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

时间:2019-05-14 16:4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

第一篇: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

安徽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第一时间》,自开播以来凭借其及时性、贴近性、服务性的特色在收视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这类全新的本土化新闻资讯节目以城市为单位、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第一时间报道动态消息、绘声绘色讲述市井新闻,倍受观众的喜爱和业界关注。很快类似的节目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成为全国各大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这类节目是否会像许多综艺娱乐节目一样,经过了风风火火的克隆,在风靡全国之后变得冷冷清清;又是否会在经历了自身品牌的快速成长期之后进入一种疲软状态,本文试图对此类节目的题材意义及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第一时间》的成功经验,探析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期待着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电视新闻领地能有一片真正常青的绿洲。

某一类型的节目其题材的意义越大,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第一时间》本着“服务市民,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节目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本土化的特色,成为城市市民的“信息超市”。由此,我们可以对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题材做出界定:在题材范畴上以频道所在城市的民生内容为材料,以这个城市的区域为主要取材范围;在传播对象上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对象;在传播理念上具有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全面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彻底摒弃以往“传者本位”的居高姿态。

中央电视台新闻满足观众了解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的收视需求;各个省级卫视新闻联播基本都是定位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服务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为主;地面频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则可以社会新闻为主,贴近性、服务性更强,更受百姓欢迎。应该说这类题材的新闻节目具有不可替代性,也远未达到饱和水准,尚有巨大潜力可挖。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此类节目的题材意义所在。

1、从其出场语境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出现有现实和历史的必然性

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是各省市电视台在央视和境外媒体不断扩展壮大的夹缝当中冒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长期以来,全国各个省市电视台基本都是以电视剧为主打来保证收视率,但在去年央视一套由原来的新闻综合频道正式改版为综合频道,每天开设四大剧场,加入了全国电视剧收视争夺战,使得每年为数不多的优质电视剧更加抢手,价格创新高。对于地方电视台尤其是经济实力不强的中西部电视台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将越来越呈现弱势,并且晚间黄金时段电视剧过多,也会导致部分观众产生厌烦心理,省市台再走电视剧路线将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境外媒体与省市台短兵相接为期不远,省市台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萎缩。在这样双重围攻的夹缝当中,新闻类本地自制节目凭借其本土化、平民化、时效性、贴近性的特征,对当地居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成为省市台的竞争前沿。

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也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它早已潜隐在电视文化的水面下,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中已有了它一些零星的影子,并且有一批名牌栏目,如《北京特快》、《元元说话》或《第七日》、《生活空间》和《百姓故事》等作前导,以它们持久的影响力为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出场培育了相当成熟的电视文化空间。

2、从其题材特性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有着强大的收视需求

首先,新闻类节目有较强的地域性,是一个地方独有的,这一类节目把握住了这样一个特点,坚持“本土化”原则,从而使其新闻节目成为“独家”,满足了当地市民的收视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任何其它媒体、其它类型节目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的。

其次,在现代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每一座城市里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化都在加剧上演,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对传统伦理道德、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的侵袭,发展欲望与就业压力的对峙,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部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厉害关系层出不穷,城市民生中的每一条关系轴都充满张力,民生情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炽热。这类节目在内容上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主,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贴近民情,将城市民生现场置于电视这样一个大众传媒的多重聚焦下,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并引起关注,正所谓“关注老百姓所关注的,也自然会被老百姓关注”。

第三,大多数观众的收视欲求是期望在放松中获得信息和服务,这类节目报道理念上追求平民化、人性化,播报风格轻松、亲切,正好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正如《第一时间》制片人龚正所说:“城市普通市民白天为生计奔波,晚上与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松散地看看电视,讲讲闲话,作为消遣和放松的主要手段,栏目应当为他们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满足他们的视听需求。”

