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时间:2019-05-14 13: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第一篇: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广西苍梧县京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廖海燕

在2011年10月上旬的9——10日,是我较为难忘的日子,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上收获较大的两天。这两天,学校安排我和几个同事去南宁观摩“广西实施有效教学的优质课比赛”以及听专家讲授语文教学讲座。

10月9日,从上午的8点20分开始到下午5点钟,我听了参加比赛的七节优质课,他们都是从广西的不同城市挑选出来的优秀选手。老师不同,教学方法也大多不一样,但他们的课都很精彩。这一天,整个会场可以说座无虚席,在老师上课时,我们这些观众不时的报以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我们被老师的讲课给迷住了。9日上午,听的是黄厚江老师上的《孔乙己》,并认真的听了他的评课及讲座。黄老师是特级教师,上课也有他的特别之处,只见他抛开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津津有味地花了一个来钟去和学生们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到结束还觉得意犹未尽。要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披情入文,这也是那八位教师的共同优点。

其实,不管是乡镇或者是城市的中学,我们都共同面对这样的状况:班里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更是各异,老师的难题就来了。面对这样的学生,到底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既培养了优等生又照顾到班里的所谓“差生”。许多老师会觉得无从选择,甚至会哀叹现在的学生难教、难以做到优差生两者兼顾,在摸索中竟不知用何种方式去教导学生行之有效地学习语文了。说实话,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而进入苦苦的思索当中,但听了他们的课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班的学生虽然有成绩优劣之分、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还没走入社会被污浊的人,他们还保留了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他们都是情感较为丰富的群体。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曾经有人说过“语文=做人”,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初起点与落脚点,只是被当今的应试教育所淡化了。“语文=做人”的教学方法里面最少不了的也应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披情入文,唤醒学生的善良本性和原始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把情感投入文章当中,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流、引起共鸣。这是语文阅读的本质。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披情入文呢?这无疑是一个难点。而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让学生披情入文,以下几点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

一、注意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

有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的,例如鲁迅的《雪》、《故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杜甫的《石壕吏》;流沙河的《理想》;朱自清的《春》„„那么我们在讲课之前一定得跟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因为这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很有帮助。这样能让学生对文章及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感知。而我认为,老师在讲课文主要内容之前就应该简要地介绍一下文章的主旨,它就好比有了一根攀悬的绳子,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在它的牵引下去深读文章、理解文章。对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有很大的帮助。有许多的老师为了赶课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忽略了对课文背景和人物经历的介绍,我觉得这对我们上语文课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我们不提倡对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作长篇大论的介绍,如若这样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两者的介绍上,语文课堂势必会被悄悄的转移,它将变成咱们的历史课了,失去了语文的本质。

二、教师注意课前的情景导入

我认为课前的情景导入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尽量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前导入我最为欣赏。梧州的潘老师在上《老王》这课时,他首先用屏幕展示了一幅“老王”的头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活会如何、你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你想对他做点什么,能为他做点什么?他这些问题的抛出,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的诉说了自己的真情。潘老师设计的这个情景,无疑是达到了释放学生情感、提前进入课题的作用。另一个是上苏教版《窗》一文的老师,她也是采用图片的形式创设情景,先是屏幕上展示“窗”的图片,然后再问学生“你觉得窗外有什么”、“透过这一扇窗你想看到什么东西”、“我们生活常常把什么比喻成窗”。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思考,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学生也很容易说出“心窗”,这样文章的主题就出来了。我觉得在利用图片作为情景导入时,图片必须得选择与文章密切相关的,是典型的,从视觉上入手打动学生的心灵。第二,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与主题相连,以便于能够轻易的引出课题内容。如果老师问题上设计得不好,学生就会天马行空的聊,语文课便会上成了聊天课。

其实,情景导入的方式很多,有刚才说的利用图片导入,目前用得较多的还有音乐、影视片段、flash动画、妙语等。不管是那一种,它们都是从人的感觉器官中的视觉、听觉方面去引发学生的最初感受,激起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上课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及情感的感染

