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9: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第一篇: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摘 要:影视剧名是展示影视艺术的一扇窗户,而颜色词又是一个表达能力极强的词群,因此使得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应用十分常见。根据颜色词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而后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别。随着时代的发展,颜色词本身的特点也越来越丰富。在片名中适当地选用颜色词能在引起观众联想的同时又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颜色词;功用特点 影视剧;分类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对它们的观看和欣赏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影视剧名历来被视为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其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往往起着传达信息和吸引眼球的功能。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在名称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有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观众产生想要一睹为快的冲动。由于影视剧名以简洁精悍为原则,因此词语修辞的运用成为普遍现象。而颜色词的多样运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颜色词的特征

颜色词具有多种特点,显著的有时代性和延展性的特征。例如在中国,从古至今,红色都是备受青睐的一种颜色,同时在片名中也用的最多。在古代,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又是革命和解放的象征。到了今天,红色代表着坚定维护共产主义信念与执着追求国家主流价值观。其次,红色一词的意义在同一时期内又被不断地拓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延伸义。在《红财神》、《徽州红伶》中,红色象征的是喜庆、吉祥、热烈、成功等意思;同时红色又引申为女子的含义,可以表示成熟,又能象征着世间的种种诱惑等。因此可以说颜色词在最初就是一个原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填充,渐而具有了超凡的表现力。

二、颜色词的分类

(一)直接运用

从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上大类可以分为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两种形式。直接运用颜色词,顾名思义,就是在名称中出现普遍意义上的色彩词,如红、橙、黄、绿等。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使人产生鲜明的形象感。其次根据运用色彩词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下分为单一色调和复色搭配两类。其中以单个颜色入名的影视作品数量不少,如我们熟知的《红灯记》、《金色驿站》、《黑社会》、《黄土地》等等。这一类影视作品的名称大多都是选取一种特定的颜色与相应的事物搭配而成的。根据事物可以分为具体和形象两类,因此单个颜色与之的组合也就有两种。首先说与具体事物的搭配,以电影《红高粱》为例。它是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同名电影,可它作为影视作品的名称,其效果明显更好一些。初见该名时,看到红色这个颜色,我们本能地就会想到热烈、奔放等一系列词语;而高粱又是北方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这样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不自觉地会在脑海中出现一幅原始生命力的蓬勃之象。进而由野生的、旺盛的高粱再想到播种它们的人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样充满野性、无所畏惧、敢爱敢恨。影片中满屏大红色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正好和影片名称所给予的联想相契合,让人对作品中所传达的主题(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有更确切的体悟。相较于初次对名称的理解,已经多了一重敬畏感。

像前面所举的例子多是以单一色彩和具体事物相搭配为特点,那么相应地另一类就是与抽象事物相结合。前者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是绘色,它注重的是色彩的上色功能,便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而后者则称为添色,它注重的是颜色词的达意功能,以传达主观上的感情为主。添色旨在给抽象之物涂上能被感知捕捉的色彩,使抽象之物赋了形,色彩词本身也超越了本意,变得精妙绝伦。给比如说,《黑色天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首先,“天堂”是抽象事物,本身并不具备色彩,但是这里却用“黑色”来形容,具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而实质上,这样的组合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倾向,这里表达了人们对大上海所谓“天堂般”生活的厌恶之情。由于“黑色”的加入,一个普通的剧名就生发成有声有色、牵动情绪的鲜明的情景,既能使读者“瞻言见貌”,又能迅速引起人们情感的体验。

影视剧名中除了多数运用的单色入名之外,也不乏出现复色搭配的情况。如《青红》、《红与黑2000》、《金粉世家》等。拿电视剧《金粉世家》来说,“金”和“粉”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联系到一起,因为金色在中国是高贵,豪华和荣誉的代名词;而粉色则代表着甜美,温柔和纯真,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好的梦境或者说是一种对浪漫爱情的期待。但这里把这两种颜色组合在了一起,就像是以高贵奢华的物质堆积起来的一个脱离现实的梦幻之境,传达出了一种浮华的意味。用这种复色来修饰“世家”,稍加推敲,便容易让人想到一句古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似富丽堂皇的大家族,实则只是一具虚有其表的空壳罢了。只要了解了剧中金家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后,就能从片名中体会到创作者的感情色彩倾向了。我们都知道“世家”一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首先它本身就已经被附上了一定的历史感,从中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封建色彩,带有一定禁锢意味,让人倍感沉重。同时世家这个词的内涵又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涉及到了门第、金钱、权利、人性与爱情的激烈斗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交织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禁让人联想到具有相似特征的《红楼梦》,不免百感交集,印象深刻。

