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企业360度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企业360度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付娜
人在职场,冷眼望去,不乏这样的事例,某君敬业实干,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某君才干平平,却能平步青云。究其原因,恐怕传统的、单一的上级对下级的直线式绩效考核方式难辞其咎。毕竟,人的行为模式是立体的,看待人的行为的角度也不该是单一的,于是从上级、同事、到下级,乃至客户的全视角考核方式应运而生,即为360度绩效考核。然而,在实践中,360度考核真的能够如人所愿,提供更为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结果吗?遗憾的是,对于360度考核的质疑,也从没有停止过。
笔者认为,360度考核最大的尴尬就在于,它考核的可能并不是绩效。主要表现如下:
1、考核指标形同虚设
360度考核中常见的场景是,各个层级的考评者被集中在一个会议室,由考评组织者宣读注意事项并发放考评表,但当“开始考评”的话音刚落,就会有人陆续上交考评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几十个人共同参与的考评过程就会结束,偶尔会剩下一两个考评者,一边急促地翻动手中的考评标准,一边慨叹:“他们怎么这么快?是不是都没看呀?”
不错,当考评者的评价速度远远超过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时,我们只能推断,参照考评标准,对被考评者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考评过程已经被很多考评者简化为了一种根据个人对考评标准的理解任意划钩或打分的游戏。其结果不言而喻:考评组织者精心设计的考评标准几乎成了摆设。如果认为这种考评过程得到的结果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真实绩效表现,显然是危险的。
2、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
一方面,对于特定的被考评者,其各个指标的考核结果差异不大,笔者对某国有企业360度考核结果的数据分析显示,有近一半的考评表,在对被考评者各个指标的评价上是没有差异的。然而这似乎与常识不符,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被评价的各个指标的表现上完全一致,要么全优,要么全劣。
另一方面,各被考评者之间的总体考核结果差距不大,且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是否反应了该企业的被考评者的绩效表现一致,且均较高呢?恐怕也未必。
造成360度考核结果偏离绩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员工普遍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
360度考核一方面旨在收集关于被考核者的多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员工表达心声,参与到管理实践中来的渠道。但是等级意识浓厚的中国人似乎还不习惯表达他们对于管理、或上级的看法,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外,追求和谐的集体主义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中负性态度的表达,人们很少能够以促进组织发展或个人成长为目的,对一个人的绩效表现进行开诚布公地交流。对于一个人的不那么好的评价,总难免被看作是一种冒犯。
再加上某些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复杂,缺乏信任,总会有人心存顾虑,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员工可以对考评结果不负责任
绩效考核通常与人事任免、薪酬等结果挂钩,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的权利,一种权利正确行使的前提是与责任相联系并受到监督。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人事考核的敏感性,往往采取匿名的方式,这样,人们对于考核的结果不用负任何责任,于是,在实践中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利难免会被滥用。
3、考评者范围盲目扩大化,或考评指标与考评者不匹配,造成考评者的评价信息不充分
既然考核是一种管理上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只赋予部分人,而不赋予另一部分人,就会产生不平衡,在企业中,这个权利的界限划在哪里往往是十分微妙的,特别是当大家都处于同一层级的时候。这时,考核的组织者也许会被迫扩大考评者的范围,使许多并不熟悉被考评者的人也要行使考核权利,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
此外,受工作关系的限制,考评者往往只能从某一个侧面了解被考评者的信息,当要求考评者对于被考评者的全部绩效指标进行评价时,也会出现信息不充分的情形。
4、慈悲效应,晕轮效应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绩效考评成为对被考评者整体印象的反应
所谓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因此,我们会看到,如果不强制分布,大多数的考核结果都会呈负偏态分布,即大多数人的分数都会集中在较高的等级。
晕轮效应是指对于一个人的某个突出特质的评价会影响到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倾向于对于一个人在各个考核指标上的表现给予一致的评价。
由此可见,采用360考核并不必然导致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谨慎对待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改进的方法,提高这一考核方式的有效性。特别要注意以下环节。
1、考核表的设计及考核者范围界定要合理
首先,应该让熟悉情况的人,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来参与考评。
第二,应避免让考核者对考核指标进行笼统的评价,而是应该给出具体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是对考核指标的含义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相关行为的频率的规定,总之,目的在于引导所有的考核者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评价。
第三,还应根据每个层级考核者的特定观察视角,合理安排不同层级的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不同指标进行评价,而不是搞“一刀切”;即使从便捷的角度考虑,不同层级的考核者使用了相同的考核表,也应根据“熟悉者才有发言权”的原则,合理设计权重。
2、对考核者的培训必不可少
为防止考评标准流于形式,花时间和精力对考核者进行培训,确保大家对于考核标准达成共识是非常必要的。遗憾的是,这在实践中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环节。
如果条件允许,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是,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通过访谈或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再以客观的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形成对被考核者的评价。
3、注意考核过程一致
由于360度考核涉及人员面非常广,在信息收集阶段常常需要不同的组织者组织多个场次的现场考核才能完成,这就涉及到考核过程的一致性的问题,应该尽量统一指导语,避免组织者的临场发挥。例如:“不会占用大家太多时间”之类的话语都很可能成为一种影响考核结果的暗示。
4、慎重使用360度考核的结果
