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叙事差异与翻译变形
叙事差异与翻译变形
摘要:从叙事视角、叙述动力和意象添加三个方面研究小说翻译,对其中的增删等变形现象从叙事学角度进行阐释,研究者发现许多变形虽有意识形态的考虑,但更多则是中外叙事差异或译者叙事策略所致;中外叙事差异与译者的叙事意识和叙事能力所引发的翻译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小说翻译;翻译变形;叙事差异;艺术效果 一 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叙事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叙事活动就必然涉及叙事视角。我国叙事文学经过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发展到后来的明清小说,叙事文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也形成了我国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叙事的传统。明清小说导源于宋元话本,但也深受历史叙事的影响,因此明清小说基本上采取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又带有话本的许多痕迹。与我国叙事文类的发展历史不同,西方叙事文类经历了一条“从神话传说——史诗悲剧——罗曼司——小说的历史过程”。这种独特的发展道路使得西方小说在叙事视角上与我国的传统小说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一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20世纪初受到西方小说的严峻挑战。”从当时外国小说翻译中我们发现,深受中国叙事传统熏陶的译者在面对外国小说时,是如何徘徊和游走于两种不同的传统之间、在当时尚无成熟的翻译文学可资借鉴的情况
下,译者有意无意地师法中国叙事传统,力求译本能为熟读中国传统小说的读者所欣然接受。
我们先以周氏兄弟高度赞扬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哈代的首部汉译小说《回首》为例。这部短篇小说中,哈代在第三人称叙事的主旋律中偶尔采用人物视角,以增强小说叙事的丰富性和借以刻画人物形象。如:“butcontrary to the landlord’s expectation,as he stood conning itthrough the yet unshuttered windows,the solitary object,onreaching the corner,turned into the hotel-front,and drove upto the door,”其中“the solitary object”之前是第三人称叙事,之后作者将第三人称视角悄然转换成了人物视角,使读者从先前的“听”转换成了“看”,无疑增加了叙事的生动性。周瘦鹃的译文是:“谁知那主人私心的揣测,却偏偏和事实相反。原来那车儿竟从街上辘辘而来,直到旅馆门前。”“那车儿竟从街上辘辘而来,直到旅馆门前”的原文本来是旅店老板透过窗户所看到的,但译文中“原来”二字的使用,使得从旅店老板这一人物视角所进行的叙事就变成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叙事。译者对叙事视角的调整,使原文叙事视角的丰富性为译文叙事视角的单一性所取代,从而使该句译文失去了原文多视角的生动与活泼。周瘦鹃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原文第三人称叙事中的某些部分转换成人物视角进行叙事,如:“she knew who that ene-my was,and shuddered,”该句的译文是:“罗雪德一听得仇人两字,不由得不颤了起来。想那仇人是谁,我明明知道的。”“想
那仇人是谁,我明明知道的”是罗雪德的视角,原句的第三人称叙事显然被拆分为第三人称叙事加人物视角叙事两种模式。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叙事感染力,不过小说叙事视角既忌讳单一呆板,也忌讳突然频繁的切换。
狄更斯的david copperfeild第一句是:“whether i shalltum out to be the hero of my own life,or whether that situation will be held by anybody else,these pages must show,”林纾的译文为:“大卫考坡菲而日:余在此一部书中,是否为主人翁者,诸君但逐节下观,当自得之。”林纾将原文的第一人称叙事改为第三人称叙事,或许是他意识到当时的中国读者熟悉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并不了解或不习惯第一人称叙事。其实,中西叙事差异使译者改变小说中部分句段甚至整部小说的叙事视角,这在清末小说翻译中并不少见。“1903年《绣像小说》的《华生包探案》„„译者更删掉了华生作为叙事人的身份,故事由中国传统所没有的第一人称叙事,变成中国读者熟悉的叙事方式。”刘树森认为,“对于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原作,近代中译文本保存或改变其叙述者与视角的比例,约略各占一半”。叙事视角的转换不仅发生在英文小说汉译中,而且也出现在汉语小说英译里。
《红樓梦》第32回的一个片段:“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杨宪益的译文是:“this surprised and delighted tai-yu but also distressed and
grieyed her,she was delighted toknow she had not misindged him„surprised that he had beenso indiscreet as to acknowledge his preference for her operily.distressed because their mutual understanding„”
申丹认为,“原文中的‘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为叙述者的评论,冒号后面出现的则是用自由直接引语表达的黛玉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说,有三个平行的由叙述评论向人物内心想法的突然转换。译文则从头到尾都采用了叙述者的话语来表达这三个平行的突然转换”。译文将自由直接引语中人物的叙事视角转换成全知视角,使原文的鲜活变成了译文的冷漠,难免留下遗憾。二 叙述动力
“任何一件虚构性叙事作品,都离不开动力元,所谓动力无便是推动本文变异的因素。”我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和书场传统的影响,情节而非人物往往是小说叙事的动力,这一点在章回小说的常见煞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我国传统小说大都是“情节动力”型的,或者说“中国传统小说正是在对故事的热衷、对情节完整连贯的追逐、对因果逻辑的笃信中形成了叙事结构的情节模式”。清末民初的小说译者,由于深受中国古典小说的熏陶,在翻译外国“情感动力”型小说时,面对熟读传统小说的读者,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向传统的“情节动力”型小说借镜,删减或变通原文中与情节推进关系不大的部分。如摘译部分词句是常见的一种删减形式。《回首》原文中有一段80
多个英文单词的景物描写,译者只选译其中的一句“一个黑点,一路上摇曳而来”,将其余部分悉数省略。究其原因,或许是译者认为那样的景物描写对故事情
节的发展并不重要。林译小说《黑奴吁天录》中有如下一段:“嗟夫。人生寿命。盖与时光相逐而俱逝也。汤姆到圣格来家已二年矣。彼虽离去,其亲爱难释之骨肉。而意中犹有余望。意主人将来赎之。故亦不甚忧郁。”译者不仅对原文做了较大的压缩,把作者用于比拟感情的竖琴省略了,而且将汤姆“不甚忧郁”的原因由原文的回顾逝去的时光变成了“意主人将来赎之”。张坤德在翻译《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继父诳女破案》时,将故事开头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十几段的对话统统删去,仅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余尝在呵尔唔斯所,与呵尔唔斯据灶觚语。清谈未竟,突闻叩门声„„”虽然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对话与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但却并非作者的闲笔。“原作中提示情节的谈话成了文人间无谓‘清谈’,有意的氛围营造、情景设置在译者的眼中变成无用之词,这表明当时的译者看中的只是案件的故事情节,并不太关注细节文字的艺术效果。”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继父诳女破案》而言的,但《回首》和《黑奴吁天录》中的例子何尝不也是这样呢。
整段省略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中也并不少见。“中国读者的小说阅读心理历来以娱乐为主,读的是故事和情节,注重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较少注重景物的描写,尤其对于西方小说中大段的繁琐的景物描写,并不太能够体会其烘托人物性格的功能。因此,在晚清译
