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

时间:2019-05-14 14: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

第一篇: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

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

燕翔 徐学军 侯冰洋 汤静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北京,100084)摘要: 清华大学建筑馆北114教室听课效果不良,于2002年进行了装修改造。改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室声学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装修后的教室声学效果非常理想。本文介绍了改造的声学研究过程和得出的一些结论,文中包括国内外教室声学设计的调研、教室声学设计的考虑、北114教室存在的音质问题的分析和实际测量、提出多种音质改造的设计方案、使用缩尺比例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两种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分析测量和评价、可听化音质模拟的听众主观评价和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改造后的音质测量结果和音质效果调查等等。

关键词:教室声学,音质,可听化模拟,计算机音质模拟,比例模型音质模拟

清华大学建筑馆北114教室是建筑学院的专业教室,可容纳100名学生。教室长14.4m,宽7.0m,净高4.0m,体形瘦长。使用中学生的评价很差,主要是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学院决定对114教室进行装修,同时解决音质问题,设计方案由建筑物理实验室完成。在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室音质进行了研究,以求获得最佳设计方案。研究分为以下步骤: 1 教室音质设计文献调研

“为学校创造安静的环境,保证教室和其它教学用房具有良好的听闻条件,是学校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噪声的长期作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和正常的发育。……教室内合适的混响时间,均匀的声场分布也是确保教室良好听闻的重要条件。”——《实用建筑声学》

“在一般小型教室,主要是防止混响时间过长,特别是在听众没有坐满时。大型教室或讲堂还要适当设置反射表面,以充分利用第一次反射声,保证室内有足够的声压级。为了使室内有足够的声压级和短的混响时间(小型教室在0.6s以内,500人的教室不超过1s),教室、讲堂的每座容积不超过(3~3.5)m。”——《建筑声环境》。

“小型教室混响时间最好应在:0.4~0.6s之间,最多不能超过1s。如果设计适当,500座位以内的教室或讲堂可以不用电声系统。考虑到墙壁之间的共振,吸声材料一定不要集中放在天花和地面,而要分散开。这样声场也会均匀。学生区增加吸声量,可有效的减少学生本身的噪音,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但对于讲课并无太大作用。天花的中间区域必须由反射声音的材料构成,以加强1次直达声。老师头上的天花应当倾斜,以加强1次反射声。”

——以上摘自《Classroom Acoustics》

3通过文献调研可知:(1)教室音质设计的前提是使室内保持足够低的背景噪声级。这一点对于建筑系馆北114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北114附近并没有明显的噪声源,学生抱怨的是听不清楚,尤其坐在后排。

(2)合理布置吸声材料,把混响时间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并且避免出现回声、多重回声等声学缺陷。上述材料中都提出了混响时间指标,最佳指标是多少?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3)充分利用天花的近次反射声,加强教室后部的声能。这一点在500人左右的大讲堂中是经常用到的,在100人左右的小教室中很少用到。北京安苑北里中学曾在讲台上悬吊反射板,教室后座的声压级可以提高3.5dB。(数据摘自《实用建筑声学》)2 音质对比及实测

为了找出北114教室音质问题,选择了学生评价较好的3407教室进行了对比。该教室长13m,宽6.6m,高4m,体量与北114的接近。不同的是,3407教室使用了矿棉吸声板吊顶,高度约3m。音质实测的对比见表1。根据对比数据得出初步的结论:北114主要问题是混响时间过长,导致语言浑浊、听不清;对于后排的学生,直达声小,更加听不清楚。所以,必须降低教室的混响时间,使它在0.4~0.6s之间。另外还可看出,教室混响时间降低后(3407教室),会导致前后排声压级差距变大,出现声场不均匀,应该利用天花反射或散射增加后排声能,使前后排听音音量接近。

北114教室和3407教室音质实测对比

表1

空场前后排最

大声压级差dB(A)

4.2 7.5

满场前后排最大声压级差dB(A)

7.7 9.2

北114教室 3407教室 空场混响时间(s)125Hz 2.31 0.75 500Hz 2kHz 1.71 0.41

1.19 0.39

满场混响时间(s)125Hz 500Hz 1.75 0.98

0.88 0.56

2kHz 0.69 0.43 3 音质设计方案的提出

由调研和实测分析看出,解决114教室音质问题,首先要控制混响时间,其次吊顶天花的声反射散射形式也需要考虑。共提出两种不同的音质方案,如表2,设计中综合考虑了美观、音质、材料、施工、造价、维护等因素,力争取得既美观、音质良好,同时又经济实用的效果。

两种音质设计方案 表2 方案一

方案二

剖面

效果图

方案说明 混教室前半部采用纸面石膏板反射吊顶且教师头顶上部天花有倾斜角度,目的在于将教师的声音更多地反射到教室后部。后半部天花为折板状矿棉吸声板,用于控制混响,并对后部天花反射声形成扩散。

天花由四块大平板构成,平板上有弧型扩散面,吊顶吸声部分为穿孔矿棉板,扩散部分为纸面石膏板。方案更注重装修的美观,避免“声学痕迹”,音质控制主要依靠吊顶吸声和声扩散。设计中频混响时间为0.5s,主要吸声材料为穿孔矿棉板(吸声系数=0.7)

1、混响时间0.5s是否合适?

2、声场均匀度如何?尤其是后排声场。

3、天花的扩散作用是否明显? 设计中频混响时间为0.6s,主要吸声材料为矿棉响 板(吸声系数=0.4)

1、混响时间0.6s是否合适?

2、天花设计是否有较重的“声学痕迹”? 研 究 问 题

3、前部倾斜的反射天花作用是否明显?

4、声场均匀度如何?

为了比较两方案,采用了计算机模拟和1:5缩尺比例模型进行音质研究,还进行了可听化模拟的听觉主观评价和装修效果的视觉主观评价,并由此确定最佳方案。4 计算机模拟和1:5缩尺比例模型可听化模拟

计算机模拟采用了由德国的ELAC 开发的CARA(Computer Aided Room Acoustics)软件。软件包括建模、声学参数计算和三维声学效果图,如图

1、图2。CARA 软件的原理是声线追踪法,能够计算的房间声学参数有RT60,EDT,声场分布,脉冲响应以及其他相关参数。CARA在计算结果的表达上使用了三维的动态视图,如图3所示,为未装修前满场声场分布。

缩尺比例模型采用的是在实验室建造1:5的模型,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将频率提高5倍测量模型的音质以模拟实际情况的音质参数。模型采用密度板、海绵、棉毡等模拟实际教室的吸声材料。模拟材料的吸声系数测定是利用教室模型本身作混响室,通过有无吸声材料时模型中混响时间的变化求得。并根据实际方案选用材料的吸声特性选定模拟材料。在比例模型中进行了混响时间、声场分布、清晰度指数、脉冲声响应等音质参数测量。如图

4、图5是比例模型测试的情形。

在混响极短(小于0.1s)的房间中录制教师正常授课的片段,存成数字文件。在模型中,利用计算机使用5倍的频率快放,通过话筒接收并存储后,再还原成正常速率的语音,使用耳机听音,就可以进行可听化模拟了。由于受到扬声器和话筒频宽的限制(使用的是上限20kHz的测量级设备),因此模拟的带宽上限为20kHz的1/5,即4kHz,这对于语言模拟的带宽是完全足够的。

从模拟结果来看,计算机模拟与模型实测结果具有相关一致性。计算机模拟在方案调整方面比较容易,但由于在原理上存在波动理论的缺陷,模拟精度要差一些,但计算机模拟对于直观了解材料、面积、布置方式、吸声系数改变情况下音质的变化趋势较有帮助。我们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做方案的初评,再用比例模型的方法测量具体参数。两方案模型实测的比较情况如下表3:

