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寨现象的起因及其开放式创新特质研究
山寨现象的起因及其开放式创新特质研究
[摘要]山寨产品的迅猛发展正在给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来冲击。首先,从技术、市场、行业管制等因素入手,研究了山寨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次,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及其具体表现,认为山寨现象是创意开放、创新资源开放、以市场为导向、渠道开放、文化开放等多种开放式创新特质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寨现象;技术创新;开放式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021-03
[作者简介]邓亚玲,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9)11绵阳621002)李天柱,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新兴技术管理。(四川成都610054)
一、山寨现象的成因
近年来,各种山寨性质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迅猛。面对扑面而来的山寨现象,社会各界对其反应不一。有的认为山寨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是仿冒和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予以取缔和打击;有的认为它给现有产业带来了冲击和新鲜血液,应该进行规范、引导;也有的对山寨产品持欢迎态度,因为它确实以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功能和更新颖的创意使普通消费者及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实惠。
业界对于山寨有多种解释:
一种是山寨源于粤语,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和平民化,主要运作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名牌产品,从行为上看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边缘。
另一种常见解释是,山寨形容那些本土的、朴实仿造一些知名品牌或者是自己动手组装产品的企业,山寨产品就是这类企业生产的,最早广泛用于手机界。
在其他产业,山寨厂是指那些供应正规厂上游配件的非正规作坊,或指生产成本低、质量不稳定的厂家。
虽然目前对山寨现象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从上述叙述可以判断,虽然含有仿制和模仿的意味,但业界提出山寨产品的初衷并不是指抄袭与仿冒,而主要是描述一种企业形式和运作模式。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这样认为:山寨企业是指小型的(有时还是非正规的)的企业;而山寨产品是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有产品,或为正规厂商配套生产技术门槛较低的产品。山寨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低,迎合低端市场需求,在外观和功能上的创新很强,但有时可能走上抄袭和仿冒的道路。目前,对山寨现象的争论集中于模仿行业内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而对于为正规厂商配套的则并未引起争论。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前一种情况。
我们认为,山寨现象之所以能够在近年风靡全国,是技术、市场、管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技术创造与技术使用分离为山寨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当代技术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平台化和模块化,而平台或模块的使用者却不需要了解平台或模块内部的构造和原理,从而使技术创造和技术使用形成分离,降低了生产的技术门槛,为山寨奠定了技术基础。以手机为例,当台湾联发科公司(MTK)以“turn―key”模式向手机生产商提供将芯片、软件平台及第三方应用软件捆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后,一般小企业都能用MTK提供的手机“半成品”生产出一部手机。加之模具、工业设计等上下游配套的逐渐完善,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和创新的门槛。所以,山寨手机才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多元化市场为山寨产品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多元化市场,不同地区,特别是城镇和农村市场之间的消费能力差异较大。而从世界范围看,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最不发达地区的消费能力就更差一些。因此,需要多元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在山寨产品产生以前,容量巨大的低端市场并没有引起已有企业的重视,这就为山寨产品留下了充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门槛降低的双重作用下,山寨产品浮出水面就不足为奇。山寨手机最早就是利用低价位进入农村市场,并很快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役,山寨电脑也是借助电器下乡最先涌入农村市场。高度管制带来的逆反效应推波助澜。一些行业实行严格的管制,一方面起到了规范产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产业被少数企业所垄断。这些企业在享受垄断带来的高利润的同时,甚至可以利用管制带来的有利地位对其他企业寻租。这给那些想进入产业,但无法跨过管制这道门槛的企业带来了逆反心理。受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他们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游走于政策边缘,避开行业管制,采取山寨模式来生产产品。例如,我国手机产业多年来一直实行高管制,有些手握许可证的企业不再生产手机,而是向那些没有许可证资源的企业寻租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拉低的技术门槛、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快速组合优化的生产制造资源,不断进入的产业游资,就催生山寨手机迅速发展起来。
二、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
山寨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现出诸多创新特质,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指均衡协调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想,同时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市场渠道为创新活动服务。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把创新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技术特许、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相对于封闭式创新而言,开放式创新是当代企业更先进的创新模式。
开放式创新原理与封闭式创新原理的区别可分别由下图和下表来表示。
山寨经济形态的特点是产业资源共享,合作大于竞争。山寨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总是谋求最大限度的协调,利用外部资源,并利用自己的成果广泛参与合作,优化并加速创新的实现过程,还可能激发更多的创意,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造就了山寨现象开放的创新特质,成为突破手机、电脑等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并打破主流厂商垄断的关键。具体说来包括:创意开放。从创新中最前端的创意层面来看,山寨厂商较少将自己的创意作为秘密,而是更多地与其他企业共享,并尽可能地多方面利用来自市场、其他企业乃至竞争对手等企业外部的创意,从而使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创意源源不断。创新资源开放。山寨厂商非常注重广泛利用外部资源,且不把资源严格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只要是符合企业需要的,就是他们愿意利用的,从而一个创意在产业内散播开来,就会很快与相关的配套资源结合在一起,促进商业化的成功。反过来,这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比如,深圳有3000多家手机设计企业,为手机生产配套软硬件的企业大约也有3000家(包括按键、显示屏等),手机模具企业有200家,工业设计企业有100多家,还有专门为手机产业服务的物流公司、外贸公司和金融服务业。开放式创新使
这些资源可以很好地整合,并发挥最高的效率。一家普通的手机经销商,就可以方便地整合下游各类资源,根据市场变化开发产品。2009年伊始,山寨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开放式创新的能力,Intel、微软、富士康等企业也被纳入创新框架内,Intel为山寨笔记本提供处理器,威盛和微软共同成立“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GMB)”等就是开放式创新的写照。
