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有话可写
让学生有话可写
通过阅读全册教材,我发现这册教材是按照单元主题的方式来组编的,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这可以把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阅读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写话教学训练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根据课文、单元的主题进行拓展性的写话教学,以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本册教材第一组教学内容是学习有关秋天的课文,在学完了《秋天》《我的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几篇文章后,我开展了“走进秋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找秋天、了解秋天——画秋天——说秋天——找秋天的词语、成语、句子——阅读秋天的文章——写秋天”的教学环节来拓展文本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秋天的特征。我让学生习作:秋天的颜色
在习作之前,我先起个头,让学生接着仿照着写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秋天是红色的,住在山上的小白兔说,枫叶红了,一片片枫叶落在地上,好像给秋姑娘穿上了红色的衣服。
学生这样写: 秋天是金黄色的,住在田野里的小青蛙说,田里一片金黄,农民伯伯收拾一秋金色的喜悦。
秋天是绿色的,住在树林里的小松鼠说,一棵棵茁壮的松树结满了圆圆的松果。
秋天是蓝色的,住在大海里的小鱼儿说,海妈妈翻起蓝色的波浪。
秋天是白色的,住在天上的小鸟说,白云就像棉花一样白。我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我爱美丽的秋天,更爱丰收的秋天。
读着学生创作的一篇篇习作,有谁说他们不是一位小诗人?诗歌中所流露的不正是孩子们创作的火花吗?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觉得在课堂上既不能“轻举妄动”,也不能“无动于衷”。在生动丰富的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诱导”和修改,只要教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一定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习作的最佳领域。
让学生有话可写
崔文华 苘山中心完小
第二篇:让学生习作有话可写
让学生习作有话可写
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话或习作的话题。(指明是哪个年级,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年级:四年级
话题: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
设计理由:
1、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类习作简单易写,学生感觉它们很可爱、亲切、聪明,结合阅读教学,以读代写。写作要注意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写作资源,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注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平时叫同学们记好观察笔记。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点滴小事都可以记下来。所以,小学生的习作应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
第三篇:作文没话可写
作文没话可写,这是一件多么悲哀且无奈的事情呀!(如果这不是谦虚之言的话)为何悲哀?
从小学到现在,历时七八年,还不会作文,你说悲哀不? 为何无奈?
不会写作文也就罢了,关键还不知道原因,更不知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说无奈不? 亲爱的同学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既然该生勇于抛出问题,就是好样的,穆老师为你点赞!
针对这一问题,穆老师将展开详尽地解析,为你和有同样问题的学生解决困扰。一【剖析原因】
(1)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心中无素材
(2)平时无阅读、无摘抄、无札记习惯,肚子里自然无“墨水”
(3)不会细节描写
(4)不懂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5)没有上进心、缺乏动力(6)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二【解决方案】(1)向生活要素材
a.家庭生活(亲朋好友关爱、厨房餐桌客厅趣事、书桌前关爱、家庭活动等)b.学校生活(师生情谊、同学友谊、课堂趣事、课间事件、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
c.社会生活【街头巷尾之事、底层人物观察(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捡破烂老爷爷、修自行车老大爷、卖煎饼大妈、烤红薯大叔、可怜的乞丐、烤羊肉串大叔……)商场趣事等等】(2)向书本要素材 多多阅读经典,勤做读书扎记,背诵好词佳句,善于思考,多去感悟。肚子里的“墨水”自然增多,好词佳句也是顺手拈来之事。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便是这个道理。(3)向大自然要素材
多走向自然,观察自然,风霜雨雪、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都可以写进作文中。(4)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a.开头结尾技巧 b.人物细节描写 c.环境细节描写 d.文章结构思路要清晰
e.写作手法要会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穆老师之前的回答或文章,里面有具体方法地详细解释。(5)一定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上进之心!
