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广泛社交利弊分析
研究生广泛社交利弊分析
利
1、通过广泛交际,社会实践,深入认识生产生活的实际操作性,认识成功是一步步“踏”出来的,而不是“跨”出来的,是脚走的,而不是用眼量的。这样,有利于踏下心来,认真做人,仔细做事,扎实学习。
2、广泛交际,有利于学习他人优点,提醒自己缺点,提高交际能力、专业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等等。
3、了解社会,发现和创造日后的就业机遇。
4、广泛交际,可以交接志同道合者。
5、广泛交际,可以使心情愉快。
但也要注意:
1、在交际中,要有选择,首先人品要好,不要对自己有害。
2、在交际中思考、要逐渐成熟。
3、要合理调配时间,不能影响学习。
4、不要造成经济负担。
总之,广泛交际很必要,是大学无形的必修课。正方所持立场: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于弊
弊
1、逻辑层面:⑴、利弊是相对的,我们承认社交有其好的一面,但在现实社会中它对大学生不利的一面表现得更突出,影响更大。⑵、横向范围上的广必然导致纵向深度上的不足,广泛社交很可能会导致交往的深度不够,对人或物了解不够。
2、理论层面:
⑴、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广泛社交,更多的只会是为潮流所牵动。到头来沉湎于各种交际活动中难以自拔,有的甚至迷惑了方向。
⑵、从唯物主义来讲,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了这个度的 再美好的东西也会变质。社交也是如此。
3、现实层面:⑴、大学生社交过广、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⑵、大学生涉世不深成为非法传销等犯罪活动的牺牲品。⑶、大学生社交广泛但又不能识人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⑷、大学生广泛社交但又不能很好地甄别各种思想而导致拜金 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滋生。
⑸、大学生把过多的时间放在社交上而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的甚至毕不了业。⑹、大学生在经济上一般都没有完全独立,而真正的广泛社交不 仅需要时间精力,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4、价值层面:⑴、从个人价值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我们才能更理智地权衡社交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 我们才能让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更专注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总 结 :大学生适度有益的社交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然而一旦是广泛的社交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必定弊大于利。
对方出发点:
1、忽视了辩论主体“大学生”特殊的身份和主要任务,没有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2、把广泛社交简单地理解为社交,忽视了广泛两个字的特殊要求。或是在广泛前加上“有选择的”这个条件,缩小辩题的讨论范围。
3、强调大学生要在社交中锻炼自己,但是忽视了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心态过于浮躁。
4、只看到社交的好处却没有意识到社交特别是广泛社交的弊端,过于片面化。
5、没有具体理清弊大于利和利大于弊之间相对的逻辑关系
正方问题
“广泛”一词在任何词典的解释里都没有被加上“无限”的定义.即范围大,不是范围无限大,面积广,不是面积无限广.而且你显然忽略的辩题上的“研究生”三个字,我们讨论的是研究生的广泛的社交,这种社交是你所认为的那种毫无边际与范围的滥交吗?第二,你认为“研究生在心理生理方面还未成熟”,那么我请问,心理生理完全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按照你的观点,大学生要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心理和生理完全成熟,才可以接触社会呢?而你所举例中的结果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与社会适度交往而造成的后果.第三,正像你所说的那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你是怎么肯定研究生广泛的社交就一定会是过度的滥交呢?
1、对方辩友,我们说有利有弊才能比较大于,请问您大学生社交的利弊都有哪些呢?
2、对方辩友,你的确举出了很多弊端,但是您就是没有为我举出如何大于它的利端,再请问您您衡量“大于”的标准是什么?
3、请对方辩友告诉我,大学教育应不应该培养能与社会更好融合、更能适应的多方面人才?
4、对方辩友的逻辑实在很奇怪,梨子好吃您就能说苹果不好吃吗?其他途径(这里指对方说的一些其他培养综合能力的途径)利大于弊您就能说大学生社交弊大于利吗?
5、对方辩友,如果大学生社交真的弊大于利,那么国家或是学校为何不明令禁止大学生进行社交活动呢?
书本中的知识是否有限?
书本中的知识是否取自社会呢?
我们大学生是不是要半全面面向社会,广泛社交呢? 广泛社交的不利面是否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控来限制呢?
反方问题“
巩固本方问题
1、针对今天的辩题,社交是否等于社会交往?
对方辩友显然有些望文生意了,认为社交就是社会交往的简称,那些可爱到底是可以去爱还是可怜没人爱呢?
2、对方辩友可以避而不答,那么就让我们回到社交上,请问对方辩友什么是社会交往?
3、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解,社交是不是就等于人与人在社会上的交际来往?
4、那么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的烙印,也就是说社交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活动。那么今天辩题广不广泛又有什么意义呢?
5、社交是否属于社会交往的范畴?