以市场为导向。山寨产品大受欢迎的一个关键是深入了解和满足我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完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各具特色的产品,甚至按照顾客的要求定制研发和生产。由于山寨厂商的前身大都是主流产品的经销商,他们身处市场最前沿,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感同身受,因而对市场变化把握得最为准确,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比如,山寨手机从低端市场切入,主打大屏幕、大音量、大容量、手写、超长待机等消费者期待的功能,并随时准备将最新的技术组合融入产品设计,自然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青睐。相反,行业内有些主流厂商虽然打着以市场为导向的标语,其实却采用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希望藉以继续攫取暴利,加之创新周期过长,产品更新换代较慢,无法跟上快变的市场需求,因而在与山寨产品的竞争中屡战屡败。渠道开放。在很多行业,主导厂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在研发环节占有了产业链上的最多利润。而山寨产品则抱着开放的态度,追求“渠道利润最大化”,创造多方共赢。丰厚的利润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营销渠道飞速扩张,并且山寨产品还注重拓展电视直销、网上购物等渠道,从而使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的各个角落。手机销售已经不是专卖店和大型电器市场的专利了,在许多街边小店,甚至在元证经营的地摊上都能发现山寨手机的身影。文化开放。山寨现象在其惊人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一种“狼性”,具有像“狼”一样敏锐的市场嗅觉,以无所不用的创意和令人畏惧的攻击性,团结起来对抗强大的竞争对手。就个体而言,山寨厂商远不足以挑战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但利用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及开放的文化,首先在把握市场动向和创新资源配置中占得先机。在开拓市场时又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发现市场热点就蜂拥而上。在对抗行业内的主流企业时,又表现出狼群般的团结协作精神。
同时,山寨现象还被深深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山寨产品抱着开放式的态度,理解普通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实际上就是群众智慧的集中反映,而这恰恰能够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意愿,因而产品的适应力强,创新动力源源不竭,并容易激发原始性创新。
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与业内主流厂商的封闭式创新形成了鲜明对照,显然开放式创新更符合现实的市场环境,竞争力更强。这里我们不是说主流厂商的创新封闭于企业内部,而是指他们对核心技术、配套厂商、营销渠道等严格控制,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柔性。仅以创新速度为例,品牌手机从策划到最后投入市场,一般需要半年到10个月的时间。而山寨手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采取全开放架构,开发一款新手机仅需两个月,在低价位的配合下,将手机变成了快速消费品。
三、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启示
在山寨产品的冲击下,国产手机溃不成军,国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等企业也倍感压力。毫无疑问,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是未来我国企业的唯一出路。而前述关于山寨现象开放式创新特质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言,具有如下启示:
转变观念。我国的手机等行业中的企业在行业管制的长期庇护下危机感不强,养成了很多企业的惰性和“吃皇粮”的思想。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特别是在当今技术越来越向平台化、模块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这是非常危险的,肯定也是行不通的。我国同类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未来的市场必将是激烈竞争的市场,国家的保护和管制是不能保护企业一辈子的,只有做好观念的转变,才能做好应对未来更大挑战的准备。转变文化。我国企业要学习山寨企业的狼性文化。消除创新惰性和高高在上的思想,重视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真正深入市场最前沿,体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放到企业经营首要的地位,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更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要开放地运用创新资源和创意。山寨现象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开放的创新资源是减少企业资产委托、降低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反应速度的有效武器。而为了应对创新,特别是原始性重大创新的高风险,我国企业必须马上着手,最大程度上迅速挖掘创新资源(包括创意、技术、市场、渠道、上下游配套厂商等),开放上下游供应体系,对于创新所需的各类资源,只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很好地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率,并真正具备与山寨企业乃至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 瑾]
第二篇:《“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
“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
摘 要:“山寨现象”现已席卷大江南北,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寨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知识产权法问题。“山寨现象”的表现方式多样,但其本质特征是模仿。对“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需要辨明模仿和侵权的标准。本文分别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角度出发,对“山寨现象”的性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寨;假冒;模仿;山寨现象;盛行原因;社会问题;知识产权法适用; 不知不觉,“山寨”已成为时下人们茶余饭后的新流行词。这股“山寨风”自2008年初现于广东沿海地区的手机数码产业之后,以其平民化、快速化、仿造性为特征,迅速蔓延到了娱乐、软件领域。“山寨现象”一时间席卷大江南北。当然,“山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
一、“山寨”释义与辨析
(一)“山寨”释义 古语中,山寨亦作“山砦”,有两重含义:其一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在宋朝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龙州蕃部寇边》中有记载,“王钺又请於其前筑水礶山寨,以为戍守之所,朝廷皆从之。”其二指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在《明史·项忠传》中有记载,“流民附贼者至百万„„贼潜伏山砦,伺间出劫。”显然,这两种语义与现在流行的“山寨”一词的语义大相径庭,“山寨”在现代社会已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含义: 1.“山寨”最初的喻意为“仿造”、“廉价”,是伴随着山寨产品而出现的。人们把靠模仿品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起家的地下工厂推出的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电子产品称为“山寨货”。
2.随着“山寨现象”蔓延到文化领域,其语义也增添了新的要素。在这一阶段,“山寨”已经成了一个概念符号,指事物之间存在共性。文化领域中的“山寨”主要有两重含义:①盗版文化,以剽窃和模仿作为主要手段,为获取市场利润而产生的产品或作品;②反讽文化,以戏谑性模仿进行价值颠覆,解构和批判权威,解构庄严与堂皇,与市场和利润无关,只是草根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游戏,主要侧重精神作品。
3.随着“山寨”被人们泛滥地使用于各个领域中包含低成本仿制、平民化风格的事物,“山寨”成了一个含义丰富的意义群。这一阶段的“山寨”很难说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意思。有学者归纳,大约包含了以下语义:“模仿、仿照、翻版、仿真、复制、假冒、抄袭、跟风、冒牌、酷似”,“水货、赝品”、“草根、大众”,“无知识产权”、“逃避管理”、“小作坊”,“以非主流、非正统、非官方、底层的、草根的、原创、恶搞的形式,对所谓主流的、正统的、呆板的、垄断的文化发起挑战”。
综上可得出,“山寨”当前已经成为对仿造性、廉价性及平民风格的泛指,山寨的本质特征是模仿。
(二)“山寨”与“假冒”
提到“山寨”,不论是“山寨手机”,“山寨明星”,还是“山寨版电视剧”、“山寨春晚”,“山寨”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总和“假冒”、“盗版”这些字眼联系起来,那么“山寨”是否等于“盗版”、“假冒”呢?
