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 中 国 草 书 溯 源 与 发 展
论 中 国 草 书 溯 源 与 发 展
黄其锦(一冰)
古老而优秀的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了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发展到仓颉制造符号文字即象形文字,革除了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了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随后演进为大篆(广义的大篆有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到秦代统一后依序为李斯创小篆、程邈创隶书、汉代史游创章草、刘德升创行书、张芝創今草、三国钟繇创楷书。从此形成并确立了中国的篆、隶、草、行、楷五体书法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书法的鼎盛时代是晋唐时代。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学习汉代刘德升行书、张芝今草和三国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将行书和今草书体发展到最高境界(代表作有《兰亭序》和《十七帖》);唐代欧、虞、薛、褚、颜、柳的楷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亦将中国书法中的楷书发展到占统治地位的最高境界,成为千秋万代学习书法的楷模;唐代张旭、怀素最终在唐楷和王羲之行书、今草书体基础上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创立了空前绝后的狂草书法,把书法这门艺术推至巅峰。在中国书法史上,狂草是正统的五体书法中最后形成的一种书体。一千二百多年来,狂草这门神妙的书法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代书家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书苑之奇葩、翰林之瑰宝,是艺术中之艺术、书法中之书法,为古今书法家所追求,亦愈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所珍爱。
五体书法艺术中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西汉史游经东汉杜度、崔瑗而形成的章草;第二阶段是汉末张芝創立今草(历史上第一个草圣,代表作有《冠军帖》),晋代书圣王羲之完善今草;第三阶段是唐代张旭、怀素在唐楷和王羲之行书、今草基础上发展创立的狂草,史称张颠醉素俩草圣,将草书推至巅峰。其代表作有张旭《肚痛贴》《心经》《李青莲序》等和怀素《自叙帖》。
自唐代张旭、怀素狂草书法问世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虽出现宋代黄庭坚、元代鲜于枢、明代祝枝山、徐渭、王铎、清代傅山等几个草书大家,然而终是每况愈下。一直没能再登唐代的狂草书法殿堂。近代著名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古人之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创立了标准草书,功德无量。被誉为当代草圣。又有草书大家林散之创造出一种瘦劲飘逸的林体。代表作是《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日本影响巨大,亦被誉为当代草圣。然而还是在小草即今草中不断徘徊。
早在东晋,书圣王羲之在其草诀歌开篇曰:“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须完”。伟人毛泽东在练书法时也曾说过:“各个体我都研究过,我都不遵守,我写我的体”,最终选习奔放、豪迈之狂草,形成了毛体行草书法。其神韵、气势,空前绝后。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千古绝伦,名垂青史。
对于草书中的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形式,现代于右任的入室弟子胡公石先生云:“以上三种草书,从组织的特点相比较,章草太落后,狂草太神化,今草为介乎二者之间。”因此,自宋以来草书家一直徘徊在小草之间,原因在于草书领域中不仅小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且居中。走儒家的中庸之道,即走三形式居中的路---小草最保险。而走狂草的路,那是铤而走险,因为它太神化,不可揣摩、无法可依。因此,自宋以来的草书家只能一直徘徊或倒退到草书的第二阶段---小草而不能前进。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发展,伴随时代发展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已经成为一种非实用的纯艺术门类。登上书法艺术的狂草巅峰,效唐代张旭、怀素之笔法,翰墨载道,通过狂草书法的形式写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时代艺术气息、体现大自然山山水水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具有最强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已成为当代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这条路怎么走,这座峰如何攀,无数书法家在苦苦地探索中。
前面说过,书法到了唐代,欧、虞、薛、褚、颜、柳的楷书已将中国书法中占统治地位的楷书发展到最高境界,成了千秋万代学习书法的楷模;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和今草早已摒弃了原始的篆隶入草方式并给我们展示了最高成就的今草《十七帖》源于楷行;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也是在唐楷和羲之行草书体基础上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创立起来的。因此,宋代苏东坡有“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的著名论断,指出了自晋以来习草先楷后行再草(今草)后狂是唯一正确的路。早在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说:“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意思为: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深思的。然而今天,还有学者甚至大名家和学院的老教授们自己或教诲人们不走从楷至行再草后狂之路和深入自然感悟自然的书法自然之路,而是独辟蹊径,“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他们一头钻进古墓,倒回秦汉篆隶甚至回到更古的甲骨文、籀文即大篆上去寻求所谓“高古”的途径以进入大草和狂草殿堂。结果写出来的所谓大草、狂草作品只有阴柔圆曲之形态、没有阳刚正直之气势;也有曲解清代傅山“四宁四勿”观点,未习楷书、未习羲之今草、未习狂草缔造者张旭、怀素书体去学宋元明清非狂草书家诸如黄庭坚、鲜于枢、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的书法后连草符还表示不清就称为狂草大师的(丑书因此也就产生了);还有不按草书章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肆意挥舞、满纸游丝、杂乱无章也称为狂草的。等等。这一切,一方面说明了立志于大草、狂草的书法家为数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狂草书法处于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境况,大多正在攀登的书法家们正在寻找进入狂草的正确途径。
