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美德是否可教
美德是否可教,从苏格拉底开始在西方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美德作为知识是可以教授的。当然,这里的教授不仅是单一的教学,而是多种教授方式的综合运用。美德,严格来说,不是从书本里“长”出来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虽然在现实教育中开展美德教育必然存在着困境,但美德教育的开展是必须与必要的。因为美德教育可以给我们道德上的终极希望。人作为人是需要有美德生存的,人也是可以被教化为有美德的人的,这就是美德知识教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的基础。
一、美德的内涵及特殊性
美德是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社群主义的代表麦金太尔这样理解美德:“一是它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法获得这些利益。二是德性被理解为这样的品质,将不仅维持实践,使我们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使我们能克服所遭受的伤害、危险、诱惑和涣散,从而在对相关类型的善的追求中支持我们,并且还将把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麦金太尔关于美德的理解有以下两层意思:(一)美德是人们实现内在利益的方式;(二)美德是实践的结果。结合古往今来的各家观点,我们认为:美德意味着善、卓越等品质;美德是以个人的内在美德的完成或完善为基本评价标准的;美德是一个内化于心、外见于行的过程。
美德具有特殊性。第一,美德并不是所有人能够达到的。人与人之间,认识水平和道德境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传统社会主要关注的还是少数君子达到的道德完善,大多数人只是安居乐业。在西方贵族社会也是如此,贵族行为理应高尚,贵族社会对贵族、骑士有很高要求,对普通老百姓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实际上实行的双重道德标准,最重视的是在上层。美德作为非常高的道德要求,决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美德就不能称之为神圣道德了,而是一种世俗道德。第二,美德是一种特殊场合下的道德,并不是任何时间、地点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法则。美德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的美德不一样,评价美德的标准也不会一样。
二、美德可教的原因阐释
论证美德是否可教,要先证明美德能否作为知识存在。因为知识可教,美德知识也就必然可教。我们每个人都有判断什么是美德的标准,就象我们知道善良、诚信、节俭是美德,这些美德是社会约定的,也得到了社会共同的认可,我们可以说,美德作为普遍的知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什么是美德。但是美德并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心灵的知识”,是“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的技艺”。当美德以知识或技艺的方式表现出来时,人们在理性中也就知道了什么是美德。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德可以作为知识来教授。
美德虽然可以作为知识来教授,但美德知识具有着 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美德作为知识不会随着个人的感受而改变。如果美德知识可以变动,那我们就不会有关于美德评价的标准。第二,上文已经提及美德是关于“心灵的知识”,“是让人们做出是非、善恶判断的知识”,而不是来自自然世界的客观知识。第三,美德知识来自于人们的理性。因为人的感性只能得到相对的、变动的知识,而只有通过理性,人才能得到绝对的知识,才能得到关于美德的普遍性概念。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很多的学生也有足够多的关于美德的知识,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美德呢?美德又怎么会是知识呢?第一,美德是作为心灵的知识存在的,应该通过人的理性追求而获得。而当前的很多知识正在逐渐变成操作性极强的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美德知识仅仅等同于外在于人的美德概念或原则,与真正的美德知识相去甚远。第二,美德作为知识存在是在实践中得来的,但是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美德实践场所。第三,最初进行美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美德的人,而在当今社会,美德教育的目的逐渐淡化了,美德知识的传授与培养拥有美德的人不再对应。第四,当前很少有美德教育的教师能够担当起引导受教育者通过理性获得美德的责任,因此美德的教化在现实教学中只是美德原则的灌输。综上所述,美德可以传授给被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授过程的结束。借助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美德教育应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在美德具体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受教育者 自觉发现自身理念中的误差;第二,在对话中,引导受教育者解决心中的疑惑,在反复的辩论中展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德知识;第三,在获得美德知识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断总结并反思,认识 自己,从而规范 自己的行为。恰恰是这样一种教育方法对美德变得可教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促成了贴近自我的美德教授的环境,而且,在主动讨论的过程中,美德可教的实践性逐渐加强。
三、巩固美德教授效果的途径
认知不等于接受,接受不等于践行。认知必须得到受教育者的理解、认同和接受,这是美德内化的基础性条件。这就对美德知识的教授过程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德知识教授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知识灌输与教育者身教相结合。知识灌输就是用直接的方式教授美德,这种方法对学生品行的影响即使有,其数量也是少的,其程度也是轻微的。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美德教育是美国的品性教育。品性教育认为,列给学生一些美德条目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些条目并不是要求学生背诵,而是久而久之在学生的思想体系中形成关于美德的印象。知识的传输大多是在课程中完成的,但这些课程多为隐性课程,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不易引发逆反心理,可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较突出的是,在美国,美德教育是与历史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因此另一种方式就是教育者的身教,即教师、家长等在日常生活中把美德知识以实践的方式解释出来并传递给学生、孩子,为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一个榜样示范,促进美德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第二,激发个人美德需求,培养美德情感。