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青岛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试卷分析
一、整体统计和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原因分析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从卷面看,基础知识中的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学生答得较好。由于本学期自开学起从未放松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注重平时的训练、巩固与积累。这样既扎实了基础又缓解了期中的负担。这种方式将在下学期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
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判断出现失误。例如绕操场跑一圈是旋转。学生以为操场是个圆弧,就是旋转。说明学生对旋转和平移没有完全掌握。
3、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同时却忽略了常识性的东西。
今年数学试卷中第一题中24×13先算(3)×(24)再算(10)×(24)最后算(72)+(240)因为我们平时强调不够,很多学生写成了(1)×(24)。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4、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认真,爱凭感觉做。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经常让学生与完美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例如:
(1).应用题中的列式有晁错书的现象把92抄成93,计算把24抄成20。(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位数,有学生想都不想就写。(3).计算题中,还有人忘写横式结果.(4).学生对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说明课堂溜号严重。
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有些同学遇到应用题时不认真,一旦出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会出现只做一步的现象。这些给我们老师提出了警示,是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6、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差,稍复杂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如最后一道应用题,学生不知道先求什么?
三、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3、力求让知识“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6、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有充足的知识、能力储备。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郑文柏
本单元主要考查的是“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与“克和千克” 有关的解决问题和计算题,还涉及了部分第五单元的知识。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
第4题“反复比较,慎重选择”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而出现选择错误。因此,类似这样实践性很强的知识,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接触,多实践。
第5题“填一填”是一道等量代换的问题,当天平平衡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事物同样重。课上已经教给孩子们方法,按题目要求把每样事物的质量标注在上面,再分别判断质量。孩子要学会看图,知道1只螃蟹=100克,1只螃蟹=5只小虾,则1只小虾=()克;2个菠萝=1个西瓜,那么1个西瓜=()千克。
2、基本计算:
第2题是带有单位名称的计算题,前4道题在算出结果后,有些同学丢了单位名称;另外,要注意:当单位不统一时,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如:1千克-500克,想:1千克=1000克,1000克-500克=500克。
第3题中(3)每只小鸟重200克,()只重1千克。要想:几个200克是1000克。个别同学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没有把题目读懂就盲目填写。
3、解决问题:
第2题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先算出一共有几箱苹果,即2×3=6(箱);再求出“平均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个别同学列了综合算式:48÷2×3= 8(千克)由于没加小括号,运算顺序应从左到右来计算,因此算式的意义出现错误。正确的综合算式为:48÷(2×3)= 8(千克)当然,分步列式也可以,但一定要注意,两步的单位名称别写错!再有,本次测试中丢题的现象很严重,还请同学们在做题时更加认真、仔细!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题目难度适中,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现将本次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学生失分原因。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5、学生对计算还存在马虎现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解决措施:
1、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严格指导,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习惯;不要教教材,不要死学书本知识、不要只帮助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本次考试题检测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暗示今后的教学方向。以上是我对本班学生此次测试情况做的分析。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他们认识做题的好习惯。
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答卷情况:
参考人:52人 及格人:15人 及格率:94% 良好人:17人 良好率 :94% 优秀人:16人 优秀率:72% 高分人:4人 高分率:18%
二、试卷分析及提高措施:
这张试卷主要考查统计方面的知识,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答得还是可以,只有少数同学答得不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很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仔细看题,没弄清一个格代表几个的问题,因而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没按要求去做,因此失分较多。
在做可能性和一定性时,难度较大,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判断出结论,这部分需要在边实验边讲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其他题没有问题。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四年级二班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各位家长:大家好!
刚刚将本次测试的成绩已公布,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成绩有点疑惑,为什么会出现61.6、83.3、85.8等等这样的成绩,现将这个情况给大家做以解释:试卷满分是120分,根据百分制将120分制中所得成绩换算过来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成绩。例如学生试卷成绩是111分,换算成百分制就是92.5分。
全班人数51人,本次考试参考人数51人。80分以上34人,60-79分有14人,不及格3人。满分100分2人(陈露、刘怡然),平均分:82.40分。成绩很不理想!