两方案模型实测结果对比 表3 方案一 方案二 满场混响时间(s)125Hz 1.47 1.13

500Hz 0.6 0.53

2kHz 0.57 0.47

清晰度指数C50(dB)125Hz 4.43 2.04

500Hz 2.32 1.55

2kHz 2.26 1.15

满场前后排最大声压级差dB(A)

3.7 6.4 在可听化模拟的主观评价实验中,被测对象为5人,2人为建筑系教师,3人为建筑系学生,被试者事先不知到方案情况。测试包括主观听闻效果和装修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实验结果显示,全部被试者认为方案二的音质好于方案一,但仍觉清晰度不够;一致认为两个装修方案美学效果都不错,都可以实施,作为建筑系教室,因方案一前部天花倾斜,有声反射的演示作用,可以作为优选方案。5 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

测试和音质主观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方案二的清晰度比方案一好,但方案一具有更好的声场均匀度。综合考虑,应既保持良好的清晰度,又有较好的声场均匀度,因此对方案一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方案三。方案三的吊顶形式维持与方案一相同,只是将后部吊顶的矿棉板改为穿孔矿棉板,吸声系数由0.4提高到0.7,增大了吸声量。通过可听化试验,被测者均认为音质达到极佳状态,比方案

一、方案二均优。方案三的中频混响时间为0.47s。下面是计算机模拟与模型实测的数据。

彩色图象效果比较明显,可以看到方案三比方案二后部的声压级明显提高,声场也更均匀些

被确定的设计方案模型实测数据 表4 模拟实测 数据 方案三 满场混响时间(s)125Hz 1.12

500Hz 0.47

2KHz 0.45

清晰度指数C50(dB)125Hz 3.01

500Hz 1.22

2KHz 1.33

满场前后排最大声压级差dB(A)

4.8 根据选定的声学方案,教室改造于2002年7月进行,历时一个月。表5是建成后的实测数据。可以看到模型测量数据与完工后实测比较接近,说明方案的研究是完全正确的。根据使用中师生的反映,音质效果非常理想。

改造完成后实测数据 表5

满场混响时间(s)125Hz 0.80

500Hz 0.45

2kHz 0.35

清晰度指数C50(dB)125Hz 2.31

500Hz 1.15

2kHz 1.27

满场前后排最大声压级差dB(A)

4.4 实测数据 改造完成

6结论

对于100座左右的教室,混响时间指标非常重要,较为理想的满场设计值是中频0.4-0.5s。超过0.6s,清晰度会受到影响。倾斜的前部天花顶棚对改善声场均匀度,提高教室后部声能有一定帮助,但根据师生调查反映,使用中没有感到后排音质的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教室较小,天花倾斜反射的效果有限,另外,作为声源的老师在讲台上有一定活动范围,天花反射角度也不可能保证对任何位置都十分有效。本设计案例中使用了多种声学辅助设计方法,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可听化模拟的帮助,很可能凭借经验(一般认为中等教室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6s)选定了方案一,而与更好的方案三擦肩而过,险些成为遗憾。对主观听闻与客观物理指标之间关系问题,在建筑声学设计研究中非常重要,可听化模拟是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第二篇:扩场系统音质声学设计论文

摘要:音乐厅建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正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国内各大城市正在建设或筹建中的音乐厅为数甚多。由于音乐厅均为自然场演出、且音质要求很高,因而有别于国内大量建造的、采用扩场系统的厅堂,设计难度大,又缺乏经验。对此,本文就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广东星海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作出一概要介绍,并就其中的一些声学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扩场系统音质声学问题

星海音乐厅是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厅建于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上。它与已建成的美术馆和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等建筑构成广东省相当规模的文化中心。

星海音乐厅包括1437座的交响乐大厅,462座的室内乐厅,96座的视听音乐欣赏室,排练室,琴房和音乐资料馆,以及水上演奏台和音乐喷泉、各种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800m2,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和音质优异的现代化音乐厅。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葡萄园”形(或称山谷梯田形)配置方式的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

星海音乐厅于1998年6月13日――冼星海诞生日正式使用。广州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进行首场演出。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获得成功,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李德伦、吴祖强出席了首演式。相继一周内,中国交响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和德国管风琴演奏家,在该厅献艺。音乐家们对大厅良好的音质均给予高度的评价。

一、星海音乐厅的设计宗旨和各项声学指标

星海音乐厅这座华丽的艺术殿堂是为满足广大观众欣赏高雅音乐的殷切的需求、并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窗口而建造的。音乐厅设计始终把音质效果放在首位,以继承传统音乐厅的良好品质、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提出的各种需求为设计的宗旨。

声学设计指标是根据国际上获得“顶级”音质效果的音乐厅为参照对象,广泛听取我国音乐家和声学家的意见确定的。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最佳”。

为实现上述指标、确保获得良好的音质,分别在设计、施工、竣工后调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模型和1/4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与声学估算相结合,分析体形、了解声场状况和可能出现音质缺陷的部位;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用1/1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和围护结构的隔声量试验,以及各种声学构件声学性能的实验室测定,确定声学构造的部位、尺度和装修用材。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声学计算;

·施工阶段:在没有专业施工队的条件下,主要是施工交底和监理,检查隐蔽工程,并在交响乐大厅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首次混响和声场分布的现场测定;

·竣工调试阶段:用以解决声学计算、缩尺模型试验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距。要修正客观存在的偏差,就必须采用声学测定与乐团试用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方法。作多次调试、修改装修、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星海音乐厅通过三个月的调试工作,才实现所要求的演奏和听闻效果。

二、交响乐大厅的声学设计

交响乐大厅是星海音乐厅的主体。容纳1437名听众,有效容积效期2400m3,每座占容积8。6m3。大厅采用“葡萄园”形的配置方式,即在演奏台四周逐渐升起的部位设置听众席。这种形式的最大优点是在大容量厅堂内缩短后排听众至演奏台的距离,从而确保在自然声演奏的条件下,有足够强的响度。此外,利用演奏台四周厢座的栏板和楼座的矮墙,可使听众席获得足够强、且有较大覆盖面的早期侧向反射声。近期的研究表明,这是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原因。而传统音乐厅则是通过窄跨度的侧墙实现的。因此,这种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厅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又能适应现代大容量音乐厅的各种需求。它自1963年德国柏林“爱乐”交响乐大厅首创至今,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国内尚属首次。

大厅的屋盖选用“马鞍”形壳体。所有横剖面均为凹弧形面而引起声聚焦,从而造成声场不均。通过1/40缩尺实体模型试验和三维计算机模型试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图2即为大厅横剖面计算机模型显示的声反射图,可见声聚焦的状况。

此外,在大厅壳体拆模后的现场测定均表明,顶部不悬吊抽射板时,厅内声场分布不均和存在回声现象。

对此,在演奏台上悬吊了12个弦长3.2m,曲率半径为2.6m的球切面反射体,其目的除了消除回声和声聚焦以外,还可加强乐师间的相互听站,提高演奏的整体性。同时也使堂座前区和厢座听众获得较强的顶部早期反射声。

为加强听众席后座的声强,在球切面反射体周围设置了锥状和弧形定向反射板。以此获得厅内均匀的声场分布。

为使大厅达到中频(500z)满场1。8s的混响时间,并使低频(125Hz)混响提升1。15倍(相对于中频),即2。07s。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增大容积,每座容积取8。6e

·厅内所有界面均不用吸声材料,在容易引起不利声反射的部位(后墙和后部吊顶)设置锥状扩散体;壳顶拆模后上刷涂料;墙面为35mm厚硬木板实贴在18mm厚的多层板上;地面均为实贴木地板,仅演奏台设木筋架空地板;所有悬吊的反射体采用刚度大的阻燃玻璃钢结构。

