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

时间:2019-05-14 19: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

第一篇: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

如何做好博士研究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只关注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作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程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学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 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理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三)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地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 John Nash 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与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旦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言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外语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言,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 等,一定要有一个语言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言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与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 John 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 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

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言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文章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言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与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兴趣专长,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 1960 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 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做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

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博士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专业

1.专业与方向介绍

(1)城市与区域经济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与城市公共政策分析,强调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

(2)区域分析与规划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分析方法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城市和区域系统分析的各种定量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城市与区域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强调城市与区域数量分析方法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3)经济地理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企业区位理论、产业转移理论、新产业空间和创新体系理论与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等方面。强调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

2.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1)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在职博士生4-8年;硕博连读学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从硕士入学起在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

(2)博士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9学分

院校必修:7学分

马列主义理论课(公共课)

外国语(公共课)

专业必修:9学分

区域经济学前沿讨论

文献选读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

专业基础课:9学分

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选修)

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分析(选修)

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专题(选修)

计算空间经济学(选修)

高级区域经济学(选修)

以上学分规定为学生应修学分的最低要求,学生可以在完成以上学分要求基础上在学院与全校范围内选课。具体课程内容由导师与学生围绕培养目标商量确定。

(3)硕博连读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8学分

院校必修:14学分

马列主义理论课(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外国语(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专业必修:18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

高级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前沿讨论

文献选读

3.学习安排与基本要求

(1)博士学生在其入学后的第三、四学期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主持的学科综合考试;硕博连读学生在其博士阶段第二学年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主持的学科综合考试。学生进行综合考试前须已修完所有必修课学分,参加综合考试前需提交三篇论文,考试方式为答辩式。

(2)所有学生都需在开题报告会上进行答辩,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一般不低于两年(包括寒假时间),最后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3)所有学生都需在学习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两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

第三篇:浙商大2018年博士研究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孙元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企业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社交媒体;互联网与管理变革。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肖亮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服务创新及政策、知识创新与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俞荣建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等命题。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两块:一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社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二是基于全球价值链乃至全球创新链治理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指导教师为李靖华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以及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服务化转型、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指导教师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会计学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有博士(后)学位的教师35人。现有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4名,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2名。

近三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是学校百年历史演进中最老的学科之一,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学科平台。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指导教师为许永斌教授。本研究方向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代际传承、控制权配置等方面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2.资本市场与行为财务:指导教师为朱朝晖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从行为科学视角研究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与行为财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等。目前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

3.业绩评价与管理审计。指导老师为黄溶冰教授。本研究方向从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研究经济活动中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的审计控制与绩效评价问题。包括:现代审计理论;审计评价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目前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四)旅游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近年来,在《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Social Science Research》、《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旅游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23项,地方委托项目100余项。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省部共建现代旅游实验基地等学科平台,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主要方向:

1.旅游经济与管理:方向带头人为郭鲁芳教授,主要从事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休闲经济发展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向带头人为程乾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在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基于游客感知的主题公园品牌转换行为研究—基于长三角实证》,浙江省哲学和杭州市哲学等课题资助下,已在国际顶级旅游管理学术期刊《Tourism management》(SSCI, IF2.6),《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SSCI0.8)及《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该方向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及旅游目的地发展机理的研究。

3.旅游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带头人为易开刚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转型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入选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3年入选151人才导师。已主持10余项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和多项有关产业转型、服务业规划、营销策划、管理提升等横向课题,出版《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等著作3部,在《管理世界》、《学术月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产业经济学: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指导教师为何大安教授。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指导老师为陈宇峰教授和赵连阁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新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现实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种组织、行为以及现实政策等理论与应用问题。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Social Scie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SCI、E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全文转载,同时已出版专著多本,并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实验: 指导老师为许彬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方法,从现实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角度,而不是从一般理性假定前提角度,对产业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侧重点在于有限理性及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决策。本研究方向已经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2篇文章,并在其他SSCI或SCI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1.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毛丰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城市经济理论与城市问题研究。本领域通过运用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理论,解决城市产业和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提升城市生产率和竞争力水平。(2)房地产经济与住房政策。本领域主要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和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规则。本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性和现实问题的针对性。