“假冒”是指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或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以手机为例,“假冒”就是冒用他人的商标,如诺基亚、三星等自制手机,以假充真,这种手机没有质量保证,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假冒”行为实际上时一种侵权行为。
而“山寨”主要是仿照,它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在外观、功能上与一些主流品牌的产品类似,并根据草根平民的需求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来的产品,形成一种新产品。例如一个山寨手机,手机芯片是买来的,键盘是买来的,外壳是买来的,而且都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重新组装打上我自己的商标,这里面就没有任何侵权的东西。而且根据国际惯例,专利性的产品都是一次性收费。如果手机芯片销售价格中已经包含有专利技术费用,再一次流通的时候就不需再次付费了。但有些商家为了快速提升他自己的知名度和利益,就借用了“山寨现象”来组装手机,组装出的手机产品和其他商家产品在外形、功能上非常相似,比如“山寨手机”表面看起来跟摩托罗拉一样的,这就涉嫌仿冒,有可能构成侵权。
(三)“山寨”与“模仿”
“模仿”可分为合法模仿和非法模仿,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的模仿就是合法模仿。这种模仿不是单纯的仿制、复制,而是在合理借鉴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合法模仿不仅不会造成侵权损害,反而还是人类获取、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说,“山寨”的本质特征是模仿。当前,“山寨”产品的模仿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精仿”,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创新,功能或者外观更胜过前者;另一种是“粗仿”,那完全是照搬硬套、粗制滥造的伪劣品。评判一个“山寨”产品是否侵权,具体要看其属于合法模仿还是非法模仿。
二、“山寨现象”的表现
(一)产品的山寨版
1.山寨电子产品。山寨电子产品首先出现于广东沿海地区,其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电子产品的外观、功能,生产出功能外观相似但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受到普通群众的欢迎而大行其道。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山寨手机的销售规模达到3000万部,约占国内市场的25%。随着国家把“手机牌照”制度取消,一些山寨企业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事实上,包括华为、康佳、酷派还有中兴手机都是靠“山寨”起家的。从广义上来看,“山寨机”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属于走私的“黑手机”,它的特点是走私、逃关税;第二类是高仿机,特点是仿冒或照抄,这类假冒产品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之嫌;第三类是市场的主流机,它们的特点是不走私、不仿冒,只是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品牌较小。我们经常讲的山寨手机应属于第二种。
2.山寨汽车。纵观国内汽车品牌,不难发现奇瑞、吉利、华晨、长城等,都是通过模仿淘到第一桶金的。就拿最火的山寨之王比亚迪来说,从卖疯了的F3模仿丰田花冠,到微车FO模仿丰田AYGO,到F6模仿丰田雷克萨斯、本田雅阁和别克君威,再到推出的跑车S8模仿奔驰CLK,一路走来,比亚迪将模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2008年6月28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判决,德国经销商销售的中国双环CEO汽车外形设计与宝马X5车型“相似”,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法院判决,德国经销商必须停止双环CEO汽车的销售,销毁现有汽车,并向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赔偿所造成的相应损失。事实上在2003年,本田公司也以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起诉过双环,不过当时是双环险赢了这场官司。遭遇抄袭门而被诉侵权的国内车企还有很多:例如菲亚特于2007年提起诉讼,称长城汽车侵犯菲亚特专利权;2002年,美国通用汽车就因奇瑞汽车旗下微型车QQ酷似SPARK起诉奇瑞。从国外所遭遇的官司来看,无论是判决结果、还是被“封杀”的范围,山寨车侵权事件大有越来越升级的迹象。
(二)娱乐的山寨版
1.影视作品的山寨版。“山寨电视剧”就是对热播电影、电视剧的剧情、人物、风格进行模仿形成的新影视剧。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借鉴美剧《欲望都市》;《家有儿女》借鉴美剧《成长的烦恼》;《新闻小姐》借鉴日剧《新闻女郎》。如果是对他人电视剧的全盘模仿,在未经原权利人的许可下,擅自对他人的电视剧进行翻拍,当然属于侵权行为。如“山寨版”《丑女无敌》就经历了翻拍到主动购买版权的历程。
2.综艺节目的山寨版。“山寨综艺节目”主要是对节目的创意、流程、风格、环节、比赛规则等要素的模仿,换言之是对“电视节目模板”即节目的制作框架的模仿。自江苏卫视从英国电视媒体巨头ITV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节目《谁敢来唱歌》的版权并推出中国版后,2008年,湖南卫视紧随其后推出了山寨版--《挑战麦克风》。2010年,湖南卫视推出了号称全国第一档电视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这次江苏卫视则推出了山寨版--《非诚勿扰》,并且其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约会吧》。
3.明星的山寨版。“山寨明星”通常是由模仿秀节目产生,长相与某明星相似,加上刻意的发型服饰姿态,与明星本人几乎难分伯仲。鉴于此优势,“山寨明星”也开始了他们的星路之旅。在一般情况下,明星代言某产品可能需要数百万代言费,而“山寨明星”只需要几万元,因而他们成为了广告界的新宠,频繁地出现在商品代言广告中、其照片大量出现在所代言的商品之上。由此,“山寨版周杰伦”、“山寨版四大天王”应运而生。
(三)品牌的山寨版
“仿名牌”主要是指假冒或仿冒他人正规商标,从而扩大销路的行为。这种行为若对原产品的商标构成实质性的使用,和原产品形成竞争,抢占了原产品的市场份额,会构成侵权。
三、“山寨现象”盛行的原因
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说,存在以下几点因素:①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法律不同层面的解读,加剧了山寨文化定性的模糊性。②社会对主流文化观的态度变化。所谓山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是不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的自娱自乐,有时也是以戏谑的方式对精英文化进行解构和挑战。“山寨明星”的出现正是人们以戏谑的方式对“正牌明星”表达自己的喜爱与不满。③IT产业的兴盛、信息传播的便捷。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和现实中便捷的物流运输渠道,山寨产品被迅速运输到需求终端,无形中刺激和培育出了一个销售山寨产品的地下市场。
第二,从销售者层面来说,由于山寨产品属于不法仿造,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不用通过广告等手段进行促销,使山寨产品成本得以控制,不法销售商又具备灵活的分销手段,导致山寨产品的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到1/3,价格低就具有市场竞争,产品很快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动。
第三,从消费者层面来说,主要是由于草根阶层对于名牌产品的追求造成的。集品牌和技术结合的山寨产品,满足了社会中的草根阶层对渴望高身份的虚假占有,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抚慰。
第四,从政府层面来说,市场监管和文化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基于利益的追求,一些本来可以得到禁止的模仿,恰恰是相关监管和执法部门与模仿者潜规则牟利的结果。
四、由“山寨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
1.由于山寨产品价格低廉,功能齐全,外形时尚,相较于正规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产生了不正当竞争。而且,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在如今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已悄然成为主流。据此,正规产品的销量自然持续降低。照这样发展下去,正规厂商可能面临资不抵债,最终导致破产的局面,很多人会因此下岗,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2.山寨产品没有正规厂家,制作不规范,所以山寨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于没有确切的生产地址,工商部门对其也无法进行监管。
