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关键问题研究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关键问题研究
一、问题分析
(一)为什么“开展社会调查”会成为教学关键问题?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的这一观点对历史与社会教学尤为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书本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之中,而社会调查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历史与社会新课标》2011版指出:该课程具有实践性的性质。“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应从教材中获得众多信息,而且应从身边实际生活、报刊网络,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信息库”。教师应打破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校外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注意重视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社会的发展,体验现实社会的需要,尝试综合地观察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这对提高教学实效极为重要。将社会调查引入《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
(二)“社会调查”的地位和价值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走进社会课堂,从多方面了解社会,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思考,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视野的拓宽。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能初步学习从事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科学思维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信息处理方法等。学生在社会调查过程中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经验,能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活动将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它改变了以往的静态历史教学面貌,而成为充满活力的、内容丰富的动态活动。它增强了历史的个性化色彩,使历史显得更真实,而且能展示过去常常被忽略的一种深层和复杂的情感,把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事件联结起来。它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糅合起来,而且活动本身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伙伴。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是教育创新的需要和体现,它符合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的要求,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他们开展社会调查。
(三)开展“社会调查”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通过笔者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社会素养得到提高,学习中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社会调查过程后,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凸显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思维更活跃,更能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受到情感熏陶,培养了主动参与、善于探索、勤于动手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获取了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社会综合素养。
具体表现在:
1.通过社会调查,有利于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坚强的意志毅力,使他们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开展社会调查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学生对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生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知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
二、解决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上述目标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做整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互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开展社会调查要做好以下几步。
(一)调查题目的选择
1.从社会热点新闻中选题。(关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中的热点新闻)
2.突出乡土性,凸显地方特色。(关注家乡生产、生活,留意金华日报、金华论坛中的热门话题)
3.选择自己感兴趣、易调查的内容。原则:身边原创简便创新
根据这三点,最终同学们选了有关“绿色生活”的话题展开研究。
(二)调查活动的准备
1.明确调查目的2.设计调查提纲
3.列出调查对象
4.确定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如下:
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方法)
实地考察法:就是亲自到某一具体地方对当地的地理事物、历史事件、物产、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以图表、数字、记录等方式进行总结。
访问调查法: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的谈话,寻求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个别访问、请教专家、开座谈会等。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获得与调查课题有关信息的方法。
结果最常用的方法没用上,同学们大都采用了其他三种。
(三)调查活动的开展
以个人为单位或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根据调查目的,选用合理的调查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要确保调查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注意用相机或摄像记录调查过程,及时填写“调查活动情况记录表”。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懂得礼貌礼仪;要有多次被拒的心理准备;有条件的可以预约。全班分为8个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分头行动。
(四)归纳整理资料。
资料的归纳整理是调查中很重要的工作。为了便于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采用核对考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是特别需要的。核对考据是对资料进行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之后,应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淘汰。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跟绿色生活有关的都采用了。但有些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内容,跟“绿色生活”无关就被淘汰了。
(五)调查报告的撰写
报告的题目要简洁严谨,新颖贴切。可以采用主标题+副标题的写法。具体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做”展开。“是什么”:着重于调查后的形成的观点,即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讲明调查的时间、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为什么”:一方面可以先行阐述开展调查的原因,即课题的提出。另一方面,可以对调查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引出相关结论,即分析问题。“怎么做”:往往是针对调查内容,提出自己可行性的建议,即解决问题。一般放在报告的最后面。最终同学们的成果出炉,并参加了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组织的“绿色生活,你我同行”调查报告征文活动,获得了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
三、评述与建议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都明确规定学校有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义务,且更多文件也规定领导的相关责任。安全问责制的实施加大领导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安全第一”这一前提导致某些教师为明哲保身而取消各项社会调查活动。殊不知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由感性向理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如果只是宣而不为,就很难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固有行为模式。
例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次小的寻根访谈调查,透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学习家庭史。比如,可以让他们回家搜集全家人的照片,并分别向祖父母与父母询问家庭的过去,包括家庭的成员、家庭的变迁、各时期的生活情形和他们的童年时光,如:什么时候搬的家?为什么要搬家?学校上课的情形如何?小时候玩哪些游戏?流行什么歌曲?看哪些故事书?等等。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让他们学习撰写家谱。从家人那里记录下来的资料,对学生来说,是有感情的、亲切的、具体的经验,不仅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生活,而且能加深家庭的情感交流与理解。此外,能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撰写调查报告、学习使用电脑等。
在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等相关知识时,如缺少像郊游、野炊、实践基地训练等实地考察活动,就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难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阻碍学生才华的施展。
又如学习法律知识是重在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争取做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如果能带领学生多走访戒毒、劳教、法院等场所,近距离与违法者接触,耳染目睹违法者的犯罪经历和结果下场,那么肯定会比老师的简单说教更能震撼人心。
遗憾的是,现在学校的工作前提是“安全第一”,正如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不是教其学会如何自我保护的技能,而是将其裹在自己的衣襟下不让其接触社会,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无疑会害了孩子的一生。人是社会人,只有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染缸下不断锻炼,才能掌握足够的生存技能。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健康权是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安全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生存能力的培养等同样重要,如何兼顾问题的多方面,值得深思。真正能组织学生搞历史调查活动的甚少,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而且从少数地方和学校的实践情况分析,这类活动大多停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对资料(包括口碑史料)科学性、真实性的鉴别等学习目标的教学设计尚存在不足,这些都是应该予以考虑的。
