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精选)
一、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概念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娱乐园发展同民俗风情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民俗旅游地,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古建筑、独特的民俗文化或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将古建筑、独特民俗文化搬迁或复制于有利地域而形成,其性质相当于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其开发题材有生产习俗、交易习俗、消费生活习俗、人生礼仪习俗、乡里往来民俗、岁时习俗、宗教、迷信、习惯信仰、民间文艺、工艺、竞技、娱乐活动等;其形式和名称有村、寨、城、园、宫、苑、民俗博物馆、公园、乐园、中心、世界、洞等;其区位一般位于大城市郊区,其开发应尽量保持、反映民俗风情原貌,集观赏、购物、游玩、品尝风味小吃等于一体,有的甚至还具有住宿功能。
二、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特点
主题策划的创新性与独特性主题是旅游主题公园的灵魂,是旅游主题公园的生命力所在。主题创新是主题公园的最显著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民族的存在使我国的民俗文化丰富而多彩。如内蒙古的“蒙古族文化旅游区”,甘肃敦煌的“西北民俗文化村”都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1、场地环境的约束性与局限性
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用独特的创意和策划来解决旅游主题公园规划建设中的种种难题,是规划建设者们得以产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旅游主题公园取得成功的根本基础。比如沪沽湖女儿国的母系社会是民俗文化中社会民俗的典型代表,是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极好利用。但,这样的资源难以以主题公园的方式开发。
2、景观与活动的模拟性
因为主题公园是人造景观,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吸引游客的。比如,深圳“中国民俗村”内各民族馆内的歌舞、节庆都是由本民族的人在特定主题公园内表演的,以追求逼真的效果。
3、主题活动的多样性
“娱乐第一,追逐新奇,渴望参与”这三大需求要素构成了现代主题公园最重要的市场价值取向。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以民俗文化为旅游资源,因此,在主题活动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4、目标市场的层次性
客源群体的特征为:(l)客源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中上层群体;(2)三大城市群是中国主题公园的主要客源产出地;(3)家庭欢乐是主题公园的最大卖点;(4)中、青、少年是主题公园的主要客源群;(5)消费时间方面体现出周期性、时段性和起伏性特征。
5、社会效益的广泛性
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四大主题公园组成的华侨城取得了如下社会效益:(l)推动了深圳旅游业的起飞;(2)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培养了一支专家队伍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3)在开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博采世界之长的旅游文化娱乐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无论是民族节日盛会、民族村寨表演还是广场艺术、大型综艺晚会,都达到了国内乃至世界同类项目的一流水平;(4)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解决了一大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就业问题,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发展旅游业的行家高手;(5)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一批外国演员到华侨城的舞台上演出,既是中国人民了解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增进了中国人们与外国人民的友谊。
三、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分类
1、物质民俗类
(1)居住民俗:帐篷型,如蒙古包;干栏型,如傣族的竹楼,重庆的吊脚楼;上栋下字型,如藏族地区盛行的平顶房,老北京的四合院。现有的如“山西大院文化”是建筑文化的高水平产品。同时,它也是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装饰文化的完美聚合。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它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延伸与发展;是砖木结构房屋在那个历史时期的最新构思;是装饰文化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新潮体现。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孔家私宅,六处大院房屋布局构思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足见设计者的高超水平和新潮构思。多处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既汇聚了中国民俗体裁的内容,又突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展示了当地民间艺术家的高超雕刻艺术水平。如乔家大院近百个烟囱造型,竟无一雷同。足见当时建筑水平的高超及主人在建筑艺术上的追求,甚至于是苛求。由此也可以了解到这里的建筑文化对游人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旅游者在这里追寻文化的高品位,是一种享受,同时也可以追寻历史文化的源头,回味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观赏历史文化的光辉。
(2)服饰民俗:是指人们有关穿戴衣服、鞋帽、佩带、装饰的风俗习惯。分为头衣,体衣,足衣,佩饰及其习俗。我国56个民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绚丽夺目。
(3)饮食民俗:包括居家饮食习俗,节日食俗,嗜食与禁忌等。饮食民俗文化能带给游客对民俗文化的美的感受。有一位美国客人在他的《东方旅行》一书中专门写了他对广西阳朔把把的文化感受:“在中国阳朔吃的阳朔把把,其馅和糯米粉完全融合在一起,相互见每一粒分子甚至更小都共同拥有了,那口感、那情感完全叫渗透,难怪阳朔的农人们把恩爱夫妻也比喻成`两块扯不开的把耙’,其中不正包含这东方中国那种坚贞的爱情吗?”(4)生产、交通民俗:如浙江绍兴鲁迅家乡的“乌蓬船”就是很好的民俗旅游项目。
2、社会民俗类
(l)家族和亲族:家族和亲族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家族和亲族各成员的称呼、地位和相互关系;称谓是一种复杂的文化传承。如易洛魁人把亲生父亲和父亲的所有兄弟都称作父亲,把自己的孩子和同胞兄弟的孩子统称作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民族学上管这种称谓叫类别式称谓。关于家族亲族成员间的地位和权力随地区、民族和家族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在一夫一妻制小家庭家族中,家族长由男性充任,其权力很大,家族内部,各成员的地位又分不同的等级。第二,家族中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在母系家族中,财产分配和权力的基继承以母系为中心转移,东北地区的达翰尔族过去有招养老女婿的习俗,即无儿子的家庭招养老女婿,并让其继承家业。第三,家教、家规和家法。家教指家族中长辈长者对后辈幼者的教育习俗。家法家规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有不同的表现,有时和礼俗交织在一起。如我国大梁山地区的彝族,长幼之间,路遇长者,需下马侍立,长辈人室,需让其上坐等。第四,家祭。家祭一般包括供家族守护神和供奉祖先神两大内容。有些祭祖仪式还成为整个民族的节日,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苗族的“祭鼓节”等。