3、从其发展前景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有自身发展的特定空间

在克隆成为时尚的今天,一档成功的节目被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地仿效之后,实在难保其原有的市场份额。而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特殊性使其能跳出克隆的怪圈,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特殊性便是它构建了一种媒介与城市之间的牢固关系:这类节目以城市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题材内容,这些城市社会生活既是城市表现自身的题材,又是媒介实现价值的题材,城市和媒介在这里相遇并融合,城市成为电视媒介本土化的一个理想的着陆点。在此,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所昭示的媒介城市化原理具有了战术意义。比如,在合肥,有反映合肥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在天津,可以有反映天津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在成都,可以有反映成都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等等,这是永远无法相互克隆的。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各异,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大量涌现不仅不会造成同质重复传播的恶性竞争,而且会推动全国电视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在全国各个城市纷纷开办,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江西都市频道的《都市现场》、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专家的认可和当地政府领导的表扬,收视率也节节攀升,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超越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夺得收视率桂冠之先河,成为新闻界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在成功的背后,这类节目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潜在隐患:

1、题材是否会日益陷入一般化、雷同化的沼泽之中?

这类节目以城市中的社会新闻为主要题材内容,而社会新闻无外乎包括住房、城建、就业、天灾人祸,这些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最初是新鲜的,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并且在一味求多求快的原则下,题材变得大同小异,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会产生观众的收视疲劳,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报道者的模式化操作。这些题材能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2、节目内容是否会越来越显深度不够、琐碎有余?

这类节目强调一种“近些近些再近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的新闻理念,但在实现这种贴近性的同时不可避免会造成信息的鸡零狗碎、深度不够,使一档几十分钟的节目成了一本“流水帐”,同时,这类节目的特色优势——大信息量和高时效性使得节目的深度更加难以实现,这一矛盾是否存在化解的空间?

3、随着广告市场的日益成熟,某些广告商是否会另投所好?

在电视产业化的今天,广告收入是一个栏目实现其维生功能的重要指标。就目前来看,新闻资讯类节目由于其一路攀升的收视率而倍受广告商的青睐。但是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广告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广告商在投放广告时都是依据节目收视率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告市场的日益成熟,这种情况将改变,广告商将在节目收视率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这类节目的主流观众构成是什么,这批主流观众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与自身的广告受众是否吻合等一系列因素。对于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来讲,其内容以社会软新闻为主,不涉及国内时政、国际新闻,是否会因此而削弱节目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丧失一批高层次观众,从而也就丢失掉一批有份量的广告市场?

4、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能否承担“新闻立台”的重大使命?

电视各类节目具有向观众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而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一直以来各大电视台都有“新闻立台”之说,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的支柱和脊梁。目前各省市电视台都纷纷对以前的“联播类”新闻节目进行改造,重点推出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而这类节目以软性社会报道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免稍显“小气”,而且如果前面提到的三点隐患都成为现实,新闻的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那么这类节目还能不能承担起“新闻立台”的重任?能不能扭转当今娱乐之风导致的受众对媒体不信任的“诚信危机”?

作为城市新闻资讯节目类的典型代表,《第一时间》自去年7月28日开播以来,一直具有较高美誉度和收视率,她的一些成功经验或许可以引导我们为这一类型的节目寻求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以创新为机制