(二)间接运用

间接运用色彩词是相对于直接而言的,即出现在影视作品名称中的色彩词并不是直观的颜色,而是实物颜色词,如胭脂色,黄金色,玉色以及翡翠色等。这一类颜色词在名称中的运用同样值得注意。以电视剧《血色浪漫》为例,显然这是一种超常搭配,同时又凸显出了人物的情感情绪。“血色”即像鲜血一般的红色,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带有一股血腥之感。作为第一印象,除了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力还会伴有情感上的激流,容易与革命年代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时代内涵。可以说这种浪漫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浪漫;而片名中的“血色”则有残酷、探险的意味,带有那个时代人物所具有的独特印记。再如电影《黄金时代》,同样运用了实物颜色词。以“黄金”饰“时代”,让人不自觉地会以为这是一个无限美好的时代,但看过此影片的人都会知道主人公萧红的一生极其坎坷,命途多舛。这样一来就使得该影片的名称更加值得玩味,就如片中萧红所说的“这真是黄金时代„„只不过是在笼子中度过的”,实质上“黄金时代”已经由歌颂变成了反讽,耐人寻味,意蕴无穷,发人深省。

三、独特效果

因此,可以说色彩词在影视剧命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极具形象鲜明的特点。表现色彩概念的词,能绘制出一幅幅彰显光彩的画面,增强形象的可视性,能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画面和联想空间,焕发出语言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在影视剧名中的准确选择、运用,能够构成时空的变换、情感的变化,也容易引起人们情绪上的感染波动,收到形象、洗练、言简、意明的效果。

四、结语

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有意义的台词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片名是影视作品创作者争取潜在观众的一个关键点。记得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而色彩词的运用作为片名修辞手段中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其作用不容小觑。在片名中选用色彩词,不仅可以传达作品的主题信息,而且还能在激发受众色彩美感的过程中,透现丰富的潜在的美感信息。从一定意义上它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得到一种情的感染或是美的享受,接受度高,便于理解和感知。

第二篇:传统文化素材在影视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素材在影视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新时期以来,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影视产品大量登陆中国,一方面丰富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影视产品中内置的西方文化思想观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但这种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对等的,中国的影视产品的连年贸易逆差,必将对中国的文化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文化的全球化应该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一方面的侵入并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是对后发国家的文化殖民运动。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全球化奉献出自己优秀的文化基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称,是居住在中国区域内的中华民族的历代先辈所创造并为后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它吸收并兼容了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它是每个中华子女修身致用济世的文化科学。[1]

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摒弃与破坏。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和确该抛弃的糟粕一起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历代以人文为主流的知识与价值系统趋于崩溃,以家国同构的价值理念让位于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存在理念。

近年来,伴随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这一国家主体性建设的展开,中国出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例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陆续在世界各地开办;央视的“百家讲坛”的开播;还有各个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的设立,等等。这无不说明,我们的社会开始认识到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影视媒介中的传统文化缺憾

影视媒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体现并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影视界在消费主义思潮的指引下,欲望、性、暴力充斥画面,极力展示繁华的外表所掩饰不住意义的苍白。影视产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停留在肤浅,甚至曲解的层面。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艺术地表现传统文化,是增强影视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东西才是中国最有魅力的内涵,才具有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旺盛生命力。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沐浴下,并不能产生中国的东西,也不能为世界人民提供真正优秀的精神食粮,因为他们不缺个人英雄主义,他们缺乏的是异域文明的有用营养。我们提供给他们的精神产品,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失去吸引他们的能力。在我们充分吸收了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之后,为什么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食粮奉献给他们呢?

目前国内影片在西方人性思潮的影响下,刻意表现人性的猜忌与背叛,冷漠与残忍,人的无奈与感情迷茫,性的泛滥与无能。例如,《夜宴》等影片中父子、夫妻、情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相残杀,极力表现在利益的面前,人性的丑恶。揭露真相,惊世骇俗,这方面确实做到了,揭露人的本性本来面目,映射了当今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做头》中的艾琳因对枯燥婚姻的失望而离家出走、寻找刺激。《色•戒》中令人瞠目的性爱镜头。这些作为一种对人性的探索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还未跳脱西方的人性论的窠臼,未能充分理解并在作品中展示出中国所独特的东西。西方的人性论或许有普遍的意义,但并不是中国电影所要表现的当务之急。这些东西虽一时能给国人以震撼,但走出国门,放到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又有多少市场呢?