实际上,360度考核是对360度反馈(360-degree feedback)的一种常见翻译,其本意是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但当作为一种会影响员工薪酬晋升的考核手段时,则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谨慎处之。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我国众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进行有效融合,使得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是深入调查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问题,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使得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企业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其必须要给与高度重视。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从整体层次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属于初级层次中,并没有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层次上,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论成效,与国际一些大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对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现阶段,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不能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特色良好呈现出来。从企业精神汇总层面进行分析,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团结、奉献等适用性较强通用词汇。但是需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同,企业员工这些企业精神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精神不能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很难使得企业精神与员工精神世界产生共鸣。
(二)宣传方式过于落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名誉。现阶段,企业会通过企业赞助,开展多种公益活动,或者在对新产品进行推广过程中向社会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利用多种内部活动,其中包括年会、文化晚会、学习会议等在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但这些宣传方式的应用都非常普遍,没有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企业宣传手段过于落后、过于单一,不能将行业特点和客户群体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企业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过程中,需要发挥创新思维,找寻更多的文化传播载体,使得文化宣传工作开展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员工参与程度较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虽然非常重视,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取得良好成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才是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只有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引导文化建设方向,员工被动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不能进一步挖掘员工具有的价值,不能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甚至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约束员工的制度,不仅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对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一定损害。
(四)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我国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致使国内很多企业进行效仿。一味的进行拿来主义,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趋于形式,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能使得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员工的内心中去[1]。
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基础,将企业自身具备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将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良传统与企业文化构建进行融合。还需要注重的是要将区域特色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形象,对企业加强文化营销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延伸企业文化建设载体。企业需要不断严重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优势,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有新的内容融入。企业可以借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型文化宣传路径。定期的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进行语音视频资料发布,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还可以将员工家属融入到奖励机制中去,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参与度。企业需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使得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可以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更多的收集企业员工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文化建设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满足员工自身利益追求[2]。
三、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有着较深影响,企业文化就如同是企业的灵魂,需要不断找寻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茂光.新常态下农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8):75-76.[2]谢鹏.网络传媒环境下企业文化良性发展的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212-213.