6、根据《实用大百科全书》社会交往按目的和角色可以分为社交和私交。请问对方辩友社交和私交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7、请问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否具备符合以上两者的成熟条件?(社交具有一定完善的形式和具有鲜明的社会目的)
8、对方辩友说能就能,真是能也能,不能也能!那么我请教对方辩友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大学生的群体不具备社交的成熟条件)
9、一个心地善良和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分别进行广泛社交请问对方辩友,这两种社交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10、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赛后某一天在街上碰到您,我们相互打了个不是很热情的招呼,这算不算是社交?
提问反方问题
1、广泛社交利大于弊是否意味着越广越好?
2、各高校举行社交礼仪大赛的目的是什么?
3、在个体社会的过程中大学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4、广泛社交是否会花费大量的精力?
5、社交有哪些特点?
6、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
心理不成熟(误入歧途,身心受损)——心理是需要锻炼的,正是因为心理不成熟才需要更为广泛的社交。难道对方辩友因为害怕吃饭吃噎着了,你就不吃饭了么?
经济不完全独立——并不是一切都需要金钱的,金钱也不能能实现一切的,对于社交重要的是技能,而对于广泛社交,技能就更重要了
成绩下降——成绩,成绩,我们青年们多少的美好生活因为成绩的缘故而破灭了啊,但我想说,在保证不挂科的情况下,浙中大的大学生是有很多的时间的,我们通宵,我们旅游,我们去KTV,我们可以与自己的男女朋友聊天一个下午,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广泛社交呢?
广泛社交——不是过度社交,广泛社交并不是完全抛开课堂学习,不是将全部精力或者是绝大多数精力用于社交活动,更不是无度的社交。这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广泛社交是有利于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对日后的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大学生精力有限——的确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青年难道不应该将有限的经历投入到无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么,而投入建设的前提不需要广泛社交来获得各种能力么?
没有过硬的知识积累——大学所教授的是什么,是高等科学文化知识啊,而全面面对社会时所需要的能力是书本上能够学习的了的么,难道对方辩友想要在地板上练习游泳,在梦境中傲游宇宙么?
高等教育——从性质上来说: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包括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以及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教育这三个方面。
我方有一组数据——据中科院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明显不善交际者有80%,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走上社会因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而导致心理严重扭曲的更是太多太多了。
因此我们才要越发地广泛社交,积极努力来构建自身的完整的心理
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的,从我们成为大学生的一开始就具有了神圣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脱离社会,人就不是人,脱离了社会,大学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我方不得不指出的是,对方辩友的偏颇之处: 转移话题、偷换概念—— 强词夺理、以偏概全—— 机械类比——
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网上比赛评论:
首先立论方面,双方的焦点都集中在广泛这二字上,正方将广泛定义为层面和接触的广泛,是一种适度的广泛。而反方认为广泛的定义为方面广,范围大,它的外延排斥了任何限制性。广泛即为“广泛”。正方对于广泛的定义不够精确,很明显的是要在广泛外延上做文章以摆脱反方可能出现的关于广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攻击。从后来场上发展的情况看也的确如此,反方死死抓住广泛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正方却又在这点上没有能作出什么有力的回击,对于广泛的适度定义反而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反方的观点,在此失分较多。
在自由辩论中,双方又在社交上开辟了第二战场,正方反复的举大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和同学交流获利远胜于弊为例来论证己方观点,而反方则针锋相对的提出这不是社交,而是交流。在这一交锋中,正方占了上风,而反方始终无法对此给出有力的反驳。
在自由人对抗阶段,终于反方首先抓到了利弊的关系,反方首先承认社交有一定的利处,然后以退为进,指出正方只看到社交的好处却忽视了大学生广泛社交的弊端,反方指出广泛的社交会使大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其他能力的提高,忽视了与同学,师长的交流,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而正方也不甘示弱,正方认为广泛的社交——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思想的人进行广泛的社交能够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各方面的才能,所获得的好处是远远大于由此带来的弊端。针对反方提出的荒废学业等问题,正方认为这仅仅是个别现象,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同学是能够从中获利得。这一段双方都较为妥当得提出了本方的观点。较为贴切。
整个论辩过程中,反方比较好的把握了论题,对于题目的内涵挖掘的比较深,尽量的将己方的阵地守稳并有所扩展,在适度和广泛这点抓的比较牢,攻的比较有力,并且很有成效的迫使正方在这点上退却。同时对于弊大于利这块,反方的论证更为合理和辨证。相较反方,正方在这两处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对于广泛的定义不仅牵强而且间接的承认了反方的观点。在弊利上的论证也比较单一,缺少层次感,给人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反方的临场发挥也更好一些。由此,反方赢得了比赛。
在比赛中,感觉双方准备都不是非常充分,一些论据反复出现,缺少真正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且对己方的阵地的论证和对他方的攻击不够深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抓到了却没能深入的评析下去,留于表面比较可惜。同时比赛没有出现非常精彩的对攻局面,基本上是个说个的,没有“打”起来,另外,自由辩论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冷场局面,所以使得比赛相对平淡,总体上这是一场不错的比赛。
第二篇: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弊(辩论)
1.广泛和适度矛盾不矛盾?2.量化的标准时什么?即什么样的量才属于广泛的定义范畴?3.社交的程度和深度是什么样的?基本都是这三点对方弄细了 就有攻击点了 弄模糊了就有空隙进攻了 这个没有固定的一些标准 你们设定个底线 大家坚守就好
要是对方不下定义 等我们下定义然后咬文嚼字来攻击我们 该怎么办 ? 我们该怎样定义广泛才行? 因为对方可能要把广泛的社交定义的很窄 毕竟没有一个规定说 广泛的社交是哪种程度 要是对方说广泛并不是无度呢?