(三)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孙敬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策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外贸体制与制度创新。注重理论探索,强调交叉学科的渗透应用。

2.国际金融与投资:指导教师为马淑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3.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及经贸合作:指导教师为刘文革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问题。本研究方向还注重对制度机制的设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贸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四)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商科特色的骨干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金融学院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近3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学会委托的横向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金融学博士点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独立进行金融学领域创新性研究,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金融学博士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钱水土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公司金融:指导教师为程大涛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公司融资结构研究,关注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面对多种融资渠道和日益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公司融资决策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金融风险管理:指导教师为柯孔林教授、王永巧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金融风险测度研究,包括信用风险度量、市场风险度量、操作风险度量、系统性风险度量、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研究;二是金融监管新模式研究,包括“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互联网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等方面研究。

(五)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使经济现象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研究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数量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量化经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为许冰教授,授经济学学位。经济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网络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大数据的识别路径和管理创新,服务于经济系统的量化决策支持和监管设计。非参数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三、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科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和省教学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省重点学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等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科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3人,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近40%,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学位教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成员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统计学科还拥有校内统计学目录外二级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

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准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一)经济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学科。其中,经济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的理论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产生与质量,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数据整理和展示方法属于描述统计方法,是经济统计学最基础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经济数据的解释方法则更多地从准确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角度展开,体现了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属性。因此,经济统计学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三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李金昌教授、徐蔼婷教授和程开明教授等。

1.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方向:重点关注统计调查和统计推断、政府统计和数据挖掘、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方向:重点关注R&D资本化核算、FISIM核算、无形资产价值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研究。

3.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方向: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测度、空间统计方法与应用、城市化测度及其效应、区域均衡增长测度等方面研究。

(二)应用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是将一般统计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经济实务相结合,研究如何进行相应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融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工具的交叉学科体系。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统计评价与决策、商务与科技统计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苏为华教授和陈钰芬教授等。

1.统计评价与决策方向:重点研究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民生发展、管理绩效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和评价。

2.商务与科技统计方向:重点研究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发展的统计测量、企业创新行为调查及统计、R&D资本存量测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等。

(三)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授经济学学位):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江涛教授等。

1.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2.保险精算方向: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并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

(四)数理统计学(授理学学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门学科。它是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统计建模和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内容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Bayes统计,统计计算,统计模拟等。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指导教师为陈振龙教授、蔡光辉教授和王炳兴教授等。

1.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强调金融时间序列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

3.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可靠性统计和控制图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靠性模型及在各种数据结构下的统计推断方法。质量管理主要研究现代控制图的设计方法、控制图的性质等。

四、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的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12.5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13.5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浙江省食品学会等挂靠本院。

学院通过多年的人才引进与强化培养,已建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 50人,教授级职称30人,副教授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5人,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51人。学院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聘请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Mike Morgan教授、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Harjinder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同时聘有3名外籍教授,7名海外博士后研究员,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品牌企业技术总监等为兼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设备总价值达1.3亿元。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张虹教授、陈忠秀教授和王彦波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食物在消化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系统研究食品口腔加工、消化道味觉受体表达及其对营养素吸收影响、消化道氧自由基的传递通路、食物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十二指肠脂肪乳化及消化机制、基于人工胃肠模型的消化吸收等;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孟岳成教授、王向阳教授和黄建颖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等子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戴志远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本方向拥有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熊春华教授、周涛教授和王奎武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梁新乐教授和于平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本方向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安全食品添加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近年主持和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在Food Chem., PloS ONE, AMB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SCI论文。

