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取的外交战略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
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
要性.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两大阵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既可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如何把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弄清,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把问题细化,通过精读第一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第一段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把重大的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通过精读 “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阅读77页第三段“一边倒”方针实施的成效来进一步说明其必要性。第二,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假设: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课堂方式上,让学生自我思考和合作讨论结合起来,老师补充相关史料。
播放“毛泽东访问苏联”影视片段
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知识链接] :在国际关系形成两极化的背景下,有人希望执政后的中共走一条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不仅中共的敌人不愿意看到新中国站在苏联一边,就是作为中共的朋友党外人士、甚至党内的部分同志都认为,走一条美苏之间的中间道路,可以利用矛盾,掌握
主动,有利于新政权提高国际地位。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要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共同纲领》则以严谨的语言规定了“一边倒”政策的确切含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未必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政策:站在美苏之间,利用矛盾,掌握主动,有什么不好呢?中国80年代后执行的“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的对外政策,不就是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吗? 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共除了“一边倒”以外是没有别的选择的。
从中美关系看,中共在46年6月前,曾多次强调未来的中国将与美苏英等国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毛泽东还曾指出:“如果美国及其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但是,美国国务院指示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前往北京。新中国刚一成立,美国就急忙宣告承认国民
党政府。
从中苏关系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苏联对1935年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持怀疑态度。1945年斯大林电报“如果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可能”,1949年斯大林“希望中共沿长江停止进攻”的意图。这些,都为中共所抵制。因此,当时中苏关系十分微妙。在当时,如果真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的可能。
再者,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中国站在苏联社会主义一边,也就站在了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力量一边。
2、第二个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答案要点: 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78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通过精读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播放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
[知识链接] :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被作为英国向中国西藏发展势力的基地。英国在西藏享有一系列特权。印度独立后,在西藏问题上采取原英国殖民利益的立场。期间,阻挠解放军入藏、提出派兵来亚东江孜换防、西藏地方政府在印度支持下,提出在印度谈判的无理要求。印度屡屡要“依旧例” 来指导与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印度的种种无理要求受阻后,尼赫鲁总理提出谈判的要求。1953年12月31日,中英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首次了著名的、后来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策思想。双方经过努力,于1954年4月29日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及有关换文。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首次在国际文件中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周恩来多次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中缅总理还发表了联合声明,重申了这些原则。中印两国总理还发表了联合声明的这一天,1954年6月28日,也就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纪念日。中越领导人柳州会晤期间,胡志明主席首先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1955年西哈努克亲王表示,他的国家决心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家政策的指针,并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应用它。
老挝首相克特表示老挝完全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尼泊尔政府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新是国际秩序的正当办法。
1955年4月,在印度新 德里召开的有16个国家225名代表参加的亚洲会议通过的决议声明“完全支持中印两国总理宣布并得到其他许多国家支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各国相互了解和和平共处的坚实基础。一时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印地语译音“潘查希拉”之声响彻亚非大陆。
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国与其他一系列国家签订的关于双边关系原则的正式文件包括《中美上海公报》和《中日联合声明》中,都包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至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文件中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世界的途径”,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聚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历久弥新)
3、第4个问题:
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
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理解,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
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今年正好是亚非万隆会议五十周年,可补充相关时事,如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历史的时代感。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中国本来参加会议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途中又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进行中,一些代表又对中国进行攻击。所以,中国是在会议上的作为直接决定会议的成败得失。“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中国以大局为重,撇开分歧,强调合作,最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一致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
播放影视片段: “万隆会议”
[知识链接] :