五、“山寨现象”中知识产权法的适用
按是否存在权利争议来进行分类,“山寨现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存在权利争议的“山寨现象”,如上述“山寨现象”中的“山寨综艺节目”,某些综艺节目由于从节目编排到整个流程均出自组织者的匠心独运,不能因为模仿了其他节目的整体制作架构就认定为抄袭了其他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另一类是存在权利争议的“山寨现象”,如山寨电子产品、山寨汽车、山寨影视作品,其则需着眼于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相关的具体领域,界定“山寨现象”中合法模仿与侵权的界限来解决具体的法律纠纷。
(一)山寨现象与著作权法适用
根据思想和表达的二分法,著作权法只保护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不保护思想。如果“山寨现象”模仿的内容属于他人的思想,则不构成侵权。如果模仿的是他人独特的表达,但符合“合理使用”的规定,仍然不构成侵权。著作权领域的山寨模仿形态很多,大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要看所涉及的作品以及作品的形式。若该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第三条所规定的作品的范围,则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若该作品已过保护期,则其著作财产权已行使完毕,只要求不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对于使用他人作品,要看其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许可制度。对于“合理使用”,不仅要考量该作品合理使用的情况是否是《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十二中情况之一,还要依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利用“三步检测法”来判断该使用是否合理,即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戏仿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作品形式存在争议,我认为该作品不是改编而是一种评论,该作品虽使用了影片《无极》的片段,但经过加工后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形成了独立的作品,是对《无极》的转换性使用。并且,《馒头》通过幽默讽刺的方法对原作品进行评论,已成为了戏仿作品,允许对原作做更多的使用,只要不玷污原作和损害其作者的权力即可。所以,《馒头》经过三步检测法,是属于合理使用。像《馒头》这样的山寨恶搞有着自己独创性的表达,且通常都不具营利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戏仿者的某种思想,因而不属于侵权行为。
②要看模仿的程度。这种模仿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构成侵权,判断模仿的程度问题可以根据作品“实质性相似”标准。汉德法官首创的“抽象鉴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将作品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过滤出去;然后,将作品中属于公有领域的部分过滤出去;再将剩下的部分进行比较,如果作品仍然具有实质相同的部分,就可认定为作品实质相似。这样,如果仅仅是借鉴他人的创意或者根据“情景理论”,对作品中的已属于公有领域的普遍性的套路和制作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算作侵权。例如“山寨电视剧”,其典型套路是对国外流行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角色等进行克隆,只是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改在中国,演员进行了替换。这种对他人电视剧的全盘模仿且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即构成侵权。若原电视剧的故事和情节是“落俗套”的,即属于公有领域的普遍性的套路,对这种电视剧大致故事的借鉴而又在具体情节上有所删改或增加,应不属于侵权行为。
③要看有无市场利益目的。如果具有商业性质,就有侵权之嫌;如果是自娱自乐,则无妨。如利用山寨明星做广告,如果模仿的目的是为了混淆,进而达到误导公众,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就有可能构成消费欺诈和不正当竞争。如果仅仅是自娱自乐,为了表达对明星的喜爱或不满,就不属于侵权行为。另外,“山寨明星”还会涉及到被模仿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如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山寨版四大天王演唱会”上“山寨版的四大天王”对四大天王的歌曲进行翻唱,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的,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若山寨版的天王们未取得歌曲著作权人的许可并且未向其支付报酬就演唱这些歌曲,那必将就会侵犯歌曲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最终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山寨现象与商标权法适用 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它是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以区别于他人的商业标识。而模仿的目的在于追求与被模仿对象的相似,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误认,这与商标的追求截然相反。所以,商标的功能决定了它天然地排斥模仿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商标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当然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近似的商标,必须有“混淆可能性”才构成侵权。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与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判决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山寨现象”中对他人商标的模仿主要表现为假冒或仿冒他人商标。若制造山寨机的小工厂未得到生产商的同意在山寨机上印制了知名品牌的商标,这种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属于假冒行为,可直接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判断其侵犯了手机生产商的商标权。若使用仿冒的商标,则需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实际上,“山寨机” 的仿冒商标在写法和设计上区别于正规商标,如“姓啥啥”假冒“娃哈哈”、“Nokla”假冒“Nokia”,而且“山寨机”的价格大大低于正品手机的价格,顾客购买手机必定会经过谨慎的甄别和选择,想必不会把山寨手机当作正品手机买走,因此从销售渠道上不易让人产生混淆。所以不能简单地认定“山寨机”仿冒商标是侵权行为。
我国商标法第十三条对驰名商标进行了特殊的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因此,如果”山寨商标”没有注册并直接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可以认定为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三)山寨现象与专利权法适用
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前两项是属于技术层面,模仿较难,一般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如山寨手机制造者购得手机部件的渠道不合法,即制造、销售手机部件的商家并未取得专利权人的许可,那么山寨手机制造者购买侵权部件后组装于手机中,并以赢利为目的使用该部件,则构成对该部件上的专利权的侵犯。如果是从合法渠道购得手机部件,该手机部件涉及的专利权在合法售出时即告穷竭,但把不同功能的部件组装为山寨手机的行为仍有可能侵犯他人对手机整体享有的专利权。
