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作者:卢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
回顾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依然有着重大作用,工业设计的发展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现今我国很多学设计的学生没能掌握有较强的设计表达技能、动手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怎么了?为此,我在此谈谈我对我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看法。
自工业革命爆发后,工业设计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之后才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而当时大多数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富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们为改变现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为工业产品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纷纷闪亮登场,先后经历了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派、构成派纷纷出现,最终是包豪斯学校的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工业设计才算真正的出现了。包豪斯确立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思想为人们所推崇,其先进的教学体系仍为我们沿用至今,对我们今天的工业设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越向前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如今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很高程度,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也随之改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审美情趣也随之提高,直接地表现在对工业产品的追求上。
纵观现代史,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工业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设计创意则是工业设计的灵魂,而人则是工业设计的主导和作用对象,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工业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如今国内近三百所院校开设有设计专业,给国家的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尽管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今天我国的工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我国的设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设计类院校教学存在结构僵化,呆板,专业课程门类庞杂繁多,学生们学到的“范”而不“精”,并且很多课程都只是“点到为止”,比如专业软件的教学课程课时较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向老师学习使用软件,学生不得不在结课之后自己摸索学习,甚至搁置来不及学习,又到了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可怕地是,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渐形成了应付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的设计,最后建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都困难重重,甚至除了用ps给照片上的自己美容之外,连设计产品介绍的海报都不能做出来,这到底是谁的悲哀与过错?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己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固然占了大部分原因,但这也与学校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与社会环境,更与整个国家是设计教育管理有关:国家重视设计教育,却不能够很好地采取更有有效的政策来管理与支持高校的设计教育;学校也很难做到完全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教学课程,很多高校还不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教学设备,学生的实践的机会太少,学生不能像包豪斯那样实行“工厂学徒制”,学生对产品使用与制作过程缺乏基本了解,实际动手能力较低,设计的产品不符合实际,犹如空中楼阁。如今,学设计的人才众多,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没有了像工业革命时期设计人才的缺乏,学生能参加的设计比赛较少,即使有比赛,入围的名额少之又少,令学生望而却步,缺乏信心,这就抑制了学生的设计创作的热情。包豪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正是这些,虽然我们的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可并没有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鼓励学生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包豪斯是把学生当作设计师来培养,而我们的学校是把学生只当作学生来培养。我们大都采用包豪斯的学习方式,却没能学习到它的精神,更没能像他那样培养杰出的人才,我想,我们不能只瞻仰和学习前人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贝伦斯、格洛皮乌斯、柯布西耶等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不仅是学生自己需要检讨自己在学习设计所缺乏的正确态度,国家、学校也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设计上走更为正确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现代工业设计论文[推荐]
工业设计的现代主义论文
电技131班–––––余波 学号:1307010021 首先,很荣幸能选上谢老师的这门课,因为设计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事情,只是没机会去展现自我。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小玩意,来充实我的课余时间,即使到了大学,也是如此。为我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这些东西看起来非常不起眼,毕竟没受过什么专业的教学。
在本学期的学习下来,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设计,什么才是好的设计。简单的来说设计就是一种创造发明,给人们带来许多的方便与快捷,设计已经融进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设计也无法离开设计。
工业设计通常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或“技术美”,或“机器艺术”。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程,早期的设计主要注重实用功能,不注重外观的美学艺术,更不注重人机关系。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中期就是后工业时代的设计,而到了现在,就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它流行始于70、80年代的欧美。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它是一种反理性、将求个性、一切以人性作为前提,一切都围绕着人来设计,求的就是一个“我与别人不一样”反对设计的单一化,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设计的一种高端艺术形态(自认为高端)其艺术风格也有很多形式,比如构成主义、抽象主义。具体点就是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现代主义以科学为基础,讲求理性逻辑,实验探证,并主张无神论。其中牛顿的力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弗洛伊德对自我的研究为现代主义奠定重要的基础。很多现代主义者认为,透过拒绝传统,他们可以从根本上发现新的方法去创造艺术。总的说来,现代派艺术家重感性和主观内在的精神表现,用感觉代替观察,运用综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否定艺术的功利性,认为艺术只是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社会在艺术家精神上反映的产物。