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五个发起国之间曾经有过争论。巴基斯坦、锡兰不原邀请,印尼、缅甸支持,缅甸总理吴努甚至表示,如果不邀请中国,他就不出席。最后,以邀请日本为条件。国民党特务(毛人凤)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中,1955年4月18日开幕当天,伊拉克、土耳其把共产主义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相提并论;菲律宾“不希望亚非国家屈从于外国统治者”;泰国称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他们攻击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的卓越贯彻,使会议取得巨大成功。很多代表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 寻常的合作态度”;“会议的重要特点是中国代表团在促进友好
谅解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亚非会议是民族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关系中独立行为主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后世界一个重要历史潮流的体现,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卓越外交,不仅是对会议的贡献,而且也是对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登上国际关系舞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新课程要求体现出开放性的精神,课堂学习只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历史课程资源是最丰富的。上述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继续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图书馆书店翻阅相关内容,甚至可以走访一些长者、学者等。
四.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投影
仪演示)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见解”的要求是新颖。
1. 问题研究:(投影仪演示)
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可补充一些史料,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第二篇: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论文)
浅谈我国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是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外交战略做一些简单分析。
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
(一)影响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二)大国关系稳中有变,斗争因素不断增加。中国与大国关系继续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沟通渠道畅通,双方元首已多次会晤,战略经济对话也是多次举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公开表示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中俄关系保持平稳高位发展,在汶川地震、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奥运等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事件中,俄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中俄在黑瞎子岛举行了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在能源合作方面,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将在俄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澳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密切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在政策对话、扩展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开发清洁能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仍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防范两面下注,继续在台湾问题、涉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三)军事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热点问题继续升温。近年来,中国周边军事竞争更加复杂尖锐,日趋激烈。美国加速了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的工作,在捷克和波兰建立了反导基地。美国继续推动武器研究和更新,还计划组建“全球打击司令部”,专门负责对洲际导弹和核导弹部队的指挥和管理。为了应对美国部署全球反导系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取消裁撤驻科泽利斯克的导弹部队三个团的计划,在俄西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以应对美新的反导设施实施电子压制。俄海军也将参与有关计划,除了试射导弹以外,俄还在乌拉尔、太平洋、波罗的海、地中海等地相继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并在近15年来首次在大西洋举行军演,向西方展示自己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大国在外空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和俄罗斯再次在日内瓦共同向裁军谈判全体会议为防止外空军事化进行了努力,但美国仍是强烈反对。美国不顾其它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发射导弹摧毁其一颗间谍卫星。各国担心美国此举是测试其新型外空武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将外空用于防卫目的的《宇宙基本法》,标志着日本对宇宙开发一直奉行的“非军事”原则已开始松动。同时日本内阁还成立了宇宙开发战略总部。
(四)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新疆云南等地多次出现暴恐事件
二、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概述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方针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周边各国的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主张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中国的外交优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日益被公认为解决国际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稳定和发展了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协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外交成果。我国与世界各大国关系基本面保持稳定,各领域互利合作持续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发表了《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中俄边界问题已全部解决。中印边界第13次谈判已经举行,中印边界谈判进入实质性前行阶段。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各阶层会晤和磋商频繁,共同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国继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渐入佳境”,中国与东盟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新兴国家关系更加密切,协调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宽,协商机制日趋健全,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后,无论今后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国将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对待领土海洋争端,中国主张有关国家以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办法,避免局势恶化升级。在争议得到彻底解决前,各有关方应避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行动,以维护地区稳定。对于有关争议,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仍不失为破解难题的可行思路。
第三篇:习近平外交战略新思维解读
摘要:本文从历史坐标和现实坐标两个方面分析了外交战略的新背景,进而阐述了习近平外交战略新思维:主动思维、立体思维和底线思维。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战略 主动思维 立体思维 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曾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认知做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主席无论是在国内国际认可度上,还是在本国人民信心度上都排名第一位。