第四篇:博士期间研究设想——博士申请考核材料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报告

——电子商务背景+网络博弈

作者姓名: 申请专业: 申请导师:

2015年12月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报告

——电子商务背景+网络博弈

 对现有现状的认识

一、电子商务及其研究现状

电子商务有两大主体,一个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提供商,另一个是电子商务应用商;运用多种电子形式,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整条产业链上的商品交易、服务交易,也包括人才流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等;贯穿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包含了交易的所有环节,如询价、议价、产品展示、订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同时,这些环节的完成也都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消除地理位置的限制,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商务应用到了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学者们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发挥的效用是一致看好的。

然而,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也呈现了一些突出特点:相关服务业发展迅猛,已经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集中,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电商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电商平台、政府监管部门与进行网上销售的企业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跨境电子交易发展迅速,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显著,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出现企业日益集中的趋势。

张光前(2011)通过对近十年来电子商务方面文献的分析,综述了电子商务研究的现状,梳理出了其发展脉络,并讨论了电子商务现存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指出为电商企业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合作平台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崔健伊(2010)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成倍增长,但是激烈的竞争和高风险的环境使得能够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也导致了用户满意度较低,电子商务发展受限。黄晖(2009)指出电子商务信息化水平低,应该构建企业信息网络,搭建优越的合作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必要的。张仿(2012)指出降低物流成本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谢庆红(2012)研究也指出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娄策群(2013)分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合作机制,从企业搭载平台类型选择、数量确定和功能应用三个方面提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策略。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激烈的竞争发展中面临者许多阻碍,例如信息的不对等、网络平台的不完善、政府的不有效监督等问题,这常常导致电商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最终使企业和消费者受益颇少,所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电商环境,搭建健康安全的电商平台和信任合作机制是必要的。

.二、网络博弈的研究现状

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大都内嵌于某种形式的关系网络。在此情景下,不少学者纷纷将传统博弈论引入到网络中,重点分析了关系网络上个体交互作用问题,开创了网络博弈理论。它不同于经典的博弈理论,网络博弈中的合作与分配机制不仅与局中人有关,而且还受到网络结构及其连接行为的影响。网络博弈理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研究分支:网络上的经典博弈(如 Goyal and Moraga, 2001)和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如 Nowak and May, 1992)

网络上的经典博弈

近十多年来,一些学者对网络博弈的应用进行了研究。Goyal和Moraga(2001)建立了科研合作网络上的企业研发博弈。Kranton和Minehart(2001)建立了买者-卖者关系网络上的第二价格拍卖博弈模型。Ballester、Calvo-Armengol和Zenou(2006)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个人努力博弈模型(peer effect model)。Ballester、Calvo-Armengol和Zenou(2006)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个人努力博弈模型(peer effect model)。在该模型中,参与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与他连边的参与人的努力程度。模型证明了,个体的努力程度正比于他的Bonacich中心性。此外,Bramoulle和Kranton(2007)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公共产品供应博弈模型。该博弈模型与个人努力博弈模型比较相似,参与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公共产品供应量,还取决于与他连边的参与人的公共产品供应量。个人努力网络博弈模型和公共产品供应网络博弈模型都是合作性质的网络博弈模型。Goyal和Joshi(2011)研究了寡头垄断企业在科研合作方面的网络博弈问题,分别探讨了低连接成本和高连接成本下网络的稳定结构。Nagayama等(2014)利用网络博弈构建了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为网络的价值函数模型,采用了以连接为基础的弹性网络分配规则,为衡量天然气贸易国之间的相对权力结构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网络上的演化博弈