学海无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愿我们能改变所谓的精英教育,放下“成才”观念。当我们能真正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沈晓敏,主编.社会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4]龚普良,著.把能力交给学生.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5]韩震,梁侠,主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81.[6][日]二谷贞夫.怎样搞好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1994,5.[7][美]帕蒂?迪龙.通过口述史讲授历史[J].历史教学问题,2002,4.[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0.[9]李洁.渗透人文关怀的“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J].历史教学,2003,4.[10]陈其.美国中小学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历史教学问题,1999,1.[11]杨秀珠.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与历史教学:个案研究[J].上海:历史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
第二篇:社会调查与研究小炒
试卷代号:21 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 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内)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3.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4.观察法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A.问卷 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 D.搜集文献
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6.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A.确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 D.咨询 E.搜集资料 F.实地考察 7.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直接抽样法 B.分类法 C.随机数表法 D.分阶段法 E.抽签法 F.配额法
8.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 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9.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A.收集 B.筛选 C.分类 D.汇编 E.审查 F.分析
10.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B.收集资料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看社会的诸多方面对 ___ _的影响。
12.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 准备。
13.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________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 度。
14.抽样误差是用____ 一去估计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1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一 两种分析方法的结 合。
1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____两 种。
17.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取一 和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 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
18.实地观察多数是____ 一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19.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________的控制。
20.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还更多地采用了________等 非纯文字表达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2.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对观察法的类型做简要说明。
四、论述题及应用题(共45分)
24.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20分)
25.自定题目、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提示:定性、定量研究方 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25分)试卷代号:21 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2年7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C 2.B 3.B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6.BDF 7.ACE 8.BCDEF 9.CDE 10.ACDE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 12.确定课题 13.测量方法 14.统计值 15.定性和定量 16.非结构式访谈 17.电话问卷 18.非结构式 19.无关变量 20.图表和数字
三、简答题I每题10分,共2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21.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3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 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3分)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 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 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2分)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 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 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2分)22.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问题及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3分)
举例(7分,前两种各占2分,混合型占3分)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对观察法的类型做简要说明。
答: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观察法分为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两大类。(2分)
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 者的身份进行观察。(3分)
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 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它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 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 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 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3分)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 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2分)
四、论述题及应用题《共45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24.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20分)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4分)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 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4分)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 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 题。(4分)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 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 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6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2分)
25.自定题目、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提示:定性、定量研究方 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25分)
答题要求:无论什么社会调查研究,其方案均须说明以下内容,少1项扣4分。(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第三篇:社会调查与研究(最终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注意事项
2011年7月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内)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A.费孝通B.陈翰笙
C.李景汉D.陶孟和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
A.人本主义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逻辑主义
3.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
A.参考文献查找法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4.观察法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
A.问卷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D.搜集文献
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A.访谈法B-问卷法
C.观察法D.实验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6.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A.确定课题B.查阅文献
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D.咨询
E.搜集资料F.实地考察
7.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A.直接抽样法B.分类法
C.随机数表法D.分阶段法
E.抽签法F.配额法
8.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9.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A.收集B.筛选
C.分类D.汇编
E.审查F.分析
10.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B.收集资料
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看社会的诸多方面对
----------的影响。
12.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 准备。
13.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________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 度。
14.抽样误差是用--------------去估计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
1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____两种分析方法的结
合。
1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两
种。
17.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取一----------和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 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
18.实地观察多数是一----------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19.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的控制。
20.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还更多地采用了____等
非纯文字表达形式。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
22.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观察法有哪些类型?
