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21:0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

第一篇: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

“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东野啊,你不能用这句话就搪塞了结局啊!有好多事情都没说清楚呢,全都要读者自己去补脑吗!这个结局真心不能让人满意呐!

作品的内容笔法就不多做评价了,全都是最能吸引我的东野风。看这部小说时,我的感觉大致是这样的,震惊—痛恨—无奈—迷茫!和之前看过的温情系列不同,这部小说从头读到尾都包含着深深地悲哀。

小说中提到了很多社会与情感交叉的问题。我其实是很想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的。1.纱织和史也因年少无知偷尝禁果,给自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其实偷尝禁果这事还真不好说,他们的结局也是挺惨的。不过就算是孩子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只想评判的是他们的处事方式,瞒天过海后亲手杀掉孩子。要是当初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也不至于发展成这样啊!

这件事给两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就是史也救上万条小生命也无法补救的。造成这起惨剧的罪魁祸首还有老师和同学的漠不关心。

老师在发现学生怀孕后,只想到了不要惹火上身;同学也只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这全都是这起惨剧的助推器。

说到底,是教育的缺失与社会的冷漠吧!

又有谁愿意做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不划算的事呢?

2.花惠被渣男欺骗,一心寻死。关于生命,我思考过很多次。

说真的,我也曾多次想过自杀,想一了百了。你问我为什么想死,我只能回答你那是我觉得最好的解脱方式。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最孤立无助的时候,可能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想法吧,我也不太清楚,但那时的我就是这样,一心求死,因为我没有办法摆脱那种折磨人的痛楚。冷静也只是暂时的,当痛苦再度袭来,所有的理智都一扫而空了。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小说里花惠的痛苦只有她能体会地最深切了,她想求死的心我能理解。

那这里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人呐,你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同样也没有权利决定他人的死活。不管有没有其他人爱惜,你都要自己爱惜自己啊!生命是宝贵的,每条生命都有价值,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啊!可是花惠说得也对啊!但如果活着比死了更痛苦怎么办?

“你的生命并不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父母,还有认识你的所有人,即使他们并不是你的好朋友也一样。不,现在也属于我。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会难过。”

史也很聪明,能对绝望至极的花惠说出这番话,那会给她带来些许活下去的勇气。

但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毫无道理可言,我的生命自父母赋予我之后,就完全属于我了,我决定我的生死那是我的事儿,和他人无关。只不过是要不要考虑爱我的人的感受罢了。轻视生命,才是误解。失去了疼爱自己的母亲,多年未见也并不想见面的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早已离职未剩下的人际。在花惠眼里,自己几乎一无所有,无所牵挂了。她选择死亡,并不是毫无道理。只是花惠肚子里的孩子,那条年幼的小生命,并不属于花惠,她没有权利决定他的生死。

“生命”这个话题要说的话,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我就先说到这里吧,还要再思考思考才行呢。

3.中原和小夜子痛失爱女后和平分手。

整篇小说里最让我揪心的点!为什么啊!就这样分手,太令人难过了啊!

第一章的标题叫《我很庆幸自己离婚了》,为什么我离婚会庆幸呢?

“如果不是当时已经离婚,我差一点再度成为死者家属。”

小夜子是一个很睿智,坚强,又努力的女人。她是除去熏(四谎女主)外,又一个深深吸引我的女子。痛失爱女的她并没有深陷于悲痛不能自拔,反而积极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她参加了遗族会,为死刑的判处而努力。她甚至还策划出书《以死刑为名的暴力》,光看这个书名,就能了解她内心的坚定。中原和小夜子妈妈的对话真是挺让人难过的。“那张遗照是什么时候拍的啊?她的笑容很美。”

“说来真悲哀,只有在别人被判处死刑时,才能够笑得出来!” 谁能想到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经历过多少的心酸苦楚啊!我们常说这就是命运,可惨遭他人杀害的命运叫人如何接受!原本以为可以いつもいつもいつも

しあわせ的!结果只有和平分手!东大,我接受无能啊!心都要碎了!

