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9: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

汉台区武乡镇西村小学

孙佳佳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

【内容摘要】

教师的心理挫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了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指出了可能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几种心理冲突。所以,帮助个人消除挫折是学校管理者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者要正确看待和谅解遭受挫折的个人,开展心理咨询,进行思想教育,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同时,自我调节也是十分必要的,受挫者可以宣泄情绪、注意转移、原谅自己,恢复自尊、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摆脱挫折的影响,步向成功。

【关键词】 教师

心理挫折

管理

① 什么是心理挫折?它的危害是什么? ② 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挫折的意义。心理挫折,是个人产生的失败的心理体验。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同其他职业一样,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体验。面对挫折,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同时又缺乏他人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一、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因素

教师心理受挫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客观的因素和主观的因素。1.客观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客观因素有:政策法规贯彻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工作安排不当、学校环境不良等。

第一,政策、法规贯彻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对尊师重教的政策、法规贯彻不力,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其影响之深远不是一般挫折可与之相比的。例如,在某些地区,“尊师重教”的政策贯彻不到位,甚至发生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经费等现象,这必然会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成为严重的心理挫折。另外,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力,对教师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不当,出现简单化、形式化的做法,态度生硬粗暴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来源。

第二,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若是学校管理者忽视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需要的特点,以对待体力劳动者或物品对象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师,也容易引起教师的挫折感。例如,将管理企业的方法套用到对教师的管理上,片面强调权威和集权,形成“一言堂”,使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权;“不讲人情”的刻板僵化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毫无弹性;对教师人格不够尊重,动辄以惩罚、处分相威胁等等,都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

第三,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学校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集体缺乏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学校管理者不善于恰当运用竞争和合作,而一味强调竞争,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也是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另一个来源。

第四,工作安排不当。工作安排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有两点是关键的:一是要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他的特长和才干,以利于满足其成就需要。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大材小用,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教师就会产生挫折感。二是使教师因努力和成就能够提高在学校组织成员心目中的地位,以满足自尊的需要,同时也带来物质和文化生活上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教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也会产生极大的挫折感。

第五,学校环境不良。教师的工作环境,例如通风、照明、温度、音响、卫生、布局、绿化等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产生心理挫折。

2.主观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主观因素有: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遭到挫折的目标的重要性、抱负水平、对挫折的忍受力等。

第一,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一个情境是否构成挫折,是一种主观的判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状态不同,在相同的挫折情境中,所感觉到的不适程度是不同的,挫折对每个人所构成的打击和压力自然也不同。例如,两位教师都曾路遇校长,向校长打招呼,而校长没有回应。一位教师认为,这表明校长对自己不满,这种感受给他的压力很大,从而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另一位教师认为,可能是校长正在考虑问题才没有注意到自己,根本就没有感受到压力,自然也不会产生心理挫折。

第二,遭到挫折目标的重要性。挫折感与个人的价值观是密切联系的。在个人认为最重要的目标受到挫折时,挫折感就深;否则挫折感就浅,甚至完全无所谓。例如,对于甲来说,未能满足提升工资的愿望可能是最大的打击;而对于乙来说,要求脱产进修未获领导批准才是最大的挫折。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中,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抱负水平。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一项工作前,为自己预定的质与量的标准。同一情境对于抱负水平高的人来说可能是挫折,而对于抱负水平低的人来说可能不构成挫折,或挫折程度不深。例如,同样在考试中得了70分,由于甲生为自己定的目标是90分,因此产生了挫折感;而乙生为自己定的目标是60分,70分标志着自己已经成功,完全不会产生挫折感。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定下了不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好高骛远,也是构成心理挫折的一个原因。

第四,对挫折的忍受力。挫折忍受力就是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适应能力,也称“自我张力”。挫折忍受力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当客观的挫折情境相同时,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可能完全不一样。一般说来,挫折忍受力低的人,几经打击就会造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忍受力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理条件。身体健康的人,其挫折忍受力一般要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强;二是过去的经验。挫折忍受力与个人的习惯、态度一样是经由学习而获得的。以往的挫折经验,尤其是早期生活中的不幸,往往会使一个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导致不敢面对现实,或缺少忍受挫折的勇气。与之相反,从小受到重视和爱护的人常常有一种深切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挫折忍受力就比较强。当然,受到过分保护也会降低挫折忍受力,一个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或遇到挫折就逃避,这样的人没有机会学会如何处理挫折,其挫折忍受力必然是低的。