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007年,中国从美国、日本、韩国三国进口的电视节目总额分别为10 977.27万元、2 689.00万元和428.68万元,而向美、日、韩三国出口的电视节目总额仅为1 641.00万元、522万元和300.00万元。[2]同时,每年中国要从美国进口20部分账大片,2007年也不例外,而中国除了《英雄》曾有幸登上美国分帐电影的行列中之外,其余所谓的中国大片则只能在国内赚得票房收入了。

在这种趋势下,全球化的双向交流必然变成单向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的浸润下,将来真有走向消亡的一天。到那时悔之晚矣。

三、传统文化素材的运用

在目前的形式下,中国的影视创作者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分析、理解、吸收,创作出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气象的文艺作品。具体说来,一个影视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吸收,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

1.亲情孝道

中国的孝文化是最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伦理思想之一。孝悌是儒家文化的根本,从“孝”引申出对国家的“忠”,延伸出对朋友的“义”与“信”,互动出君主的“仁”。忠孝仁义,结构出一个小家同一个国家的伦理与道德框架。剔除其中封建性的忠君思想,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亲情,对朋友的信义,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吗?这种重亲情孝道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更应该大书特书。那些被人记住,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给人以精神力量的影视作品,总能从中国重亲情孝道的文化传统中塑造出感人的人物形象,催人泪下的故事。例如,1998年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通过父子两代新老邮差在工作交接中实现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儿子最终将年老的父亲背在自己身上,一种孝道情感自然流露,传统伦理获得了平静而又动人的美。电视剧《我的丑娘》讲述的是一个被“子嫌母丑”的儿子拒绝相认的农村母亲,以保姆身份进了儿子家门帮忙照看孙子,被儿媳猜忌、怀疑,经历儿子家巨大生活变故却始终无怨无悔全身心付出的真情故事。这部‘菜根’‘市井’题材剧能征服包括白领在内的观众群体,便在于母爱与亲情的征服。剧本切中了现代人索取母爱却不思回报的敏感神经,把传统的孝文化推上了伦理道德讨论的风口浪尖。剧中人物展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子欲养而亲不待”“子不嫌母丑”“久病无孝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等孝心话题,“远亲不如近邻”等和谐话题,“第三者插足”“傍大款”等家庭伦理话题。这些话题引发的思考,正是传统孝文化意义在剧本中的植入与延伸。

2.家庭本位

历来中国人对家充满着浓厚的感情。每年春运成千上万的游子都不远千里回到家的怀抱,可以说家承载着太多的思念与留恋,沉淀着或幸福或酸楚的记忆。传统的封建家族的没落与新型小型家庭的重构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爱家,重家的思想观念。但随着现代追求个性与自我的思潮,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与爱情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008版电影《画皮》中,王生在生与死之间,在情人与妻子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与妻子同生共死。其实,在古代的一夫多妻的男权体系中,王生本不会有如此的心理痛苦,这无疑是一部融入现代婚恋意识的影片。王生最终宣告要与妻子承担所有罪行,可以说这是当今家庭观念淡薄、社会要求男性回归社会秩序的理性期待。在受众感受这个传奇故事的美丽、变幻与动人的爱情的同时,也感受到时代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呼唤。3.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从战国时的屈原到近代的林则徐,到今天的被钓鱼岛撞船事件所激怒的国民,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在影视文艺作品创作中,影视文艺工作者可以挖掘那些在民族危亡年代的民族脊梁,让他们的名字通过影视作品永远为国人记住,并让这种精神随着中国影视作品的畅销海外,激发他们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2008年和2009年先后推出的两部价值取向趋同的影片《叶问》和《梅兰芳》,展现传统道德,二人皆是近现代之交的大家,前者为武术大师,后者为戏曲大师。二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淡泊世俗名利,身陷囹圄却绝不丧失所固守的道德。这在工业文明发达、物欲横流的当代,是有相当深刻的借鉴意义的。

2009年11月推出的影片《花木兰》是将爱情与爱国精神糅合在一起的扣人心弦的全新演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从古代的《木兰诗》到现代迪斯尼版《木兰》的西方幽默式的爱情演绎,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很难再找到发挥的契机,但此次电影版《花木兰》正面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与高尚的爱国情操,在爱情与民族之间,木兰没有产生过一丝为儿女私情而倦怠民族大义的念头,她和文泰将爱情与民族大义完全融合在一起,传统爱国的价值取向将他们的爱情推向极致。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故事素材

影视作品是讲故事的艺术。一部好作品无疑必须有一个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无数的好故事,等待着影视工作者去发掘、整理,并创作出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