今天的“习式魅力”不仅受到中国民众的高度认可,更已经是风靡世界,从全面深化改革,到“打虎”“拍蝇”“猎狐”,从“中国梦”到“亚太梦”,从周边外交,到谋篇全球,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魅力领袖习近平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信心和温度,展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新思维。
一、新坐标――外交战略新背景
习近平的外交战略新思维,是与中国外交战略发展阶段和当今国际形势息息相关的。
(一)历史坐标――外交战略新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首先,1949年春天,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方针,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的“两条线”战略。到了70年代,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缓和,毛泽东提出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的“一条线、一大片”联美反苏战略。
面对举步维艰的新中国外交,毛泽东一步步打开外交格局,重新竖立起大国风范。毛泽东对新中国外交的探索和他的外交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使中华民族重新树立了自信和自尊。朝鲜战争的胜利真正让我们站立了起来,奠定了中国外交的基础。面对美国核武器的威胁,毛泽东喊出了“一切原子弹都是纸老虎”。面对帝国主义的恐吓,毛泽东更是提出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的精神力量在今天依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强调的是一种自信。到了小平时代的中国外交,更加务实,强调的是一种实际。小平同志对中国地位、世界形势审时度势,做出两点精准的判断,第一他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二中国要发展必须要对外开放,这两点判断在今天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实行的是“不结盟、全方位”外交战略。邓小平提出了高超的28字方针外交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体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
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一步步探索自己的外交战略,由弱到强,在今天已不须仰他人鼻息,成了世界重要新兴大国。
(二)现实坐标――外交战略新形势
今天国际形势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战略重心在逐渐东移,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亚太地区的形势日趋复杂,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特别是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迅猛崛起,导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国际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强烈声音,一些大国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并不欢迎,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太,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中国周边不断制造热点,为中国发展崛起制造障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充满疑虑,质疑中国是否会重蹈霸权的覆辙。中国这个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局势日益复杂严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
二、新外交――外交战略新思维
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访问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访问强调,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中国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块头。中国的外交战略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实延续的依然是小平同志的政治主张,这是总的外交战略没有变。但最近几年从中国外交上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中国外交在积极谋新谋变。那么外交战略新思维究竟新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主动思维
习近平外交思路强调“奋发有为”四个字,从语义上讲,这比“有所作为”,更为进取,中国外交越来越注重下“先手棋”。
第一,这种主动性的第一个方面体现在走出去。自2013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迄今为止共出访30多次,行程遍布五大洲的国家,在世界刮起强劲中国风。不仅领导人走出去,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理念也带到了世界每个角落。习近平主席外出访问所到之处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既拉近距离,又解释了疑惑,这是中国外交的首创,一种外交的大手笔。
第二,主动思维不仅表现在走出去,更突出的是请进来,也就是我们的主场外交。2014年中国举办了亚信上海峰会和apec北京会议,让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厚积薄发,惊艳全球。今年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为中国提供了又一次“主场外交”的重要舞台,全球治理的中国声音推动g20框架下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第三,中国外交的这种主动,还显示在负责任上。我们开始不再回避敏感问题,对于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叙利亚问题、南苏丹、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事务上越来越多发出中国声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做负责任大国。中国外交的负责任还体现在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义务,中国已经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1]。
习近平外交战略的主动思维体现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立体思维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外交的一大特色是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使外交布局更具立体性,这种外交布局的立体性具体表现在点、线、面、体几个角度。第一,从点的角度来看。这两年中国外交出现个新词是“点穴式”外交,就是对于一国的短期访问,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习近平特别重视同俄罗斯关系,中俄两国战略协作相互支持加深,中俄经贸合作升温加速,两国更是对外宣称在重大核心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中俄关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美国。中美之间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对我国的发展崛起有担忧和疑虑,害怕中国崛起之后会挑战他世界霸主的地位[2]。习主席主政之后,不断为解决中美关系做出努力,从2013年庄园会晤,到2014年瀛台夜话,再到2015年白宫秋叙,主题就是中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第二,从线的角度看,主要就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最近这几年我们对外开放强调四个字“互利共赢”,原因是中国发展得太快,牵动了各方利益的神经,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们中国向世界宣告,“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但“一带一路”创造的成果和利益是世界各国共同分享的,“一带一路”成为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第三,从面的角度来看,有几个方向。
非洲与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习近平访问非洲,提出“真”、“实”、“亲”、“诚” 的中非关系,强调先巩固与传统朋友的关系,再处理棘手问题。
同时,提出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时,彻底弥补空白的就是去了一个国家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加勒比是众多国家组成的小集团,习近平访问过程中与加勒比众多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这是中国外交不断努力的重要方面。此外中国外交还越来越重视其他的地区,比如欧洲,中欧关系发展良好。
