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3-01
从目前的中考英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比分逐渐增大,份量也逐年加重。不管是完型填空、补全短文还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英语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其他三种技能(听、说和写)能力的提高。阅读也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困难,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该是初中英语教师认真思考和长期摸索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了解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我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兴趣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毫无兴趣,有的学生只乐意做阅读理解以外的题目。因此就谈不上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词汇方面
在阅读理解中,很多学生发现对他们来说生词过多,影响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及其他细节;或者有少量生词,不影响理解文章的主旨与大意,但影响文章细节的理解;还有的学生一遇到生词就心烦意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与信心。
3.句法方面
有的学生遇到长句,往往搞不懂句子的含义,还有的遇到复合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也难以理解句意。特别是对一些句子的省略、各种分隔现象、各种倒装现象及一些特殊句子结构不理解,都导致难以理解句意。
4.语意方面
在上下文语意的联系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不理解上下两句或三句之间句意的内在逻辑联系;或不理解上下段之间的语意联系或逻辑关系;或抓不住段落的主旨大意或全文的主旨大意;还有的只能理解句子的表面意义,而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层次含义,因此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还有的看懂或基本看懂全文,但找不到阅读理解的关键句或支撑句。
5.文化背景方面
很多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给正确理解英语文章带来困难。例如:学生对美国的地理很感兴趣,有了丰富的美国地理知识,那么他们在读一篇关于美国气候方面的文章时就能理解更容易、更准确;反之,则会有相当大的文化障碍。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为学生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可选择难易程度适当、体裁丰富且兼顾趣味性和时尚性的材料,要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当阅读材料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符合他们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越会浓厚;其次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要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词汇表“八到”记忆法
这是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将生词表和人的器官相结合: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写到、嘴里拿到、耳朵听到、(结合实物还可以)鼻子嗅到、舌头尝到、手指触到。学生在记忆时不要偷懒,一定要边记边比划,把各个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把目标词汇与自己的大脑神经联系,易记忆深刻,印象持久。
2.分类记忆法
即分析单词的形态,将所要记得单词根据其义、形、音进行分类。例如,按音标的拼读规则记忆单词,按词性变化记忆单词,按同音记忆单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关于英语词根和词缀的知识等;通过词根加前缀或后缀可派生出新的单词,将两个或更多的词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单词。
3.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正式建立联系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记忆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材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成了各种资料的钓钩,万一资料沉没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联想这样的钓钩将资料钩出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具体化,使生词与熟词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此外,学生对于课外的词汇尤其是热门词汇、新词汇也要多了解其意思。在阅读材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最新词汇和缩写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四、要精讲精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每周的英语课堂及课外时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的量,提高阅读效率,这是非常关键的。笔者建议选一些难度低于教学进度的阅读材料(一般说来每篇生词量在2-4个之间),这样使绝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去读,又节省时间。课堂上可选择一些与教学进度接近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此期间不许学生查词典,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然后,把答案提示一下,选一篇或两篇比较难理解的文章进行精讲,特别是长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要分析其成分,帮助学生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及其它成分。对于问题的选项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说答案,再说出为什么。或者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找到答案。
除了注意阅读方法,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还要注意阅读习惯和时间的合理分配。有的学生习惯出声阅读,还有的学生习惯用手指或笔指着阅读,都是不可取的。学生要养成默读的习惯,要心无杂念,扩大视幅,减少回视,加快阅读节奏,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阅读成绩打下基础。
总之,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坚持训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实际地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每个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篇: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刘艳江苏省泰州市孔桥中学225321)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学习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也取决于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者对于优秀成绩的获取都是不可缺少的。案例中这位学生智力并没有问题,导致他成绩退步的原因应该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参与并影响学习活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通过对心理过程产生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因此,要改善“小升初”学生的学习成绩,重点是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自律性,逐步引导其将聪明才智运用到学习中来。
另外,在引导和激发的过程里,还应注意处于青春期学生思维变化与心理成长。一般来说,在这阶段,学生思维变化上的特点是: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且逐渐占优;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但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在心理上,其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普遍存在,情绪表现矛盾性突出。所以,家长和老师应了解并结合上述思维和心理特点,合理制订学习计划与目标,尽量采取积极鼓励与正向评价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附:(作者姓名:刘艳;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孔桥中学;邮编:225321;联系方法:***;E-mail:suanbao@yeah.net)