中原说:“她的人生还很长,我不能耽误她。”对,你说得没错!我很赞成,可是还是好心痛啊!

4.史也的妹妹由美说了一句话:“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我是无所谓,妈妈呢?你知道不知道其他人都是怎么说她的啊!”

一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一边是共患难的妻子,夹在这两人中间,我该选谁呢? 史也直接对妹妹放话: “那就断绝关系好了。有人再问到你们,你就说我和你们已经没关系了,行吧!” 这话说得霸气,正义感十足!

往后看就知道了,史也如此坚定地保护妻子是什么原因。这大概就是隐瞒过去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史也为赎罪,可以做到心无杂念,无所怨言。他对母亲的态度却实有不妥,这不该是一个成年人对母亲说话的方式。

父母始终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的,他们的确是为了你好,你也应该知道。说话该说得温柔一点,伤害父母也是天大的过错,不是吗? 5.母亲擅自委托人调查花惠的过去。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擅自为孩子做决定。同时家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做决定前要首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才能让家庭变得和睦而美好啊!执意遵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受伤的不止一个人!

6.史也的母亲和孩子都因为花惠父亲杀人事件受到牵连。这就是大众舆论的压力吧!小孩子他们懂些什么呀!他们只会因为家长无意间说的话而选择孤立其他的小朋友。家长们都这么大了,有些道理我也不想明说。大人犯的错和小孩子无关,他们无需承受父母的过错。作为老师,家长,难道你们教给孩子的就是校园冷暴力吗?只有把宽容,体谅,理解,包容,接受的品质教给孩子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塑造的性格才会更加完美。

至于邻居们,闲言碎语不要太多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最好不要管别人家的闲事哈!你想说背地里说说就可以了,但也仅限于此。

大人的心理承受力一般比较强,虽对这些话不会太在意,不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狗急跳墙嘛,懂了吗?

7.花惠的父亲没怎么照顾过她,当父亲再次出现在花惠面前时,花惠对他只有深深地怨恨之情。那我们对不负责任的父亲该承担何种责任呢?

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史也选择了接受并不顾花惠反对主动照顾他。那是花惠的父亲,不是他的父亲啊。史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点启示吧!毕竟情况不同,毕竟情感不同,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自己想去吧!

8.小夜子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无意间造成了悲剧。

该由谁来负责呢?单方面来说,小夜子该负主要责任,谁叫她要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但是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这里不只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是安全教育的问题。关于儿童教育,那说的就多了。

还是要给每个父母都好好地敲个警钟,不然到时痛苦悔恨的就是你们了,关于教育,要父母努力才行,不能全依仗学校方面。对未成年孩子的保护就更是你们的职责了。9.蛭川入室盗窃的同时杀害了爱美。关于这条,我挺想爆粗口啊!

盗窃就盗窃啊,偷东西和杀人孰轻孰重你不知道是吧!你说害怕孩子太吵被发现,为这种理由就杀人,那我还想随意捅你一刀呢,你想不想啊!我真的是不想多谈,(“”引自原文)

“真是一个愚蠢的男人,如果他因为这种愚蠢下地狱,那就让他下地狱,但为什么要让爱美沦为牺牲品?爱美只活了八年,未来还有漫长的人生,她的人生也是中原和小夜子今后的生命意义。

那时候正是幸福的巅峰,然而,那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身处巅峰,而是深信这份幸福会永久持续,甚至期待会更加幸福。

不久之后,其中两个人离开了人世。不是意外,也不是病故,而是遭人杀害。也许当时就已经隐约觉得,两个人之间可能到此为止了。”

任谁都能感受到那种深深地无奈吧!就不难体会中原和小夜子的心情了。

“如果不判死刑,那就让他赶快出狱,我会亲手杀了他。” “我也和你一起动手。”

读这些话时,我可以感受到中原和小夜子失去爱女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在顷刻间支离破碎。用我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愚蠢的罪犯,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要是你有父母,有孩子,能体会到那种心情吗?你的父母孩子也会为你伤心,就更别提被害者的父母了!你可以去死啊!那被害者的遗族所承受的痛苦又有谁能分担呢!