狂草或曰大草,是今草(小草)的升华,是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书体中的最后一种书体,是草圣张旭、怀素所创,源于唐楷、王羲之行书和今草(小草),源于草圣书法自然中对包罗万象的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草书中的章草源于篆隶就武断地把小草特别是狂草说成源于篆隶!篆隶只是五体书法中的两种非常成熟的书体。古今只有章草源于篆隶。也就是说,从篆隶入手只能进入章草,从章草进今草必须伴随行书。如汉张芝(汉少帝、献帝时期书法家)善杜度(汉章帝期间书法家)、崔瑷(汉安帝---汉桓帝期间书法家)之章草,如果没有刘德升(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行书鼻祖)之行书的问世就不可能有张芝创立今草,又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是建立在张芝今草、刘德升行书、钟繇楷书基础上的。因此,篆隶和今草、狂草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正如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了堆石记事、结绳记事,而后发展到仓颉制造符号文字即象形文字记事从而否定了原始的堆石和结绳记事后象形文字不等于堆石和结绳一样,也正如人类是猴猿发展进化而来的,但发展进化后的人不等于猴猿一样。因为它们之间已经过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颠扑不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基本规律是中国草书发展的基本规律
纵观中国的草书发展史,篆隶发展产生了章草,章草否定了篆隶;章草发展产生了今草,今草否定了章草;今草发展产生了狂草,狂草又否定了今草而成为书法领域中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把章草和今草书法比喻为家养的宠物,它就具有妩媚、可爱、温顺、规矩的特点;而狂草,就是山间猛兽,它具有狂放、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特点。但狂草决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狂草是狂而不乱、狂而有法,狂而自然。)由此可见,一部中国草书发展史就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书法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史。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草书的发展正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所产生的狂草,不具有被否定之否定过的篆隶和章草的属性及痕迹。被否定的篆隶和章草、今草只是一种历史产物、一种成熟的书体而存在。因此,学习狂草如果从篆隶和章草入手,其结果只有阴柔圆曲之形态、没有阳刚正直之气势。因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称之为狂草了;如果依据丑书鼻祖清代傅山四宁四勿---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思想试图从宋元明清书家身上找到进入狂草殿堂之路,那就等于抛弃中华书法的优良传统、抛弃晋代书圣、唐代草圣的章法、笔法。“狂草”将成丑书、“天书”,妇孺皆能。因此,书法的狂草只能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先楷后行再草(今草)到狂的这条唯一正确的路。从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狂草书体发展成当代一冰大狂草书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狂草的产生,迄今1200多年。狂草神秘、不可揣摩、无法可效,难如登天。寻求这门最高书法艺术产生的理由、攀登的方法、超越的途径,承传这门中国书法最高境界的狂草成了时代的需要和草书工作者的艰难使命。
基于上述情况,本人在学习楷行书体35年后,于2000年开始,又用15个春秋研习了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墨迹,结合研习秦汉晋唐李斯、萧何、崔瑗、蔡邕、钟繇、索靖、卫铄、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张怀瓘等人之笔法经典,同时深入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学习《易经》、佛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道教《道德经》。终悟一代草圣颠张醉素在挥毫泼墨时旁若无人、目空一切、如痴如狂之气节,以及惊世骇俗、空前绝后之书法神韵的真谛在于:深功厚力、感悟天地、心空意无、书法自然。
本人在对古今书法之学习、实践、研究、比较后,从唐楷入手,将东晋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今草书体及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笔法之精髓融合一起,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形成了一种继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书体之后的第四种书体---大狂草。这种书法的实质,就是对唐代狂草书法的辩证的否定---“扬弃”。也就是说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了狂草书法中消极的(因酒而发、不可揣摩、非理性)因素,又保留了狂草书法中积极的(形态和气势)因素。这是书法自然的结果。这种书体的产生,将结束延续1200多年来狂草的神秘性,也将使唐代草圣张旭、怀素为人类发明创造的狂草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大狂草与狂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大狂草和狂草的共同点:一是均源于唐楷和羲之行草;二是源于狂草。其野(大自然)生、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程度及神态、气势和狂草基本一致;三是均源于深入自然、感悟自然。
2、大狂草源于狂草,脱胎于狂草又不同于狂草
狂草是朴素的、酒后突发的、非理性的、偶然的产物。正如怀素《自叙贴》引诗所云:他是“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草圣非凡人,常是一日九醉。今人模仿和效法必伤身心。加上狂草具有随意性、酒后突发性、偶然性、非理性的特点,所以俩草圣打造的狂草书法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二百多年无人能登无人能越。缺乏根据及论证、无法操作、不可揣摩、非理性就是狂草的缺点。尽管如此,这丝毫无损两位伟大的当之无愧的草圣。因为他们生长在唐朝这个古代,他们创立的是一种体现自然的代表未来无限生机的最高书法艺术,我们不能要求它一产生就那么的完善。如果没有这两个草圣给我们创立狂草书法,我们今天肯定还在黑暗中探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就是真理。正如没有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一样。
