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降低自己的位置,走进孩子的心灵
降低自己的位置,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灵魂工程师,学生未来的起点掌握在老师的手中,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人格。走进学生的心灵,降低自己的位置,不要高高在上,做他们的朋友。
刚接这个五年级班不久,慢慢觉得这个班级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
受家庭原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个班级的一位学生甲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甲某在这个班级相比较而言,算是比较听话,成绩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他曾经的班主任,教过他三年,说他是个很乖的学生,方方面面都会做得很好,对老师都很尊进,很可爱,很讨人喜欢的一位孩子。要说他开始走下坡路是五年级下学期,就是这个学期。做了一些事,很让人无法理解。作为他的新班主任,我想,对他,我有责任让他重新走回“正轨。
那是第一学期放假不久,我的手机里发来了一条陌生人的短信,里面虽然是短短的两个字,但是让人惊慌,是谁会发这么无礼的短信。谁会想到是一位学生发给我的,以为是谁发错了,就拿起电话,回拨了过去,但是对方一下子把你挂了,就是有种感觉不对劲,经过多次的尝试,对方一直是“回避”。想着这个如此不尊敬人的短信,一天的心都是紧锁着,这是这么回事?一直到晚上,这个号码打电话过来了,说是甲某的爸爸,早上出门没带手机,孩子在玩着,一直在那里为那条短信道歉,听到家长这么无奈,诚恳的态度,我再郁闷的心也放开了,为这位“紧张”的父亲感到难过,又因为是放假,电话里也不好说,就没当着这位父亲的面,批评这位学生,对这位父亲讲到:“小孩子贪玩,别骂孩子,好好跟他谈下,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行了。”这位父亲在电话里一直是很不安,怕孩子的胡闹,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想必当初这位父亲当初的心情,甲某也该一清二楚„„
开学后不久,我找来这位学生,没有当初事发时的那个生气,很平静的对他说,是什么原因迫使他能发出这样子不尊敬人的短信,他讲述到:“老师,这条短信不是我发出来的,我当初是打了一个字,我邻居,她说发个这样的短信给老师应该很好玩,我当时是阻止的,但是她动作太快了,我根本来不及,她一发出来,我就后悔及了,很想打个电话给你,向你说明情况并向你道歉,但是我害
怕,所以,也一直没接你的话,不知道要怎么说,觉得你不会相信我的。”我针对他的话,我没有批评他,只是问他:“你爸爸打电话的时候,你在一旁是什么心情?”“爸爸很紧张,为我的错误紧张,当他说要见老师,当面要向老师道歉,我意识到了这个短信引发的后果,我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爸爸这么紧张,我不安,我惭愧,我自责,老师,真的,很抱歉,当我听到你,你反过来安慰我爸爸的时候,我真的是无地自容„„”说着说着,他哽咽了„„。此时此刻,我为自己当初的做法感到庆幸,为他的后悔感到欣慰。
但是,后来又发生一些事情,让我无法理解。原本很乖的同学,现在上课会吃东西,我觉得当着全班人的面批评他,他也是一位有自知自明的孩子,给他一个眼神,他该明白,是的,他也懂了,这种错误没再犯,他也该懂,我是怎么样的班主任,我的脾性,我的做法。学生犯错误是不可怕,我一直奉行,我对他一直宽容,对他的错误,觉得是个孩子都会犯的。关键是他也改了。但是后来发生的,是我做老师以来,最伤心的一次了。那是发生在里六一游园活动的时候,我拿了他好同学的一件衣服,给学生们遮一下眼睛,他同学生气了,我当初不知道怎么做,叫甲某跟他同学好好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的衣服可以为大家提供方便一下,也不会损失什么。甲某没好气的说:“拿别人的东西,也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我想想也对,也没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可以高高在上。此刻,也为自己当初没做好这点,感到自己太粗心,没注重这个细节。所以就对甲某讲到:“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跟他讲明一下情况,然后你帮老师一个忙,把这个衣服转交给他。”我话还没完整,他劈头盖脸来个:“你自己拿去洗一下,再还给他,我是不来帮你这个忙。”这个话,当时的语气哪是一位小学生对老师讲的口气,当时我无话以对,心里,像一块很大的重物,突然往下沉,一句话没说,迈开自己沉重的脚步,转身离开教室,当时的眼泪直往下掉。没有找甲某,没有对他的不尊敬再次进行当面及时教育。因为我也再给他机会„„
果不其然,在晚自修结束的时候,他拿着一本本子,走进办公室,用他那意识到错误的眼神看着我,我也就明白了一二。他用信的方式,向我道歉。信这样写到:老师,首先对你说声对不起,我让你伤心了,我这学期很多表现不好,我知道,其中我家里的事,对我影响很大。我曾今有个很和谐美好的家庭。但是
自从阿姨(爸爸的妹妹,不知道为何这样称呼),跟姨夫整体吵架,因为姨夫整体赌博,阿姨就闹离婚,事情越闹越大,他们开始打架,我的爸爸为阿姨的事费劲心思。他就开始变了。人是变的,因为心理压力很大,我们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我们班很多同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老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老师,说真的我一直觉得你是我的“妈妈”,一次次,你都是宽容我的错误,让我改正,这些我都知道。我让你失望了,对不起,原谅我好吗?真诚的向你道歉。
看完他的信,我长松一口气,学生是人,他们是会犯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他们犯错误的几率,当真犯了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当时的生气,而不能容忍学生对你的不敬,且记住,你跟孩子是平等的,只有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才会把你当朋友,真心讲出他所要讲的。自己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2014/2/20
第三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我从网上看到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班主任郑丹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在全国德育大会上以“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为题,做的一次细腻感人的讲座。下面,我就从她的讲座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最打动我 的几点,和大家交流。
一、“心的对话”,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
在她的班上有一张“心情晴雨表”,每天学生们来到班级时,都会在自己相对应的一栏用哭脸和笑脸反映自己的心情。郑老师说,用这个方式方便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哪天某个学生画的是哭脸,老师就会对他(她)多留心一点,帮助他们调节心态。
