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次大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便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故事出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不过,作为题意材料作文的素材,这道作文题又是很具开放性的,考生对材料理解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作一个话题,都可以构思作文,因而能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如果从公山羊的角度写,可以总结教训,谈“三思而后行”,谈“主见与轻信”,甚至可以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从狐狸的角度写,可以获得启示,谈“困境中求生存”,谈“急中生智”,谈“借的智慧”;如果结合狐狸与公山羊来写,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谈谈“聪明与糊涂”或“合作”问题,等等。
由于材料中提到“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的事,考生很可能大谈“诚信”问题,然后搬出2001年高考的优秀作文来,走进宿构的误区,陷入抄袭的泥淖,以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篇:高二级语文第二次大作文
高二级语文第二次大作文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7年4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他在大西洋上空亲自体验了“零重力”飞行的快乐并安全返回地面。
现年65岁的霍金在青年时期就被诊断患有“卢伽雷病”,不久后完全瘫痪,不得不与轮椅相伴,就连口头表达也很困难,要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谈,或者使用眼睛、睫毛和嘴周边的肌肉来显示各种表情,传情达意。尽管如此,霍金还是凭借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精神,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方面的专家。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曾创下连续237周名列英国畅销书榜首的纪录,在欧美号称“每500人中就拥有一本,没有读过的人就是没文化”。
霍金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身陷困境要奋发有为的道理,请你以“从困境中奋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南】
对于这个作文话题,首先要理解话题的内涵。遭遇困境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困境可以是逆境,但并不是绝境,因为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此路不通再走他路,最重要的是你身陷困境要不颓唐、不气馁,把它当作一种砥励意志的磨刀石,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并接受现实的挑战,在困境中有所作为。材料中的霍金就是一个困境中奋发的典型。
其次,要把握写作时突出的重点。此文写作务必要在“困境”二字上大做文章,只有困境之困突现出来了,在这个背景下,人物的“奋发”才显得不同寻常,人物的形象才会伟大崇高。由此,事件的意义才能影响深远。
再次,要选自己最善驾驭的体裁。这个话题思路较宽,关键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对困境的认识。你可以发表对困境的看法——旁征博引名人与挫折作斗争的事例或观点,借以阐述如何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大有作为;也可以叙述事件——审视自己走出人生雨季的成长经历,精选一、二件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你还可以大胆地创新文体,把它写成剧本、书信、寓言、散文随笔等。
第三篇:马哲第二次大作业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
认识: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处理: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
宣传,要通过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这就使以处理好“宗教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现阶段,就具体化、深化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总的资料——涛哥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揭示了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是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政治与社会领域中五大关系的深刻阐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也进一步夯实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揽全局,高瞻远瞩,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讲话不仅首次提出了五大关系的重要理论,而且包含着正确处理五大关系的若干政策思想和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又在社会政治方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引出了若干新的思考。
二、讲话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强调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认识的深化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我国大部分群众不信仰宗教,少部分群众信仰宗教,这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实际状况。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必须看到,“少部分信仰宗教的群众”,其实也是为数甚多的基本群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为前提,改变过去有的同志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善于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凝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信教群众往往构成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一方面,我国各宗教,都有着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与内在诉求,应该鼓励其深入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和谐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国际上来讲,冷战结束以来,宗教问题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持续上升,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都在争夺宗教的旗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宗教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国内来讲,由于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宗教的影响也在增强,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不断加剧,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更加突出。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关系”,关键看能否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规范,使宗教成为社会的和谐因素,使信教群众成为建设国家的积极力量,使宗教界通过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坚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成为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有效屏障。要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就必须善于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宗教方面的矛盾往往呈现“积累→突发→扩展→变异→沉淀→再积累”这样一个循环链条。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妥善的做法应当是:当矛盾积累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矛盾突发时,防止其扩散,尽量减小影响;当矛盾扩散时,防止其变异,防止其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变为敌我矛盾,由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当矛盾处理完后,还要防止其沉淀下来,再度积累为诱发新矛盾的因素。