四、论述题及应用题(45分)
24.举例说明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20分)
25.自定题目、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提示:定性、定量研究方
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且必须结合实际。25分)
试卷代号:21 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C2.B3.B4.C5.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6.BDF7.ACE8.BCDEF9.CDE10.ACDE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
12.确定课题
13.测量方法
14.统计值
15.定性和定量
16.非结构式访谈
17.电话问卷
18.非结构式
19.无关变量
20.图表和数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21.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2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
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2分)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
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
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3分)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
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3分)
22.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 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2分)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2分)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
答。(2分)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2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2分)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观察法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2分)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2分)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2分)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4分)
四、论述题及应用题(共45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24.举例说明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20分)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4
分)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4分)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4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2分)(举例占6分)
25.自定题目、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提示:定性、定量研究方
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且必须结合实际。
25分)
答题要求:无论什么社会调查研究,其方案均须说明以下内容,少1项扣2分。结合实际
占8分。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第四篇: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李凤(党校教学部)
[摘要] 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员资源和素质优良的教师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研究式教学和研究式学习,积极开展学员课题研究,既是推进党校教学改革、发挥党校教学效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挖掘党校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资政活动的重要途径。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研究视野缺乏前瞻性、研究指导流于形式、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两张皮等诸多问题。党校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秉持党校姓党、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导向和全员参与原则,处理好课题研究和党校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现场调研等关系,通过优化课题研究实施流程,突出对重点环节的控制,做好保障性工作,实现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运作。
[关键词] 党校;课题研究;困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263
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员资源和素质优良的教师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研究式教学和研究式学习,积极开展学员课题研究,既是推进党校教学改革、发挥党校教学效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挖掘党校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资政活动的重要途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1]《关于推进中央党校思想库建设的工作方案》又进一步提出:“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学员在思想库方面的作用。”[2]可见,通过学员课题研究形式,把学员的实践优势和教员的理论优势相结合,不仅能很好地为党校教学服务,而且能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一、目前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学员课题研究成果停留在“复述”层面,缺乏创新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创新的基石。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成果都是理论指导下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预见。开展党校学员课题研究是在读原著学理论的基础上,领悟理论原理和思想方法,应用于现实问题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学员课题研究仅停留在“复述”层面,缺乏独特的视角,选题宏观,结论表面化。存在着罗列理论现象,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不紧密,“不重理论武装,偏重理论包装”的问题,研究成果在理论高度上有,结合现实不够紧密,广度上有,研究不够深入,成为了影响课题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
(二)课题研究视野停留在工作层面,缺乏前瞻性
学员课题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贴近行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咨询和服务,才能不断提升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认知程度,赢得支持。目前课题多数着眼于具体工作,角度不新,调研不透,理解不深,针对性不强,缺乏前瞻性,工作总结的痕迹明显,在具体业务工作上有新意,在机制和方法上的探讨不足,定量分析不多,定性分析更少,决策咨询作用没有发挥,认知程度不高。
(三)课题研究指导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规范性
课题研究往往要求学员在相应时间出研究成果,每期毕业学员均提交了符合党校形式要求的课题研究成果,但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缺乏高质量的成果。重复性研究较多,持续性不够,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党校对于课题研究的指导也仅停留研究形式和过程的要求上,缺乏对课题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本身的深入指导。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手段的作用凸显,理论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指导行业的作用没有得到相应发挥。
(四)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两张皮”,缺乏统一性
课题研究作为教学形式需要服务于党校理论学习的核心任务。但是在目前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二者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和融合。在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的时间分配、课程设置、现场调研等问题上存在一定冲突,成为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重要问题。
