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游记》在清代的文本传播
《西游记》在清代的文本传播
许勇强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本文旨在对《西游记》在清代的文本传播背景、传播机制及特点等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全真教的复兴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清代《西游记》诸评点本凭借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势,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多而繁复的特点,尤其是在版式上出现多种版式共存,插图以人物肖像为主并愈为逼真的特征,同时出现盗版现象。
关键词:《西游记》;文本传播;清代;传播机制;传播特征
《西游记》自成书便以各种形态开始其漫长的传播历程,其中文本传播是其整个传播史上最主要的传播形态。与文学创作一样,《西游记》的传播必然受制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而这些背景又制约着小说文本的传播机制,从而使清代文本传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西游记》文本传播的背景
影响小说文本传播的首要技术条件是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清代印刷业和文学传播的进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社会相对安定,印刷业保留有完善的古代传播渠道,继续着明代的繁荣。清代的活字印刷,除沿用泥、木、锡、铜、铅等活字外,还发明了磁活字,即“泰山磁版”。清代木活字印书比明代更加盛行,套版印刷,在清代前期有相当成就。入清以后,传统版画艺术虽然在顺、康、雍时期,尚有部分佳作不让明代,但整体而言,日见衰落,在乾嘉时期一度走向低谷,到道光后,传统版画艺术和套版印刷都一蹶不振,戏曲小说中虽然也附有不少插图,但刻工拙劣粗率,难有佳作。清代的出版印刷在官刻、家刻、坊刻方面都有所成就。与明代一样,通俗小说的出版主要赖于私家刻书和民间书坊。清代坊刻继续繁荣,还出现了同一书坊几代人连续经营的情形,如康熙年间的“同文堂”,一直延续到咸丰年间。雍正年间的“芥子园”一直延续到同治年间,其间刻印了《西游真诠》,有些书坊还有专门化的色彩,如康熙年间的“啸花轩”专刻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
到了清朝后期,“西学东渐”思潮使中国原有的出版业作了几乎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更新。铅印术和石印术传入中国,对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较之传统的雕版印刷术,铅印和石印印刷速度很快,印刷品价格低廉,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小说插图上,石印术采用照相转写法,使插图绣像渐趋精美,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插图艺术,使小说插图绣像复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盗版及重复出版现象严重。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出现了一大批民族资本主义出版企业,它们逐渐取代官营书局和教会印书局。虽然此时还共存有一些雕版印刷组织,但自此政府刻书出版,私人集资出版和书坊书肆为单位的出版格局走向瓦解。而且明清两代经济发达,民众的购买能力较前代大大提高。而与买书相比,在清代还有一个更为经济的方式,即小说的租赁。李家瑞《清代北京馒头铺租赁唱本的概况》中就谈到,“以前北京的馒头铺(俗称蒸锅铺),除了卖蒸食的东西以外,还做一种附业,就是抄写唱本租赁给人家看,差不多每一家馒头铺都是如此。”[1](134)乾隆三年,广韶学政王王烈奏请禁毁淫词小说时也提到市场上的租赁情况。嘉庆二十三年诸联《生涯百咏》卷一中“租书”:“藏书何必多,《西游》、《水浒》架上铺;借非一瓶,还则需青妖。喜人家记性无,昨日看完,明日又租。真个诗书不负我,拥此数卷腹可果。”[2](387)
清朝虽然大兴文字狱,对出版事业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清代后期又受外国入侵影响,国势衰弱,新兴出版体系逐渐确立,传统出版业趋于瓦解,但总体来看,仍不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梁启超说:“其时刻书之风甚盛,若黄丕烈、鲍廷博辈固自能别择仇校,其余则多有力者,欲假此自显,聘名流董其事。乃至贩鸦片起家之伍崇曜,亦有‘粤雅堂丛书’之刻,而其书且以精审闻,他可推矣。”
[3](131)