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候跟老师的情绪及情感的带入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曾记得,在我第一次语文教学实习中,我听了一节让我至今还印象深刻的语文课。那是在横县中学的一位女老师给她的学生上《背影》这一篇文章。在没去实习之前,我们组的成员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备《背影》这一篇文章,也在班上、在导师的面前多次上过这一课。可是每次上完课导师都一语不发地摇头。他让我们知道,《背影》这篇文章真的不好上,它需要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共鸣。这天,那位老师在上课文内容之前,就讲了她与父亲的一个故事,内容大概是说自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在家只能靠那几亩薄田来养活全家,可家里兄弟姐妹较多,还得养一个患有瘫痪的年迈的奶奶。那是,家里实在是太难了,哥哥姐姐迫于经济问题终于不得不辍了学,但由于自己的坚持,父亲还是咬紧了牙关送她上学。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严重,她和她的父亲免不了受到别人的闲言闲语和异样的目光。在她上到高中时,家里就更难了,大哥到了娶亲的年龄却因为家穷,一直没娶上媳妇,心里很是怨恨她和父亲,在家里,她从未见过哥哥给她好脸色。她跟父亲提过退学的事,父亲沉默了良久,然后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孩子,父亲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再有什么出息的粗人了,我已经对不起你的哥哥姐姐们了,不能再对不起你,我们家总要有一个出息的人。”在高中新生入学的那天,父亲卖掉了几百斤的谷子,东挪西借凑够了钱,带着她走了两小时的山路去车站等车。父亲挤在人流中为自己买好了车票,叮嘱了两句便转身往回走,这是她看着父亲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的身影越来越小,她眼泪模糊了双眼。她觉得自己的父亲实在不易,那远去的背影永远刻在自己的心上。这位老师说着、说着,眼泪如往年一样漫湿了双眼。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老师的故事也把他们带进了自己深深的回忆当中,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送自己进入初中时惜别的背影。这一节课老师上得很生动、很感人,学生也由于自己思想上与作者有所共鸣,课堂凝聚着一种沉重的气氛,学生也理解了文中那一份真挚的父子深情,特别是读到“父亲离大去之期不远”那一段时,许多的同学眼里浸满了泪水。

朱自清的故事虽然离他们很远,但他们老师的故事却离他们很近,老师的情感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父爱多了一份感悟、多了一份理解。这是鲜活的例子。如果我们老师生活中的例子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学生、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这种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我们的老师也必须先于学生将情感投放到文章里,将自己的情感跟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你才能带动学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牵引着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思想有所共鸣。我也常发现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自己对文章理解很通透,在有情感的朗读中,也可以从自己的声音上传达一种情感,学生也能感受得到。对于一些文章,老师能有情感地为学生朗读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传送方式吗?

四、语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原始的善性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得好。其实我们的学生并非天生就是顽劣而不可教育的,他们之所以顽劣,那是跟他们的家庭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他们的交际圈子有必然的关系。即便是顽劣的学生也是可以教育和感化的。他们处处表现的得顽劣,甚至自负,也许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和用来吸引人们关注的手段。他们也许懒散而成绩差,可是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就是有时候想得比较的极端、消极罢了。

鉴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在语文的教育中更应该挖掘孩子们的原始善性,以语文的手段去教导启发他们。要做到这点,那么我们在语文的教育中就往往应该做到在阅读中注意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