者的笔下,此类描写或者被大段删除,以加快叙述节奏,如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巴黎茶花女遗事》等,都删去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大段的删除不仅存在于晚清小说翻译中,“五四”前夕的译文《回首》也不乏类似的情况。哈代用一整段来描写旅店老板安顿好罗雪德和与她私奔的施密都齐后的心理活动,尽管旅店老板对两位客人之间的关系感到疑惑,但看到施密都齐出手大方后便将这些疑惑弃之脑后,仍然殷勤周到地为他们服务。通过这段描写,作者不仅丰富了旅店老板惟利是图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试图让读者透过旅店老板的心理活动,意识到这对男女客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为下文的叙事埋下伏笔。不过作者这样煞费苦心的安排,却被译者给整段地省略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与译者和读者对“情节动力”和“情感动力”两类小说的叙事模式的熟悉程度和认识有关。除了景物和心理描写,有些展示人物性格的动作细节描写也成了译者省略的对象。《回首》中有一段通过动作细节刻画人物性格:“no sooner was he gone than laura,(1)with a rapidity which contrasted strangely with her previous still-ness.made fast the reins to the comer of the phaeton,and,(2)slipping out on the opposite side,ran back with all her misht down the hill,till,(3)coming to an opening in thefence,she scrambled through it,and plunged into the copse which bordered this potion 0f the lane,”(句中的编号为本文作者所加)“罗雪德一不见了她情人的影儿,一猛可里把那缰儿扣在车角,一翻身下车,没命的向着山下奔去。”@原文叙述的是罗雪德和施密都齐过了大道上的关栅后迷路,施密都齐下车去探路后,罗雪德的一系列动作。对比原文和译文,我们清楚地看到,译者只保留了大意而略去了不少细节描写,如(1)“动作迅速敏捷与先前的僵硬形成鲜明的对照”,(2)“从车的另一边下来”,(3)“跑到篱树的一个豁口,攀过这个豁口,进入了小路旁边的灌木丛”。作者通过(1)句的描写,试图展示罗雪德果敢的性格;(2)句则说明她临危不乱和精明,即向相反的方向跑去;(3)句说她进入灌木丛,表现得机警和无畏。可以说,这些细节描写是作者为刻画罗雪德的性格而特意安排的,但译者或许以为这些描写与整个情节进展关系不大,故而略去部分不译,因此应该说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译文的艺术效果不能不打折扣。
与上述省略相反,译者有时会依据“情节动力”型小说的模式对原文予以添加。《回首》中罗雪德的丈夫与罗雪德的父亲之间的对话就是—个典型的例证。
“i have every right!”insisted james./“how do you make that out?”/“i have the right of a husband.”/“whose husband?”/“hers.”/“what?”/“she’s my wife.”/“james!”.那乾姆司朗朗的说道:“我自有权力。”老绅士道:“有什么权力?”乾姆司道:“我有做丈夫的权力。”老绅士大惊道:“谁的丈夫?”乾姆司悄然答道:“自然是她的丈夫。”那老绅士听到这里,更大的吃了一惊,呆着问道:“你怎么说?”乾姆司又悄然答道:“她是我的
老婆。”那老绅士只大喊了一声乾姆司,却说不出旁的话来。(下划线用以显示译者添加的部分。)上述对话中,原文除第一句指明言说者外其余部分均未指明,但读者不难从上下文和对话内容明白谁是言说者。译者不仅为除第一句的各句添加了言说者,而且还根据自己的推断,为大部分句子的言说动作增添了修饰语,如:“大惊”、“悄然”等。有着深厚书场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倾向于将说书人声音上的抑扬顿挫和表情上的喜怒哀乐诉诸于文字,使小说读者有身临书场的亲切感,如《红楼梦》和《水浒传》中有不少“笑道”、“骂道”、“喝道”、“笑着弯腰拍手道”等。因此译者的这些添加,对于熟悉我国古典小说的人来说,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
翻译小说中出现的上述省略、概述、添加等变形,虽然不排除译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但中西叙事差异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因。三 意象添加
“研究中国叙事文学必须把意象、以及意象叙事方式作为基本命题之一,进行正面而深入的剖析,才能贴切地发现中国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神采之所在,重要特征之所在。”这番话虽然是针对中国叙事文学说的,但我们在清末民初的不少汉译小说中可以看到中国意象。例如《回首》作为一部短篇小说,译文就有“梨花”、“玉”、“樱桃口”、“柳腰”、“鸳鸯”和“徐娘”等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意象。这些意象为原文所没有,但译者却不厌其烦地加以使用,其中“玉”和“樱桃口”或其变形“香樱”就分别出现四次,“柳
腰”和“鸳鸯”分别出现两次。在程小青翻译的《海军密约》中,女性人物安娜“貌颇呋丽,肤色雪白,柔腻如凝脂,双眸点漆”,俨然一位标准的东方美女。在晚清其他翻译小说中,中国意象的添加也不在少数。如《回天绮谈》中就有:“出了一个年约二八,花枝招展的美人。纤腰娜袅,好像个迎风的杨柳一样。”《电术奇谈》中有:“一声门响,袅袅婷婷地走进一个美人。真是眼含秋水,眉展春山,杏脸桃腮,柳腰云鬓,倒把仲达吓了一惊。”《毒蛇圈》有“腰似迎风杨柳”、《情中情》有“唇染朱樱”、《黑蛇奇谈》有“两弯似蹇非蹇龙烟眉”。小说翻译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形象为依归”的意象添加或改动似乎并非个别译者的情有独钟,而可能是面对中西叙事的巨大差异时,译者出于自身的审美习惯或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期待所作的翻译变形。四 结语
小说翻译中的变形,翻译界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已经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小说毕竟是叙事文学,其中由于两种文化的叙事差异和译者叙事策略所引发的变形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意识形态之外,从叙事学的视角对小说翻译中的变形予以分析,我们有望对小说翻译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学界在探讨了将叙事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性、适用性之后,有必要深化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叙事学视角下小说翻译批评的路径、方法和模式,进而丰富和深化小说翻译研究。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对小说翻译
中的变形进行分析,旨在对如何深化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批评进行尝试,努力为这一新领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篇:中英翻译差异
汉英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因而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而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之间也具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又造成了各自语言上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译者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翻译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习俗、以及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共四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关键词】汉英文化 英语翻译 差异 影响