(2)村落:是由地缘或血缘关系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家族、亲族、姻亲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01年4月1日在浙江省桐庐县开村的“女儿村”是第一个以女性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公园。“女儿村”集文化展览展示、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总投资5仪幻多万元,占地100多亩。这里处处呈现女性文化的浓浓氛围,溪以女儿名,戏演女儿情:其中,常年展出的桐庐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展和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服饰展,更是女性味十足。显示出浓郁的民俗风情。
(3)民间组织和民间职业集团:民俗从广义上讲,民间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指一切民间有组织的人们的生活群体。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有民间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娱乐组织、迷信组织等。
民间组织一般分为社会集团和职业集团,后者在民俗特征上表现出与一般民间组织的显著不同。职业集团内部强调师承关系,有的还建立了师承关系图谱。民间职业集团在作业中奉行一定的仪式。比如木匠行业组织,奉祀鲁班,许多工具的发明不仅归功于鲁班,而且还有优美的传说:木匠师用的墨斗是鲁班的一只鞋,锯子是鲁班发明的等。民间职业集团有自己独特的崇拜和信仰奉祀祖师、神灵是普遍的民俗。如土医药铺奉祀药王,酿酒业奉祀杜康,商号奉祀财神等。
3、岁时民俗类(l)宗教性节日及民俗包括两类:原始宗教节日,现代宗教节日。如伊斯兰教最大的节日“古尔邦节(宰牲节)、“开斋节”(肉牧节)。农历四月初八为佛教“浴佛节”。傣历六月的傣族“泼水节”。
(2)生产性节日及民俗: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如藏族的“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景颇族在谷子成熟时候举行的“新米节”,阿昌族的“尝新节”。
(3)年节及其民俗:如春节是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春节上除旧布新的节日,喜庆气氛极浓。贴对联、门神,互相拜年,各种花会、赛会、社火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4)娱乐性节日及民俗: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人民间的竞技活动。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每年秋季举行一次,主要项目是赛马、射箭、摔跤,其次是物资交流。另外,各民族的歌会、歌节。如广西省每年举办的“国际民歌节”。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好,在这一天许多壮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在田间山坡上相互对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会友。首届民歌节于1993年3月巧日到17日在南宁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艺术家欢聚一堂,同唱民歌。此后每年一届的广西民歌节成为广西民歌与世界民族艺术之间飞架的彩虹。马勇等人设计的“巴楚风情游乐园区”,在土家山寨中邀请游客对情歌,在“豌豆角龙舟节”中邀请游客参与龙舟竞赛等。
4、人生仪礼类
在民俗学研究中有一种独特的称谓,叫“通过仪礼”,即在生命的某些环节上,通过一定的仪式,完成向下一阶段的过渡。
(1)诞生。诞生礼仪包括了从孕育期到诞生期的所有习俗,即未婚前的求子习俗、怀孕时的习俗、临产习俗和诞生后的习俗。
(2)成年。我国古代,大多数民族在青年成年后,行“冠”、“笋”之礼。但不同民族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第一,“冠”、“异”之礼。冠礼指男子礼仪,如流行于我国朝鲜族中的“三加礼”,异礼是女子成年时行的礼仪。第二,穿裤换裙。如永宁纳西族少年进人成年时,要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第三,纹身、染齿(或凿齿)。纹身曾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风俗,比如傣族纹身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男子纹身是其勇敢和成熟的标志。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当其十四五岁时,开始染齿,这标志其已成人,可以结婚。
(3)婚姻。如抢婚、偷婚、拉婚存在于云南梁河一带的阿昌族,彝族,哈尼族,瑶族,侗族,普族,景颇族,布依族,高山族等。
(4)丧葬。如藏族的“天葬”、“火葬”、“水葬”。
5、精神民俗类
(1)巫术。巫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形式包括:乞求、巫术,如狩猎巫术;接触、驱赶巫术,接触巫术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达到巫术的目的,驱赶巫术是将附在自己身上的疾病等借助巫术的力量赶走;诅咒、灵符巫术,是以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为语言灵物崇拜达到极端之后的产物;此外,占卜在巫术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宗教、信仰。民俗宗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崇拜,指人们对某一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图腾崇拜,即原始民族对所崇拜的事物(动物、植物或无生物)都认为和自己的氏族部落有“亲族”血缘关系;祖先崇拜,是人类自身的崇拜。
(3)民间禁忌。包括宗教禁忌、生产禁忌、语言禁忌、一般生活禁忌。宗教禁忌如鄂伦春族认为火焰就是火神的化身,禁止乱扔火、玩火、用利器捅火。生产禁忌如傣族关门节过后,生产大忙,禁止谈恋爱和举办婚事等。
6、口承语盲民俗类
(l)民间文学。包括民歌(歌谣)、神话传说、故事等。我国有些民族还形成了传统的歌节,如广西壮族的歌好、白族的石宝山歌会,甘肃青海各民族的花儿会等。
(2)民间音乐、舞蹈、竞技、游艺、民间工艺。如广东省番禹市黄飞鸿馆前广场上的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常年演出,百看不厌。
四、民俗主题选择原则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主题应遵循人文关怀、把握文脉、突出形象、体现意境等原则l1[,应注意以下特点:(l)把握“文脉”:“文脉”指民俗旅游主题公园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心理积淀四大方面。选择旅游主题时,应在认真分析研究所在地的“文脉”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顺应“文脉”,追求同一性,从文脉特征中提炼主题;二是突破“文脉”框架,构思差异性主题,形成主题的鲜明个性;三是采取协调与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即既体那与“文脉”相协调,又突破“文脉”的创意构思。
(2)独特性:所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民俗文化往往是一定区域内特定人群长期生活产生的,因此,往往具有独特性,这也是旅游产品的唯一性优势。传统节日、定期庙会、赛会等时令性活动都具有独特性,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等。另外,从客源市场要求上看,多数主题公园的有效客源市场半径在200~500公里之内,此范围内应避免主题的雷同,以防止近距离重复。(3)鲜明的时代性、个性: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应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选择那些与时代息息相通的主题;主题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满足现代旅游的时尚需求,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4)文化性:旅游者访问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目的就是得到一种独特文化的冲击与感受。游人亲身投人,成为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内的一员,在异乡情调中,体验着另一种生活的感受,从而达到休闲、探奇、求知、审美等目的。
(5)符合市场取向:旅游主题应具有个性、创意,并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反映旅游者的态度、爱好和动机,能贴近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符合游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兴趣取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6)延展性和弹性:选择的主题要有能够延展的足够空间和弹性,吸引人们重复消费,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故在主题选择上应有较大的扩展余地,使主题公园内容更新具有较大的弹性,能延展开发关联性产品。