·减低座椅的声吸收,并使其吸声时接近听众的吸声量,从而减少厅内空、满场混响时间的差值。

根据以上确定的容积和内装修构造,进行了混响时间的计算和1/1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其结果见图7所示。由图可见,缩尺模型的测定结果仅中频较为接近,其它频率偏差较大,这是因为模拟材料不可能在很宽的频度范围内有一对一应的吸场性能。

大厅的扬扩散是除混响时间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音质指标。当听众感到乐声似乎以相等的幅度来四面八方时,扩散是最好的,表征声扩散的指标是d,它定义为;厅内声场扩散值与自由场扩散值之比,即

d=1-m/m(1)

式中m-为厅内声场的扩散值;

m0-为在自由声场的扩散值;

m-△M(声强的平均差值)/M(各方位角的平均声强);

m0-的求同m,只是在自由声场中。

交响乐大厅的声扩散是通过多边的形体、差落的包厢和楼座栏板,以及顶部悬吊的反射体实现的。缩尺模型试验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厅具有良好的声扩散,d值均大于0.85,最大达0。93。

对于音乐厅来说,厅内希望获得良好的声扩散,但又不要求完全扩散(即d=1),因为听众在要求乐场来自各方的同时,还希望有一定的方向感,即乐声来自演奏台。

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的音质,除了有最佳的混响时间和良好的声扩散以外,早期侧向反射声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加强了直达声的强度和提高了亲切感。因此近年所建音乐厅无不考虑早期侧向反射的设计,星海交响乐厅是通过侧墙、厢座栏板、楼座矮墙对所覆盖的听众席提供早期侧向反射的;此外,壳顶下悬吊的反射体也给听众席提供顶部的早期反射声。

早期反射声的状况,可以通过脉冲声测定获得测点的反射声序列,并能计算求得声能密度,为了便于定量比较。目前常用早期声能与后期声能之比的C值作为评价指标。时间的分界为80ms(以音乐丰满为主的厅堂)和50ms(以清晰为主的厅堂).声能比C80,C50又称明晰度,这是一项与早期声能相关的指标。L.L.Beranek建议以500Hz,1000Hz和2000Hz,C80的平均值C80(3)作为评价音乐厅指标,其最佳值为0~-4.0。

交响乐大厅的噪声控制,主要解决单层壳顶的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两方面:

交响乐大厅的墙体均为内隔重墙,只有壳顶暴露在室外,单层23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壳体,具有足够的空气隔声量(基地噪声为67~71dBLeq(A))。但大雨冲击的撞击隔声量却很低,对此做了隔离撞击声的构造,并在实验室内做了测定,其结果表明。实施的构造可以隔离大雨时的冲击声。

空调系统的消和减振,是大厅获得良好的听闻条件的最基本的保证,开启空调时内噪声不得大于28dBA,也即以听不到的空调噪声为设计指标。对此,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空调系统的管路系统内设置阻、抗复合型消场器,减低风机噪声沿管路传至厅内;

(2)防止气流噪声,限止流速:主风道低于6m/s,支风道低于3。5m/s。出风口低于1。5m/s。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侧送、局部顶送(演奏台上方球切面,反射体间),座席地面下回风的方式。

(3)送风与回风量相适应,也即采用1:1的送回风比例。

(4)全部空调、制冷设备均作隔振处理,水泵、冷水机组采用SD型橡胶隔振装置;风机采用弹簧隔振器;管道用软接管,并用弹簧吊架。

有关其它的工程设备和需要隔声的构件,均采用常规的做法处理。

三、交响乐大厅的声学测量和音质调试

在交响乐即将竣工的前后,曾对所有各项声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在竣工后的试用阶段,听取了乐团的意见进行了音质调试。

(一)声学测量

声学测量的内容包括响度、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声扩散、声场分布、频率响应和噪声第七项。明晰度(声能比)C80和低音比BR(温暖感)是分别根据脉冲响应和混响时间测定的结果计算求得。现将混响时间和早期反射声的测定结果分述如下:

(1)混响时间(RT):

混响时间菜测定了四次,测定频率为63Hz~8000Hz八个倍频程的中心频率。其结果是中频(50Hz)满场为1.82s,空场为2.19s。

(2)早期反射声测定:

早期反射声测定是在演奏台上配置脉冲声源。在大厅的七个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座席测定其反射声序列。时标为100ms,由图内可观察早期反射声的状况、反射声的时延间隙(t1)和计算求得明晰度C80和C50。在演奏台上声源取2个位置,S1和S2,在厅内各区分别测定27个点。计54幅图。为压缩篇幅。在图9内列出S1和S2各7个测点结果。由反射声列图见,时延间隙(t1)为3~7ms。

由早期反射声测定结果,可用式(2)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的C80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的值。交响大厅七个区的明晰度C80(3)求得C50(3)见图10所示。C80(3)的平均值-1.43。

通过声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交响乐大厅的声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指标。

(二)音质调试

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乐师和听众创造优异的演奏和听闻环境。各项声学参数虽然达到了国际上“顶有”音乐厅的指标,但是能否获得同等的主观评价呢?对此,由广州交响乐团进行多次配合演出,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归纳有如下几点:

·普通反映混响时间长,因而层次不够,清晰度差;

·弦乐器部位(小提琴、中音提琴区)缺乏反射声,得不到演奏台侧墙的支持;

·打击乐和钢管乐声级过高,相应地弦乐声较低,影响乐声的平衡。

根据上述意见,采取了如下的改善措施:

(1)在演奏台上方的球切面反射上,配置人工翻动的锥状可调吸声结构,使大厅混响时间可在1.66~1.82s之间调节,适应习惯于较短混响条件下演奏的国内乐团,满足层次和清晰度的要求。可调吸声构造见图11所示,图12为实测可调混响幅度。

(2)在演奏台两侧凹进的演员入口处,设置凸弧形活动声屏障,增加提琴区的侧向反射声,改善乐师的自我感觉。

(3)在演奏台和合唱队的两个后墙上,按原设计配置锥关扩散体,并在两个锥面上插入可调吸声板,(一面为七合板,另一面为6mm厚阻燃毯),用以加强演奏台的声扩散,以及必要时降低打击乐和铜管乐的声级,求得乐声的平衡和融合。

(4)在堂座走道和演奏台两侧楼梯上设地毯夹,以便在必要时,铺设地毯,进一步降低混响至1.5s。

四、室内乐厅的声学设计

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是以室内乐演奏为主,兼供戏剧演出、会议和立体声电影所用的多功能厅。容纳462名听众,有效容积3400m3,每座占容积分7。4m。大厅采用不对称的扇表平面,右侧设在厢座,左侧二层有挑廊,大厅后部设有三排座席的小楼座,大厅的平、剖面见图13所示。图16为大厅内景。

大厅的不规则形体有助于厅内的声扩散,池座有左侧墙和厢座矮墙提供早期侧向反射声、厢座和楼座主要由吊顶供给早期反射声。

为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时使每种功能都有“最佳”的混响时间,故采用计算机调控的可调混响装置。可调的上限值取1.3s,供室内乐演奏使用;下限值是根据立体声电影的要求,确定为0.8s,故可调幅度为0.5s(0.8~1.3s)。并要求125Hz~400Hz的频率范围内均有接近相同的调辐量。

为了使用人员便于操作,把可调幅度设定为五个档次,即1.3s,1.2s,1.1s,1.0s,和0.8s.,根据选定的方式用计算机在15s内(圆柱体旋转3600需30s)即可调至要求的混响时间。也可以无级调至幅值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值。