二、可能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几种心理冲突

外部的困难情境可能是造成挫折的原因,而个人的心理冲突也是心理挫折的重要起因。与教师的职业特征有某种联系的心理冲突,常常是教师心理挫折的来源。

1.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使教师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教师的这一成就又是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德才上的成长作标志的。然而教师工作的特点,又造成教师在成功可能性上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成功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与成就需要的冲突。

教师成功可能的不确定性是教育工作特有的复杂性带来的。一个学生在德才上的成长,会受到遗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校方面又受到以往学校到现在学校、从领导到各位教职工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所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又必然受到学生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制约。所有这些内外、正反因素的交叉作用的结果,还要在一个长时期以后才能显现其效果。而任何一个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性都十分有限,失败时常发生,于是在客观上就产生了教师成功的可能性的难以把握,这就决定了教师主观上的成功愿望能否实现的不确定性。

既然教育工作的成功不是教师个人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的,而必须借助于集体的、甚至社会的合力才行,那么,如果学校领导脱离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教师团队建设,简单地激发和强调教师个人的成就需要,或只在教师个人努力上施加压力,结果就会加深教师的心理冲突,加剧教师的心理挫折感。2.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

教师身负培养下一代的社会使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其责任感会不时地受到工作疏离感的干扰,产生离职改行的念头。

所谓工作疏离感是指想与工作疏离的心理感受,它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产生:(1)工作本身不是自己的目标对象,而认为只是达到外加目标的中介手段。例如:成为教师只是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这就可能产生工作疏离感。(2)对工作成就的获得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有“无力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这一切,而产生工作疏离感。(3)对工作感受不到直接的、切实的意义。例如:觉得自己是在无奈地“哄娃娃”,天天上课像 “混日子”,觉得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就会产生工作疏离感。(4)缺乏对所在群体的归属感,而有孤立感,这也是产生工作疏离感的原因之一。

教育的工作结果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教师感到工作成功概率的难以把握,容易产生“无能为力”的感受;由于工作对象的“流动性”和工作成果的“集体性”,以及工作成果显现的“滞后性”,教师不容易切实地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加之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和趋势的影响,社会上对教育工作的轻视甚至忽视,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经济待遇等原因,使教师产生了较深的社会孤立感。这些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疏离感,从而使一些教师将工作视为暂时的栖身之地,一旦有可能马上就离开教师岗位,而无奈留下的教师只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而不将其看作努力的目标,这又反过来加深了教师的工作疏离感。

对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要针对疏离感的起因,有效地加强教师工作的丰富化程度以消除这种心理疏离感。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自尊需要是教师心理的重要特点,但是它却常常遇到和自卑感的冲突。教师自卑感的产生有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工作本身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如以前歧视知识分子的残余思想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如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间的不平衡,教育改革的发展缓慢,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相应的报酬,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也没有舒适的经济生活。不过,环境方面的原因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逐步被消除,而工作本身的原因,却要复杂得多。教师工作本身造成自卑感的原因,主要有难以确定的成功概率、工作对象的“流动性”和工作成果的“集体性”、学科知识的日渐落后(这是知识翻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水平提高所导致的)。人们的一般都认为:成就中的个人意义越突出,个人受尊敬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事知识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越容易受人尊敬。尤其是教师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他们的社会地位、工作、成就、受到的尊敬都高于自己,这时有的教师会产生成就感;有的教师却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时又要大力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崇高意义的认识,发扬献身精神以消除教师的自卑感。

4.多种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

很少有哪种职业会像教师那样担当如此众多的角色: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言行的楷模、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执行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医生。这使教师处于一系列内容广泛的角色期待之中,这些角色和角色期待之间必然地会有矛盾和冲突。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要承担如此众多的角色而且要符合角色期待,是难免出现冲突从而导致挫折的。例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要求教师执行纪律,而家长希望老师再给自己的孩子一次机会,于是产生了教师的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这是导致教师心理冲突的又一个方面。对此,学校领导首先要谅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实际要求要有重点,防止以“万能”来要求他们,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教师全面提高自己,扮演好各种角色。