五、民俗主题选择方向
(l)物态类民俗旅游:指以民俗物品的观览、品尝、选购为主,包括民居、民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它借助静态的民俗物品展现一时一地的民间风俗。
(2)动态类民俗旅游:即以活动的安排为主,游客通过参与或半参与进人具有特定的民俗文化氛围的主题公园内,并从中得到愉悦和陶冶。
(3)心态类民俗旅游:即挖掘民俗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它涉及敬神、祭祖及其他信仰性活动。
(4)语态类民俗旅游:指对声音、语言而传承的民俗内容加以开发和应用,包括戏曲、山歌、曲艺、方言等。如广西的三月三歌会。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主题语:“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民族”,正是它立足于宣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而显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它建园十多年,一直游客不断。2002年5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国旅游主题公园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倡仪女士提出应重视对民俗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体裁的利用,她指出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比如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永久魅力的奇书,是一部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始神话的上古文化珍品,它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历史,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因而,是中国民俗旅游主题公园选择主题的基本源泉。
六、民俗主题公园开发模式
1、游乐园模式主要以各种动力传动的游乐设施,通过游客直接参与,刺激身心,以满足感官上的刺激和精神心理上的愉悦。游乐园投资大,运转和维修费用较高,需要较稳定的客源。如美国Disneyland,我国也可以选用一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或《山海经》中的人物。
2、中国民俗文化村模式一般按1:1的同等比例异地移植文化建筑,以此为背景编排民俗文化活动项目,参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3、旅游文化宫模式例如西游记宫,主要以雕塑、美术、戏剧等传统艺术手法和声控、电控、电子、灯光等技术手段,将故事、童话、神话等立体化、形象化、动态化。其表现内容广泛,投资相对较小,对空间适应性强。如青岛神话洞、北京云水仙洞。
4、缩微集锦模式即名景缩微集锦式主题公园,其重视缩微景观的视觉逼真性,以被动游憩为主、参与性娱乐为辅。
5、电影城模式影视拍摄和旅游接待相结合,内容丰富,艺术地再现虚构的或非原地曾有的景观,如大观园,唐城,水浒城等。
6、博物馆模式各种类型的带有明显企业投资行为的综合或专业博物馆,规模和内容差别很大,但大都以静态的展览为主要表现手法,如民俗服饰,民间工艺品等。.7、民俗文化性主题模式包含一个或几个文化主题,以民俗文化为创意素材,综合多种表现形式,注重参与性、娱乐性、观赏性、配套完善,能独立运转的新型游乐城,是第三代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
8、建设旅游小城镇模式即在一区位条件较好、民俗文化典型的地域,新建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小集镇,或依托已有小镇或古街区扩大古镇规模。挖掘并表现该地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再现古风民俗,古建筑、古文艺等古文化,保存发扬光大地方文化,并诱导地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化。该类主题公园建设规模一般较大,布局集中,投资较多,功能完善而齐全,能独立运转,其社会经营性较强。该模式可以是上述“民俗文化村模式、电影城模式、博物馆模式、民俗文化性主题模式”的综合发展。
第二篇: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运而生深圳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武汉中华民族园先后兴起。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为主题经过艺术地加工、提炼而塑造的给游人带来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模拟景观。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而且集中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同时一个成功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提升了地区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品位为所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根据表现出的民俗文化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民俗文化型、民族民俗文化型、异地民俗文化型然而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原地自然式、异地仿建式。各类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都有特定的功能特性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三个方面。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突出创意、个性、娱乐、传递文化等特性。随着游客对古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民俗文化主题景观利用其独特创意、鲜明个性的特点激起人们深入了解和体验的兴趣。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景观向游客展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给人新奇的审美体验成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现代游客追求的娱乐模式是,不仅有身体的感官体验,还要有心灵的精神体验,独特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内涵。与一般具有游憩、休闲、观赏功能的城市公园的不同娱乐性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特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人们渴望能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一个能够轻松娱乐的空间环境人们来到主题公园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体验快乐的主题公园的娱乐特点也就决定了烘托娱乐气氛的景观是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特征营造具有独特娱乐气氛的景观环境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对民俗文化的优秀元素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集中的展现给人们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一地域的民俗风情及生活情境。具有浓缩历史和风情的主题文化景观很多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聘用少数民族的群众来热情接待游客游人一边观赏一边同这些村民们交谈并且参与他们民族节日的歌舞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还品尝了民族地方风味的饮食就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增加了有关民族及其文化习俗的知识增进了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游乐和欣赏的轻松方式让游客不知不觉学习和亲身体验这些传统民俗文化获得新知。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在我国从其产生至今在弘扬和展示民俗文化、提升地区旅游形象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不乏经典的成功案例如深圳的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村、杭州的宋城等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旗帜和榜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不和谐之音。