其次,在清代前期,影响《西游记》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清代全真教的发展。全真教于金大定年间由王重阳于河南终南山所创。该教教义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丘处机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成吉思汗的军营,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徒弟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详述经过及旅途见闻。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仍称全真道。明代全真道势力相对较弱,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在这一度复兴时期,一批道士将小说《西游记》伪设为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用其道义进行大肆评点,以扩大其教的社会影响,从而造成《西游记》传播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最后,清朝社会思潮变迁,一方面清代前期儒学道统衰败,一方面清代晚期小说观念进一步革新。宋明以来儒学末流“以明心见性之空音,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社会上充斥着道统衰败、空疏清谈的学风,早在明清之际,便引起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尖锐批评,如顾炎武指出“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今儒学者“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惟精惟一之说”[4]稍后的文人继承这一批评思想,在小说批评中将其作为评点的主导思想之一。清代晚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小说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
[5](33)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虽然其目的是提倡新小说,但客观上确实进一步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小说被视为“小道”的观念,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从而一方面鼓励人们积极从事小说创作和理论批评,另一方面促使更多的人去重新认识和关注古代小说。
二、《西游记》文本的传播机制及效果
清代《西游记》在文本形式上以评点本为主,在评点内容上各述己见,表现出独特的批评视野,在文本内容上以增插“唐僧出身故事”为清本的主要标志,而在具体语句增删程度上又有细微的差别,插图内容和数量也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诸本凭借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势,利用不同的传播机制,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1、《西游证道书》的文本传播
自李评本开《西游记》评点先河,清代《西游记》评点本更是层出不穷,最早出现的为汪象旭、黄周星评本《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其刊刻约在康熙三到四年,文盛堂刊刻。现北图善本室有藏本,其最初由孙楷第发现于日本内阁文库,并介绍给国人,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介绍:
清初原刊本。目录题‘钟山黄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正文题“西陵残梦道人汪憺漪笺评”;“ 钟山半非居士黄笑苍印正”。板框高营造尺六寸四分,阔三寸二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六字。板心上顶格题“证道书”,中题“古本西游第几回”,下题“蜩寄”。明本《西游记》,皆不言撰人,如陈元之序,且以为不知何人所作。自汪象旭此书,始以为丘长春作,“证道”之说亦自此书倡之。首冠以虞集序,次《丘长春真君传》(原注:出广列仙传及道书全集),次《伭(作此字)奘取经事迹》。
[7](78)
[6]
《西游证道书》作为清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本子而广为流传,是与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分不开的。首先,整理、修补文本内容。其一为删削全本中绝大部分的诗词偈语和几近全部的复述性文字。全本中多达七百余篇的诗词偈语被《证道书》删为二百余首,而且保留的诗词中也是多半由长诗改为短章,或只保留了两句一对。其二为增插唐僧出身故事,《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回评曰:“童时见俗本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履历,浑疑与花果山顶石卵相同。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读者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8](600)于是删去介绍唐僧的24句诗,增补唐僧出世为第九回,合并原来的第九、十、十一回为第十、十一两回。其次,首次标明作者,从而确立此书“证道”之说,开以道家阴阳五行理念来附会小说情节的先河。