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时间:2019-05-14 13:5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一篇: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设计理念:德彪西作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领导者和代表者,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西方古典音乐中具有独特风格的组成部分。与之前的浪漫主义音乐相比较,其风格的不同之处很明显其艺术美学思想集中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腻感受的表达,对美的憧憬。

感受音乐特征必须从音乐的欣赏活动着手展开。我采用对比聆听,将古典乐派作品与之相比较。给学生初步的音响感受。然后重点聆听《海上》这部作品。其中必须结合音乐要素,这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欣赏的角度,也为他们以后积累音乐鉴赏经验打下基础。

感受“音乐背后的意境之美”在运用视唱、分析、交流、引用古典成语或名言等一系列的铺垫下。通过欣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相对通俗的作品,使学生达到初步明确要重视其音乐背后的意境之美,实现美学目标。教学目标:

感受、认识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了解形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 教学重难点:

1、2、重点是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德彪西作品深厚的美学意境。

教学过程:

一营造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交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简介印象主义音乐:

(一)设疑: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二)学生交流和讨论。(三)观看视频短片,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出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德彪西的《月光》

说明:前者属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后者属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聆听、感受两段乐曲,明确要求从音乐三要素对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交流德彪西《月光》的音乐特征。

二、新课

根据印象派音乐的特征。出示美术作品 简介印象主义音乐:

(一)设疑: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二)学生交流和讨论。(三)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赏析《海浪的嬉戏》片断:

(一)谱例1

(二)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三)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

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四)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伟大的梦境画家。” 聆听《海与辛马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曲)(一)展示思考题: 1.听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你能哼唱主题旋律吗?能辨别音色吗:

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哪一个音乐流派的代表?(民族乐派)谱例2

学生简单讨论考题并回答。教师小结

在舍赫拉查达主题结束后,一望无际波光闪烁的大海主题出现了,接着长笛吹出了辛马的主题。它是那样地从容不迫,使人联想起辛马德的小船在平静的大海中缓缓行驶的情景。另一段主题描绘了大海的不平静,渐渐地风刮起来了,水面激荡起来了,暴风雨来临了,大海在怒吼。

复听《海浪的嬉戏》(一)思考题:

1.德彪西对海的描述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海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二)简单讨论分析作品,让学生辨别音色。

乐曲开始在引子中可以听到长笛和单簧管的对话,然后是英国管和双簧管。这时它的主旋律好像也在弦乐器的颤奏中发展着。

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不太容易哼唱。谱例4

这一段主题稍经反复,在木管乐器上列闪烁的伴奏音型,乐曲中段的新主题便表情地奏出:

这是由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和单簧管同时演奏着的一个对题,它构成一个增二度的复调,第二主题逐渐成为乐章的主体。

(三)根据讨论分析归纳: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八、再听《海浪的嬉戏》:(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教师总结

简单学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介绍德彪西作品的创作手法——五声音阶的运用。

三、总结

德彪西开创了新的艺术思想即追求意境之美和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要注重音乐背后的情感。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反思评析: 德彪西的《大海----海浪的嬉戏》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设计的这份教案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两项比较是很得法的:其一,用德彪西的音乐《海浪花嬉戏》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吕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用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做比较。这样做,非常具体地从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看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很注重聆听。仅《海浪的嬉戏》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海浪的嬉戏》,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第二篇: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

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案

年 级:高一

教 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

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

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

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

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

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

“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

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引导 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派?

生回答:《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

师展示两位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

二、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

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播放《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问题: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

三、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

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

问题(1):第一主题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2):这段发展部分音乐在音色、旋律方面有什么特点?

(3):尾声部分由英国管演奏的这段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

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开想象。

要求:请你把对大海的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回答。

四、拓展与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影响、其它代表作品。

生回答

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第三篇:第11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教学案例: 交响素描《大海》----感受印象主义艺术 教学目的:

1、通过绘画《日出》和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二乐章《海浪的嬉戏》的综合赏析,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现代音乐先驱———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积极参与聆听活动,试利用听觉和视觉发挥创造想象能力,用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乐曲的情感表现。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波浪的嬉戏》,感受、体验在旋律、音色上的风格。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笔人手一份 板书设计: 印象主义:

绘画

音乐 朦胧多变

丰富奇异 色彩 音色

冷暖对比 黯淡轻柔 短小粗糙 短小断续 线条

旋律 不断转换 变化多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出示大海场景课件(动态录象、海涛声):大海,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请用一些词或句描述印象中的海。

(二)学生活跃积极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一望无际、变幻无穷 „„ 师:普希金在《致大海》中这样写道:(朗诵)我多么爱你的回声,爱你深沉的声调,你悠久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优美的声调深深吸引了学生,朗诵完毕掌声一片。

(二)讲明本课学习内容

1、师:这堂课,我们赏析一首《大海》的交响乐并从赏析从中了解其音乐风格。

2、结合课件幻灯片介绍:这首交响素描《大海》有三个乐章。第一首《从黎明到中午》描述的是从薄雾中慢慢显现的平静的大海;第三首《风和浪的对话》描述的是咆哮的大海,狂涛奔腾;第二首描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从音乐中去感受。

二、初听《波浪的嬉戏》

(一)学生带着“第二乐章描述的是怎样的大海”的问题初次欣赏视听结合的演奏现场《波浪的嬉戏》。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1、这个乐章描述的是怎样的大海?学生:嬉戏的海浪、翻滚着,时而峰涌时而飞溅„„

2、这样的乐曲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有些古怪、很杂乱、只有大概的印象具体的情节是乱糟糟的、有点不知所云„„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刚才你们的这些感觉是一种音乐流派的典型风格(板书:印象主义、音乐)

三、赏析印象主义绘画的作品,感受什么是印象主义。

(一)其实印象主义最早不是形成于音乐,而是形成于美术(板书:美术)

而且是出自于一幅惊世之作:

展示课件幻灯片《印象·日出》,简单介绍作者、时间、名称后,请学生当美术报的记者来评述这幅画。

学生:糊里糊涂的看不清楚、好似没有完成、背景轮廓线很模糊„„ 教师:画中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什么来表现主题?

学生:日出的主题是用一些橘黄的颜色表现的、而海港的建筑是用兰色调的朦朦胧胧的色块来表现、„„ 教师:水面上有什么?

学生:有三个很模糊的小船的样子,画的很粗糙、太阳的橘红色倒影是短小的凌乱的线条、水面上明显的黑色的短小的线条是什么?(经过小争论学生认为画家表现的不是鱼,而是微波荡漾的水波。)„„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书写板书,简单小结。

教师:同学们再来对比印象主义绘画和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古典主义绘画,看看他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

(二)对比印象主义和古典主义人物绘画的头像部分:请观察讨论交流:这两幅画的作画场地、人物气质、侧重点等方面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1:古典主义的头像体现的是宫廷贵妇人的高贵典雅,而印象主义的头像体现的是乡间女人的悠闲轻松

2:前一幅画象一张照片很逼真,后面的画仅仅是个大概的印象很朦胧 3:一幅室外,一幅室内,室内的色彩很凝重,但室外的人的皮肤很脏,手臂上有的地方是灰色,有的是黄,有的又是白色,还有兰色、黑色,什么颜色都有。(师:这是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4:那是因为要突出太阳光的光线下不同部位的变化

(三)教师归纳: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放弃了绘画传统中的宏大主题和程式化的因素,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四)了解印象主义绘画与音乐的渊源。

教师:印象主义绘画的创作理念在当时受到的是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最终却成为了世界绘画的主流,此外还影响了其他的艺术门类。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同样是法国人的著名音乐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绘画的效果。(出示幻灯片简单介绍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他的作品《牧神的午后》最早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而其他的作品《云》《海妖》《月光》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

(五)了解绘画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引申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教师:德彪西和莫奈一样突破了传统的创作理念,采用了很多与印象主义绘画相对应的新的手法。(板书)比如音乐中的线条——旋律,(板书)音乐中的色彩————和声音色、还有音乐中构图————曲式、等等。具体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传统的音乐是如何描述大海的

四、聆听《海与辛巴达的船》片段(民族乐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曲)

1、展示思考题,要求带问题欣赏:分辨其中的音色

主题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学生欣赏主题片段,要求在欣赏时。亮出一只手,和老师一起模拟旋律的进行。学生从模拟中感受到了旋律的连绵不绝、波涛的起伏、旋律的平稳等特点。

3、学生简单讨论思考题,把从手势中的感受过度到理论的概括上,这一方法很得效。

4、并回答:这样的旋律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大海? 学生根据旋律的特点,联想到了与乐曲相对应的海面。

5、教师小结:描写的是一望无际波光闪烁的平静的大海,主题有清楚的旋律线条,平稳、连绵不绝,贯穿了整段乐曲。旋律的进展是描述大海的基本方法。

五、赏析《波浪的嬉戏》片段

(一)提出对比思考题,带着问题欣赏:德彪西描述大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二)学生欣赏动机片段后,引导学生讨论刚才的问题。学生:不是旋律但„„ 师:那么是什么因素引起你的联想呢?