我国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许多是在深圳中华民俗村获得巨大成功、投资回报率高的背景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规划中更是照抄照搬造成其景观设计、施工的质量下降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我国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稳定、健康发展大多数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层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1年10月深圳“中华民俗村”开业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兴建民俗文化村17个民族文化村12个文化风情园19个发展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也就地仿建自己的“民俗文化村的”的程度。我国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盲目开发与建设各自为政的做法使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布局上非常不合理造成多数民俗文化主题公园项目重复建设各主题公园之间在客源上的恶性竞争例如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40公顷的海南最大的民族人文景观—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八个月亏损总额已超出千万
元不得不申请停业究其原因在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周围100千米范围内以民俗风情为主的“黎村苗塞”旅游景点有十多家之多其规模和特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真可谓三十里一个村五十里一个寨。从地域分布来看规划布局不合理近距离地重复是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很快受到冷落的一大原因。文化娱乐市场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大恶性竞争之下难免两败俱伤。二规划设计简单 我国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普遍沿袭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开创的模拟、荟萃等造景方式和手段只是把民俗文化的某些有特色的东西东挪西搬再简单地加以排列拼凑无所谓规划也无所谓设计而使其艺术水平仅仅停留在模仿、复制、翻版阶段。要充分展示民俗文化主题需要巧妙的规划构思对造景素材进行有创意的安排整合同时也需要高水平的设计技巧将造景素材中蕴含的无形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质实体加以外化和表现因此对规划创意和制作设计的水平要求非常高。(三)文化场景失真缺乏艺术表现力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营造的是一种游憩化的文化场景它是以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运用一系列各种场景道具依据特定的文化主题营造出戏剧性的拟态情境。“舞台真实”是主题公园文化的核心。我国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表达方式过于艺术化、舞台化商业化的运作以及缺少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而导致其文化场景失真缺乏艺术表现力失去民俗的乡土气息和原始气息。四主题内容单一缺少文化内涵
我国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仅停留在外形渲染的层面上不能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对主题进行充分的展示淋漓尽致地表现民俗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文化内涵的魅力未能充分以景观的形式传承与表达游客置身其间视觉虽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很难获得深刻的心灵体验和文化的品位。主题内容单一的形式很难让游客长久保持新鲜感 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主题公园在游客一旦热情退去这些主题公园立即就会陷入“人去楼空“的困境。
五、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1、将文化内涵融入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环境 文化是景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景观是没有生命力的。景观中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华侨城的主题公园闻名全国,其闻名之处在于它赋予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对主题公园进行文化包装方面。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只有植根于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牢牢把握民俗文化的基调和底蕴将文化内涵融入景观环境使之相得益彰凸现活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做强。1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精髓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合形成各自独有的风格和个性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2民俗文化景观的真实表达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因带给游客独特的文化体验而受到青睐因此民俗文化景观的真实性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规划设计水平较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由于文化挖掘不充分从而为了迎合游客而制造“假景观”这样的假景观文化底蕴不足没有任何当地民俗的生活气息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3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所谓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及历史渊源。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每个历史时代都留下自己的痕迹形成了深远的历史文脉历史文脉加深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宿感。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所在地的历史文脉在其景观环境中传承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形成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从而才能有持久的吸引力。比如俄罗斯风情小镇位于哈尔滨著名的太阳岛核心区内紧邻松花江沿岸风景线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整个小镇由27座彰显着纯朴、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的颇具上世纪特色的别墅和民宅构成是以实景展示俄罗斯文化、民俗及生活的特色。哈尔滨市在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曾经先后有33个国家的侨民移居哈尔滨除建筑外服饰、饮食、音乐等方面也受到欧洲的影响。哈