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了,如果是我,也会和小夜子夫妻一样,亲手杀了他!

10.町村作造为了不让自己和女儿的恩人史也坐牢,残忍杀害小夜子封口。

花惠的父亲町村作造,他看待问题是片面性的,他可能在瞬间获得了良知,也可能是一时冲动,不过做了就是做了,杀了人要拿什么弥补呢?

你想过没有,这也是一条生命啊!你不想让自己的救命恩人落入地狱,就可以随便杀人吗?小夜子只是为了让史也正视自己的错误,她没有做错啊!一条生命,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如果史也自首,事情也许会有转机;就算没有转机,也不至于被判死刑!你只想到自己亲人的痛苦,就没想过小夜子的父母痛失女儿的心痛吗?

唉,木已成舟,多说无益!永远都不要被冲动给害了啊!

11.警察调查罪犯的不合理之处。

纵使想快速找出凶手,对待被害者家属的态度却让人心寒!12.全小说最关键的问题——罪与罚

(实际上我不想谈这个问题啊,我对法律一无所知,就谈谈就好啊,没别的想法。我说的也别当真。)

死刑很无力吗? 究竟该不该废除死刑?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愤世嫉俗地说:“凭什么废除死刑啊!现在死刑都是注射死,一点痛苦都没有。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恢复古代的凌迟,把伤害孩子的杀人凶手千刀万剐。” 没错,我是这样想的。

作者到最后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看到相关书评中对结局的推测,大致是小夜子和中原其中一个人把多年前婴儿的尸骨挖了出来,我也很赞成这个推测。

前文中已经提到小夜子对待是否该废除死刑的问题摇摆不定了;中原更不必多说,根本没有打算让犯人自首,只是想了解真相。

这也暗示了作者的态度:死刑无力。如果罪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赎罪与弥补,在长长的人生道路中留下自己悔悟所付出努力的痕迹,就是值得称赞的,而那些被关进监狱的人,他们也许是没法真正悔悟的,还有可能装出一副虚情假意的样子来获得假释。在我看来,死刑是可以给被害者遗族带来些许心理安慰的,但那也只是暂时,失去亲人的悲痛是用何种办法都无法弥补的。我们只能通过时间,通过努力来忘却,像小夜子一样,一直往前走。

为什么会有死刑?也许是一命偿一命吧!在一起杀人案件中凶手被判死刑,双方的家人都会陷于悲痛。

我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罪犯是否有悔改之心。

通过两起杀人事件的比较,一个被判死刑,一个没有服刑来看。

被判死刑的蛭川直到死前都没有悔改之心,把法庭给他判处的死刑当成了命运的解脱;史也则是做了一名儿科医生,拯救了许多小孩子的生命。

两相对比,是啊!死刑无力!

杀人凶手拥有悔改之心,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过错,要比一辈子待在监狱里无所事事好很多。

遗族渴望获得的,也不是凶手的性命,只是觉悟而已。如果废除死刑是因为人权,那死刑的废除其实没有意义。真正要改变的是牢狱内的劳改吧!心灵救赎才更加宝贵。

第二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

闲暇时读毕东野圭吾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竟然讨论的是【死刑存废】的问题。

感叹这位作者把这个题材驾驭得很好。

【死刑存废】在眼下中国的司法学界讨论得轰轰烈烈,随着最高法不断收回死刑核准的权力,死刑谨慎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一方面,有佘祥林之类的翻案案件成为废除死刑派(也称【废死派】)的有力论据。

另一方面,【以命偿命】的朴素自然法则以及【不死不足以平民愤】的民间惯性思维,使得死刑作为公权力的最严厉的惩罚形式不可能完全消除。

作者通过小说的不同角色,探讨起是否应当判处嫌疑人死刑的问题,很值得读者深思,究竟死刑对于受害者(及家属)、施暴者、社会民众、国家公器都意味着什么?

