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格非空缺小说对文学的推动作用
浅议格非空缺小说对文学的推动作用
摘要:长久以来,小说完整律一直在小说理论界占据霸主地位;这种状况一直到博尔赫斯,罗伯-格里耶等理论家的提出小说要有“叙事空缺”.我国的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格非也把叙事空缺运用得精当圆熟.在小说里,格非不仅仅用它损毁了传统的叙事法则,还产生了要人们填补空缺,从而思考人类生存状态的作用;同时,他还向读者揭示出生活中不幸的,令人绝望的一面.格非就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界做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叙事空缺 写作特色 艺术 推动作用
自古以来,文学理论界都是一片烽火四起,硝烟弥漫的“精神领域大战”.但是强调小说完整律的理论宗师可谓一代又一代:早在2300多年前,西方理论家奠基人柏拉图就提出了小说完整统一的法则;此后,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巴尔扎克等等大师都热烈地支持小说完整律.巴尔扎克曾说过:“艺术的使命是选择自然的分散的部分,真理的细节,以便使它们成为一个纯一的完全的整体”[1]完整律似乎一直是理论家的宠儿,直到博尔赫斯,罗伯-格里耶等理论家提出了小说要有“空缺”,才打破了完整律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我国著名的先锋派小说家格非也以他的叙事空缺而闻名文学界;本文从空缺理论入手,结合格非的空缺小说,分析格非空缺小说对文学界做出的奉献.一,小说叙事空缺理论 博尔赫斯的空缺理论: 在1936年,阿根廷文论家博尔赫斯发表《接近阿尔莫塔辛》,就提供了一种“无限性叙事”模式[2],他的这种模式使故事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在《布洛迪的报告》中为世人提供了小说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开放性结构:它包括开头缺失,结局的不可达,结尾缺失,多重结尾,过程化文本以及注释,间断,累赘手法的使用等多种形态[3].这无疑表明了小说界产生了小说叙事空缺理论.罗伯-格里耶提出“新小说理论”: 到了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小说理论家罗伯-格里耶提出“新小说理论”:他在《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
重现的镜子》中提出:文学的任务是表现真实,但由于时代发展,人类早已置于解体的状态:人类所处的世界是由莫名破裂的内核,黑洞等不完整的事物构成,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是破碎的,它再也没有明确意义和完整结构,也即存在了现实的不确定性和空缺性.而文学却偏偏只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家却要用语言来描写真实的世界.语言是人类表达明确意义的产物,也即语言有明确意义,这就决定了它与空缺性的现实有了距离,决定了语言不可能传达出世界的真实.但是完整律却强调小说家要用语言来表达真实的现实,即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即语言和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性.这就决定了新小说应该采用“空缺”这一美学策略,应该是具有“空缺”的小说.格里耶指出:在文本中设置空缺,可以越过语言本身的弱点,到达一种具有空缺性的本真.“空缺论”以其艺术见解的新颖独特,思维方式的自由开放,丰富了20世纪小说创作理论的宝库.格非空缺小说的艺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在中国文学界喧嚣一时,尽管先锋派没有产生一些具有永恒魅力,令文坛震惊的作品,也尽管先锋小说现在已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但先锋作家们对于形式的追求,尤其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大胆突破,确实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让我们无法忽略他们存在的意义,也无法忽视他们对文学做出的功劳!格非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以他对小说形式和语言的探索引起我们对他的注意,而他的空缺小说即他的叙事空缺让他不仅仅立于先锋派的前列,更让他的小说在先锋小说乃至中国小说中也颇具特色.那么,格非先生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达到他的叙事空缺的呢
下面以他的几篇小说——《青黄》《褐色鸟群》《迷舟》等分析对他的叙事艺术作一番粗浅分析.二,格非小说写作特色: 要形成自己的一种叙事方法,写作特色,肯定要在小说创作中有所体现.那么,格非是如何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他的叙事空缺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他的写作特色:(一),写作特色: 开端特色: 格非以他颇有特色的叙事来开端:他在矛盾,疑惑中展开小说情节.让我们觉得作者似乎自言自语同时又像在和我们对话:《青黄》的开篇就提出疑问:“青黄”是什么尽管作者对“青黄”做出了解释:“青黄”被解释为:一个漂亮女子的名字→一本历史书的名字→对不同年龄妓女的称呼→一条狗的名字→一种植物的名字.但是作者总在不断肯定中又不断地否定.这里,“青黄”作为一个谜面出现,读者的好奇心也跟着带动起来;于是,我们也都不由自主跟随作者“走进了麦村实地调查”;《迷舟》则开始于主人公萧旅长的死:“萧旅长的失踪是数天后在雨季开始的战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4].格非采取这样的开端,也给自己的小说蒙上“一层神秘的阴影”.发展(高潮)特色:读格非小说,有一种疲劳的感觉.因为他完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模式:没有高潮.在《褐色鸟群》中,格非借“棋”的口来告诉读者自己的小说发展进程:“你的故事始终是一个圆圈,它在展开情节的同时,也意味着重复.只要你高兴,你就可以永远讲下去.”[5]圆圈是无所谓终点与起点,格非的故事发展类似于圆圈.读了半天最终发现自己在原地没动:他笔下的故事不能按照时间或因果关系来展开,甚至有点乱七八糟,因果无序;他的小说没有向前推进性:他描写的故事与故事之间联系不大,似乎他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小说的流程只是人物思想流程(意识流).所以读者的任务不是推测故事如何向前发展,而是关注它的旁逸斜出或对其逆向溯源.如《陷阱》,《褐色鸟群》,《青黄》.特别是《褐色鸟群》这篇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确实令人费解:它由“重复”的三个圆圈组成:“第一个圆圈,许多年前我蛰居在一个叫水边的地方,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叫棋的少女来到我的公寓,她说与我认识多年,我与她讲了一段我与一个女人的往事;许多年之后,我看到棋又来到我的公寓,但是她说她从来没有来过我的公寓.第二个圆圈,许多年前我追踪女人来到郊外;许多年之后我又遇见那个女人,她说她从十岁起就没有进过城.第三个圆圈,我在追踪女人的路上遇到的事与女人和我讲述的她丈夫遇到的事之间构成相似.”[6]这三个圆圈之间的关系在肯定与否定之间摇摆不定.哪部分是高潮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难以确定!3,结局特色: 小说的结局,格非似乎总是不太重视.故事的结局,就像是作者写作疲惫的结果,它们随意,具有未完成性:如《陷阱》以“有若《圣经》所言,我如何记忆着少女”[7]以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结尾.《青黄》的调查结果是《词综》上关于“青黄”的一个词条:“[青黄]多年生玄参科草本植物.”[8]!到底,青黄是什么动物还是植物!答案只能由读者去想,去证实.《褐色鸟群》与其说结束于一段鸟群掠过湖面的景色描写,不如说结束于少女露出一面镜子!此外,在格非小说最后,作者仅用一些可疑的理由来搪塞先前的疑惑,有时甚至不会对它们作解释:如在《青黄》中,李贵用“梦游症”解释他的雨夜失踪,康康用“墓已被盗过了”解释空棺之谜,但疑点是“外乡人怎么连一根头发,一根骨头也不见 ”所以读者必须充当侦探的角色,就像秦林芳说的那样:“记住各个意象和暗示,将独立于时间顺序之外而又彼此关联的各个参照片段在空间中熔接起来”,“运用连续参照和前后参照的方法使各个片断的意义单位构成一个整体的意义单位”[9].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看似无序的碎片在头脑中重新整合成一个统一体,尽管这个统一体仍有许多不可解释的因素,但由于有再次重组的可能,小说的张力被大大加强.所以,格非小说的结束不能叫结束,只能叫中断.只是作者有意突出空缺,腾出空间给读者重组,构建作品的统一体,而不是作品的完成.4,时空错乱与因果无序的特色