事实上,目前的山寨产品中,专利侵权现象是以外观设计侵权为主。对某一模仿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采用了“四步认定法”: 1.审查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不属于同类产品的,不构成侵权。2.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构成相同或者相近似。这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3.对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对比,应当进行整体观察与综合判定,看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美感;比较的重点应当是专利权人独创的富于美感的主要设计部分(要部)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对应部分,看被告是否抄袭、模仿了原告的独创部分。4.在原告和被告均获得并实施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外观设计构成相同或相近似,则可以认定实施在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侵犯了在先获得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上述方法详细地说明了对于区别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然,有些山寨机在被仿的手机基础之上会有所改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添加了新的创新元素,这种改变有时候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创造发明。如果种创造发明达到了专利法要求的创造性高度,创新者可以申请并获许改进专利,但按照专利法规定,改进专利权人必须先取得基本专利权人的许可,否则构成对基本专利的侵权。
综上,“山寨现象”并非都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知识产权法中侵权的构成要件,对这些“山寨现象”加以严格区分,对于已经符合侵权构成要件,违反社会基本道德,且严重损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山寨产品”进行严厉打击;而对于诸如恶搞形式的“山寨电影”,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且没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单纯是自娱自乐的行为,我们可以“仁慈”地进行规范和指引。【参考文献】
[1]山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8947.html?wtp=tt.18:15.
[2]王同伦.“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 111-115.[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曹立新--浅谈对“假冒伪劣”含义的理解--中国纤检 2004年第2期
[5]李婕 浅析“山寨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出发 法制与社会 2009(11)
[6]郭钦.就让山寨文化自娱自乐吧[ GB ].http: / /op inion.peop le.com.cn8483757.html, 200821229 /200926212 [7]方旭东,王胜利--“山寨文化”兴起原因探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6期 2009(12)
[8]彭柯 “山寨”兴起的背后所隐藏的法律问题 法制与社会 2009(7)
[9]苗苗,杨暄.--荧屏刮起“山寨风”[N].人民日报,2008-10-22(11).[10]张丹丹,吴京,韩笑梅--论“山寨现象”中知识产权法的适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
[11]冯晓青.“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9-02-13(2)[12]夏姗姗-当“山寨”遭遇知识产权-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8)
第三篇:开放式创新教学1
《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成果展
一、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
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而言,它是指把教学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教学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发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方法和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二、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设计、加工、组装、调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解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的相关技术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内容提出——设计环节——实践操作——总结评估——再实践”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四、学习模式的创新
指导教师起到“启蒙者”和“领路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书籍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不再是指导教师“牵着”学生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实习中脱离出来,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介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掌握科研基本的方法,完成项目的选题与立项、申报与调研,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独立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提交成果,等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科研化,将科研项目教学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知识、原理与理论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同时,将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将工程设计的理念与技巧以教学的形式教授于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科研项目、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不再使教学仅仅限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对于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可以满足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第四篇:浅析“吃空饷”现象的起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吃空饷”现象的起因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公众监督意识的增强,“吃空饷”现象被不断爆出。“吃空饷”这一问题在全国大面积存在,原因很多,严重侵蚀公共财政,制约公务员队伍建设,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吃空饷”问题事关编制、财政、考核、问责等多个环节,涉及人事、民政、审计、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对症下药,防治“吃空饷”须从人事管理、责任机制、监管机制以及道德约束共四个方面寻求有效的对策组合。
关键词:吃空饷;编制;财政;对策 正文:
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2011年,福建龙岩出现的“最牛公务员”事件,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被称为“吃空饷”的“杰出代表”。2012年1月,山西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被指连续5年“吃空饷”累计10余万元;山西吃空饷15年女县长。“吃空饷”在我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吃空饷”已经不是一个小范围的问题,它在全国大面积存在。
一、对“吃空饷”现象原因的分析
(一)人事任职历史遗留问题