二、党校学员课题研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校学员课题研究要契合党校教学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为此,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学员课题研究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正确把握好党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员课题研究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或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既要从学理层面进行研究分析,也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员课题研究要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深入进行各种调研。研究方向应聚焦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现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创新。
四是坚持“全员参与”原则。课题研究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让学员自主选题、开展调研、撰写报告、组织答辩等,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角色,鼓励学员在课题研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
三、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需要理清的几个关系
(一)学员课题研究与党校理论学习的关系
学员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党校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实践问题的深入思索,是理论学习内化提升的过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是为了提高党性素养和履职能力,所以开展学员课题研究和党校理论学习并不矛盾,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两张皮”。在课题研究设计与教学课程安排上要凸显二者的关联性,特别是学员在选题上要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应与理论学习同步推进、穿插进行。
(二)课题研究辅导和课程设置的关系
党校理论学习是党校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党校课程设置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同时提倡课上教学相长互动答疑。而学员课题研究专题辅导课是理论教学课的补充,是为学员课题研究选题与研究适时增加的课程,主要围绕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立题原则等内容进行辅导。
(三)课题研究与现场调研的关系
调研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但是在党校教学受时间、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场调查有一定难度。党校组织者要因势利导,一是充分发挥学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理论资源库与信息资源库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学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经历及背后的工作团队,获取第一手资料;三是将课题研究调研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四是邀请相关专家或调研对象到课题组座谈交流。
(四)综合性研究报告与专题性研究报告的关系
学员课题研究报告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与专题性研究报告,可根据学员研究方向,选取多种形式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其一,如果学员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可引导学员采用综合性研究(主课题)加若干专题性研究(子课题)的形式,最终研究成果形成主报告和若干子报告,这样能够使课题研究相对深入,且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其二,如果学员课题研究方向较多,则采用专题性研究报告的形式。
四、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运作
在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要加强对实施流程的研究、重点环节的控制,并做好保障工作。
(一)优化课题研究实施流程
学员课题研究实施程序主要包括:1.征求课题意向;2.确定选题;3.形成课题组;4.制定提纲并分工;5.课题调研;6.完成初稿,讨论定稿;7.全班课题论证;8.交流成果;9.课题反馈,提升升华;10.毕业后继续完善。[3]设计框架时,要重点考虑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手段,其主要形式有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和社会调查等,要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突出课题研究重点环节的控制 1.确定研究主题
确定研究主题是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环。选题时应遵循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4] 选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主题,以小见大,服务行业中心工作。
2.成立研究小组
课题组分组以内容为导向,坚持自愿原则。按照学员选择的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小组内选出组长,执笔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协调,执笔人主要负责汇集组员研究成果,进行统稿,原则上充分尊重学员的选择与意愿。
3.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立后,学员研究讨论,课题组长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后,学员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4.进行调查研究
学员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党校安排课题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的辅导课程,指导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5.撰写研究报告
在课题研究撰写时,课题小组一定要从思想性、政治性、现实性、创新性等四个方面反复推敲。课题报告撰写完成后,全班进行初稿交流,集思广益进行修改完善。
6.成果展示、交流与答辩
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如学员论坛、课题答辩等,对研究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并实现成果的共享。
(三)完善学员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小组,实现深度参与
课题小组组建应该由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学员组成,避免搭便车现象。研究团队要具有团结协作、认真钻研、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课题组负责人也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证。
2.严格组织实施,注重过程管理
课题小组要尽快分解课题的研究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落实人员,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与数据,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不定期进行研讨,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按阶段实施和完成。
3.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发挥指导作用
由于课题研究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始终,倡导“重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党校教师科研知识与能力的培训,防止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主要起到四项作用:一是储备知识,提高指导能力;二是理清思路,帮助学员构思写作;三是深入研讨,凝聚集体智慧;四是充分交流,借鉴总结提升。[5]
五、结语
在党校开展学员课题研究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件重要的任务,是学员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一项关键性工作。课题研究作为研究式教学的实践形式,比单向灌输更有效果,形成的集体智慧比个人成果更有价值。党校要深化对学员课题研究工作的研究,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为学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之间架起桥梁,实现党校教学理论优势和学员实践优势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Z].2013-09-28 [2]张伯里.在全国党校系统思想库建设暨内参供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07-08 [3]姚苹.论党校课题制研究流程的精细化[J].中国教师.2009(S1)
[4] 潘德金.抓好“ 一二三四五” 干部培训落实处—课题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5]白国强.教师如何在课题组研究式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N].2010-12-5 作者简介:李凤(1981-),女,河北保定人,中共交通运输部党校教学部第一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及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第五篇:关于开展社会调查的几个问题
对于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个人查找了一些资料,主要是社会实践的写作上概念问题,觉得还有用,就拿来与大家分享,另外,我也找了一些对咱们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有用的话题,大家可以参考写作。
温馨提醒:这是我个人查找到的资料,并不代表社会调查报告就该这么写,大家柑橘自己的个性合理安排吧!