第三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例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企业文化可分为物质、行为、制
度、精神四个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文化可以相通,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盲目跟风。针对煤矿企业精
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企业经营战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
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煤矿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
范、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人文环境的总和。按其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行为
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图 1 企业文化结构示意图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主要指由企
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
化。物质文化尽管是企业文化的表层,但往往是企
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和员工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集
中反映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外在形象,是社会对
一个企业的评价和认知的起点。同时,它也是另三
个层次的基础。
处于幔层或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特征,也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
值观的动态反映。企业的行为文化有助于强化企业
观念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企业制度文
化在企业文化中具有中介性,它是人与物、人与企业
运营之间的结合部分
[1]
。主要是指与企业价值观
念、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相适应的、对企业员工和企
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企业领导机
制、组织机构、管理规范和纪律制度等部分。
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是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企
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企
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貌、企业的道德规
范和文化传统。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形成了企业文化由表层到
深层的有序结构。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
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精神文化缺乏系统性。成功的企业必
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必
然自成一体。从企业文化的整体看,它是以精神文
化为根基,各有侧重,有着内在一致性、责权利相结
合的一种体系。煤矿企业文化在具体实施上多半缺
少相应的办法,缺乏执行的层次,在实际中难以操
作,因此在一些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隐患。
二是企业文化概念模糊,没有用市场化的语言
进行准确表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其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
个方面,其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伴随企
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2]
。企业文化除了应有
先进的企业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外,在表现形式上也需要有时代特色,用市
场化的语言进行表述,概念明确,各得其所。
造成煤矿企业精神文化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
出自煤矿家庭普遍存在精神境界水准相对不高的现
实状况。但是,煤矿工人朴实厚道、吃苦耐劳的家庭
教养也播下十分宝贵的可塑性种子。矿工对自己的精神文化欠缺,没有任何固执的优越感,反倒充满了
对文明的憧憬向往。因而对建立较高层次的精神文
化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惩罚力度弱。有些
煤矿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监
督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不到位,惩罚力度也较弱,员
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范,使企业领导层的主张和
管理思想在实际执行中的贯彻力度减弱。员工在违
犯公司的有关规定后得不到应有惩罚,制度的权威
性树立不起来,强制性受到影响。
二是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煤矿企业是以生
产为主导的企业,制度本身虽比较健全,但相对比较
粗放,缺乏科学性;而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又没有以强化学习和大力度的宣传贯彻作保障,有
时制度执行不连贯,贯彻力度不大,各种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远没有深入人心并运用到具体的操作细节
中。许多人在工作中凭印象和感觉做事,而不是依
据规范和制度做事,任意性较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企业只是要求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对制度的遵守与否不够重视,不少工人对
企业制度漠不关心。
(三)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必要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展示一
个企业形象,同时又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具体规则。
在统一的基本行为规范基础上,企业不同层次、不同
岗位的员工在规范方面应该有不同要求。目前许多
煤矿企业存在着机关人员日常工作缺乏一定的行为
规范,在待人接物上缺乏起码的礼仪等问题。
二是企业公共关系薄弱。企业作为社会的一
员,离不开社会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日本的企业
就十分注重自己的公共关系,索尼公司甚至把“共
生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煤矿企
业都比较重视与经销商和客户的关系,但对其他关
系重视不够。
在艰苦危险的作业条件下,煤矿工人长期从事
劳碌辛苦的工作,自然而然会滋生出粗野行为。随
着煤矿文明环境的打造和文明作业条件的创设,告
别粗俗野蛮习惯的外在要素越来越成熟,煤矿工人的文明行为养成也就越来越水到渠成。
(四)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生产的产品
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
质文化的首要内容。物质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职工的工作情绪,也反映了企业形象。以大同煤矿
集团公司为例,物质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职工工
作条件和矿区外观形象有待改善;矿区绿化差,绿化
面积少,整个矿区缺乏生机;后勤服务落后,就餐环
境和服务质量均一般,职工宿舍管理较为落后。
通过调研,煤矿工人认为生产生活环境很差、差
和一般的超过 50%。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企业管理粗放的原因,也有国有企业从计
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更多地表现为未
能建立好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转型中没有确立文化
管理的地位。
企业不是独居于社会之外的孤岛,物质文化的问题要从煤矿企业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找
原因。煤矿所处区域一般比较偏僻落后,加之长期
以来,煤炭产品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煤矿企业多
处于优越地位,特殊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加上优
越的社会地位,使得企业对物质文化的标准降低。
企业对生产环境状况、对自身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市场信用的重视不足,进而影响到对生活环境状况、生活基础设施缺乏关注,导致物质文化的缺失。
总之,虽然煤矿企业文化在继承良好传统的基础
上正在发生渐进式的嬗变,但过去,外延式扩张式的发展战略在给企业带来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带来
许多问题,加之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主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切实贯彻,导致企业凝
聚力不强。另外,煤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才
结构不甚合理,管理人员比重偏高,成为影响企业核
心竞争力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长期的系统
工程,要把规划落实好,需要多管齐下,切实加大企
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一)运用 CI 原理构建煤矿企业精神文化
CI,作为企业对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和视
觉识别进行系统的革新、统一的传播,以塑造出富有
个性的企业形象而获得内外公众认同的经营战略。
1. CI,是英文 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译为企
业识别。它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识别 MI(Mind I-
dentity)、行为规范识别 BI(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
识别 VI(Visual Identity)。有人称其为“经营管理的最后一张王牌”
[3]。