格里耶强调的情节空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链的空缺[10];二是因果链的空缺[11];三是进程的空缺[12].我们从格非小说中,可以看出他受了博尔赫斯,格里耶等大师的影响.并且,格非也是身体力行空缺理论:没有时间链,因果链:如《青黄》,用一件事引出九年前的事,然后又回到对现在的述说;各事件是平衡发展的.似乎看不到各事件中的时间,空间,或因果间的联系.尽管《迷舟》是按照时间安排: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但空间呢作者时而叙述有关打仗的事,时而叙述有关萧家里的事,事而叙述榆关与杏的爱情.虽说小说只要有一种顺序就行,但格非的顺序似乎就是与别的作家不一样:在有顺序的掩盖下其实是“杂乱无章”的;只有思考的人才能掌握其顺序!5,内聚焦的特色 我们容易看出,作者在《青黄》中运用了内聚焦的叙述手法,从而使所有事件围绕“何为青黄”而聚拢;但格非的聪明决不仅仅到此,更在于他把故事聚拢的同时又将其打散.在表面上,小说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对“青黄”的内聚焦[13].实际上,格非就用内聚焦方法故意遗漏了某些空白,而这些空白偏偏就是文章的关键部分!读者只能不停思考,不停用想象力才能填补那些空缺.这种方法很容易失去读者,但格非能在经济化的今天坚持自己的写作信念,实属不易;造成悬念,促使读者将阅读一步步进行下去,最终把握作品哲理化的主题内涵.作者似乎存心给读者难题:用心读,用心思考,你才能懂我的文章!
(二),内容特色
格非与其他先锋作家一样,专注于苦难,丑恶,冷酷等等生存状态的描写,如《青黄》中的小青充满痛苦,无奈的回忆,如《褐色鸟群》中充满了荒诞,迷惑的回忆…也许,格非是想通过描写出苦难的悲剧性的场面,表达那种与习惯思维方式不一样的诗意情感.有意促使叙述人或故事中的当事人的感觉发生强制性的错位,把那些苦难或不幸的因素转化为“审美”[14] 我一直不懂格非这样专门写生活的黑暗面究竟是为什么 他是否专门为了张扬那种不幸的阴暗场面
还是想通过一种逆向化的思维方式,对对立性的存在状态和价值观念做出揭示和反讽从而来关照生活中某些缺失,达到对某些人类优秀品质的呼唤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格非的许多小说中,都涉及到历史现实与叙述话语的偏离与错落.格非似乎对人在许多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角色动机,事件的偶然性和潜在关联,以及所有这些内容在叙述中的面貌充满兴趣.他用典雅的语言句式,在小说中构成一场场有意无意的探寻,历史在这里以一种芜杂的面貌出现;而探寻过程总是缺少结果或谜底;格非是否想向我们说明:历史作为一个事实,早已散失在过往时空中,留下的只是叙述的片断;但我们是否就可以相信人们的述说
历史会不会只是被叙述得丢三拉四或添油加醋呢,还是本身就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东西在世界深处存在着我们可以相信历史,相信资料的记述吗
狗与植物在小说结尾出现,一下子将一次次苦心探询消解得一干二净;格非是否在提醒我们,对他的小说最起码持怀疑态度
还是要说明所谓历史的真相只是人们的猜测,“菩提本无物,庸人自扰之” 三,格非小说的“空缺”艺术: 格非之所以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以他的叙事“空缺”而名振文坛.他曾说过:“现当代的一部分作家和理论家认为,小说摆脱了故事的羁绊是小说形式革命的最大功绩之一”[15] 事实上,格非就是用他的小说来实践他理论:用新的叙事方式来消解已定的叙事法则.叙事空缺就是他在小说创作中的新艺术追求.1.叙述内容空缺
情节的重复表达文本意义的空缺
《褐色鸟群》情节表层的空缺.谁也无法回答这三个总是,“我”回忆中的女人进城没有,第二次来临的少女是不是棋
这些疑问构成小说的张力和流动,情节的重复构成格非小说的特色,它就如棋说的那样:“你的故事始终是一个圆圈.”它在展开情节的同时,也意味着重复.只要你高兴,你就可以永远讲下去“.[16]格非就是在重复中,在情节前后关系上的因果关系的空缺中,否定了自我的回忆,让人捉摸不定,猜测不已.这样,人们从格非的叙事中,自然而然就对历史的存在产生怀疑,他在叙述历史时,也即关于历史的回忆,他对历史的叙述其实就是关于历史的失忆.而且,格非总是借助情节的重复把历史的关键环节掩盖产生空缺,那些重复出现的事实,不是使存在变得可靠,而是变得似是而非!作者是否在用这种空缺达到一种人生的隐喻:记忆(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不得不面临必然的散失,从而使人们对认为是正确的历史产生怀疑,生存因此有迷惑虚幻或不确实.我认为,格非的文本意义也是想表达生存意义的空缺,希望读者认清自己存在境遇非意义的一面,促使他们用思考的精神头脑去对待历史.2.主题的空缺 《迷舟》是格非开始引人注目的小说.它描写的是爱情与战争,两个从古到今一直受到小说家的偏爱的主题,然而,格非却把两个主题轻而易举地交融在一起,并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仅仅因为格非在故事的关键性部位出现了一个”空缺“!”萧去榆关“不管是作为战争还是爱情线索都是”高潮“的位置,然而它却被格非轻易省略了!战争与爱情既错开又被”联系“在一起.”错开“是因为有了三顺和警卫员,三顺认为萧去榆关是为了爱,警卫则认为萧是去传递情报.”联合“则是由于警卫填补空缺这一行为造成的.他认为打死萧就可以使故事得以完整结束.但正是由于他的完整意识,使得故事的空缺无法弥合!人们只好对这个主题进行猜测,揣摩,试问,不是主题的空缺,这个故事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吗
格非的”空缺“在这遗留了一个个需要的”补充“链环,它如陈晓明[17]说的那样:”故事本源性的缺乏不过是生活本源性缺乏的隐喻方式,不管萧用情爱来填补战争反倒造成生活的空缺,还是警卫员用六发子弹填补故事的空缺,都使生活的历史起源和故事的历史生成变得更加不完整[18].如果说《迷舟》主题是空缺的,那么,《青黄》主题则是模糊的,多样的,也许可以说,根本没有确定的主题!《青黄》是围绕“我”想搞清一个历史问题展开叙述的:“我”对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消亡了的,漂白于苏子河上的九姓渔户妓女船队的兴趣,“我”想通过对有关她们历史的一个有争议的名词——“青黄”的解释,期望找到那段不确实的历史.但是,格非的叙事却掉进一个圆圈般循环不止,某些人认为理解了“青黄”,事实上却是对“青黄”的远离.因此,尽管人们对“我”有过许多帮助,“我”却不能指出真正“青黄”的确指意思,甚至在文章最后,作者自己还写出一条否定先前的解释.其实文章始终是在远离“青黄”同时,也是切近青黄的时候.没有主题,是因为主题的多样性!而《褐色鸟群》的主题,作者是否用互相否定的故事来反映:因为生活(或历史)的本源性的缺乏,肯定的东西也变得不可信
因此,捕捉描绘无关紧要的细节,也成了格非小说的表现空缺艺术的手法之一.如《迷舟》萧登上棋山的山头时,连日的霉雨的间隙出现了灿烂的阳光,他回忆起往事和炮火的废墟,却涌起一股强烈的写诗的欲望.完整东西的缺乏,我们只好用无关紧要的细节来填补我们的思想.也许正因为这样,格非小说在描写缺陷时才给人震撼感觉和感悟
(二),叙事手法的空缺