可调吸声结构采用旋转圆住体和平移的帘幕相结合的形式:圆柱体直径为800mm,一半为反射面,另一半为宽频带吸声面,配置左侧墙的上、下部位和后墙上,共设29个转体,(侧墙14个,后墙15个);可调帘幕分三道,配置在厢座侧墙木格栅内,共计可调面积为大厅总表面积的十分之一。

室内乐厅内除了可调吸声结构以外,其余的墙面均为25mm厚的木板墙,榉木三合板贴面;木地板;吊顶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刷涂料;座椅采用相当于听众声吸收的澳大利亚“西贝”(Sebel)公司产品。座垫和椅背可根据需要调节倾角。

室内乐厅的噪声控制同样包括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两部分。厅内的周墙均为内隔断重墙,屋顶为双层结构,不存在屋面冲击声的问题。空调系统采用上送、下回的传统方式,消声和减振做法同交响乐大厅。

五、室内乐厅的声学测量和评价

室内乐厅竣工后曾对设计的八项指标进行了测定。混响时间和早期反射声的测定结果如下:

(1)混响时间(RT)

混响时间的测定是按设定的五种可调混响方式中三种进行的;即:1)转体和帘幕均为暴露反射面,即厅内具有最长的混响;2)转体和帘幕吸声面暴露,厅内混响处于最短的情况;3)转体和帘幕的吸声面各暴露一半,即处于1)2)的中间状态。测定结果和测定点配置分别见图14,最大可调幅度为0。48s(空场)和0.42s(满场)

(2)早期反射声测定:

早期反射声测定结果,可用式(2),式(3)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的C80和C50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室内乐厅8测点的C80(3)值为2.55~4.93dB,平均值为3.77dB;C50(3)为-0.02~2.38dB,平均值为1.06dB。

星海音乐厅内乐厅的9项声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全部达到预期效果,该厅在调试期间曾进行了广东省少年钢琴比赛,以及古筝独奏会,无论是乐师和听众均反映厅内音质效果极佳。

六、音乐厅声学设计中几个总是的探讨

通过星海音乐厅声学设计的实践和调试、试用过程中我国音乐家们反映的各种意见,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值得研讨,以便给今后音乐厅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关于交响乐大厅的“最佳”混响时间

世界著名的传统音乐厅混响时间都比较长。这无疑对我国音乐厅设计有较大的影响。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满场混响时间也是参考了传统音乐厅而确定为1.8s的。

但长的混响时间不适合国情,原因首先是我国的交响乐团,习惯于在较短混响条件下演奏,这是因为国内的自然声演奏的厅堂没有达到满场1.8s混响时间的;其次是我国音乐家常以清晰为主要目的。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在深圳音乐厅国际招标会上对音乐厅提出的音质要求是:“清晰、圆润、宏亮”。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音乐界的意见。

国外的音乐家们也未必都喜爱长混响的,例如:维也纳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为2.5s,音乐家也有不同的意见: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卡拉扬(H.V.Karajan)就提出:“……大厅唯一不足之处是难以显示出一些弓上和嘴唇上的技巧,相继的音符彼此被相互吞没”,这明确表明混响太长了。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在调试过程中就是追加了人工调控混响而同时满足了国内、外音乐家的要求,而获得好评的。

(二)音乐厅的形体

音质良好的传统音乐厅均为“鞋盒”式形体,尽端配置演奏台,由于跨度窄、容积小(座椅宽度和排距小)因而有较强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且覆盖面较大,近年的研究表明:它是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控音乐厅,由于容座大、又要求有舒适的座椅,势必容积大,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按“鞋盒”式音乐厅的比例增大其尺寸去再现传统音乐厅的特色,是不可能的。这将改变直达声和射声到达的时间和方向,从要命上削弱和恶化其效果,英国皇家节日音乐厅和台北文化中心音乐厅即为典型的例证。因此,对于大容积的交响乐大厅应在继承传统音乐厅良好品质的前提下,突破“鞋盒”式形体。“葡萄园”式(或称“山谷梯田”形)即为一咱比较适用的形式。它有可能缩短听众席后排至演奏台的距离,从而获得足够响度,这对于自然声演奏的大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演奏台周围逐渐升起的厢座和楼座栏板或矮墙设计得当,同样可以获得足够强的、覆盖面较大的侧向早期反射声。

致于音乐厅围护结构的几何形式(圆、椭圆、扇形、三角形等……)并不重要,不应约束建筑师的创作,但厅内装修所构成的空间形式应有利于声的扩散,这一点必须做到。

(三)关于音质效果的评价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听音效果,也即满足听众主观感受的要求。因此音乐厅建成后,通过声学测量核对测定数据是否达到设计指标,仅完成了客观量的评价,还须进行主观评价。有关音乐厅音质的主观评价,国内外有很多方法,但较为简易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乐团多种节目的演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求得评价结果。但在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两点:

(1)乐队在演奏厅内空场排练不能作为主观评价的依据。

这首先是因为乐队经常在容积小,混响短(一般为1.0s)的排练厅练习,。因而在混响长达2.0s以上的演奏厅内排练,反差太大;其次是空场时,演奏台四周的座席是空的,座椅有反射而影响乐师的相互听闻。此外,空场排练只能反映光师在演奏台上的自我感受而不能评价大在的听音效果。因此,主观评价时,至少组织1/3满座的听众。既缩短了混响,又有听众和乐师两方面意见。

(2)正确、公正的评价需要时间

对新建音乐厅最初作评价是配合声学调试的乐队指挥和乐师,他们反映的实际上是演奏台上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大厅的音质。如果是空场排练,则他们反映的意见多数是不可靠的;大厅公开演出后,厅内达到设计的声学状态,音乐家、音乐评价家和听众反映的才是真实的时质效果。但由于音乐家、指挥家的知名度,新闻媒界报导大厅的音质效果主要听取这些权威的评论。很少来自参加音乐会的听众。但更为正确、公正的评价最终应取决于包括音乐家在内的广大听众;但这需要时间,一上音质优异的音乐厅,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四)音乐厅屋顶结构的选择应多方考虑

音乐厅的屋顶采用何种形式绘声绘色是结构工程师的事。但不论选用何种形式,必须考虑音乐厅某些特殊的要求:

(1)演奏台上方的屋架应能承重较大的局部荷载,以便吊置重的反射体、灯具和一些机械设备;

(2)演奏台上方应有足够的高度,使台上的声反射板和照明灯有升降的空间,在音乐会开演前一般将反射板悬吊在高处,以便使听众看到演奏台的全景,特别当设置管风琴时,更希望大部分听众都能看到。演奏开始时,才降下反射板和灯具。

(3)在承重的屋顶下,音乐厅的吊顶上应设置一个工作层,以便配置和操作升降的机械设备的设置通风管道。同时,还可使屋顶有足够的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声能力。

星海音乐厅选用“马鞍”形壳体,从结构上没有体现壳体的优越性(壳体厚达220mm)同时又不能满足上述所提的要求。无论在声学和使用上带来很多麻烦。

七、结语

星海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自1990年3月与广东省文化厅和华南理工大学签约承接任务至1998年6月13日启用,历经八年之久,在这期间进行了三次模型试验,四次现场测定,以及大量的声学构件实验室测定和计算工作。存积了大量资料,本文因受篇幅所限,仅作概要的介绍,供今后音乐厅设计参考。

星海音乐厅首演月的多场国内、外乐团演奏的结果表明,该厅具有良好的音质,受到了一致的好评,祈望能在国际优异的音乐厅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篇:培训教材-1声学的基本知识2音质