首先,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引人入胜的故事题材。比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屡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尚未被挖掘。比如唐传奇、宋话本、三言二拍等作品。其次,可以将中国戏剧中的故事翻拍成影视作品。中国戏剧有昆曲、京剧、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等剧种,剧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定可以为中国影视工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浩如烟海的史籍,是中国历代人发展生产,改造社会的记录。这些史籍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视创作源泉。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奇观影像

影视作品首先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讲究效益。追求视觉的奇观化,提供观众视觉的艺术需求,是影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的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观素材可以说数不胜数。首先可以从神话中提取奇观影像。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展现的难道不是奇观吗?其次,可以从志怪小说、民间传说、宗教故事中提取奇观素材。再次,可以从中国古代雄伟的建筑中提取奇观题材。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这些都是影视工作者所应该注意的景观素材。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武术已经在影视作品中无数次运用并还在继续运用着。

四、结 语

中国影视产品的贸易逆差的现状与影视作品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决定了中国影视创作者理应承担起发掘传统文化,创造具有中国文化意象的影视作品的重任,让中国的影视产品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让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化全球化贡献出最优秀的因子。

第三篇:英语中的颜色词

英语中的颜色词

红色

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有时可以完全对应,有时却大相径庭:

红旗red flag 红糖 brown sugar 红茶 black tea 红榜 honour roll 红豆 love pea 红运 good luck 红利 dividen 红事wedding red wine 红酒 red ruin 火灾 red battle 血战 red sky 彩霞

此外,红色对中国人和英美人而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联想。“红色”对汉语文化的人而言,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

绿色

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 with 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

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

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The new typist is green at her job.刚来的打字员是个生手。

You cannot expect Mary to do business with such people.She is only eighteen and as green as grass.你不能指望玛丽同这样的人做生意,她只有十八岁,还毫无经验。

黄色

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

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 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

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他太软弱,不敢起来斗争。

英语中的黄色还用来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例如,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有“yellow”(而不是“taxi”)的字样,代表出租车,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为黄颜色。如: Yellow Pages 黄页(电话号码簿,用黄纸印刷)

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用黄封面装帧)

yellow boy(俗)金币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的意思。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blue films(黄色电影)等。蓝色

蓝色(blue)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如

They felt rather blue after the failure in the football match.、球赛踢输了,他们感到有些沮丧。

—— She looks blue today.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 She is in holiday blue.她今天显得闷闷不乐,出了什么事情?

她得了假期忧郁症。

有时blue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如blue blood(贵族血统)。

此外,blue在英语中与其它词汇搭配,还有另外的含义,如:

out of blue 意想不到

once in a blue 千载难逢

drink till all’ s blue 一醉方休

白色

白色(white)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例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

英语中的white有时表达的含义,与汉语中的“白色”没有什么关系,如: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the white coffee 牛奶咖啡

white man 善良的人,有教养的人

white-livered 怯懦的

white elephant 昂贵又无用之物

黑色

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英语中的Black Friday 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black在英语中还象征气愤和恼怒,如:

black in the face 脸色铁青

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怒目而视

另外,黑色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阴险”、“邪恶”的含义,不过翻译时不一定用“黑”或“black”的字眼,例如:

黑心 evil mind

黑幕 inside story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black day 凶日

black future 暗淡的前途 除上面所提到的各种联想意义外,颜色词还与历史、社会、经济等现象有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例如:

历史方面:

to raise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

to be born in the purple 生于帝王之家

to marry into the purple 与皇室或贵族联姻

社会方面:

blue-collar workers 蓝领阶层,指普通体力劳动者

grey-collar workers 灰领阶层,指服务行业的职员

white-collar workers 白领阶层,指接受过专门技术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pink-collar workers 粉领阶层,指职业妇女群体

golden-collar personnel 金领阶层,指既有专业技能又懂管理和营销的人才

经济方面:

red ink 赤字

in the black 盈利

white goods 白色货物,指冰箱、洗衣机等外壳为白色的家电产品

brown goods 棕色货物,指电视、录音机、音响等外壳为棕色的电子产品。

总之,大自然的色彩是丰富斑斓的,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有时相左。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谨慎处理。

第四篇: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摘要

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形象色彩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上是相通的。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此时颜色词已不单纯是表示颜色的指称意义了,往往蕴含着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从英汉两民族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情感色彩等方面来分析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性,然后就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其共性与差异性,并对差异性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初步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的方式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等,以便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沟通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关键词: 颜色词;中英文化;差异 ;融合