克服当代美德知识传授过程低效的状态,就要在教育中激发受教育者的美德需要,从他们最关心的美德知识出发,用易于接受的形式,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因为美德需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推动力。美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美德现象和行为规范的内心评价和态度。受教育者得到理性认识,而得不到生活中感性认知的支撑,缺乏相应的美德情感,一切美德知识就只停留在了口头上。如果一个人一旦有了美德需要及美德情感,就会形成自我觉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美德教育当前面临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网络社会的挑战,因此激发美德需要,培养美德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美德的教授应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美德知识的教育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社会生活发出力量才成为真正的美德教育。生活是美德生长的土壤。一个人拥有美德的知识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运用,那么美德就无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无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掌握美德知识,就应该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真实的美德要求。这样,不但可以检验习得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促成自身道德规范的不断完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途径可以发挥美德知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如继续扩大美德教育的宣传面;提供法律支持,使其制度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美德知识传授的人文环境,等等。
总的说来,美德作为知识是可以教授的。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大胆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世界潮流的美德教授方法,使学生们感到德育目标可亲、可信,明确具体,并将这种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追求,美德的教授才会真正收到实效。本质上来讲,教授美德知识是为了追求善的和谐的生活,通过教师的教导、榜样的影响、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的检验,这样的生活指日可待
最佳答案
正方提出一个观点,教的过程是长期的,是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的,而我们还要看传承,并且正方还提到了环境影响,指出,美德不是重在个人心灵的选择,也要看社会这一背景。美德是否就意味着一教就会,同时提出潜移默化不等于教;最后回到己方的标准(三个方面),认为还是要重在个人的修养。这一环节,虽然抓到了点,但给辩手一些小建议,正方二辩如果更有力度点的阐述会好些,反方二辩可以把语言组织得更流利些。
四轮盘问上,正方的例子孔融让梨、某个洗脚的广告、孔孟传承,基本上是按照其立论来拉战场,设计上也比较有思路,反方进攻方面基本上沿袭驳辩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反方的例子需要斟酌,听后的感觉不是杀人就是杀鸡,扶老奶奶过马路也势利化,所以显得说服力不强。辩手的表现上,我感觉当反方四辩发言之后,整场比赛在真正在状态,反方四辩带动了整个比赛的感觉,这是应该肯定的。
自由辩论方面大概有三个内容在打,一个是教与学,一个是社会氛围、老师作用和传承性,一个是个人与社会的主体争论。最后正方提出一个“个人归属感”问题,虽然有点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这一个战场没有打深。正方三辩的形象思维是不错的,所以他的反应比较幽默,也给自由辩论带来一些亮点。
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直接渊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真正确立,是以智者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子承父业,以雕刻为生。以后,受智者派影响,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各种人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些学生,其中包括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理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人的一切知识、智慧、道德都存在 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因此,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从这种认识出发,苏格拉底明确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发展智慧,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在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美德的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的获得、美德的形成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智慧、道德虽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认识自己,发现真理。个人认识自己,需要通过外界(或后天)—即教师的教育努力,才能帮助他消除一切错误与模糊的认识,唤醒他心中沉睡的正确意识,从而获得真理。从这个角度出发,美德即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对先天禀赋的认识,美德是可教的。
为进一步论证“德行可教”的观点,苏格拉底还在实践中创立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以表明美德的可教性在于方法的正确性。所谓“苏格拉底教学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作系统讲解,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暗示或引导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讥讽。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观念的混乱与不确切,从而承认自己的无知。2.助产。教师给学生一些暗示,提一些启发思维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思考。3.定义。教师帮助学生从思考中归纳出结论,并作出定义。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作“产婆术”(或“助产术”)。
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苏格拉底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关“美德即知识”的观点直接影响了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提出,他的“产婆术”则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的萌芽 关于美德的主题班会 1.开场白