在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我们老师应该站好自己的指导位置。在语文教学和语文阅读中,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有他们自己的最初的阅读理解,作为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把学生的最初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我们上《我的叔叔于勒》,总爱讲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们只认金钱而不认亲情,我们课文中的文章导读也这么说,在学生没学这篇文章前,他们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对课文有了一个最初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不可以只是这样的理解。要纠正学生的这种最初理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让学生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理解。那么,在让他们去联系生活实际去分析理解当中,文章得出的主题也就不局限于原文给出的结论了。他们会说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些人的生活影子,那么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属。学生还会联想到其他国家人们的人与人的关系,然后会得出这么个结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每个国家都有,它是人类的通病,是人类的劣根性。”有了这么个他们自己探讨得到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再度联系生活,去谈论一下文章人物在亲情面前为何如此的冷漠。他们也会在文中找到这些答案“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人家请吃饭从来都不敢去,担心回请”“两个女儿都过了结婚的年龄,因为没钱的缘故,都还没有嫁出去。二女儿最后是因为于勒叔叔的信,才好不容易得到一门亲事„„”、“这些都是因为生活艰难的原因,它反映的是穷苦人家的艰难生活。”他们又会得出这样的论断。再让他们联系生活,让他们去想象一下,“假如自己也有这样的亲人,曾经做了对不起自己家的事,现今落魄了,想回来,你们家又没钱,这时你将怎么办?”或者说“假如你本人是于勒,你落魄了,你会回你哥哥的家吗?”,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这样想“于勒又不是现在才落魄,为什么这么多年没音信,也不见回来,却呆在船是做又苦又累的工作。”或者是这样想“我们能认出如此落魄、像变了个人样的于勒,那于勒难道没认出我们来吗?”„„如此分析下去,他们又会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无奈、以及善良的存在。他们的认识也会在整个对课文解读与社会探讨中得到不断的提高,能将原来最初的理解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此时的学生会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一种同情与怜悯,这是发自内心的,不加虚假的内心感受,也就做到了披情入文了。这也不仅仅是优秀生的认识,它的这个认识的广度是对于整体而言的。

五、教师要注意文中细节的精讲

在听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课,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文中细节描写的精讲。分析《孔乙己》,我们老师通常会讲到孔乙己前后付钱时的两个动作“排”“摸”,从这两个字去了解孔乙己的人生变化以及生活状况、心态。而黄老师他却能够捉到更细的词语“孔乙己用手走”中的“走”字。这句话是孔乙己腿被打折了之后到店里要酒喝,喝完酒后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开所发生的动作。黄老师为了给学生讲明白这个字的意义,他拿“爬”字与“走”字来一个比较,并从力学的角度画了草图作出分析:“爬”得手脚并用,而孔乙己腿折了,“爬”显得吃力,“走”只是手需要用力,不会弄疼腿。这个字也写出了孔乙己唯一能在众人面前所能维护到的自己的一点点尊严了。

文章的细节描写,往往是作者投注了较多感情的文段,从里面的字词中,我们最容易去了解作者。它就好比是一座心灵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它来走近作者、走近人物的内心,去倾听人物的心声。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要注意对文章细节描写的把握,并且需要把细节描写进行有效的精讲。这才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情感去学习。

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文活动的开展

王荣生教授在讲座中讲过这样的话“语文教学应该以开展语文活动为基准”。他觉得在语文课中开展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在听优质课《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老师开展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当讲到小鸟飞落在“我”的阳台时,老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扮演小鸟与“我”,在扮演中她注意让学生表演出小鸟与人物的神态和想要说的话。在短短的几分钟表演中,会场送来了笑声与掌声,同学们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让我们在坐的都能感觉得到人类的残忍、孩子们的善良、动物们的无辜无助。我们作为一个旁听者都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学这篇文章的学生呢?感触应该会比我们深。其实有了这个成功的语文活动的开展,老师即便不向学生说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学生也自然懂得了,真正的做到了不言而喻。

另在听《老王》一课时,感触也很深。潘老师一节课能成功的开展了两个语文活动,一个是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时,他让学生分角色一男一女对话,学生把人物对话把握得很好,在他们的对话中,旁边的同学也有所触动,有一种情感的震撼与共鸣。另一个活动是老师让学生模仿老王的样子,特别是“直僵僵”的样子,通过模仿,他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老王这一穷苦人而不幸者的了解,激起了学生对老王的同情和揪心的痛。

过多的例子我不想举太多,总而言之,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它的确是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的形式它可以把抽象的认识变成直观的认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就跟容易理解和感悟了。做到披情入文也就不难了。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年轻教育工作者较为肤浅的认识。

第二篇: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感想

盐城市冈中小学 徐海霞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较有特色的一篇文章。文本讲述作者照料生病的母亲,因护士换床单抱起了病重的母亲。母亲略轻的体重唤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忆及母亲的种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作者抱着母亲轻轻摇动,两行热泪从母亲的眼角滑落下来······