在过去年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急需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于是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人才录用的政策,如推荐、参军转业等。基于这种方式人编的人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业务素质,则会导致个人的行政效率或者办事效率大幅度下降,严重者还会危及国家集体利益。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那些经过录用程序被录用,而如今又不存在开除事由的人,国家只能将其固定在某个职位上,久而久之,虚设的职位越来越多。换言之,它也是一种变相的“吃空饷”。‘吃空饷”现象一般会让人联想到我国目前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存在缺陷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此问题与人事任职历史遗留问题息息相关。过去,子女可以接替父母的工作,或者能通过推荐去上任。在那样的时期,国家没有条件挑选人才,这些条件可以是政治上、经济上的。现在的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也是相当严峻的:人口多,安置职位少,就业压力大。这样的现象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钻空子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也体现出了体制的缺陷。(二)纳税人和舆论媒体监督权利受限
l、纳税人的监督权利受限。日本著名税法学家北野弘久教授认为,“纳税人有要求按照按符合宪法的规定征收和使用租税,并仅在此前提下承担纳税义务的权利,并将其定义为纳税人基本权”。纳税涉及每个人的利益,在纳税人的权利之中,笔者认为“用税监督权”是重中之重,可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用税监督权”这一概念。在与纳税人权利相关的法律中,纳税人的权利大都集中在税收缴纳领域,但是都没有提及到税款的分配、用途的问题。纳税人在纳税后,税款就会由国家和行政人员来支配使用,于是如何保障税款在脱离纳税人后是否能得到合法高效的利用成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笔者认为,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对此能起到有效作用。如果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不能被重视,那么在“吃空饷”事件中,纳税人就只能看着自己的辛苦血汗钱进入别人的钱包。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法律制度来作为纳税人保护自身利益的护舰,所以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则只是空谈。笔者认为,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在立法上受限是“吃空饷”事件屡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2、舆论媒体的监督权受限。在西方的宪政理论中有“三权分立”之说,这三个权力分别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媒体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第四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都会受其影响,其对公众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我国,媒体的“第四权力”虽然没有西方国家那么透明,但是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吃空饷”事件发生以后通过媒体展现在人们面前。可是,在新闻与事实之间存在一个发现与被发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的媒体会扭曲事实,有的媒体会直接披露事实。扭曲事实是侵权,而披露事实却是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的。但是,有些人不仅不尊重媒体而且还很排斥媒体的监督报道权,即使是媒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去披露事实时也要不惜一切地去打击它。永州百名老师“吃空饷”事件,在记者采访所属教育部门局长时,这名教育局长语出惊人:“他们吃的是地方财政,关你们记者什么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在这名局长的潜意识里就认为媒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换言之,其权利是有限的。(三)公权力相对集中
公权力是由公机关所有。就行政方式上来看,公权力行政就是以命令强制手段课加人民义务负担。因此,它的过于集中将会给人民到来更重的负担。就“吃空饷”而言,在现行行政体制下,权力过于集中,一旦权力集中,那么人事任免和财政收支就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方向盘,想往哪走就往哪走。在某些地方,“红头文件”比法律还要有用,权力可以将制度改变,而不是制度将其框定,只要手中的权力没有合法有效的约束,不管你的制度有多么的严格和缜密,它都有可能被操作和改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权大于法,利大于理”。“吃空饷”者没有按照《公务员法》去行政去为人民服务,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政府应当严格贯彻依法行政原则,限制公权力集中从而间接控制人事任免和财政收支。
(四)个人道德素质不高 孔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传统的道德标准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里,可是仍有人无视它践踏它。“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和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失德的人就会淫凶纵肆,贪婪无度,下流为最肮脏最残暴的野兽”。而“吃空饷”者拿着纳税人的钱而不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人在道德层面上不是优良的动物而是最恶劣的动物。纳税人纳税是为了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却没有尽到其应尽到的义务,反而不劳而获,这又叫纳税人情何以堪?
二、“吃空饷‘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编制实名制,缩短政策供给的时滞
首先,完善机关的人事考核制度。针对考核模式化的问题,必须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配套制度,形成定岗定责、上级延伸的考核体系。同时,应在季、月度考核之外加大突击考核频率。另外,创新签到制度,比如用“指纹签到”代替落后的“刷卡签到”,使“吃空饷”者在严密的考核机制面前无处遁形。其次,规范日常人事工作程序。第一,规范空编进人审核程序。编制部门应把好审核关,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审核,办理招录、调动和工资审批手续。财政部门在上述手续齐全的基础上,予以核拨经费及办理工资手续。之后社保部门再根据编制、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手续,办理社保手续。第二,加强控编减员工作。新的预算周期启动时,人事部门应该向财政部门提供详细的编制数据。财政部门依此建立工资账户,并对各单位统发工资人员增加突击核查频率。第三,严把工资审核发放关,对符合调出、死亡、辞职、停薪留职、离职、开除等情况的人员要建立限期上报制度,在法定的时间期限内到国库支付中心办理停发工资的相关手续。
(二)完善责任机制,提高“吃空饷”的风险成本
首先,明确责任主体。没有关系和背景的人是吃不到空饷的。诸如“无编且无岗”类的“吃空饷”者,无疑和单位某些领导关系最为接近。再有,兼职创业、长期病休、脱产进修的情况一般都是和相关领导“打好招呼”的。除此之外,大部分“调出不在编”的都是领导人情味儿浓,人调走了,却仍在原单位拿工资,反正是国家财政的钱。这几种情形下主管领导不应逃脱问责。另外如单位“吃空饷”,以获取离职员工的“管理费”,或冒领离职员工的工资以丰实单位的“小金库”的情况,机关单位作为行政主体理应被追究集体责任。
其次,加快对司法责任的量化工作。现有法规尚无明确条款与“吃空饷”直接对接,导致“吃空饷”查处中元法可依、惩处过轻,一般是警告处分,真正开除、辞退的很少。从法理上讲,“吃空饷”是一种非法侵占国家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按《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和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在3万元以上的,可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在2O万元以上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若按此量刑,又有多少人敢以身试法?