学生:是各种古怪的声音、是各种乐器„„„ 师:在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说出乐器,并出示课件给予直观的幻灯片 师:这些音色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学生讲述一些较为明显的:弦乐器低沉小音量的颤奏衬托、木管乐器在低声部不断变化的主旋律独奏、模仿水流的竖琴等,教师补充:小号的音色躲在很弱的乐句结尾,加了弱音器吹奏出几个闪烁的同音(模拟)、定音鼓等打击乐器模仿波涛的声音也是小心的被蒙了起来,或是 轻

轻的擦着边缘„„

让我们从乐曲中再次感受奇妙奇异、变幻无常的音色组合,并在欣赏中着重思考以下的问题

(三)欣赏动机旋律片段:

动机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动作或手势来表现动机。同样是手势模拟,能对比出两者的不同

(四)辨别印象主义的正确描述。通过以上的欣赏活动,学生在旋律、音色为重点的音乐风格上有了较为具体的感受,用作业题的方式让学生从作品的各个要素方面,结合幻灯片的有效手段有个较为全面的自我总结。

(五)教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六、复听乐曲《波浪的嬉戏》

(一)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诗句或散文记录下瞬间的感觉。要求注意语言美。

(二)展示活动:部分学生配乐朗诵作品。教师:刚才同学们的作品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下面的每个同学都有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我认为你们心中的大海都比实际的大海来的更可贵更真实!

七、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让我们在体会德彪西一段话的无限回味中结束这堂课:(朗诵)我非常的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界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第四篇:第二十一课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案

第二十一课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案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我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五步骤加以阐述。年 级:高一

教 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

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

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

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

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

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

“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引导 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派?

生回答:《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

师展示两位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

二、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

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播放《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问题: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

三、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

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

问题(1):第一主题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2):这段发展部分音乐在音色、旋律方面有什么特点?

(3):尾声部分由英国管演奏的这段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

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开想象。

要求:请你把对大海的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回答。

四、拓展与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影响、其它代表作品。

生回答

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第五篇:一个人的流派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一)教学目标

①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②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③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交响音画《大海》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初演于1905年10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大海》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②《波浪的游戏》 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悠闲的感觉。

③《风和海的对话》 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漂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彩。它清澈可见的深处是那样的神秘,它浩大的声响,令人难忘它的威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

充分利用视听、影像、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把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过程设计等整合在一起,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可操作性;达到强化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感受、体验的作用,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流派的产生、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曲家德彪西等),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师:收集相关的影像、视频、视听、图片等资料,CAI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1课时)1.《大海》主题音乐片断

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断,在音乐中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断,并出示思考题: ①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

②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4)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3.作者简介

(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记录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

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4.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2)老师讲述:(课件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5.作品赏析

(1)分段赏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①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详。

②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

③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④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2)展示思考题:

①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③根据你的听觉感受,请说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课件四)

(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音乐对于德彪西就像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①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②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6.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六)教学反思

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这份教案的设计正是从这里切入的。

在教学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用德彪西的音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作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聆听。仅《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作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大海》,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下载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彪西》 教案

    《德彪西》 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了解印象主......

    高一《一个人的流派》教学设计(★)

    高一《一个人的流派》教学设计 高一《一个人的流派》教学设计设计背景: 1、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独特的音乐......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

    学前教育流派

    幼儿教育是针对3到6岁的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0到6 岁的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一般分为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 。 流派,1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和......

    法学流派[范文模版]

    法学流派 是最容易忽视的, 分析介绍得少,重要性就不多说了,翻翻历年真题就知道了。 注释法学派 注释法学派 glossators 西欧11世纪末到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而......

    教学流派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

    高中音乐鉴赏课: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课《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

    语言教学流派

    浅谈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言教学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的特别重视,并对基层语言教学起着重大指导作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衍生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