文本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明暗两条线,穿引全文。明线以“抱母亲—忆母亲—报(报答)母亲”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暗线则是以作者心理跌宕起伏,层层推进来推动情感的涌动。“吃惊、难过 愧疚”是作者对母亲一生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情感线索。作者从不了解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独自一人承担重担,到自己成年后没能为母亲分担重担而愧疚不已。

教师需要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文本中一处细节,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作者情感的“泉眼”,要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之中,品悟、揣摩词句,寻找”源头活水”,推己知彼。

怎么教这课呢?在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他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启发。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紧抓情感线索选择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抓住三个没想到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于是找出了下列三个句子: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C、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当读到“每个母亲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这一句话时,我先问学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动情地问到:“每个母亲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的母亲又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吗,想到了母亲的哪些事?”课堂上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学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调皮的袁鑫说到生病时妈妈照顾他时的情景,说着说着竟说出了眼泪;丁康说起了“妈妈吃鱼头”的事(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蒋雯丽说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的辛苦经历;王楠说起了妈妈剔自己吃过的鸡腿骨头上的肉的事,由此她认识到了自己真是太浪费了„„学生说得很动情,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我相信学生懂得了母亲的爱,懂得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他们以后会更体贴自己的父母的。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不容置疑。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巧妙无痕的加以引导渗透,在引导学生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时,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

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学生深入文字,领会文意,真正理解了儿子难受的心情。

第三篇:述职 心系学生 情注教学

我以我心付童心

-----个人述职报告

汨罗市屈子祠镇初级中学 徐浪

我叫徐浪,现年30岁,2001年7 月岳阳师范毕业。同年8月,经汨罗教育局分配在汨罗市屈子祠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一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2008年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现将履职以来的工作表现述职如下: 一、思想要求上进,师德堪为表率

本人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爱国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师范学习时,本人就参加了学校的预备党员,接受培训学习。工作后我更能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意师德修养,处处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劳为本,宽厚为怀,作风民主,身体力行,能团结同志,协调家校关系,能圆满完成组织、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近年来,本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注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许多方面都走到了学校同仁的前列,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

作为教师,我热爱本职工作,潜心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教以来,从未请过一天假,更无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现象。经常处于满工作量或超工作量状态,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力争高效、高质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及时制定出教学计划、工作计划,写出教学总结、工作总结,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工作。每年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我的各项工作都是优秀。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做学生的兄长,平时工作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多次带领本班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带头捐款资助特困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专业知识扎实、敢于挑战高度

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不行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从教以来,我一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平时,除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外,还坚持每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及各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专业期刊,认真阅读每一期的《岳阳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等介绍我市教育动态的刊物,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 2004年参加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自2005年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汉语言专业专科自学考试,两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本专业的十一门课程,并于2007年12月顺利地拿到了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文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湖南科技大学的英语自学考试,于2008年6月拿到了湖南科技大学的本科文凭;在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高级信息技术培训和普通话培训中分别拿到了高级信息技术证书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于2009年参加了汨罗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结业证书; 2013年10月参加了国家-初中语文继续教育培训。

还积极参加县、区、乡各级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我写的教育论文连续获得省,市的奖励;2003年在汨罗市教师美术书画竞赛中荣获国画类一等奖 ;2004年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紫薇花园”杯全市青少年诗文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2007年参加全市教学竞赛获市三等奖;在市“普法知识”主持人比赛中,我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获得三等奖。平时教学中,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积极教改,推行素质教育,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能胜任初中各阶段的语文教学。

三、教育教学务实,勇于突破常规

十一年的教学生涯,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学生要严爱结合,初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之初,最需要正确的引导。我对学生的学习力争做到“严”,从课堂作业,上课要求,一言一行等方面时时注意、处处落实。同时,在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或者家庭遭遇不幸,或者基础差,发展不全面等方面,总是做到以心换心,同情理解,热心帮助,给学生一种无私的爱。