作者认为:

对于受害者(及家属)而言,死刑无非是填补其心灵空缺与情感宣泄的一个休息站,死刑不能完全弥补他们所受的伤害,也不能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能延着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行。但即便明知道是这样,受害者(及家属)除了要求死刑之外,似乎也不能从加害者、社会及国家公器里索取到更多补偿,所以他们无论如何还是会要求死刑。

对于施暴者而言,死刑可能只是一个【明确的生命终结】而已,是他们逃离这个不愿意存活之世界的出口。即便为了减刑需要作出虚假的悔过,他们也有可能基于【太麻烦了】的原因放弃。

对于社会民众而言,针对一个家庭里出现因犯下罪行而受到刑罚的人,那么这个家庭成员在近邻社会的生存会受到极大的排斥,这是社会成员的正常反应。

对于国家公器而言,管理社会秩序是首要任务。针对社会成员不当行为的惩戒,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惩戒来改善行为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警示并教育其他社会成员的作用。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接受了惩戒的社会成员,再犯同样类型错误的`机率比普通社会成员更高。

虽然这不能代表惩戒无效或可以取消,也不代表说只要犯罪就要接受死刑。

但着就最终引出了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

如果死刑都不能让人悔过,那是什么让人反省呢?

作者的答案是:

其实让人为自己行为产生悔意的,其实并非惩戒本身,而在于人是否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作为以及后果,并且有直面该后果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简而言之,也就是古话说的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小说里用强烈的对比来体现了这个道理,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与真实,以至于有一部分我都需要暂停阅读,喝杯水喘口气才能继续(也许你读了之后也就知道是哪个部分了)。

至于死刑存废,作者认为只能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予以支持:防止犯罪者再次有机会给其他社会人员造成伤害。

我觉得小说很棒,推荐给大家。

顺带做个小调查吧,让我看看你们的朴素信念是什么?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

“即使法院做出了死刑判决,对遗族来说,并不是获得胜利。遗族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是结束了必要的步骤、完成了理所当然的手续而已。即使死刑执行后也一样,心爱的家人被夺走的事实无法改变,内心伤痛也无法愈合。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不判死刑也没关系。不,有关系。如果凶手继续活着,‘为什么他还活着?为什么他有活下去的权利?’这个疑问会一直侵蚀遗族的心。有人认为,可以用终身监禁代替死刑,但这些人完全没有理解遗族的感情。即使判处终身监禁,凶手还活着,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每天吃饭、和别人聊天,也许还有兴趣爱好。光是想象这件事,对遗族来说,就痛苦得想死。所以,在此一再重申,遗族绝对无法从死刑判决中得到任何救赎,对他们来说,凶手的死是理所当然的事。俗话常说,‘杀人偿命’,但对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根本不是‘偿还’,只是走出伤痛这条漫漫长路上的某一站而已,而且,即使经过了那一站,也无法看到未来的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克服什么、走向哪里,才能够得到幸福。但如果连这种为数不多的歇脚站也被夺走,遗族到底该怎么办?废除死刑,就是这么一回事。”

上述文字摘自东野圭吾先生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年轻的母亲在痛失爱女后,开始对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开始思考死刑存废的意义。在这位母亲看来,杀人偿命并不是为了拿罪犯的命偿还受害者家属。因为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死去的人都无法复生,更无法弥补痛失亲人的苦楚。死刑只是让受害者的家属走出痛苦的某一站而已,如果废除死刑,那么这种为数不多的“歇脚站”也将被夺走。作者在书中描述三起杀人案件,在这三起杀人事件中,加害者的动机各有不同,每个加害者在杀人后的态度也大不一样。作者想以此来引发人们对刑罚乃至死刑制度存废的'思考。

说实话,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刑罚有时候显得很苍白。

刑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刑罚最大的特点是惩罚作用。既然要惩罚罪犯,那么把罪犯永久关押起来或者执行死刑就可以了,无需释放他们。也许有人会说关押罪犯的另一个目的是让罪犯在关押期间会改过自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释放罪犯时,要怎么判断他们是否已经改过自新了呢?