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这四主德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2.中华美德的具体内容:(我这里可以举出很多,我现在暂且把我知道的都举出来,你自己看哪些对你有用,你自己甄选,然后重点展开)
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你自己根据你自己这个班会重点是要向同学们传达哪些美德,你自己来重点展开.我举个例子啊.比方你要说尊老爱幼这个美德,你可以这样说:
我先给大家说则旧闻: 前些日子,有一天下午下班回家,又是用车高峰期,没有坐位了,只好站着。途经儿童医院时,上来一位妇女约莫有30来岁,手里抱着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看情形是刚从儿童医院出来的。这段时间天热,小孩子生病的很多。这位妇女上了车来,没有座位,就一手紧抱孩子另一手用力抓着扶手,尽量平衡自己的身体。而坐在靠车门的几位年青人,见到些情形却装作没看见,无一人肯让座。此时我虽然为这位妇女感到难过,但却没有勇气去指责那些年轻人,便恨自己太懦弱,恨自己太没用。面对有需要的人士我们却不能伸出自己的援手。只好为这对母子祈祷,希望有人尽快下车。大约过了有两三个站了,终于有人下车了,而站在我后面的女孩子就叫到:“那位抱小孩的小姐到这里坐吧,这里有座位了。”而在此时坐在离车门第三排的一位男士也说:“那位抱小孩的我给你让座吧。”我在想这位男士怎么这么让人鄙视他呢,从上车到现在也有十分钟了,到现在才肯让座。是不是有点太过于虚伪了。我们一直在讲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要帮助有需要的人。难道只是口头讲讲吗,我们是否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真正做到呢,我们为何不能付出我们“小小的善良”呢,是啊只需小小的善良,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充满爱。
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发起大家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大家的印象!主持人在中间要做的就是提起大家踊跃发言的兴趣,这里有很多技巧!比如男子的前后举动为什么不同?==从这些提问中引申出为什么要尊老爱幼!
是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提示:这中间最怕冷场!切记,不要冷场!主持人在这个时候就显示有没有真功夫,压不压得住场面,会不会主持,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这只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如果你是要说见义勇为这个美德,具体怎么说,再不用我教你了吧!3.结束语:说明美德对每个人的重要,要培养美德就要从小事上做起!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啊!大家共同学习啊!
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
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授美德或教授美德.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本书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经典名作从澄清“美德”和“教”是什么开始,对何谓“美德”作了“伦理学”方向的深入考察,对何谓“教”作了“教学论”方向的深入考察,并对其作了“语言学”的透视.同时本书还收录勒柏拉图,谢巴德等多位哲学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你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哲学.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授美德或教授美德。
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本书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经典名作从澄清“美德”和“教”是什么开始,对何谓“美德”作了“伦理学”方向的深入考察,对何谓“教”作了“教学论”方向的深入考察,并对其作了“语言学”的透视。同时本书还收录勒柏拉图、谢巴德等多位哲学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你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哲学。
不要着急。。你这个辨题资料多的是。。然而取胜的关键不在于资料和事例,而在于逻辑。
首先分析辨题。美德这个东西我们应该是无法从词典中查知准确含义的(我手头没有词典了,如果你查到了希望可以补充到题目中,我会进行补充)。这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下。我粗略的提一下,大概就是:符合社会大众道德观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品德。
教,字面上当然就是教育的意思。这里要提取一下,事实上,可教二字侧重的是“后天”。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我们认为,一个人,具有美德的过程,事实上应该是一个不断用已有道德标准衡量、约束、矫正自身行为的一个自身修正和养成过程,足见美德形成的后天依赖性。
以上这句话基本是我们一切讨论的核心出发点了。
************************************************** 嗯。。不好意思。。晚了。。睡觉了。。明天有时间再继续。
睡觉了
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授美德或教授美德.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 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播美德或教授美德。
我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我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如果美德证明是知识,按照苏格拉底的著名论述,它应当可以教授;如果不是知识,则不可教授。假如我们断定,美德不是知识,却依然可教,或者,美德是知识,但根本不可教,那么,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便面临一个难解之谜,而非某一自明的事实,并且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做大量解释。柏拉图《普罗塔戈拉》的结论告诫我们,这是我们无法逃脱的人类困境,既是道德的亦是政治的。
——特雷安塔费勒斯
内容简介
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授美德或教授美德。
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本书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经典名作从澄清“美德”和“教”是什么开始,对何谓“美德”作了“伦理学”方向的深入考察,对何谓“教”作了“教学论”方向的深入考察,并对其作了“语言学”的透视。同时本书还收录勒柏拉图、谢巴德等多位哲学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你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哲学。
目录
论题:美德可教吗?