声学的基本知识

1.声波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波,它的产生、传播以及所遵从的规律完全可以用波动理论进行描述,要了 解声波,必须懂得有关波的基本知识。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或简称为波。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通常波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例如:水波、声波都是机械波,地震波也是机械波。另一类是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例如:无线电波、光波、X射线、丫射线都属电磁波。前者与后者在本质上不同,前者传播需要介质,后者则不需要.但两者都有波动的共同特征。例如: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且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都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下面在讨论声波时,以机械波的表述作为基础。

。机械波分为两种:一种是横波,机械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另一种为纵波,机械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声波是机械波中的纵波。它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340米/秒;在金属中-约4000米/秒。

声波作为一种波,遵从波的一些基本规律,其中有声波反射定律、声波折射定律、声波叠加原理、声波干涉现象、声波驻波的形成、声波的绕射现象、声波的吸收、声强的平方反比定律等。除声波的折射定律外,其他几种规律在扩声中常常会遇到。了解和运用这些规律,对解决扩声中存在的问题极为重要。

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若碰到另一介质(比如墙面),则会在这种介质表面产生反射,其反射情况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是:入射声线、反射声线、法线(在入射点作垂直该表面的垂直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声线、反射声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入射声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声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声波反射定律,在室内扩声时,如果天花板或墙穑面为凹面,会产生声聚焦现象,使声场(声强)分布不均匀,在聚焦点附近放置传声器最容易出现声反馈,引起啸叫声,如图所示。如果天花板或墙面形成凸面,则会将反射声扩散开来,使室内声场分布趋于均匀,有利于室内各座位上的音要求,如图所示。许多大型演播室、剧场的墙面分隔成一些柱形面,天花板做成拱形面,都是为了扩散反射声,以获得均匀的声场。

室内反射声来自3个方面:

(1)早期反射声:经过天花板、地板或墙面的一次反射,进入人耳的反射声。这种反射 声有利于声音的加厚增实,有时将早期反射声称为轴向反射声

(2)早中期反射声:来自同一平面的经过两次以上的反射,然后进入人耳的反射声。它 在幅度上比早期反射声小,高频成分丢失更多,声音不清楚。有时将早中期反射声称为切向 反射声。

(3)后期反射声:来自四面八方的经过多次反射最后才进人人耳的反射声。它在幅度上 比早中期反射声更小,中高频、中频成分丢失多,声音更不清楚。有时将后期反射声称为 斜向反射声。

2.什么是声波的叠加原理?有什么实际意义?

几个声源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声波,对于空间某点的合成声波的振动等于各个声波在该点 的分振动的代数和,每个声响另一声波的物理特性(比如波长、频率等),这称为声波的叠加原理。声波叠加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也经常运用,例如:欣赏交响乐的演奏,在听众席位上能同时听见各种乐器的演奏声,并且不会由于其他乐声的出现,使某种乐音的频率发生生变化。人们在各种会议场合及公众场所各抒己见,不会互相影响,也是因为声波叠加原理在起作用,不会导致声音混乱不堪。|

3.什么是声波干涉?它对扩声音质有什么影响?

两个声波在同一介质(例如在空气中)中传播,若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零或恒定,则在空间某些地方合成振幅最大,在空间某些地方合成振幅为零,这种现象被称为声波干涉。若两个扬声器放声满足上述条件,可能出现声波干涉,引起声染色,给美妙动听。

多姿多彩的音乐加上了斑斑点点的噪声,尤其在中频段影响很明显,因为大部分乐音能量集中在中频段和中低频段。在高频段不易察觉,在低频段可能有声场拓宽的感觉。

4.什么是声驻波?它对扩声音质有什么影响?

两列反向传播的声波在同一介质(例如在空气中)中传播,若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零或恒定,则在两声源的连线上有些地方合成振幅总是最大(称波腹),有些地方合成振幅总是为零(称波节),这种声波叫声驻波。在扩声环境下。出现声驻波会引起严重的声染色。平行的墙面声反射很强,而且两墙面距离正好等于某声波波长的整数倍时,就会引起声驻波,当房间的长宽高之比是整数倍关系时,会产生严重的空间驻波,对扩声音质危害很大,这是建声的缺陷。

5.什么是声波的绕射现象?它与室内扩声有什么联系?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障碍物的尺寸与声波波长相近时,声波像没有遇到障碍物一样继续传播。若障碍物的尺寸比声波波长大很多时,声波则会在障碍物的边缘产生子波,子波的频率与原声波相同,但幅度较小,并且继续嘎向障碍物的阴影区传播,这种现象叫声波绕射(衍射)现象。室内扩声,场地较大,听众座位平排水平放置,坐在后面各排的听众会听不见低位音箱的直达声,只能听见前面排座上人头边传来的绕射声和天花板、墙面传来的反射声,声音既小又不清晰,这些区域叫声影区,这是建声的缺陷,扩声环境里的听音区应避免声影区的存在。

6.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另一介质时会被其吸收,怎样表示吸收?

声波在传播过程碰到另一介质,除在介质表面反射一部分声能外,另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介质吸收,例如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墙壁,声能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墙体吸收,用吸声系数。反映这种吸收状况,将它表示为

a=被吸收声能从射声能=(入射声能—反射声能)/射声能

通常0

A=(a125 + a250 + asoo + alk + a2k + a4k)/6

7.室内环境里常用的吸声材料都有哪些? 室内环境里常用的吸声材料有以下几种:

(1)多孔性吸声材料:这种材料内部有大量的微小孔隙或空腔,彼此沟通,声波入射时引起其中空气分子振动,空气分子不断撞击材料分子,将部分声能转换成材料内能(热能)而被吸收。这类材料有矿棉、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常用于中高频声波的吸收。

(2)纤织物挂帘:这种材料纤维交织,内存孔隙,声波作用在纤织物上时,一方面使维之间相互摩擦,一方面使空气分子不断撞击纤维,使部分声能变成纤织物热能而被吸收。这类材料有灯芯绒、平绒、布料等,可用于中高频声波的吸收。

(3)成型吸声板:这种材料是用矿棉、纤维棉加工成型板材,常用于天花板、墙面装饰,其吸声频段较宽、吸声系

(4)薄板吸声材料:利用板材如:胶合板、石棉板、纤维板、薄木板等,与墙面龙骨组成空腔,声波作用于腔体形成共振,声能在空腔体内,使腔内空气分子不断撞击腔壁而发热,大部分声能被消耗,这适合低频段声波的吸收。

(5)穿孔板组合共振吸声:穿孔板(胶合板、石膏板及木板等)后贴微孔吸声材料,利用龙骨组合成大小不一的空腔,构成较宽范围的、中低频声波的吸收装置。

8.扩声的声音音质受哪些重要因素影响?