格非小说大多通过设置文本中的空缺来达到文本的隐喻结构.因此,格非用了许多写作和修辞技巧: 1,写作技巧: 设置悬念.格非似乎特别喜欢设置悬念.他不仅仅喜欢在文章开端就提出疑问.而且,我们会发觉,格非小说似乎就是用疑问,悬念串起来的小说《陷阱》,《褐色鸟群》《大年》《蚌壳》……全篇满是需要解释的疑惑.特别是在《敌人》里,读者随着赵家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时,带着“谁是敌人”一直往下追寻.同时,我们也发觉,格非善用空缺把悬念的答案隐藏;如果没有这个写作技巧,他的空缺也许不能用得那么成功.2,修辞的技巧
“——”在格非小说里运用频繁,仅在《褐色鸟群》一文中就用了33个破折号,格非用破折号表示省略,隔开,打断,抽去,修饰,重复等作用,用不完整的句子表达无限的意义.所谓空白,省略不是无,而是无限:空白表现了一个具有无限意义的空间!任由读者自由想象,驰骋的无限广阔的空间.此外,整段话里无标点也在格非小说里出现: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她说到宇宙在经历了一次亘古未有的阴阳大裂变之后地球上唯一的幸存者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的名字叫苏姗一天深夜天空降下大雪苏姗裹着大衣穿过荒无人烟的焦土走进一座简陋的木结构住宅她打开卧室的门看见一只猴子握住手枪等着她你就是美女苏姗吗猴子说——棋睡着了.”[19]在94页,更有一大段的无标点的段落.在《褐色鸟群》:“你在路边发现了那辆自行车你马上意识到了是你刚才在追赶那个穿栗色靴子的女人是充忙之中将它撞倒的你开始四处寻找它的人影最后你在路边那个埋排水管道的沟渠里发现它的尸体尸体已冻得僵硬它的脸上落满了雪花.”[20] 段落的意思由你的断句来决定,又是一个引诱你来填补空缺的“陷阱”!格非利用一系列的技巧,构置了叙事的流畅,读者产生填补空缺的想象力;借此,格非用他的实践来证实他的理论“高尚的作者娱乐高尚的读者,不仅如此,优秀的作家应设法创造自己的读者,而不是相反”[21]他向读者提出强制性选题,要么离开,要么动脑思考他的小说,让读者再也无法只做一个动眼不动脑的看客!格非用那满是需要解释的空缺,只向那些愿知难而进的读者揭示人生的真谛;“我”通过回忆使历史重复出现,但“重复”不是对历史的肯定,而是否定!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现实!分析至此,我们总结出:空缺作为格非叙事中常用的手段,它表达的是格非对生存状态的一种理解.借助空缺,格非不仅使自己的小说完成了一种对于现代生活的描绘与揭示——当今是一个破碎的,矛盾的,不完整的世界.生活空缺无所不在,空缺是我们生存的一种真实写照.我们试图填充却往往适得其反,就像《迷舟》中警卫员试图枪杀萧来填补使故事完整却留给人们一个永久的,不可弥补的空缺.人生的哲学也不过如此罢了.四,对文学的推动作用:(1)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格非用他那敏捷的思维,富有才情的文笔,创作了一种与过去寻根文学,伤痕文学,知青文学……不同的文学:它们是与现实有密切关系的小说;那格非的小说呢
格非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不好懂:你要有耐心读下去,你要不停地思考,你要探索世界的真谛……格非小说,在经济化的社会尤为难得.他不得不面对失去读者的危险;特别是在以数字来衡量人价值的今天(作家则以出版书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格非也许不是一个取得重大成功的作家.但是,有谁能否认他对小说形式做出过的探索
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小说的艺术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同时,也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2)讲究优美语言风格:喜欢格非小说,不仅仅喜欢他那奇怪的主题或题材;也不仅仅喜欢他那故意设置空缺的手法运用,更喜欢的是他那对语言一贯的作风:优美,俊秀,纯洁,平淡……格非就用这样的语言述说哲理性话语;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棋的目光仍注视着窗外.她的双眸熠熠发亮,象是要沁出白色或黑色的水汁.我想所有女人沉入对恋人的回忆和想象之中大概都是一副自命不凡的神态.对于女人来说,生活有时就是想象.”[22]这样的句子,段落,在格非小说里经常出现.(3)改变了叙事策略.随着理论界的完善,发展,小说由过去强调“写什么”而变为强调“怎么写”.的确,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主题都已被写完.作家们还能怎样做
只好追求新的叙事方式.格非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他的叙事空缺尽管与博尔赫斯的叙事有惊人的相似,很多学者说它来自博尔赫斯的启迪.我觉得探讨格非的叙事空缺策略来自那里没什么意义,主要的是他运用得怎样:运用叙事空缺,“这种形而上的生存论,与经典现实主义真实反映历史与现实,并把握历史的本质规律相去甚远.……它促使了当代小说因此去寻找'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新视觉和可能性”[23]
结束语
格非就是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个人生哲理,用那些似是而非的历史故事,用自己恪守的写作理念,为文学界做出了贡献:提供了一种叙事模式的榜样.他苦心经营了一个个的疑问,以此来推翻历史的确定性,记忆和存在的肯定性.这样,与以往的现实主义有了质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促使我们去探寻艺术把握世界的道路.注释: [1](法国)巴尔扎克:《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序言,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5年第10期,137页.[2] [3] 王钦峰:《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9 页,第49 页.[4][5][7][8][16][19][20][22]格非:《迷舟》,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页,第54 页,第27 页,第200 页,第54 页,第78 页,第42 页,第43 页.[6] 陈晓明:《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156 页.[9]〔美〕截维·米尔切森《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秦林芳编译:《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 页,译序.[10][11][12] 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3 页,第706页,第页.[13] 内聚焦叙述模式属限知叙事,与无所不知的零聚焦叙述相比,它只能通过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野去感知体验人,事,及整个世界,而不能断然揭示他人的心理,这种聚焦方式很容易给读者造成悬念;因为,这一内聚焦叙述者就紧紧抓住读者心理,引导读者跟随他一起去探疑.除了有特定的视角限制外,内聚焦叙事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聚焦人物"往往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优势和便利之处,那就是读者只能顺着这个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原则上读者就会倾向于接受由这一人物所提供的信息和观点.《》非云华(》
[14] 陈晓明:《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149 页 [15] [21]格非:《小说面面观》,江苏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23—24页,第331页 [17] 陈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8] 陈晓明:《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145页