第三篇: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沟通能力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 因为他不仅制约着医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活动, 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进程, 也是目前减少医疗纠纷, 顺应潮流的现实要求。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 并针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务人员 沟通能力 分析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进步,全国百姓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再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对社会也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愈演愈烈,使得医患纠纷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出现数量不断上升,性质逐渐复杂的趋势,表现为量价齐升现状。研究和实践表明,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良好的沟通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解决大多数医患纠纷,因此,医院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但是,如何做到有效的医患沟通了,下面我就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及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策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
1.医院因素
1.1医院教育和管理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获得主要方式是沟通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即使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方式主要是同行间的交流学习。而很多医院却忽视了这个方面,没有经常开展一些有关医患沟通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或者做一些有关其方面的专题报告,也没有加强对本院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的培训。这就使得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相应的有效手段,容易造成误解和隔阂。同时在医院的管理方面,医院有时候太看重与医院的效益,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强调以病人的疾病为中心,没有对病人的心里进行辅导,使病人对医院产生怀疑,排斥医务人员,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2医务人员的个人因素
医务人员的个人因素在医患沟通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着医患沟通的效果,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人员的主观认识 很多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在那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下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将医患关系视为主动-被动型关系, 觉得病人是求医的, 缺乏服务意识, 有“居高临下”思想。这类医务人员往往认为病人只有被动听从指令, 而忽视病人的心理和感情需求, 不重视倾听病人的诉说和提问。他们没有认识到医患沟通可以通过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 从而影响疾病的的康复, 影响医患关系。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 医务人员不会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出现一种“不是不可为, 而是不去为”的现象, 加之目前临床工作繁忙,医务人员似乎更有充分的理由来为“医患沟通不足”找到托词。②医务人员的学习能力 医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每天都有新的理论和技术产生,这也要求我们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有的义务人员却没有重视这点,不愿去学新的东西,如医患沟通的技巧,也没有意思到询证医学的重要性,使得医务人员自身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医生与患者的矛盾,患者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医务人员也没有学到有效的手段进行沟通。③医务人员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基础是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一个人热爱生活还是厌倦生活, 是富有同情心还是冷漠无情, 是具有奉献精神还是自私自利等,都属于道德品质的范畴。心理学家把符合道德的人类正常心
理状态的性格称之为健全的性格, 它包括态度、意志、情绪、理智四个方面。医务人员的性格特征从工作的点滴中体现出来,不仅会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更会影响医务人员自身的工作状态,为患者服务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艺术。有研究表明,良好性格者的医患沟通能力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对患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爱心、同情心和乐于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决心,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反之不良性格则会对医患沟通产生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面对医疗行业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特性, 这类医务人员易产生烦躁、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不愿与患者交流, 丧失学习欲望等, 使医患之间变得冷漠, 更使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因此, 性格作为内因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本质上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从主观上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 改善医患关系。④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 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医疗实践中有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不高, 由于医学业务知识和经验的限制, 沟通中难以全面详尽地介绍诊疗情况、告知风险和预后,说清要说明的问题, 也不能较好的解答患方提出的疑问, 使沟通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医患沟通不良。
1.3医疗制度和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医生和患者的权力和医务的法律和法规,这也避免了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较大的矛盾,即使产生了矛盾也能够及时解决。而要真正的避免和解决这些矛盾,可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医患沟通的意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卫生部门颁发的法律和法规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许多医院方面也没把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使得许多医务人员也忽视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加强对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卫生部门也没有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没有对医务人员的多方面素质进行考核,使得这种情况更加糟糕,形成恶性循环。
2.社会因素
1.1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影响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工作年限方面, 工作15年以上的高年资医务人员, 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较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较强。同时具有细心观察、分析疾病演变过程的能力,在遇到医患矛盾以及医疗纠纷中,高年资的医务人员能从患者的诉说中听出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对医疗工作的满意与否。而对于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医务人员社会经验缺乏,社会关系简单, 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差, 其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与患者充分交流。
1.2医学院校的基础教育和培训对医患沟通的影响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地, 长期以来只注重医学职业技能的培养, 对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近几年医学教材里涉及了沟通方面的内容, 但内容简短, 学生只能粗略的了解, 可操作性不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并非纯理论的教授, 它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短期受益, 而现今教学只是泛泛而谈, 真正规范化运用交流方式和沟通技能来实践的机会甚少。故对于没有接受沟通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师来说医患沟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屏障。
3.其他因素
①医患沟通不当多见于医方讲话简单生硬,缺乏耐心,导致交流双方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交谈,患者因此而产生不满情绪,严重时引发争执冲突②医生把话讲得太死,太满。例如 :一阑尾切除患者切口感染,问医生多长时间可以出院 医生回答四五天,结果未好,又引发纠纷 ③医患双方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履
