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出现低分的八大原因
作文低分透视
一审题不严“入歧途”
近些年的作文限制少,不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造成部分考生审题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的错误理解。作文时对话题背景材料及其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关键词的内涵和外沿,对作文要求以及限制条件,不作思考分析,想当然,凭感觉,只看表象,妄下断语,所以作文经常出现许多跑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误解话题,望文生义;2改变话题,失去重心;3抛开话题,另起炉灶;4否定话题,“反弹”出轨。
二立意不高“低幼化”
“千古文章意为高”“诗文美者,命意必善。”就是说,凡是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好的立意。立意深刻,见解独特,或者给人心灵以撞击,或者给人思想以启示,或者给人精神以鼓舞,许多学生写的作品比较幼稚,娃娃腔“童话体”给人清澈见底,一览无余的感觉。原因就砸与认识肤浅,立意不高,思想“苍白”,文化“贫血”。
三感情不真“假大空”
古今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无不凝聚着作者深挚强烈的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情”一定是“真情”,而不是“矫情”,一定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考试中许多考生为文造情,失去生活的真实,杜撰家庭悲剧,不是父母双亡,双亲离异,就是自己伤残,孤苦无依,或者编造许多荒诞的事情,这些都是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思想的光照。四选材不新“老一套”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选材方面就要做到新颖,独特。许多学生日常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写作时总是有限的几个材料翻来覆去,老生常谈。总喜欢写“雨中送伞”“拾金不昧”或者是经常用屈原,司马迁等。
五创新不够“仿套抄”
许多学生不在立意,构思和推理想象等方面另辟蹊径,展示自己的文采,而是投机取巧的改动他人的文章,甚至机械性的模仿别人的文章。俗语中作文的等级中设立了“有创意”的条目,目的是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世人角度有断章取义之面。不应该一味的去套用,而是在名作的点拨下写出自己的作品。
六文体不分“四不像”
许多学生缺乏文体意识,所写文体怪异,不符合任何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的杂体文,写文章处理不好各种文体的关系,或者不能理解文体的需求以及各部分的关系组成的缘由,造成不能有机的结合有的文章虽然分行分节,但语言粗糙,意境全无各种现象暴露了考生对文体意识的淡薄和对文体认识的肤浅。
七语言不纯“怪异涩”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好的思想只有依赖好的语言传达出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衡量好的语言的标准是准确,鲜明,生动。可是有的考生不在这下功夫,而是崇尚奇怪,故作高深,借以标新立异,取悦于人。主要表现在:1喜用西洋词汇:2喜用网诺语言:3喜用文言古语;4喜用晦涩之词。这类的文章语言,破坏了汉语言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八卷面不美“脏乱美”
涉及审题立意,选材用料,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等大的方面,涉及卷面书写,格式标点等小的方面。考试中因小失大而影响得分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满纸涂鸦,“疤痕累累”。卷面脏;有的字迹潦草,笔画难辨,书写乱;有的错字连篇,标点不当,格式不对,功底差。
第二篇:雅思口语低分原因分析
很多考生都会遇到雅思成绩其他几门都不错,唯独雅思口语分数很低。今天上海环球雅思小编为大家带来雅思口语低分原因分析,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雅思口语有帮助。
雅思口语低分原因:发音不准确
长短音不分,如Short、shot。找不到重音,如Obvious。混淆发音,如Shop、Soap、Soup。不会发音,如 Souvenir。但考生不会因为用英式、美式或澳式发音而被扣分或加分。
第一招:学生有方言影响的时候,避开个别单词的发音练习,注重语调和重音的练习,这样提高会快些。
雅思口语低分原因:思维过于简单
很多雅思考生在考试中对问题的回答只会用YES或NO,例如问: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neighbor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at in the city? 答:Yes。或只用“半句话”来回答,如:Yes, there is a difference。以上两种方式都相当于没有回答,自然得不到分数。第二招:西方人对问题的思维比较直接,要适应西方的逻辑和语言习惯,但在考试中重点考查语言能力,进一步解释说明很重要。建议IELTS口语考试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应当回答三句以上(不包括考试刚开始时的前几个一般性问题)。
雅思口语低分原因:词汇量不足
雅思考生在描述一个人时,总是喜欢用Beautiful、Good、Warm-hearted、Nice等一般性词汇,得分当然就低。如用相对较复杂的词汇就容易博取高分,如:Generous、Responsible等。同时尽量不要用形容词来概括地回答问题,而是用细节性描述的手法来深入地回答和解释,向考官展示自己驾驭英语的能力。
第三招:IELTS口语考试需要准备的词汇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把常考的特定场景、常用的有关短语和重点词汇收集好,并通过实战演练达到能够熟练地应用。比如:节日、体育、人物、服装、博物馆、食物和个人背景等。
雅思口语低分原因:语法不清
单复数不搭配,如:My Dad like movies时态错误,如:Last year,I graduate(graduated)from ×××× university。冠词错误,如:a children(child)。搭配错误,如:take after(care)of yourself 等。
第四招: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在MP3中,然后挑出自己的错误。这样一两次之后,语法意识可以明显增强。
以上就是造成雅思口语低分原因的相关介绍,并给出了相关的雅思口语低分解决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上海环球雅思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第三篇:雅思口语考试低分原因
每位考生都希望雅思口语拿高分,但只有寥寥无几的人能做到将英语运用自如、精确、流利并完全理解。渴望高分是进步的动力,但要从自身找原因。