尔滨的地域文化与欧洲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形成了一种蕴含丰富的独特文化积淀。俄罗斯风情小镇景观的文化底蕴与哈尔滨的欧陆风情的城市风格一脉相承在其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欢迎和热爱成为了哈尔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解读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再加上人们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方面长时间的生活积淀各地人民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中形成了有浓郁地域特征的民风民俗。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扎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营造出体现场所精神体现地域文化氛围的景观。吴良镛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本土文化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尊态度和文化自强精神。”(1)重视传统手工技艺、地方性材料的运用 由于不同地域的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石材木材等资源的分布方面也相差甚远从而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手工技艺的使用并因此形成地域景观特征。地域特征是特定区域的土地上的自然和文化的特征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的景观林箐、王向荣2005。传统手工技艺、地方性材料的运用是本地区居民在长期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逐渐了解后对地域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中传统的手工技艺和地方性材料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场所精神表达地域景观。(2)运用乡土植物营造地域景观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乡土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最能表现地方特色是体现地域景观特色的要素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讲乡土植物还代表了一定地域风情成为地区的标志与象征比如椰子树代表了热带海滨风情而白桦则代表了北国边疆的风情。(3)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在不同地域造就的不同特色资源而这些特色资源又在述说和表达着地域的景观。比如产于太湖的太湖石成为了苏州园林的标志景观。对于北方的主题公园来讲其地理位置决定了植被景观季相变化明显无法做到一年常绿四季有花因此冬季的景观单调萧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但是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大自然赋予这一地域的神奇礼物---冰雪资源创造出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季节性公园景观使淡季的主题公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3、基于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理念 在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今日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来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生态意义和生态价值。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市郊区边缘地带等这些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从而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初探
【论文摘要】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了整合旅游形态的新方式,创建了一种开发旅游资源的新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深化游乐过程的选择方向。本文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的模式,以指导主题公园的开发实践。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旅游规划;主题策划;方法;模式
O.引言
主题公园始于1955年,诞生在美国。在我国经历了“人造微缩景观”、“人造景观”、“人工景观’、“主题公园”等阶段。国内主题公园诞生伊始,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舆论界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一直试图给出准确、统一的定义:保继刚认为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魏小安等则认为主题公园就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题,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董观志把主题公园称为旅游主体公园rI01urismPark),他认为旅游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个分支,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学者对主题公园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具有多种吸引物(包括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有吸引力的活动而为旅游者的消遣、娱乐而设计和经营的场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旅游规划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发现、认识区域的特色,而且要在开发实践中将其突出出来,形成鲜明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民俗旅游市场.众多旅游景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旅游景区开发实践中,设置哪些旅游项目、规划什么旅游产品、如何将景区无序的空间通过旅游项目安排变成有序的空间、怎样进行游客游览线路的安排,这些问题都和景区的规划主题息息相关。
在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是成功开发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因为主题策划是成功策划的灵魂,只有将产品概念进一步提炼、升华成为形象化、情节化、甚至戏剧化的主题,才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主题策划方法
2.1主题选择原则
2.1.1与时俱进: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应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旅游需求,选择那些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主题。并在主题选择上应有较大的扩展余地,使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具有较大的弹性,能延展开发相关联的旅游产品。
2.1.2注重地方文脉:任何一个成功的旅游规划,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本土山川灵气和地方历史文化为根基,才能找到正确的旅游规划指导思想,山川灵气与人文历史文化精髓的结合体是主题思想确立的根本。
2.1.3差异性:主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在能够满足现代旅游的时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与周围相类似的旅游景区形成区别,差异性竞争.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1.4符合市场需求:旅游主题应具有个性、创意,并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反映旅游者的态度、爱好和动机,能贴近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符合游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兴趣取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2.2构建主题框架
董观志探讨了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的框架,时问、空间和文明是主题选择的基本轴线,三个轴线有机组合构成了旅游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框架。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策略:
2.2.1沿单一轴线方向的选择策略:
2.2.2沿两个轴线构成的平面型选择策略:
2.2.3沿三个轴线构成的立体型选择策略。
根据董观志的旅游主题三轴线(时间、空间、文明1选择框架,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的三框架为时间、空间和文化。时间轴是由纪年决定的过去、现在,可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期限为中期。在时间轴上选择主题时,应通过特定的时间隧道缩短与旅游者认知的距离,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民俗文化特质和旅游主题公园线索;空间轴应是现实可及的、大中系统的真实空间。在空间轴线上选择主题时,要处理好空间尺度和旅游者的相互关系.应通过特定的空间转换缩小与旅游者认知间的距离,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空间特质旅游线索;文明轴也即文化轴,在该轴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定位座标只有传统文化(具体为民俗文化)主题选择应遵循文化差异原则进行,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文化特质和旅游线索。2.3主题的甄选
2-3.1静态类民俗旅游:指以民俗物品的观览、品尝、选购为主.包括民居、民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它借助静态的民俗物品展现一时一地的民间风俗。静态类民俗旅游的最典型代表即是当今各地的民俗博物馆,以陈列展览民俗文化中重要的标志性器物为主,呈献给游客的是静态的民俗画面。
2.3.2动态类民俗旅游:即以活动的安排为主,游客通过参与或半参与进人具有特定的民俗文化氛围的主题公园内,并从中得到愉悦和陶冶。
2-3-3精神类民俗旅游:即挖掘民俗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它涉及敬神、祭祖及其他信仰性活动。
2-3.4语言类民俗旅游:指对声音、语言而传承的民俗内容加以开发和应用.包括戏曲、山歌、曲艺、方言等。如广西的三月三歌会。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上几类,但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整体旅游开发的实际需要,单纯的选择某一类主题已远远跟不上当今的旅游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开发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时,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主题的多样化。例如韩国民俗村,在建成早期仅是一个纯观光型的户外民俗博物馆,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之后,融人了动态类的民俗旅游产品如手工制作、传统体育活动等;精神类的民俗旅游产品如祭祀活动等;语言类民俗旅游产品如传统歌舞表演等,最终成为一个年游客量达到18O万人次的国际著名民俗旅游景区。
3.主题策划模式
首先.根据规划地的旅游资源特征和类型以及区域系统中地域分工确定主题公园的性质,其次,由主题公园的性质限定可供选择的主题类型范围;最后,通过是否突出了该地旅游资源特色和是否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原则从主题类型范围内确定该主题公园的主题类型。在上面的主题策划模式当中,检验主题可选类型是否符合旅游市场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对体现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主题公园开发过程中.通过相关问卷调查显示,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独特的歌舞表演、饮食习俗以及生活习俗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该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文艺作品等的关注度略低,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在策划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时,注重迎合人民大众的消费口味和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主题的定位,为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
4.结语
面对当前旅游开发模式的多样化,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了整合旅游形态的新方式,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它创建了一种开发旅游资源的新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深化游乐过程的选择方向。与国外先进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仅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策划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致力于民俗旅游开发和主题公园建设的旅游工作
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四篇: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模版]
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
摘要: 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间的边际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现状,发展前景
<一>主题公园的内涵
主题公园是由游乐园演变而来,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沃尔特·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建成了开放式的迪斯尼乐园,自从这座神奇乐园的出现,现代主题公园业也随之而诞生了。主题公园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泊来品,它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它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主题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主题公园是现代人创造的一种娱乐形式,从其概念的确定到今日,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游乐园是主题公园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集市杂耍。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成专门的户外游乐场地。17世
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Pleasure Garden),这可称为游乐园的雏形。至1937年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其中展示的乘驰(Rides)及多种机械娱乐设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一惊,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使气氛温和轻松的娱乐花园最终转变成了以机械游具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游乐园。游乐园理念很快由欧洲传至美国,1845年在纽约市辟建的Vauxhau Garden是美国游乐园的起点标志。
现在,主题公园已遍布世界各地。除美国众多的经典主题公园依然青春焕发外,如在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也相继建起迪斯尼世界,2005年即今年,香港迪斯尼也已开业。从目前来看已开业的迪斯尼乐园效益都很好,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型主题公园近千家,总收入约300亿美元,还形成了诸如“迪斯尼”、“环球影城”、“六旗山”等主题公园集团企业。亚洲的主题公园业这几年也有很大的发展,除东京和香港迪斯尼外,还有印度尼西亚的 “塔曼迷你印尼”,在日本的福冈“豪斯登堡”,在韩国的汉城“乐天世界”。至于小型主题公园,那就不胜枚举了。整体而言,知名度高的大型主题公园,效益普遍较好,中、小型主题公园则各有千秋、境况各异。