行的义务并不十分清楚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深层原因,因此,医患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④ 实施各项诊疗操作告知患者不详细。
二.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1.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医患沟通的重
要性。
1.1一般来说,就患者而言,因年龄,素质,心态和疾病种类不同,其服务需求因人而异,但渴求沟通的愿望是不容置疑的,就医生而言,医疗工作可以忙闲不一,但与患者沟通交流应贯穿医疗全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就服务效果来说,它与医学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变化,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医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更是医疗信息传递的途径。因此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增加信任,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现实情况是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务人员服务过程中稍有不慎,加上沟通并不充分,就可以引起患者的不满意或者误会而导致投诉,进而产生纠纷。笔者认为,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因此,在现有医疗环境下,医患之间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2重塑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通过增加医患沟通, 了解并重视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与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塑造新型的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法, 听取并尊重病人的想法, 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 让病人在沟通中认识自己的疾病, 了解经治医生的能力, 架起病人对医生信赖的桥梁。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从制度上为实现医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院推行医患沟通制度, 进行临床患者关怀慰问,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 达到融洽医患关系的目的。
2.营造有效沟通的心理环境。为医患有效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医生应该主动接待患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找出患者最急于获得的信息即刻给予帮助。比如,当医务人员体会到患者有疑问而在患者询问前,医生就主动询问 提供部分帮助,提供患者最想获得的信息 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就会油然而生;如果只是淡漠的消极等待,患者很可能认为医生只是在例行公事,从而产生厌烦心理,甚至要干扰医生正在进行的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时,就会使医患沟通一开始就陷入尴尬境地。这是因为,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治疗环境,开始就能得到医生提供主动的热情服务,就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收集来自患者的信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流中应注意挖掘患者心理深层次的需求,探求患者的真正需要,不要让语言仅仅停留在问寒问暖上,让患者感觉到假惺惺、冷冰冰,那样的沟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信任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温馨的心理环境,为充分沟通打下基础。
3.注重性格培养,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性格是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和完善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树立热爱事业, 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奉献的崇高的理想,这将成为完善自我,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源动力;其次, 要不断加强人文科学和相关科学理论的学习, 以理论的加强带动实践的提升;另外, 要加强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 对良好性格的追求和认识才能得以形成和强化, 同时要懂得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善于休息, 充分利用休假和闲暇时间放松思想, 缓解压力;医院管理者也应尽可能通过多渠道筹措
促使医务人员心态保持长期稳定的保障措施, 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多一点关心、理解和表扬, 少一点冷漠、责备和批评, 使医务人员能更好的发挥有效沟通。
4.掌握沟通方法,统筹兼顾,灵活运用,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4.1仔细倾听、认真体会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真正意图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所谈的内容。患者倾诉时,不要随便打断,甚至要听出谈话的弦外之音,这样可能有较好的聆听效果。还应注意与患者保持眼神的交流,适时给予适当的反应,如适应地说“噢”“是的”“有可能的”等或点头表示接受及回应对方说话的内容,让医生的认真和细倾听被患者所觉察。不要在患者正在叙述时随意打断他们的谈话,而应引导患者简洁的叙述完毕.最后把患者表达的信息简要概括一下,表明医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倾听他的陈述,并且给患者留出纠正医生误解内容的机会。
4.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言
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才使用专业术语。比如,对普通的患者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应选用患者易懂的语言;对知识层次较高者可以使用规范的语言并适度使用部分术语,以求恰如其分而又不失真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医患沟通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礼仪也很重要,礼貌而不呆板,热情而不矫情,让自己的语言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灵活性,既讲究内涵的充实,又恰当地把握分寸。
5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改革的日趋国际化,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做了重新定位。1995 年 WHO就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世界医学峰会也要求职业医师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评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期望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与世界接轨, 将人文医学列入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 为成功医学人才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 增加继续医学教育中人文类教育的内容,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临床医师人文素养。目前, 我院已申请成为新疆唯一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 这将为培养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提供一个最佳的平台。
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医疗环节,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而人与人的沟通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面对面的医患沟通更是如此,甚至有时会出现比较困难的局面。但是医护人员必须积极面对,沟通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的提高的只要态度积极主动。用心体会沟通技巧,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只要了解患者的需求,灵活运用好沟通技巧,处理好患者的心情,医患有效沟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目前现阶段的医患紧张的局面也将得到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将不再是敌人的关系,而将恢复到以前的朋友关系,共同作战,对抗疾病,去除人类之疾病,恢复人类之健康。参考文献:
[1]段 燕,浅谈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与对策,医学信息 2008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2]郭利侠, 和新颖, 高建民,医务人员关于医患沟通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 第 23卷第 4期 2010年 8月
[3]业华仙,有效沟通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积极作用,文章编号 1007-9564201203-0452-02
[4]李叶宁,浅谈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医学信息 2011年6 月第24卷第6 期