(三)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动态信息监管平台
首先,完善内幕举报机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事和财政的监督对于民众来说成本过高,但对于组织内成员却低廉得多。健全内幕举报机制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有一定机构和渠道来受理内幕举报;二是防止举报人被打击报复。
其次,构建人事信息监管平台。由于涉及组织、编制、财政、民政等多个部门,信息不畅势必为“吃空饷”提供可乘之机。有必要建立信息互通、相互制约的动态人员管理平台,在人事、民政、审计、劳动保障等职能机关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改变过去各部门分散被动的局面。此外,信息平台也应向社会公布,接受民众的查询和监督。
(四)加快伦理立法,建立行政主体的道德约束机制
制度有时滞的天然缺陷。“违法通常都是走在法规之前的(大陆法系的法院)必须依法判案,但是没有法规在前,就判不了案,这就是大陆法系的缺点。”这句话同样印证了防治“吃空饷” 的困境:一方面制度变迁的速度总是落后于投机花样的翻新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制度控制只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外部控制,一旦失去道德的填充,权力便会在棱角分明的制度组合中穿隙而过,迷失在私利的追求与固化之中。“伦理立法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性的道德裁决,是行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最低道德标准”。在现代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伦理规范被纳入社会的法律规则体系之中。美国早在1978年就通过了《政府道德法》。《政府道德法》属于法律范畴,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名政府官员或雇员被法院判定违反《政府道德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处。通过伦理立法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普遍的发展趋势。除了美国起步较早以外,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都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规定,以通过道德考评、道德谴责的方式强化政治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可以预见的是,在防治“吃空饷”的路径选择方面,强化行政主体的伦理责任可以与其他的制度补漏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郎成平.郎成平说一公司的秘密[M].北京:东方出版社 【2】[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3】孙连宇.“吃空饷”根在权利集中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E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
第五篇: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 海尔集团
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
海尔集团
海尔建立了以全球十大研发中心和HOPE开放式创新平台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一、海尔全球十大研发中心
目前,海尔布局了中国、美国、日本、欧洲、新西兰五大研发中心,并购GEA后,通过整合GEA美国、GEA韩国、GEA上海、GEA印度、GEA墨西哥研发中心,目前共拥有全球十大研发中心。
二、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
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ope.haier.com)称之为HOPE平台,是海尔与全球伙伴交互创新需求、寻求优秀解决方案的网络平台,通过与全球伙伴知识共享、资源共享,建立专业领域的个人圈子,打造全球创新交互的社区。
1、HOPE平台定位 全球最大的迭代引领并联生态圈平台。
2、HOPE平台宗旨
①文化理念:开放、合作、创新、分享。
②运营理念:以创新技术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与资源的自动匹配为使命、以各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③服务理念:为平台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匹配服务。
3、HOPE平台使命
①传递全球前沿技术创新动态;
②整合各类解决方案及智慧;
③征集全球创意,并将创意落地变成产品;
④帮助技术需求者对接全球优质解决方案;
⑤推动智能家居、物联网及智慧家电的技术创新。
4、HOPE平台业务说明
①通过技术提供方与技术需求方的自动匹配,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缩短产品研发和市场化的周期;
②通过商业智能实现智能分析与匹配,为用户推荐与匹配需求、资源和技术资讯;
③通过平台交互,技术方、资源方、普通用户给予产品创意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开发者搜集更多实际的、市场化的方向,并不断扩散产品影响力;
④吸引极客深度参与交互,寻找第一批合作者和粉丝;
⑤平台将提供关于市场分析、融资孵化、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大数据、工业设计、生产供应、渠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资源。
5、HOPE平台目标群体
①创新技术专业领域:权威研发性机构,研究机构,高校,个人技术专家(教授、学者、学生等)。
②创新产品落地与孵化:初创企业,极客团队,风投、创投基金等,工程师。
6、HOPE平台商业模式
①针对风险投资者的合作方式:促成投资者投资的初创公司授权技术,获得技术授权的使用费;促成投资者投资的初创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分享新产品的收益;海尔经过评估,参与到投资者投资的初创公司,并投放该公司的产品到中国市场;投资者投资的初创公司成为海尔的供货商,并签署长期合作伙伴协议。
②针对技术中介/技术咨询公司的合作方式:推荐资源,根据海尔需求,推荐问题解决资源,通过验证达成合作;技术代理,并成为该技术在和海尔谈判的全权代表;海尔代理,成为海尔外部技术资源的代理商。