5.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冲突

由于教师工作的任务主要在于介绍并传播历史上和现实中理想的、正面的、真善美的东西,他所接受和传播的是理想化的观念。教师工作的对象又是天真纯洁的青少年,容易按理想化来对待,因此就造成教师按理想化来希望和要求现实中的学生的情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理想的现象,发现社会存在着假恶丑的一面,理想化在现实中却不一定行得通。这种现实感与理想化就构成了尖锐的冲突。学校领导要使学校更加开放,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减少“书生气”,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三、应对教师心理挫折的有效措施

遭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反复出现的不良情绪,对个体具有消极的影响,常常会导致长期的紧张,难以集中精神,使个体的工作效率下降。对于组织来说,个人挫折也会影响到组织的功能。比如遭受挫折的人可能会无故缺勤,士气低落,不安心本职工作,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抵制组织任务和组织目标。因此,帮助个人消除挫折是学校管理者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领导者要正确看待和谅解遭受挫折的个人

组织中个人挫折的来源,多半与组织、与工作有关。因此,个人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涉及领导者,甚至直接指向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以宽阔的胸襟,运用自己的自制力灵活地处理。对于受挫折者的行为反应应采取宽宏大量,是高超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解决问题的气氛。实际上,这是创造了一种情境,提供了一种机会,让受挫者较好地宣泄他的情绪,恢复理智。领导者要耐心地倾听受挫者的诉说和抱怨。事实上,由于受挫者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理解力和意志力明显下降,说话过头,甚至做出十分荒谬的事。因此,对于受挫者诉说中的不合理之处,领导者不要急于批评、驳斥,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完。这样做既便于了解情况,又有助于受挫者将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加以解释,进行说服、批评。对于非原则问题,要学会谅解、容忍。总之,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处于心理挫折状态下的教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受挫折时的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非理智的反应。

2.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排除个人烦恼、提高个体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咨询人员与受挫者进行个别交谈,启发他多角度地思考,并出主意、提希望,使他解除烦恼,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独立地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3.思想教育

挫折是主观感受,与人的主观状态有重要的关系。因此,从根本上说,消除挫折和应对挫折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领导者要帮助受挫者分析原因,教育他们放弃不正确的动机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帮助他们正确估计挫折的后果。受挫者往往会把事情估计得过于严重,认为“永远不可挽回”、“全完了”等,领导者要帮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帮助他们修正目标,调整力量,制定具体措施,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增强消除挫折的信心,防止或减少挫折后的破坏性反应。

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领导者要善于展开话题,消除隔阂,改善关系。要以关心的态度、中肯的分析去获得受挫者的信任,使受挫者产生情感上的微妙变化,以达到转变受挫者思想的目的。在交谈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生硬的质问和对话。对受挫者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消除挫折的行为方式。

4.改善环境

领导者要尽可能地消除给个人造成挫折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在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工作安排等方面考虑到教师的感受和反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个人解决问题。

5.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

在实际生活中,个人遭受挫折以后的态度与领导者的关心帮助有关,也与群体的心理气氛有关,在充满关心、友爱气氛的群体中,遭受挫折的个人会从群体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在一个关系冷漠、互相戒备甚至互相敌视的人际环境中,受挫后个人的挫折感会大大加深,对后果的预想会特别严重。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群体,是减轻挫折感的重要条件。

6.自我调节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遭遇挫折,无一例外。挫折后当然可以求助他人,但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因此学会自我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宣泄情绪

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地压抑情绪,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度的宣泄。压抑会导致疾病,严重的可诱发精神病、癌症、高血压等。宣泄情绪的一般方法是主动与可信任的他人如亲人、朋友交谈,倾吐心中的积郁。当把痛苦全部倒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但切忌迁怒与人,不正当的发泄会导致不良后果。

注意转移

心情不好时,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快乐的情绪消除忧郁,使消极的情绪逐渐消退。从事体育和其他活动也是转移注意的好方法,如外出散步、骑自行车转一转等。积极运动着的肌肉产生刺激传入大脑,使人从其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忌呆在家里,一个人闷头体验不良情绪。

原谅自己,恢复自尊

出现挫折总有自己的原因,要敢于正视现实。既然自己犯了错误,造成了烦恼,首先要坦白地承认,然后,把内疚和失败扔到脑后。只有彻底摆脱失败,才能恢复自尊。坚信失败已成为过去,成功就在前方,用新的热情和经历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

从来不失败的人是没有的,失败而不失志、不失态才是成功者的特点。应当看到挫折也有好的一面,它会给我们带来经验、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任何痛苦的人是浅薄的、愚蠢的人。

挫折的忍受力是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的。在挫折面前怨天尤人,企图逃避,就失去了学习处理挫折这种本领的机会,也就不能具有克服挫折的能力。要善于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化挫折为前进的动力,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向葵 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程正方 主编.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钟祖荣 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何立婴 等编.