而今天,在设计上却出现很多的问题。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建筑的设计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就是自然采光、这问题还没有引起规划部门、发展商、建筑师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不仅表现在朝向与门窗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很多建筑相互之间的间距上。再如空间上,楼层很低很低。还有在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大学,高中等。没有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安全出口。楼梯狭窄过道拥挤。虽然在新校区那边貌似有了这方面的改善。环保问题也是需要设计师们和消费者引起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积极主动地使用一些无毒,无污染的装修材料,更换绿色电器,选购一些可循环材料制成的家具,减少木材的使用都会对保护环境,提高下一代的环保意识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公共场所上的设计不足。公共标识缺失,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公共游泳场,儿童在玩耍,而游泳池的水位也很深,但很多这样的场所却没有发现“儿童游玩须家长陪同,请勿戏水”的警示。这确实应该设立一个警示牌,毕竟不会游泳儿童在游泳池里玩耍是十分危险性。在贵阳机场出口一条繁忙道路的一人行横道,我们看到,从这里横过马路的行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对车辆提醒行人的黄色标志牌,很多车辆从这里经过时也不减速,这样容易造成事故隐患。
标识系统过于孤立混乱,这是现代中国许多城市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视觉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国整个城市发展与设计发展关系来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国设计行业的薄弱以及此类法制不健全形成也明显的对比,如很少从整个室外环境考虑,使标识牌显的突兀,和整个外部环境不协调。而且对整个城市的标识系统政府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规划,这就使得在需要时临时决定标牌的位置、材质、大小等等,再加上不同的公司进行设计,一些单位设置标识时随意性很大。有的设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不了解有关标准,只从自己的创意出发。从风格上不能统一把握,所以整个城市标识系统处一种混乱分割的局面。
设置不合理,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标识牌的位置、大小、材料等等。标识牌在造型、设置和布局等方面应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深蓝色为底色,工艺讲究,美观醒目。在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控制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其中远视距为25到30米,中视距为4到5米,近视距为1到2米;悬挂高度为2到2.5米;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为31;字体以标准中文黑体字为主,连续设置的间距为50米。(此数据仅供参考)另外,有些标识牌在位置上也存在问题,如被大型物体或者建筑、树木等遮挡,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很多地方只注意设置提示标识,而忽略了导向标识的设置。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室外因素,比如高、低温度,雨水量等,在安顺黄果树一带,室外的标识牌大多采用木与不锈钢材料,这样只考虑到美观而忽视了其材料的局限性。南方雨水较多,木材的标牌容易变形腐朽。
第三篇:现代工业设计有感
设计作为人类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现代设计阶段。而现代设计又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750年-1914年,现代设计的酝酿探索时期,在此期间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第二阶段1915-1939年,这是现代设计形成发展时期,现在设计的理论和时间在这一时期有所突破。第三个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我们经常说到的现代设计是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主要包括:现代建筑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等等。但是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通过学习和总结《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世界现代设计》
(一),让我对世界现代设计又一次深入的理解。从设计的萌芽阶段到今天提倡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现代设计观念,是经历了多风格变化,设计师们的亲身体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主要从斯堪的纳维亚的五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几个欧洲国家,在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进行说明各个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特点,在面对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各个国家是如何保持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和设计特点的。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在艺术设计领域至今还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特色,设计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精神。他们倾向于一种手工艺观念和工业设计混合体,使得北欧的家具,灯具等工业设计有着简朴,而又有一种温和高雅德形态,天然材料,色彩明亮是中产阶级式的,却又是民主大众的。但是自从20世纪初以来北欧设计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设计原则是设计是用来配合人类及其环境进入自然状态的,因而设计的产品都是与人的比例和舒适(人体工学),需求(功能主义)和精神(美观)相关联。从而可以看出北欧的设计思想主要有重视产品的经济法则和大众设计,即价廉物美;强调有机设计思想和产品的人情味,善用自然材料;提出以人体工学为原则进行理性设计,突出功能性。北欧的家具设计闻名于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家具的弯木生产工艺。设计师非常注重木材的加工处理被称为“有机功能功能主义”,例如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啊纳 雅各布森,他以人体功能学的尺度为依据,将刻板的功能主义形式转化成优雅的形式。1952年他以热压的方法,将胶合板弯曲成一个整体的曲面,制成一张三条钢管腿制成的胶合板椅子。