对于刑罚种类也是如此,为何有些罪犯关押的时间长,而有些罪犯关押的时间则很短,还有一些罪犯在犯罪后被执行了死刑。难道仅仅依靠他们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程度判断吗,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现实中不乏犯罪后便意识到错误的人,用自己的余生来洗刷自己的罪恶感,对这部分人来说,关押或者枪毙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3

在开始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面对一个杀人犯,会想要怎么处置他?我想很多人肯定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要判刑啊!”。这是法制社会成长下的我们必然会说出口的话。如果这个人穷凶极恶、不思悔改,判刑自然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如果这个人是道德上的“杀人犯”,无法被法律定刑而且用一辈子来偿还他的杀人罪孽,你们还要把他推去刑罚的边缘嘛?

相信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顿住了。而这本《虚无的十字架》恰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惩罚和救赎的故事。

我之前提问的问题里,那个穷凶极恶的人的确存在。他杀害了一个无辜的九岁小女孩,让一个家庭蒙受了灭顶之灾。而他在被抓捕之后毫无悔改怜悯之心,只是这么对他的律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终有一死,既然有人决定了自己的死期,这样也不坏。死刑不是刑罚,而是自己的命运。”看,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再期盼着自己快点死去而不思悔改的人放到现实社会里,收到的肯定是社会大众对他的唾弃,而这也造成了小女孩的母亲小夜子对于死刑的深刻赞同和一个家庭的破裂。“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在她眼里,死刑似乎成为了凶手解脱的工具,惩罚和法律成为了凶手解脱的道路,而凶手也仅仅只是背负着一个虚无的十字架,面带微笑地走向他的结局。

但在这本书里,偿还罪恶的道德“杀人犯”也是存在的。他因为初中时候的懵懂无知,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为这场意外,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每天都活在愧疚之下。时间也许可以治愈很多事情,却独独没有治愈好他。他为了赎罪每年都去祭奠孩子、做善事,甚至救下了一个因为被渣男抛弃试图自杀的母亲。“我可能没有能力为你做什么,也没有自信可以拯救你,但是如果你在寻找答案,我的经验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协助你一起寻找答案。”在遇到同样迷茫无助的.人的时候,他开始不再逃避,而是救赎别人以此来救赎自己。他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位女士结了婚,认养了她的儿子,在千夫所指之下生活着。而那个女孩也因为愧疚得了偷窃瘾,每天都在自责中等待着救赎。虽然他们并没有被判法律上的死刑,但试想一下,这不是比死刑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嘛?人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但活着的人还得背负着道德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依旧在人世间活着。

对于轻贱生命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都只是惩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对于道德上的“杀人犯”,我们其实可以给予他们救赎。很多时候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可是就因为我们给他们扣上的“罪犯”帽子,让他们无法抬起头来做人。而那些不知悔改的人,惩罚与否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样的,倒不如任由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让自己的心得到救赎。每一件事的结局,本就应该因为人和事的性质而得到属于它们的不同结局。惩罚和救赎,本就不是绝对的对立面,而是由人来决定它的性质。有的时候,惩罚不一定是一种救赎。而很多时候,救赎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惩罚,却更让人心甘情愿去接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4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本书的结尾,因为找不到婴儿的尸体,史也和纱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无疑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是一辈子,背负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虚无的十字架。

第三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

看完这本书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去埋孩地点没有找到那个刚生下来的孩子呢?