美德可教吗:政治哲学的悖论
哲人与城邦:雅法与施特劳斯学派
雅法对美国奠基的林肯式维护
美国法律与美国政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古典作品研究
柏拉图《普罗塔戈拉》发微
诗三百篇成书中的时代精神
思想史发微
《浮士德》批评史一瞥
“理”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
从中日比较思想史的视野论经典诠释的“脉络性转换”问题
旧文新刊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朱子仁说疏证
书评
评诺顿的《施特劳斯和美帝国的政治》
一个现代拉比的保罗
道德可“教
道德可“教”,但不是“说教”;美德严格来讲并不是课本里“长”出来的,而是以做人实践中得来的
据我国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价值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公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要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常识和讲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
专家指出,今天世界上正飞快地发展着另外一种看法,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为衡量。如果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则不能认为是进步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出了德育产出的某些品性。当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学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尽心竭力地做出表面“业绩”的时候,当我们质疑学校德育的实效和有效性的时候,我们不得回避学生这个主体所面对的环境,毕竟学生之“德”是在环境变迁和发展之后的函数,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所奉行的“美德是教育出来的”才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证。
第二篇:高校德育美德是否可教
高校德育美德是否可教
道德可“教”,但不是“说教”;美德严格来讲并不是课本里“长”出来的,而是以做人实践中得来的据我国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价值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公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要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常识和讲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
专家指出,今天世界上正飞快地发展着另外一种看法,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为衡量。如果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则不能认为是进步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出了德育产出的某些品性。当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学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尽心竭力地做出表面“业绩”的时候,当我们质疑学校德育的实效和有效性的时候,我们不得回避学生这个主体所面对的环境,毕竟学生之“德”是在环境变迁和发展之后的函数,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所奉行的“美德是教育出来的”才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证。
苏格拉底指出过:“美德即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因此,比起中小学德育(相对更具理想主义色彩)而言,高校德育更加注重“教”,注重德育的课程建设,注重教师的说教――《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等课程和教材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学校也“费劲思量”加强德育实践: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盛行于校园,素质活动大赛、网络道德大辩论;德育课程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思想政治课程不断翻新,内容也与时俱进,各种所谓的教学互动的德育教学法也受到积极关注。
但是,不过真正的道德难道真的是“教”出来的吗?!
当德育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德育活动也越来越多,资料越积越厚,表面上看德育形式一片大好,但实际上真正能深入到学生心灵的、能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活动又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扫扫地、做做“三下乡”活动不等于心灵就受到无私奉献情操的陶冶;肃立一分钟也不等于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于是,我们的德育越来越变成一种活动的“变脸”――它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备,对外宣传而备,却不是为学生成长所需而备。前不久新华网络报道说100名学生被学校安排参加庆典大会而在寒冷中站着“陪衬”领导讲话近2小时,这又是怎样的德育教育?
那么,高校德育是否在被架空或者“被悬空”了呢?
笔者曾仔细观察过高校德育教学:每周一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指导行动。如果把这一周一次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从时间和份量上来看,与德育的主导地位也是不相称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上了,也是死记硬背,以至于让学生昏昏欲睡,而各种考试手段和做法也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
这样一来,德育的阵地到底在那里?德育到底是“教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在笔者看来,德育的本义是一种思想品行和精神世界的洗礼。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的定型时期和批判时期,既然传统的“教”难以实现有效的“育德”之效,那么,笔者就明确提出一种新的道德实践范式:“做人德育”。
借用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语来解读“做人德育”:德育即生活,德育即生长,德育即经验的改造和完善。
对人类而言,“做人”是“人性之本”,是德育之本。大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上好“做人”第一课,很难想象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会怎样走过。就像一个不懂得孝敬亲人的人,很难想象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在笔者看来,德育其实是每个人的事。生活是做人的重要场景,也是做人德育的实践之所,检验之所。当前,德育生活化、情感化的取向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积极重视,其中主要就是看到了学生在生活世界中能真正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待人的德育真谛。
道德可“教”,但不是“说教”;美德严格来讲并不是课本里“长”出来的,而是以做人实践中得来的。做人德育,其本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不是几次时间短、准备仓促的活动和每周一次政治课所能完成的大任务。
第三篇:开卷是否有益辩论赛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赛
甲方A:
同学们,我方观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开卷有益”。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只有饱览群书,方可成人成才。乙方怎能说“读书无益”呢?