引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根据一般概念,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个概念只提及语言的信息, 未提到文化的信息, 是不完整的概念。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民族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语言的巨大差异,所以翻译不仅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工作。更是文化上的交流活动。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时指出: “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 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一、汉英的地理位置差异与英语翻译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特点与物产经济的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在用自然景观或物体作比较时,不同的语言表现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拿中国和英国相比,以英国为例,英国四周环海,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并且在历史上英国的航海业非常发达,曾一度领先于其他国家,因而英语中与海洋有关的词语和表达就特别丰富。中国则不同,中国有2/3 的边界线在陆地上,文化的繁荣兴盛起源于中原。中华民族世代在亚洲大陆生活并繁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土地,所以他们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语言中也潜移默化体现与土地的关系,如,汉语“挥金如土”,比喻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而英语中则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 此外,英语中有大量关于船和水的俗语和习语,而在汉语中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对应,如: “all at sea”(指不知所措)、“as close as an oyster”(指守口如瓶)、“drink like a fish”(指豪饮)等等。中国人经常用“天南地北”来表达对祖国幅员辽阔的赞叹,而英国人则用“from sea to sea”来表达国土面积的意思。
“东风”和“西风”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也是由国家的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中国西邻高山,东临大海,东风就是温暖春天的象征,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故素有“西风凛冽”与“东风送暖”之辞。而英国却拥有完全不同的地貌与气候,它西邻大西洋,东面与欧洲大陆相望,西风温暖而湿润,东风反而寒冷。英国人对西风的喜爱在雪莱的《西风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有这么一句:“Oh 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如果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环境,译者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可能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雪莱会歌颂寒冷的西风呢?因此,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异有时会给翻译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汉英双方宗教信仰差异与英汉翻译
在语言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宗教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各国的语言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些许宗教色彩。英国人大多信基督教,按照基督教的理解,世界和宇宙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服从上帝的旨意。在中国则大多数人信奉佛教,在他们心中,由各派佛祖主宰这个世界。中英文中都有大量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词语,中文里有“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说法。在西方国家,人们表示对对方的祝福时常会说“God bless you!”,在鼓励灰心丧气的朋友时,人们通常会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与宗教有关的典故在翻译工作中也很常见。如:“The thing I bought yesterday am found to be an apple of Sodom.” 中的“an apple of Sodom” 便是出自于圣经中的一个典故。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 所多玛是古代死海边上的一座城市, 由于那里的居民骄奢淫逸, 罪大恶极, 上帝降火烧毁了这座城,城中的百姓、庄稼和牲畜全都化为灰烬, 传说在那里的死海边上长着一种外表美丽、摘下便成为灰烬的苹果。后来, “an apple of Sodom” 比喻罪恶的城市, 罪恶之地。只有了解这一典故, 才能正确译成:“我发现昨天买的东西外表好看却实际无用。”如果译者不熟悉圣经里的这个典故,那么他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三、生活习惯和习俗的差异与英语翻译
我们常说: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确如此, 这其中也包含着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 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有什么样的文化, 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来反映。
就拿数字来说,“8”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很多人在竞投车牌,电话号码等的时候愿意花上一大笔钱,就只为了图一个吉利。可是如果是拿这些数字给英国人,可能他们只会一笑而过甚至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一堆数字。称谓上,中国人是讲究尊卑大小,因此会有“舅舅”、“舅妈”、“叔叔”、“婶婶”等的称谓。可是在英语的 “uncle”、“aunt”这两个词就代替了这些称谓的麻烦。中国人性格上是比较内敛的,而外国人则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因而在生活上,中国人都喜欢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某人称赞某个人的女儿很漂亮时,中国人一般会说:“哪里,哪里。”以表达自己的谦虚。如果把这几句直接翻译过来就会闹出笑话:“Your daughter is beautiful.” “where, where.”所以在翻译这类词语时,译者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生活习俗对日常表达的影响,千万不能僵硬地采用直译来传达原文的意思。除此之外,中国人见面很喜欢问别人:“你吃饭了没。”但是英国人则是喜欢见面就讨论今天的天气,两个极端反映出双方文化的差异。如果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这些文化内涵作为根基,那么译者也很难把真正的意思翻译出来。
四、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与翻译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 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上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 对“dragon”一词的理解中西差异就很大, 中国人视之为神圣, 尊贵的象征, 因而望子成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人的眼中, 龙却是嘴里喷火的四足怪物, 在《圣经》 里是罪恶的象征。就拿“龙凤胎”一词举例,我们不能翻译成: “A baby dragon and a baby phoenix”那样很容易让西方人误解,甚至大为吃惊,感到不可思议。正确的译文应该是:“pigeon pair”。同样西方人对“dog” 的看法也与中国人大相径庭, 英语中含有“dog” 的习语很多, 大多表示喜爱的感情, 例如:“ a lucky dog”(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而汉语中却说“痛打落水狗”“走狗”等,大多含有贬义。