从《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可以知道,谈到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不得不提到意大利,因为在20世界50年代以后意大利称为现代设计最活跃的地方。意大利的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味极浓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味极重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意大利绝不抄袭他人,一直专心发展出自己的设计体系,因而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意大利设计系统。意大利人视设计为一种文化,哲学,而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它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为一体的综合设计。他们能实用主义和技术知识与坚实古典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他们的设计从战后至今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表达了一种充满想象和个性的设计文化,赋予人性和诗意的价值。在工业设计的进程中,他们一方面引进现代批量生产方
式,一方面又尊重传统工艺。正是由于他们能够坚持民族特色才使意大利称为首屈一指的设计力量。意大利只通过短短那个世界的时间,把自己从二战时期的废墟中建成一个工业大国,而它的设计在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意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代名词。
而与意大利不同的日本是一个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很强的国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都是令人侧目的。因为日本在面对国际主义市场的到来,日本现代设计实行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我们从日本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日本文化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双重性,也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日本总体文化多元化,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尽量做到兼收并蓄,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此外,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辨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
在我们读完日本现代设计史之后,其实日本对于传统设计的完整的保护和发展是最值得大家钦佩的。从总的来看,日本人把不少传统的东西都保存完好,并且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一体。比如: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与平面设计、传统建筑等等,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传统保存因素。日本的传统食品,如寿司、甜不辣、米酒等等,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比如美丽的和服,包括和服的丝绸、刺绣、印染设计在内,都具有高度的传统性,完全没有受现代服装的影响。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包装当中独树一帜,不但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还影响到远东不少国家的包装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
英国是现代设计运动产生的国家之一,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已经逐步的衰退了,无论国力还是政治影响都无复往昔。在当别的国家实行现代设计时间的时候,英国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而没有能够在设计实践上发展,因此,英国的现代设计有相当一个时期是落后于国际水准的。
与意大利人不同,英国对于凡是与文化这个字眼联系的设计问题都非常怀疑,他们不喜欢把设计当作文化来看,因为文化这个词近来已经成为商业化的代名词了,采用文化这个字眼,会有商业化的嫌疑。因此,英国设计家往往采用传统这个字眼,比较不容易与商业化联上。而传统这个字眼,则又与比如古典的、历史的、英国的内容联系,所以,英国设计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强烈的设计风格历史化倾向。因而,自然对战后现代主义,或者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特别是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原则非常反感。虽然从总体来看,英国的现代设计并不太强,但是,具体到商业室内设计和展示设计来看,英国则具有很特别的优势。比较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室内设计集团是康兰设计集团,这个集团从事大量的商业室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成绩显著,并被评论界称为“高街风格”。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设计上则有与其它各国不同的发展方式。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悠久的设计传统的,这个传统的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味道,即设计是
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里兹·戴维斯曾经说:法国的设计就是豪华的的设计,高尚的设计。”这种情况,自然造成法国设计,特别是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品设计、普通的平面设计的水平落后于其它国家。法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法国人对于他们厌恶的美国式的设计非常反感,以至在1983 年正式由法国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具有强烈美国色彩的设计这个字眼。这种以民族情绪取代科学的方法,显然是非常愚昧的。
在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民族主义精神影响下,法国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特别是宏大的建筑和工程项目,来表达法兰西民族的伟大,这种情况造成法国政府项目的宏大和国计民生的产品设计水平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法国前任总统佛朗斯瓦·密特朗对于设计非常重视,他在任期间努力形成法国设计的面貌,法国政府全力支持一些重大的设计项目,比如美籍华人设计家贝幸铭设计的罗浮宫大玻璃金字塔;英国设计家里查·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文化中心;都是这种国家主义精神下的作品
从上面各个国家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由于各个国家现代设计起步时间不同,设计的基础不同,同时受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设计的思想、原则、特点都不尽相同。国际主义设计对各国的现代设计产生了非常之大的影响。但是,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双面的影响我们大家都清楚,一方面,国际主义设计方向比较统一,目标群体明确,设计者更容易把握设计方向,但是也会产生程式化、统一化。如同日本针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价值取向,采用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因此,对于我们学设计的学生来说,面对设计的全球化,一定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国家文化相结合,在满足国际消费市场上的基础上,把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第四篇:现代工业设计常用材料,很实用!