如果他们很抽象 反而对你们的定义区攻击的啊 有一个底线的意思就是说 你们心中彼此要有一个共识 就是由一个广泛最底线的范围或者定义 不一定要直接说出来 但是彼此心中一定要坚守 决不能队友之间出现范围不同意的矛盾那样就危险了
广泛可以设定这样的底线:社交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我们鼓励社交,但这里的社交是适度的社交,是有足够能力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的社交,如果占用其他的时间消耗其他的精力再去更广的多社交 是不是超出了这个度 这样的情况下 就是弊大于利了 因为消耗了正常可以随意支配的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但是任务多多 社交很好 但是还有其他更多的任务 比如学习比如培训 比如身体锻炼等,24小时都用上还不一定够呢 还要超越适度的社交区广泛社交 显然是弊大于利的要讲出来辩题的深意 人家想问的是作为大学生 在这样的时代 在一个半社会人的位置 是应该以知识为重 还是以社交为重现在大学校普遍浮躁 很有意义的辩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习包括两个方面,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技能的获得
您所提出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何为广泛,即为涉及面广,既然辩题为广泛社交利弊问题,就不要偷换概念为大范围社交号还是适度范围社交谁更好。众所周知,广泛不是指过大,您的成功之处就是将不利通过更改辩题转为有利,只是对方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被您带走了。广泛社交实际上是指在原本狭小的校园空间向外拓展为广泛的社会空间,其也应属于适度社交范畴,两者本无冲突之处,却被您给偷换了,可惜对方了。观点:
1、大学生广泛社交不利于大学生主要任务的完成。这里主要从时间与精力有限来论述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坚持适度的原则。论述广泛社交违反了适度的原则,但不需要太深入。因为我们在这个观点里的主要任是区分广泛社交于适度社交的区别。我们提倡适度社交,但反对广泛社交。
3、大学生广泛社交不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优势资源是指国家、社会、家庭给我们提供的丰厚物质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以及大学生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培养自身素质的黄金时期。这一点比较乱,但也很有用,正所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想没有一个老板愿意你上班的时候抱着本书看吧,大学生现阶段广泛社交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难免会得不尝失。抓住“阶段”这个词,大学生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哪一个阶段的事情。立论结尾的时候封正方的嘴:我们不是反对社交,我们甚至提倡适度的社交,我们反对的是广泛社交,广泛社交不利于大学生主要任务的完成。我们承认社交的确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那是适度社交,不是广泛社交。
正方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广泛社交的内涵,广泛社交,并不是无度社交,更不是滥交!这三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肤浅的认为大数量、高频率的社交就是广泛社交,管反射教室至于多个不同层次的人进行的社交,你与100个同一类的人进行社交,和你与10个同一类的人进行社交,哪个更为广泛,答案毫无疑问,就是后者!所以认为广泛社交会占用时间和精力的观点是极为片面的!(在此先突破对方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广泛社交会影响学习,会占用时间和精力。虽然对方还没开始陈述观点,但是要防范于未然嘛)
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不能只单纯的以学科成绩来评判利弊,大学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而大学教育正是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发展作准备的,进入社会后,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将不可避免,如果我们不在大学这个预备学堂中学到如何进行广泛社交,那么在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时,我们就如果一直井底之蛙,请问,对方辩友想做井底之蛙吗?不想,那么好,就请你们跳出那狭小的井口,与我们一起进行广泛社交,我们会让你们知道世界有多大!(这段是为了后面防堵对方提出广泛社交容易结交到不好朋友而导致大学生走向错误道路的观点的)
第三篇: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立论)
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社交是指人与人在社会上的交往和应酬,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完整的交际形式,二是鲜明社会目的性,因此,它有别于社会交往。广泛,即为(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也就是说广泛社交是一种多层面、大规模、高频率的社交活动。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主体是大学生,其标准就要立足于大学生的角度,去探讨广泛社交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我方认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且不可避免地要参与社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需要广泛社交。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陈述我方的观点。
一.广泛社交难免会影响学习。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广泛社交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两者难免存在着矛盾。当花在社交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减少,而学习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如果缺少足够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大学生知识系统难以完善。而知识积淀和广泛社交归根到底都要为未来服务,过硬的知识储备不仅适应工作的需要也是良好社交的基础,而社交方面的软实力提高,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的实践感悟。所以,不管是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展望长远未来,学好知识带来的效益远比广泛社交大,而广泛社交又可能影响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自身发展,因此它是弊大于利的。