中华文化五千年,其中最为璀璨而西方又无法相比的就是唐诗。中国的唐诗分门别类,有四言绝句,八言律诗等。中国诗人可以用用寥寥数十字去表达一个绝美的意境,就以《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6字就已经把诗人的思念之前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若是把这16字翻译为英文,那么字数肯定是超过原来的诗句,最重要的是诗句原来的意境也不复存在。又例如,中文中常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说。英文中却是没有的,中国人自行翻译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明显就违反了英语的日常用法。又如:“If the public officials of higher authorities resort to bribery, those of lower authorities will follow.This is called: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以中国人的思维,或会翻译出:“上级公务员行贿受贿, 下级公务员也会效仿。这叫:鱼从头开始发臭。”完全的中国式英语,被中文思维所以困扰,所以才会出现最后一句翻译的笑话。以上种种课看出中英双方的思维差异之大,以此导致双方在词义联想以及意境上有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不能只顾转换语言符号而忽略非语言符号的结果。以‘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为例,它的英语文化涵义是什么? 怎样把这层意义转化到汉语译文中来, 使其也具有类似的汉语文化内涵, 换句话说,就是把这短短的英文句子翻译出具有中国风味的句子。这就需要译者有两种文化的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将‘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与中文中的某些词句来年息起来,再根据语境得出翻译的结果,这样的句子才会更加“有味道”。而正确的译文应为:“上级公务员行贿受贿, 下级公务员也会效仿,这叫: 上行下效(或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或上梁不正下梁歪都是汉语习语, 寓意深刻, 能够较好地对接‘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中的文化内涵。结语
本文通过地理、宗教、生活习惯和习俗、以及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四方面对汉英翻译的关系,初步地了解汉英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差异给词语的表达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语言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翻译不仅要力求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要想翻译出完美的作品,译者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深入了解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译文做出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只有把文化和语言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⑴杨立刚.试析汉英文化差异与翻译.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6):99.⑵张捷.试论汉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54 ⑶刘法公.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信息障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45
第三篇: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及其翻译
一、英、汉主语的类型
英语里通常所说的主语是指语法主语 ,是句子中与谓语相对存在的成分 ,它在句子中一般位于主要动词之前 ,要求谓语动词与之保持一致关系 ,并需要谓语动词有所陈述 ,也就是说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用来说明谓语所陈述的是 “谁” 或 “什么”。从语法意义上讲 ,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 ,且只能由名词、名词短语或主格代词担当 ,其它词类做主语必须转化成名词性质的短语 ,如不定式、动名词形式;从语义上讲 ,主语可以是施事 ,也可以是受事。潘文国在 《汉英语对比纲要》 中把英语的主语分为四种 ,即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主题主语。汉语的主语是位于一个句子的前半部的陈述对象 ,往往由名词、数量词或代词充当 ,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充当。此外 ,空间方位词和时间名词也可以充当主语。从语法意义上讲 ,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存在一致关系 ,主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略;从语义上讲 , “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工具、与事、结果、描述对象、判断对象、评议对象等”。因此 ,汉语至少有 10 种主语。即(1)施事主语(“警察抓住了三个小偷”),(2)受事主语(“三个小偷都抓住了”),(3)零位主语(“下雨了”、“刮风了”),(4)主题主语(“老虎是一种动物”),(5)时间主语(“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6)地点主语(“公共汽车上抓住了三个小偷”),(7)工具主语(一把菜刀闹革命),(8)方式主语(“这么快就盖好了一座房子”),(9)存现主语(“处处有热心人”),(10)关系主语(“这件事请保密”)
二、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
(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赵元任、李纳和汤生认为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的语言 ,汉语是话题显著性的语言。要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 ,首先必须明白主语和话题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英语是偏重形合的语言 ,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 ,前后勾连 ,节外生枝 ,叠床架屋 ,句子复杂而不流散。在这种句子结构中 ,主语不可或缺 ,主语对全句具有 “全面密切的关系” ,且要求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与之保持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决定了主语不管起不起语义作用 ,总得有一个 ,哪怕是it , there等做 “假位” 主语。所以说英语的主语偏重于 “形” ,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是偏重意合的语言 ,主语和谓语呈一种松散的结构关系 ,主语不决定谓语的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提供形态 ,因此可以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所谓话题 ,指一句话里作为新情况的述说对象的事物或事件 ,其特点是占据一句话的开头部位 ,但并不等同语法系统中的主语。如昨天晚上他进过这间屋子 ,这里的 “昨天晚上” 是主题 ,但不是主语 ,而是状语。上面列举汉语十种主语的例句中 ,第(5)到第(10)种在英语中都只能作状语 ,而在汉语里却都是话题。当然 ,在汉语里 ,也有主语和话题重合的现象。这时 ,为了强调突出话题 ,书面上可以加个逗号。如:他 ,做事情从来不考虑后果!这里的 “他” 既是主语又是话题。综上所述 ,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二)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英、汉语主语的另一差别是英语的物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 ,即不用人称来叙述 ,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而汉语则 “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 ,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因而常用人称”。