沙织和史也在他们美好的年华里犯下许多正处于青春期都会犯的错――偷尝禁果。自然结出的果子也会让他们手足无措,只能选择最残忍的手段――杀死孩子。于是,背着这沉重的十字架去过余下的`人生。

小夜子在里面也是一个凄苦的女性,但是她却选择积极地去过剩下的日子――罪与罚,我们到底应如何正确地去对待这两者。她在开篇就死去了,可是她却从没离开过整本书。

那个神秘的地方――自杀的绝佳点,也是许多埋掉罪恶并决心赎罪的地方。

小夜子目睹了自己女儿由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不禁思索:到底犯罪过后所背负的十字架是什么?无期徒刑在监狱里忏悔?还是从心出发体会到了自己所犯的罪,并下决心弥补?

所以最后死去的孩子不见踪影,他看到了沙织和史也这几十年所背负的十字架,而且也看到了他们正在积极地忏悔弥补……活下去的人总要继续向前,不能停滞不前。

自己看书确实囫囵吞枣,只是被情节所牵引,而而隐藏在句子里的意蕴却没有深深体味……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

这本书的故事线索在第一节中就做出了埋伏,看到一半觉得故事颇为平淡,直接跳到末章看结局,决定意外,然后又急切的翻回中间阅读故事进展。直到看完觉得一阵唏嘘。身为母亲后,看到小夜子和中原的孩子被前科犯人无助虐杀时,作者描述父母的情感时简直感同身受,难过的流泪,看到两个少年偷尝禁果生下小孩慌张无措残杀婴儿时,又觉残忍又觉可怜。也是对当前社会所有青少年恋爱的警示。结局的最后警方没有找到史也和沙织前埋在树海的婴儿尸骨,警官无法起诉他们,而作造因为他们的命案而有可能减刑至。

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表达对死刑的态度。杀人案件是以死刑作为终极的结束和审判,还是说要按照案件本身的情况还有犯人的`表现,审判死刑还是给予改造弥补的机会。结局似乎倾向与后者。 虚无的十字架,是道德和良心谴责,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弥补原谅和内心的解脱,可能变成一块石头变成终身的枷锁,负重难以快乐。可能在这种意义上,这种惩罚可能比一个枪子干脆离世更加折磨残酷。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读起来。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本书主要讲了道正与小叶子的女儿被杀,而凶手被宣判死刑后,他们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目标,女儿已无法再生,两人被迫分手。过了几年,道正接到了刑警的电话,小夜子被杀了。虽然凶手不久后就投案自首,而道正却在小叶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另有玄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事实的确如此,只要犯了错误,无论事后多么努力地去补偿,也就无法挽回当时的损失。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办案细节。侦探和警察如何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去破案,以及被害人家属那种据理力争永不放弃的精神,誓死也要给死者讨回一个清白的执着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本书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如何?是让他人听到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社会,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

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作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用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值得思考。一本好的书一定是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不断去思考。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4

同学推荐给我东野圭吾的作品,寄给我6本他的小说。

这是我看的第三本,特别喜欢东叔的写作风格,叙事深入人心,故事一点点透露线索引人入胜,语言通透简结,却又让人觉得那么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到人性的悲悯和深情。虽然此书主要探讨人性的罪与罚,但是却让我更感到是教育的缺失,单亲家庭的忽视,少年的愚昧无知,学校的冷漠无视才酿成了这样悲剧。

如果他们能得到家庭和学校更多的关爱和疏导,另外,如果小叶子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不认为发生事情是小概率事件,也许悲剧就可以避免……虽然没有如果,却为每一个读者敲响了警钟。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必要的教育关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也许偶尔的一次伸手援助就可以拯救一段不幸的人生。

另外,让作恶的人在作恶前是否已经考虑好自己可以承担一切后果,即便自己不畏生死是否又在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如果你还有良心和悲悯心,又是否可以承受一辈子心中背负的良心十字架?罪也许是一瞬间的恶念,罚确实索绕一生的枷锁。