二.Xxxx。我方并不否认广泛社交可以开阔眼界,进一步了解社会,使我们较好地融入社会,但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心理变化强烈、动荡,社会认识敏锐但浅显,加上在广泛社交中,社交圈子的扩大,大学生缺少从原来的社交圈子到广泛社交圈子的过渡,这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去理解驾驭其中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外界的认识的偏差,而这也有违其自身完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社交更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适当、适度的社交。
三.广泛社交易导致滥交。随着社交范围的阔大,人脉网固然扩展,但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三教九流的人士,即使大学生有意识地躲避,也难保不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这些不良的影响或许不会马上显现,但肯定会深远持久,长期以往地发展也并不利于大学生自己。
人的社会性注定我们需要社交,因此,我方提倡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进行社交,等储备好了足够的经验能力,才能应付将来走进社会的广泛社交。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以了然。
第四篇: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于弊自由辩论
正方角度出发
1、我们目前处于为步入社会做准备的准备阶段,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积累除了专业知识外的社会能力呢
A.(若只需要专业知识)教育学原理要求大学教师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如果只是专业知识/学术的积累,便没有达到大学教育的要求,又怎能称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呢?
B.广泛社交能为我们积累社会能力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不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吗?(若打适度社交,我们不否认适度社交的作用,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广泛社交)2.你对我校前几日图书馆前的“百团大战”有何感想呢?
A.这是我校社团招新活动,我们今天的辩论赛也是社团活动之一,本校现有87个社团,涵盖17个院,难道还不是广泛社交活动吗?
B. 社团活动如果是弊大于利的,学校还会如此大力支持吗?
C.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社团活动不是广泛社交,那么你所定义的广泛社交又是什么呢? 对方辩友如何看待五四精神中对我们不仅需要书本知识,更需要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呢?(五四精神:“年轻学子不应被绝对真理或终极教条所左右,应培养自身独立判断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力,是象征著五四时代最重要的启蒙精神”)A.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独立判断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力也不容忽视吗?而广泛社交正式获取这些能力的良好途径啊!B.而广泛社交正是我们获取这些能力的良好途径,难道是弊大于利吗? 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被评为中国最佳大学校训的“立一等品格,求一等知识,成一等事业”的云南大学校训呢?
A.这是要求我们完善人格,提升品质,广泛社交则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我们还要否认他吗? B:(难道提供平台就是利大于弊吗)它当然不足以说明,但广泛社交不仅提供了平台,还锻炼了心智提高了能力,促进了教育目的。
4.联合国青年大会以“为世界各国青年创造与导师、同事和新伙伴交流的机会”为目标,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呢?(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学生交换这一项目呢?)/(请问对方辩友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A.正是由于大学生广泛社交越来越普遍,这一大会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才成立的啊。5.学生交换旨在“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思想,造就将实际经验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的优秀人才。”你觉得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广泛交流吗?
6.你想过出国深造吗?出国后你的社交范围将扩大,你接触的文化思想将远远不同于现在的,这对你是一件不利的事吗?
反方角度出发
1.在对方辩友的论述中,我们只看到广泛社交可能带来的弊端,却不见其利处,请问对方辩友是通过怎样的比较得出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的呢?
2、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大学生日常的所有社交都是适当的合理的,那么广泛社交还存在吗?(如果反方指出我们进行学校提倡的社交,日常生活的社交就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3、根据今天的辩题,我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大学生的社交,而其组成的主要部分就是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不同于社会中社会人士的社交的,请问对方辩友同意吗?(针对反方对社交的负面定义)
4、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结识损友会给大学生带来危害,但任何形式的社交都有可能交到损友,对方辩友难道是在教导我们因噎废食吗?
5、对方辩友提出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广泛社交会使大学生误入歧途,请问你什么时候才足够成熟呢? A.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断力难道不正是缺乏广泛社交的表现吗?
6、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但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吗?
7、请问对方辩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A.我们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在今天学习,难道广泛社交对能力的锻炼,自我的发展就不是实现自我价值所需要的吗?