《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6.傅道春 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宋月丽.

《学校管理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8.贾晓波 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

9.朱益明 等编.

《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二篇: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挫折

来源:硕士论文 http:///

因心理挫折容忍力低频频引发的问题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在各种压力下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日益上升,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当代中小学教师因心理挫折容忍力低,其受挫后的非理智表现主要为:攻击反应、冷漠反应、固执反应、畏缩反应等。在媒体上曝光的问题大多为攻击反应事件,杨东平教授曾指出:教师暴力比学生暴力更为严重和可怕,没有比这种现象更深刻地暴露出教师素质的变异和教育品质的恶化.近年.亦有人大代表团代表提交的建议中,不少代表关注教育事业的各个 方面和出现的各种情况,经过实地调研后提出了建议: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建康.例如广西向惠玲代表认为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在表面上看这是教师本人严重丧失职业道德。但师德缺失的背后,教师的心理危机不能忽视.导致当前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折容忍力低的原因.

源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传统教育传承观念的冲突对学生而言,他们所处信息开放性的社会。知识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诸如网络文化、大众流行文化等,使原有文化成分创新并引入外来文化成分.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所带来的平等、自由、调侃和反叛等意识.在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冲击下,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教育文化传承观念的尊师~ 敬师~ 师道尊严意识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旁观、戏谑、反讽、凋侃、恶拉、甚至是反叛。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交往目标和行为方式上产生频繁的分歧或冲突。一度出现管不了或不敢管现象,在这样的地方或学校,已经发生了学校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这包括学生个体的觉醒和学生整体的觉醒,他们已经懂得借助先进科技和网络传媒,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经形成冲突。处理不当必将加 教学双方的隔阂,扩大代际之间的鸿沟,甚至滋生学生、家长与教师、学校的冲突.源于学校教育角色化导致学校注重选拔功能。师生关系变异学校育人功能式微,功利教育盛行,师生关系变异[?16s.标准化绩效评估加剧教师渴望在师生交往占据主动地位的迫切性,更加注重知识的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传统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荡然无存,在功利教育影响下,师生关系变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长期处于疲于应对机械、繁重、紧张、重复的教学.职业幸福感根本无从谈起,导致许多教师心理素质差.心理挫折容忍力低.中小学教师心理折容忍力低来源于生存受挫职业性质及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当生存需要受挫,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家庭出现问题,比如爱情、婚姻、子女人学就业问题;比如经济拮据、住房困难等,而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又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已陷入巨大的心理挫折压力之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比一艘黔审l业有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成绩排名、量化考核、职髂计定现象面前,中小学教师的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明显激烈,教师在这些无形的精神压力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疲惫不堪,心理负担加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自杀现象.特别是面对气愤的事件时教师心理挫折容忍力适应性差.基于一时气愤教师急于处理事情时,有时会被某种表面现象蒙蔽,产生偏倚,会影响教师对事件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德育工作中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淡薄,以及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的单

一、僵化,缺乏科学依据,缺少互动体验,长年面对校园内不断出现的学生打架、纠纷等琐碎问题.教师心理倍感挫折,失去教育耐心,方法简单粗暴.中小学教师增强挫折容忍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宏观层面:社会社会宣传、增进理解.关心教师就是关心教育,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对教师心理健康挫折容忍力正确认识、高度重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长期警惕、坚持不懈。真正做到多方努力,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增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挫折容忍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中观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有关宣传媒介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成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和诊断机构。准确及时地判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尽量避免超负荷劳动.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规定,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现象,不按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队,不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不与教师的评职、评先、调资晋级挂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帮助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推进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切实执行,积极促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多样性.给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教师心理不同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实现中小学教师上岗心理健康素养培训形式多样性、实用性.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上岗培训力求贴近实际。尤其是针对教师易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心理问题。以各类争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荐评选各类先模人物,对表现好、素质高的教师给予精神激励.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方式多样性.尤其要借助网络等形式,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沟通起来更加方便顺畅.网络上时心与心的交流. 既是师生感情融洽的纽带.有是师生沟通的快捷通道.微观层面:教师自身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积极主动提升挫折容忍力.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主体,教师只有正视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积极面对,有针对性的 进行培训提升挫折容忍力.多学习,培养爱的教育,积极构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人格魅力.例如美国着名教育学家保罗韦地博士用40年时间,收集9万名学生所写问卷,写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12种素质》,其中被学生广泛认可的教师素质有: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耐心公正、宽容以及幽默感等遇到棘手问题可以冷处理.冷处理,现在被人们引申为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艺术.当教师遇到某些棘手的问题时,暂时的冷处理比急切的热攻效果有时会好得多:

及时调节、自我适应、幽默人生法.教师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然开朗.遇到挫折,主动沟通,寻求支持.当教学活动中出现让教师感到挫折的问题.要学会积极主动和学生家长、学校方面沟通,甚至可以寻求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帮助。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日益普遍。因此中小学教师遇到解决不了的心理挫折问题时应学会主动沟通、倾诉和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多做运动,养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教师释放紧张和压力。缓解疲劳,减轻焦虑.运动不但增强体质而且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提高教师对困难挫折的应对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使教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适度积极情绪.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化阶段。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笔者认为索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中小学教师增强挫折容忍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投射作用,中小学教师增强挫折容忍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实现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处理师生关系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全社会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科学合理舆论导向合力,不断完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培训、治疗制度及机构,积极引导中小学教师增强心理健康挫折容忍力提升心理催康素养.

第三篇:22 心理应激与挫折的应对

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单选类型试题:

1)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B.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C.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D.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2)霍姆斯-拉赫压力测试中,下面哪一项的得分最高:

A.工作或业务改变

B.住所改变

C.丧偶

D.结婚

3)挫折具备哪些条件:

A.具有动机和行为

B.引起挫折的因素和境遇

C.挫折引起的情绪状态和体验

D.以上都是

4)下列哪一项属于不良应激因素中的急性应激源:

A.自然灾害

B.失恋

C.离婚

D.工作压力

5)“丧失自信、失眠、高度紧张、肌肉抽搐、消化道溃疡”以上症状出现于压力发展的哪一时期:

A.警示期

B.抵制期

C.衰竭期

D.以上都不是

6)常见的心理减压法:

A.阅读减压法

B.运动减压法

C.社交减压法及心理咨询减压法

D.以上都是

第四篇:挫折与应对

挫折与应对

案例1: 题目:自信心—前行路上一盏灯

小苏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由于毕业的学校只是一所普通高校,而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如今也不再是热门专业,再加上在学校又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和表现,小苏一想到要去面试就心里发慌。

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到了人才市场,小苏面对招聘方的提问紧张得话都说不清楚,尤其当别人要求他介绍一下自己的优点时,他就会觉得特没有底气,本来想好的一大堆台词都咽在肚里不敢说出来。到现在,简历是递出去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回音,小苏更加没有自信了,觉得毕业生那么多,自己完全没有竞争力,于是,他干脆不去找工作了,准备继续读书。受到挫折失去自信

因为家庭环境不怎么好,因此小梅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毕业后能进一家大公司工作。可是,本来自信满满的她没想到自己看上的每家大公司招聘都会吸引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而自己虽然也不错,但是跟别人比起来,公司自然要挑优秀中最优秀的,于是,求职屡屡失败,小梅的自信也随着一次次的失败而逐渐消失。而当她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把求职的对象瞄准在一些中小企业时,对方大多又要求有工作经验,而以她的资历,自然是不够资格。现在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对自己一点自信心也没有了。心理“充电”培养自信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高级心理咨询师邱驷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由此而产生焦虑和不安是自然的,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吃闭门羹,这也会给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容易产生“就业焦虑症”。因此,青年的自信心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自信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提高,邱驷指出,可以在专业咨询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些自信心训练达到促进交往能力、提高信心的目的。

自信心的培养可以通过七大步骤逐步形成:步骤1: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步骤2:要做最好的准备步骤3: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步骤4:要总结和整理自己成功的经验步骤5: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步骤6:放弃逃避的念头方能产生信心步骤7:要遵守自己所订下的约束