现代工业设计常用材料,很实用!
陶瓷器
从简单的瓷砖到英国Wedgwood陶瓷公司的工业革命,劳动的智慧将陶瓷器的使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陶瓷器已经成为设计师设计创新的重要材料。
传统的陶瓷器主要集中于日用品,如瓷砖、洗手盆、马桶等白色陶瓷卫浴洁具。现代常用的工业陶瓷主要利用其高热传导性,制作电子电路的散热器等。粗陶器
粗陶器由高温焙烧粘土而成,由于粘土中含有杂质和铁元素,颜色往往呈灰色到棕色。粗陶器不同于一般陶器,一旦焙烧后就没有了吸收湿气的能力。粗陶器经常被用于餐具制造中,并经过上釉处理。陶器
陶器主要由低温烧制的粘土制成,通常呈现红色或橘红色。赤土陶器与多孔的陶瓷非常相似,经常用于制作锅盆、大型雕塑,或建筑材料。瓷器
色泽极佳的白色半透明材料,主要通过极高的温度下混合釉和陶土为一体,烧制而成。1997年,海绵花瓶,由马塞尔·万德斯为Moooi公司设计。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首先将海绵浸透在陶土水浆中,然后将吸附陶土水浆的海绵晾干,最后用窑将海绵烧掉,最后留下近乎完美的独特形式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混合而成的工程材料。高分子符合材料是由长纤维与热固性树脂基复合而成的,具有非常坚硬的特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合成材料之一。
纤维承载着负荷,同时复合成分为纤维提供韧性和保护。复合材料的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束紧、连接或镂空都会降低复合的强度,而且用于合成材料的树脂具有刺激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具有毒性。蜂巢结构
蜂巢结构合成材料由六边形连续重复排列而成,视觉上与蜜蜂的蜂巢十分相似,组成六边形的每个边都是微小的薄片。常见的蜂巢结构材料主要以铝和玻璃纤维为原料,具有轻质而坚硬的特点,多用于建筑结构性材料。玻璃钢 玻璃钢餐桌
玻璃钢主要由热固性的塑料和普通的聚酯树脂制成,相比普通的标准玻璃更加结实。
战后玻璃钢首次出现的时候,这种低廉的可塑性材料让更多的设计成为可能,查尔斯·伊姆斯、蕾·伊姆斯夫妇和埃罗·沙里宁等设计师,大量使用玻璃钢为材料设计家居产品,展现了独特的结构、功能和美学。碳纤维
这是一种由碳纤维纱线编织而成,并混合树脂制成的片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非常理想的强度重量比,经常使用在高性能产品中。
虽然碳纤维的生产价格昂贵且能量耗费巨大,但因其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使用性,以及被作为平面设计元素使用的独特编织文理,都为产品增加了“技术化”的视觉效果,例如将碳纤维纹理用作运动跑车的装饰元素。层压材料
正如材料名称所示,这种材料是将材料叠压粘亚制成,具有独特的层压结构。合成木就是一种常见的层压材料,由许多木片叠压而成,如胶木或金属等,材料的叠压过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肌理。Bugatti Veyron品牌Pur Sand特别版跑车,2004年设计。设计师以碳纤维和抛光的铝合金为材料,重新塑造了高贵、高科技的跑车形象 人造橡胶
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大量微小的结构单元重复排列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这种材料既可以天然合成,也可以人工合成。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采集
这种材料通过提纯和加工运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生产橡皮筋、橡胶手套、橡胶垫、避震器和橡胶管等具有弹性的产品。硅酮
这是一种无粘性、类似橡胶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主要用来密封和润滑产品。硅酮制造属于能量密集型产业,且废料不可回收。
三元乙丙橡胶(EPDM)
这种黑色、类似橡胶的热塑弹性材料,通常用于油封、垫圈和O型圈,具有良好的抗化学性,并耐气候腐蚀及紫外线照射。玻璃
玻璃一直被视作能够激发奇思妙想,具有魔法般变化的材料。无论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还是在遥远的过去,对玻璃独特性质的探索,研究如何发挥玻璃的造型潜能,都令玻璃工匠、化学家和设计师陶醉和痴迷。
玻璃可以呈现无色透明状态,也可以混合其他元素制成各类色彩或降低透明度,用途极为广泛。玻璃对光具有折射和反射性,同时玻璃可以通过高温熔解拉制成各种形状,因此给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设计可能性。
碱石灰是一种最常见的玻璃原料,主要用于制造玻璃瓶子、玻璃管和玻璃窗。而硼硅酸盐玻璃具有更高的熔点,耐高温,因此经常用于汽车的前照灯、实验器皿和炉灶设备等等。2004年,Mistic烛台花瓶,由艾瑞克·烈威(Arik Levy)为Gaia&Gino公司设计
第五篇:我国近代工业设计论文
一、中国近代工业设计产生的诱因
在中国工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经济是基础,工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则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生产技术条件逐渐成为近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基础。这里不得不提到洋务运动。众所周知,来自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与扎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保守观念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和理解同时期西方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它的进步思想暗示人们,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的近代化发展,需要当权者重新设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其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要求相适应。中国近代工业结构是一个大的系统,工业成果多样而具有广泛性,如,以“汉阳造”步枪为代表的军事工业;以“盛锡福”帽子为代表的轻工业;以轮渡为代表的船舶工业;等等。它不是一件特指的工业产品,而是在整个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产品与工业设计结构的总和。