针对城市电视新闻普遍存在的题材雷同化现象,创新是必然也是必需,《第一时间》的创新机制体现在题材内容和播出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在题材内容上:一方面是题材的获取,由于这一类节目的报道范围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新闻题材有限,如果按照以往的题材获取方式,如等热线,等有关部门或单位举办活动之前的通知,那么本身就使为数不多的题材更会显雷同和单一。《第一时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题材获取方式,采取主动出击,与市民、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即每天派出十多部采访车穿梭于都市的大街小巷,近五十名记者、摄像工作在街头,采访在社区,活跃在人群中,流动在夜色里,从而大大拓宽了题材获取的渠道,增大了题材的范围。另一方面,在题材的挖掘上,《第一时间》要求记者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闻产品观念,对同一个题材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细节的展示来挖掘出其更多层面的价值空间来,这就对记者的专业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其次在播出的形式上:题材上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会由于播出的及时和形式的新颖而得到弥补。一方面,《第一时间》采用最能体现时效性的直播方式,将演播厅与新闻现场结合起来,随时插入最新的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并在演播室现场开通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热线三个互动通道,随时回复观众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节目的编排上采用一种无模式化编排,时下的新闻编排大多是固定的、版块式的,重要的新闻报道排在前面,然后其它报道紧随其后,新闻价值开始递减。而《第一时间》不强调版块,但强调时段,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观众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安排还原了百姓生活的原生态经验,可能有点所谓的“乱”,但可以让观众有一种不可预知性和期待性,营造新的收视刺激点和亮点,从而力求从整体收视上留住观众。

2、在坚持时效性、贴近性的基础上求深度

普遍认为新闻做得越短、越快、越近,就越没有深度,但是通过《第一时间》我们看到在保证新闻贴近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度的挖掘仍存在很大的空间。这类以第一时间报道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的节目同样可以做得有内涵,有意义,既在市民阶层中有良好的口碑,又在高层次观众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获得广阔的社会影响力,占领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第一时间》一方面是加强新闻策划,另一方面是体现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编辑思想。

要做到既能及时又有深度,把一些好的新闻题材报道到位,新闻策划就必不可少。这类社会新闻的策划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将具体的事件和整体的事件联系起来,将局部的新闻事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新闻,相对于孤立地报道某一事件的新闻,更有深度、广度和冲击力,观众的欢迎度也要高得多。编导依据某个时期国家或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预计它可能会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百姓关心的重点,进而查阅相关的全局性的资料形成总体的报道意识,在一出现类似新闻后,便将对它的报道与整体形势结合起来,从而既能及时又不乏深度和广度。另一种途径是将可能发生的新闻与日常工作联系起来。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规律,包括很多偶发的新闻事件都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进行拆迁时,必然会出现拆迁部门与拆迁户的利益纠纷、拆迁费与贫困户的安置等矛盾,作为记者来讲,经常主动观察与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预测事件的发展走势,提前做好报道准备,遇到突发事件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报道出一则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来。

除了加强新闻策划之外,《第一时间》在对任何一件小事的报道上,都体现出自身的编辑思想,主持人不仅要播新闻、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在播后面有更多的评判、分析。这种观点渗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正是一档栏目具有高收视率和高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3、建构规模效应,树立品牌意识

《第一时间》建构了一个60分钟时长的大规模新闻平台,应该说60分钟不仅仅是时间长短问题,它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形态学尺度意义。形成了节目的规模效应,也就具备了形成其重要地位的基础。有些电视台也有一些类似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但没有引起大的反响并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个栏目的体量和同类栏目的数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个规模是形态学上的一个尺度,过了这个尺度,事物就发生了质变。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启用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第一时间》的知名度,同时重视栏目包装,推出“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的栏目广告语,将栏目的包装交由一家有实力的制作公司进行制作等等,利用多种传媒和手段来树立起栏目品牌,以品牌来带动整个节目内容,进而提升整个栏目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使新闻资讯类节目在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之下,在电视台一步步建立起自身的重要地位,承担起“新闻立台”的重大使命。

总的来说,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在题材类型上具有很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有一大批类似《第一时间》的栏目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为我们摸索出一系列的经验及教训,并引发我们对这一类节目发展战略进行思考。相信不久之后,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发展将日趋成熟和完善,使电视新闻能真正发挥主力和龙头作用,在我国的电视新闻领地开拓出一片常青的绿洲!