8、对方辩友能够否认社交人力,社会能力在今后生活中的重要性吗?
A.不能,我们又怎么能说广泛社交不是一种学习,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呢? 9.对方辩友说广泛社交需要财力投入,那么请问你有娱乐活动吗?这需要财力投入吗?要知道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对于社交重要的是技能,对广泛社交而言,技能更加重要。在广泛社交中,我们提高技能的同时还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获取经济收益做了准备,何乐而不为呢?
10. 对方辩友认为你所接触的都是社会低层吗?
11. 中国缺大师只能说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问题,而不是广泛社交多导致的。
12.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适度社交优于广泛社交,此处明显偷换概念,要知道将适度社交优于广泛社交并不代表广泛社交弊大于利啊。13 针对挂科,进行了社交却没有处理好另一件事 A.那你所说并不是广泛社交,而是过度社交啊。
B.这并不是广泛社交所导致的啊,完全由于你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啊,对方辩友可别张冠李戴啊。
第五篇:关于万达利弊分析
第一:关于万达的吸引力
一、广阔的企业平台
职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企业平台与发展空间。万达集团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已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0多个城市投资建设了80多座万达广场,超过500家下属公司。万达集团多个业务板块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提升,形成了有机的业务整体。这种全产业链开发与运营的模式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企业平台。如此广阔的平台,为员工充分发挥才能提供了空间。
1、绝对领先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企业资产2500亿元,年收入1400亿元,年纳税200亿元。已在全国开业55座万达广场、34家五星级酒店、814块电影银幕、46家百货店、51家量贩KTV。2015年目标:资产3000亿元,年收入2000亿元,年纳税300亿元,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达广场是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连锁商业管理公司,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持有物业面积903万平方米,计划到2015年开业120个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4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动产企业。万达广场历经十余年发展,已从第一代的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第三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万达集团在世界独创的商业地产模式,内容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
万达广场是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产生四大社会效益:
一、提升城市商业档次;
二、新增大量就业岗位;
三、创造持续巨额税收;
四、丰富群众消费需求。
2、稳健而高速的发展平台:
大连万达自1988年成立至今,经历多次行业变革和低谷,但都从容应对,在危机当中实现了更大的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势大扩张,新增项目10余个。在其他房地产裁员、缩小规模的时候,万达却占有先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万达相对于一般的地产公司,更为稳健,抗风险能力更强。2011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下,万达集团总资产1950亿元,同比增长40%;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43%。年收入首次迈进千亿大关,标志万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纳税163.4亿元,同比增长72%。2012年,在中国经济形势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万达集团仍然取得较好成绩,上半年集团收入562.1亿元,完成计划的125%,预计集团全年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
二、快速的成长空间
万达集团在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旅游投资、连锁百货等业务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国内独有、世界领先,一个人如果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机会参与其中,既是一种难得的锻炼与提高机会,同时也会带来极强的成就感。这种机会在其他企业难以寻觅,而在万达却比比皆是。除了每年新建近20座地标性的商业广场之外,还有武汉中央文化区、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文化旅游城等世界级项目。这些项目的概念领先性、技术复杂性对高端人才充满了挑战,吸引很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期待成就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优秀人才在进入万达后,短时间内就能接触多种业务,从而积累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历练与提升,很快就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获得社会认可。由于企业发展快,员工的成长机会就会更多。