近代工业组织、工业生产模式、传统手工业和从西方引进的先进技术等因素都对近代工业设计产生了影响;同时,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也对中国近代工业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规律性,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假思索地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习俗,它虽然可以对社会的新陈代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却也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传统风俗习惯和人们固有的民族情感为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生产力水平奠定了近代工业设计的基础,近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促进工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了经济收益,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近代工业形成及发展的历程中,工业生产和制造所用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环境(如矿产资源、水、能源等),这是影响近代工业设计的自然因素。技术条件的更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机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使得大部分自然环境被转化为技术环境。社会生产力水平一方面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技术的依赖,而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劳动者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事实证明,技术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一过程必须通过“人”这一主体才能实现,即劳动者。在近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机器和新技术对工人的知识结构有着专门的特殊要求,机械化的生产系统主要依靠的是工人的智慧头脑而非灵巧的双手,因此,工人不是站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线旁边的被机械化了的劳动力,而应该是具有进步思想意识的人,他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手工技艺,而且需要具备熟练操作机器和管理生产线的能力,并且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工业技术素养。这就要求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从本质上看,人们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是为了重组工业结构,以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努力使工业近代化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质的变化也就取决于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是否具有进步性。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可以得知,近代工业体系是一个由各种元素(人、物、社会组织等)组合而成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元素独立存在,对于人类的思想意识而言,这些元素在本质上是多样化、连续性的,通过人类的思想意识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设计行为的出现等于将它们从原来各自单独的空间中拿出来并将它们按规律重新排列整合,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如果这些元素并非同时存在,就会造成某些空间元素的缺失。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好的设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好比钟表的运转,在表盘之上,时针、秒针、分针的空间位置是特定的,它们各自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同时出现在表盘这个固定空间中,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钟表的正常运转。因此,时间在中国近代工业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一种媒介,通过它我们才能够到达历史空间的最深处。借助时间这个因素,可以将中国近代历史空间中看似混乱的元素进行更新与分组,并将人们对近代工业发展状况和设计现象的认知放入这个空间,在现实与历史时空交错的复杂结构中建立论证并得出结论。诚然,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已经过去,许多对研究有帮助的证明性实物也都消失或被人们遗忘,但只要能在空间位置上保持历史与现实的先后关系,至少将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就能在现实环境中重新挖掘近代工业设计种种有趣的现象。
二、基于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设计规律
当中国工业还在封建体制中痛苦挣扎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为西方新世界的建立打开了大门,它使西方人意识到只有生产技术上的革新才能引领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工业时代,工业设计在当时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营销方式和商业竞争手段。19世纪下半叶,新兴工业生产力迅速向西方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渗透,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既具备现代机械化生产特点,又带有传统装饰风格的工业产品设计,说明近代西方工业设计已经成型,是在以产品结构自身的逻辑为设计前提下,对机械化生产方式和人们审美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实际需求所做出的双重适应。