一.引言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并且将它的涵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正因如此,产生于社会文化中的颜色词,由于其生成土壤的不同、所蕴涵的意义、承载的信息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文化差异。因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的障碍,所以了解其文化差异及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二、颜色词分类的不同

颜色词可以大略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前者是本来就描写事物颜色的词,后者则起先是某种实物的名称,由于这种实物本身具有强烈而突出的颜色,因而它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附加功能:不仅可以表示实物,还用来描述具有相同颜色的一类事物。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都可以划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划分并不相同。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考察了98种语言,并详细研究了其中的20种以后,认为英语中有11个

基本颜色词,包括:red, yellow,white, black, green, blue, purple, brown, pink, orange,和gray。这些词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红、黄、白、黑、绿、蓝、紫、棕、粉、橙和灰。

但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与英语中的却不尽相同。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七色彩虹———赤(红)、橙、黄、绿、青、蓝、紫;《简明类语词典》中列出了6个基本颜色词:白、黑、红、绿、黄和蓝;《同义词词林》虽也列出了11个基本颜色词,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分别是:白、黑、红、绿、黄、蓝、褐、赭、青、紫和灰。而王逢鑫教授在《英汉比较语义学》一书中提出汉语有白、黑、红、绿、黄、蓝、褐、紫和灰等9个基本颜色词。

这与英语中的基本颜色词数量上存在差异,并不一一对应,例如汉语中的“青”有时是“绿”,而有时是“黑”,在英语中要用两个词来对应,还要注意语言环境才不会张冠李戴。英语中pink是“粉”,或“粉红”,在汉语中归入“红”。基本颜色词以下再划分时,有时汉语划得较粗,有时英语划得较细。如红色再向下划分,汉语中有四十多个,如水红、肉红、大红、鲜红、绯红、桃红、洋红、金红、火红、血红、玫瑰红、嫣红、猩红、枣红等等,而英语中表示红的词却有一百多个,表示粉红的也有三十多个,仅以字母c开头的表示红色的词就有二十一个之多: cardinal, carmine, carmine lake, car-minette,carnation,carnelian,casino,pink,Chinesered,chromered,chromescarlet,cinnabar,claret,cochineal,congorubine,copper red, coquelicot, cordovan, cresol red, cramoisie, crimson,crimson madder.由此可见,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语言对颜色词的认知和划分的不同。

三、颜色词构成方法的差异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有时是可以对应的,特别是基本颜色词,但实物颜色次就不同了。实物颜色词的构成差异之所以更加明显,是由于中西实物不尽相同,西方有的事物中国可能没有,反之亦然,因此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在另一种文化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如汉语中的“米色”、“荔枝色”、“鹤顶红”、“姜黄”、“墨绿”、“藕荷色”等,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而英语中的“oysterwhite”“avocado”“mistletoe”“Black currant”“Victoria”等词却是西方人熟悉的。当表示颜色的程度差异时,英语中常常在该颜色词前加上dark, pale, rich, dull, bright, light等来区分颜色的深浅、浓淡、鲜明、暗淡,这一点上中西颜色词是可以对应的,如dark blue“深蓝”,bright yellow“明黄”,light green“淡绿”,dull white“惨白”等等。但汉语中有一种ABB式的颜色词,构成与英语不同,是将修饰成分放在表颜色的词后面,并且重复,来加强颜

色的程度,例如:“黄橙橙”、“红艳艳”、“黑漆漆”、“白花花”、“蓝汪汪”、“红彤彤”、“黑压压”、“绿油油”等等,在英语中只能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来翻译这些颜色词,相比之下,汉语中这种ABB式的颜色词更加生动活泼,使人印象深刻。

四、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差异

颜色能使人产生联想,例如,当提到“红色”,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火”、“鲜血”,提到“白色”,则会联想到“冰雪”、“蓝色”会想到“大海”、“天空”。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同时通过这种联想又赋予颜色词固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了解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深入研究它的联想意义的不同,下面就对几种常用的颜色词———红、黄、白、黑、蓝、绿的中西联想意义的差异进行探讨。