当做了某种程度的约束后再遵守这种约束时,由于实践导致了自我信赖,这种自我信赖是已经开始坦然面对自己的实证,因此信心当然也会跟着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成为了勇气与力量。

第五篇: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大学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专业不满意,学习不理想,身体不适,同学关系紧张,情感困扰,或者各种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大学生自己意义特别重大(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但不能应对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使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焦虑不安、退缩甚至攻击、轻生等。

一、挫折概述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的地。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有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即改变行为的方向,达到改变后的目标;如果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的话,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指挫败、阻挠、失意、失利、失败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挫折情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景因素,如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失恋等等。

2、挫折认知:指人们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

3、挫折反应:指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二、挫折理论

1、挫折——攻击理论

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的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

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既挫折感。

3、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由客观原因引起的挫折,叫做环境起因的挫折,即外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发展着。因此,作为每一个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人,必然会遇到自然因素引起的种种挫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例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以及由于自然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事故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无法克服的客观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甚至风俗习惯等,都可能是引起大学生挫折的因素。例如,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因家庭贫困而难于完成学业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挫折的原 因。社会环境造成的挫折对干人行为产生的影响,远比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要大。

3、大学校园的种种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大学生挫折的直接原因。例如,大学生对就读的大学不尽如己意。一位大学生这样写道:“高中毕业了,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考入XX大学,看到别的不如我的同学去了比我更好的学校,我感到委屈与愤懑。”人际关系也常常引起大学生挫折的重要因素。其中同学之间、异性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视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会使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稍遇挫折便无所适从。

(二)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 由主观原因引起的挫折,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认识等方面因素引起的,是指主体因素或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条件与需要发生冲突造成的挫折两种情况。

1、个体生理方面的因素,指个体的身材、外貌等生理方面的原因。由于这样的限制,使自己追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而造成挫折。

2、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由于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挫折的情况更为复杂。例如,需要的冲突、动机的矛盾能力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人际关系障碍、学习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创伤都是造成挫折的原因。

(三)突发事件

如亲人患重病或者猝逝,本人突患重病,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终止求学等等。这些突发事件极易形成重大挫折,还可能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

(一)积极的行为反应

一般而言,挫折使人表现出痛苦、焦虑、沮丧、愤怒等情绪状态。大学生应对挫折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以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缓冲,有助于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恢复心理平衡,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1、表同

这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自觉地效仿他人的优良品质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更加适应环境、社会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念和勇气。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就是运用表同的作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或者某些明星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作为自己表同的对象。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家境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经历相似或者相近的名人,更是他们表同的对象。大学生从表同对象的人生经历、奋斗或成功过程中获得信心、力量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2、升华

升华指个体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者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的,转变为符合社会引起的动机和需要,表现出富有建设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较高层次的境界和行为。升华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合理宣泄、消除焦虑情绪,弥补因挫折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保持心理平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3、补偿

在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个人的某一个目标无法实现时,行为主体会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从而以现实取得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受挫的补偿行为反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例如,补偿可以 相应减轻受挫后的消极情绪的压力。

但是,补偿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补偿选择的新目标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的发展需要,这时的补偿行为是积极的。如果补偿选择的新目标不符合社会规范或者有害于身心,只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心理满足,无益于心理健康发展,有时还会导致自暴自弃,甚至堕落犯罪,危害他人与社会。例如,某些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以学习以外的活动来补偿。提出:人生本是happy,何必整日study,找个漂亮的lady,天天都去happy。

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该采取积极的补偿行为,通过别的途径达到目标,东方不亮西方亮,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明确,行动正确,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4、幽默

当处境困难或尴尬时,心理比较成熟的大学生,会以幽默来化险为夷,在无伤大雅的情景下巧妙的处理问题,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幽默一下,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还有利于解除人际关系的僵局,促进人际交往,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举例,林肯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富幽默感的人,被人誉为一代幽默大师。有一次在演讲时,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他举着这张纸条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刚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 德国空军将领乌戴特将军患有谢顶之疾。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不慎将酒泼洒到了将军头上,顿时全场鸦雀无声,士兵惊骇而立,不知所措。倒是这位将军打破了僵局,他拍着士兵的肩膀说:“兄弟,你以为这种治疗会有作用吗?”全场顿时爆发出笑声。人们心中紧绷的弦松弛下来,而将军的大度和幽默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二)消极的行为反应