[23]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的建构与解构: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流向
第二篇:格非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唐玲)。
目 录
一、内容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历史的本文性与本文的历史性„„„„„„„„„„„„„„2
四、历史的偶然论与不可知论„„„„„„„„„„„„„„„„4
五、“历史—记忆”的虚拟性„„„„„„„„„„„„„„„„„6
六、参考文献„„„„„„„„„„„„„„„„„„„„„„„8
先锋文学新历史主义初探 ——以格非作品为例
【内容摘要】格非小说中的前卫叙述中包含着历史叙述,讲述一些稗官野史、轶闻旧事,或是个人生活史或是家族颓败史,或是以想象虚构中的历史。这些历史叙述体现了格非的新历史主义观。这种新历史主义虽说借鉴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思潮,但本土化后却具备了强盛的长势,体现了中国先锋作家积极探寻历史真实与历史实质的美好愿望。在本文中,以新历史主义的各方面特征,比如历史的本文性与本文的历史性等对格非小说新历史主义意识浅探。
【关键词】格非 新历史主义 历史叙述
格非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其叙述被称为“叙事迷宫”,颇有创新。在其前卫的叙述中,历史叙述占了一定的比例,而蕴含的新历史主义意识也显得特立独行,在接下去的探索中,我们将在具体作品中管窥一斑。
首先得解释一下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思想界和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后来新历史主义作为解构主义和传统历史主义的挑战者,迅速跨过国界、跨学科,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逢振先生最早向国人介绍了新历史主义批评,而历史题材的解禁、当代人的痛苦的人生体验、重新发掘历史的强烈愿望和寻求当下生存意义的种种冲动,都成为催生一种新史观的内在动力,中国版的新历史主义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版”的新历史主义吸收了西方理论的精髓之后而迅速本地化。张清华认为中国本土新历史主义思潮可分为:启蒙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1。格非是属于第二阶段时期,即1987至1992年前游戏历史主义三阶段○
后的,由先锋小说家所推动的,具有实验倾向的历史叙述。格非在早期的颇有代表性的先锋作品中已经显示了这种趋向。1986年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的“追忆”似乎是对“历史—回忆”的模式的定位,而《凉州词》、《锦瑟》等作品已经转入对历史题材的自觉引用,之后的《推背图》(又名《武则天》)则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虚化”。这段创作时期的作品还转入对个人生活史或是家族颓败史,或是以想象虚构中的历史实在(如《敌人》、《迷舟》等)中,来传达出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复现出对现实生存的体验。当时,通过书写各种家族史,村落史,情欲史等来解构历史,重构历史,戏仿历史,调侃历史的创作风靡一时,因为他们“自信”这是一种更为真切的历史情境和更具魅力的写作领域。这是新历史主义本地化之后的表现。
一、历史的本文性与本文的历史性
格非似乎更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即在其作品中实验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我想这与他本身作为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身份有2是加州大学教授蒙特洛斯对新历史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主义的特征概括之一,即文本都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是特定历史的产物,而解读文本时也同样带有浓厚的社会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是说只有保存下来的文本才能进入历史学家,文学家的视野,而反过来进入了历史学家或者文学家的古籍文献又成为人们阐释观点的媒介。这一特征的两方面在《凉州词》这篇短篇小说中表现无遗。虽然在陆贵山的眼里,《青黄》3,而且鲜少有人论及《凉州词》更能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历史叙述。这原因也许在于《凉州词》体现了传统历史主义多一些吧,但我们从《凉州词》对历史材料的大肆照搬与简约的加工中,在主题上我们见到他对现实的又一认识。事实上《凉州词》就具备历史的文本性与本文的历史性特征,其本身就是这种新历史观的产物。作者首先叙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临安博士,在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中,着重研究了与其生活遭遇相似的王季陵的《凉州词》。而从这时开始,王之涣的《凉州词》与薛用弱的《集异记》(或如格非自己叙述的李士佑的木刻本《唐十才子传》)便进入文学家的视野。在格非叙述中,临安博士对王之涣的偏爱似乎不可理喻,并为人所诟病,例如其得出的结论:“王之涣:中唐时期的存在主义者”,只令“我”难以忍受,觉得冗长等。而在接下去的叙述中,格非开始操起其“虚构之刀”,对《集异记》载的这段逸事大动干戈,填充了其中细节,谈到叶修士制定规则分配妓女,然后他们才开始赛诗,王之涣在《集异记》中的自信在格非小说中已经寻找不到,而杜撰了一段王之涣妻子为了挽回丈夫的颜面而甘心抛头露面地出现在妓女群中。引用这段逸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重新建构这段历史,即表现临安博士与其妻子的爱情的终止暗含在王之涣与其妻子的叙述中去。作者借临安博士之口,认为“所谓爱情,4而事实上谁也无法摆脱这种疯狂,当临安博士与正是一种病态的疯狂。”○他妻子的婚姻行将崩溃时,“他在不经意的言谈中已渐渐流露出对地狱的渴5没有感情的羁绊,人反倒显得不大正常。这也是格非对爱情的一点望”。○概括。这种历史的文本性与本文的历史性在格非几篇新历史小说中也都具备,比如《推背图》、《人面桃花》等。都运用历史文本来重构历史,使作品富于表现力的。
二、历史的偶然论与不可知论
而历史的偶然论与不可知论可看作格非的新历史主义意识的另一大表现。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的历史文本》一文中曾对进入文学视野的历史文本阐释说“是一个扩展了的隐喻”,是“利用真实事件和虚构中的常规6 海登·怀特认结构之间的隐喻式的类似性来使过去的事件产生意义。”○为历史叙述的奥秘在于历史的“虚构”在于“叙述结构”本身的虚构性与修辞性。也就是说新历史主义观点认为历史具有偶然性与不可知性,因为历史叙述本身存在着致命的虚假。而作为叙述者个人,也同样无法坚信引用的史料,格非是历史的叙述者,也是历史怀疑论者,这使他的历史叙述产生了特别强烈的哲学和玄学色彩。在《迷舟》中,作者表达了“个人面对历史”的理念的实验和展开,对历史不确定性与不可知论的文本阐述。
在《迷舟》中,作者采取了很有意思的叙述方法,他用近乎“历史实录”的形式,来写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为了证实其可信,他甚至还用画地图等方式来布置迷阵,让读者不知道他究竟是在讲故事,还是讲历史事实。其背景的史实是:1982年北伐军与孙传芳军阀相遇,形成对阵之势。但《迷舟》没有对这一大事件进行全景式描写,而将笔触对准这一形势下的个人——孙传芳部的旅长萧,用个人视角、个人命运揭示历史规律,个人命运象征性地隐喻历史变迁与大势所趋。萧所处之环境既是孙传芳部的旅长,又是敌对方——北伐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的弟弟,历史造就了萧的尴尬而敏感的处境,随时会发生的突变事件与利益冲突似乎隐喻着历史也是如此不确定。谁会联想到萧不是死在战场,也不是死在情敌之手,而是被自己的警卫员一枪击毙呢?