扩声的声音音质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扩声设备,要搭配合理,电气技术指标档次相近,若技术指标有高有低,其结果会向低指标靠拢,这是显而易见的。二是放声环境,实验告诉我们,即使扩声设备顶级配置,但扩声环境太差,反射声很强或环境高度低于2.5m,:则很难获得良好的扩声音质。反之,若扩声设备搭配合理,即使设备档次略低,但放声环境甚好,亦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音质。

人的听音特性与音质评价

1、人耳的听音

人耳是既能听见树叶飘落到地的响声,又能承受炸雷声和喷气式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能分辨不同频率的声音,又能对多种频率声进行评价。人耳朵既是放大器,又是压缩器;既是频谱分析器,又是综合器。它可对声音信号作出种种判断和选择。人耳的听觉范围

听觉的频率范围就是人耳对声音的感受范围,通常是20Hz~20kHz,低于20Hz的属于次音波,人耳听不见。高于20kHz的声属于超音波,人耳听不见。在音频区里,人耳最敏感的频率是2kHz~4kHz。由图13-1可知,人耳对各种音频频率的灵敏度是不相同的。

图中以6方响度为准,lkHz纯音,声压级ldB的响度叫1方。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耳灵敏度会下降,尤其在高频段下降更多。

2、听觉的音量范围

人耳刚好能听见声音时的声压级叫听感闻阈,或简称闻阈。闻阈与声音频率有关,在500Hz-1kHz之间。2kHz附近的声压级接近OdB,频率到达5kHz以上时闻阈急剧上升,频率在20kHz附近时陡峭上升。入耳听声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声压级叫痛阈,超过此阈,人耳会疼痛难忍,再大则会引起耳膜破裂,造成永久性耳聋。痛阈区在2—8kHz范围内有所下降,声压级为115dB时人耳已经产生疼痛感,500Hz以下痛阈提高至125dB。

3、人耳对声音最基本的心理感受是什么?与这些感受相对应的物理特性是什么?

人耳对声音最基本的心理感受是响度、音高、音色和音品,其实这些是音质要素,与这些音质要素相对应的物理特性是声波振幅、频率、声频谱以及各频率成分强度分布比例特性(包绝络线)

4、什么是人耳的掩蔽效应?怎样表示掩蔽量? 当人们同时听两个声音时,人耳对一个声音所感受的闻阈会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使该声音的听觉闻阈提高,这种现象称人耳的掩蔽效应。人耳的掩蔽效应在降噪系统中经常用到,5、掩蔽效应与声音频率有何关系?

一个纯音引起的掩蔽效应决定于它的强度和频率,低频声能有效地掩蔽高频声,而高频声对低频声的掩蔽作用却不是很大。用窄带噪声进行的掩蔽效应实验表明,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掩蔽量随掩蔽声的增强而加大。

6、什么是人耳的双耳定位效应?它对立体声听音起什么作用?

人们用双耳听音比单耳听音灵敏度高、闻阈低、抗干扰力强,并能定位声源的空间方位,其原因是两耳相距几cm,在接收声源传送声波时存在强度差和时间差。一般而言,高频声(1kHz以上)的定位依赖于其在人的头部产生绕射,两耳接收声波存在声强差,通过人脑听觉神经感知,分析和判断.出声源方位。而对于低频声的定位则依赖于双耳接收声时存在相位差或时间差。如果人耳作声源定位时,头部左右移动,则定位的准确度会进一步提高。双耳定位效应在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的上下位置的定位准确度较差,尤其在对称轴上的位置存在一些盲点。当我们聆听播放的音乐、观看影视画面时,感觉到立体声更真实、更动听、更感人,主要是人的双耳通过双耳定位效应能感受各个声源来自不同的空间位置,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人耳的双耳定位效应是立体声听音的重要条件,当然声源必须通过双声道以上的音箱播放声音,形成声源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图像,这样才能构成立体声听音。

7、什么是人耳的耳廓效应?

耳廓效应也称单耳效应,是指人的单只耳朵由于耳廓各个部位反射不同方位的声波有微秒级的时间差,给听音者带来方位信息。水平面入射的声波和以各种仰角入射的声波在耳廓不同部位反射,反射声波叠加,形成的离散频谱形状各异,以此判断其声源方位,:尤其4kHz以上的高频声波在耳廓各部位反射波之间会出现同相相加,反相相减,甚至出现干涉现象,起梳状滤波作用,产生出不同的离散频谱形状,使听觉系统能感知这些差别,判断出方位。由此可知,人耳在辨别方位时,对中高音特别敏感。对低音相对迟钝。

音质的评价

音质就是声音的本质,音质评价即对声音本质的评估。这种评估是声音信号呜通过人耳的听觉生理,作用于人脑,引起不同的感觉,再进行分析,给予表达,做鉴定。显然,音质评甘是人对声音的主观评价。由于是主观评价,除忽略人体生理上的差异和缺陷外,还牵涉到诸多因素,如个人爱好、传统习惯文化层次、教育水平、音乐修养、素质锻练、专业特长等等。因此,音质评价是较为复杂的。

(一)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技术测量

人们在进行音质评估时,总是希望能建立定量的客观测量标准。但是,人耳听音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与声学物理量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声音的瞬态特性生及时间的延续性,使期间的联系变得错纵复杂。为了寻找相关的关系,通过过大量实验表明,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品,称其为四要素。四要素的搭配直接影响着音质好坏,它们本身仍是心理量,这些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音量与声振幅相关,三,音调与声波频率相关,音色与声音的频谱结构相关,音品与音频包络线相关。这些关系不是等价或线性关系,人耳听觉系统对声波纯音的感觉是单维的,感知的只是音高(Pitch)和响度(Loud-ness),也就是音调和音量。而对于非纯音来说,几种相近频率的纯音成分叠加,人耳除感受到音高和响度之外,还会感受到声音清澈或浑浊,平滑或粗粗糙糙等,这关系到音色和音品问题。

此外,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听音,左耳和右耳接收到声音信号在时间上和强度上常常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两耳相距十多厘米,加之头部的遮挡或声波的衍射作用,产生接收声音信号的差异。人们通过听感神经,能感知到声音的方位和声源的的空间位置,形成听觉空间,构成声像的立体感。实际的空间声源发声,结合人耳的双耳效应,成为立体声听音的条件。左右扬声器立体声放声,模拟空间声源发声条件,形成视在声像,然后通过双耳去感知,再现立体声像。利用仿真人头的实验,表明高频声定位主要由幅度差形成,低频声定位则依赖于相位差。

(二)音质的表述

在进行音质表述时,许多心理概念中有抽象概念,也有实际的具体概念。例如:在音乐表述上,抽象概念有:华丽、激情、优美、悦耳等。对音质的表述采取直观感受,简单意识体验也许更具有实用价值。使用这些术语或表现用语应当符合如下原则:(1)多数人的共同感觉。(2)多数人共同使用。

(3)使用的概念术语具有自己的独立的心理空间,不能互相重叠,不能交叉使用,不能彼此渗透。音质表现用语,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音色与音品的结合,产生出多种的音质属性。

第四篇:影院声学设计装修注意事项

影院声学设计装修注意事项

今年各大城市不断的涌现数码大影院,3D高清大影院,其内外装修都非常吸引人们眼球。而电影院内的声学装修更是重要,所以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更是要达到完美的建筑声学标准,给观众在音质上的完美享受。那么在电影院室内声学设计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必须具有良好的视听条件,看得满意、听得清楚,是观众、听众对观演建筑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要求,也是电影院装修设计成败的关键。室内设计必须根据观众的视觉规律和室内声学特点,来解决视听效果的科学技术问题,因此电影院室内设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专业性。

2、建立舒适安全的空间环境,许多演出往往长达几小时甚至半天,观众也常达千、百人之多,因此要求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是必须,宽敞舒适的流动空间和座席,安全方便的通道和疏散组织结构,使观众能安心专注地观看,是十分重要的。

3、创造高雅的艺术氛围,欣赏各式各样的艺术表演,既有娱乐性又具教育性。精彩的艺术表演应、舒适的听觉享受与高雅的空间环境相协调,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都从内到外倾注了设计师和艺术家的高深的智慧和心血而成为艺术精品留传于世。我们当然不苛求建筑环境艺术气氛完全和演出艺术作品内容一致,但在广义上说 电影院室内设计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使形成一个高雅的艺术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