CI 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商标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方式,形成一种整体形象。将企业名称、企业
标志等统一规范后,由内至外进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以最快的速度、最深的印象让社
会和公众注意、认识、了解自己,从而塑造出企业形
象,获得社会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营销的目的。
2. 运用 VI 重塑煤矿企业“金字招牌”。如影响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公众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
业形象视觉不统一、不直观、不鲜明。运用 VI 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
感,强化其归属意识,形成一种上下一致的行动准
则,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时机,推进制度文
化建设
对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等许多煤矿企业来讲,当前正是企业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管理变革的时
期,也是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现象受到冲击的时期,要以此为最佳切入点和有利时机,从各方面入
手,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
程中,煤矿企业应注重以 CI 导入为先导,统一企业
形象识别系统。如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采用统一的形
象和一致的格调,把企业的名称、标志、设计文字、造
型、颜色、图案以及企业经营方针、行为规范、文化氛
围、公关特色等,通过企业、员工自身、外界传媒传递
出去,向社会公众展现系统、完整的企业形象,给大
家造成视觉冲击,内化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刻印
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经过对四台矿、晋
华宫矿、中央机厂试点单位的摸索和推进,初步建立
了“3Q 人本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创造出具有中国
特色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气派的安全管理模式。他们
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细则,在生产
过程中严格按照精细化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来
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把安全文化的软管理和
精细化管理的硬约束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安全文
化在安全管理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
(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行
为文化
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培育者,必须把
员工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企业文化实践上来
[5]。
首先,在员工中通过调查进一步摸清员工对企业文
化的认识。调查时可设计以下内容:(1)你认为企
业文化、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重要吗?(2)你对
公司的前途是否有信心?(3)你认为本公司的企业
文化需要创新吗?(4)你认为目前的企业形象好
吗?(5)你明确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导入的宗旨和
动机吗?(6)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7)
你清楚自己的职责吗?(8)与你一起工作的人都能
互相合作,把工作做好吗? 等等。
根据调查结果,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和全体员工的态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员工关心和接
受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上来,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
建设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内心,化为员
工的行为;让员工的言行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形
象和要求,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增强员工
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改善物质文化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设施
煤矿企业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
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建成商品煤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同时
在物质文化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设施方面也应加大
投入、提高层次、美化环境、充实内容,使其在凝聚人
心、鼓舞士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
出积极作用。以它巨大的牵引力,引导企业员工向
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特别是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国家经贸委已批准
设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03 年,建立了国家级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近几年,平均每年投入一亿元用于科技开发。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37 ℅,居于全国
煤炭行业之首。同时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制定实施了《优秀人才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推进
了信息化建设,完成了网上物资招标采购计算机管理
系统的开发,启用了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系统,矿
井安全监测监控和企业物流、人事管理等 10 个系统
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综合能源大集团和小康同煤的过程中,也为员工
勾勒出一幅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美好蓝图。
综上所述,尽管煤矿企业文化目前还存在不少
问题,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代
表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已呈现出一种良好态势。广
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及管理的作用已经有了广泛的认
同,迫切希望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这将成为文化重
塑和管理再造的强大推动力。
企业的发展靠战略引领。要实现战略目标,一
方面要有自然资源、技术力量、设施装备、工作环境
等硬环境的保证;另一方面,则要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工作作风、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一种与企业战
略相适宜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战略的有力保障,有助于激发员工支持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并推动
企业的强势发展。
第四篇: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等。
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企业倾斜,缺乏专门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使中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致使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快速发展。所以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资金严重不足。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强烈成长意愿,使其不顾在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的不足,而在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操之过急、盲目扩展、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其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积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造成营运资金周转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没有能很快给企业带来利润,使其原有的经营项目由于营运资金困难又受了影响。其二,许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规避产品单一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按照西方经营管理理论:要减少风险就应采取分篮装蛋的投资方法,力图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多角化经营分散风险。但是由于资本规模有限,信投资项目对资金的占用是原本热闹资金就紧张的中小型企业更加显得资金不足。2.融资困难,筹资难度大。我国中小型企业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研究体系,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融资成本高、信用等级低资信差。