(作者分别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2002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第二篇: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

安徽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超级新闻场》,自开播以来凭借其及时性、贴近性、服务性的特色在收视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这类全新的本土化新闻资讯节目以城市为单位、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第一时间报道动态消息、绘声绘色讲述市井新闻,倍受观众的喜爱和业界关注。

《超级新闻场》是安徽卫视旗下的一个早间新闻栏目,其属性为杂志型新闻栏目。栏目采用大板块小栏目,主持人点评串联播出的传统杂志新闻播出形式,整体上栏目呈现出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的特色。整个新闻栏目是由《新闻直通车》、《社会透明度》、《天天故事会》三个子栏目共同构成,栏目在每天清晨6:30开始,一般时长为一个小时,即7:30结束。其中三个子栏目的基本时间分配为,12分钟,20分钟,21分钟,剩下的2分钟分别会分配给三个子栏目之间的串联预告,以及节目最开始和结束的节目宣导及广告画面。而另外的5分钟自然是广告的播出。

《超级新闻场》本着“服务市民,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节目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本土化的特色,成为安徽百姓的“信息超市”。该节目在题材范畴上以安徽当地的民生内容为主要材料;在传播对象上也是主要针对当地受众;在传播理念上具有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全面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彻底摒弃以往“传者本位”的居高姿态。中央电视台新闻满足观众了解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的收视需求;各个省级卫视新闻联播基本都是定位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服务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为主;地面频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则可以社会新闻为主,贴近性、服务性更强,更受百姓欢迎。应该说这类题材的新闻节目具有不可替代性。

由于这一类节目的报道范围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新闻题材有限,如果按照以往的题材获取方式,如等热线,等有关部门或单位举办活动之前的通知,那么本身就使为数不多的题材更会显雷同和单一。《超级新闻场》打破了这种常规的题材获取方式,采取主动出击,与市民、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即每天派出采访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记者、摄像工作在街头,采访在社区,活跃在人群中,流动在夜色里,从而大大拓宽了题材获取的渠道,增大了题材的范围。另一方面,在题材的挖掘上,《超级新闻场》对同一个题材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细节的展示来挖掘出其更多层面的价值空间来,这对记者的专业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超级新闻场》在保证新闻贴近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度的挖掘仍存在很大的空间。这类以第一时间报道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的节目同样可以做得有内涵,有意义,既在市民阶层中有良好的口碑。主持人不仅要播新闻、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在播后面有更多的评判、分析。这种观点渗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正是一档栏目具有高收视率和高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超级新闻场》建构了一个60分钟时长的大规模新闻平台,启用在省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另外还利用多种传媒手段来树立起栏目品牌,以品牌来带动整个节目内容,进而提升整个栏目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栏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气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媒体的发展对主持人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一个有个性、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应当是一个情感丰沛、立场硬朗、思想深刻的形象。” 这就为主持人气质形象提出了要求。主持人的气质,既源于主持人的学识、修养、性格,又源于新闻栏目特有的文化定位。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融入到电视新闻节目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的个性和气质,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外在形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工程,它不仅仅是观众看的见的外形,它包括表情语言,肢体语言,服饰语言,它实际是由这三种原素组成的。

本周新闻:

假新闻传播快,被证乌龙也快。第一则假新闻爆出是21点50分左右,然后23点15分开始,各网纷纷辟谣、道歉。短短二十五钟,成就了这则荒谬的大新闻:李光耀没有死!

按过往的常识说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就这么着急,容不得二十分钟去证实下一国领导人之死?新闻竞争之激烈,网媒之匆忙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过去,二十五分钟时间,连假新闻的展开与传播都不够,但现在,从假新闻出炉,到广泛传播,到辟谣,到辟谣形成大新闻,整个过程,不过二十五分钟,全套完成。

微博被刷屏,朋友圈被刷屏,这边已经辟谣“李光耀没死”,那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纪念李光耀”的文章还在陆续发出,人人都是新闻捕手,人人都是新闻推手。

这真是一个快速催熟的新闻时代,感觉就像遇到一只传说中靠激素速生45天出栏的肉鸡,快到可怕的程度。

这就是无线互联网加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它肯定会很大幅度的改变这个世界,因为传播速度是如此之快,根本不给你留下缓冲与收回的机会,这次假新闻是李光耀之死,其实与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传播的是彗星撞地球呢?是僵尸来袭呢?