消极的行为反应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可能暂时缓解受挫者的紧张心理和消极情绪,但这种行为反应缺乏积极的意义,其后果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利,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另一方面还可能危害他人和社会。所以要避免受挫后采取消极的行为反应。

1、攻击

人们在受挫以后,在非理智情况下把愤怒或者某些消极情绪指向造成其受挫的对象——人或者事物,表现为对他人讥讽、漫骂、殴打甚至伤害,以及损坏物品等行为,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举例:1991年11月1日,卢刚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美国艾奥瓦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未获得该大学D.C.斯普顿特1000美元的论文奖,开枪打死与该论文奖评比有关的6人后,开枪自杀。大学里发生的一些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现象,一般都和大学生受挫后的攻击行为有关。攻击行为往往发生在那些缺乏生活经验,比较简单、鲁莽、冲动性的学生身上。通过攻击行为虽然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懑与不快,但并不能消除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同时危害他人与社会。

2、倒退 倒退行为,指受挫者在受到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诸如幼稚等反常行为,一般称为“装小”。当人们受到挫折以后,如果以成熟的成人的行为方式面对挫折,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受挫者为了避免,放弃已经习得的、成熟的、成人的正常行为方式,而恢复使用早期幼儿幼稚的方式加以应付,从而减轻内心的心理压力。如遇到困难时,像孩子般的号啕大哭,因不愿承认错误而耍赖或喋喋不休,做事没主见,盲目相信他人等等。因为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在遇到困难或不开心时,偶尔哭闹一下,显得正常且容易被他人接受。但如果经常使用,或借此来博得他人的同情和关注,以避免面对现实同情的痛苦,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3、固执

一些大学生受到挫折后,往往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反而盲目地重复导致其受挫的无效行为,这就是固执的行为反应。认准了准确的道路奋勇前进,不达成目标不松懈是执着;一意孤行,沿着错误的方向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为固执。

4、反向 一般来说,个人的行为方向和他的动机方向是一致的,即动机发动行为促使行为向满足动机的方向进行。但是,有些大学生受挫后,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这种把自己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被允许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以掩盖自己的本意,避免或减轻心理的压力的行为反应,称为反向。例如,自卑者有时会表现的反常自负;有的大学生对某异性非常倾慕,由于害怕遭到拒绝而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长期运用反向行为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

5、压抑

压抑指个体把自己意识不能接受的观念、欲望、冲动、情感和痛苦经验,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之不能进入意识而被遗忘,从而避免痛苦。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那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影响人们日常心理和行为,并且一旦出现相近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和伤害。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而且会引起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6、文饰

即文过饰非的行为反应。当个体达不到追求的目标时,为避免或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维护自尊,总是要在外部寻找某种理由或托辞对自己的行为给予某种合理的解释。文饰的行为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酸葡萄”反应行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反应是一种借着减少或否定他难以达到的目标,而夸大目标的缺点来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二是“甜柠檬”行为反应。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遍寻不着,只找到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柠檬味甜,正我所欲也。”甜柠檬反应是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缩小或者否定它的不足之处。文饰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遭遇,影响了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和做出积极的改变。因此,长期使用,会使自己不去认真吸取教训,放弃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以至于降低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7、投射

投射又称推诿,是受挫者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愿望、冲动、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转嫁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上,以摆脱自己内心的紧张心理,从而保护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这样回答老师:“我们的班长还在后面!”以此减轻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8、轻生

轻生是受挫者受挫以后表现出的一种极为消极的行为反应。在现实中,由于 受挫者反复受挫,周围缺乏帮助,又找不到摆脱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受挫后失去理智,而采取以自杀方式消除内心紧张。某些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无助之中选择了轻生这种不该选择的消除内心紧张的方式。据1992年我国“首届全国危机干预暨自杀研讨会”的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自杀人数达14万~16万,每天约400人自杀,学生占1/4,其中以大学生居多。另外,大学生生活在社会当中,一些对大学直接影响的事件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有的因一时缺乏理智而选择了轻生,结果令人惋惜。

