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理想信仰的坚定追求,又不断地对这种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指出它在实现上的艰难和前途的光明,表现出对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出于对革命的信念,他既认识到现实的力量,又表现出对现实问题的超越,避免了当时那种普遍性的感伤。
⑸ 所有的这些,形成了王蒙反思小说的特有的理性思辨色彩。⑹ 同时,自身的特殊经历,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第五篇: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的犀利尖刻,沈从文的诗情画意,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中闪发着异样的光彩,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九十年代后沈从文被列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尽管他们的创作风格南辕北辙,艺术主张差异很大,但他们在改造和重建中国国民性精神上殊途同归。鲁迅的小说“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小说则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活或生命能做更深一层的理解”。正如苏雪林所说,沈从文“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们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的权利”。尽管他们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改造国民性,但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风格上又有着迥然的不同。
一、鲁迅专注人性丑的批判,沈从文专注人性美的挖掘。
俄罗斯画家列宾说:“光秃秃的线条也可以跃然纸上,只要放得是地方。”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象,犹如一幅幅清理脱俗的风景画,简直就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同时,又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扩大作品的弹性和拓深人物的审美品位,读者可以自己的经历,知识构成,审美倾向自由填充,这样,作品的生命力又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由于他从小就喜欢上绘画,他对美有着独特的感悟和发现。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是美和力的结合体,天真、纯洁、善良、勇敢、热情、坚韧、执著„„“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龙朱》)简短的比喻,一个完美的龙朱的整体形象跃然纸上。《三三》的三三,《长河》中的夭夭——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都散发着浓浓的人情人性美。甚至妓女都有一种脱俗的美——爱岗敬业。比如《柏子》的妓女形象。《边城》里描写翠翠听歌的情景:“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一切皆象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一个美的化身——翠翠,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浓的人性美、人性美,善良、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回味无穷。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鲁迅的小说,是以一种医生的眼光看待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性,病态的人情。他热嘲冷讽,只是为了揭露病苦,引起疗治的注意。因此,在他的笔下,犀利、刻薄、无情、反思、质疑、批判„„利剑般直射国民的劣根性,想彻底摧毁中国人民身上的牢笼,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病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任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试图重铸国民性,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中华民族危机。他批判的笔尖深深地刺进社会各阶层,深深地关注和揭露着病态社会的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华老栓、闰土、单四嫂、祥林嫂、阿Q是农民的代表,他们承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腐蚀,最后自己也被自己腐蚀了。特别是阿Q,鲁迅的批判笔墨最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被社会迫害至狂又不知醒悟,而陶醉在自创的精神胜利法里忘了还乡路。他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隶,沉醉在没有根据的自尊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挨了洋鬼子的哭丧棒后很快就忘记一切并且“有些高兴了”;为了平衡被欺负的压抑竟然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愤,在转嫁中得到满足;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隶:“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遭到赵老太爷的欺负:说一声老子打儿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甚至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揭露知识分子精神的苦闷,冷峻地解剖了他们陷入社会的无人之阵里,一次次的突围,一次次的失败,更加暴露了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在酒楼上》写出辛亥革命独战多年英雄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苍蝇飞了一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伤逝》揭露出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抗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了附丽,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在《药》,夏瑜被杀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群众“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启蒙者竟然被被启蒙者吃了,其批判是何等的深刻!这里被质疑、批判的对象是双重的:即使那些“吃人”的群众,更是被吃的启蒙者,甚至启蒙本身。
二、鲁迅的语言犀利深沉,透露出一种迫切的紧张与沉思;沈从文的语言明净纯真,轻快中蕴藏着对人性人性深层次的思索和揭露。
“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的。”高尔基这句话告诉我们,语言是通向文学的桥梁和纽带,是读者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和体验文学美感的必经渠道,因此,理解语言是理解文学的前提和基础。
鲁迅小说的语言,犀利、深沉、简练,和沈从文明净、纯真、轻快相比,多了几分辛酸。正如沈雁冰读《呐喊》后的感受:“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在酒楼上》:“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第二年的端午节,“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透露出令人窒息的压抑,苍白萧条的场景,把死亡渲染得更加残酷与凄凉,把死亡与苍白的社会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批判力量,有一种威压,逼迫读者直面现实,反思自己和社会。
沈从文的小说,其实就是一首散文诗,语言明净纯朴,诗感浓郁,从中迸射出来的一连串色彩斑斓的意象,就像一连串坠地有声的珍珠,不但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给人听觉,甚至触觉上的美感。牧歌式的抒情笔调,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陶醉在湘西明净和谐的山水中,沉浸在古朴的民族风情里,流连在还没有受到都市腐蚀的自然人性的美之中。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湘西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边城》中介绍翠翠名字、性格及她生长的环境时,其实就是一首诗——“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翠翠不须修饰的自然、健康的美,翠翠天生就是自然的儿女,纯洁、善良、天真、美丽,“皮肤变得黑黑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一个天使般纯洁的女孩瞬间闪现在读者面前,这不是美的化身?这不是人情人性的精华?《柏子》开篇这样写到:“把船停顿到岸边,岸是辰州的岸。”这样简单一句话则更为简洁明了地将读者引入沈从文式的湘西水乡风情中,垫定了整篇文章自然质朴的基调。在《长河》的《人与地》中:
坐在橘子堆上或树桠间的主人,必快快乐乐的回答,话说得肯定而明白,“我这橘子不卖。”
“真不卖?我出钱!”
“大总统来出钱也不卖。”
“嘿,宝贝,希罕你的„„”
“就是不希罕才不卖!”
古人说“入境问俗”,若知道“不卖”和“不许吃”是两回事,那你听说不卖以后,尽管就手摘来吃好了,橘子园主人不会干涉的。
„„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个?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憩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短短的几句对话,轻轻松松地把一个世外桃源似的湘细农村勾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没有狡诈,没有欺骗、没有斗,更没有大都市的喧哗、紧张、忙繁和唯利是图。透过这段文字,读者惊喜地看到一个没有受到都市污染的农村自然朴质的美和没有被社会扭曲的纯净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