4、选择环保适宜的室内装饰材料,选择室内装饰材料应既能满足建筑声学要求(吸音和隔音),并且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把装修艺术和声学技术相结合,充分体现视听建筑室内艺术的特征而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5、要避免来自内外部的噪声背景,外部主要是环境噪声,因此对门厅、休息厅等尽量和外部形成封闭式空间,而对观众厅的对外出入口应设置过渡空间,使观众厅周围的出入口均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其次是通风,空调等机电设备发出的噪声应使其房间远离观众厅或进行充分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设立必要的消声器、减振器等,以避免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第五篇:会议室声学设计

大、小会议室声学设计

中国建材网 发布时间:2009-12-7 点击数:78

一、设计依据

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

等).《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92。《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37 建筑声学设计施工图;

二、设计思路及方法

设计思路: 作为厅堂,在充分考虑到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后,重点侧重于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音乐重放音质,以及方便的操作性和灵活的功能转换等方面。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及扩展性。大会议室从应用角度考虑,应该设计以音频会议为主体的控制中心,通过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并可进行分离控制,满足视频会议的无线摄像跟踪和自动发言,以及通过电动升降液晶显示屏显示与会者数据信息。小会议室主要通过音视频矩阵满足各种高级会议。设计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中得以应用,使得声信号的记录、传输和重放的音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决定音质的好坏不仅与设备有关,还与声学环境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关。在同样设备的条件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音响系统设计的根本问题是声学问题,不是简单的设备选型与组套,厅堂最终的音质效果是电声与建声综合设计效果的体现,扩声系统设计首先要研究指定空间的声场,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对要设计的厅堂的声场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仔细的研究之后,进而对厅堂进行建声设计、处理和电声系统设计,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给出准确的“设计”,并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根据以上要求,仔细审阅土建图纸,对所有厅堂的建声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将建筑声学的有关特性与电声作为“一体”进行综合设计考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软件为最新EASE 3.0版本软件)对声场进行声学设计。对房间内建筑数据、建筑体型形状(关系到声学缺陷的产生,反射声的分布)、房间容积(确定房间常数、混响时间)、室内墙面、顶棚、地板、座椅等材料吸声系数、座位数及其排列、近次反射声的分布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还要考虑到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扩散与叠加及声学比、混响半径等声学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对扩声系统进行声场设计。因为只有对声场深入仔细了解后,才能给出准确的电声设计指标,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扩声系统对建筑声学的要求 依据龙泰基以往的工程经验,厅堂的声学设计应包括“建声和扩声”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是控制混响时间和音质缺陷;后者则要确保厅堂内有足够的声级、均匀的声场分布,以及在不同的使用功能时所要求的声学效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有可能用最低的投资而获得良好的艺术和音质效果。混响时间的确定 一般来讲,混响时间短可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可提高音乐的丰满度。我们认为,应首先保证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音乐、环绕影视使用要求。所以在进行扩声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以特定的混响时间为基础,只有在特定的混响时间条件下对厅堂的“声学特性指标”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准确的。

具体设计步骤及结果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事工程设计的一种理想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更重要的是无须等到安装调试结束就能知道工程设计结果。它是应用计算机,借助于实用专业软件,对厅堂、体育馆(场)、会议室的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声学特性计算机设计系统有非常好的可信度和精度,在输入厅堂的建声数据足够准确时,其计算数据与最后电声实测结果相比较,误差可控制在1分贝以内。对工程设计和安装调试而言,这已经足够,同时它还具有很好的设计安装调试指导性,这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采用声学CAD计算机系统来设计本系统厅堂的声学特性,就意味着,无须等到系统安装、调试和测量完毕之后,就能知道其设计和安装调试结果。换句话说,依据本设计方案所给出的音响系统及设计计算结果,已清楚的看到了该会议室预期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

三、系统设计

1、大会议室 概述 设计以一套手拉手会议系统为主要发言系统,SIS空间成像扩声系统,自动摄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电动升降液晶屏,整体组合成一套智能会议系统。系统设

会议发言、讨论、报告系统设计为一种集讲堂讨论形式

(Seminar Configuration)、演讲形式(Lecture Configuration)、记者招待会

(Press Conference Configuration)、委员会(代表会)形式(Parliaent Configuration)的会议讨论发言系统,核心使用DIS公司的DCS4000系统的CU4005主机可以连接50个发言单元。采用简单的“串连”型电缆连接结构,使系统的设置变得简单、容易而快捷,只需用一条电缆连接另一台CU4005(可连接50个单元)主机即可快捷的升级,最大可连接10台主机。主席和列席表决话筒使用经阳极化处理、压缩成型的铝合金面板镶嵌式/便携式单元

(CM4410F/DM4410P),单元的话筒内腔有高质量的双层橡胶垫圈,结合特别的悬挂设计,有效的避免话筒从环境输入擦刮声和噪音。即使在日光或摄像照明灯光下,话筒的大尺寸、高亮度的光环,也可清晰指明话筒状态。主席话筒与代表话筒之间的区别在于主席有优先权(Priority)和关闭代表话筒(Delegate off)的按钮。为了满足将大会议室进行各种会议的模式,扩声处理系统必须采用计算机管理的多媒体矩阵系统。目前能满足上述功能的控制系统要算美国PEAVEY公司生产的“Mediamatrix”媒体矩阵系统最优秀。针对本厅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使用X-FRAME88小型媒体矩阵主机作为中心信号处理器。“Mediamatrix”媒体矩阵控制系统是PEAVEY公司最新开发的一套数码音响器材,可谓音响界之骄子。在MediaMatrix中你几乎可找到所有周边器材,诸如EQ、压缩、限幅、分频、延时等等,无须单独购买周边器材,大大的减少投资。你可用极短的时间在MediaMatrix中组成你想要的电路。由于整个过程均以数码方式进行处理,所以其精度、信噪比、失真等性能均远优于传统模拟设备。下面介绍一下“Mediamatrix”媒体矩阵控制系统在本系统中的应用:信号进入X-FRAME88媒体矩阵后,通过它配套软件可对每一路信号进行调整,每一路信号可矩阵输出。可设置不同的工作场景,比如:会议、影院等场景,各场景可独立的工作,也可整体工作;所有的工作场景可进行存储。在X-FRAME88里具有各种音频处理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无须添加各种辅助音频处理设备,如果贵单位今后有添功能的可能只需在软件上进行修改即可无须进行二次投

资。由于该会议室属于扁长形的,主席台的设置在长边,在隔断取消后,扩声如果采用传统的立体声扩声方式,将会使声场非常的不均匀,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特别设计了SIS空间成像扩声方式。传统的左右声道系统:

/>典型的音响系统就使用舞台左通道和主席台右通道系统的主扬声器,放置在主席台两侧的这些扬声器阵列,以还原整个音乐频谱,同时又不影响视线。由于使用两个分开的音源,立体声就有可能实现、创造音乐的“声音舞台”没有问题了,扬声器可以放在与演员同一个物理平面上,声音的定位就更加真实。但是左右声道系统也有它固有的局限

性。立体声依靠左右扬声器之间的最大重叠来实现,沿听众区中心线座位外的任何座位,每个扬声器到听众的传播路径长度是不同的,从两个扬声器阵列发出的共同信号将会发生相位抵消现象,这是因为声音最终到达人耳的时间不同所致。传统左右通道系统的两个扬声器通常都是按全频带扩声而设计的,对于人声扩声来说,特别的低音重放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存在破坏性的影响,如音响师不得不处理心型指向性话筒的“靠近效应”,因为在唱歌的人非常接近话筒单元时,它特别强调了低频,这种低频提升不仅使声音不自然,夸大了爆破声辅音成分,造成话筒的“喷口声”,这在使用对音乐扩声有特别强大低音能力要求的扩声系统时,问题变得非常严重。由于用大多数调音台输入通道上的相当平缓的低切滤波器是很难控制这种靠近效应的,所以音响师往往用独立的超低音信号来解决问题(通常是辅助送出),并只对低频成分多的乐器送出信号,因而,调音师任务变得很复杂,扩声效果不甚理想。