评点者于卷首伪造了一篇元代著名文人虞集的序文,其中便有“此国初丘长春真君所纂《西游记》也”之语,序文后又附以《丘长春真君传》。从而使此说在清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为定论,在它影响下的几种清代版本也多采用此说,但同时也引起部分学者的质疑,如阮葵生、纪昀等人。再次,同为评点本,“证道”本与李评本不同的是,此书对《西游记》文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修订,成为最为流行的评点本,后来坊刻本,“如怀德堂本怀新楼本,评人于汪象旭、黄太鸿外更加入蔡元放、金圣叹、陈士斌、李卓吾诸题,实不过于每回之后节录此书总评数条,亦从此书出者,非集释本也。”[2](186)最后,减少插图,仅有十七幅。据孙楷第介绍:“前附“仙诗绣像”共十七幅。右图左诗,刻绘均极工细。第一幅“悟彻悟提真妙理”图,左下方有小字曰“念翼”。按“念翼”当即胡念翊,乃有名绘手,笠翁《无声戏》原本图,即其所绘。”时,插图出现新的特征,详见下文。
[7](78)
至《西游真诠》此后的评点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西游记评注》基本上都采用了《西游证道书》删改过的文本进行评点。清代唯一的一部全本《新说西游记》虽以明代百回本作为底本翻刻,却采用了唐僧出世故事,将其插入孙悟空大闹三界之后作为第九回,而将原本的第九回至第十二回等四回文字重新调整分割成第十回至第十三回,《西游证道书》对其的影响可见一斑。
据《小说书坊录》载,《西游证道书》另有九如堂乾隆十五年刻《西游证道书》二十卷一百回、怀德堂刻《西游证道奇书》一百回本。随着翻刻本《西游真诠》的出版,《西游证道书》原本随之失去流传的优势,直至最终流失不传。
2、《西游真诠》的文本传播
康熙丙子三十五年有《西游真诠》笺评本出,成为清代最流行的本子,孙楷第将其列为《西游记》三大通行本之首。据《明清善本小说丛刊·西游真诠①》,其书首为虞集原序,字体端正,每半叶六行,每行十六字。目录题“嘉平金人瑞、西陵汪象旭澹漪、山阴陈士斌悟一子、温陵李贽卓吾全评阅”。十卷一百回,正文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八字。
《西游真诠》的最大版式特征为改变插图内容。目录后附图十幅,右图左文,具为人物肖像图,文为对右图中人物的简单介绍。再据《古本小说集成》录《西游真诠》为芥子园刊本,也是绣像本,有图二十幅,图后附有赞词。图像依次为如来佛、李老君、唐太宗、魏徵、唐僧师徒和其他仙妖等;题赞署名者为玉湖钓叟、紫霞散仙、友鹤道人、指迷老人等。此概受当时绣像小说潮流的影响,小说插图一般只有人物没有配景,抛弃从前小说插图中无关紧要的程式化的景物描绘,集中笔墨表现人物。而且一幅图往往只表现一个人物,插图合刻于卷首,类似于人物肖像集。另外,其评点在继承《西游证道书》关于小说作者和小说主旨的论断的同时,进一步将小说情节逐一对应为演绎道家教义的材料,并否定了明代文人以心学诠释小说的思路。在评点形式上,舍弃了夹批这一评点形式,只有回后总评,且评语冗长,最多者长达二千字。在文本内容上,相比较《西游证道书》,它参照明刊全本对被删文字有所恢复,其总字数据徐朔方统计达五十万言,增加了五万字左右。
此书清代刊印最多,据《小说书坊录》载有十几种,详见下文。其中联墨堂刻《绣像西游真诠》一百回本,据柳存仁先生《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介绍为芥子园板中小型的本子,现为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书,伦敦英国博物院也藏有一部。
3、《新说西游记》的文本传播
据《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新说西游记①》,书首为张书绅“自序”,每半叶五行,每行八字,为草书。次为张书绅于乾隆戊辰年秋七月题“总论”,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四字。次为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次为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全部经书题目录共五十二篇”,每半叶十行,每行字数不等。次为“中节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目录共讲二十七篇。次为张书绅“全部西游记目录赋”。全书无插图。而据味潜斋石印本,则在此后还有“新说西游记图像”二十幅,第一幅为“如来佛”,末幅为“犼精”,该幅左下题“元和吴友如绘”,有印章为“吴嘉酣印”。又正文每回尚有题图一幅,每四回为一组,全书凡一百幅。从传播角度讲,此书的特点有二:
其一,与上两种本子不同,它是唯一名符其实的全本。明刊本的繁本俱无唐僧出身故事,而清代诸本如上文介绍,删除了大量的诗词偈语等内容。《新说西游记》其文字内容据李评本原本(而非世本)进行修订,并据《西游真诠》增加第九回唐僧出身故事。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体现了张书绅的求全倾向,„„另一方面,张书绅从小说全书结构着眼,以为这一故事有关‘大章法’、‘大关锁’,实不可或缺。”
[10](93-94)
[9]
其二,改变评点视角,以《大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来诠释《西游记》,使之成为儒学之异体,在清本系统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在批评形态上,序跋、总评、总论、回前回后评、夹批一应俱全,可谓集大成之作。其以《大学》评注《西游记》的动机也有二个,“一是针对当时读者特别是数家批评对作品的误解。„„二是对其时儒学道统衰败、空疏清谈而不关事务的学风表达不满。”