每年的新项目都需要配备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岗位。在这些新机会出现时,集团会优先从内部选拔干部。这样,每年都有大量员工得到晋升。企业发展速度与人才成长速度相匹配,对人才形成了持久的吸引力。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内部人际关系简单和谐、强调执行力,这对于那些厌倦了企业内耗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一片能开心做事,也能把事情做成的乐土。有员工说,“忙”是一种状态,“累”是一种心态,在万达工作“忙而不累”,这体现了很多万达人的真实感受。成本控制工作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与配合才能达成目标的工作,成本与工程、规划设计、营销等天然存在矛盾,良好的软环境对于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万达首先在垂直管理的体系上保证了成本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万达具有人情简单、执行力强的文化,在成本控制工作中,比较容易得到各部门的合作支持。克服了众多地产公司,成本受制于人、难以推动的弊病。
第二:关于工作地点的说辞
一、万达是一个全国性发展的集团企业,在很多城市都有项目,员工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面临很多机会。工作地点的确定第一原则就是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但为了使员工在企业里更好地发展、顺利地推进项目,还会考虑员工的能力特性、班子成员的相互配合、项目进展情况等诸多因素,避免单纯为了把员工安排在离家庭较近的项目上,却无法与团队成员融合或者无法推进项目而无法存活;最终工作地点的确定是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与人选协商的结果,不存在强制派遣的情况。
二、即便工作地点是离家庭较远,也只是短暂的,项目周期一般两年左右,结束之后可以继续在当地拿新项目或者调动到其他项目,这就再次面临回到家庭所在地的机会。同时在万达内部,高管的调动也比较常见,并不是非得项目结束之后才会调动,就又一次面临机会;
三、假若被安排到小城市或者相对偏远的城市,未尝不是好事情,万达所有项目的取得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政府关系基础上,很多地方政府都是隆重邀请请万达过去做项目,小城市尤其如此,如果在这类城市工作,不仅生活成本低,而且与政府协调、对接起来就非常便利;
四、针对已婚外派人员(工作所在地与招聘地不一致的人员),万达制度规定每半年可享受5天探亲假,全年10天,公司报销8人次单程路费;未婚外派人员全年享受5天
五、万达已经出台政策,加入万达满两年的优秀员工,如果家庭所在地或附近的城市有了工作机会,将优先考虑安排该员工过去。第三:关于万达离职率高的说辞
一、万达骨干员工流失率全国最低
——访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尹海
最近一两年,随着商业地产投资的升温,一些住宅开发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大家忙着跑马圈地的同时,一场关于人才的暗战也悄然上演。作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吸纳并培养了商业地产行业众多精英,被誉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黄埔军校,自然成为众多猎头公司围猎的对象,不仅高管、甚至连普通的基层员工都成为各房地产公司围猎的目标。然而,万达的骨干员工即高管人员始终保持整体稳定,成为万达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 副总裁尹海。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万达人才流失率高,不知是否属实?
尹海:万达集团从未发布过相关人才流失率的信息,也没有接受过任何记者关于此问题的采访。有媒体说“万达人才流失率是房地产行业最高的,每年骨干人才流失率为20%至30%”,完全是记者的主观臆断,其引用的数据属于编造。针对这种不负责任的传言,我们公开发布最近五年骨干人才流失率的统计。按照万达集团规定,总部机关部门副总经理以上、地方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是高管,也就是万达的骨干人才。截至2010年底,万达集团共有高管537人,最近5年年均离职率只有6.23%。其中2006年离职8人,离职率为3.54%;2007年离职12人,离职率5.13%;2008年离职23人,离职率8.42%;2009年离职26人,离职率7.54%;2010年离职35人,离职率6.52%。离职率包括自动离职与企业辞退两部分,大部分离职高管入职万达时间在一年之内。万达入职3年以上的高管离职率只有1.26%。万达从事商业地产11年,集团核心管理层三十多人中,只有两位总裁助理、一位副总裁离职(包括企业辞退的在内)。可以说,万达骨干人才流失率在全国大型房地产企业中不是最高,而是最低之一。记者:万达在留住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尹海:首先,万达员工收入高。我们每年都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薪酬调查,保证万达员工工资收入高于行业水平。万达还给予近200名高管股权,一旦上市,这些高管的身价将相当不菲。为了稳定基层普通员工,万达还建立了全国企业中罕见的工龄工资增长机制,每工作一年每月增加50元的工龄工资。今年,我们又将工龄工资上调一倍,达到每月100元。意味着员工在万达工作满5年,除正常工资外,每年仅工龄工资就能收入6000元。其次,万达集团非常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早在10年前,万达就开始实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除法定假期外,每季度额外给四天假。万达集团所有公司都建立员工食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2010年,为了让员工享受到企业的发展成果,万达又推出一项新激励措施,给予集团评选的优秀员工及其家人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及住宿费,任选各地万达酒店度假。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万达集团的五星级酒店,员工自由选择度假地点。第三,员工在万达能得到提升。目前万达的几大支柱产业,如商业地产、五星级酒店、旅游度假、文化产业等,都是中国行业的领导者,在万达才能学到行业新知识,得到更大提升。这一点是骨干员工更为看重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也吸引员工留在万达,比如万达集团企业形象好、美誉度高、员工有自豪感等等。万达把留住人才的原因归结为三句话,员工在万达工作能够“长工资、长本事、长幸福指数”。