〈三〉主题公园在我国存在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主题公园自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已有18年的历史了。在这18年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题公园开发建设中层次不齐,虽然有些成功的主题公园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但更多的主题公园却是草率上马而又匆匆垮台。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开发主要在策划、主题选择、开发手法和投资四方面存在着缺憾。策划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混同策划和规划;不分策划阶段和管理阶段;将策划追求的目标和实现途径混为一谈;策划时的理论误区。主题选择方面的缺憾具体表现为:主题公园无主题;开发无精品主题;主题的选择不是由市场来定。开发手法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为手法单一和缺乏新意。投资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主体不明。
国内初期开发主题公园因为没有注重主题的选择,盲目迎合游客的口味,造成主题雷同,缺少精品主题。如当电视剧西游记在全国范围热播时,国内以四大名著为选题的主题公园纷纷启动,一时间到处“鬼府神宫”“水泊梁山”。不管这类主题有没有其历史渊源、适合不适合本地区文化特点,都盲目去开发。没有精品主题只能带来开发时的千篇一律和粗制滥造,极大破坏了传统优秀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有专家认为:主题的选择确实应从市场消费主题出发,而市场消费主题主要取决于游客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区域游客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心理两方面因素。有论者也曾从人类审美的一般性规律证实了上述观点:促使旅游审美心理发展变化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许多初看上去似乎仅属于个人的审美感受活动实际上已蕴涵进了人类历史文化积淀内容;人类的审美情趣不但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还具有时代创新性。
<四>我国主题公园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五年间,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发展,经济实力也极大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审美情趣也在随之改变。总的说来,人们的审美观正从过去实用型的求知、求美向着现在求新求乐的方向转变,而主题公园能否成功开发就取决于其选题能不能反映这种审美变化的趋势。应该说,一些主题公园的成功开发就是因为主题的选择契合了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喜好,符合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锦绣中华和中华民俗村能在1989年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们选择的主题顺应了当时的审美和消费主题。1989年前后,深圳市已在短短十年间奇迹般地崛起,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历史的痕迹,且当时的深圳还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为数不多的窗口之一,所有这些成就和特殊身份都是深圳人引以为荣的。因此,深圳人从心底感谢国家赋予他们的这一大好机遇,同时也深信人的力量可以创造一切,崇尚人造的东西,锦绣中便应运而生„„
从自发冲动到成熟理性,从数量扩张到品质提升,从挣脱小规模区域竞争状态到大规模快速发展,我国的主题公园业已经牵动社会的众多方面,并将进入大规模国际竞争态势。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曾在“21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上说,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成功的典型不少;它们已经在我们这个旅游资源大国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这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中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
不少主题公园顺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以其高超的策划、精致的建筑、丰富的内涵和一流的管理服务水平,很快轰动海内外。他们的成功给人们提出启示: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建设主题公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对资源、产品的重要补充,在旅游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搞好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选准主题、创出精品;经营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使其吸引力长存。
<五>对我国主题公园规划、开发的一些建议
一些专家和主题公园的投资经营者认为,要想推进我国主题公园业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其成功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决策上应更加慎重,广泛听取海内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形成共识;要认真总结企业成功建设主题公园的经验,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策划水平和科技含量;要鼓励有投资能力和建设、管理主题公园经验的企业,积极向外扩张,为其他地区主题公园的建设和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有主题公园特征的特殊旅游区,应该借鉴主题公园建设管理的经验,进一步围绕主题优化产品,丰富表现手法,使其主题更加鲜明以赢得市场;还要积极引进外资,加快主题公园的建设。
这就要求策划者应站在游客主观感受和需求的立场上来选题和定位,而不是单纯从自身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立项。殊不知策划者要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市场价值,不能只考虑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毕竟追求目标和实现途径是两码事。而有些策划者就是搞不清两者的关系,偏偏要把它们对立起来,认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参照一下美国主题公园开发的成功经验:迪斯尼从建设之初就一直宣言要在每个人心中构建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这种目标触及了游客的精神世界,兼顾了游客的主观愿望,游客去迪斯尼游玩,体验的是心灵的回归,觉得花钱值得。
而现今大多数主题公园门庭冷落,除了公园开发过程中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忽略了主题公园营销的巨大作用。众多主题公园因为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错误的市场定位、不当的营销策略组合,而没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垂青,即便是一些拥有极佳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契机的主题公园,却因为一直沿用僵化陈旧的营销模式,而没能让自己得到发展,没能得到游客的认可,造成经营惨淡,最后直至“倾家荡产”。因此,中国主题公园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主题公园营销的重要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主题公园营销模式。只有充分发挥营销的巨大潜能,才能助推中国主题公园业大发展。主要策略:⑴、构建主题公园营销模式⑵、确定有效的主题定位⑶、设计合理的主题路线⑷、推出彰显主题的强参与性的游园项目⑸、创造良好的游园环境
相信我们做好了这些,我国主题公园将会迅猛发展,我们也会有我们自己的主题公园能和诸如“迪斯尼”、“环球影城”、“塔曼迷你印尼”、“豪斯登堡”、“乐天世界”等世界著名的主题公园一比高低了。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42-43.[2]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99.[3]彭华.旅游开发策划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丹霞山两个新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10):139-155.[4]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4,13(3):83-89.