[10](95-96)
据《小说书坊录》载,分别还有善成堂刻《新说西游记》一百回、其有堂乾隆十四年刻《新说西游记》一百回(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晋省书业公记乾隆刻《新说西游记》一百回、上海广百宋斋光绪十六年石印《新说西游记》一百回、邗江味潜斋光绪十四年石印《新说西游记》一百回等。今存“晋省书业公记藏本”和清乾隆己巳(十四年)堂刊本(后还有石印本)。其中“晋省书业公记本”是初刻本,始见于乾隆戊辰十三年,余皆为翻刻本,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中有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其对《西游记》“邱作”提出质疑。
4、《西游原旨》、《西游正旨》的文本传播
据《明清善本小说丛刊·西游原旨①》,卷首为重刊西游原旨序,每半叶六行,每行十二字,为嘉庆二十四年题。次为“悟元子注西游原旨序”,每半叶五行,每行十三字,为嘉庆六年题。次为“楼云山悟元道人西游原旨叙”,每半叶六行,每行十三字,为嘉庆三年题。次为“悟元子西游原旨序”,每半叶五行,每行十二字,为嘉庆已未仲春题。次为“西游原旨序”,每半叶五行,每行十二字,为乾隆戊寅孟秋题。次为“再序”,每半叶五行,每行十二字,为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春月题。次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祖本末”,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次为悟元子刘一明著“西游原旨读法卷首”,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三字。次为“西游原旨歌”,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次为“重刊西游原旨目录”。正文前有插图八页,右图左文,具为人物肖像图,文为对右图中人物的简单介绍,与《西游真诠》相似。正文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
据《小说书坊录》载,分别有常德护国庵嘉庆二十四刻《西游原旨》二十四卷、常德夏复恒嘉庆二十四年刻《西游原旨》一百回、常德同善分社分别于嘉庆二十四年刻《西游原旨》二十四卷一百回、同治二年刻《西游原旨》二十四卷一百回。此书原本于嘉庆十五年(一八一零)刊于甘肃,不存。今存本为其门人夏复恒于嘉庆二十四年重刊于湖南常德。《明清善本小说丛刊·西游正旨①》书正文中无插图,现见版本因十回前俱缺,故无所得知正文前是否也有插图。此书存道光己亥眉山何氏德馨堂刊本,又名《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又有何廷椿道光十九年刻《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一百回。
在以上诸本的传播过程中,《西游证道书》的影响最为广泛,其次为《西游真诠》和《新说西游记》,其中《西游真诠》现存的版本最多,《新说西游记》作为清代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全本以其内容优势前和独特的评点视角而与前两个本子鼎足而立。
三、《西游记》在清代文本传播的特征
清代的《西游记》传播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继承了明代的传播特征,后期则因西方新的印刷技术的传入而表现出新的版式特征。从小说版式来说,从清初延至近代的一段时期,小说版式即有传统的木刻本,也有石印本和铅印本。小说中的插图绣像虽然在顺、康、雍时期,尚有部分佳作不让明代,但整体而言,一度衰落,在乾嘉时期一度走向低谷,随着石印术传入中国,它采用照相转写法,使插图绣像渐趋精美,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插图艺术,使小说插图绣像复兴。从文本形式上讲,则以小说评点本为主流。
具体而言,与明代相比,《西游记》在清代的文本传播表现出以下两个时代特征。第一,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清代《西游记》现存版本繁多。与明代现存版本相比,清出版本清一色为评点本,同一本子,在清代刊刻次数也最多。以《西游真诠》为例,分别有翠筠山房康熙刻《西游真诠》一百回、吴郡崇德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刻《西游真诠》一百回、芥子园刻《西游真诠》石印本一百回、京都敬业堂乾隆刻《西游真诠》一百回、金阊书业堂乾隆四十五年刻《西游真诠》一百回、大文堂刻《西游真诠》六卷、世德堂刻《西游真诠》二十卷一百回、竹兰轩乾隆刻《西游真诠》一百回、东昌书业德(或作书业德记)光绪十九年刻《绘图增像西游记》一百回、竹西琅环书屋咸丰二年刻《西游真诠》二十卷、佛山连元阁刻《西游真诠》一百回、光华堂刻《西游记真诠》、联墨堂刻《绣像西游真诠》一百回、上海扫叶山房光绪十、十一年刻《西游真诠》一百卷、上海校经山房光绪十年刻《西游真诠》一百回、上海广百宋斋光绪十五年铅印《绘图增像西游记》一百回、上海焕文书局光绪十九年石印《绘图增像西游记》一百回等。另外据李时人《〈西游记〉版本叙略》,还有乾隆四十七年敦化堂本、光绪初翠云山房本、光绪十年良月校经山房校刊本、光绪十六年广百斋校印巾箱本等多种[11](169页)。