1、教育能力: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我一贯坚持的教育思想。在进行语文学科知识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理想前途等思想教育。在进行活动课教学和课余活动时,注重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因势利导,进行人文教育。总之,努力做到学人育人,学以致用。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有次班上的学生手指破了,急需包扎,一时找不到红药水,我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去买了回来,后来这个学生与我亲近多了,上课也不再捣蛋。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进入学校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我都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坚持“家访”,每个同学每期至少一次,重点的两三次。通过家访,我发现有很多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却在这里迎刃而解。我深感家访工作是加深师生感情、沟通家长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不自觉地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师生之间感融洽,教室里总是洋溢着和谐、活泼、轻松的气氛。

2、教学能力:参加工作十一年来,我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曾多次获得校、乡、片、市级奖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使我有了较系统、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绝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努力做到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批阅,认真辅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习为线”,从培养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的同时,还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坚持勤读,多学、多问、多交流。对每节课,每次活动,我从不马虎。2010年在镇教师教学竞赛中获语文科一等奖;在2012全乡教师教学评估中,说课与公开课均获得优质课的好评。

3、教研能力:近年来,我坚持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曾在德育处负责过学校文艺宣传工作和担任过语文组组长,并勤于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论文《试论信息素养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获湖南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汨罗市一等奖;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获湖南省论文的优秀奖;论文《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获市二等奖;论文《浅谈唱好语文课堂开场戏》在岳阳市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同时我主持编订了《家乡——屈子祠》校本课程,还参加了学校向市教研室申报的课题研究:《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今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研教改能力。

4、辅导能力:自参加工作以来,经学校领导的安排和部分老师的要求,对向阳、杨琴等年轻老师进行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使他们很快地胜任了新的教学工作,已成为骨干教师。我在学生辅导方面也成绩斐然:(近四年)

在汨罗市第二十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辅导学生曹精灵荣获初中组图案一等奖,辅导学生余贝荣获初中组国画二等奖;

在汨罗市第二十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辅导学生翁晶荣获初中组图案二等奖;

在汨罗市第二十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辅导余楚荣获初中组国画一等奖;

在第五届汨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节辅导学生曹精灵的科幻画《污染过滤飞行器》荣获三等奖;

在第七届汨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节中辅导翁延绘画《未来的蝴蝶园丁》荣获三等奖;

在2012年全市中小学生“文明城市,温馨家园”作文竞赛中辅导学生余佳欣获优秀奖,我个人被授予“优秀辅导老师”光荣称号。

四、付出总有回报,实现教学相长

任教以来,本人以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榜样,“我以我心付童心”,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曾被评为镇 “优秀教师”,所任教科目在镇教育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具体如下: 2003年下学期 所带初三美术毕业成绩进入市先进行列

2009年上学期

获镇初二语文科第二名,美术科初

一、初

二、初三

第一名,评为优秀教师 下学期 获镇初二语文科第二名、评为优秀班主任,美术

科初一第一名,初二第二名

2010年上学期

获镇美术科初一第一名,初二第二名

下学期

获镇美术科初一第一名,初二第一名

2011年上学期

获镇美术科初

一、初二第一名,生物科第二名

下学期

获镇美术科初

一、初二第一名,初一语文科第一

2012年上学期 获镇美术科初

一、初三第一名

„„

教学、教研、教改取得的一些成绩,使我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使我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我的精神生活中将会有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不负人民对我的厚爱,组织对我的关怀,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O一三年元月

第四篇:“融情入文”写作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融情入文”写作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林文雄] 教学目标:

1、明白“融情入文”的重要性。

2、理解、学习、体验“融情入文”的方法,为今后的作文学习打基础。

3、美文、美景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理解、学习、体验“融情入文”的方法。时安排:1时

教学:PERPINT幻灯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因文问情

1、导入:明确本学习目标(1)网络笑话(教师朗读)

一位仁兄第一次来到海边,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他震撼了,不禁想做一首抒情诗抒情一番。于是,他爬上最高的岩石,摆出最酷的姿势,伸开双臂就大声的朗诵起来—— 啊,大海,你真的好大!啊,蓝天,你真的好蓝!啊,海风,你真的好爽!啊,海水,你真的好凉!