在这样的时代,是抢发个快三十秒或一分钟的新闻更有价值呢,还是更严格的杜绝错误新闻更有价值?

抢时效还是压一下的问题一直都是媒体人最难抉择的问题~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记得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效性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我想应该是真实性。希望这次媒体的误报能给各媒体人一个警示,在以后的报道中能更加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第三篇:新闻论文: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探索

参考文献:

[1]蒋玉林.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7):32-33.[2]徐文乐.地方电视台新闻本土化的探索与思考[J].视听纵横.2010,(3):34-36.论文题目: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探索

【摘要】:近几年,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地方电视台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本土化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必然选择,只有进行本土化改造,让新闻节目接地气,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品牌新闻栏目。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

所谓新闻节目本土化,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台以本土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资源为主,坚持求同存异,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借用现代企业本土化经营策略,实现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对于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本土化路子,将成为地方电视台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选择的必然性

与央视、省级卫视相比,地方电视台无论是在覆盖面上,还是在公信力和影响力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但这并不能说明地方电视台就这样在众多卫视的合围中失去生存之本。地方电视台也有许多竞争优势,其中,本土化资源、在地缘和心理上与目标受众的接近性是主要优势。此外,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最盈利的节目之一,一个成功的本土[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有需要加q2315126918]化节目往往能获得更多受众的拥护和信赖。因此,坚持走本土化路子,并在本土化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必将成为地方电视台立足传媒市场的关键。近年来,许多地方电视台为了突破重围,开始大胆创新,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对受众吸引力持续增加,出现了不少高质量、高收视率、高影响力的新闻节目。

二、加快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发展

1.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精品节目

立足本土资源优势,打造精品节目是地方电视台参与媒体竞争的核心所在。进行新闻节目设置的时候,在节目内容方面,应力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比如某业主为什么对小区业务不满、某乡民的困惑如何得到解决、粮食涨价这个问题会持续多久等,这些都是百姓茶余饭后关心的话题,央视频道及卫星频道不可能涉及到,而地方电视台则可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报道,使新闻本土化、平民化,不但会吸引受众眼球,引导得当的话还能起到答疑解惑、稳定情绪的作用。地方电视台应树立民本意识,强化人文关怀,将百姓最关心的人、事变成荧幕上的新闻事件,实现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相结合以及新闻的权威性、服务性和可视性相结合。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地方电视台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在贴近受众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比如可运用方言来报道新闻,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百晓讲新闻》这档新闻栏目就是完全采用方言播报的,主持人的形象与社区邻家大叔的形象非常贴近,他们精通的温州俚语和当地风土人情常在新闻节目中得以巧妙引用和延伸,该节目推出不到两年,其收视率、影响力、广告份额完全压倒所有普通话栏目,特别是在收视率方面,最高时达到了13个百分点,而对于央视频道、省级频道的新闻节目来说,收视率也只不过保持在0.1-2个百分点。当然,所谓新闻节目本土化,绝对不是“本土话”,运用本土方言报道新闻时应有所选择,把握好度,避免过度滥用。

第四篇:《超级新闻眼》电视节目策划

《超级新闻眼》电视节目策划书

背景分析:

目前,随着传媒行业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电视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节目名称:《超级新闻眼》

二、节目类别:新闻专题类

三、播出时段:每周五18点

四、节目宗旨:透析新闻热点,关注百姓民生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

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深入百姓生

活,切合百姓实际,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进一

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不说空话、套话,力求丰富受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