Hauert 和 Doebeli(2004)研究了个体采取模仿优胜者策略更新规则的空 间博弈,即在每轮博弈过后,各个参与人都同时考虑那些收益高于自己的邻居,以正比于这些邻居与他自己的收益之差的概率来采取他们的策略。Szabo和Toke(1998)首先研究个体采取配对比较策略更新规则的空间博弈,即在每轮博弈过后,各个参与人随机选取一个邻居进行比较,以正相关于这个邻居与他自己的收益之差的概率来采取这个邻居的策略。他们的研究发现,合作者和背叛者在灭绝临界点的相变行为均属于定向逾渗(directed percolation)。Wu、Xu和Huang等(2006)研究了具有动态优先选择机制的空间囚徒困境博弈,发现在策略更新过程中,如果个体在选择配对邻居时具有某种优先机制,则群体的合作行为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Wu和Wang(2007)将信息收集的范围纳入策略更新规则的考虑,结果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信息收集范围使群体的合作行为达到最优水平,过少的信息和过多的信息都不利于群体合作行为的产生。

综上所述,网络博弈理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的买卖关系网络背景、科研合作网络背景等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网络背景有相似之处,以此来看可以将网络博弈运用到电商企业的合作网络中。

 预研究方向的构思

——网络博弈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经过前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未来研究主要是放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上。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的复杂化,电商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彼此合作交织,电子商务中各个企业主体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线性关系,而是经过一系列信息、能量等动态的传递过程,在契约关系乃至社会关系下,各主体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了非线性的交织的关系网络。

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下提供商和供应商等各个企业的各项活动需要双方之间的关系连接进行支撑,众多的关系连接相互交织形成关系网络。从网络的视角,将网络中每个企业节点看作可以判断、决策的智能主体,将网络节点间连边形成转化为两节点企业对合作关系的连接行为。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各个企业的活动(例如,采购、物流等经营活动,企业信用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网络博弈视角下基于C2M模式的电商企业的整合机制和消费者的分享行为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客对厂”。“客对厂”由社交购物平台提出,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社区SNS平台以及B2C平台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社交平台创新地将社交网络(SNS)与电子商务巧妙、无缝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朋友间的推荐、分享、评价、行为、信任和相互影响,以业界首创的“云采购”模式将对同一类商品的需求整合起来向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顺利达成零售领域难以实现的面向消费者的规模效应,真正实现“人多力量大”、“越买越便宜”。电子商务企业家毕胜将投资眼光和未来的电商发展放到了C2M上,他认为未来的单子商务模式是C2M,它的构想获得了艾奇金奖——全球商业模式金奖。他站在缩短中间成本并结合社交网络的角度上构建电商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在C2M平台下,如何整合企业资源与合作企业无缝连接,建立良好契约合作机制,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发挥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

电子商务购物网络的力量来自于连接,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行为影响其消费和分享行为,我们需要探明当我们改变网络结构时,消费者分享策略行为如何改变电商企业经济行为和策略。综合分析消费者分享关系行为与策略行为共演化问题,重视消费者策略行为对网络关系行为的反作用,揭示异质性连接行为与动态性调整行为对电商网络中消费者分享策略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分享行为选择与网络结构动态耦合机制,为深入地从网络层面研究电商背景下社会网络中消费者分享问题奠定基础。

 读博工作安排与预期目标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了对电子商务平台在各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另外,国外学术界对网络博弈理论的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电子商务问题来源于强大的现实背景,同时也迫切需要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或模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开展针对国内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电商企业之间、电商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的网络博弈研究很有必要。一方面,它可以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弥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不足、促进企业间合作,降低企业间的风险与信任危机;发挥消费者的社交网络优势增加电商企业的利润等。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提升我国网络博弈理论的水平,为博弈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本人拟在读博期间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完成对国内外当前关于网络博弈理论的系统分析,掌握现阶段国内外最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在此期间,针对现有理论构想创新方法,为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各项活动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开展研究。

3、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中企业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建模和求解研究。针对电子商务应用背景的网络博弈问题研究,需要探索和设计合理的方法和求解算法。同时,针对由多个目标函数构成的优化模型,需要将其转化进行求解。