啊,海浪,你真的好„„(他都没词啦)啊,大海,我真的好爱你!

【问题】这首像诗的“诗”写得怎样?有感情吗?(2)作文片段(学生齐读)

我在沙滩上,欣赏大海。天蓝蓝,海茫茫,水淼淼,风吹拂,浪翻涌,海鸟飞鸣,我心如醉。

【问题】这段文字就是“情文并茂”吗?为什么?(3)形成疑问,明确目标。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融文入情”,达到情文并茂?

2、解说“融情入文”的关键——入境。(1)明确:“融情入文”的关键在于入境。(2)例说“入境”

“月亮”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景物,但人们看月的感受却不一样。小时候,我们背诵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是小孩子把月亮当作一漂亮的玩具。如果是小两口在朦胧的月光下喃喃细语,那当然是花好月圆。李商隐与心上人“相见时难别也难”,说出来就是“夜吟应觉月光寒”,其实是他心里寒。中秋节才过去不久,一家人团圆,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一定不会有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感慨:月亮啊,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为什么在我和弟弟无法团聚的时候偏偏圆了呢?当然,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有某位菜鸟大虾刚刚睁开眼睛,看到月亮,立刻流着口水,高声呼喊“哇,好好的披萨啊!”呵,他可能饿了3天肚子了。一样的月亮,因看月人的情感不同,就变成了各种生动可感的“含情的对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了情感体验的景物就成为带着情感的“景语”,用我们的笔把它描述出来就成了“情语”,就是融情入文。

带着情感进入我们所要描述的情境,把情感和描述的对象融合,创造出动人“景语”;再带着情感描述看到的情境,成为“情语”,最终达到情景交融、情文并茂。其关键就在“入境”——带着情感入境体验,在情感的驱动下执笔作文。

二、赏文悟境

【过渡语设计】绝大多数的名作,都是作者在情感的驱动下融情入文的,可以说是“一切美文皆情文”。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名家美文,更好的领悟怎样“融情入文”。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篇我很喜欢的美文——鲁彦《听潮》。

1、欣赏活动:《听潮》片段(1)说明欣赏方法和要求:

①推选班里最能够朗读出“宁静”感觉的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朗读。学生朗读“潮落”片段,老师朗读“潮涨”片段。②听读欣赏。欣赏音乐时,我们往往会闭上眼睛,打开“心灵的眼睛”,让美妙的乐音拥抱着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心灵去体验音乐描述的景象。其实,欣赏美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等会听读时,请轻轻闭上眼睛,在文字的引领下,打开自己的“心中的眼睛”,欣赏文字描述的景象,体验文字蕴涵的情感。(2)欣赏 ①导入

我们是长在海边的孩子,我们都看过大海。现在,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让我们的心引导着再一次来到海边观看大海。那海啊,现在就在我们的心中。时间已到了晚上,我们正在静静地聆听大海平静的沉吟—— ②朗读欣赏

推选的学生朗读“海落”片段,老师紧接着朗读“海涨”片段。

2、说说你感受到的大海。

潮静时似恬静酣睡的女子,凸现了温柔的美;潮怒时像高呼酣战的战士,凸现了伟大的力量。

3、问题探讨:

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出这样富有情感、真切动人的大海? 【提示】可以从情感和景物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方法地角度分析。【预设】

情感表达: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生情 修辞手法:多用比喻、拟人,比喻让大海形象可感,拟人让大海个性。

写作方法:生动细腻的描写使大海形象丰满,浓墨重彩的渲染使大海情感丰盈。

【结论】作者能够描写出如此美妙的大海,固然得益于他丰厚的语言功底,更因为他心中有着对大海深切的爱。作者在文末写道“我喜欢海,溺爱着海”,没有这份“溺爱”,作者就不可能很好入境观察、体验大海,更不可能描写出如此有个性、有情感的动人的海景。

三、入境体情

1、带着情感体验情境(1)情境选择 体验内容:看海

情感选择:

1、快乐;

2、悲伤

时间选择:

1、日出时;

2、夕阳下;

3、夜 场景选择:

1、潮落;