[5]吕福庆,范红建,陆岳林,李香业,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技巧,医护论坛 2011年7月第8卷第19期
[6]王茜,严世荣《医患沟通概论》湖北医药学院
第四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综合报告择要
徐 铭,柏 林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在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以及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6)03-0005-04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从统计数据看,就业率似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且不说前一时期媒体对该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争论,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能缺乏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固然有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基数增加、造成“洪峰”的因素,也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性差异和岗位不足的影响;但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错位等等因素,同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就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十分必要。
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择业观念新情况的影响。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观念较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犹豫不决型。主要表现为患得患失、把握不定,既想自己掌握择业决定权,想“自主”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又太理想化,择业时犹豫不决,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良机错失。二是盲目高攀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好高骛远,以“天之骄子”自居,挑剔用人单位的待遇、福利等问题,将“工作稳定”、“坐科室”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有的因为不愿到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去,甚至“有业不就”。三是仓促上阵型。表现为毕业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知识、企业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工作,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心中一片茫然,遇到挫折则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四是消极等待型。随着现代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在继续深造(理想)和寻找工作(现实)之间,来回摆动的生活状态,做起了“袋鼠族”。这些现象的存在,成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陷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学生就业情况就好。其成功的“法宝”,不外乎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而有些学校,由于没有解决好高职的定位问题,专业设置没有充分调研论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其学生就业就往往不够理想。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
真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规范,哪些岗位应该由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去干?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并不很清楚,自然就会形成供需不适、来去不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不少高职高专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比较差,实验实训条件严重缺失,再加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这样的毕业生要想高质量就业,确实不易。
(三)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不到位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弱化,往往与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根本谈不上专业化。在许多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等兼职,他们大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训练,全靠临阵磨枪、现买现卖。二是课程建设不到位,课时严重不足。就业指导课没有教学大纲,未能形成规范与体系。不少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少量讲座,讲一些大概要求和常规工作程序,很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三是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教师、课时的紧缺,在就业指导上往往偏重于突击性、强化性指导,影响了指导效果。因此,毕业生初涉求职市场,就带着择业经验不足,择业目的不明,择业方向不稳定等一系列毛病,加上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就业能力不高也就不奇怪了。
(四)社会客观需要与用人单位观念差异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有的企业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有的企业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以往工作经历,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虽然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致使许多用人单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有了经验就跳槽,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冲突,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培训费用,也由于人员的高流动率打乱了企业的人事计划,致使企业无法原谅,为此有的企业招聘便刻意回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使得毕业生由于能力失当而更难就业。据调查,大学生初次就业跳槽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专科类毕业生相对更甚。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也在客观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他的综合素质高不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其学生来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名牌效应等等,当然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也不能与其他高校毕业生比学历、学位,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无论是面宽还是纵深也都无法相比。那么高职高专学生究竟能比什么?我们觉得可以比敬业精神、比工作态度、比吃苦精神、比动手能力,这是高职高专的优势。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特殊的竞争能力。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找不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色,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必须把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放在第一位,要着眼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注重特色立校、特色育才。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四是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措施。一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就业指导工作,灵活务实的就业指导方式,积极建立融“早”(时间)、“实”(内容)、“新”(观念)要求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诚信敬业、沟通能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二是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