方法虽然还有很多,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加油哦!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篇: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教学策略
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教学策略
——以《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为例
“九姓之约”课例研修小组
一、研修缘起(执笔:张景民)
当代的初中生虽然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讯息传递快捷的年代里,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课余生活往往被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所填充,基本过着从家到学校再到课外班“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大自然的接触少之又少,学业的压力、生活内容的单一让他们逐渐忽视了身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即使身处其中,也很难敏感地体会到这些生活中人与事带给他们的快乐、忧伤等情感,尽管他们有时为了完成作文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仔细观察生活,也可能觉得没什么可观察或观察不到老师要求的程度。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就形成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麻木的现象,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疼,即使写身边的人和事,也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思想可以表达,往往“为作文而作文”,胡编滥造,只为凑够字数,不被老师批评而去写作,因此,写出的文章自然缺乏真情实感,缺少个性,内容空洞干瘪,主题提炼肤浅牵强。初中“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试图通过研究获得一些可行性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提升作文能力,从而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执笔:王大力)
1.观察:用眼睛观察事物, 要把对象看得清楚、明白。对对象的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情感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无论是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 还是生活中的事物,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常用方法是把两个相近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以区别事物的不同点或相似处, 从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特征, 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反映事物的个性特点, 作文才生动、有真实性。例如观察人, 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身材、长相、服饰、发型等)、神态、语言(什么语气)、动作(习惯性的、偶发性的、特定情况中的)心理的表现及其变化, 反映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2.兴趣:很多有关作文教学的著作、论文都很重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因此,初中“生活作文”教学也应重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既来自外界的鼓励和刺激,又来自学生自身内在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它是生活,它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透着不一样的色彩。什么是生活:写不完的,便是生活了。在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积极、向上的事件,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才能越来越为学生正式的写作服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3.教学策略:活动体验式、点拨引导式、“三课两反思”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遵循作文教学的“观察——体验——写作——点评”这一基本流程,但是,这一流程并不同于其他模式的作文教学过程,而是侧重于观察、教会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在以上流程中特别关注“体验”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来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培养、作文素材的筛选处理指导,真正实现将生活艺术地融入作文,将作文变成学生乐于创造的另一种生活,实现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良好结合,真正将“生活作文”这一理念落实到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
(二)关于作文写作教学现状的研究(执笔:张德芬、刘思雨)
我们输入“生活”“有话可说”“作文教学”搜索,检索到2001年、2009年、2015年发表的三篇文章。研究者们的观点如下: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关心社会,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并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写作兴趣。二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只有通过观察才会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思考。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观察观察再观察”。通过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善于观察的能力。;三是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总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抒写生活,使作文教学 转到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和写作能力的轨道上来。“生活作文”是学生在接触生活,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后,通过对写作对象的描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作文的形式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思生活,以达到认识生活的本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目的。
(三)关于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执笔:张芬、刘雨)
我们输入 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 进行精确搜索,检索到2003年以来发表的20篇文章。我们选择了其中三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研究者们的观点如下:
一是观察生活,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学生们
不愿意写作文,大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或是翻来覆去的只会写一件陈年旧事。学生们抱怨自己的生活,每天只是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只觉得生活是单调无聊的。殊不知在平凡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学生们对生活的用心体味。如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点滴小事就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带着他们一起感受,从而学会从身边找素材。
二是积累素材,丰富内涵,有话可写
学生写作的素材除了直接来源于生活之外,大量的阅读也有助于学生间接接触生活,别人的生活经历也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通过阅读可以变成自己的,间接的积累写作素材。
三是以读促写、以说促写、有章可循
写作技巧在写作中也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观察积累,有了表达的渴望,怎样写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会写、写不好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兴趣。指导写法,有章可循,可让学生在写作中轻松应对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
归纳起来,研究者们认为
1.自由写作 有了对生活的观察,有了素材的积累,学生就需要表达的空间。
2.创设情境 怎样才能写出吸引人的文章?情感是重要因素之一。外在刺激作为诱因,可激发学生的情绪冲动和写作的欲望。因此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写作动机。