第四,从体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访问非洲的时候,说我们中非从来都是中非命运共同体,访问东南亚的时候倡导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在出访欧洲期间,还多次提到了“利益共同体”的概念[3]。
习近平外交战略的立体思维体现大国战略,意在亚太、谋篇全球。
(三)底线思维
如果说前两个特点是顶层设计的话,那么第三点注重的是底线思维。习近平的外交方针总体上是刚柔相济,首先是以“和”字为先。但是,近年来,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外交强调“两个决不”“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领土主权问题是我们的核心问题,中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在南海我们明确告诫某些国家,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面对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史上最严厉的制裁―2270号决议,同时中国坚决反对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敦促有关国家慎重行事,不得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底线思维。
习近平外交战略的底线思维,体现大国原则,国家利益不容侵犯。
习近平主席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加进取的姿态,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习近平外交战略新思维不仅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更会对未来国际格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篇: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地处国家众多而又关系异常复杂的亚洲地区,而且幅员辽阔。中国的这种地理位置和特征导致了中国既不像美国等大国那样,没有多少邻国,并且实力都比较弱。美国两面濒临大洋,只有两个国家与其接壤,并且实力都无法对其够构成威胁。可以说美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它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走向强大的。而中国又不像那些小国那样,由于国土有限,邻国不多,而且可以依附周边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是相当难制定的!可以说唯一可以与中国相“媲美”的国家也就只有俄罗斯了。俄罗斯也是一个邻国众多而且周边关系复杂的大国。
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不但国家众多,而且面积大小,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对外战略,军事实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
现在我们就从北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一一评析———— 位于中国正北方的国家是蒙古。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外蒙,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辛亥革命后,由于中国内地忙于革命,外蒙在沙俄的支持下开始谋求独立。后来的苏联也积极支持和帮助外蒙的独立运动。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承认过外蒙的独立。二战时在没有中国官员参加的情况下,外蒙独立地位的确定成了美英获取苏联对抗日本法西斯的条件和牺牲品。二战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向苏联做过交涉,但由于失败而被迫承认外蒙地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曾做过努力,但由于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有求于苏联,所以在交涉失败后只能承认外蒙独立的现实。
我曾听到过很多朋友说,外蒙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应该收回来。我曾经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由于外蒙很穷,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外蒙的经济联系,并加强对内蒙的发展扶持。让外蒙看到内蒙的好,中国的好,从而自动使其重新回归中国。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外蒙已经独立了,你再怎么做他们也不会放弃既得的独立地位的!想想新疆就知道了,经济发展了独立的倾向反而更强了,这就是民族独立倾向。
蒙古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俄罗斯和美国也都已经意识到了蒙古的战略地位。尤其是美国与蒙古多方面经济军事合作的展开,大力援助其经济建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且在其国境内安装针对中俄的军事侦查设备。让中俄感到很不安。外蒙很穷,并且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很强,并且地处中俄两大国之间。正确的对策是,抓住外蒙的特点加以利用。
中国应该更加加强对蒙古的援助,加强与其的经济联系,使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考虑到其内陆国的地位,没有出海口只有利用中国出海。中国应该加
强其对中国出海口的依赖。使美俄利用其对中国采取不利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其国家经济命脉依赖于中国而大大收敛。充分做好中俄之间屏障的作用,并且联合俄罗斯抵抗美国对蒙古的渗透和利用。
第二个要谈的就是俄罗斯了。
俄罗斯自从叶利钦时代就注重与中国的关系,在普京时代更得到了大踏步前进。由于刚上任的梅德韦杰夫会继续继承普京的外交战略,所以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从领土问题解决之后,中俄之间已经消除了结构上的矛盾,可以说中俄之间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冲突矛盾。可以说两国相互之间越来越依赖彼此了。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应该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尤其是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上的合作。北约东扩,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地建立,车臣问题,伊拉克问题等等上,俄罗斯都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在台独,藏独,“东突”,人权等问题上,也相当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中俄之间还应该加强军事上的合作。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中国唯一的武器来源就是俄罗斯,应不断加强俄罗斯的对华武器出口。
在经贸上,中俄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还应该不断加强经济往来。
在能源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本国能源的不断减少,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的进口。中国的能源安全就成了一个问题。来自中东的石油要走水路,很容易受到美国、印度等国的威胁。中国应不断拓展多方位的能源来源渠道。而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有利于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由于中国的不断强大,俄罗斯开始减少了对中国的军事出口,并且国内也有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中国应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往,使其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战略。让其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于俄罗斯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中俄只有联手,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中俄将是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亲密两级。
第三个要说的是朝鲜。
中国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中国曾经帮助过其抗击美国的入侵。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朝关系应该是很稳定的。
朝鲜的经济水平现在是相当落后的。现在韩国想统一朝鲜。但是应当看到,如果朝鲜不爆发战争或特大的饥荒等灾难的话,短期内是不会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的。如果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将是相当不利的,朝鲜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不然的话美军将直逼中国的边界,对中国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而且韩国的野心也是相当大的。韩国人一致认为中国的朝鲜族地区是韩国的领土。韩国人在收回朝鲜后,肯定还会对中国的朝鲜族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对中国将是相当不利的!