大狂草,顾名思义就是在狂草前面加了一个大字。这个大字,不是指大草,而是指它具有超大容量:它是用一条线贯穿着阴阳、贯穿着大自然,也就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大狂草是将狂草上升为唯物辩证的、理性的、必然的、非酒能发的、能够揭示书法与自然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诸多范畴的超大容量的纯理性书法。大狂草的产生将使狂草成为人们可以操作、可以揣摩、可以学习的书法。由此可见,大狂草是狂草的升华。它的产生将使狂草书法艺术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殿堂。一冰大狂草的生成:
一冰大狂草是在唐楷、王羲之行书、今草和张旭、怀素狂草基础上再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产生的一种理性书法。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一分为二的理论将伏羲先天八卦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原理一线贯穿阴阳。太极是
一、是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阴阳是天地之道、男女之道,同样也是书法之道。在书法上的道生一,即书法原本是太极一条自然的线;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也就是一分为二的阴线和阳线(两仪又生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其表现形式有刚线柔线、虚线实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曲线直线、浓线淡线、燥线湿线等等)贯穿着书法之道,联通着大自然。书法的阴阳还体现在笔法的正锋侧锋、顺锋逆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以及字形的大小、长短、宽窄、粗细、仰卧、正斜和行距字间的疏密等等;二生三,也就是说在两仪生出的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上,分别各加一阳爻或阴爻,叠之为三,就产生八种形态的符号即先天八卦。二生三还可以理解为阴阳产生精气神;三生万物,即叠之为三所形成的八种形态的符号即先天八卦表达了宇宙的万千气象。也可以理解为叠之为三所形成的八种形态以及人的精气神产生了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狂草书法体系。正如东汉书家蔡邕所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大狂草在书写时必须始终贯穿“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念,还应持有佛学《心经》揭示的心空意无状态;在书写50字以上长、大篇幅时,应依据伏羲先天八卦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的原理进行书法布阵,使书法之气贯通于各行。
一冰大狂草的气势、形态和书写方法总纲:
一是气势雄健、刚柔相济、体现天地之阴阳、体现中华民族之气质:横如大梁竖如立柱坚固挺拔、撇如长枪捺如利剑气势如虹、点如高山坠石转如铁划银钩八面出锋、大开大合、气象万千;
二是书法形态诡奇怪状、阴阳平衡、千姿百态、体现大自然景象;
三是书写方法疾速又兼迟重。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势若奔蛇走虺动天地,声如骤雨旋风惊满堂。
大狂草刚问世,其初步历程:
2011年作品《诸葛亮·戒子篇》、《曹操·龟虽寿》,由中国《教育艺术》用作11期封底分发到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和全国中小学校;
2012年四条屏作品《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参加国管局举办的全国驻京干部职工首届书画摄影展获书法组优秀奖;
2013年8尺两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被周总理纪念馆收藏。
2014年作品在台湾展出,并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举办的《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台北书画邀请展》题词;
2015年作品佛偈8尺2屏,参加首届全国书画名家佛教禅意作品邀请展;大狂草书法《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曹操·龟虽寿》,应邀参加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中国广电艺术网、北京荣宝斋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书画交流展》。
2015年10月,文化部离退休干部局、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内刊《中国老年文化》的书画天地栏目刊登了一冰《杨子艺.武夷漂流》大狂草书法。
2015年11月《教育艺术》杂志的封面封底封三和教育艺术广场专栏刊登中国书画月报、收藏艺术报主编杨子艺撰文“一枝独秀海纳百川龙飞四海大狂草.八面出锋天容万物凤舞九天自然成 ” 及《教育艺术》杂志社主编郭海燕撰文 “大狂草书法家一冰”两文介绍了一冰大狂草书法的形成和取得的初步成就,并发放到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及全国中小学校。
一冰大狂草书法艺术的社会评价
A.中国当代教育艺术泰斗、共和国演讲大师、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李燕杰先生主办的国家一级刊物--2015年11期《教育艺术》封面人物介绍云:
一冰,本名黄其锦,1957年生,福建省上杭县人,厦门大学政管专业毕业。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粹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狂草书法家。
