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教案及反思马琳二
二年级下册《看望老人——简单路线图》教案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马琳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62至6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会看简单的线路图,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的路线,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猜想、合作、交流、汇报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与合作、与人交流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伴自己成长。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地图上的路线图,知道确定位置的基本结构----方向与距离。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一、复习旧知
激趣引入
1、读儿歌表演: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给了我们温暖;太阳从西边落下去了,给了我们睡眠;首都北京啊!它在我们的北方,给了我们爱,美丽的成都呀!它在祖国的西南方,给了我们的家。
2、地图上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儿歌(上北下南左西又东)师板书。
3、教室的东南西北在哪里,指一指(老师把四个字分别贴出来)并听口令做动作;向东点点头,向南招招手,向北走一步,向西拍拍手。
二、情境创设
快乐寻宝
1、寻宝游戏:用东南西北这些方向来做一个寻宝游戏好吗?(1)出示寻宝规则并让学生读一读:由副组长来老师处领取寻宝的秘密指令;然后与组长一起商量去寻宝,其余组员拍折加油;寻到宝后马上回座位(不能打开宝盒),等待老师的指令。
(2)开始寻宝,啦啦队加油。(宝物是什么呢?待会教师再揭晓)
2、谈话引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历9月初9是重阳节。在重阳节这天,小红、小明和小刚三个好朋友约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书:看望老人)去之前,先要去超市买礼物:
(1)超市在学校的东边,用⊿表示,(,只有方向,先不出示距离)让学生先标示(板书:方向)。(打开宝盒给出题单一)
(2)交流为什么找不到准确位置?小结:只有方向是找不到具体位置的。
(3)出示:超市在学校东面60米地方问:先看图中的每一小段表示多长?(给出距离,并板书距离),能标出吗?
(4)评讲并课件演示,老师小结:师指着学生的作业、课件说:方向和距离才能准确找到位置。(板书:确定位置,并说:用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具体位置)。三|、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并板书课题——简单图线图。孩子们买好后脑白金就准备去吧!但三个小伙伴不认识路,这可难住了三个小伙伴,他们手中只有一个地图。大家能帮帮他们吗?老师把路线图带来了。(课件出示主题图)这说是今天我们学的内容:简单图线图(并板书课题。)
2、寻找信息
描述路线。
(1)小组议一议你能从图上看懂了什么?设问:图上告诉了什么方向?哪几个孩子去看望老人?到时什么地方去看望老人?谁的路线最简单?为什么?两点间的数据表示什么?(2)大组交流汇报:说到方向时就出示四个方向。
3、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小红现在要去敬老院,她应该怎样走?(先大组交流说,再填在书上)小红从()出发向()走()米到敬老院(2)指名学生说,老师课件演示。
(3)填一填:小明、小刚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呢?并填在书上。(4)学生汇报,老师配合课件演示,(5)、读一读引导小结:三个孩子从哪儿出发?(板书起点)到哪儿?(板书终点)要用“从——出发向——(方向)走了——(距离)到了——(地方)”用这样的方式描述路线。
(6)你知道谁家离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为什么?你能算一算吗?说一说并课件演示
4、与老人开心跳舞愉快度过。(大家听音乐跳舞)到了敬老院,老人们可高兴了,直夸孩子懂事、孝顺,三个孩子和老人一起载歌载舞,可高兴了,不知不觉,天晚了三个孩子要回家了。问:回家以哪为起点,哪为终点?他们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1)学生自己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大组交流;
(2)老师(学生说一个,老师课件演示一个),学生反馈、改正。
5、梳理小结:善良的三个孩子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看望了老人,并顺利地回到了家,我们从中学到了知识。(1)说一说:怎样看简单路线图呢?
(2)老师小结:首先要会认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又东这四个方向;其次要找准起点,确定终点;最后要用“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了什么地方”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路线。
四、练习拓展
畅谈收获
1、挑战自我
(1)画一画:乌龟和蚂蚁一起去蜗牛家做客,画出它们最近行走的路线。(题单二)
⑵、算一算:从蜗牛家做完客回到家,乌龟一共走了多少厘米?