二、万达人员离职的情况分析
1、被定向挖角
万达在全国大范围寻找人才,同时全国的很多地产公司把万达作为定向挖角的目标企业,尤其是一些刚刚转型做商业地产项目的公司或者已经开发了若干商业项目希望提升管理水平的地产公司,有一线知名地产公司也有区域排名靠前的地产公司,万达的商业模式及管理理念、体系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寄希望于从万达高薪挖人带过去万达这些东西,实际上万达靠团队、系统作战,高效的整合资源、强有力的执行文化、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几个人带不走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万达这个平台促使了人才价值的极大提升。
万达内部对员工的晋级、升职有规范的制度管理,当外部公司提供的筹码远远超过了内部晋升空间的吸引力,就造成了个别人员的流失,比如规划院一个入职一年的普通工程师月薪仅有9000,外面公司给出年薪60万的设计总监岗位,而内部晋升到这样的岗位和待遇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名工程师的离职确实没有办法。
2、廉洁出问题
在万达,廉洁是红线,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都不能碰触,跟金额的大小没有关系,一旦查出,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甚至移送司法机关。万达是职业经理人的平台,倡导阳光收入,决不允许灰色收入产生。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尤其是综合体项目,动辄过亿、几十个亿的现金流,许多人抵制不了诱惑触线,结果就是走人。
3、不胜任岗位
万达从事综合体项目开发,业态复杂、资金量大、开发周期短,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很高,同时万达的文化特点非常鲜明,对一些国有企业、不规范的家族企业或开发节奏缓慢的地产公司人才适应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不少人入职万达之后,思想、心态上未及时调整,依然把过往的工作经验拿过来就用,试图马上改变万达的行为方式、方法,最终的结果就是自身绩效难以达成、只能离开公司。也有一部分人专业能力较好,但沟通能力有所欠缺,综合体开发涉及到多种业态、多条业务线,需要有效的整合资源,处理好内部、外部相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如果过于本位主义,激化矛盾,同样难以推进工作难以胜任岗位。
4、工作地点或家庭因素
有个别员工因为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在集团内部短期内无法快速协调出合适的工作地点,或者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不得不忍痛暂时离开万达,万达对这部分员工是持宽容态度的。
5、离职回流
近几年,万达把离职回流作为重要的人才策略,对能力被认可、主动离职的员工是随时欢迎回来的,而对因廉洁问题立刻的人是永远拒绝接收的,很多在外面公司位居高位、拿着高薪的人闯荡几年后降职降薪回归万达的,还有刚刚离开几个月就又回流的,因为很难找到像万达这样能够高效做事、收获成长的平台。
第四:关于万达工作压力大的说辞
一、快速成长,需要伴随压力
万达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这种发展的压力必然会传递到每名员工身上,项目的开发节奏快、强调计划节点、结果导向,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周期在24个月左右,很难有公司能媲美万达的速度,同样的时间周期别的公司甚至项目刚刚动工或者开发体量很小,所以背负压力的同时能够收获宝贵的商业项目开发经验,当然也有项目奖金,个人成长的速度同样很快。当然,万达并不是一个单纯追求开发速度的公司,质量是万达立身之本,这些年一直在速度与质量之前寻求平衡,2010年是万达的第一个品质年,此后每年都定义为品质年,当年开业品质评比最好的项目是下一所有项目的基本要求,每年都要有创新、都要有品质提升,从设计、工程、招商、营运等各个环节都有品质指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项目的开发周期由原来的14-18个月延长半年,改为18-24个月,工期较为合理,有特殊原因的个别项目也会适当延长工期,这就减缓了一些压力。
二、压力并非不可承受
1、开发模式标准化
万达这么多年开发了这么多广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化的管控模式,300多个节点涉及了发展、人力资源、设计、成本、工程、营销、财务、招商等所有业务相关单位,到什么节点该做什么事情一清二楚。
2、系统的培训:
营销系统每月有例会培训,成本、财务系统每月也有月度会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快速学习并适应万达的打法,顺利融入的同时缓解压力,在工作中提升效率。
3、丰富的文化活动
集团为总部员工办理免费健身卡,不限制次数和时间,出示员工卡即可去活动,对各地公司也要求行政部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让大家锻炼身体的同时缓解压力。
1.万达适合年轻人去镀金,许多人在万达呆不久,不适合长期发展? 1)万达的高管年龄段75-77年居多,其实万达适合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人长期发展,年轻人是进不了万达的;
2)许多人从万达离开有两种可能,一是主动,二是被动;有的是因为项目结束要长期外派,主动离开了;有的是被挖角的—目前各公司大多转型做商业地产,作为“黄埔军校”的万达自然是各家挖角的不二之选(如海尔今年挖了若干万达工程副总任项目总),很多具体原因外界是不太清楚的;
3)现在不但是年轻人需要去镀金,不同发展时期都需要学习;能去镀金的公司很多,并不是只有万达;就是去镀金的话,时间也不能短,至少是要做一个项目周期或者是一个职业的稳定期;如果只是抱着镀金的心态而已,这样的人做事见好就收,遇到困难就退缩,恐怕去任何企业也是呆不久的。这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个人问题;再说您能保证在下一家企业做到退休吗?除非您现在选择国企一直待下去。相信您会是一个沉下心来认真做事的人,那在万达肯定是可以得到长期发展的。在万达不乏很多是从经理或者是副总往上做到总经理甚至总裁这样的例子,所谓的长期发展往往是看个人而言的。(不同方向的同事可以根据人选具体情况举例说明,助理可以跟人选多了解一些实例)