如果有孩子会让她读这本书,上上生动的一课。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5

蛭川与作造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表面上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实则内心并不以为然,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可以视他人生命为无物。而史也和纱织虽然没有受到众人能看到的惩罚,确实真真正正的在自己身后背上了看不见却极有份量的十字架,一个为了赎罪去做了小儿科的医生,并娶了一个怀着别人孩子的可怜的女人,一个背负着心理上极大的压力而患上了偷窃瘾,认为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并多次想要自杀。而两个人当时“害怕被发现后会被迫分手”的.初衷也无法达到,懵懂纯粹的爱情随着婴儿一起被杀死并掩埋。

文中有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犯了罪的人,不可能有一个合适的方法让犯人能够赎罪。”

有的人,你以为他被法律惩罚了,其实他并不以为然。而有的人看似逃脱在了法律之外,但也许他反而能够在极大的歉疚与懊悔中自我惩罚、反省,甚至是补偿,对受害者家属或者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一种补偿。这两种,哪一种才更具有意义呢?这也许是东野圭吾想让大家都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

推理结果和沉默的巡游有点类似,这过程我没有多兴奋。主要是针对虚无的十字架有感。什么叫虚无的十字架?十字架是给那些犯了杀人罪的背负的,但由于会各种理由将死刑判为无期,然后释放,所以也就成了虚无的十字架。

主要是围绕是否要取消死刑来发展。因为没有让这些人付出代价,所以就会好奇要不要取消死刑?如书中,提到有许多凶手不会得到死刑,判死刑的案例反而较少。为了遗族,这个凶手是要执行死刑的。但死刑就是剥夺了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如果这个人“愿意”悔过,那这死刑是否能变成无期呢?书里引入了除了当事人双方外的看法,比如律师等。

1、引入了一个新的观点,如果你要废除死刑也好,那能给出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法吗?

2、凡事都有两面,没一个杀人犯的杀人动机都不一样,比如可能有些人只是防卫过当。那这些人是不是要实现死刑?许多案件提供的选项只有死刑!

最后,虽然叫《虚无的十字架》东野圭吾最后也写出来了一对背着真正的十字架负重前行,在为自己赎罪的男女。两相对比,我觉得这部推理属性可能要稍微的让一下位置给对社会的思考。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7

作为东野圭吾的小书迷一直在追捧他的每一部著作,他的书是我高三开始接触与喜欢的。因为看了他的一本《假面饭店》从此变成了东野的小迷妹。

对于他的书疯狂购买,最近看的书是他的《虚无的十字架》,这本书有三个疑问,对于这虚无的十字架,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了这三个问题在那边周旋而展开的故事。

整体的感觉都是很自相矛盾,故事里也一直在纠结是让那些人一命抵一命,还是让他们能有后悔之心,为之前所做的事情能够付出代价去弥补。东野笔下的“罪”与“罚”不仅对司法制度的重新考量,同时也突出了两种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如果单单是的规定杀人的人要偿命判死刑,那很容易,还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不一定能让罪犯能够改邪归正,又怎么去告慰受害人家属,如果不是去判死刑,让无期徒行的罪犯变成有期徒刑,几十年后出来没有与时俱进的生存能力,到时候又沦落到去进行犯罪,或者在这几十年还是死不悔改的',在里面表现的我悔改的样子,再出来也不能如何。

制度和外不外乎人情之间的冲突,法制和很多感情都有冲突,对错误的弥补,不再背负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我自我感觉的话,东野的很多书写的都很触动心理,他的每一本书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所反映的问题,感触很多。

第四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一)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本书的结尾,因为找不到婴儿的尸体,史也和纱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无疑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是一辈子,背负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虚无的十字架。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二)无解的审判——《虚无的十字架》读后小记

罪与罚的本质为何,是让犯错听到审判而感到内心解脱,还是让他重获自由用一生赎罪?