在文章中,读者关注战事进程比萧的命运多得多,但作者似乎有意与
读者保持距离。战争只给萧们一个心理投影,萧的命运跟战争进程密不可分,但为了逃避与他哥哥作战,他回家奔丧(这本身很奇怪?),而且又在儿女情中惹事生非,这种种迹象似乎表明他无心作战,有意延误战机,而这就给他的警卫员,一个特务分子有机可趁,而他母亲无意的爱却害了他,把他的枪藏起来,又在他伺机逃离屠杀时把门栓上,使他最终难逃一死。
这便是《迷舟》——个人在历史中的处境,也是历史投射在个人的折光:偶然与不可知。历史是无法判断和预测的,犹如逆水而行的“迷舟”一样,不知道被浪推向何方,也不知道没有指南针的掌舵人能否安全靠岸,一切都是不可知,也没有必然。同胞兄弟作战、母亲弄巧成拙的关怀,感情的不可抗拒,都是他致命的原因。从心理无意识角度看,萧违背了他做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比如冷静与理性,但“下意识”的东西推动他走向毁灭的深渊。
可以这么说,历史正是偶然的。在历史的关头,有许多不可言说的因素影响了,甚至决定了历史。历史的荒谬性与隐秘性就在于此。历史是偶然的,也是不可知的,而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更是无法抗拒的。萧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正如他作为旅长却不能改变战争与历史的走势,而后来孙传芳军的湮灭与北伐的节节胜利已经在他的命运中隐现,但又是无法驾驭的。人只有在现实面前茫然失措的悬浮感与漂泊感顿时跃出纸面,这充分表达了对历史必然论与目的论的历史观的否定与哲学的反思,这是格非新历史主义意识的体现。在另外几篇作品中,如《雨季的感觉》、《镶嵌》、《相遇》等,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种新历史观。
三、“历史—记忆”的虚拟性
在张清华的眼里,历史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与历史宿命论是新历史主7,我认为两者颇有相同之处,历史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义两个不同特征○与历史宿命的不可抗拒有直接因果联系,正是人无法认清历史,无法改变历史,所以宿命的悲哀才为人所津津乐道。而新历史主义的又一特征在于“历史—记忆”的虚拟论。历史与记忆的虚拟论观点认为,从历史到文本的过程是“历史-记忆-叙事-文本”由于进入文本的历史本身是不确定的,又经过记忆的加工、经过叙事的修饰,于是文本中的历史残留着强烈的主观记忆的痕迹。一方面历史事件已经过去,而无法回溯现场;另一方面个人的记忆与叙述也是不可靠的。这种历史不真实的意识在新历史小说家中常常流露在其作品中。格非的《追忆乌攸先生》的“追忆”意象,已经隐秘地表达出探求 “历史的真实”而又不可得的怅惘。
《追忆乌攸先生》中的乌攸先生被“头领”以强奸罪处以极刑,而真相是“头领”强奸了杏子(性的隐喻?)而嫁祸给他的。这段扭曲的历史暗示了“当代历史被掩盖与伪造的某些实质”。在这场荒谬得残忍的屠杀中,揭示了历史的话语权的颠覆作用:谁掌握了历史话语,谁就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头领是在乡里的权威,凭借“演讲”与“拳头”,哪怕是“一场欺8于是头领奸杀了杏子,又嫁祸给乌攸先骗,也会被他感动地流下泪来”。○生,并强迫他人作伪证,然后执行族法,也就在合情合理了。这是格非试图探寻“历史的正义”的努力,也是新历史主义应有之义。但作为小说家,格非同样无法对这一沉重的问题,即纠偏历史进行彻底的改造,正如小说结尾中的“小脚女人”一路小跑也无法挽回乌攸先生被枪毙的命运一样。
这种与虚假历史抗争的姿态在之后的《褐色鸟群》中被哲学地发扬了。
在《褐色鸟群》中看不出是历史叙述,但它揭示了“历史—记忆”的虚拟性,证实着“记忆是不可靠的”,那么“历史—记忆”的虚拟性便也得到认同。小说中有两段叙事与几个虚拟的人物,首先是叙述者:“我”和“棋”。棋(妻?)来到我叫做“水边”的住所,像妻子一样坐下来喝水,夜里听“我”讲故事。而“我”随意地编了个故事:几年前,“我”在一个城里看到一个吸引了他的女人,于是追过去。那女人发觉了,便惊慌地逃开,“我”追到桥边,但看桥人却说根本就没有桥,“我”感到很奇怪,第二天一打听,直到自己撞翻了一个男人,他掉在河里淹死了。而棋继续追问“以后”,“我”继续叙述:“我”到乡下时又遇到那女人,她丈夫是个醉鬼,似乎经常虐待她,“我”问她是否还记得“我”追她的事,她却说自十岁之后再没有进过城。不过她记得丈夫曾说过这一情景,一个年轻人的尸首和一辆自行车一起被人们捞起。
而棋又追问“以后”,“我”继续说,后来那女人丈夫掉进粪坑淹死了,“我”去帮她丈夫入殓,似乎看到死人“嫌热”在伸手解钮扣,但“我”还是很沉着地盖上棺材,后来似乎与这女人发生亲密的举动,同居,结婚„„棋听到这里似乎不高兴,就走了。
而几年后一直盼望着棋再回来的“我”看到了一位与棋极其相似的女孩,但她宣称她是一个陌生人,对“我”陈述的旧事一无所知。而最后作者意味深长地设置了一个情节,当“我”问那女孩,她背着的夹子是什么?她先前说是画夹,不是镜子。后来又问时却说是镜子不是画夹。似乎有点“叙述游戏”的味道,但人的愿望、欲念、想象和幻觉这些最主观的因素却在左右着记忆与叙述,强烈地改变着事实。在小说中那女人丈夫之死,与其说是事实不如说是想象,或说是欲念、希望。例如“我”明明看着他还活着,却把他当死人一样盖上棺材,充分显示了潜意识对记忆的篡改与干预;而那女孩背着的类似画夹又像镜子的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同一事物在不同语境不同时空有不同记忆与认识而已。最富意义的是:9格非对“历史—记忆”的虚拟性充分认“你的记忆已经让小说给毁了”。○识之后,对历史的把握更趋向新历史观的不确定与不可知了。
由此可见,格非对历史的认识是不确定与不可知的,对历史的真实也抱着深深疑虑,在人性与存在也抱着绝望,是典型的“存在主义者”,而这些特征暗合了新历史主义的多方面特征。可以肯定地说,格非是一名新历史主义者。他对探寻历史真实与历史本质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与褒扬的。
注释:
1:张清华:○《境外谈文》第59页 2: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318页 3: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320页 4:格非:○《格非》第14页 5:格非:○《格非》第16页 6: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第162—171页 7:张清华:○《境外谈文》第134—144页 8:格非:○《格非》第6页 9:格非:○《格非》第74页
参考文献:
[1]格非:《格非》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北京第1版 [2]格非:《格非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3]张清华:《境外谈文》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4]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5]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1月第1版
第三篇:格非文学的邀约(二)
格非文学的邀约(二)
格非,本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映》、《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等。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_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会提起的作品。本文的作者朱伟是资深媒体人,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
格非非常细致地描写了这个女人移动时,裤子的皱褶赋予身体的弹性,他的欲望似乎是由线条、几何图形构成的。
小说是在以第一人称叙述中,女人在“买木梳吗”的叫卖声中向“我”走来。“买木梳”是昔日地下党的接头暗号。她走到“我”跟前,捡起一颗靴钉,就上了一辆开往郊区的电车。“我”则租了一辆自行车(时间错位了)追到城外。“我”在漫天的大雪中跟踪着女人的背影,上了一座木桥。背影消失了,“我”却被一个提马灯的老人叫住。老人说,这是一座断桥,你不能往前走了。
故事的后半部分,“我”与这个女人又重逢了,时间又是在早春。“我”正沿着湖散步,看到一对男女从坡上滚下来,正是那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个瘸子。在村里的一个小酒馆里,我又看到了女人和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喝醉了,女人去扶他,被啐了口痰,推倒了。“我”帮她把醉汉背回了家。女人请“我”喝茶,“我”对女人说,七八年前,在企鹅饭店门外,我跟过你。女人说,你是不是记错人了?我十岁起就没进过城了。
故事再发展,一天雨后,那女人来敲门,说她丈夫昨晚喝醉了酒,掉进粪坑里,死了。“我”跟她到家里,入检时,看到尸体竟“抬起右手解开了上衣领口的一个扣子”,未死,就钉上了棺盖。送葬后,女人说她害怕,让“我”至少陪她三天。第三天晚上,“我”上床时,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哭声,闪电中一个赤裸的少女站在院子里,“她婴儿一样的脸上挂满泪珠”。“我”把所见告诉女人,女人说,那是你的幻觉。“我”说,刚才我做了个梦,梦见你的尸体漂浮在断桥下的河面上。她苦笑了一下,我就说,我们结婚吧。女人婚后不久,就死了。