除了挂在墙上的“心情晴雨表”,郑老师班里每个学生还有个一个小本子,那是郑老师和他们说“悄悄话”的地方。郑老师称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也像一个母亲一样呵护着每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小小的“悄悄话”本是她和学生共同的珍爱,她用平视的视角、放低姿态和学生进行内心交流。由此,我知道了与学生们多交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是多么的重要。写悄悄话也是有诀窍的,郑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种情形是写悄悄话的最佳契机:一是写在学生的品德迷失处;二是写在学生的心灵阴郁时;三是写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四是写在学生的喜讯进步时。
二、如何进行心的对话
在和孩子交流时,要注意倾听,那么怎样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尊重他、信任他、要帮助他的呢?“倾听心声”要做到“四要”:要注视的“听”,倾听孩子的诉说时,要用眼睛看着孩子,表达你对他的尊重;要专心的“听”,听孩子诉说时不要一边做其它事一边听,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对你倾诉的兴趣;要倾心的“听”,倾听孩子说话时要保持微笑,做出同情、吃惊的样子,让孩子感觉到你能够理解他;要冷静的“听”,当孩子说到关键问题或敏感问题时,要冷静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之,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等于你纵容他。老师恰恰是要通过倾听,帮助他们逐渐增长应付重要挑战的能力,学会控制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三、做不向家长告状的老师
郑老师向我们介绍:刚参加工作时的她,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看得紧点,管得严点,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凭着这样的认知,她使出了不怕辛苦的“拙劲儿”——有学生功课跟不上,她就利用一切时间给他补课,甚至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去指导;哪位学生比较淘气,她会天天找他谈话,让他改正,实在改不过来的,她还会向其家长“告状”„„
她的这种“认真”精神和辛勤付出,很快有了欣喜的回报——班上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学校第一,各项评比也都遥遥领先。当时,她对自己“认真负责”所取得的成效,感到非常满意。然而,一次家访却深深刺痛了郑丹娜的心,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认真”。原来,班里有一个淘气的男生没完成作业,她把他留下来,一直看着他补完作业,然后才送他回家。见到学生的父亲,她便一股脑地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做小动作、课堂上还和同学们打闹等等。郑丹娜后来回忆说,当时讲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意识到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感受。后来当她从学生家出来后,屋内便传出家长的怒骂声、斥责声,接着便是学生嘤嘤的哭声。当时她难受极了,突然觉得,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谓业绩,是以伤害孩子心灵为代价的。
从此,她开始反思自己一厢情愿的“认真负责”,开始探索走进孩子心灵、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方法,做一个不向家长告状的老师。
四、全接纳、慢引导
郑老师指出:““全接纳”“慢引导”,“全”要①接纳所有孩子②无条件接纳③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慢”即要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性上升到理性,感情上升到理念,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要给予学生阳光,更重要的是在全接纳、慢引导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发现阳光的眼睛和心态。让孩子在接纳的环境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成绩如何,纪律如何,甚至品质如何,不管他是成绩优等生或是学习困难生,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关心教育他们,一个也不能少每一朵都有开放的权利!
让孩子像阳光般灿烂!只要我们都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在困惑时,有我们的点拨;在迷茫时,有我们的指引;在彷徨时,有我们的鼓舞;在骄傲时,有我们及时的提醒,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像阳光般灿烂!
最后祝大家都能做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道德讲堂
“走进孩子的心灵”
榴城镇土楼小学
2017年10月
第五篇: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2011-2012年上期 教学反思
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彭明容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了,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异常活跃,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生怕老师看到他们。我依次地将他们叫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那个大人为什么不帮小男孩捡鱼呀?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帮他捡的?”“老师,小男孩明知道鱼捡不完的,为什么还要捡呢?”
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仿佛是一块块石击打在我的心际,使我的心灵一次次经受着巨大的震撼。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哪个大人的行为习以为常,如果换做我们自己,也很有可能会那样去做。然而,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比起来,真实让我们相形见绌,惭愧至极了,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麻木不仁变得那么不屑一顾了,是世界的纷繁与嘈杂呢?还是让我们走进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净化我们的世界吧!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我当时能敏锐捕捉,巧妙利用,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可他明明知道捡不完,还在一个劲儿地捡呀!多么用心,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啊!”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