一冰七岁习书,潜心五十载之学习、实践、研究、比较,将晋代书圣王羲之行草书体和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狂草笔法之精髓融为一体。在古今草书三体章、今、狂基础上,发展升华、创立了一种新的、体现时代艺术气息的大狂草书法。特点是一大:一线贯穿阴阳,体现五行,书法自然,气势宏大。如《晋·陆机·文赋》所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二狂:势若奔蛇走虺惊天地,声如骤雨旋风泣鬼神。横如大梁竖如立柱坚固挺拔、撇如长枪捺如利剑气势如虹,点如高山坠石转如铁划银钩,大开大合、疾速骇人、诡奇怪状翻合宜。一冰大狂草书法艺术的诞生,改变了中国自宋以来草书只柔不刚、只曲不直、只圆不方、只阴不阳的柔、曲、圆、阴书写方式,为人类展示了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气势雄健、八面出锋的大狂草书写方法。B.原《中国文化报》副社长、《艺术市场》杂志社社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当代行书大家杨开金先生在子艺、一冰中国名山大川诗书锦集序言中撰文:“子艺与一冰先生《中国名山大川诗书锦集》三山五岳艺冰情缘首集作品即将出版。欣读书稿,愛不释手。其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既富古韵,更见于创新,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二位先生之所以奉献出精品力作,源于他们的高深学识与艺术修养,源于他们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热爱和深遂理解,源于他们对艺术的尊重和挚著的追求。特撰联:冰写狂草图文并茂益读者,艺结善缘诗书同源扬国风。”又云:“一冰笔耕五十载,将东晋书圣王羲之行草书体和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笔法之精髓融为一体,感悟自然,创立了中国草书的第四种书写方式——大狂草。从而改变了草书阴柔圆曲之形态、重现了中华草书阳刚正直之气势;为人类展示了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八面出锋、气势雄健的体现时代气息的大狂草书写方法。” “读完锦集,无形中被一冰筆下走龙蛇,满纸枝枯藤的大狂草所惊叹。更被子艺胸中淡云薄雾,青山绿水的绝美诗文所震撼。”
C.中国书画月报、收藏艺术报主编 杨子艺先生诗赞一冰大狂草:
一株独秀大狂草,八面出锋浑天成。自古书体无陈规,冰得妙法自然生。释道儒理融一体,独辟蹊径用笔耕。春华秋实结硕果,承前启后精气神。
D.第一任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三、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祥隶创始人、中国当代隶书第一人王祥之先生和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全国联坛十秀、被启功大师誉为“对联书法捷才”,被欧阳中石大师誉为“齐鲁联客”、创中国楹联撰写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行书大家王庆新先生分别对一冰大狂草书法书写楹联:
一枝独秀海纳百川龙飞四海大狂草,八面出锋天容万物凤舞九天自然成。
E.联合国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东坡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参伊阙书画院执行院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由启功大师恩赐雅号——扬州九怪的宋草人先生撰写楹联:
冰书狂草熔古铸今开新境,艺结情缘清风携诗绘蓝图。
F.中国高古玉联合研究会会长武振起先生诗赞一冰大狂草:
书壇一冰缘墨痴,师古创新得神韵。苦耕狂草日临池,妙墨独秀自成荫。挥毫行筆纸生烟,势若长虹气清新。天成体法书大狂,横空凌驾贯古今。
读一冰先生书法大狂草,一觉耳目清新、实为神品。自唐人张旭、怀素狂草之后继者一冰先生大狂草、可谓承前启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武振起。
第二篇:中国的商会溯源与历史发展
中国的商会溯源与历史发展
协商汇
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社团民非组织的放开,全国各地商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分分成立。那么大家究竟对商会组织的宗旨、形式、职能及运作模式了解多少呢?本专题将为大家系统性的介绍中国商会组织的创立起源及国外商会组织的发展特点,以供各级商会学习借鉴。
一、中国商会的溯源与发展
在西方近代商会产生之前,我国各地已有为数众多的商业行会和手工业行会。据史料记载,我国的行会组织起源很早,上可追朔至西周、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6世纪末叶起,隋、唐、宋朝的市肆中已经有了“行”,行业组织为首者有“行头”、“行首”、“行老”之称。当时的“行”已具有商业行业和“工商业者组织”的含义。从古代到近代,商会组织的形式如下:
西周———肆
据史载,中国的行会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前后。从西周开始,我国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分工也逐渐细化。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加上城市的出现和繁荣,产生了行会的萌芽,《论语》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里的“肆”,指的就是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
先秦时代———行
这个时期的行会被称为“肆”,汉代称为“行列”、“市列”,隋唐代后则称为“行”。据《中国史稿》记载:大都市经营同一行业的店铺增多,就产生了同行业的封建性组织———行。行由行首或行头主持本行的事务,在行内负责贯彻有关官员和市场的规定,向政府交纳税收,办理与官府的交涉关系事项等。封建政府则利用“行”这一特别的组织和“行”头加强对各行的控制。
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一方面是为了限制竞争,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官府的差遣,便于行会会员共同承担应尽的义务和分摊各会员应付的份额。从官府来看,行会便于其统治和管理手工业、商业者,可以简便地有效率地通过行会征徭役、派官差和推行各种经济政策。
明代———商帮
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是“人自为战”,尚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也即有“商”而无“帮”。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在商业中具有“龙头”作用的行业在一些地区兴起,传统“抑商”政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最明显的是,在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不少商人群体———商帮,他们是驰骋于商界的一支支劲旅,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品贸易。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最后阶段的开始。
它的活动在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商业史中,山东商帮、山西商帮、陕西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徽州商帮等十大商帮,在明清300余年中,都是称雄逐鹿于商界的商人群体。一个商帮,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除与整个社会有一定联系以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明清朝代———行会