所以中国应将强对朝鲜的援助,使其能够维持住政权。
对于朝鲜核问题,中国应采取在国际上反对朝鲜研制核武器,劝说朝鲜放弃的态度。这样才会是中国不会陷入孤立的局面。也会是朝鲜免遭美国的打击。事实上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六方会谈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要说的是韩国。
韩国经济水平比较高,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应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往来。
在军事上,韩国有驻韩美军的存在。中国应依靠其庞大的经济总量来是人口和面积都很小的韩国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迫使在如果中美开战时能够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文化上,由于韩国受中国的影响较大,中韩之间应该不断加强交流。
在下一个国家是日本。
日本是世界第二好经济强国。中国应加强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科技。
中日之间的矛盾有很多。比如历史问题,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中日之间应该把矛盾尽量缩小到最小。中日关系的特征是在经济上一直比较热,而在政治上时冷时热。这是中日之间的特有的特点。两国之间尽量宣传中日友好,这样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好处。加强中日之间的国家互访,政党交流,民间交往。让日本民众和政治人物知道,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日本是利大于弊。做这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创
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因为在短时间之内双方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东海和钓鱼岛对于中国的长远利益是相当重要的,绝不能向日让步和妥协。等到中国强大了,在和日本叫板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怕等,越等对中国越有利。
在往下就是东盟国家了,他们可以一起来讲。
中国现在正努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本身当年东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抵抗共产中国的,而且中国与环南海诸国有着南海之争,并且多国于美国关系密切,这就决定其战略意义相当重大!发展得好,未来东南亚很可能成为中国的“后院”!
对于南海问题,中国应采取与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相同的对策,不用操之过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未来东盟国家将会相当依赖中国。而且中国正在研制自己的航母,等到有了航母之后,中国就有了收复南沙诸岛的资本和实力了。南海是中国的南海,未来的中国对于它的需要将是相当大的,南海一定要收回!
对于具体国家来说,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大量的华人存在,加强他们对中国本已淡化的的中华民族民族认同感对中国在东南亚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泰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在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比较大的作用的国家,中国应加强与其的合作。之前提到的中国要投资泰国的新运河建设,不知为什么这两年又没有了动静,不过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是相当重要的!应该继续关注。缅甸,老挝,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比较牢固,而它们在东盟国家里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中国应加强对他们的援助,加强和稳固与稳定邻邦的友好。对于越南,应该有两手政策,越南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近几年由于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今年有了金融危机的征兆,大快人心!