1.红色

中国人对红色是最有感情的。中国古代有阴阳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同时配以五色,即:白、青、黑、赤、黄。五行学说的创始人邹衍认为,南朱雀,属火,色赤,因此红色与火相配。在中国,红色是喜庆、吉祥、胜利、好运、受欢迎的象征。“红色”在汉语中总是同嫁娶相联系,新娘子要穿红衣,戴红盖头,坐红轿子,新郎也要披红;新房则更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幔帐、红被子、红箱笼„„亲友送的礼金要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连媒人都被叫做“红娘”。生小孩儿或过生日时有的地方要吃红鸡蛋。春节要挂红灯笼,贴的春联也是红地儿,甚至包裹鞭炮也要用红纸。到了本命年,为了辟邪,要穿红袜子,系红腰带。“走红运”是说走好运,“事业红火”指事业兴旺,某人事业发达,就说他“红起来了”,称为“大红人”,现在的歌星、影星受到欢迎,知名度高就可以说他(她)“走红”、“红了”。“红色”还可以使人联想到革命,如“红军”、“红旗”、“红色政权”、“又红又专”。文学作品中把容颜姣好,举止端庄的女子称为“红颜”或“红粉”,遂有“红颜知己”,“红粉佳人”之谓,又将“红闺”、“红楼”指称富贵人家女儿的闺房。戏剧中“红脸”代表的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式的英雄好汉。

英语中的red也可以表示神圣,如天主教中的“红衣大主教”,但西方文化对“红”的好感远不如中国文化。西方人从斗牛文化中联想到红色为不祥之兆,所派生的意义大都不佳,如:危险、警告、恐怖、流血、愤怒、困境等等。用red组成的短语也往往含有贬义:in the red(亏

损), red alert(紧急警报), red-light district(妓女出没的红灯区), red tape(官僚作风), red rag/flag(令人愤怒、仇恨的事), see red(勃然大怒), red-handed(残忍的), red ruin(战祸), red revenge(血腥复仇)。文学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红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红色的字母A(adultory,通奸的开头字母)。

2.黄色

黄,在五行中是土的颜色。中国古代有“黄帝”,中国人是地道的“黄种人”并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对黄色的解释是“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因此,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之色,象征着吉祥、神圣、富贵和权势,如皇帝穿的是绣有金龙的黄袍,并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升坐“金銮宝殿”;发的是“黄榜”;出行要选“黄道吉日”。总之,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的特权颜色,不能僭越使用。它对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崇高、尊严、辉煌的独特的联想意义,因此被推崇备至,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

但是黄色在西方则引起腐败堕落、卑怯、懦弱和病态的联想,如:yellow dog(胆小鬼;卑鄙的家伙),yellow 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press(低级报刊)等等。Yellow journalism是指以低级趣味的文字或耸人听闻的报道吸引读者的办报作风。最初,黄色的含义起源于1895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黄色印刷的连环画《黄孩儿》(Yellow Kid),其中夹杂着色情内容,后来成为低级趣味的代名词。

3.白色

中国古代的平民衣服不能施彩,所以称其为“白衣”、“白丁”,而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则称为“白身”。汉语中对白色的印象不太好,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白色为丧葬之色,即所谓披麻戴孝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白色在中国代表悲伤、悼念、不吉、恐怖等,如“白事”、“白色恐怖”。

而西方恰恰相反,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善良、和平、正派、诚实、可靠、吉利和幸运。英美国家婚礼的传统之一,就是新娘要穿白色的结婚礼服,戴白色的婚纱,手捧白色的鲜花,因为白色象征着新娘的童贞和纯洁以及新婚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再如a white day是“吉日”,a white war是“不流血的战争”,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是“幸福的日子”,a white witch是“做善事的女巫”。而汉语里“白”还可以引申为空白,徒然,无代价,轻视等等,如“白搭”、“白费”、“一穷二白”、“白眼”、“不白之冤”、“白卷”等等。

4.黑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口碑不错,特别是用于服饰,《诗经》中就有“淄衣篇”,对其大加赞美。

当时,淄衣是士大夫的朝服。黑色还是夏和秦代所崇尚的正色。可以说,黑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色。在戏曲中,黑脸代表刚正不阿或者是憨厚耿直,如李逵、张飞、包公等都是黑脸。但黑色还是较多地引起不好的联想,如恐怖、黑暗、阴险等,汉语中有“黑手”、“黑幕”、“黑帮”、“黑心”、“黑店”等词语,都是用的黑色的这种引申意义。

黑色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示深谋远虑、智慧和坚定,如:Jack knew black from white.(杰克精明老练。)。黑色还表示哀悼、绝望和死亡,如参加丧礼的人都穿黑色的丧服;法官判处某人死刑时要在头上蒙上黑纱;死神在西方的形象是身穿黑袍,手执镰刀的骷髅;就连黑猫都是不吉利的象征。此外,英语中black主要的联想意义是“阴郁”(be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愤怒”(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不妙”(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和“非法”(black market黑市)。