故事的结尾,“不知过了几个寒暑春秋”,我又见到了棋,但她却好像不认识我。她说,我不叫棋,您一定记错人了。她打开怀抱的夹子,里面是一面镜子„„
有些读者埋怨格非的小说无故事,其实,他的悬念是需要你去寻找的。用传统的故事来衡量,他的故事可能是抽象的,有点“白马非马'或者玄学的味道。此她非彼她,之间相隔着时间,时间是具象――小说的结语是,“这些褐色的候鸟天天飞过水边的公寓,但它们从不停留'这就是格非要告诉你的时间差。在时间的轴线上,如棋所说:“你的故事是一个圆,它在展开的时候,也意味着重复,你可以永远讲下去。”而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结构。在这结构中,事实即非事实,都是错位的。本来,小说就是虚构的。
1988年,我在《读书》杂志开一个“最新小说一瞥”的专栏,推荐各种“先锋”实验小说。那时候,“解构主义”时髦。1989年初,刘心武让我组一期新锐小说的稿,余华给了我《鲜血梅花》,苏童给了我《仪式的完成》,刘震云给了我《官场》,查建英给了我《献给罗莎和乔的安魂曲》,格非给了我《风琴》。
《风琴》也是一个错位的悲剧:游击队队长王标率队伏击日寇,来的却是迎亲的队伍,鬼子到了赵庄,掳了冯保长的老婆和理发匠的女儿,驻扎在赵财主家,赵财主带着姨太太逃到城里去了,儿子赵瑶却没走。他在家里弹那架老式的风琴,日本人似乎能听懂他在刺刀威逼下弹的曲意。随后,格非又在冯保长找王标和王标找冯保长上,设计了一个时间错位。王标告诉冯保长,游击队要在江边打鬼子一次伏击。冯保长担心伏击地点离村太近,又去找了赵瑶,让他设法引鬼子绕开。赵瑶则感觉到冯保长,“所有忧虑与恐惧都是为了那个女人”。接下来,在赵瑶的注视中,游击队进入了鬼子的埋伏圈,全部牺牲。小说里,作者两次提示了主题――王标想起母亲的话:“在地里撒下荞麦种子,却收获了一袋芝麻。”结尾是,解放后,冯保长被定为了汉奸,被枪毙了。赵瑶则隐姓埋名隐居起来,后在修理风琴时引起了女教师的注意,死于“文革”。
格非是有意省略了答案,让读者自己去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做出判断。
1989年,格非用三个月,写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敌人》。这部16万字的长篇有一个引子,从一开始就提出悬念:几十年前的一场大火,烧尽了子午桥边赵家的店铺、作坊。仇敌是谁?财主赵伯衡在一张宣纸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就死了。他的?鹤诱跃靶?在四处打听火灾的细节后,把一个个人名划掉,在还剩下三个时,也死了。赵景轩的儿子赵少忠则在看了一眼那张宣纸后,就将它揉破,丢进了火盆。
小说正文却始终没有揭晓那三个名字,只描述了赵少忠家人一个接一个的神秘死亡。先是赵少忠的老婆吃了有毒之花,自杀了。接着是孙子“猴子”死在了水缸里。两个儿子,先死的是老二赵虎,然后是老大赵龙。两个女儿,小女儿柳柳裸死在芦苇荡里,大女儿梅梅则从婆家逃走了„„
刚读时,你会觉得每个人的死,都有因果。大儿子赵龙每晚都去酒坊赌博,欠了赵立本一屁股债,老板娘帮他还,他与其偷情,又欠了老板更生的情债。“猴子”不是赵龙的儿子,他媳妇与收蚕茧的小白脸私通,后来跟着收蚕茧的船走了。小儿子赵虎也是在贩盐路上欠了债,大年初二就有女人来给他送花圈。他称遇到了劫道的,柚上有血。赵少忠问,何处劫道?他答:偃林寨。这时,格非的描写是:“赵少忠托起下巴陷入了沉思。”柳柳在烧纸时遇到了皮匠的调戏,烫伤了皮匠的手,后来又到酒坊替赵龙抵债„„每个人的死都有可能是自己结下的冤家,自己制造的敌人。但读到后来,不对了,觉得?是被一种神秘力量操控着,有一个无法解脱的阴谋链。
格非在上世纪80年代,迷醉于纳博科夫的名言:“艺术达到了不起的境界是,具有异常的复杂性与迷惑性。”因此,阅读他的小说,就要分辨他刻意制造的迷惑,他要让你在受骗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我还记得,张艺谋当年读到《敌人》后,曾专让我把格非请到京,在我家谈过几天,他想请格非将《敌人》糅于《迷舟》,写一部电影,终究未成。格非的小说,要改成张艺谋的电影,太难了。
1990年,格非又写了一个短篇《唿哨》,很吸引我,写的是《晋书?阮籍传》中的意境:“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格非省略了孙登的回应,写了一幅静止的画面――午后阳光下,有一个没下完的棋局,孙登的目光移出门外,看到一个池塘,塘边有垂钓老者,池后有金黄的油菜花和隐现的木桥。木桥后,棉花地里有直起腰的女人,桥下是闪亮的河水。棉花地外还有一条小路,也有女人顺着小路而来。阳光会突然^隐,复又像潮水一样扩散。这个棋局似乎是孙登与阮籍的,因为阮籍对孙登说:“世上没有一种诺言是不朽的。'这个开头与小说结尾,阮籍离开,孙登听到远处传来他的唿哨之间,相隔了很长的时间――?小登的女儿坐在棋局前,对孙登说:“你在等一个人吧,那姓阮的朋友看样子不会来了。”小说又交代,女儿嫁到外乡后,很久没回来了。然后,坐在棋局对面的,变成了那个走来的女人。格非交代,“他们之间那盘棋不知下了多久”。
这样的短篇,格非后来又写过《锦瑟》、《公案》、《凉州词》,但我都觉得,缺少了《唿哨》这样的机智的悠远。(未完待续)
第四篇:电子商务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学生调查报告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函 授 站
长沙中学生课外辅导调查
王敏 10510033031 2010级电子商务班 湖南商学院继教楼 *** 湖南商学院
2011 年 12 月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电子商务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深入探讨电子商务对各行业产生的冲击力及其发展潜力。调查时间: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
调查对象:职业中介所、婚介所、驾校、民办教育机构、房地产公司等各行业工作人员。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改变着千百万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为众多传统行业和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向市场的桥梁。
一、随着因特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网恋也成为一种时尚,网络给帅哥美女提供了广阔的交往天地。
(一)婚介所最大的分类就是男人和女人,也是双方的买卖方,婚介所起到的是引导双方见面,至于两个人的生活背景、学历、素质、性格婚介所无法掌控。为了促成成功率,婚介所将男人女人按照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分类,使“买家”更容易获取目标。传统电子商务B2B为企业卖家提供产品发布平台,由于产品也存在不确定性,吸引海外买家和国内买家购买,平台只其中介作用。这两个行业的盈利模式也一样。婚介所的收费模式分年费和见面费,传统电子商务外贸B2B中,收年费的是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收见面费的是ECVV的点击询盘费。
(二)“都说办婚礼是件麻烦事,可我觉得只要用好互联网就大不一样了。”26岁的南京姑娘李爽8月份举办了自己的婚礼,她在无忧摄影网站上挑选了拍摄结婚照的工作室,在淘宝网店购买了请柬和喜糖,连婚庆公司都是通过“招招看”网站的“网上招标”选定的,“你只要在‘招招看’写上自己的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要求,很多婚庆公司会争相发方案和报价给你,真是太方便了!”李爽的妈妈曹阿姨看着女儿笑了。1979年曹阿姨结婚时,为了筹备婚礼可没少花工夫,光为了喜糖,全家就攒了4个月白糖票.母女两代人的不同经历,正是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写照。
(三)深入环节为“交易”做服务存在很大共性,更易实行标准化作业。婚介所的“交易服务”就是婚庆服务行业,只涉及化妆、摄影、喜宴等十几个种类的服务,很容易在专业上下功夫,利润高且门槛低,市场非常红火。电子商务B2B的“交易服务”是为找到订单的企业提供进出口所需的通关、物流、金融等,涉及十小类服务,具有很强的需求共性,可以满足用户80%以上的要求,一达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www.xiexiebang.com将进出口服务和资讯服务结合起来,把传统电子商务B2B从单一的“交易资讯”延伸至“交易执行”,创造出新一代电子商务B2B平台。
二、网络招聘,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企业人事经理完成招聘的过程。
(一)网络招聘的现状。
网络招聘的方式在美国等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学毕业生和职员求职的首选方式,在美国,上网找工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反而很少还有人在翻报纸寻觅就业机会。微软更是E化管理的领航者,他们在进行网络招聘时,网上招聘信息不仅对外发布,同时也对内,微软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公司有什么职位空缺,都发布在网上,微软的职员可以跨国申请。如果你对某个国家的空缺职位感兴趣,并愿意长期移居过去,便可以发申请信,那个国家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就会对你的技能、业绩做一番调查,然后在网上进行测评,认为你可以胜任,那么你就很幸运地成为那个国家微软公司的员工了,你的一切关系(包括保险、薪酬、福利等)都将转过去。目前为止,微软已有不少员工通过这种方式到自己向往的国家和职位去工作了。