三、讲话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两个关键,体现了党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上的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与一切唯心论(包括有神论)相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对待宗教,宗教又如何适应这样
一个全新的社会;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如何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渗透、颠覆和破坏,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课题,也是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有过深刻的教训。
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言简意赅。讲“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对待宗教问题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不能简单化。但我们如何在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又防止“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防止“宗教方面搞狂热”?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1991年中央第一次提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且明确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这个难题,在我国的宗教政策理论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在宗教政策理论上的重大建树,就是在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经过进一步提炼、完善和发展,在“三句话”及其有关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形成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句话”,并将之确定为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在制定、实施宗教方面的两个单项法规和若干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宗教事务条例的重要意义,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提并重,说明我们党对宗教问题既重视政策指导,又重视依法管理。中央十分重视并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使我们党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从以往较多以政策调整为主,全面过渡到以政策调整和依法管理并行并重。做好宗教工作,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服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要靠认识的清醒、理论的成熟、政策的正确、法制的完备和工作的落实。要始终把握基点,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心中有数。无论问题怎样错综复杂,工作怎样千头万绪,情况怎样千变万化,都要认真钻研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打牢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功底;都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讲话在透彻分析宗教问题“三性”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贯彻“四句话”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体现了党在宗教理论政策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不仅继承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智慧,继续强调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和宗教工作“四句话”的基本方针,而且强调要通过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这就使以处理好“宗教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现阶段,就具体化、深化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第四篇:第一次大作文
八上教案第一次大作文
第一次大作文:作文开头:描绘情境直入正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对作文作精心构思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描绘情境、直入正题式的作文开头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式、改写比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一、阅读课内例文,讨论作文技法:
1、讨论《老山界》《草》的写作顺序,并分析其不同作用。
①《老山界》: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为顺序
《草》:整体以时间推移和事情发展为顺序,但中间有插叙。
②《老山界》:条理清晰,事情介绍准确清楚
《草》:时间更为集中,情节更为凝炼,读来更摇曳多姿、曲折动人,更有感染力。
2、这两篇文章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叙述方式。
《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介绍的是红军战士群像,所以以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为顺序,条理清晰,事情介绍准确清楚;而《草》是一篇小说,一开始就写“班长杨光从昏迷中醒来„„”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能够增强故事感染力。
若我们平时写作文,人物和头绪不是太多,就无需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按部就班介绍,而可以在作文的构思上多花一番功夫。
二、阅读课外范文,学习作文技法:
1、好文章有几个标志:不说废话,直入正题;凝炼紧凑,尺幅万里。所以开头无需从汉代说起,从开裆裤介绍起,而是直入正题,把主体事情的发展过程的时间跨度尽量压缩在一天、半天甚至是一瞬间,这样才能着眼细节;概括性的笼统叙事最好换成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能够极大地增强感染力。那么一些必须要交代的背景内容(如事情的起因等)怎么办?通过人物的回忆简单介绍即可。
【范文欣赏】
(一)起 点
“再见了,亲爱的家!再见了,爸爸妈妈!”他默默拿起背包,走出家门。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一阵风儿吹来,没吹散晨雾,却吹起他心头的涟漪,他不由得想起那件令他痛苦的事。昨天,考试成绩发下来了,他的成绩很不好,语文76分,英语65分,数学更是惨不忍睹,只有53分。他觉得自己似乎要崩溃了,自己升入初三以来,已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旱冰不滑了,游戏早已“戒掉”,漫画扔进了垃圾桶,连电视节目也压缩到每周星期
六、星期日两次。然而成绩还是一跌再跌,这次更是跌入谷底,全没有达到老师和父亲的要求。下午,老师把他“传”到办公室,虎着脸问他,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老师生气地把他的试卷扔在地上。晚上回到家,父亲看了成绩单,甩手扇了他一巴掌,扔出一句话:“给我滚!”
他恨自己,又有些无奈,他要只身逃亡。
路上行上很少,他心里也容荡荡的,老师的“高压”,父亲的打骂……一切似乎都远离了他。他想轻松地笑笑,但很不自然,与哭差不了多少。
离开家,到哪儿去?他也不知道。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广州很好,找工作容易,工资也高,何不到广州去呢?路过报栏,他停下看了看,报上正好有一则招工启事,是广州某公司的,待遇优厚。他打定主意,对,就到广州!