2、潮涨(2)体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闭目,带着情感,进入选择的情境,边体验边无声的描述“心眼”看到的海景。

2、自己小声描述体验中“看到”的情境,记录关键词或语句。

四、融情入文

1、口头作文

同桌间互相描述、交流自己体验到的大海景象和情感,体会带着情感表达的妙处。

2、交流活动

提名交流口头作文,由同桌点评,教师辅助点评。【明确】带情入境能让我们更好的体验情感,融情入文能让我们更好的表达情感,从而达到“情文并茂”。

3、介绍入境的训练方法(1)欣赏:听美文、听音乐。(2)朗读: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3)扮演:本剧、话剧、小品等等。【堂小结】

一切美文皆情文,情文并茂最动人。心入情境体真情,情动于中形于言。【外作文训练】

根据堂上的体验,运用融情入文的方法,围绕“看海”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附:赏文悟境资料 鲁彦《听潮(节选)》 片段一:潮落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tīng),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hún);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掠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海睡熟了。片段二:潮涨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gǔ)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nábó)、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lì),发出抵抗的嗥(há)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xiàxī)里,又拨剌(bōlá)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hān)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

第五篇:在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学情

在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学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薄弱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进行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

1、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

俗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作为新时期教师要重新审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摒弃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间多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2、通过“信息反馈法”了解学情

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课堂效果信息反馈是了解学情的很好的途径,信息及反馈不能太笼统,教师要提前设计成具体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如实反馈自己的思想,学习及对教师希望及建议等。

3、通过“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4、通过“问题答疑本”了解学情

在班里设立“问题答疑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奇妙的学习方法等展示在问题答疑本上。然后老师定时查阅问题答疑本,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公开答复,个性问题个别谈话交流沟通,从而采取不同措施,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5、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众所周知,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本人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作业批改上适用熏陶、感染、点化等方法,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作业批改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全面性:布置作业形式不能太呆板,机械,要灵活多样,如随堂书面练习,口头回答练习,讨论练习,演板训练,课堂实验,课堂表演等,也有课后书面练习,社会调查材料,课后笔记整理归纳小结,家庭小实验等。

②教育性:作业的好坏,也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缩影”,对于整洁,规范,方法优秀的作业可以书面表扬鼓励或公开示范性的表扬,展览;个性问题个别谈话,提出方向;对于思维活跃,观点独到,方法简炼,一题多解者可采纳在课堂上推广以示鼓励。

③时效性:作业要及时批改,并进行圈点,不要吝惜一句鼓励性,希望性,鞭策性,赞美性话语,要及时反馈作业效果,以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④针对性:批改作业不仅是打对错的问题,而是应帮助学生分清其实质,有针对性批改,让学生看作业就知道错在哪里。从而使学生从批语中感悟老师要求,自己学习的优劣及问题要害之处,以便及时纠正,引起重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诸如“定时考练法”、“谈心法”、“开展第二课堂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融情入文”写作方法指导教学设计5篇

    “融情入文”写作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融情入文”写作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林文雄] 教学目标: 1、明白“融情入文”的重要性。 2、理解、学习、体验“融情入文”的方法,为今......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广汉市南兴镇三星学校向廷艳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以下的逻辑: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 冠山联校庙沟小学白旭华 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文,运用其为生活服务。俗话说:生活之中处......

    让语文的涛意在语境中再现论文[样例5]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理解语言的过程,从语言到内容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从内容到形式则解决“怎样表达”的问题。但是阅读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构成的言说环境,在文本中,体......

    刘紫文:让语文教学与(★)

    让语文教学与“美”相伴 姓名:刘紫文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城头实验学校 邮编:223934 内容提要:传统语文教学有美被悬置的现象,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带来了生机。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互帮互助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互帮互助 刘彩琼 提纲:1、课前: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互问互考。 2、课堂:设置疑问,让学生把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突出。 3、课......

    语文教学中的境与情

    语文教学中的境与情李银珠语文教学一般来说是以课堂传授语文知识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考试制度的指向和局限,语文课堂教学过多地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巩固,教学内容和手段趋于......

    《浅谈如何让语文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

    浅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 -----对“90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