甲方B: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者,风雅之士也。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一日不吃肉,不可以一日不读书。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可以让我们意志坚强,品行高尚。只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上半个小时休息一下就行了。同时,我们只要注意起来,看书到正规的书店里去看,就不会看到思想不健康的书了。
甲方C:
开卷倒底有没有益,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第四篇:开卷是否有意辩论赛稿
开卷是否有意辩论赛稿
我还是认为开卷有益。因为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除了能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外,只能从课外书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开卷有没有益也是看你能不能辨别书的是非。如果能明辨是非,合理地选择适合我们年龄的好书,那么开卷肯定是有益的。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为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有选择的读书,读好书,都是有益的。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第五篇:辩论赛-开卷是否有益
Square one正一: Gorky once said, “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Reading books can increase our knowledge and widen our vision.Books are the summary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social culture.The ancients said: people can live without meat, however can not without reading.We can know so many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earth with books.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社会文化的结晶。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我们离不开书。有了书,我们才能知道身边有那么多我们所不知道天地,有了书,我们才知道世界那么大。
Against a defendant反一: indeed,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But if think more, it is not entirely correct.If we are interested in anything, then it may not be good.For example, some students like comic books.They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 including eating and sleeping, thus the grades plummeting.So my dear friends, how can you explain it?
确实,古人云,开卷有益。但仔细一想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什么都有兴趣,那么开卷就未必有益。有些同学爱看漫画一类的书,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请问对付辩友,这有如何说呢?
Square 2正二: You will find girls like jade and houses made of golden, which means reading brings us everything Cartoons can also be inspirational.A nine go player once said: He began to study after watching the cartoon “hikaru”.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he got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his life.The situation you say are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self-control.对方辩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漫画也可以励志。比如一个九段围棋高手曾坦言,自己就是看了《棋魂》才认真学习围棋的。在学习围棋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至于你所说的,也不过是没有自制力的情况。
Against the second debate反二: but we just in the period of lacking of self-control.During this period, teenagers are very rebel.但我们恰恰处于缺乏自制力的时期,我们还处于青春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都比较叛逆。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同学依然缺乏足够的自制力。
The free question time: Argue against two反三: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Do you think some irregular books will also be conducive to learning? bad books will also be good for our health and growth? 请正方三辩回答我的问题。难道看一些不正规的书也会利于学习吗?不良的书也会有利于我们是身心健康成长吗? Square three正三: I don’t think irregular books will only do bad.How can you resonate with readers if you can’t even say a word? At least, we can review the words we learned and discuss the books with a critical eye.Don’t you think it is good? 不正规的书会引人入邪路吗?语言平平常常。流水账一般的作文都不如,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最不济也就是让我们复习所学过的字,用批判的眼光看到那本书的不足之处。能说完全无益吗?
Square one正一: But my question is: everything has too sides? Irregular books indeed do harm, but how about their benefits? 请反方二辩回答我的问题。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吗?既然说不正规的书有他的害处,也总会有他的益处吧?
Argue against two反二: Why we call them irregular books? It mainly because the harm is much more than benefit?
对方辩友,为何会把一本书判为坏书呢?自然是因为这本对我们的影响坏处大于好处,才叫坏书。
Against a defendant反三: square 2,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committing a crime after reading those bad books.For example,马加爵.How can we say reading enriches mind?
请正方二辩回答我的问题。有很多看了不良书籍的人走上了歪路甚至走上了犯罪的路,这怎么还叫开卷有益?
Square 2正二: Although you give some examples, but what can you prove? That’s only means readers exists problems.Someone saw history and poetry i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But some saw ethics and corruption.You kill a person with a knife, how can you say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knife?
尽管对方辩友你可以举出一些事例来说明,但又能证明什么呢?只能说看书的人自己存在问题,一部红楼梦,有人看到了历史,有人看到了诗词,有人看到了伦理,有人看到了官场腐败。有人拿刀去砍人,你能说是刀有问题吗?
Time is up: Square three正三: In a word, we think that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Reading can cultivate our morality and even govern a country.Nobody achieve great without reading.Bacon said, histories make man wise and poems witty.There are so many benefits about reading.Doesn’t reading enrich mind?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开卷有益。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且成大事者。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么多都可以体会到读书只好,难道开卷无益? Anti-side three反三: Liu Xiang in Han dynasty once said: Books, like medicine, are also a kind of antidote.They may help you, and can also kill you.In 20th century in Germany, many teenagers are the victims after reading Hitler's ”my hardness”.So where are the benefits? 汉代刘向曾说,书,尤药也,一种良药,药到病除,一种毒药,致人于死地。20世纪的德国,许多青少年看了希特勒《我的奋斗》后成了他的殉葬品。如此开卷,何益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