③针对大学研发人员的合作方式:项目合作,研究成果产业化,促进产学研结合,提供研发经费;共建联合实验室,设定投入与产出,促成高校成果转化;专利合作,高校专利成果产业化,可进行授权或买断;专家聘任,参与海尔研发,定向跟踪技术领域趋势,给予资金补贴;纵向课题合作,共同申报、承担科技项目;孵化加速,海尔为创新成果市场化提供用户资源,助其拥有者申请风投资金注入;CVC投资,针对海尔产业领域内的技术成果,海尔直接通过CVC投资。
④针对初创公司的合作方式:专利合作,专利成果产业化,可进行授权或买断;孵化加速,海尔为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提供用户资源,帮助创新成果拥有者申请风投资金注入;CVC投资,针对海尔产业领域内的技术成果,海尔直接通过CVC投资。
⑤针对公司资源网络的合作方式:推荐资源,根据海尔需求,推荐问题解决资源给海尔;技术代理,代理技术和技术资源,并成为该技术在和海尔谈判的全权代表;海尔代理,通过申请,成为海尔外部技术资源的代理商。
⑥针对极客的合作方式:推荐资源,资源推荐。根据海尔需求,推荐问题解决资源给海尔;海尔代理,极客可以通过申请,成为海尔外部技术资源的代理商;海尔代理,通过申请,成为海尔外部技术资源的代理商。
7、HOPE平台优势
①海尔集团及其技术团队是HOPE平台强有力的背书;
②海量信息数据库及技术专家的权威方案,给予用户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③HOPE平台为创新技术的供需双方提供新合作、新交互方式;
④为用户精准匹配符合需求的技术团队或产品生产方。
8、HOPE平台生态
HOPE平台彻底打破了用户和资源之间的阻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开放社区,也是亚洲最大的创新资源配置平台。现在这个开放创新平台面向全球,建立了超过200万家一流资源的资源网络,超过10万家资源在平台注册,每月交互产生创意超过500个,每年成功孵化创新项目超过200个。
在该平台上形成了空气生态圈、美食生态圈、洗护生态圈、用水生态圈、健康生态圈等7大生态圈,通过用户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互持续不断产生引领的创新成果和颠覆的用户体验。
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的创新机构互相吸引,协同创新。有美国麻省理工、斯坦福等顶尖大学,有中科院、德国弗莱恩霍夫协会等顶尖的创新机构,有新创的小型技术公司,也有老牌的创新企业,甚至包括很多互联网企业,所有人为了创造美好的用户体验共同努力。
HOPE平台自身使用了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平台后台数据可以根据全球技术热力图和用户痛点热力图进行叠加匹配,迅速识别出用户的痛点在全球有哪些资源能够满足他的需求,然后把这些方案反馈回来,用创意方案跟用户去交互创新。
9、HOPE平台的构建——三大版块、五大能力
HOPE平台上分三大版块:社区交互、创意转化和技术匹配。
社区交互:通过社区的运营,平台吸引了大批用户参与各种活动的交互,积累了用户流量以后,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够全面了解用户使用家电过程中,对各种电器产品的需求,再加工整理,快速转化成产品规划。同时,大用户流量,也能够为创意验证提供阵地和可靠的用户验证基础。
技术匹配:目前HOPE平台已经注册了10万+技术资源,而且每个技术资源都是带着技术方案上平台的,这些技术方案结构化的数据为大数据匹配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任何的用户需求提到平台后,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匹配,都能够快速精准的匹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使海尔可以快速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
创意转化:HOPE平台上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用户需求信息和技术方案信息,再将这两者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多种可行性产品方案,再加上海尔的六大转化基金的支撑,不断推出满足需求的产品并进行产品的迭代创新。
通过以上的三大版块,HOPE平台构建了五大核心能力,并由此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实现快速的创新和颠覆。
能力1:捕捉最新的行业技术动态。除了HOPE平台大数据爬虫系统之外,HOPE平台有专家分析团队,能够对最新科技情报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一时间推送趋势分析,为小微提供决策支持。
能力2:建立专业的交互圈子。在家庭生活相关的各类技术领域,HOPE平台都聚集着几十乃至数百个一流专家,这些专家都在线与用户和资源方交互,从而打造出一个个的细分技术领域交互的圈子,每一个圈子都是解决一类技术问题的子生态圈。
能力3:持续产出各类颠覆性创意并孵化。平台上的发烧友用户和技术大咖不断交互出各种创意。参与创意交互的用户或者资源,都能够获得未来上市产品收益的分享。
能力4:快速精准匹配全流程资源。HOPE强大的搜索匹配引擎,能够快速将后台资源库、方案库、需求库、创意库进行配对,匹配精准度高达70%。
能力5:创意转化全流程支持。海尔为创客提供从创意的提出、交互、孵化,到产业化、营销等全产业链条上的支持。
三、海尔通过各种分享机制和创新伙伴分享市场价值
1、共建专利池。海尔已与DOW、利兹大学等共建专利池,共同纳入的专利数量达到100件以上,联合运营获取专利授权收入。迄今海尔已经和合作伙伴共建了7个专利池,其中2个专利池上升为国家标准。
2、模块商参与前端设计,超利分享。E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制冷解决方案的公司,凭借优秀的设计能力,和海尔一起开发出极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成功成为海尔供应商。这种模式比传统的模式提高整体产品研发效率的30%,新产品开发时间缩短70%。目前已有超过50%的模块商参与到前端研发过程中,未来海尔所有供应商将全部参与到产品前端研发过程,实现全流程的交互研发。
3、投资孵化。美国某大学孵化出的C公司,拥有固态制冷技术模块顶尖技术,并且处于孵化融资阶段。海尔参与该公司前期孵化、融资及技术的产业化,成功孵化出全球首款真正静音的固态制冷酒柜。
4、联合实验室,成果分享。海尔与D公司、L公司等成立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投入基本的运营费用,从各个领域实现技术的开放性,实现双方技术的交互与应用共享,技术研发的成果双方共同拥有,产品上市后价值分享。
5、成为供应商伙伴获取收益。具备交互用户、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检测、模块化供货四个能力的资源,可享有优先供货权,即优先保障享有70%-100%的供货配额。同时享有6-12个月的反超期。例如S公司参与天樽空调研发,参与前端模块研发,同时具备供货能力,在量产后直接享受80%的模块供货配额。
除了以上的分享模式,海尔还通过市场量对赌分享、共同孵化等多种合作模式,与创新合作伙伴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