3、针对C2M模式,从网络博弈视角开展有关社交网络下的企业乃至消费者的合作与分享行为研究。

4、开展社交网络关系与电子商务融合下,企业经济活动行为、消费者行为等的网络演化博弈的问题建模与求解研究。

第五篇:美国教授解读赴美博士申请

美国教授解读赴美博士申请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商学院决策/运营与信息管理系系主任陈志龙教授在京参加了华一留学公益讲座,就美国留学博士、硕士、商学院等申请的诸多问题做了深度解读。其中,美国博士申请因其高端性让很多人“如坠雾中”,陈教授坦率地透露了美国大学博士申请的众多“内幕”。

内幕一:美国大学的博士项目大都是亏本的。

文商类博士每年招生量大都是个位数,竞争激烈的项目录取比甚至不到2%。学习期间一定要过博士论文,否则最后仅授硕士学位,要小心对待。理工科博士招生量要大一些,主要是给教授做学徒,工作内容包括助研和助教。

内幕二:好的大学,博士一般有全额奖学金资助的。

而硕士项目很少会给奖学金,因为硕士项目设立目的主要还是盈利导向,支持院系的正常运作并补贴博士培养。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行业内的领航者,要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这样将来能够去好的大学做教职或找到好的工作,大学重视这些,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当然这也是大学对社会最大的价值所在。博士项目经费的来源则因学科而不同。工程学院一般来自于教授的项目基金,而商学院则多来自于本科及硕士项目的学费的补贴。

内幕三:每年招生个位数。

竞争激烈的项目录取比可能不到2%。其中,一般而言,大学的博士项目招生极其少,以商学院为例,每个项目每年的招生名额为0-3名/年。招生较多的博士项目多集中在生物技术、制药工程、材料等涉及到高新科技的理工学科上。

内幕四:申请博士最好要有硕士学位,最好是美国的硕士学位。

因为对于美国名校来说,博士项目大多是赔本的,所以,教授和学校录人自然是格外的谨慎和挑剔,一般博士被录取的大多具有硕士学位,特别是那些拥有美国硕士学位的人;注意,基本不会招收本科应届生;一般会安排面试,这里说的面试是真正的面对面的面试。也就是Visiting Interview,这点上,在美国读硕士的学生就比国内的学生要有优势很多。当然了,对于非常优秀的本科生直接申请博士的情况,美国大学也有考虑的,对于精挑细选的申请者可以是视频或者电话面试,经费充足的大学会邀请学生直接去美国面试,学校承担学生的差旅费。

内幕五:按期毕不了业,只能拿到硕士学位。

在美国读博士相当辛苦,一般需要4-6年,披星戴月、年复一年地做实验、写paper,这就需要在选择读博之前一定要慎重,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对口的项目。博士毕业卡的相当之紧,常有学生5年还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术水平,毕不了业,最终可能就只能给发一个硕士学位。

下载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做好博士研究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护理查房解读

    如何做好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的概念:上级护师、护理专家通过责任护士对病人病情、治疗、护理效果的汇报、本人对病人的体格检查、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在掌握病人全面资料的基础......

    如何做好景观产品解读(模版)

    做好景观产品,以下几点要求必须要认真考虑 第一、营造小区景观要求开发商必须具有追求一流的精品意识和诚信务实的作风,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景观设计单位要......

    如何做好课题研究

    如何做好课题研究 一、怎样进行校级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方向明、......

    如何做研究--以博士为例

    如何做研究—以博士论文为例 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于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较长的写作周期,以及在创新,写作规范,实际及理论意义等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总结)

    博士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

    博士研究项目申请信(合集5篇)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P. R. China Mar. 16. 2014Graduate School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ong Kong......

    博士赴英国研究可获全额奖学金

    中英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的联合研究奖学金项目“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学者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高水平研究生在两国最好的院校开展研究。该项目......

    解读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  课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 问题有大有小,层次也有高有低,课题也有大小,高低,广义狭义之分。  课题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之分。横向一般指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