来到十字路口。往左是通向学校的路,往右是通向火车站的路。他拐向右边,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停下来,回头看看,那条路是那样熟悉。路面平平展展,他曾和同学一起抬土铺路;山上的溪水流下来,顺着路边的水沟淌,那水沟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挖的;路旁的白杨修直挺拔,那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栽的,晨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刹那间,他觉得树上长满了眼睛,有班长的,团支书的,好朋友的……一双双直盯着自己,似乎还带着鄙夷的神色,好像在说,这么点挫折就受不了,算什么男子汉!
“不!”他差点喊出声来,心中那道马奇诺防线在崩溃,于是,转身向因走去。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他身上一层金色。来到十字路口,停了一停,深深吸了一口气,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前走去。
★讨论:
①如果按文章所介绍事情的原有顺序,该怎么写?
②按原有顺序,文章所写事情时间战线需要拉多长?本文情节发展的时间跨度是多长时间?
③与本文读来效果有何不同?
(二)向前、向前、向前!
新买的圆珠笔,新买的信笺,可呆坐了老半天,思绪却如一团乱麻,总也理不出个头绪。她索性放下笔,站起来打开窗户,让夏夜凉爽的风吹在滚烫的脸上,平静一下思绪。
想给爸爸写信,是她六年来的夙愿。尽管,六年来,她没有叫过一声“爸爸”,却曾无数次在心里咒骂过这个她应该称呼为“爸爸”的男人。
她没有理由不恨爸爸,真的。
六年前,她刚上初中。人到中年的爸爸却无情地抛弃了她和妈妈,义无反顾地投奔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尽管给她和妈妈留下了房子和几乎全部的存款,但这无法打消她对爸爸的恨!她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是一个慈爱的爸爸,而他,无情地撕碎了这一切!
从那以后,她就决定:再也不叫这个人一声“爸爸”!
爸爸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当年净身出户以后,很快就东山再起,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真正是春风得意。她承认,自己的性格时继承了爸爸许多基因,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强。爸爸走后曾多次主动找她谈话或想送钱给她,可她再也没有接过爸爸一分钱,更不有叫过他。就靠妈妈的工次和不多的积蓄生活站,日子过得很清苦。她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出人头地,不让自己的人生因单亲家庭而留下阴影!并且,当成功的那一天来临时,她一定写封信好好地骂骂这个负心的爸爸!
如今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信笺旁边摆放的是她刚刚收到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她六年苦读的成果,可为什么自己反而犹豫了呢?
或许是因为刚刚知道的一个消息:爸爸生意破产了,如今正被追债。可就是在今天,妈妈告诉她,爸爸送来一个存折,是他早年给她准备的大学学费,并且说,早知道她会有出息!
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偷偷地哭了,觉得自己心里多年以来隐藏着的一个最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她爱爸爸,爸爸也一直爱着她!
她终于拿定主意该怎么写这封信了,她不骂爸爸了,而要鼓励他!让他像六年前一样,激励自己向前、向前、向前!她相信,一定会东山再起的,一定会,因为他是自己的爸爸!
她重新坐在桌前,郑重地拿起笔,在洁白的信笺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心中呼唤了千万遍的两个字:“爸爸”。
★讨论:
①如果按文章所介绍事情的原有顺序,该怎么写?
②按原有顺序,文章所写事情时间战线需要拉多长?本文情节发展的时间跨度是多长时间?
③与本文读来效果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学生写作)
三、本次作文训练题目。见课文P35。
四、学生现场写作。
第五篇:金堡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大作文.doc
第二次大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立意角度列举】
(1)、从服输者的角度:看清形势,量力而行,保护自己。
(2)、从逞强者的角度: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而为,终酿惨剧。
(3)、从因果分析的角度:生命比面子(荣誉)更有价值,不要为一时的荣誉或面子所累。
(4)从两者的对比角度:认输更需要勇气,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