行会在宋代有了一个较大发展。进入明清朝代,行会则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领域,开始分别以行帮、帮会、会馆和会所等不同名目和组织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时期各类行会的作用大致如下:
(一)通过制订行规行纪,用对会员强制的办法,限制行业内部的竞争,同时抵制来自外部的竞争。
(二)举办周济同业人员的贫穷、疾病、养老、送老等福利事业。
(三)承接并应酬官府的要求,保证本业人员所能承担的最低限度的征役,努力抵制官府的过分剥削和欺压。
二、中国近代商会的发展
中国真正的商会制度的建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可以说是晚清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商会,并呼吁中国政府和商人设立商会的是著名的企业家、思想家郑观应。他认为,通过商会的形式连结官、商是一种好办法。而建立商会应该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商会制度的建立实则有赖于清政府官方的强力推动。清政府推动建立商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经济的振兴与加强对经济组织的管理。清政府希望通过商会向官员阐述商人权利,同时传达政府政策并使这些政策被商人所接受。
1903年,在郑观应、康有为、张謇和一些清政府官员的呼吁下,清朝在中央各部之外新设立了商部,作为统辖农工商实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商部成立后,其最早的活动就是促成商会的成立,全力推进全国各级商会的建立。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禀定商会简明章程》和《商会章程附则六条》。这项法律文件是中国早期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
《禀定商会简明章程》共计26条,内容包括对商会宗旨的规定、商会的设立等。它规定:商会应通商情,保商利,有联络无倾轧,有信义而无诈虞;同时要剔除内弊,考察外情,成为重商之脉络。
《章程》还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会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会;而于商务较次之地,设立分会,仍就省份隶属于商务总会。
《禀定商会简明章程》颁布后,第一个创立的商会是上海商务总会。在随后的几年里,商会就发展为具有800个商会和分会的全国性网络,并成立了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章程》中,商会的职能被描述为九个方面:调查商情;发展商业;振兴商穴;维持商务;辅助商政;议订商律、商税和议结对外商约;裁判商事;竞赛商品;其他商务。
从中国商会创立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早期商会从一开始便包含着民间和官方的二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官府和商民之间的纽带和中介。就商会与官方密切关系和其成员的社会地位而言,商会又多少带有半官方机构的意味,商会领导人和部分会员都具有准官僚的社会和法律地位。所以中国的早期商会是当地工商界的主要代言机关,亦是政府对商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借。
1928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被解散,代之而起的是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全国商会联合会,这一年成了中国商会正式加入国际商会的起点。
这个时期的商会表现形式为: 鸦片战争后———同业公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始创办的近代工业,为中国第一回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工场作坊和以军火工业为代表的近代企业的涌现,社会也需求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组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性质的同业公会相继在清末民(国)初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20世纪初在中国各地普遍开始成为“商会”。1902年,上海出现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即后来的“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经改组称为“上海总商会”。
民国时期———同业公会、商会 同业公会在中华民国时期发展得很好。中国各地区每个行业几乎都组织有同业公会,如1943年3月成立的“中国全国工业协会”,1946年成立的北平市商会,1947年依照国民政府《工商会法》,北平市商会划分出机器制造业、面粉制造业、印刷业、剥革业等17个工业公会,建立了“北平市工业公会”。1948年上海市各工业同业公会也另行成立了“上海市工业会”,至上海解放,在工业会中有86个同业公会,在商业会下有215个同业公会。解放初期的同业公会在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以及促进公私合营、抗美援朝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新中国商会
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共中央及领导人就着手对旧商会进行改造,并商议成立新商会等重大问题。1949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会见原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时就表示,准备成立工商联组织。同年8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提出“工商业以合并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的制度构想。随后,许多市、县在新中国诞生后纷纷接收、改组旧商会和旧工业会,成立工商联。
1952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并由中央统战部发出的《关于改组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明确了工商联及同业公会改组的方针和原则,确立了工商联的组成、性质、组织机构和任务,这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共中央关于对待工商联的方针政策方面所发布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同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47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并于8月6日公布施行。