由于受网络发展和普及程度的影响,国内的网络招聘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人上网求职的比例全国最高,其次是上海,再次是深圳和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广州,而在更多的内陆地区,网络求职的比例更低,更多的人还是认可平面媒体发布的招聘广告。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的高速度与巨大的信息量赋予了网络招聘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网络招聘优势。
1、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
2、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问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成本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发布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
4、针对性强,具有初步筛选功能。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目前,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已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
三、投资民办教育的商业人士越来越多,招生方式也是各出奇招,竞争相当激烈,其中利用网上招生的方式成为了一种重要方式。
(一)现在教育的越来越普及,学校也日益增多,面对着众多的学校,家长们是不是看的目不暇接呢?那么那些在网站上推广学校的朋友们,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从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呢?这就成了我们要费脑子探讨的问题。可以为学校办个网站,也可供家长们观看选择,这种选择是不错的。
1、网站内容制作的时候要注意想下,怎样制作搭配才能让别人一看就觉得是个好学校,要足够吸引家长。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去一个好学校。将自己学校的简单介绍,师资介绍,课程介绍,还有学生的毕业后助就业,全方位的展现给家长们看。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学校的环境,最好照些照片发布在网站里,做些美化。当然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就要好,不能蒙骗家长,要给学生最好的环境来提供给他们学习。
2、搜索引擎的投资关于搜索引擎就是购买搜索引擎的特定关键词排名或者位置,当然不能去一些小的搜索引擎,去比较知名的网站,比如百度,谷歌这些。至于关键词还是要那些想为自己学校办网站的朋友们多多费心了。一个好的关键词是可以为这个网站带来很可观的浏览量的。
3、博客推广现在博客不只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写文章之用,很多人已经把博客推广看成了首选的推广方式。多在博客上写好软文,加上自己的网站,效果十分明显。最关键的就是做好博客的SEO,更人们准备的找到我们。再来就是多加入一些圈子,在圈子里多多活跃。再花些时间去到处留足迹,也别忘了为自己的网站做宣传。但是千万别让人当成垃圾广告了!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4、让别人为你的网站做宣传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QQ,MSN,采用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效果怎会不明显?当然,人人都对你的学校网站刮目相看,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
5、为自己的网站做广告做广告的方式很多,主要是在关于学生培训,门户网站进行投放,而且是一些比较知名的,客源比较多的网站。如果资金不够,也可以进行QQ上的邮件群发,但是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当成了垃圾广告,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当然,怎样宣传,怎样推广,还是要让我们的站长多费苦心了。
四、房地产公司,顾名思义,绝非一般的小公司,其资金是相当的雄厚,因此,利用网络销售房子或客户团购房子。
(一)时代在进步,有很多数据都在表明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传统媒体的受众正在老化,而新兴的一族已经接受了网络媒体。家家都有电视是电视成为老大媒体的客户端基础,而家家都配电脑、宽带也体现了网络媒体的成长。在网络的普及上,扬州也不例外,单从个人电脑的销售量和地方门户及搜房网的访问量上就能窥其数斑了。因此,很多明智的商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很好的利用上了网络。
(二)刚刚说的是一个大的环境。作为房地产行业来说,由于商品地域性强的制约,对网络的利用多少有点缺失或者说趋向于公式化(别人做我也做)。一般只是利用其平台做做宣传,作为传统纸媒、电视广告的补充。而对于销售来说,起到的促进作用和传统媒体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1、这对于已经很成熟的网络特别是在行内、买房人心目中已经成熟的搜房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当然,这和企业本身的销售策略不无关系。比如销售决策人员对销售策划的过程并没有认真的考虑过网络销售的可能性,在做网络广告的时候也就没有针对网络的特点特别的制作广告。深层的原因则是商家对网络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还不够信任,对网民的构成还不是特别了解。
2、当然,这也和自己对销售的信心十足有关。房子建得好,自然能卖空。事实上,不需要多少宣传房子就一抢而空的楼盘,扬州的确有不少。
湖南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调查报告
但由于定价、质量、口碑或自己的销售方式出了问题而不好卖的房子相信也有不少。
3、买房子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随便摔出钱就买下了一套房子的人毕竟是少数。通常买房人都喜欢各个楼转,所谓货比三家。这个比较要消耗购房者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要浪费销售人员的大量时间。这个时候买房人就希望能通过一定的渠道来了解房子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值得不值得自己去比较。这些渠道似乎就只有传统媒体的专题报道、广告及网络了。
(1)对于传统媒体的态度,我和很多购房者都谈过,他们尤其是年轻人都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和近年来虚假广告太多有关。而且大多数广告仅仅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个盘及盘的大概内容,具体到楼盘的一些参数、指标就不知其详了。这对于购房者来说肯定不是好事。于是挑来选去,最后累了体花了眼就买了一套,却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而这个过程,对于商家同样不是好事,挑选的过程里浪费商家大量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不一定能得到购房者的满意口碑。
(2)但看了很多网络房产广告,都存在着和传统媒体广告一样的问题:空、虚、泛。而业主论坛却恰恰相反:大量由业主提供的信息出现在页面里。这些信息基本都是客观的,但因非官方所发,优点被夸大的同时缺点也很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扭曲,甚至有不少误会因为沟通的不及时而误导看贴的购房者。
官方所发的广告和业主所发的帖子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一个单调一个丰富。明智的商家应该不会希望这样的情形发生。电子商务在房地产行业的作用也发挥地淋漓尽致。