中间扬声器 为了很好地解决语言扩声质量,人们使用了中间扬声器。通常方法是把它们挂在大厅前方尽可能高的中间位置,以保持座位的视线。中间扬声器可以把它的主要能量指向观众席,这就有助提高可懂

度。扩声系统中,系统使用中间扬声器缓和左右声道系统,形成三个分离的声道,人们称之为空间声音成象系统SIS。空间声音成象系统 在声音空间成象SIS系统中,中间声道专为人声和独奏乐器准备的,中间扬声器按覆盖整个厅堂,频率响应通常在80HZ开始迅速下降,左右扬声器阵列通常是全频域的(通常带超低音扬声器),用于音乐放送、乐器扩声和、或效果器。可懂

由于用了独立的中间声道来处理所有的人声,可懂度大大提高,而混响得到控制,在与人声信号有关联的声场中,反射更加一致,因为这声道只由一个声源来形成,低频响应又得到限制,由“靠近效应”产生的问题大大减少,人声与乐器(或音响效果)背景声的物理分立,也有助人耳区别人声信息,使得重点人声比混合中的其它声音更突出。定位 用左右声道系统,形成的信号空间位置只随听众所坐座位而改变,然而,当人声和独奏乐器由单一中间扬声器族还原,形成的位置保留在舞台中间、而不管听众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在戏剧扩声中,音响师可以将人声随演员在舞台上移动而移位,使演出更加逼真。优化的扬声器系统 只需要还原人声范围频率的中间扬声器,不影响视线,使得定位更真实,而响应也可以更加均衡,以得到平滑和自然的人声质量,从左右声道系统来的立体声很容易获得,对一致而清晰的中间声象控制可以得到保证,由于话筒的靠近效应减少了,左右声道系统可以使用全频系统,使得所有希望的低音功率都能发挥出来,而不需要一个辅助送出来提供超低

音。设计使用CPL系列的CPL43和CPL55承担主体扩音——主声道。设计使用2只CPL43全音域音箱和2只CPL55分别安装在舞台两侧,分别指向各观众区,由于具有90o×40o的宽辐射角,可将整个观众区覆盖。在舞台演出时音乐声音可清晰完美的传到每一个观众的耳里。在流行音乐和演出时CPL55可带来超级震撼的效果。在会议时,语言清晰度是最重要的。为了保证语言清晰度,我们特别设计采用CPL27中置音箱2只安装在舞台中间上方。CPL27也是专为语言扩音设计的,语言扩音讲究的是声音还原质量,CPL27能最完美的再现你的声音。在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流愈发重要,仅靠投影机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已不够了,尤其是主席台每位与会者观看不方便,同时显示的信息也十分单调有限。据此,我们设计一套

先进的多媒体显示系统-----电动升降的液晶显示器系统,应用于该会议室。在主席台会议桌上为每一席位提供一台15英寸液晶显示屏。显示屏平时不用时暗藏在会议桌内,桌子表面是平整的,可以开普通会议,在需要使用时智能控制系统触发,仓盖自动打开、显示器升至桌面。显示屏升上来后,可随时根据视角向后调整显示屏一定的角度便于观看,调整后升降器将记住这个角度,下次屏升上来后还将是这个位置。显示器在上升过程中如受到阻力时,显示屏会自动向下回到原位起到保护作用。升降器采用伺服系统闭环控制。显示屏升降器可根据需要编组,每一组可任意升起不同位置的显示屏,每一个显示屏也可独自控制升降。升降器控制器可通过外部的多媒体中控系统进行总控制。液晶显示屏采用外型小巧,屏幕适中的15英寸,分辨率为1024×768,并有立体声音频输入口的多媒体液晶显示屏。整个系统造型美观、功能齐全、安装方便、操作简

便。显示屏升降器主要规格: 机型 PX-15 额定电压 AC 220V 保险管电流 0.5A 外型尺

寸 390mm×160mm×500mm 液晶显示屏尺寸 15″ 液晶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智能控制系统我们设计的是广州宏控公司KT-AV中控产品,它目前是我们多媒体会议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智能控制系统。

/>作为多种用途的会议室,要充分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到视频显示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后,重点考虑显示亮度、分辨率、兼容性、清晰度、矩阵式多种显示等方面,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明确系统设备功能要求 l 能将计算机、便携电脑的信号进行投影显示。l 能将通常的各类视频源信号(DVD、LD、VCD、VHS磁带等)进行投影显示。l 能播放报告人自带的视频媒体信号。l 能播放大厦的闭路电视节目信

号。l 能将实物、文件、图片、底片等通过投影进行演示。l 能将视频图像录制。l 能现场采集图像并进行投影及录制。l 能将不同的图像信号分别送入不同的投影机。l 预留视频信号输入、输出接口。l 预留RGB、VGA接口。便于会场的控制和网络的需要,在会场不同的角度安装彩色摄像机,通过云台的操作和视频切换器来监控会场。并可将会场的图像信号,传送到会场的投影仪显示出来,增加与会者的兴趣和会议整体效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做到谁发言,摄像机自动跟踪谁,可将画面显示在液晶屏里,也可以显示在投影里。建议: 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和视觉效果,我们建议不配置等离子屏,建议采用在主席台左右各设置1台100寸背投投影,在中间设置1台150寸正投投影,以满足不同显示需求。

2、小会议室

概述 设计以一套手拉手会议系统为主要发言系统,立体声扩声系统,自动摄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电动升降液晶屏,整体组合成一套智能会议系统。系统设计 该小会议主要是以圆桌会议为主,属于高级别的会议形式,我们设计的会议发言系统也是手拉手系统,设计以主席权限优先,客席请求发言方式。同大会议一样我们也采用了丹麦的DIS会议系统,该系统无论是大型讨论发言,还是请求发言方式都能满足,只需简单设置即可。考虑到小会议室的实际声场,设计了以立体声为主的扩声方式,我们选择了同大会议室相同系列扬声器,以保证在音色上的统一性。设计在房间的四角进行吊装。同大会议室相同,设计了电动升降液晶显示屏、宏智能集中控制系统和数字多媒体矩阵音频系统,以满足各种会议需求

下载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室》教学设计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

    教室桌椅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 姓名:李江涛 学号:41206022002 班级:产品造型设计1班西安工程大学教室桌椅改良设计 背景 目前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的教室桌椅普遍......

    虚拟声学信号采集系统设计论文(合集)

    1虚拟声学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设计研究1.1系统前面板的设计虚拟仪器的前面板设计是否合理对虚拟仪器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面向使用者,使用者对其分布的合理程度也有着......

    初三物理 声学复习教学设计王平

    第一章 声现象教学设计 商镇中学王平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

    我的教室我设计

    《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教室我设计》,这是一节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

    幼儿园教室设计思路

    幼儿园小班教室设计 教室总设计草图 教室局部效果图 - 1 好动、精力万盛,室内最好不要用橙色。以免影响幼儿垂眼。 (二)灯光设计技巧 把不同的照明技术和照明效果组合在一起,可......

    教室日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传感器应用课题 题 目教室日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专 业 电气控制与自动化班 级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0级2班 姓名/学号 2012年 11月 24日 教室日光灯控制系统 教室日光灯控......

    设计教室[小编整理]

    (1) 设计教室 设计教室一般作为交流的场所,相互校正和得到启发的场所,多以既有规划之大空间分配,有的以年级区分有的则不分年级而以混合编组,由学生自行隔间,一般说来,在目前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