除上面所提刻本外,还有明本的清刻本,如杨致和《西游记传》今尚存嘉庆本和道光本。嘉庆本封面题“唐三藏出身近文堂藏板”。首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绣像,半页一幅。次“新刊西游记传目录”,计四十一回(实际正文内不标回数)。首页:“西游记传卷之一 齐云杨致和 天水赵石真校 龙江聚古斋梓”。卷三“新刊唐三藏出身全传之三”。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四卷四十则。道光本:封面“绣像西游记全传 堂梓行”。首页:“绣像西游记卷之一 齐云杨致和编 天水赵毓真校 绣谷锦盛堂梓”。卷二、三、四题“新刻唐三藏西游全传”。上图下文,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四卷四十则。
[12] 从以上诸本可见,清代出现了传统印刷与近代印刷并存的兴旺局面,即有抄本,也有刻本,还出现了印本,尤以石印本为多。乾隆朝即出现了《西游真诠》一百回石印本,还有排印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在石印本出现以后依然有一些传统刻本。
第二,石印术大多采用照相转写法,使其具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缩印功能,如芥子园《西游真诠》即为小本。二是图像照印功能,因其省却了原先的“刻工”环节,图像绘制的重要性得以大大增强,小说中绣像刻绘更加精美,极大地促进了通俗小说的绣像与插图的普及。
石印技术首先使小说文本插图的内容有所改变,抛弃从前小说插图中无关紧要的程式化的景物描绘,集中笔墨表现人物,出现了人物肖像图。而且插图的艺术水平也大幅提高。如芥子园刊小本《西游真诠》,插图凡20幅,颇精,深得读者喜爱。自光绪十四年至十六年间,石印图像本通俗小说的出版迎来一个小高潮,点石斋、同文书局、蜚英馆、鸿文书局等书局,共计推出《儿女英雄传》、《镜花缘》、《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西游记》、《今古奇观》等数十部小说(包括同一小说的不同版本)。综观上述诸书,大多开本宽大,纸墨优良,文字清晰,图绘精美,堪称通俗小说石印图像本的佳本,较之清代后期的木刻小说版画,诚有上下之别。如清代后期(1888)上海邢江味潜斋的《新说西游记》石印本,二十幅绣像及二百幅插图,由海上画家吴友如亲笔绘制图像,有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谓:“此书旧有刊本而少图像,不能动阅者之目。今余友味潜主人嗜古好奇,谓必使此书别开生面,花样一新,特倩名手为之绘图。计书百回为图百幅,更益以像二十幅,意态生动,须眉跃然见纸上,固足以尽丹青之能事矣。此书一出,宜乎不胫而走。洛阳为之纸贵。”[2](365)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插图的艺术质量。
另外,光绪三十二年(1906)焕文书局石印还出了彩绘本:《五彩绘图西游记》。石印技术还促使盗版现象的出现。味潜斋《新说西游记》的图像后即被人盗印,光绪十九年(1893)焕文书局石印《绘图增批西游记》,书首二十幅绣像,即盗印味潜斋本,甚至连第二十幅“吼精”左下角“元和昊友如绘”的题署,亦未削去。
综观《西游记》文本在清代的传播,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清代全真教的一度复兴、社会思潮的变迁,清代《西游记》诸评点本凭借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势,利用各自不同的传播机制,表现出不同的传播效果。与小说文本在明代传播相比,清代小说文本传播表现出多而繁复的特点,尤其是在版式上出现多种版式共存,插图以人物肖像为主并愈为逼真的特征,同时出现盗版现象。参考文献:
[1]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7.[2]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A].亭林诗文集[Z]卷三,四部丛刊本.[5]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M]卷一,北京:北大出版社,1989.[6]黄永年.西游记前言[A].北京:中华书局,1993.[7]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8]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9]参见吴圣昔.评李安纲西游记论的版本基础[J].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10]竺洪波.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李时人.西游记考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12]李时人.“四游记”版本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第二篇:《西游降魔》影评(共)
《西游降魔》影评
——越界的冲动,拼贴式的的狂欢