5.绿色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因此也是生命的颜色。但汉语对绿色也不青睐,很多带“绿”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如:“脸都绿了”意思是脸色难看,“眼睛都绿了”也是贬义。中国古代认为绿色不是正色,因而赋予它“低微”、“不名誉”、“下贱”等含义,如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这是因为唐代规定官位七品以下的穿绿服。在之后的宋元时期,绿衣、绿帽也是身份低微的服装。中国还有一种很难听的说法,就是“绿帽子”,其意为自己的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商店中从来都没有绿色的帽子出售。

英语中的green给人以新鲜、新近、精力旺盛的印象,如:fresh green memory(清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在西方,green还常常带有贬义,表示“幼稚无知”、“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缺乏训练”、“嫉妒”、“眼红”的意思,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greenwith envy(十分妒忌);green-eyed(妒忌的);greenhorn(涉世不深)等等。

6.蓝色

中国人不太在意蓝色,汉语中常用它来描绘海洋和天空,很少用于带有文化内涵的语境。英文中,blue代表悲伤、忧郁、沮丧或皮肤发青,如the blues(布鲁斯音乐),指源于美国南方黑人中情调忧郁的慢速爵士乐,又称为“蓝调”;to have the blues(觉得伤心);to look blue(愁眉苦脸);to be blue about the pros-pects(对前景悲观)等。蓝色还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或者是荣誉,例如:blue blood(贵族出身);blue ensign(英国政府部门的旗子);Blue Book(蓝皮书);blue book(名人录);blue ribbon(授予竞赛优胜者的蓝绶带);blue stocking(女才子)等

等。但blue coat和blue-collar则与上述意思相反,前者指穿蓝制服的人,后者则是蓝领阶层,即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都不高。此外,英文中blue还有色情的意思,汉语中的“色情电影”,英文要说blue film,“猥亵的笑话”是blue jokes,这种意思的来源可能是过去表演脱衣舞时常打蓝色灯光的缘故。

五、中西颜色词语言色彩的差异

语言色彩是指语言意义的褒贬和中性。颜色词也有语言色彩,也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中西颜色词的语言色彩并不对应,汉语是褒义的颜色词,英文中却是贬义,反之亦然。如前文所述的“红色”,汉语中大部分都是褒义,而英文中的red却偏重贬义;汉语中的“黄色”尊贵,英语里的yellow却懦弱;汉语中的“蓝色”呈中性,而英语中的blue却时而高贵时而低贱。由于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个民族的审美观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种颜色的态度有时可谓天壤之别,各个民族都有颜色禁忌,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一点必须重视,否则,交流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不但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六、中西颜色词的政治色彩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颜色词很早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尊卑贵贱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依据主要是各朝各代对官服颜色的规定,如红色和紫色为高官的服色,因此象征高贵、权威、势力和吉祥如意;黄色为帝王所专有,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白色是平民百姓的服色,地位也不高;绿色为下级官员的服色,因此不被视为正色,并有“戴绿帽子”之说。又如红色象征着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红宝书”、“红卫兵”等。

西方的颜色词却大都没有什么政治色彩,除了表示尊贵的红色与紫色,但他们更多的是与宗教有关,而不像中国,将颜色都划分成三六九等,有严格的等级,泾渭分明,不能随便地僭越。可见颜色词的政治色彩中西存在较大差异。

七、中西颜色词文化差异的融合

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也开始出现了融合的现象。颜色词为人类语言所共有,本来就存在相似的成分,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使彼此之间的差异慢慢缩小,融合开始慢慢扩大。颜色词在一个民族中的联想意义也渐渐出现了转变,如白色,在中国并不看好,受到西方的影响后,也具有了纯洁、忠贞的褒义,现在中国的新娘也时兴穿白色的婚纱了;再如蓝色,中国对它的联想意义并不丰富,近几年却受到西方的潜移默化,也渐渐赋予它忧郁、沮丧的含义了。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颜色词在分类、构成、联想意义、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同时这种差异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也在逐渐地融合。但应该清楚地看到,差异是主要的,只要存在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颜色词的差异就不会消失,在特定的环境中还会相当重要。颜色词是各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掌握了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李家兴.英汉色彩词涵义的差异[J].商洛师专学报,1997(3).[4]莫 颖.中英色彩文化比较[J].南宁师专学报,2002,19(4).[5]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6]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杨惠馨.文化差异与色彩词语的翻译[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4).[8]姚侨梅.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广西梧州师专学报, 2003,19(4).[9]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第五篇: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充分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影视资源