五、节目定位:内容定位:为观众带去最新、最想要了解的热点新闻

以及贴近生活的民生问题。从民生出发多角度的去诠

释新闻观点。

受众定位:主要以上班族、学生、中老年人、普通大

众为主

六、节目长度:20分钟

七、节目形式:选取当下热点新闻与话题进行专题报道。其中包括热点回放,视角多面体,主持人评述

八、节目风格:该档节目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说话的一档新闻节目。所以节目就应该走亲民路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同时主持人将采用通俗易懂而又不缺乏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我们说的是人人都能懂,人人都爱听,人人都关心的新闻节目。

九、选题内容:三大运营商“降费”

(一)新闻背景: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 “宽带不宽、费用较高、流量费较贵的问题 ”。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会议确定“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实施宽带免费提速,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

(二)节目流程:

1、热点回放:5〃17”国际电信日的前两天,5月15日下午,中国三大运营商集体出招,纷纷推出提速降费,其中,仅“降费”一项就涉及三十余项。

然而,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新套餐、新价格却遭到大量用户吐槽,“价格不够低”、“设计不合理”等怨声四起。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评价称,三大运营商此轮资费调整,“主要梳理了以前的促销措施。”虽然促销范围有所扩大,还难称得上价格普遍降低。

此轮资费调整涉及固网宽带、移动宽带,其中运营商对固网宽带费用的调整,适用的用户群有限,移动数据费用,也更多是定向流量促销。在用户反映较为集中的移动数据流量方面,真正的“降费”还有待竞争市场进一步形成。“降费”变身“促销”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5月15日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力争在年底前将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30%左右。中移动、电信相应抛出“八大举措”、“十大举措”,联通也提出了多项“降费”措施。

中移动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将下降35%以上,电信表示要将宽带每Mbps价格降低近四成,联通同时也表示降低宽带和移动网络资费。不过,运营商目前的“降费”政策受益群体仍然有限。“这一轮调价,运营商更注重的是针对用户差异化需求的促销。”付亮评价说。例如,中移动推出10元1GB的流量套餐,不过主要是针对夜间消费、节假日消费,其降幅达50%的50元2GB全国流量,仅适用于4G流量卡;宽带方面,电信宣布将百兆宽带费用下调30%以上,从3000元左右下降到2000元以内,然而其百兆宽带普及程度目前仍较有限。联通普遍降低了20M、50M和100M宽带费用,不过北京联通有50M以上需求的用户数量其实并不多。

“三大运营商基本都是针对一小部分用户的定向优惠,这部分用户资费可能下降30%,甚至50%~70%。而如果没有在这部分里头,受到的优惠就比较少。”付亮解释。

实际上,在3G迈向4G的过程中,运营商实质性降价发生在去年。2014年,中移动4G网络大幅降低了单位数据流量费用,在套餐费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开始普遍降低流量单价,电信、联通相应跟进。付亮认为,运营商普遍降低产品单价,是成本压降后的大趋势,不过运营商现在推出普遍降价措施的条件还不成熟,“电信、联通的大量流量现在还是通过3G网、2G网承载,当过了一段时间,大量流量发生在4G网络上以后,就具备了再次降价的条件。”

竞争不充分的市场

目前,取得先发优势的中移动牢牢占据4G市场。

中移动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其流量业务取得高速发展,其中移动数据流量消费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成为其收入增长的首要推动力。

与此同时,构成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语音收入同比下降。从2013年到今年一季度,中移动的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值)从67元下降到了目前的59元。电信、联通的情形与中移动类似。

另一方面,运营商面临国资委业绩考核压力,绩效决定其薪水和升迁,一定程度决定了运营商的行为选择。促使运营商并未普降资费的另一大原因,在于新的竞争型电信市场并未形成。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将下降35%以上,促进流量转赠、不清零等服务模式。

2、视角多面体:采访运营商职员、市民、学生对流量降价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3、主持人评述:主持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对此新闻进行剖析,观点要新颖有深度,评论的主旨是不要一时的促销,让流量网费真正的便宜下来。