关于开展社会调查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特定的方法、手段系统直接地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资料,进而加以分析综合,作出描述和解释,阐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可以从各种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
1、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和性质可分为应用性调研和理论性调研。作为我们这次暑期社会调查主要是应用性调研。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调研。即某些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的调查研究。
亦可分为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我们搞的调查研究主要是探索性调查研究。探索性调查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它一种形式是短期性、走访式的调查研究。另一种形式是先导性的调查研究。即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走访请教专家、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以往的研究成果、各种观点以及研究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等方法手段,对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考察意见。
2、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或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等。我们这次调查可考虑采用抽样调查、典型(或重点)调查等。
抽样调查:即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抽样本的状况推及总体状况。这是目前社会调查中采用的主要方式。
典型(或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查研究。
三、社会调查的方法手段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要简而明,要便于统计分析。包括电话询问、邮寄问卷等。
实地观察:如车流量、现场群众情绪、实地地形地物、周围环境等。
座谈会:以五六人为宜,要做详细笔记、原声笔记。尽量原汁原味反映群众呼声。
走访请教:对年事已高、有个别情况的人主要走访、家访地头访,虚心请教,做好笔记。
蹲点调查:对有价值的信息,对一时难以了解到的信息,要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以蹲点的方式了结真实情况。
个别谈心:有些问题一时难以了解到,但又很重要。要采取个别谈心的办法,将心比心,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了解。
查阅历史文献:包括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的文书档案,县(区)档案馆,图书馆等,查阅以往的文字档案,历史记载,社会背景等。
四、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调查研究的过程、方法、结果表现出来。其目的是告诉读者,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调查的。取得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某些问题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换种说法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书。
五、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的特点有三:
1、真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因此,充分了解实情和掌握真实可靠的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所以调查反映的问题既集中又有深度。
3、结构单一。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作者、日期)三部分构成。
六、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在调查研究的结尾。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调查,并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
究、梳理,对现实调查的某一问题有了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判断后,就可以思考调查报告怎么写。
按照调查报告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的思维,首先确立主体、明确标题、标题一定下来,说明主题已确立,就意味着调查报告完成了1/3。标题确定形式一般根据所反映的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采取陈述式结论式或判断式,亦可采用问题式或复合式(即双标题式)。一般情况下,采用后者形式的偏多。这是写调查报告,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标题的确立。
其次就是正文的书写。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导语:即在调查报告正文前面写一般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介绍调查对象的有关背景基本情况,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方法等,起提示全文的作用。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写的调查研究涉及到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清目秀,常常以标题标明。常见结构形式为:(1)按照事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写(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写(3)根据内容特点,把问题分列几个方面写。小标题要简而明。
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语,即全文的思考、建议结论。为了保证调查报告写的集中简明深刻,下笔之前一定要根据确立的主题先拟订个撰写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将调查来得资料,分类排队,去粗取精,在此基础上,再用陈述性的语言撰写调查报告。语言一定朴实、原汁原味,这样才能保证调查报告真实、可信有深度。
总的来说,正文的导语部分以介绍情况、说明目的为主;主体部分以详细描述社会现象的实况,报告实地调查的结果为主;结尾部分则是以对这一现象的讨论、思考总结为主,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提出调查组个人的想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供有关部门参考。
最后是落款,署名XXX调查组或XXX调查人,标明 XXX 年XX月XX日。总之: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构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可参考的报告话题(够人手一个吧!呵呵)
1、通过调研活动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2、通过调研活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3、对所在的村或居委会年纪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一次调查统计,并介绍他们的晚年生活,以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
4、在家乡作一次旨在农民了解、拥护党的农村政策状况的民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5、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6、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7、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调研分析。
8、当地“农民工”用工问题的调研分析。
9、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
10、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11、调研近年来当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12、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当地自然灾害和环保问题调研。
14、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5、基层政权建设及民主政治发展调研。
16、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7、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8、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19、科技兴农的典型调研。
20、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21、关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调研。
22、某某乡镇水资源污染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23、某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24、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5、某一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26、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调查。
27、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2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29、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30、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1、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32、当地能源与利用状况的调研。
3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