2、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说些什么?
3、小兔送信:(备用)
小兔要给4只小动物送信,你能描一描小兔它的送信线路吗?(1)算一算,小兔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兔送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最近?
五、附板书设计:
看望老人——简单路线图
方向和距离
↓
确定位置
小红从——出发向---走----米到敬老院。
↓
↓
↓
↓
起点 方向 距离 终点
发展与阳光
——《看望老人》一课的教学反思
1、新授课前的训练、引导到位,铺垫作用好。
2、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本课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到去《看望老人》的这个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朗诵方向儿歌——找教室的方向——寻宝物——找超市——看路线图”等有趣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理念新,课堂中时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等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3、教学能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生活中常见问题切入。如:关于四个方向的小诗.做一做,动一动。新知识的传授借助本课教材的一幅路线图,引导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学生们在活动中巩固了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受到了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接着又通过“小动物寻宝”、“小兔送信”、等习题的设计来提高学生辩认方向的能力。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到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适用,增大课堂信息量,呈现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分享知识,播撒阳光
本课以“看望老人”为教学载体,以“谁来帮帮他们”这个故事为教学主线,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引领孩子既学会了看简单路线图,又引领孩子对生活的关注,渗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时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播撒阳光,一路温暖。现“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伴我们成长”的教学理念。2012、11、26
第二篇:公开课灯光教案及反思
《 灯光》教学设计
毛红梅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灯光
二、自学课文,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
1、检查自学情况
2、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
3、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问题题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⑴ 幻灯显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感到温暖。
①
“我”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
朗读以上句子。⑵ 幻灯显示: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幅吊……他注视着那附图,默默地沉思着。
⑶ 幻灯显示: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⑷ 幻灯显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
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⑸ 幻灯显示: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五、思考
细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在书旁写上批注。
六、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 灯光》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还不错。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课上紧紧抓住“灯光——多好啊!”让孩子反复朗读感受,深刻感受到我们现在能坐在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第三篇:《夸父逐日》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夸父逐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疏通文意,会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
4.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要求预习。【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关于“探险”的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探险的神话故事——《短文两篇》第一篇《夸父逐日》。(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2、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至少五个神话故
事的名称。(学生写完后口头展示,教师出示幻灯片,为没写够或写错字的学生做示范。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
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移位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 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天柱折(she)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夸父逐日(追赶太阳)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6.全文仅37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如果《夸父逐日》是一组动画,大家认为有哪几个画面组成?齐心协力,共同描绘。(2分钟)
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
(三)问题探究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所以,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在这几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老师在这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了。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
扩写“化为邓林”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还是有很多的收获的:
1、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学的更开心。
2、老师从课堂上解放了出来。以前教古文,上文一课,口干舌燥,部分学生还注意力不集中,最郁闷的是有的学生还打瞌睡,睡着了。现在我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没人打瞌睡,说到有争议的地方,学生们还会激烈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第四篇:多边形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俞冬志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79图7.3一l.
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
边形的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0.7.3—6.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类似地,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1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第五篇: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拔萝卜》
故事《拔萝卜》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简单的角色对话,学习词汇:“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意思,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
1、“萝卜地”场景
2、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花狗、小老鼠)
3、“拔萝卜”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名称,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利用ppt完整讲述故事。
三、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通过ppt理解故事情节。
(1)师提问:萝卜长大了,老公公想做什么?后面为什么又多了一个老婆婆?后来又多了谁?她来做什么?
(2)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帮幼儿掌握故事情内容。
幼儿在回答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帮忙”“一起”“拔萝卜”的动作,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 “拔”。
四、师生一起讨论画面内容:
(1)为什么老公公一人拔不动萝卜?最后有那些人一起拔萝卜?
(2)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做“拔萝卜”的动作,感受一下人多力量大。
五、表演游戏
熟悉故事内容后,引导幼儿做表演游戏。
六、发放萝卜种子,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尝试种萝卜
七、活动结束:
播放音乐《拔萝卜》
中三班 张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