拿《搜索》中富豪沈流舒对叶蓝秋“不让座”事件的笑评做个引子:“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谁不想找个地方撒撒野啊”。虽是一句笑评,却影射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语境。撒野就是颠覆,通过打破既往的程式,发现新的形式,从而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中获得心灵的狂欢,慰藉那掉队的灵魂。星爷一路走来,把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去深度的拼贴式狂欢挥舞的气象万千,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西游·降魔篇》问世了,星爷华丽丽的从台前转到幕后,划了一道标准的成功人生轨迹应有的弧度。这部电影中,我依然感受了星爷那试图消弭边界的革命般的努力。
既有“越界”,就应存在一个叫做“边界”的东西,以作为“穿越”的对象。但是,文论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为划界是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能承认“差异”,并在“差异”中不断进行“越界”的动作。永不停歇的划界和越界,是艺术作品永保生机的不二法宝。《西游·降魔篇》中,我们还能模糊看到《大话西游》的影子,至少唐僧团队的四人组合是不变的,但是它又距离我们既往的审美经验如此遥远。该片把唐僧四人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蓬头垢面拿本儿歌三百首干降妖除魔工作的是唐僧,因怨生恨的大鱼兼美男子是沙僧,满面油光一受伤就变成拥有无敌战斗力的野猪便是猪八戒,无恶不作整个一“金刚”造型的猩猩成了孙悟空的原形。同时,我们在码头看到了《功夫》的影子,在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原形上看到了科幻片的影子,舒淇的“房车”更是融老《画皮》中姥姥、《诸神之战》中冥界的“引渡人”以及蒸汽朋克风格于一炉,最后秒杀“金刚”猴哥的如来神掌更是尽想象之能事,甚至让我想起了生物课本中的末梢神经和细胞壁。星爷把看似随手拈来的多种元素进行了一番极具创意的重组和移位,那越界的冲动如此狂野,以至把拍电影和电影本身之间的边界也“穿越”了。空虚公子花钱请人为他的出场推车撒花,舒淇在林中自导自演试图诱骗唐僧洞房的雷人段子中,坏掉的喷血机不停喷血,舒淇“导演”大批“演员”,都让观众笑得极其彻底。
越界的冲动让人难以给《西游·降魔篇》贴上某个标签,拼贴式的狂欢让观
众彻底放松了一把。入场时的“观影攻略”说:你会笑着笑着就哭了,也会哭着哭着又笑了。日益忙碌的人们或许就想在电影院尽情的哭笑一下,这样的宣传语也恰到好处的调动了观众的消费欲。笑,显然已经成了很好的卖点。而这部电影最难得的是,会借你一双眼睛让你发现电影形式本身的意义,会让你在哭过笑过后有所回味。
第三篇:《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2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降魔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1周星驰的最新电影《西游降魔篇》终于上映了,很多人都走进了电影院去观看,当然我也不例外,正是寒假,有是春节,怎么能错过星爷的电影呢?星爷不矫饰不矫情、不高估也不低估观众,甚至不太考虑观众,只是特别坦诚而执着地讲要讲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记得以前看星爷的采访,讲他从无线艺人班出来去当了少儿节目主持人,最恨小孩的他不得不耐心跟小朋友“鸡同鸭讲”。我觉得,这么多年,周星驰依旧还是那个和一帮小朋友自说自话的主持人。
说道对星爷的喜爱,真是犹如滔滔江水啊!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来说说《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吧!《西游降魔篇》是那两部随着网络时代出现备受推崇的《大话西游》的真正续篇。
尽管一再强调降魔篇对大话西游忠诚的延续或致敬,但降魔篇还是有着自己的新的尝试。这些尝试主要是技术层面的:3D和特效的引入,妖魔鬼怪的'现实主义造型,还有诸如“驱魔人”这样国际化的角色设计??除了个别实在有些雷人的特效场面,和过于恐怖的可能让一些观众不适的画面,总的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值得观看的电影。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2大年初一,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周星驰的最新电影《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里,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让满面油光的猪八戒,化身俊男,头插宫花、肩背靠旗,以京剧里武生的扮相唱念做打,再被舒淇演的驱魔人一拳打回猪头原型。这态度如从前一般有趣,形式却比从前高级,换做当年的周星驰,一定让舒淇开骂:“你知不知道,你穿成这样奇奇怪怪,又依依呀呀,还做这么莫名其妙的手势,半天就是不说话,真的很讨厌诶!你是猪头,就不要装嘛!诶,你背后的扇子,借我玩一下。”
因为有态度,又因为这态度坦荡和酣畅。西游写的是魔的故事,说的全是人话。这,多难得。