(二)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其一,中小型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中小型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型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其二,中小型企业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他们总是想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2.投资缺乏科学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中小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始自觉的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上了许多投资项目,但由于财务管理水
平低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准确的财务预测未能在投资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没有建立。
3.投资失误率高,主要表现在:其一,许多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受限制、眼界窄,缺乏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致使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造成投资失误。其二,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手工处理帐务,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数据准确性差。决策者无法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无法对企业的经营项目依据财务指标认真分析,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造成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能迅速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与企业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发挥着广泛的作用。中小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应通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三)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主要反映在:第一,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监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夸己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第二,中小型企业的费用成本分析粗劣,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往往片面追求利润,人为造成成本费用不是指。并且许多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有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因此在费用成本的会计核算上会进行粉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造成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真实不准确、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2.财务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即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集权现象严重。由于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财务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差,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言、会计信息失真等,并且财务管理职能受到很大限制,财务管理职能一般仅限于会计核算,在资金调拨、在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职能相对弱化。3.财务管理水平低。具体反映在:其一许多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与吴不精通,现代财务管理知识贫乏,仅满足于会计核算。其二,中小型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不定期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不经常核对,造成账实、账款不符。其三,中小型企业资金管理不善,资金回笼和使用没有计划。有的企业大量的资金闲置;有的企业过量购置不动产;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科学论证,过量生产,造成产品没有市场,存货积压,资金呆滞,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严重者完
全中断资金链,陷入财务困境。
(四)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营运资金管理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其一,缺乏使用资金的计划安排。中小型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没有预算,在资金管理上有很大随意性,有的中小型企业现金管理不严,经常有大量的现金闲置,没能参见生产周转。有的企业产品适销对路,实现了丰厚的利润,基于罗大生产,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导致经营资金周转紧张。其二,对存货的管理缺位。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存货缺乏有效管理,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的控制不到位。有些无法准确了解库存及销售情况,不能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结果订单落空,造成存货积压。其三,对客户信用情况靠人为控制,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差,坏账呆账逐年增多,大量的坏账损失也将把陷入困境。2.营运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其一,应收账款控制不严。既没有严格的赊账政策,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资金回笼困难,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益上的损失。其二,存货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停滞,周转迟缓,利用率低,并且还存在货物保管不善,损失浪费等严重问题。
三、解决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筹资问题的对策中小型企业要优化资本机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就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银行应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其可将中小型企业的存货和应收款作为抵押品,或将中小型科技企业享有的专利权作为质押担保以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加速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这是扩大银行贷款的有效手段信用担保机构的模式可以是非营利信用担保机构,也可以是中小型企业自发组建的互相担保机构。另外可以取消发行债券企业的身份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发行债券,让中小型企业参与到债券市场的平等竞争中来。
(二)解决投资问题的对策1.加强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其一,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加大人力资源投资,不断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材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财务管理、经营理财的作用。中小型企业必须加大对新产品试制、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的资金支持。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开发新产品,创市场需求,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投资,在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后便立即撤离,在寻找新的商机。其二,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当小型企业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必须坚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项目可性分析是决定投资成败的第一步。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需要一并考虑筹资方式和俄筹资数额。在筹资时,应该考虑不同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要在其风险、成本、使用方向等各方面达到最佳组合。其三,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技术操