1953年10月,全国成立了1955个各级工商联,同时,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也正式宣告成立。到1954年底,全国各级工商联组织发展到2005个,占全国行政区划总数的86.6%。1955年底,全国各级工商联组织发展到2032个,占全国行政区划总数的88%。1956年10月,全国各级工商联组织发展到2116个,其中县工商联1928个,占全国2110个县份的91.4%。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工商联组织的发展曾一度受到影响。1957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同意发布《关于继续发挥工商业联合会的作用的意见》。文件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工商联仍然需要存在,并且需要进一步发挥它的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此后,工商联按照《意见》精神调整、巩固和发展,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国县和县以上工商联仍有2070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商联名存实亡,其组织瘫痪达10年之久。
解放后———工商联合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务院的指引下,各地相继成立了工商联合会,并着手整顿旧的同业公会,将同业公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工商联,但是工商联的各项工作都是通过这些同业公会贯彻执行的。1953年,同业公会改为工商联领导下的专业组织。这时的这种专业组织与原来的行会或同业公会相比就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改变后的这种专业组织不再或基本不再具有代表本行业企业利益和要求的义务,而是逐渐形成代表工商联与这个行业进行联系的渠道;二是这种变化使参加工商联的同业公会只是以个人身份直接加入工商联,而不再作为团体会员开展活动。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58年前后,作为私营工商企业的民间联合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会演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商联组织逐步得到了恢复。1988年11月30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第1条首次规定,“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国工商业界组织的人民团体,民间的对内对外商会”,赋予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中国民间商会的法律地位。1991年上半年,有921个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已经恢复建立了工商联组织。到1997年底,全国县及县以上工商联组织已发展到2925个,并建立了14076个乡镇分会或乡镇商会,形成了以行政区为基本单位、深入到基层的庞大组织网络。
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承担的工作范围继续扩展,不断增设新的机构,增加工作人员,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城市增设了分会和支会。1986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经过长期的筹备和吸收一大批企业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章程》,选举了新的委员会。1988年6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各地方分会、支会也相继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从1988年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开始建立行业分会,以促进有关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增进国内外同行业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1994年5月,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第28届国际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接纳中国人会。1994年11月,国际商会第168次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同意中国加入国际商会并组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1995年1月1日,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包括中国国际商会在内的171家工商组织、经贸团体及企业作为创始会员,中国国际商会作为主席单位,该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国际商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目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与160多个对口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合商会;同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还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代表处。在国内,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49个地方分会、600多个支会和县级国际商会,还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农业、汽车、石化、商业、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产业、供销合作、建设、粮食、外企等部门建立了18个行业分会,全国会员企业近7万家。
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启动,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特别是同行业之间的协调作用开始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以1978年成立的上海包装技术协会、食品工业协会为标志,一种新的由同一行业的工商业企业组织起来的行业协会,逐渐步入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舞台。1983年成立的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是一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1986年以后,由于政府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大部分具有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公司、政府行业性职能管理机构或被撤销,或被改组,或被合并,由被撤销、改组或合并的行政性公司与政府行业性职能管理机构转化而来的行业协会相继成立,截至1987年,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就达到71家。