雅思口语考试,首当其冲是发音标准、准确与否。雅思口语评分标准里的最后一项就是发音,考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长短音不分,如Short、shot。找不到重音,如Obvious。混淆发音,如Shop、Soap、Soup。不会发音,如 Souvenir。但考生不会因为用英式、美式或澳式发音而被扣分或加分。若考生有方言影响,可以避开个别单词的发音练习,注重语调和重音的练习。
然后,思维方式过于简单,不够地道。很多雅思考生在考试中对问题的回答只会用YES或NO,或只用“半句话”来回答。西方人对问题的思维比较直接,要适应西方的逻辑和语言习惯,但在考试中重点考查语言能力,进一步解释说明很重要。建议IELTS口语考试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应当回答三句以上(不包括考试刚开始时的前几个一般性问题)。或有些考生不了解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例如中国人喜欢由外而内,西方人喜欢由内而外,把中心先讲出来,在到其他细致末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在练习口语时一定要注意,虽然内容一样,但排列顺序不对就不够地道。还有西方人喜欢避免头重脚轻,因此it’s convenient to do sth, 类似的结构就运用的很多,但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在翻译类似的句子时往往想不到这种句式。
最后,在雅思口语中和考官的交流中,考生会因为紧张或其他因素在交流中第一反应会使用一般性的词汇如Good、Nice、Beautiful、hot等。这也是平时词汇积累不够、运用不足。在雅思口试中,可以用相对较复杂的词汇来博取高分,如:Generous、Responsible等。同时尽量不要用形容词来概括地回答问题,而是用细节性描述的手法来深入地回答和解释,向考官展示自己驾驭英语的能力。当然,雅思口试中需要准备的词汇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把常考的特定场景、常用的有关短语和重点词汇收集好,并通过实战演练达到能够熟练地应用。比如:节日、体育、人物、服装、博物馆、食物和个人背景等。
第四篇:浅谈当今社会假新闻出现原因以及对策
浅谈社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与对策
10历史学三班 王鸿嘉 100305326
历年来,主动造假的行为在新闻业内已不是新闻。每年都有评选的“XX年十大假新闻”公布于众,之所于还要评选,说明假新闻确实很多,而当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所以本文从当今社会假新闻泛滥的社会现状入手,分析其出现背景、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抑制假新闻泛滥的部分对策。
一、假新闻产生的背景
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独家新闻。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千夫所指的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在信息发布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在数量上,它又具有海量性。这两重特点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利用大量耸人听闻的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根据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派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少数派往这个磁场靠近,结果只能导致多数派(谬误)越强,少数派(真理)越弱。
当假新闻真正受到大众的普遍质疑而不是只停留在少数几个知识分子和相关人士的,假新闻的传播和覆盖面早已经扩大,恶劣影响已经覆水难收。
二、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假新闻确如此泛滥,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在新闻管理体制方面
自律体系缺失和作用失效使“假新闻”出笼失去了重要的约束。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法律不多,作为没有强制性的自律性规范也不多,由行业组织制定并执行的准自律和准法律的管理规范占了主导地位。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的他律性(法律、政策、纪律、甚至口头传达的宣传精神等强制性)规范占了主导地位,而准法律或准自律性的规范几乎是一个空白。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模式固然有其价值,但也有难以避免的缺陷——既缺少弹性更缺乏传媒的自我约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可能是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行业自律机制发展缓慢,公众在对新闻(尤其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中难以发挥作用。
2、收视率的鼓动
在传媒的运作机制方面,过分追求高“收视率”,也为“假新闻”的发生提供了“合理”的悖论逻辑。现今的新闻业,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大都摆脱不了依靠“广告费”维持生存、获得发展的窠臼。而收视率、阅读率就是给广告主与广告商作为其广告支出的参考,是媒体(电视台)争取广告商付出广告费的标准。因而,收视率就成了调控频道和栏目编辑的指挥棒,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既定标准。于是,追求独家、追求轰动、吸引眼球成了媒体、栏目的第一要务。过分追求高“收视率”不仅可能导致编辑导向和方针的扭曲,而且记者为寻求“奇闻异谈”造成了过度竞争,最终,部分记者为确保岗位安全选择以“造假”取得有卖点的“新闻素材”。
3、记者职业道德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记者的道德问题。新闻自由与法律并不冲突,只要在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新闻自由就可以得到保护。但是自由,也要在道德的底线之内进行啊.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服从组织需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顾客观真实,不记社会效果公开做虚假报道。这种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做虚假报道;还有一种动机不纯,善于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为追逐个人的名誉地位或为了追求某种传播效果而刻意地去制造典型、搞虚假报道。这些人就应该给予重击。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强,社会上各行各业想出名、想赚钱、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新闻从业人员身上,于是一些新闻工作者的嘴变馋了,手变长了,心变贪了,他们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把新闻工作变成了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不惜编造假新闻。为了抢新闻,新闻工作者道听途说、未经证实就制造或转载假新闻,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让人鄙视之!