3.命题灵活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作文题型,也是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们经常采用的题型。对于这些常见的题型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既然能长久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需要我们教师考虑的就如何用好这些题型。4.依托网络 网络也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也应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用好网络。
(四)关于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作文写作特点的研究(执笔:李玉燕)1.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本文的内容:一说认为写
一、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二说认为写
二、探究根源,让学生学会观察3.本文的写作特点: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五)关于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说可说的作文教学设计(执笔:张燕燕)
.参考文献:
1.王力复:文言文教学当以诵读为先.中学语文.2013-4 文献序号+作者(冒号)+文章名称(黑点分隔号)+期刊年月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写话
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写话
临沂湖南崖小学 初淑珠
常听不少家长给我抱怨:“老师,这个作文真愁人啊,孩子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少语文老师对此也很发愁。小学是基础,写好作文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其实,让小学生爱上写作,让每个孩子写一手好文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抓住三个字“读”“写”“玩”认真实施,孩子的童年就会因写作更加绚丽多彩。
一、“读”——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要让孩子写一手好文章,首先就要孩子爱上读书。很多家长说:“老师,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里也有很多书,就是不见他读。”孩子不读书和家长关系很大,阅读兴趣要从娃娃抓起。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知道这一点,只要热爱阅读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读书了。自己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最近发现他的写话进步很大,内容很充实,语言组织也不错,最近几次单元测试写话没有减分。在他呀呀学语的时候我就给他讲故事,每晚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后来上了幼儿园,认识了一些字就开始自己读书,一直到现在。儿子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子,但是只有做两件事他能一个人安静的呆几个小时,那就是玩他心爱的玩具和读他爱读的书。
那么,让孩子读什么书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的回答是低年级的孩子最好从阅读经典绘本开始。有了读书的兴趣后到中高年级就给孩子介绍一些名家推荐的阅读书目。也许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绘本。绘本,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孩子都喜欢看图画,而绘本正满足了孩子的特点。有的家长说:“老师,我买了很多的作文书,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不喜欢看是肯定的,作文书枯燥无味,和趣味性强的绘本怎么比?这些年买了很多的世界著名绘本给儿子读,印象最深的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爱我爸爸》《活了一万次的猫》《失落的一角》等等,这些著名的经典绘本儿子反复的进行读,而我也在每次的阅读中感悟很多。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中却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孩子的人生阅历浅但也能从中感受到爱,懂得感恩。这样一直坚持读下去,阅读兴趣自然来了,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而然的阅读的面就更广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教给家长如何做好亲子共读让每个家庭都创造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定期推荐给家长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书单,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二、“写”——让孩子动手去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读是基础,写是关键。孩子读的书多了,思维自然就灵敏了,加上合理的训练,就会笔下生花写文章水到渠成。在语文课中课堂上的小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篇经典美文师生在课堂中一起进入文本,挖掘它的内涵触动了彼此的灵魂,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动笔写吧。最近这些日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人教版下册五单元关于爱的文章,在学了《可贵的沉默》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学完《她是我的朋友》后让学生写“小姑娘终于得救了,醒来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续写下去吧!”,《七颗钻石》设计是这样的练笔“写一写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的爱心故事吧”学生的思维还沉浸在文本中,心灵有巨大的冲击和共鸣,这样写起来就情真意切毫不费力,这样的片段训练多了,写作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另外,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经历的事就会有话可说。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他们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除了课堂练笔、写日记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写的兴趣,那就是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这几年从事语文教研有幸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我就组织所有的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前两年我们学校获得了“喜迎十八大”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在“中国爱心网.作文批改网”上我校很多学生获奖,去年我校参加快乐杯“中国梦.我的梦”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最近我们又参加了“成龙杯”全国作文比赛,《创意作文》的投稿等,在这些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写作爱好者,当滚烫的获奖证书捧在学生手中的时候,写作的动力也就更强了,对没有获奖的学生也是巨大的鼓励。
三、“玩”——让孩子旅游是写好文章的源泉。
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能领悟到很多东西,是写作的很好素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玩不陪孩子玩。家长忙于工作,周末把孩子送到各种特长班,发现孩子不会写作文就再花钱报个作文提高班,其实这样是大错特错,家长应该反思自我尽量抽时间带孩子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见的多了自然有东西可写。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他别喜欢“星期八小镇”,这是一种各种成人角色的体验,带孩子去了几次每次都玩得很开心,回来后正好有老师布置的日记,我就说:“宝贝,把今天在‘星期八小镇’玩的感受写下来好不好?你可以选你感受最深的几个角色,写出玩的过程,写下你的心情······。”孩子开心的说:“好的,妈妈!”自信而又响亮的声音,七岁多的孩子洋洋洒洒写了二百多字很让我吃惊,虽然还有点流水账,但是写出来了就很好。是他亲自体验的东西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些天天气好了,下班了经常一家人一起去双月湖放风筝,孩子就写了一篇《放风筝》的日记也很不错,不用家长和老师做任何指导就可以写出来。这就是说“玩”在孩子写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加重要。
总之,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孩子喜欢写身边的事,再经常陪着孩子去游玩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的童年也会因为写作而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