2.已经做到总经理级别,没必要去万达这样的企业,应该去龙湖碧桂园这样的企业? 1)万达高招低配其他公司的副总裁过去任总经理的比比皆是,而万达总经理出去的都是副总裁、总裁级别(如朱文焱原来是武汉万达文化项目总经理--现在是复地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公司总经理);小渔船和航母的掌舵人,一样是船长,各种差异您可以自己体会; 2)据了解万科、华润、龙湖、碧桂园的用人都比较年轻化,万科、龙湖、华润的总经理及副总都基本是80年后,这样的年龄在万达是不可能做到副总或是总经理的。而对于您而言,一方面您已经没有机会进入这样的企业,另一方面即便您能够进去,您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而且像龙湖这样的企业都有自己培养的士官生,你没有办法融入他们的圈子,是很难得到重用的!反而在万达,高管基本上是空降的,所以就不存在派别和圈子问题,大家的都是同样的起点,至于进去之后发展的如何,那主要就是看个人能力的问题。同样是总经理,在万达人际关系简单,一心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发展。
3)当然,如果您觉得做到总经理接下来就想找一家企业可以轻松的做下去,不说去万达,就算是去龙湖这样的企业,也不会呆很久的。3.自己有朋友在万达做过,不认可万达的文化? 您的朋友现在还在万达吗?如果在的话,现在发展怎么样?如果是离开的话,做了多久离开的,简单聊一下朋友离开的原因及情况,具体而论......1)万达目前已经是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也会有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也是正常的事情,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2)您了解的万达文化是什么?文化本来就是一个虚词,它主要表现一个企业的氛围和做事的风格等等,但这些具体的东西在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作为职业经理人,主要是看你和公司领导是否能沟通协调好并把工作顺利开展,这也是能力的体现。
3)人各有志,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追求不一样,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的,万达也不列外,但仍有11万人在万达奉献,这说明万达还是有魅力的,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朋友或是同事的经历只能是借鉴,如果有面谈的机会,您可以带着疑问去和万达人力做一个深度交流,帮助您做一个客观了解和判断。
4.万达是无条件的服从区域派遣,家庭比事业重要?
挖掘出真正的原因在哪?一是永久性不去外地?二是阶段性不去外地?具体而谈......1)看家庭具体情况:比如今年孩子高考、老婆怀孕待产,眼前这样的情况先顾及家庭。2)家庭和事业是可以兼得的,主要是在不同时期需要平衡好,事业上的追求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家庭。
3)展开从职业规划发展角度讲:地产行业最重要的无非是战略和资源配置,一线企业大都是全国布局的,外派也是在所难免的。区域性派遣也不是一件坏事,跨区域可以拓宽视野,对于您今后往更高的层面发展会有帮助的。您现在限定在一个城市和区域,某一时间段合适的机会相对会很少,若是您目前的企业外派您到外地开发项目,恐怕您只能被动跳槽,这样的话您无法得到企业重用和长期发展。一般职业经理人40岁之前在目前城市还可以有一些职位和薪水看似都不错的选择,到了45岁之后再选择跳槽恐怕就比较难了,这样会大大缩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点我相信您也是非常明白的。
4)展开从孩子教育的角度讲:您是一家之主,您的高度直接影响着您的家庭,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您事业发展的很好,这无疑也是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而且将来孩子出国读书的费用及家庭各种开销,这些都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的。
您的爱人难道不希望您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吗?其实,对家庭的爱不仅仅只有陪伴,还有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大的帮助。
5.在万达更多的是去做执行,往上发展很难?
1)通常一线知名企业都是强调执行力,因为这些企业的模式已经流程化,做事肯定是在做执行,不只是在万达,在万科、华润、龙湖等等都是如此(王石曾说过:要让万科成为一个没有故事的企业);作为职业经理人,在任何企业,我们都是实现老板的想法,而非我们自己的想法。
2)有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30靠运气;任何一个人初到一个企业,更多的先是执行和适应,后期才可以说是学习和发展,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3)在中小型企业,个人价值体现的会大一些,但是这样的企业得看老板,不是每个老板都是王健林、王石,他们都有那个高度看待专业问题;职业经理人很多专业化的建议,中小型的老板未必接受,那就更没有意义了。
4)万达的执行文化是从王老板的以身作则开始,没有任何亲属是在公司工作,决策透明;经过博弈确定目标,每个人想办法去完成;在万达,同样的岗位,因为员工的执行结果不同,收入差距可能达到数倍。
5)在万达往上发展很难,这个说法不太客观,因为任何一个公司包括万达都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薪酬体系,只要您能力符合,怎么会没有发展空间呢?难道内部有合适的人不提拔,非要从外面空降吗?所以,这种说法肯定是有一些偏见或者误解;客观的讲,个人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这是职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明白的浅显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