(23)在随后的几年里,原有的国务院属下的纺织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等政府行业性职能管理机构也相继进行了改组,一部分作为行业主管局合并到后来新设立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现在的商务部),一部分组建为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一部分即为新的全国性行业协会。1993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行业协会的市场调控作用被中央决策层所重视,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建设也已提上了日程。1997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达了《关于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行业协会试点的方案》,正式启动了我国行业协会的改革,行业协会由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至1999年4月,工商领域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已达420余家。
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为载体的中国民间商会、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中国国际商会、以全国性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行业商会这一三足分立、多元多层的商会制度格局。
第三篇: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也有着明显的短处。自2008年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受到重创。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参与者,当然也逃不出经济的严重的损失。外部需求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型企业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沿海大部分出口型企业倒闭,大量公民失业。加上中国房价大涨、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减弱,民生、医疗、教育的需求的增长与当时建设的不足的矛盾日益激烈。当今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又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经济、政治、法律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关键词:政治体制 法律法规 民生建设 经济结构改革 发展目标与战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种的发展是以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产业长期处于低端产业链为代价取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了,所以经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全面解放人的发展自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解放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充分发挥人的生产积极性。~~~~
二、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与产业链的地位。中国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人文关怀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与需求。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是经济改革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发展服务产业,高科技产业,减少低端污染消耗型产业是现在的改革重点。~~~~
三、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 2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民生性建设的保障。~~~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国有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
四、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完善法律,加强对公民合法财产的产权的保护是提升公民生产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公民的监督权,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使公民可以更好的监督政府官员,以及政府官员财产透明化,减少腐败。~~~
3深化税务法律改革,金融体系法律改革。加快落后产业的淘汰与发达产业的扶持。~~~~
第四篇:论中国梦的发展与实现
论中国梦的发展与实现
姓名:李晓焕学号:2120906014班级:电子2
3摘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关于“中国梦”进行了论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国梦伟大复兴发展实现当代大学生
正文: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国梦之历史源起,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丰厚资源。然而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
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始终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无法实现的梦想。那时的中国梦便是民族的独立和强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梦。紧接着又紧锣密鼓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摸索,吸取了一系列教训之后,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出现了曙光。
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强盛,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日益增强,具备了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前面,还有36年的新征程,将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中国梦又应该如何去实现呢?