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从投资方案的提出到项目立项,从投资方案的分析到投资方案的实施都可以参照大企业的做法,也可以自行制定一套规范化流程,并实行监控。2.重视财务预测的投资决策方法。立足于现实、重视财务预测的投资决策方法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中小型在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上,必须从实际出发,新项目的上马,必须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的营运资金周转不受影响为前提。中小型企业还要充分运用财务预测的投资决策方法,不仅仅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在投资决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决策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合理配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采取定期盘点、破产记录、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做好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制定成本费用直白哦的完成情况,女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平定客户信用级次并及时催收账款,加速资金回笼;加速存货周转,防止企业陷于经营流动资金紧张局面,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保证资金周转需要。2.确立财务管路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确确实实做到以财务分析为经营管理的依据和手段,突出财务管路的职能。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懂得财务知识,在决策时要真正把财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作用。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快财会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强跨级人员综合能力。保证有关财会人员参加后续教育,鼓励财会人员在职研修或其他学习,鼓励财会人员在岗位上积极参与企业谋划经营管理。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解决资金管理的对策1.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小型企业应认识到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财务咨询机构等外脑,有效开展企业的财务战略研究、设计、规划和实施。要完善中小型企业的决策机制。为了减少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科学合理的决策,中小型企业必须将家族企业的管理非家族化,打破经营管理人员的来源封闭性和家族化,最大限度的依靠外部经理人员的智力能力支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2.通过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封
三、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中小型企业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并注意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收益的平衡,使企业通过分散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些都需要很高的投资和管理技巧。分散投资既分散了精力,有分散了资金,投资者如果没有足够的精力加以管理,那么,投资分散化不仅不能减少,反而增加了风险。因此,中小型企业分散投资,需把扩张的方向选择正确,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投资工具,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中小型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认清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克服保守封闭的经营思路,广泛吸纳高科技高管理人才,建立起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重视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吸纳及培养。中小型企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都是面向市场的,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深远影响。企业正是通过财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将内部形式上相互隔离但内容上紧密相关的各项决策过程结合起来,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巨大的外在压力作用下,业主及高层管理者应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作用,安排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有能力的企业应专设财务管理机构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和手段,实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运用资金,加强有效的财务分析与监督。
其次,对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起灵活的激励机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下,中小型企业应意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记账”的人,而需要理财能人。加上中小型企业在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压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适应严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适应这些,需要企业跨越家族式经营的原始积累阶段,以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招募人才,并为稳定高水平人才,中小型企业应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例如,实施“绩效股”、“认股权证”、“年薪”、“津贴”等激励机制,这些可有效地推动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财务人员不再仅仅是“听老板的话,记好账,守好财”那类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开创,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能为企业发展出力的专业人才。
再次,建立长远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底子薄,财力小,抗风险能力低,因此更应该居安思危,立足现实,依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及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求创新求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利用各种财务战略管理手段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
总体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与中小型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并将其放在高层管理的位置上,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根据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短期内很难改变,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财务管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要从不同的角度认清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不断健康发展。
第五篇: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起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物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问题。
1.1 人的问题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缺乏自我约束的安全素质,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抓生产时瞪圆两只眼,抓安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素质较低
由于受国情的制约,目前许多职工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很难做到“我要安全”。另外,生产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进城民工身上,一些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野蛮生产和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1.2 物的问题
(1)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
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一些企业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存在隐患,容易造成因设备设施本质不安全导致的事故。还有些企业虽然增添了新的设备,却因资金和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购置防护装置,又产生新的隐患。
(2)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
目前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五小”企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粉尘、噪音超标,通风、采光不符合要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冷水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毒物。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根本就不考虑作业条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更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安全投入赶不上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但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投入,新建的项目就出现隐患。还有一些工业经济园区,为了突出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放宽了安全和环境门槛,引进了一些属重大危险源的项目,埋下了潜在的事故隐患。
1.3 管理方面的问题
(1)机构、队伍不健全
由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没有把企业安全机构的设置做为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企业的安全机构或撤或并,安技人员裁减、更换不断。有的企业虽有安全机构,仅是附设在处室中的一个科或组,有的甚至只在某一科室中设置一、二个人,还有的兼职过多,削弱了企业安全机构和安技人员的力量,很难从源头抓好安全生产。