电子商务对商业领域的冲击力堪称持续爆发的火山,各行各业都毫不犹豫地实施电子商务,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篇:航海导航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航海导航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航海就伴随着航海导航,而航海导航就是一门航海科学技术。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辽阔海域领土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国家想要发展的更好,那么就是想海外发展,而向外发展是要一定的基础的,所以我们的发展目标应该定在发展海上的航海技术,那么首推航海导航技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国家在航海导航技术上与别的国家相比存在的差异。
在世界航天历史上中国可以说是一匹会黑马,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不可企及的,这是我们的骄傲,而在这些科技进步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实力作为基础的呢?那就要从航天所需要的的各个方面来入手,大到航天器的外壳和内部的大型机器设备;小到每一个小的零件和设备运行的每一项程序代码。林林总总的这些几乎就包含了成千上万个技术难点和科学成就,这些说起来都是我们知道的。
航天和航海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海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发展航天和航海,他们进行的同时,需要无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而它们进步的同时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航海导航技术的发展成长对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导航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时常出现与之相关的事。比如,美国无人机被伊朗捕获;印度掌握了激光陀螺惯性导航技术;日本美女吧把豪车开进大海。诸如此类都是与导航技术有关的,有的是成功有的是失败,但都无疑说明了一点——导航技术的重要性。
了解导航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解读。从根本上来说导航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赋予了导航什么样的使命?在古代狩猎后,人们“导航”回家;在部落的交往中,人们利用“导航”接触;而随着航海的发展,普通船只或者军队用“导航”来保障安全航行;武器系统需要导航,提供实时空间信息平台;用于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标和海陆空天一体化作战需要。这些就是导航在它的发展史上所发挥的作用。
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而导航则是航海顺利进行的保障。不论是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还是在海上从事旅客与货物运输,在海洋中开展国防与军事活动,对海洋进行科学考察,开发海底石油和库矿藏等资源,这一切都需要航海导航技术。
我们要了解的航海导航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就必须从头到尾的了解一下。地球的表面70%都是蓝色的海洋,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几个大陆上。如果,人们不去探索未知的海洋,如果人们在探索的路上没有用上导航技术,我们可能就永远的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而不能走到一起,我们将只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就不会有文化的交融;就不会有新思想的交流;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回顾人类航海史,中国的火药、造纸、印刷术、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期,分别有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而在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与发展,有了他们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20世纪前叶开始慢慢的传入中国,进而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地革新与进步。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航海是由技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技术的。英国《航海史》一书认为:“航海是引导船舶安全的从地球水面一地到另一地的技艺。”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航海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技艺,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与技术。”《美国百科全书》认为:“航海通常包含了科学仪器和方法的发展,并且还包含了计算在内。”中国《航海技术辩证法》一书认为:“航海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应用科学和技术,古代航海只是一种技艺,至15世纪初才逐渐发展为技术,„„而到了19世纪中叶,它的科学形态才逐渐取得完善。”航海导航科学技术的狭义解释是从航海人员驾驶船舶在海上航行的知识、方法和手段出发的,主要指地文航海导航技术、天文航海导航技术、无线电航海导航技术、船舶操控和避碰技术。广义的航海导航科学技术还应该包括造船科学技术、船舶通信导航科学技术、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技术等。无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航海导航科学技术都依赖于相关门类科学技术,并且是相关门类科学技术在航海上的综合,集成和应用。所以航海导航技术与其它的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欧洲国家率先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各门各类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材料、机械、电气、电子、控制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航海,逐渐形成了近代和现代航海导航科学技术。就造船材料而言,依次有铁木船、铁质船、钢造船;就动力而言,依次有双向蒸汽机、蒸汽动力明轮船、内燃机船;就天文航海学来说,有六分仪、天文钟;就船舶通信导航来说,有电磁波,无线电报、无线电通信、雷达、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说,航海导航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
《航海技术辩证法》一书指出:“①物质资料生产的需要是航海和航海科技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②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军事战争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④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其它相关科学的发展史航海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结论符合实际。航海导航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地文航海导航和天文航海导航时代进入到电子航海导航时代。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航海导航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原创性的航海科技较少,先进的装备都依赖于进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技术是自己所拥有的核心,只有拥有了自主发展的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中国才能成为世界航海强国。而航海导航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一系列的科技的发展,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22011216
姓名:胡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