往东南拐就是印度了。
印度本是个大穷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印度的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如中国,但印度的软件业很发达,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工业。中印这两个人口大国在21世纪必将大展宏图,他们将成为未来多级世界的两极。中印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现在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现象!而摆在中
印面前的最大矛盾就是领土争端问题。面对这个现实,我认为中国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解决与印度的领土划界。首先,中印有争端的领土除了水资源丰富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略意义。不像东海,钓鱼岛,南海等那样,对未来中国的全球战略有着相当大的战略意义。即使搁置争议,未来的解决,也是相当困难的。争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印两败俱伤。随着中国的强大,环南海诸小国将无法与中国抗衡,而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度也是将会成为未来强大的大国,而且拥有核武器,与之斗争还会使中国腹背受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开展谈判,双方互相让步,对等平分,解决争端。这样中印出于战略考量,很可能相互妥协。这样中印就不存在矛盾的基础了,未来的世界只有中印联手才能实现双赢!中印联手可以打击美国的联印抗中的政策,而印度也不想为了美国而与中国激烈对抗。
对于夹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应采取像蒙古和朝鲜一样政策,在中印之间起到屏障作用。一直以来,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相当依赖和受制于印度,也希望减少对印度的依赖,实现中印的均衡。中国应在此寻找到一种平衡,将强对两国的影响力。
对于巴基斯坦,中国不能忘离这个老朋友。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加强与伊斯兰国世界的关系有好处。而将强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关键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打击新疆东突分子的分裂活动。还有就是牵制印度,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在印度洋站住脚,为开拓在印度洋的利益打好基础。
对于中亚与中国接壤的三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加强与其的能源合作,与俄罗斯一样,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包括三国在内地的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将强成员国在政治,经贸上的联系,将强反恐合作,打击分裂势力(中国主要还是东突势力),防止美国对中亚的渗透。对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边疆稳定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会不断加强。中国越发展同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就紧密,这样对中国就越是有利。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小国依赖中国,大国不敢抗衡,这样战争的几率就会减小,这样就能实现中国的全球战略。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可以维持的。
在未来将成为世界多极化的各级中,有三个与中国相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战略,还将是相当复杂的。怎样处理与这些周边大国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拉拢小国是相当重要的,其次还要合纵连横,在这里边有很多古人的智慧可以挖掘!
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要做的就是为自身的发展和稳定营造和平的周边和世界环境,埋头发展,等到中国强大之后还有什么不好办?
未来的中国必将走向强大!
第五篇: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13XXXxxx1班 xxx 20***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以下我将对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形势和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外交战略定位做一次简要分析。
一、中国周边形势
1、南海争端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 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 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是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朝鲜核武器
2016年1月6日上午,朝鲜第四次核爆举世震惊。其实,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所以,朝鲜说,它的威胁来自美国,所以它拥核是“迫于无奈”。其实,朝鲜的核遏制力只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非什么保卫主权和生存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是如此,朝鲜在安全上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何况,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再看看第四次核爆后朝鲜发表的声明:自主权不受侵害下不会用核武器,自主权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核武器,此次氢弹试验标志着“我们的核武器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朝鲜这份声明意义,因为,对 朝鲜来说,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存在主动出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朝鲜拥核充满了担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朝鲜是否拥有核武 器,而是它的不可控性。一个退出了六方会谈、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两度撕毁朝鲜停战协定,且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世袭制国家,如何让人放得下心?因此,可以断言,朝鲜第四次核爆引发的危机是深层次的,它威胁最大的不是美国,也不是南韩,而是中国。就目前朝鲜核武的科技水平及级别,美国太远它够不着,南韩用不着,但对我们国家,却是真正的威胁。
3、钓鱼岛主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钓鱼岛至今仍被日本占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始终是中日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日本却不顾历史钓鱼岛,断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了此轮危机。通过钓鱼岛事件的产生及发展,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首先,对于中方面来说,钓鱼岛事件日本的步步紧逼,导致了中国与日本矛盾加深,关系紧张。中国政府乃至中国人民都不能原谅这一行为.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双方在经济以及政治方面联系十分密切,但是此次钓鱼岛事件,激化了两国的矛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给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蒙上了阴影,尤其是在经济上,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及旅游业都受到了一定波及,乃至中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中国虽说经济以及军事实力都可以跟日本较量,但是目前开战的话,中国也将会付出惨痛代价,就两国而言,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海战上较中国占有一定优势。更 何况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他在军事上是有实力的,再加上美国等一些大国的幕后操控。一旦开战,美国与日本就将联合。在加上中国的南海问题,东南亚一些小国必 定会趁此机会攻击中国,那中国必将是腹背受敌。国际矛盾一旦产生,战争一旦开始,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安定与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将会全部落空,而党的一切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另外,日本的损失将会小于中国,美国则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其可以从中坐收渔利,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4、俄罗斯是友也是敌