考试时间比较充足,但是本次试卷仍没有答完的同学有4位,分别是:朱家祥、代晴雅、徐思安、瞿梓娴
口算题出错的一共有34位,分别是:苗子涵、孙振洋、廖渊杰、贾茗博、陈世俊、王涵、孔德霖、于子俽、刘遵伟、马云龙、尹国希、李其隆、赵梓焓、邱韩瑜颜、缑佳怡、刘思涵、赵文博、廖恒艺、王梓萱、火统轩、钱雨涵、高雨嫣、王一涵、王翔玉、贾静谊、陈豪、屈馨悦、孙景曦、郭刘馨、瞿梓娴、徐思安、魏梦瑶、代晴雅、朱家祥。
本次试卷答题过程有漏题忘写现象的共计8人.分别是:王翔玉、代晴雅、屈馨悦、孙景曦、朱家祥、钱雨涵、李其隆、徐思安。
本次试卷中抄错数字的同学共计5人,分别是:王翔玉、朱家祥、鮑世佑、达琦霖、廖渊杰。
通过一系列情况的统计,不难看出,线上上课的1个月时间不难看出:
一、教学效果很不好,平日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举止神态。观察学生听课状态。及时沟通,及时反馈。而线上教学就算教师使用直播的方式,也很难通过小小的屏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况且有的同学屏幕不打开,网络有卡顿。越是好的同学越积极配合屏幕全开。然而是一些有问题的孩子,老师是抓不着摸不到。久而久之是好的同学越来越好。差的同学越来越差。而中等生拼的还是家长配合。班级的整体平均分直线下降。
二,听课效果不高。
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平时在课堂上老师随时可以提醒。而在家里,走神儿的现象难以避免。坐着躺着翘二郎腿儿的各种姿势肯定会有。一会儿喝点水儿,一会儿吃点水果,一会儿再上趟厕所。听课效果怎能保证?
三,家长的负担太重。
很多家长都选择尽可能的在家陪孩子上课。而孩子们在家长面前的状态让很多家长崩溃。不上班一日三餐伺候着。听课内容跟着听。作业跟着检查。电子设备还要时刻监管。好像家长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刚开始还很高兴。过了两天就要疯了。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陪伴孩子。原来是一个喜爱呀!而时间一长。越是年长越癫狂。还有少部分家庭由于某些原因,无人陪伴孩子。这部分学生状态又是什么样呢,难以想象。所以从整体看听课效果很不好。很多家长都在高喊快把这些神兽送给老师吧。
本次考试主要测验的还是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关于学生测试情况的具体分析:一 填空题。对于一些灵活运用的题目,学生理解不到位,说明学生学了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学生审题不清,平时老师越是强调的知识点还是不断出错。
二、判断、选择题,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晰,对于商的变化规律、余数和除数的比较等等仍然不记忆、三、计算题。口算、笔算题目,平时练习不少但正确率不高。用竖式计算时余数忘写、横式中不写结果、抄错数字等等低级错误层出不穷。
四、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第1两题错误较少,对这道题的解题方法都已掌握。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第2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读题。第3题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没有进一步求出剩下的任务,根本不能理解题意。
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算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机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减少学生因片面理解基本概念和思维定势造成的失分。
2、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的第一影响最重要,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应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的活动,充分地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感悟数学。只有在同时拨动情感和思维双重琴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永远都忘不了“活知识”,才能够灵活地举一反三运用到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并在这一过程形成能力,发展智慧。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平时既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论在新知还是练习的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一要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多角度的拓展。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数学教师:丁丽
2021年11月28日
第五篇: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数相乘。教学准备:主题图、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讨论后提出问题。
二、根据回答,学习例题。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尝试解决,探索算理。(1)计算第一题,2×9=18(元)怎样计算2×10元? 学习讨论后汇报方法。(2)巩固练习:口算3×10 10×4(3)第二题怎样列式? 20×3等于多少?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想法。(4)第69页“做一做”
3、总结规律,掌握算法。
讨论:这些题因数和积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师总结。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 4000×2 1000×6
三、思维训练。
1、练习十五1、2、3题。
2、看卡片写得数
四、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及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课本70页的例2主题图。
学生提问。
老师补充: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先让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怎样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启发生想出用前面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解决。
三、拓展延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18×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4、5、6、7题。
五、课堂小结。(略)
在估算时,多位数要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看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同学们,你学会了吗?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8—12题。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学重点: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1)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2)练习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二、用数学知识解题
完成练习十五第9、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三、拓展练习
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五、游戏:小小邮递员。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内容: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好奇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重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学习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学习准备: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学习过程:
一、演示例1的情境图。
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问:这道题怎样算呢?