英、汉分别倾向使用物称和人称主语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一般而言 ,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 ,强调 “物我分立” ,注重物对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 ,因此往往突出“物” 的重要 ,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 ,故英语常用非人称(impers onal)做主语 ,强调物对人的作用 ,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结果 ,其主语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名词 ,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时间名词或表示抽象概念和观念的名词等。例如:1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 ound of my footsteps.21Night 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preaching place.31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2cident to the machine.以上三例均是用物称作主语。例 1 的主语是表示具体的客观事物the thick carpet , 突出它对我的行为the s oundof my footsteps造成的结果是 “kill”;例2利用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名词做主语 ,反映出西方民族崇尚自然的特点;例3运用了抽象名词做主语 ,反映出西方民族注重逻辑思维的倾向。英语的这种非人称表达法多用于书面语 ,如公文、新闻科技论文以及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这种物称主语往往能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和逼真 ,也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 ,结构趋于严密、紧凑 ,语气较为委婉间接 ,正如 G.Leech和J.Svartvik 在 《英语交际法》 一书中指出:“F ormalwritten language often g oes with an impers onal style;i.e.one in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 f or his read2ers , but av oids the pronouns I , y ou , we.”与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古代哲学讲究 “天人合一”、“物我交融” ,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实 ,着重强调人对事物或对人本身的作用或影响 ,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来完成的 ,所以汉语的句子常常采用人称主语的表达法 ,因此上述三个例子译成汉语则是:11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 ,一点脚步声也没有。21当夜幕降临时 ,他离预定的布道地点还有好几英里路。31他没有遵守安全规程 ,使机器发生意外。
三)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的另一表现形式是英语常用非人称代词 “it” 作形式主语 ,而汉语则经常省略主语 ,采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提供用无主句。英语里的形式主语it 用法比较活跃 ,常用来代替天气、时间、距离等 ,本身无词义 ,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位置 ,而汉语常用无主句 ,也就是零位主语。如汉语说:“几点了 ?” “2点了。” 问语和答语中都没有主语 ,但译成英语则需要借用 it 作形式主语 , “What time is it ?” “I t’ s twoo’ clock.”此外英语还常用it 作形式主语来代替句中真正的主语 ,而将实义主语置于句尾。这样处理一是用它来平衡句子结构 ,二是强调后移的主语 ,而汉语里没有这种用法。王力先生曾经对英语形式主语的使用作过精辟的论述: “就句子结构而论 ,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 ,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 ,用不着的就不用 ,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 ,就算了。”
三、英、汉主语的翻译策略
(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的转换英语主语显著和汉语的话语显著的划分对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翻译的原则 ,译文的语言必须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所以在英译汉时 ,要把英语的主语显著调整为汉语的话题显著。在实际操作中就是选择适当的部分作为话题。请看下面句子的翻译:11 Y ou don’ t grow the grain y ou eat and y ou don’ t makethe clothes y ou wear.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 ,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21 I almost expected a rebu ff for this hardly welltimed” 译成了动词性的短语 ,例3把原文的宾语“the matter of signing the contract”译成前置词短语 ,例 4 将原文的定语从句“who dared tosuggest „” 译成了话题分句。下面再看汉译英时汉语话题和英语主语的转换。由于英语是 “主语突出” 的语言 ,汉译英时 ,常需要选择适当的主语 ,而把原句的话题放在适当的位置 ,不可简单地将它当作英语句子的主语。51昨天晚上我们玩得很愉快。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last night.(话题译成状语)61听写我完全不错。I didn’ t have any mistakes in dictation.(话题译成状语)71她却是什么都记得 ,我的言辞 ,竟至于熟读了一般 ,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 ,就如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 ,叙述得栩栩如生 ,很细致 „(鲁迅)She , however , remembered everything.She could recite allthat I said nonmindedness during the experiments nearlycaused an explosion of the chemical.141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stray.151当地的居民都没有想到 ,他善于运用脑筋 ,才是他财运亨通的根由。I t did not occur to the citizen that brains were at the bottomof his luck.(三)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的翻译在重意合的汉语里 ,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不出现 ,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无主句 ,即零位主语句。如叙述自然现象的句子 ,强调是非肯定的句子 ,一些表示口号命令规定的句子以及某些谚语格言句 ,将这些句子译成英语时 ,必须补充出主语 ,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用it 做形式主语。例如:161下雨了。I t is raining.171就是在这儿丢了钱包。I t is here that the purse was lost.181 必须指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措施。I 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nothing has been done about it s ofar.与汉译英时相反,当把带有形式主语it 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常常可以采取无主句,有时也可采取泛指主语。如191I t is sixty miles to the next station.离下一站有60英里。201I t is hoped that Shenzhen will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with more foreign cities in the future.希望今后深圳能够与更多的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总之 ,本文主要从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物称和人称 ,形式主语和零位主语三个方面探讨了英、汉语的使用差别及其翻译策略。语言学家 Corder 曾说: “学习外语主要是学习它跟母语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 ,对英语学习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不无裨益的。