进入20世纪后,中国近代工业已具备了设计形态的雏形,但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设计和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裂,以纯手工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衰落,新的科学技术与机器设备的应用成为设计活动的指导。为了适应产品的复杂构成,设计师必须通过对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实现其对设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设计能够通过对工艺、技术层的创造性整合来实现技术系统的管理操作,在传达企业生产目标信息的同时,完成工业生产计划,反映出设计本身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可见,近代工业设计的形成必须依靠设计与内外因的相互适应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受近代历史因素影响,中国近代工业设计既具备一般意义上设计的演进特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造物设计的具体形态,它反映了近代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设计思想观念和设计行为模式,其来源是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技术和生产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模仿行为是其中非常关键的过程,明确了近代设计以模仿为主,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到了民国中后期,作为工业产品的创造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时间的作用下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在中国近代工业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从而使得这段时期工业与设计的关系难以明确。这是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结构中所隐藏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规律。我们今天以设计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近代工业,其中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评判,强调的是设计的合理性。依据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延续性;行为上具有目的性和有序性;对后世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三、中国近代工业体现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特定的前进目标,这些目标是根据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可能性确定的。中国近代工业的继续进步要求从根本上破除传统工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当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时,设计的进步性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出发,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到达目标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设计作为辅助工业近代化转型的工具是符合工业结构合理性的。在为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而服务的设计行为中,技术也服从于人类主观创造性功能的发挥而得以与已经确立的工业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从设计的角度看,近代工业生产不是对应某一件孤立的产品来说的,它关注的是整个反复制造产品的系统。英国工业革命给世界设计界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更便捷、更快速,而设计的重点则由追求精细的手工艺转向略显粗俗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这种设计是源于某种生存本能,带有某种政治意图,注重简化设计程序而放弃精致完美的手工艺。在战争年代,完美与精致不可兼得,创新与大工业生产狭路相逢。尽管如此,这种新型设计却有着清晰、诚实的理念,也有助于民主精神的传播,它潜力巨大,将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象征着工业设计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使其在工业近代化转型的初期阶段尚未看清楚“科学”的本质而陷入盲目模仿的怪圈,模仿型设计成为主流。随着留学生队伍的扩大和近代实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大批有识之士领导近代工业的生产与发展,使中国近代工业呈现出无比辉煌的景象。虽然战争对工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对技术的模仿中融入了中国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考量,并保持了一种科学的态度,而正是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近代中国的工业生产得以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新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使传统的造物形式得以革新。
四、结语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不能脱离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而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近代工业的转型与发展而独立存在。近代工业设计在近代中国社会环境里的特殊“生存”方式决定了其既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直接影响中国工业设计前进方向的宝贵财富。它是反映中国近代设计历史的一面镜子,值得我们用心深入、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