第五篇: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是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群体、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且相沿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具体表现在社会组织、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或是以生活行为来表现,或是以语言、文学、艺术来表现,更多地是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孔子曾说过“移风易俗”(《礼记•乐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化,传统的风俗也随着发生变化。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武陵山腹地的7县1市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的聚居地,除了拥有奇山秀水,更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古迹等等。开发和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多各方面。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构房屋外,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凤凰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玩,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土家族的织锦系列作品,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3 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肠粑,社饭,系列酸菜,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家里来了
贵客,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后劲很足。民间艺术
苗家土家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妇女大多能歌善舞,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悠扬绵长,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调,多四句为一节,随性而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爽朗热情的性格。
舞蹈多于打击乐相配合,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长鼓,苗家流行猴儿鼓,舞蹈配合乐器,流传至今的有花鼓舞,接龙舞、跳鼓堂舞,摆手舞以及芦笙舞等等。
在当地,歌唱舞蹈不仅仅是休闲方式,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年轻人传情表达爱慕之意的方式。每年一次的传统跳月盛会,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体现,一般定在仲春季节举行,盛会上青年男女,酣歌畅舞,各选所欢,以成婚姻。
二 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不足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历来被认为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教文卫水平偏低,交通欠发达,少数民族占人口的70%以上,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保守、依赖,迷信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活,第三产业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并不发达。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2.1旅游资源处地分散,缺乏“大分散,小集中”的区点系统开发与管理,缺乏区域之间的整合。湘西8县市的旅游资源分散在数百公里的大范围中,相互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没有形成一个循环,完整的引导管理系统。增添了游客的经济开支和生活麻烦,是游客缺乏明确性,往往在一个景点匆匆游览呆上一天就离开。
2.2交通条件制约,没有形成各景点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游客在游览时多被导游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性,也不方便。
2.3景点开发建设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反比。旅游景点单一,没有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景点,缺乏深度广度,没有形成专项型品牌性旅游景点,旅游空间相对狭小,游客容易走马观花的过一遍,让人没有故地重游的激情。
2.4后勤服务力度不够,在景点区,至今没有一个旅游涉外定点旅馆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接待容量受到限制,也缺少大规模的饭店或地方特色饭店以及其他消费场所,现代后勤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很多高水平消费群可能因为住宿等生活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或减少在湘西旅游的选择。工作人员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导游水平..游客绝大多数靠自己眼睛看,听得少,想得少,记得也少。
2.5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多从云南,贵州批发而来,且多以低价位的旅游观光产品为主,质量低,价格廉价,地域民族风味欠缺,这就导致整体消费额提不上去。像土家族的制锦等工艺只有少数人掌握,并没有开发出来。民族特色表演水平较低,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够。
三 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湘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意义
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本土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具有古朴,神秘、自然的特色,合理科学的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能进一步挖掘湘西旅游的潜力,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湘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能够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提高湘西旅游业的整体品味,增强其生命力。在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渴望寄情山水,愉悦心灵,欣赏美丽的山水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体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从而真正体会到乐趣,陶冶性情,这才是高品味的旅游。加上自然景观多与其他景区风格雷同,只有深入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给游客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强旅游生命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促进湘西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民俗文化涉及到的饮食,服饰,居住以及民间艺术都存在这经济开发的潜力,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可扩大收益来源,分流一批劳动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充分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湘西,并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湘西,同时品味的提升也能提高一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实现增收。
1.3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使民俗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开发中实现,使它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自然而然能唤起当地老百姓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途径
2.1全面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更新和提升湘西旅游的文化品味,.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大规模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整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起文,化内涵,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开发,形成特色旅游项目。
2.1.1根据游客的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民族歌舞表演,从宗教,社会,经济,体育经济、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开发,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风俗,庆典古韵,民间技艺,人文建筑,文化活动,历史文化遗址,开设民族歌舞场,特色饮食城,民族服饰表演及展厅。
2.1.2定期开展系列节日活动,开发节日文化,形成品牌性节日文化,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心理需求,发展多元化综合旅游经济。
2.1.3组建一批高素质的表演队伍,导游解说队伍,商务洽谈队伍以及保安队伍等等,在软件上凸显湘西人民淳朴,热情,好客的个性,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2.2完善交通,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统筹机构,合理布局,开发重点景区,开辟旅游经典线路,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系统,整合民族文化资源,避免各旅游景区文化雷同,形成各景区风格独具特色,整体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带。
2.3开发生产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商品,湘西的民族商品丰富多彩,极富有民族特色,乡土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的旅游景点上的商品多是大量批发低廉的小商品,既没有质量,也缺乏民族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如蜡染,制银,织锦,刺绣等,还有根雕,石雕,民间剪纸等等,培养专门的人对民族商品进行研究开发,提高质量,尤其是要突出民族特色,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可以设立民族特色商品展览厅,配以文字介绍其渊源,同时可以开设传统手工作坊,提高商品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制作过程,增加商品的吸引力。
2.4丰富宣传促销手段,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关于湘西的民俗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产品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扩大其影响力。也可利用影视文化作品,包括风光纪录片,民俗风情纪录片或通过沈从文作家协会,黄永玉画展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湘西,向往湘西。
2.5完善后勤服务工作,发扬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休闲文化,比如建设一批本土风味的饮食饭店,宾馆等等,既可以弘扬本土文化,又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市场前景
3.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有效的弥补了单一的自然景观的不足,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了湘西旅游的整体品味,向文化型,综合型转化,形成旅游特色品牌。增强了吸引力和生命
力,为湘西旅游业持续繁荣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2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当地老百姓创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得旅游业真正成为偏远湘西的龙头经济支柱,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机会。
3.3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了传统民俗文化,很多文化精髓得以保留下来,不至于被遗忘,逐渐消失。同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结语: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业要走出现在的低迷状态,攻克发展瓶颈,成为湘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势必要突破以往的单纯的自然风光旅游,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湘西旅游业上一个台阶,从而带动整个湘西农业,工业,民族文化教育,传统手工业,民族服务业,生态环保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和利用好民俗文化资源十分重要,而现阶段的民俗文化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极少的一些民俗风情仅仅停留在观赏阶段,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甚至还存在一些拉客宰客,导游盲目引导等现象,比如参加婚礼,背一下新娘多少钱等等。
因此,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规范管理好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将给湘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充分发挥好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在良好的政策形势下,需要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合理规划,组织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同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配合,在有序,合理,科学的发展模式下实现湘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