三、杜绝假新闻的措施
假新闻的危害是巨大的,“纸馅包子”新闻播出后,一度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有观众回想起“我也吃过朝阳区的包子啊”,大叫后怕。虽然假新闻横行霸道于世,但是我们还是应当极力制止。国家、新闻业、读者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根据假新闻事件的形成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加大新闻法立法程度,运用成文的法律杜绝假新闻的出现。法律是国家政府利用国家机器强制执行的,法律面前没有任何人高人一等。假新闻的制造者就是抓住法律的漏洞,无视职业道德的存在,铤而走险。万一失败,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如果制定了明文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假新闻一旦被发现,其制造者按程度罚款多少,几年之间或者永远不得从
事新闻工作。对新闻记者所属单位做出怎样怎样的处罚。那么,我想记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远离假新闻,所属单位也会加大审核力度,监督所属记者新闻真实性等。
2、加大对新闻记者职业教育。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扩大,这是件好事。但是,人多必然层份复杂。应该对每一位记者加强党纪国法、职业道德、做人原则等方面的教育。新闻行业在国家甚或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的社会地位也在提升。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刚正不阿,实事求是的报道社会百态。古人说,“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记者的笔,应该是一支有分量的笔;新闻职业,尤需记者自爱和自重。只有恪守新闻真实性,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新闻才能写得令人信服,记者才能当得堂堂正正,受到同行的尊重,受到群众的欢迎。
3、加大受众监督。公众依靠媒体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也依靠媒体对生活做出基本判断,更依靠媒体树立自己的权利意识。而这一切的基础一旦被证伪,那么社会将失去起码的信任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假事件的恶劣程度,并不完全在于其编造手段的吊诡和离谱,而在于它愚弄了这个社会的现代化意识,愚弄了人们关注自身权利的信念。因此,为了减少公众由于虚假新闻的危害,应该主动行动起来,大胆检举揭发假新闻现象,给假新闻有力的一击。
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被纷繁错杂的信息充斥大脑,难道我们还要被别有用心的烂记者制造的假新闻占据有限的空间吗?我们大家应该行动起来,让假新闻没有生长的地方。
第五篇: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一、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检查流程,应首先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总系统、各支系统、各细支系统,以及末梢系统。因此,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是否闭合,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还应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板化,流程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
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程上流的是什么内容。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优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现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也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以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原因是流程上流动着企业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即员工的行为方式,流动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
二、制度不支持
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就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和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关怀:过于严格了,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过于宽松了,约束力又不够。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此外,还应关注流程上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为乱流等。
三、监管不到位
即便企业有很好地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果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甚至或组织架构太复杂,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地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如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监管无力,导致不知道大家在忙什么,是否忙对了,乃至是否真在忙;如监管者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加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忙;如身处高位的人没有监管的意识,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那么监管力度也将大大削弱。
四、技术不匹配