(2)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机构和安技队伍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很难制定出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安全规章制度方面有许多空白,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责任制都没有,更谈不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制度,导致职工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3)安全管理方法落后
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注重经验和事后总结,未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闭合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靠人治,并且是少数人参予的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2.1 强化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
(1)健全责权一致的企业安全机构
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工作,它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设立由企业决策层(分管厂长、经理)领导之下的直属机构,以提高安全机构的监管权威。
(2)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快安技队伍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靠安全技术人员去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其安全状况如何,与该企业安技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配备的安技人员必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安技队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发挥安全专家组的作用
安全专家组对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经常组织安全专家对企业、特别是安全技术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进行安全诊断,解决有关制度建设、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安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企业的安全自防能力。
(4)实行安全监察专员委派制
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各企业、特别是危险指数较高的企业派驻安全监察专员,对他们实行垂直领导。安全监察专员的作用主要是做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及时沟通企业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增加监管力度。
2.2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
《安全生产法》做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法,它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安全机构设立、安全投入、安全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重大危险源的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应进一步通过各种新闻、舆论、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操作中可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2)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素质
对企业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为使成千上万的县属和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主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地市安全培训中心应从服务于企业的角度异地办班,也可与县市联合办班,还可成立县市安全培训中心,进行常年安全轮训,使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逐步掌握基本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并使他们在企业生产决策中表现出“安全重于泰山”的决断能力。
(3)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
绝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普通职工身上。因此,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应坚持抓好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中层及以上干部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复工教育、劳动卫生教育、全员及经常性教育等。通过多层次、多种类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伤事故的本领。
2.3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1)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发展生产、建立良好生产环境和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组织手段。企业必须建立综合安全监督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监督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矩阵式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抓好安全生产。
(2)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
企业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制订安全目标,使安全状况指标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抓好执行、检查和控制。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未完成目标的,应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让忽视安全生产的责任者品尝自酿的苦果。
(3)搞好生产过程中的“五同时”
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只重生产忽视安全,没有把安全工作看成是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既要抓好生产,也要管好安全,这是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法宝。
(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各类伤亡事故最有效的手段。班组安全建设可以通过“安全合格班组”等形式进行,使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现人员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管理无漏洞,班组无事故。
(5)推行“回访制”和“一把手安全述职”制度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监控、回访,企业一把手要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对安全生产工作专项述职,并与年终考核、晋级、升迁挂钩。安全生产状况恶化的企业内各部门,其部门一把手同样要进行安全生产谈话,事故隐患说明和安全生产专项述职,使各级领导,从行政一把手开始,在主观上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2.4 加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性
(1)努力创造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设备设施的状况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必须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对设备设施的传动部分和各种安全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发生故障时使系统中的自动保护、紧急停车装置等发挥作用,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同时购买其防护装置。设计制造设备设施时,应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
(2)改善劳动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环境的好坏,与事故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改善劳动环境,既能减少伤亡事故、降低职业病,还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对外形象。
(3)制定安技措施,加大安全投入,弥补安全欠帐
安全活动要正常进行,必须有一定的投入。现在多数企业的安全投入比例不适应经济发展,安全欠帐太多。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纳入到和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之中,加大实施力度,提高整体安全。
2.5 应用安全科学管理方法
(1)开展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进行安全评价,可促进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事故的超前预测、预防,改善安全生产的物质技术水平,保证职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
(2)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改变安全生产“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作业条件,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减少伤亡事故,从而直接和间接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许多,但最关键的在人,重点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