第四篇:翻译笔记之十大差异
Ten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二)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三)英语静态语言(Static),汉语动态语言(Dynamic)
(四)英语重物称(Impersonal),汉语重人称(Personal)
(五)英语多被动(Passive),汉语多主动(Active)
(六)英语重短语,汉语轻短语
(七)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
(八)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
(九)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
(十)英语重形态,汉语轻形态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形合与意合
“形合”(hypotaxis)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意合”(parataxis)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文,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There was an English 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An English 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画-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Looked from afar, the mountains are green and clear;Listened at nearside, the streams sound
quiet and silent.The flowers remain in bloom though spring has gone;The birds are not frightened at human
being ’s approach.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To Wanglun I, Libai, sit in a boat about to go, When suddenly on shore your farewell sons overflow.However deep the Lake of Peach Blossoms may be, It’s not so deep, O Wanglun, as your love for me.1)隐含条件从句的汉语意合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把小孩冻坏了,我们怎么向他的母亲交账?
If the child catches a chill, what are we going to say to its mother? 话不投机半句多
When the conversation get disagreeable, to say one word more is a waste of breath.2)隐含时间从句的汉语意合句
他老是见异思迁。
He is always changing his mind the moment he sees something new.他离乡背井十载,从未回去过。
He has never been back to his birthplace since he left it ten years ago.3)隐含结果从句的汉语意合句
他说的太快,我们不能理解他的意思。
He spoke so fast that we couldn’t understand his meaning.天气寒冷,河水都结冰了。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4)隐含原因从句的汉语意合句
我只见到他的背影,认不清他是谁。
I couldn’t make out who he was as I only saw his back.地面潮湿,一定是下雨了。
It must have rained since the ground is wet.5)隐含递进从句的汉语意合句与英语形合句 汤姆干了这件事,干得非常成功。Tom did it, and did it very successfully.他们战胜了自然灾害,获得了丰收。
They not only overcame the effects of the natural adversity but won a bumper harvest.6)隐含转折从句的汉语意合句与英语形合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It is easy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 but hard to change a person’s nature.他起初同意了,过后又后悔了。
At first, he agreed, but later he backed out.7)隐含对比从句的汉语意合句与英语形合句 上海曾是冒险家的乐园,劳动人民的苦海。
Shanghai was once paradise for the adventurers but hell for the working people.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In a word, the prospects are bright while the road has twists and turns.8)隐含动作连续关系的汉语意合句
他于1902年离校,去伦敦生活。
He left school in 1902, and went to live in London.医生从木乃伊上切下一块切片,送到实验室。
The doctor removed a section of the mummy and sent it to a lab.汉语形合句与意合句之异
表达达意方面:形合是明示,意合是隐含。前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强调意味。If you tell me all about it, I shall be able to decide.A)如果你把一切都告诉我,我就能决定了。B)你把一切都告诉我,我就能决定了。
语体方面:形合庄重,意合随便
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 and 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总共不过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睡着了。
Engle's speech at the graveside of Marx 庄重语体的悼词
It was quite late when we got back, nearly seven ‘o clock in the evening.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晚上七点了。
幽默小品故事“How we kept mother’s day”出自一个少年之手,行文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英语重形合,不乏意合手段 英语意合手段: 1)非人称主语句
音响效果不好,演出大为逊色。
Poor acoustics spoilt the performance.The good tidings filled the whole nation with joy.捷报传来,举国欢腾。2)祈使句+and Take a wide view, and you will see it differently.把眼光放宽点,你就不会这样看了。3)片语句
A fall in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First time stranger, second time friends.一回生,二回熟。
A little of everything and nothing at all.样样皆通,样样不通./如果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终将一事无成。4)隐含原因、让步、条件等表意功能的定语从句
I shall pass by the next paragraph,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opic in hand.下一段与主题无关,我就不谈了。
Why waste breath on them, who have turned such an unwilling ear? 既然他们不愿意听,那何必对他们浪费口舌呢?