习近平主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2.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
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儿不懈奋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3.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
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暗中放飞青春梦想。
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梦”又是“世界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繁荣昌盛的伟大梦想。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其次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有才无德的人实施的高科技犯罪更加可怕。最后,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实现中国梦走出一条坚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中国梦的由来、意义和内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树荫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梦”论述摘编》——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李源、高雷
《实现中国梦,青年学生的职责》——百度文库 王振华 1.
第五篇:《乡土中国》读后感:寻根溯源
寻根溯源
——《乡土中国》读后感
壶关局 宋超
《乡土中国》是一本剖析四十年代的中国乡土社会生态现象的研究著作。横跨半个世纪,本书中的观点放在我出生的九十年代乡村的风土人情同样适合不过。乡村,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城市,也因着上学的缘故辗转生活过,所以我对于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生态现象的明显差异深有体会,也能感受到二者血脉相连的关系。在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里,两种社会生态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只是寻根论理,特别是对“乡土社会”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进行的合理诠释。
全书共有十四个章节,深入浅出地把乡土社会学晦涩难懂的定义请下了神坛,整本书平易近人而耐人寻味。在这里,我们可以思考到如何更好地提高乡村文化教育水平;探寻我国自古而来“己”为核心辐射的差序格局如何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何中国社会的男女有别是仅次于等级森严的第二个社会壁垒;如何权衡情礼法,更和谐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文字下乡看教育。近三十年来,小学教育五年制变为六年制,文理两科分分合合,教育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迷茫停滞的阶段。而在乡村,从村村有小学,镇镇有中学到现在尽数荒废,如今农村家庭需要举全家之力送孩子去县区读书。费老在文字下乡章节中谈到乡村教育,最后总结说只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而如今,知识改变命运理念深入乡村,然而求学远、成本高、回报难三座大山高高屹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教育脱贫,值得深思。
差序格局看公私。在读到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里说道国民劣根性之一自私的特点时,我深刻的感受到作者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然而,何为“自”如何“私”的根在本书中篇论述的我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可见一斑。差序格局即以“已”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层层水纹般的社会结构,并且大小不一,伸缩变幻。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群己的界限是相对的,方向一变,则公和私也随着变化,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的人和事屡见不鲜。
男女有别看两性。有人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因为男和女在认知上千差万别,其实,永远划分着男女界线的是生理差别。本书中写到,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中,中国的家庭是以“父”系扩大的,已结婚的女儿和女婿都是外家人,所以,在家庭这个传承性的事业社群,主轴在父子之间,夫妇成为了配轴,夫妇之间感情故而随之淡漠。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向去发展,“男”“女”成为最敏感最忌讳的话题。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研究男女俩性心理差异、男女相处之道的书籍和节目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夫妇逐渐成为了主轴,譬如在外事访问和重大国际活动上我们的领袖及其夫人均是共同出面,而这便是中国男女关系走向黄金时代的好现象。
无讼礼治看法治。乡土社会既非人治,也非法治,可以说最确切是礼治。礼是地方传统规矩,是祖祖代代逢事首要选择的方式,是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十里八乡的纠纷,乡里百姓首先会选择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明辨,而讼师则是最不讨喜的人。因为依着现行法去判决,时常与地方传统不合,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当前,《小郭跑腿》、《金牌调解》等节目在百姓中很受欢迎,因为老百姓始终觉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是否合乎法并不太紧要。“法”对于普通人仍是很高冷。
总的来说,个人觉得“乡土社会”主要在于情感和伦理,“现代社会”主要体现自由和规则,这也是未来的潮流趋势。我国的“现代社会”有独特的成长背景,有自己特有的“土气”。希望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寻根溯源、标本兼顾、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后记:木宝在写读后感时倍感艰难,《乡土中国》博大精深,自己但得一二便庆幸万分,又将与书友分享便十分惶恐见笑于大方,故而推荐书友们阅读原书,方能体会到原汁原味,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感悟,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