大家都很忙,都喊累,但整体效率不高的第四个原因是管理手段问题,正常情况下,管理手段落后会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制造业最明显。同样是电脑,286和奔腾的运行速度和工作品质是天壤之别;同样是信息传递,宽带和拨号上网的速度也有成倍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设备落后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而情绪是相互传染的,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技术太超前了,也会限制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企业环境不支持设备的运作,影响设备正常工作能量的发挥。因此,可能放着高级设备反而用不上,或用时又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率,而且在与其他流程环节对接时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管理技术手段不仅要与企业的实际环境相适应,而且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如果企业内部的局部工作效率高,但与之对接的外部环境的工作效率低,大家就只能处在无休止地无奈等待之中,必然工作效率也会随之降下来。
五、员工素质不高
很显然,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效率。员工的职业素养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什么是品?品就是员工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属性,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智慧、资源等。而其中的职业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有些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与企业员工的品质有关,尤其与质有关。一个质地好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三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布置同样的工作,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了,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力,却一周以后才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仅从花费的时间量来说就有7倍的差距,更不用考量质的差距了。但在长期平均思想支配下,员工之间显然不可能有7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质地优秀的员工会逐渐流失,沉淀下质地一般的员工。留下的员工虽然职业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很低下。
六、主管能力有限
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尽管大家都十分忙,但由于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篇,不会再战术上指挥协调,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造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失败肯定是必然的。
作为主管,尤其是高级主管,千万注意不要让员工无为的劳作,要知道你的一个指令将会传导到基层,各级员工会为你的指令而忙。如果忙了半天没有效果,是无为的劳作,员工也就疲了,若领导者又不敢承担责任,试想其结局会如何?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员工也就疲了。然而又不敢违抗命令,怎么办?员工就会兵来将挡,你有千条令我不行,我就自扫门前雪。结果大家都在忙,其实是各忙各的,是装着忙的样子给主管看,一级骗一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令夕改。作为企业主管,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力不够,或耳根子软,做了决策发布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好,想修改决策,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导致随意文化滋生。刚开始下属对此不舒服,时间长了摸准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风格,尽管上司发不了命令,又估计上司会修改指令,于是长时间佯动而不真动,结果上司看见下属在动也就心满意足了,可就是迟迟不出结果,没有效率。
七、文化导向有误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那么尽管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个人、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效率也高不了。更为严重者,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影响自己,于是制肘他人,甚至使绊儿。
如果企业倡导“忙”文化,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特别明显。老板最看不惯就是大家闲,员工一闲,老板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不问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而只是看是不是在忙。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去表扬忙的员工,尤其是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殊不知,员工之所以加班,大多是因为质地不行,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而有的人,就爱下班干活;更有甚者是品德问题,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结果老板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下面就必要会为忙而忙。结果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忙而无效。
八、企业战略有问题
大家都很忙,而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导向有问题。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一个企业,最怕的也是入错行,企业现有的资源不支持企业开拓某一领域,而企业的战略制定者自认为可以,结果误进某一行业。这样的话无论员工多忙,都无法产生客观的效益,累死也够不着。企业的战略定位出错了表现为行业战略错位以外,还表现为目标顾客定位、商域定位、经营模式定位等出问题。无论是哪一方面定位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大家都很忙,就是看不到效益,当然也就谈不上效率。企业在战略导向上容易出的问题是,战略方向错误和战略方向不定。如果是战略方向错误,整个南辕北辙,无论员工如何忙,也都是负效益和负效率,如果是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员工很忙,但尽是重复劳动和无谓劳动,谈何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