He who imagines he can do without the world deceive himself much;but he who fancies the world can’t do without him is still more mistaken.如果有人认为自己脱离社会可以独自生活,那他是自欺欺人;但是,如果有人幻想这个世界没有他就不会转动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5)名词:在一定语境下取代让步、条件 Beggars must not be choosers.要饭不能嫌馊/的就不能挑肥拣瘦。
An inferior pilot in such a situation would inevitably have lost his head.换一个差一点的飞行员,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不知所措了。
(二)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词序调整法
句子重心,一般落在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上。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英语中先果后因)文学作品里可以有悲剧,就是因为生活中有悲剧。既然生活中有悲剧,文学作品里就可以写悲剧。
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英语中先结果后条件)小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只要他们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
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敢于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小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三)英语静态语言(Static),汉语动态语言(Dynamic)---重复法/增译法/词性调整法 英语习惯于少用动词而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
句法手段:非谓语动词、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将动词名词化 词汇手段: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lies a pool of moonlight-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Back and forth his head swiveled, desire waxing, resolution waning.他来回晃着脑袋,欲望在膨胀,意志在萎缩。
But this very formulation is indicative of the underlying attitude.但这种说法已表明其内心态度。
A woman with fair opportunities, and without an absolute hump may marry who she likes.一个女人,只要不是太驼背,机会好的,想嫁给谁就嫁给谁。
(四)英语重物称(Impersonal),汉语重人称(Personal)英语中存在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物称词做主语。而汉语中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的首选。
A wave of cigar smoke accompanied Ogilvie in.奥格尔维进门时带进来一缕雪茄烟雾。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痛苦哺育了这位使全世界发出笑声的人。
这位给全世界带来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尝辛酸。
(五)英语多被动(Passive),汉语多主动(Active)---语态转变法
The importance of oceanography a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net is seldom as well appreciated.海洋学是认识我们星球的关键,其重要性人们却很少理解。
(六)英语重短语,汉语轻短语 英语的句法单位的基本主体是短语。
介词、分词、不定式、动词、独立结构短语等。而汉语的基本句法单位为词。
I have never met a person s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s my husband.我还从未遇到过像我丈夫这么难以理解的人。
The author ‘s new book on phonetics recently published is more than worth reading.作者最近初版的关于语音的书太值得一读了。You must stand up for your friend in difficulty.你应该支持处于困境中的朋友。
To be kind to the enemy is to be cruel to the people.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七)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语法增补
英语中有16种时态
而汉语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虚词“着、了、过”及时间状语来表示时态概念。
A ring road lies on the site of an old city wall which has been moved.(八)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
英语中多“多枝共干”的长句和复合句(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静态,汉语动态;英语中替代词和关系词的广泛使用);汉语多用短句和简单句。
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 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great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n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我们就住在路边。过路人或外乡人常到我们家,尝我们家酿的酸果酒。这种酒很有名气。我敢说,尝过的人,从来没有挑剔过。我这话像历史学家说的一样靠得住。
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H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ncern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这个世纪那会儿才过了十几年。在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来到契
斯维克林荫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拉车的两匹马很是肥壮,马具雪亮雪亮的。车夫也很肥胖,头上戴着假发和三角帽。赶车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
(九)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
英语的修饰语可前置,可后置。如修饰语为短语或分句往往后置。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其位置总是前置。
The diagnosis seems in every case to correspond exactly with all sensations that I have ever felt.每次看病的诊断似乎都和我所有的感觉完全相符。
It is a good plan to imagine an argument with a person having a different bias.借助于想象与持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十)英语重形态,汉语轻形态
英语是形态语言,就语法范畴,英语有性、数、格的形态变化;动词有时、体、态、气的形态变化;代词。
就构词,英语有词根、词缀。
According to the group, most reconstructive surgeries resulting from dog bite are performed on dog owners and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据该组织说,大多数被狗咬伤后接受修复手术的是狗的主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第五篇: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摘要:随着中国国外游客的增多,中餐菜单翻译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出发,遵循以实代虚、化繁为简、适当注解三个基本原则,针对各类具体的中餐菜名命名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中餐菜单翻译;翻译原则.Ab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Begi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isine culture, the paper proposes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which are stressing ingredients rather images, simplification and proper illustration.After that, ways of naming Chinese cuisine is classified into groups and each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 is discussed.Key words:cuisine culture ;differences;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translation principles;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世界,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单浓缩了中国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对于在中餐馆吃饭的外国客人来说 ,一份翻译得当的中餐菜单是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和桥梁。近年来随着来中国的外国游客的增多 ,很多餐馆和宾馆 都推出了外语菜单 ,但由于地域及饮食文化的差异,大多菜名翻译得不够规范 ,经常闹笑话 : 四喜丸子译成 “四个高兴的肉团 ”、红烧狮子头译成 “红烧了的狮子头 ”、麻婆豆腐译成 “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 ”、童子鸡成了“还没有性生活的鸡 ”„„恐怕老外见了是百思不得其解。有鉴于此,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准确了解、熟悉每一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出发,针对各类具体的中餐菜名命名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地域差异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饪习惯和当地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中西餐编排上的差异