小组试算、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全班汇报,教师板演出来。
三、分类评价
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类,看看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步骤与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3、4题。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不退位)
12×3 = 3 6(枝)2……因数 × 3……因数 3 6……积
第五课时:笔 算 乘 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进位问题。教学难点:进位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2+3 5×3+6 7×3+8 6×8+32、3 3 2 3 1 2 1 × × ×
× 4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2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王老师要买3套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画外音: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三、指导研究
1、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18×3=
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探讨18×3的算法.(1)学生探索: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间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操作演示:遇到个位积满十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忙。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1)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2)遇到个位上积满十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的数该怎么处理?
(2)演示课件1:师:单根小棒有24根怎么办?为什么一共有5捆小棒?
演示课件2:师:进上来的2捆就相当于这里的“2”。所以1乘3,再加上进来的2。为了避免漏加,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2”。(课件出示)
2、小结:应从个位乘起,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尝试练习:教材第76页“做一做”,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手计算。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的第1、2、3、第六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维和方法。
4、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8+5 7×8+9 2×6+7 7×3+6 5×7+6 8×4+4
2、笔算 3 2 5 1 2 1 9 × 3 × 3 × 4
二、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生看图编题。
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同学在休息室领取矿泉水。每箱24瓶,地面上放着9箱,一共多少瓶? 由学生列式:24×9(板书)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一共多少瓶?
(先算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再减去24瓶约等于220瓶。)
2、师:要知道,我们估算的准不准确,同学们自己动手试做,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3、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归纳出:今天做的竖式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请一学生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出)
4、师:同学们说一说与上节课的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方法一样。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完成78面“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多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多次进位。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例4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4情境图:运动场的看台分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由学生列式:634×8
二、学习新知
1、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
2、汇报自学情况指两名学生演板: 3 4 × 2 3 8 5 0 7 2
3、订正评讲: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出本题与前面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多次进位且连续进位),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4、训练:P79“做一做”
5、巩固练习,反馈调节。4 1 5 8 2 6 3 6 4 2 × 8 × 4 × 5 × 9
三、多层次练习,提高能力
1、对比练习。(1)337×4(2)389×6 做完后讨论两题的相同点各不同点。
2、改错练习。
249×6=1294 348×7=2336 2 4 9 3 4 8 × 2 5 6 × 2 5 7 1 2 9 4 2 3 3 6
四、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5、6、7题。
第八课时:笔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的练习十八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8、9、10、11、12、13题。
1、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4、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5、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6、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学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难点:0和乘法与0的加法进行比较。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学习过程:
一、用课件呈现3幅图:
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中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七仙女来到蟠桃园,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树上吃桃子。
3、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教师提问:
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0×9=()0×0=()
三、“做一做”P83直接写在书上。
四、呈现例6的主题图。
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来吗?怎么列式? 师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算法一:500×3=1500 算法二: 5 0 8 8×3=24 × 3 1500+24=1524 1 5 2 4 师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五、巩固发展
1、P84“做一做”
2、猜一猜,205×4各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3、比较异同,并计算出结果。
① 1 3 8 1 0 8 ②1 0 2 1 0 9 × 4 × 4 × 3 × 3
4、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1)1+2+3+4+5+6+7+8+9+0=(2)1×2×3×4×5×6×7×8×9×0=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6的内容及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
3、小精灵:自己算一算?
4、学生汇报交流、质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8 0 2 8 0 ×2 3 × 2 3 8 4 0 8 4 0
5、比较两咱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6、即时训练:P86“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指4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
二、归纳小结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齐,多位数末尾有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你会计算207×4与8×420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8的练习二十的第5—8题。学习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409×7 2800×5 380×6 207×8
二、应用问题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至8题
1、第5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第7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4、第8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三、全课总结(自我整理)
四、独立训练。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位数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应用数学
1、师:我们已经学过口算、估算、笔算乘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2、出示课件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约有多远?(2)每套课桌椅坐2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3、讨论:
每题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思考
(1)笔算乘法计算算,应该从哪位乘起比较简便。(2)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3)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时应该怎么办? 四人小组汇报思考结果,并进行评价。
二、深化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独立解答第2题。
3、讨论完成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