五、提高挫折承受力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人生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以哭脸相迎。一位失败者去拜访一名成功者。他来到成功者门前,看到了一扇漂亮的旋转门。他轻轻一推,门就旋转起来,他在旋转门中转进去,看到成功者正站在自己面前。“你能不能告诉我成功有什么窍门?”失败者虔诚地问。成功者用手一指他的身后:“就是你身后的这扇门。”失败者回过头只看见刚才带他进来的那扇门正慢慢地旋转着,把外面的人带进来,把里面的人送出去。成功者说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人是带锁的木门,成功快乐的时候就打开,而失败痛苦时就关闭,把自己锁在黑暗里。有的人是旋转的玻璃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痛苦,总是让自己的心灵之门旋转起来,把失败和痛苦旋转出去,让希望和未来旋转进来,在旋转中找寻机会,把握未来,找到一个新的人生舞台。”

面对挫折,你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全看你能否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所以,引起挫折感的,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激、冲突本身,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有时候,正是因为受挫者的想不开,才导致挫折的产生。

(二)积极应对挫折

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大学生要采取科学、理智的方式应对挫折。遭受挫折时,要避免愤怒、生气,避免自暴自弃。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温度0摄氏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况下呼出的水汽。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入白鼠体内,几分钟后,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回消耗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愤怒导致情绪失控,发生了某些悲剧。一般而言,遇到挫折时,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补偿、幽默等是较佳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挫折承受力

首先,大学生应该具有挫折心理准备。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心理准备,将挫折的出现视为正常的大学生,比对挫折毫无准备的更能接受挫折,正确应对挫折。

其次,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个人的期望水平应该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期望过高,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碰壁,使自己总是处于失败折磨中,不仅有损自尊,还可能因为严重的情绪冲突而有碍于身心健康。都是,期望同样也不能过低,这样只能泯灭自己的斗志,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跳蚤能够立即轻松地跳出来。一般跳蚤能跳的高度,是身体高度的400倍。如果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板,跳蚤就会一次次撞在玻璃上,不过,它很快就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所跳的高度,只在玻璃板下面跳动,再也不会撞到玻璃上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拿走玻璃板,跳蚤仍然在原有高度跳动。一周以后,它虽然还是不停的跳动,但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但我们奋斗失败后,如果只是不停的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从而降低自己的目标,最终会因为害怕挫折而一辈子过着平庸的生活。

最后,可以采取正确的自我疏导和合理宣泄方式。受挫后,心理上会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果不能妥善地化解,大学生会出现攻击、轻生等消极行为反应。因此,采取可控的、合理的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对于大学生十分必要。自我疏导是大学生受挫后,提高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主动与他人倾诉,从而消除受挫引起的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疏导方式,实际上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运动宣泄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体育运动是受挫后“攻击”行为方式的合理化,或攻击行为的一种替代方式。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增大了呼吸量,加速了新陈代谢过程,调节了大脑神经活动,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人际交往,都有利于受挫大学生恢复受挫后的心理平衡和恢复自信心。

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踏入社会,很难面对风风雨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有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认为自己的命不好。贝多芬说的好:“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苏格拉底也曾说:“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挫折孕育成功,挫折磨炼意志,挫折某种程度上说是生活中的一笔财富。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应对挫折、勇敢地承受挫折!

下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 泸县海潮镇高寨学校 杨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挫折,了解挫折及其价值 能力目标:懂得战胜挫折的方法,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冷......

    正确处理教师心理挫折之拙见

    正确处理教师心理挫折之拙见 长山镇那嘎岱学校薛 晶 教师心理受到挫折后,或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或产生畏缩性心理行为,失去自信,消极悲观、孤僻离群、知难而退…… 作为学校校......

    挫折心理测试题

    挫折心理测试 年级姓名得分 心理学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 1.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自认为遭受挫折......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这个概念,出现在我们教师脑海中的时间已不短,但直到如今,许多教师这种辅导意识还很薄弱。而事实上这种教育理念,是适应时代要求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培训总结

    暑期教师心理培训总结桠溪中心小学 周莹 转眼间,本次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学习已结束,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此次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其重要性,明白了教师......

    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挫折问题的研究

    论文标题: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挫折问题的研究 工作单位:姚安县弥兴中学姓名:白彩华联系地址:楚雄州姚安县弥兴中学邮编:675303联系电话: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挫折问题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

    应对挫折,走向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经过紧张的中考,你们以自己的实力迈进了高中的大门,开始了你们的高中生活,这是你们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你们准备好了吗? 向往完美本是人的天性,谁都希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