八、主创人员组成

本档栏目人员在7-8人较为适宜。

制作周期:前期策划、文稿编辑、拍摄录制、后期制作、播放 人员要求:2名摄像人员、1名主持人、1策划、1名编辑、1名后期制作人员、1名外景主持

第五篇:场县党建共建新闻

创新开展场县党建共建 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自2007年以来,垦区各级党委紧紧围绕场县合作共建任务,按照创新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所在县委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建载体创建、人才资源共享、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党建合作共建,促进了场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共同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是:通过打破界限,整合资源,夯实共建基础。在培训资源共享上,进一步推进了培训基础设施和师资的共享,党校互为干部培训基地,为双方培训干部;在人才资源共享上,突出抓好干部交流和科技人才在场县间的流动,实行场县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双向教育提高。通过拓宽领域,延伸载体,搭建共建平台。各分局党委结合县乡村实际,突出抓好科技培训向乡村延伸、党员服务区向乡村延伸、致富联合体向乡村延伸,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进程和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互动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共建机制。通过双方经验相互学习、党员共同管理、活动共同开展,形成了长效的共建机制,实现了共建双方党建双促进、双提高的工作目标。通过发挥优势,引领发展,打造共建先锋。通过拓展实施“北大荒先锋工程”,打造为农民提供优质代耕服务的先锋、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先锋、为乡村农民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服务的先锋、示范和引导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先锋、扶贫帮困的先锋,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场县党建合作共建工作的推进和深入开展,提升了双方党建工作水平,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党建资源共享区域大教育网络,把双方的党建资源整合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育资源从原来的服务本地本场,扩展到服务于整个区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发挥了最大效能。特别党员教育资源的共享,突破了以往的封闭式教育模式,让死水变活,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为双方党员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科技的推广使各乡镇村民科技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干部交流丰富了领导经验,提高了领导水平,促进了场县合作共建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其它领域的延伸。

自场县党建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农场与乡镇结对325个,相互培训干部1544人,互派挂职干部127人,举办科技培训班381次,培训地方科技人员6486人,科技培训农民38404人,与地方扶贫结对390个,扶贫资金456.52万元,共同开展党建载体活动67个,160万户农民进入场县合作共建体系,垦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下载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新闻角度对电影《水门事件》的分析

    《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以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历经艰辛揭开政治黑幕......

    从球场到公益场

    不一样的姚明,同样的精彩 2013年7月1日姚基金慈善赛正式拉开序幕,姚明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看到那个依旧低调沉稳的姚明,由衷地对他表示折服。不管是篮球场上叱咤风云......

    超级演说家栏目分析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电视栏目分析 《超级演说家》是安徽卫视联合能量传播推出的中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于2013年8月1日正式在安徽卫视播出。第一季、第二季由......

    动画短片分析《超级肥皂》

    导演: 阿达 马克宣 Kexuan Ma 徐景达 Jingda Xu 编剧: 周锐 Rui Zhou1986年出品 本片于1987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二等奖 ;1989年......

    从超级打杂到专业打杂,分享如何实习

    从超级打杂到专业打杂,分享如何实习 记起曾经问过一个学生,如果实习的时候总是端茶送水的做着杂活,成为复印达人,这样的工作内容是否有价值?学生直接回复我说,没有价值。我的回复......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史学的基本脉络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史学的基本脉络 作者:李宏剑时间:2012-10-09 注定是一种定义,新闻的规律总以哲学的方式揭示,新闻的现象总以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条件进行事实的展示。而这两......

    新闻伦理分析

    新闻报道的两难解析 媒体工作者经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局面: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真实地报道一则新闻,可能就意味着对警方的破案造成威胁,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而选择配......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1.消息:字数限制在1200字以内。 2.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字数限制在2000字以内。 3字以内。 1 2 3 1. 2. 3. 4. .通讯:包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