中西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外在的编排上。中餐的顺序一般为冷菜、热菜、咸汤、甜汤、主食以及小吃,而西餐则相对复杂,主要分为开胃品(appetizers)、汤(soup)、副菜(starters)、主菜(main courses)、蔬菜类菜肴(salads)、甜点(desserts)及最后的咖啡等七类。2.中西餐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西餐较注重营养,其菜品的烹饪方法比较简单,一般使用蒸、煮、炸、烤、焖等方法。而中餐讲究色香味俱佳,烹饪方法亦相对繁杂,至少有50种之多。最基本的烹饪方法 就有:煮(boiling)、炖(simmering)、焖(stewing)、烧(braising)、炸(frying)、烤(baking)、蒸(steaming)、熏(smoking)、白灼(scalding)。仅“炸”就又可再分为:煎(pan-frying)、炒(stir-frying)、爆(quickfrying)、扒(frying and simmering)、回锅(twice-cooked stir-frying)、干炸(dry deep-frying)、软炸(soft deep-frying)、酥炸(crisp deepfrying)等,其加工方法相当细致。3.中西餐菜单的内容的差异
西餐菜单只是简单列出菜名,再标出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和食用时附带佐料,给人朴素和实用的感觉。中餐菜肴及主食品种繁多,菜名也极其丰富。菜名的命名方式十分讲究,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写意笔调;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往往采用典故、比喻、夸张、象征等各种方式使得中餐菜的菜名既美妙动听,又形象逼真,追求“形美、音美、意美”,讲求吉利、喜庆,有些用料和做法无法在菜单中体现,选料极其庞杂。
二、中餐菜单英译的基本原则
中、西餐菜单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西餐力求简约、中餐复杂多变的风格影响下,具体中餐菜名在英语中对应词汇的空缺、文化背景的缺失或差异等都会给为翻译带来了很多障碍。面对这些障碍和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和策略来处理中餐菜单的英译呢?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从文本类型和功能的角度来讲菜单属于信息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要功能,便于外国客人看懂、听懂。中餐菜单翻译的主要目的首先应是满足外国客人的用餐便利,其次是要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笔者认为,中餐菜单的准确英译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首先应以传递信息为翻译 的最终目的,以实代虚,突出原料及加工方法 ;其次参照西餐菜单的特点,将中餐菜名化繁为简,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菜肴的主要风格,同时又能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必要时可稍加补充注解。简而言之,中餐菜单的英译应遵循以实代虚、化繁为简、适当注解三个基本原则。
三、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一)以写实性命名菜单的翻译 1.以主料开头的翻译原则
①介绍菜肴的主料和配料:主料(名称/形状)+ with + 配料。如:白菇扣鸭掌 White Mushroom with Duck Web 海米白菜 Chinese Cabbage with Dried Shrimp
②介绍菜肴的主料和配汁:主料 + with/in + 汤汁(Sauce)。如:冰梅苦瓜 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芙蓉海参 Sea Cucumber with Eggwhite 2.以烹制方法开头的翻译原则
①介绍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做法(动词过去式)+主料(名称/形状)。如:红烧蹄筋 Braised Pork Tendon in Brown Sauce 沪式薰鱼 Shanghai Style Smoked Fish ②介绍菜肴的做法、主料和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式)+主料(名称/形状)+ 配料。如:地瓜炖肉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 干豆角回锅肉Double Stir-Fried Spicy Pork with Dried Beans 3介绍菜肴的做法、主料和汤汁:做法(动词过去式)+主料(名称/形状)+ ○with/in +汤汁。如:京酱肉丝 Stir-Fri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 3.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翻译原则
①介绍菜肴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形状/口感 + 主料。如:陈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时蔬鸡片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
②介绍菜肴形状或口感、做法及主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式)+ 形状/口感 + 主料 + 配料。如:鱼香肉丝 Stir-Fried Shredded Pork & Bamboo Shoot in Fish Flavour Sauce 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水煮嫩鱼tender stewed fish 4.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翻译原则
① 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和主料:人名(地名)+ 主料。如:广东点心 Cantonese Dim Sum麻婆豆腐Ma Po bean curd,四川水饺Sichuan boiled dumpling;②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主配料及做法:做法(动词过去式)+ 主辅料+ + 人名/地名 + Style。如:东坡肉 Dongpo Braised Pork in Brown Sauce 北京炸酱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5、在中国菜谱中,有些菜为了突出其色道,用了赏心悦耳的名字,比如把鸡蛋(egg)称为木须;含蔬菜(vegetable)的菜肴为突出其色道称其为翡翠,用芙蓉指鸡蛋清(egg white);含多种谷物的菜名称为八宝或八珍等。翻译这些菜名时,应把这些用料的名称统一起来,例如:木须肉;翡翠虾仁,翡翠培根炒饭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 翡翠烧麦steamed vegetable shaomai;芙蓉鸡片,蟹肉芙蓉蛋crab meat with egg white.(二)以写意性命名的菜名的翻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写意”型命名的菜名。这类名称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点,烹调方法的特点及造型上的特点,为迎合食客的心理,赋予菜肴美丽动听(一般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这类菜名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调方法。在此情况下,就不能用直译的办法,需要考虑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译出其所指内容,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例如:全家福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银丝掌中宝 silver-thread treasure on palm,凤爪—chicken feet,青云直上rapid promotion—bitter gourd。(三)有些菜名对中国食客而言非常有意义,若直译其名,可能会引起东西文化方面的冲突。
为消除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就要考虑其真正的原料构成,以达到其应有的功能。例如,红烧狮子头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童子鸡
baby/tender/young chicken,红莲白雪藏龙 shrimp with shelled olive seed and egg white,龙虎凤大烩 thick soup of snake, wild cat and chicken,龙凤呈祥 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以上菜名的“狮子头”,“龙”“凤”若照直译成英语,势必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功能适得其反。
四、结论
菜单翻译虽为小事 , 却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餐菜单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类语篇,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给菜单的翻译带来了巨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菜单的时候遵循以实代虚、化繁为简、适当注解三个基本原则,不但要了解菜肴特色 , 还要从文化的深度了解命名的依据 , 这样才能对菜单有正确译法 , 才能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世界烹饪文化的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 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40-42.[2]曾武英:谈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J].饭店实务.2003,(1)[3]袁晓红,唐丽霞: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J]2009,(2)[4]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5]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