语文课程

开发 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电影、电视、其他图书、报刊、网络等等都是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资源,做好影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为语文的学习找到丰富的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的文化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如何有效利用影视资源。

一、紧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使课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让课堂教学变得富有吸引力,也增加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比如,初一课本中的《木兰诗》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作为一名女子,她那种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始前,播放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选段,通过电影画面的渲染,将学生带入课文美的意境当中,通过对《花木兰》电影片段中的形象的欣赏,学生自然会带着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古代女子?为什么男扮女装去替父从军等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探究之中。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花木兰的形象就会渐渐生动、丰满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去观看动画片《花木兰》、豫剧《花木兰》等,通过影视资源的导入,很好地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音乐之声》,这是一篇著名的音乐剧剧本的节选,其教学的重点是主人公玛利亚的形象,难点是体会音乐剧剧本的特点。教者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放映一个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探究、比较、区别,从而导出剧本的特点,再让学生来朗读体会。二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播放电影的开头片段,既是欣赏,也是对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再理解和小结。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电影与语文课堂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缩短了探究时间,还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美感。

二、利用影视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生活节奏加快。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下人们浮躁的心态和实用主义的观念也日益加剧,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被影视作品的观看所取代,这一点表现在对名著的阅读上,更为突出。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优秀影视作品资源的利用,以此来促进对宝贵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多部中文名著和畅销书,都是因为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才广为传播。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围城》《阿Q正传》《简爱》《哈里•波特》等等,因为学生更喜欢观看影视,这就给阅读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对某些课文和课外读物的关注和阅读,往往是受热播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一般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对比法,在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针对影视的改编,去分析原著,找出不同点,来进行讨论。比如学生在观看了新版《水浒传》第71集《智取生辰纲》的电视剧后,对照课文,比较哪里进行了改,你认为导演为什么这样改,你认为改动得好吗?有的学生在随笔中写道:电视剧更搞笑,更直观。在引导学生读原著,看电视剧的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原著的阅读分析也更加深入细致。

三、利用影视作品丰富的内容题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

影视资源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通过精彩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启发学生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来进行综合的概括,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颂赞黄河,颂赞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笔者在课文的讲授中,插入了《上甘岭》《亮剑》《董存瑞》等等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受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感人情节,再联想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那种雄壮无比的力量和无坚不摧的伟大气概时,对《黄河颂》的真正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对黄河也有了深层的认识,从内心深深的震撼中,激发出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赞颂,也得到了难以忘怀的思想教育。

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最后部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教学时,可以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几个相关桥段相机地引入课堂,比如英子去医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的表情等等,将整个课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又有隐隐的希望的氛围,然后再请学生交流体会。特别是,可以在结束欣赏《送别》这个片段,在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将这种氛围渲染到极点,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这首歌在电影中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成长过程中的悲伤、离别。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较为强烈的审美效应。

四、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上,要处理好师生、教材及影视的关系

影视资源的利用,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选择这些影视资料的片段时,要注意切实结合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要有较好的感染效果,在放映的时候,不能让这些内容占有过长的时间,语文教学不能因此办成了“影视课”。

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中,教师是该项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要在认真分析和研读教材后,剪辑出能和教材完美衔接的影视资料的片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老师和学生要构成思维的互动关系,把影视资料作为学好课文的补充,老师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的辅助手段,有了这些辅助手段的帮助,可使老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的特点,把好的影视资源引向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影视文化吸引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有效地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使它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的资源,这也是当前的创新之举,做好这项教学工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才能和着时代的节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 黄兴惠;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

[2] 闫绍伟;求真 求善 求美——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视欣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影视欣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______浅谈英语教学的新型媒介方式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施雯 摘要:进入了21世纪,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依据新课程标准......

    浅谈影视欣赏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影视欣赏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科组 卢丽华 影视是当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综合艺术,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诸种艺术之精华,成为一门独立的“......

    在英语中颜色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释

    在英语中颜色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释 颜色可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下面举几例供大家在学习中参考。1.blue表示不愉快的心情。eg:be in a blue mood, a blue Sunday. scre......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2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电视的普及使用也让影视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各行各业也能......

    浅谈影视资源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合集5篇]

    浅谈语文小说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复兴中学郑海山zhs0031@139.com【摘要】影视资源与小说教学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和谐......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狮子王》音乐赏析作者:学号: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要素,在和其他要素相结合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时其不是作为独立的纯音乐艺术,而是作为综合艺术......

    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影视短片制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项目教学法以实践带动课程,将其运用到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