有这最大的优点在,我的确可以无所谓什么3D的抢钱、特效的瑕疵,以及故事的牵强,反正我也从没指望过周星驰变成卡梅隆。我也不在乎《降魔》里,星爷充满自恋地反复对自己致敬,一个有诚意暴露自己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导演,能讲的东西的确只有那么多,所以反复讲不是问题、关键是讲得是否精细、讲得是否有趣、是否在重复的道具里,寄托了情怀和情感,在变化的细节里,讲出了时间的痕迹。
我相信《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将是继《大话西游》后的又一部经典杰出电影。
第四篇: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篇一: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在星期一的晚自习上,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四个班去大电教室看电影。我们非常兴奋,能看电影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进入大电教室,然后每个班按顺序坐下来。
电影开始了,给我们播放的是《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叫陈玄奘的驱魔人总认为世界大爱是为民除害。于是他来到河边为民除妖,最后妖怪化成人后陈玄奘未能降服此妖还被痛打了一顿。不料在这一刻又来了一位女驱魔人把妖怪降伏了,所有的居民都很感谢这位女驱魔人,陈玄奘问了那位驱魔人的名字后便回到了他师傅那,陈玄奘给师傅讲了今天的故事师傅也给他讲了鱼妖的故事,听完了故事后,师傅让他去找在那高家庄的猪妖。陈玄奘来到了高家庄碰到了上次那个女驱魔人尽管他们两人连手也无法将猪妖打败,最后他们两人逃了出来。回来后他的师傅让他去找传说中的妖王之王孙悟空去降伏猪妖,于是他起程去找孙悟空启程前师傅告诉他孙悟空在那五指山上找一座老庙,庙里有一座佛像高一千多尺宽两千多丈。陈玄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孙悟空。孙悟空让他把猪妖引来,在孙悟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收服了猪妖。可孙悟空又用陈玄奘对他的同情让他帮孙悟空解除了莲花封印,出了封印后的孙悟空恢复了本性。随妖气来的空虚公子、天残脚等人,均被孙悟空杀害,孙悟空把如来的佛像打破了。于是陈玄奘用大日如来真经把孙悟空打败,并把猪八戒、沙僧以及孙悟空收为自己的徒弟。
暴虐的沙和猪,都反而是可怜之人,这何尝不是说我们每个人呢?每个我们看不惯的甚至穷凶极恶的人,又有哪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伤害呢?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电影,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本性是善良的,有些,只是被魔侵蚀了,我们只要唤醒他的本性。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真、善、美,就可以让你所向无敌。
篇二: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西游降魔篇》。它是周星驰 导演的,内容精彩,丰富有趣,可好看了?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热闹的,人来人往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天,小女孩的爸爸逗小女孩玩,可不幸被鱼妖吃了。失去了爸爸,小女孩悲痛欲绝,这时,来了一个人,自称陈玄奘,是个驱魔人,想把这个鱼妖除掉,要唤醒他心中的真、善、美,可却被打了一顿。后来,一个女的驱魔人把他制服了,他就是沙和尚。
第二个妖怪是一个猪妖,猪妖变出的许多虚幻的东西,都被他一眼看穿了。而且里面许多人,全是用沙子变得。后来,猪妖露出了真面目,可是玄奘和女的驱魔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打败猪妖,只是让猪妖受了点伤,变成了一头野猪。后来,玄奘的师父对他说:“只要在五指山下找到孙悟空,他可以制服猪妖。”玄奘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五指山。他在莲花洞上找到了孙悟空。可这个孙悟空凶狠狡诈,诡计多端,几次骗玄奘把他放出莲花洞。后来,孙悟空把猪妖制服了,可玄奘却上当了,放出了孙悟空。这时,又来了三位驱魔人,可都打不过孙悟空。那个女的驱魔人也跟其他三位驱魔人一样,被孙悟空化成了灰烬。这时,陈玄奘立地成佛,变成了唐僧,唤醒了孙悟空的真、善、美。接着便和沙和尚、猪八戒一起去西行取经了。这就是后来的西游记。
本来的《西游记》,孙悟空是主角,聪明机灵,可这里孙悟空却凶狠狡诈。人,本性是善良的,可有些只是被魔侵蚀了。真、善、美是人的心里最重要的!故事中,玄奘的勇敢让我佩服,他整天带着一本《儿歌三百首》驱魔,还称《儿歌三百首》为“驱魔大典”,要唤醒妖怪心中的真、善、美。他什么武器都不带,凭着一本《儿歌三百首》制服天下所有妖怪。他多勇敢啊!那个女的驱魔人一路上都非常爱玄奘,可玄奘总是说她是神经病,可是,她最后变成灰烬时,玄奘却悲痛欲绝。唉!一些东西,他在时,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必要,可是,等到他失去了,才感觉到他是最重要的啊!