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三是引导学生勇于竞争,自主择业。要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四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创业。当前,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使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高质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建设,以有序、高效为目标,构建就业工作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保证措施。为此,要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加强就业工作的关键。要保证机构到位,建立健全校、系两级工作就业工作班子,加大管理和指挥力度,提升就业工作的协调能力,形成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保证人员、工作经费到位。二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导。同时要重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加强培训、考核,逐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材建设,认真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实际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和就业指导教材。三是建立多维立体的就业工作信息机制。学校要与生源地人才市场、与本校毕业生就业热点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信息联系渠道;及时双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同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的对接。四是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津贴发放、工作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三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
[1]柏林.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作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2]戴光辉.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探索 [J].镇江高专学报,2005,(3):
[3]蓝艳..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4):
[4]吴建强.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批准号: 03SJD840002)作者简介:徐铭(1959-),男,江苏江阴人,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柏林(1968-),男,江苏盱眙人,讲师)
(2006年7月发表于《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第三期第5-8页)
第五篇: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师专业能力进行简要阐述,其次,通过对打破传统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以及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等方面,就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些案例,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引言
数学作为理科实现计算的工具,在学习初期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诸如枯燥、乏味等困难,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在起初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产生厌恶心理的原因,也因此为一些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对学生成绩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教学观念与方式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发挥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能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1)教师应充当一个评委的角色,学生做对了要夸奖、做错了要批评,戒骄戒躁,从而使学生树立一个正能量价值观;2)教师应充当一个学习引导者,在利用课堂资源的时候,通过创设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探索与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通过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直接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得到体现。小学阶段的记忆力是记忆初级知识最重要的时段,如果教师未能抓住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将会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理解永远是记忆最好的钥匙,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结合教学经验,来找到一个能够契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便能够达到学生理解记忆的要求。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理解知识点的前提下,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将其整合统一,形成知识集合。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打破传统观念与方式
在学生小学阶段,应实施趣味数学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束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教学理念,通过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喜欢数学,自主学习数学。例如:某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物体测量》授课过程中,采用趣味数学的方式,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从家中拿一些玩具到学校,在测量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玩具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由于玩具中存在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玩具,会造成学生的一些困难,教师通过亲自传授,让学生懂得在遇到不规则体积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测量,这些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非常认真,也导致他们在潜意识中接收了教师想要传达的课堂教育内容[1]。
2.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表现,也因此,如果教师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自然会影响到学生数学方面的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网络中存在一些诸如微信群、部落、贴吧等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与职业相同的一些人进行经验交流,在平台中不乏一些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其能够通过帖子的形式将自己所遇、所想、所做、所为发表到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理解,对其中一些经典的例子进行解读,逐渐积累自己教学经验。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与经历相同的人进行交流,学习其中优秀、先进的方式,摒弃排除一些不好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保持良好心?B,面对学生。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2]。
3.结合生活创设情景
小学生由于心智并不成熟,贪玩心比较重,所以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教师来说非常关键,一些教师通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要依靠将教学内容安插在故事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意识接受教师的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某小学教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向》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在一开始直接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研究一下黑板以及书桌的形状,让学生自行挖掘两者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然后将学生总结的内容与课文中的定义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定义中的长方形产生一种更为直观的印象,教师在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方形的立体图样,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长方形定义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时,需要对影响课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根据本文分析可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从转变观念以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出发,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24):78.[2]王启敏.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赤子(中旬),2014(1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