说起中俄关系,可以说错综复杂。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苏之间才真正建立起了平等的友好关系,但好景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才又一次出现了和解。
此时世界局势也开始了新变化,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世界上突兀的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这种一超独大的局面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且这个超级大国不断对中俄实行战略遏制与围堵。在这种态势下中俄不断被迫走近,结成了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联合状态。然而就在中俄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大背景下,却能不时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不正常的战略行为:与越南保持高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还在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除越南之外俄罗斯还与印度保持着高度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的航母、舰载机、导弹无一不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联。
众所周知印越一个是中国西南邻国,一个是中国南方邻国,且都与中国有着领土争端,这种争端也一直缠拌着三国,使三国关系始终起伏不定。而俄罗斯是中国北方的最大邻国,与中国有着几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这种地缘关系处使俄罗斯对中国有着战略图谋和战略防备之心。于是和印越这两个于中国有着领土 争端的国家,达成稳固的军事关系,就成了俄罗斯的战略设计,与印越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之势,战时既可以相互牵制中国,又可以共同合击中国。是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布局。
而且中俄关系发展到了今天,俄罗斯还以应对美国太平洋战略为借口继续加强与印越的战略关系,这点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俄罗斯与中国互为邻国,两国现已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从战略上也达成了联合应对美国威胁的战略合作。但中俄的贸易也始终处在低水平的阶段,虽然因为石油的原因,中俄贸易于2014年开始剧增,但也是一种局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不是俄罗斯人不会与中国人做买卖,而是俄罗斯人不敢大规模的向中国开放。他们担心的是一旦中国人大量涌入俄罗斯。就会造成中国人口以和平的方式迁入俄罗斯。最后占据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因此俄罗斯即使任凭经济低迷也不愿意向中国高度开放。我想这就是俄罗斯一面于中国谈联合,一面防备中国的战略。可以预见,未来一旦美国不再对中俄形成威胁,那时中俄必然会成为最大的战略对手。
二、中国未来数十年外交战略
随着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增强;同时也导致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加、不安心理增强以及个别外部势力不怀好意的“介入”加深。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坚持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友好合作,推动建设和谐的周边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界定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我们的周边外交也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
首要协调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第一个要谈的就是俄罗斯,自从领土问题解决之后,中俄之间基本已经消除了结构上的矛盾,中俄之间的合作互惠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冲突。尤其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因此应该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在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中俄应该抱团取暖、相互支持。要充分认识到中俄只有联手,才能共同迎来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也不能不对俄罗斯的阴暗的战略图谋有所提防。而防患于未然的手段除需要对俄保持军事平衡和对印越保持强大战略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要真正构建一个现代的中美俄三国相互制衡的大的战略关系。
接着就是印度。不可否认,不远的将来,印度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现在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而面对中印的最大矛盾仍是领土争端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解决与印度的领土划界,要开展积极有建设性的谈判,双方互相让步,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以实现在未来的世界中的双赢目的!
其次,就是在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上,中国要继续实施制度均势战略。中国要现实地认识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历史存在和实际利益,以不损害美国重大利益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但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行径和无理挑衅要有坚决反制的措施和手段。
第三,要协调好与其他邻国的友好关系。继续巩固发展与巴基斯坦的传统睦邻友好往来,增进互信友谊。
加强与蒙古的经济联系,使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尤其中国应该加强蒙古对中国出海口的依赖。充分利用好蒙古屏障的作用,设法抵抗别国对蒙古的渗透和利用。
大力巩固与朝鲜的传统兄弟友好关系,只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和行动,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很稳定的。最后要说的国家是日本和菲律宾。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也是大国,尤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应加强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这对我们都有利,同时中日之间的确矛盾有很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短时间之内双方很难解决的,要有诚意和耐心,可以心平气和地慢慢谈,也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眼下面临着日本极右势力不断抬头、军国主义逐渐复活的不利形势,对关涉我们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坚决不能向日让步和妥协半步,更要勇于应对、敢于斗争,有些时候采取果断措施和强硬手段也是很必要的。
菲律宾虽说是穷弱小国,却不顾我们之间的传统友好,在一些外部势力怂恿下,多次挑起事端,一再侵犯我们的领土主权,公然视我们的忍耐退让为可欺,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友善菲律宾广大人民的同时,也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倚强凌弱”的心里包袱,该坚决的时候一定不要手软,既要显示我们捍卫主权的决心,也要让那些顽固不化者明白一再无理取闹、得寸进尺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邻国,我们就要本着国不分大小、不管强弱的原则,一概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一同共创世界繁荣。
总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会不断加强,中国越发展同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因此我们必须智慧头脑,妥善周边外交,使我们未来的中国不断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