篇三: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昨晚一家人去看了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总体感觉有些失望。这种失望不仅仅是因为笑星周星驰没有出演,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的设计构造上失衡,明显的头重脚轻。降伏水妖部分拍摄大气沉稳,而从第二部分开始突然有些无厘头,这种过渡反而形成了巨大落差,前后对比无疑使观众倍感失望。
但从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上还算完整,可谓纵贯到底。回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一篇观后感写得不错,特转载如下,以和诸位分享。
《西游降魔篇》表达了四个字——放下执念(作者不详)
一个电影能够很好的表达一个主题,就足够了。水妖,猪妖,猴妖,驱魔女,玄奘心中都有自己的偏执,执念,皆如此。
鱼妖,突出仇孽,原本善良,在河边为了救一个孩子,结果被误以为是人贩子,将其打死并抛尸河中,任鱼群野兽饮其血,食其肉,怨恨难平,化作半鱼半兽的水妖,回来报复村民。
猪妖,突出情孽,原本生的跟猪一样丑,是个情种,对媳妇无比痴情,结果媳妇嫌他丑和一个美貌男子通奸,还合谋用九齿钉耙将其打死,他因爱成恨,积怨成魔,常化作美貌男子,誓要杀尽天下所有爱慕美男的女子。
猴妖,突出恶孽,阴险狡诈恶毒残忍,渗透着妖气、兽性、狡猾、狂傲,执意认为自己被镇压了500年了,足够了,有什么罪孽,有什么恶业,都已经偿还了,但自己并没有认识到,也没有改变,依然的凶残,其实悟空本就不是善良之辈。
驱魔女段小姐,我有一个小理想,就是可以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跟他生一个小宝贝,简简单单过日子。执着的爱着玄奘,至死不渝,一万年太久,爱我,现在。
玄奘,认为爱有大小之分,男女之爱为小爱,虽然第一次见到驱魔女就爱上对方,但是执念为了所谓的大爱舍弃小爱,所以师傅说他差了那么一点点,差的就是放下执念。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了无牵挂。
有人说这是星爷十年多之后补写给朱茵的情书,比起大话西游,紫霞换成了舒淇,至尊宝换成了文章,整部电影下来,导演想说的只有那一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五篇:西游记好段落摘抄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那么看完《西游记》之后,有哪些好段落摘抄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却说那花果山大小儿猴,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2、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3、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蘩知景色,白ㄏ阆溉我酪馈
4、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鞭摺U衾娲妒蛐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渔翁道:“这都是我两个生意,赡身的勾当,你却没有我闲时节的好处。
5、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6、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7、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8、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9、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只见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让开大路,径入辕门,对四天王、李托塔、哪吒,气哈哈的,喘息未定:“好大圣!好大圣!着实神通广大!孩儿战不过,又败阵而来也!”李天王见了心惊,即命写表求助,便差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上天启奏。
10、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励志美文)
11、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12、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13、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风。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风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14、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15、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回奏道:“搅乱天宫者,乃齐天大圣也。”又将前事尽诉一番。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
16、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17、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18、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19、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唬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附加阅读:《西游记》成书过程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先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然后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在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后面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慢慢的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