合上书,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审判,死刑,虚无,沉重…在脑海中翻腾着。

两个少年因为二十一年前犯下的错误,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原本简单的爱情,在背负了沉重的错误后,像一个诅咒,更像一个病毒,在二十一年后扩散到更多的家庭。二十一年间,史也努力弥补着自己的过错,希望可以改变和帮助更多;纱织则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任何东西,过着卑微不堪的生活。

史也和纱织二十一年不同的发展轨迹;小夜子和道正在离婚后对于爱女死亡所做的不同行为;死者家属希望凶手能因死刑而反省自己的错,而凶手至死都认为死刑是自己的命运。充满着对立和矛盾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怎样才是真正为自己的过错承担?

书中的辩方律师曾说“死刑很无力”.因为虽然完成“一命抵一命”的弥补形式,却不能真正让受害者家属感到欣慰,因为伤害已成事实。且有时,希望执行死刑,并不是表面上愤怒的延伸,更多的是受害者家属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夺走犯人生命这一严重的惩罚,让犯人能够反省的表达。同时,也是避免更多同样悲剧发生的方式。可是,真的可以吗?

如若犯人早已觉得生无可恋,才丧心病狂地犯罪,或是觉得走到如今的田地,是由于自己从小缺爱坎坷的经历,一切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任何的惩罚,还有意义吗?死刑,恐怕反而成为了逃避承担更多责任的解脱。死刑过后,留给受害者家属的,只是顿时失去了目标的迷茫和空虚。所以书中辩方律师才会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结局”,只是还有怎样的结局,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死刑废除论因此悬而未决。

我不禁好奇,监狱里的那么多罪犯中,有多少是因为被剥夺了自由的惩罚而进行反省的?如果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那不该有那么多的前科罪犯再度入狱了。可即便知道犯人并不都能自我惩戒,还是要让他们在狱中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这,便是现状。而在生活中,并非每个错误都需要入狱或被判死刑,甚至当犯错的时候会轻易地被原谅。但人有时仍会因某个错误感到自责、愧疚、内心惶恐终日不安,这份不能自我原谅的心情,或许才是真正的审判,是最沉重的十字架。

最终,逃避了二十一年的史也和纱织最后选择面对自己的过错,进行了自首。这应该是符合大多数读者对于伦理的要求的。可作者却戏剧性地安排了警方找不到犯罪证据,无法定罪的情节。或许这也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吧,正如书中写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第五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5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500字

郑育茹

东野圭吾

日本推理小说天王

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

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代表作有《放学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

1这是东野圭吾继《幻夜》、《白夜行》之后又一部令人心碎的作品。和他以往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的推理色彩显得不那么浓,阅读过后并没有“我的天,竟然是这样”的感叹,只有无尽的叹息。作品表面的情节建构只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勾出作品背后隐含的社会问题,更让人心疼。

2小说中每一个人都让我心疼。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为蛭川的再犯变得支离破碎,爱女的去世带给中原和小夜子巨大的打击。成功判处罪犯死刑后,两人的伤痛有增无减:本该相互安慰的两人却因对方的存在始终无法走出悲伤,看到对方就没法不想起曾经发生的悲剧。两个人分开了。

至此,两个人合力争取判处罪犯死刑的故事拉开序幕,故事的主旨也渐渐鲜明:夺取他人生命的人是否该被判死刑?

祸不单行。离婚后的一天,中原接到消息,小夜子也去世了,而且是他杀。同样的遭遇发生在自己曾经深爱的两个人身上,中原究竟要背负多大的悲伤……中原开始深入了解前妻离婚后的生活。他逐渐现,前妻的死不是一件单纯的抢劫杀人案。通过不断的探寻,中原挖掘出了背后的真相。“抢劫犯”其实是为了掩盖被小夜子发现的女婿的罪行才夺去了她的生命。女婿仁科史也年轻时曾和女友井口沙织合力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3中原令我心疼,一个人如何承受得了相继失去爱女和妻子的痛苦;小夜子令我心疼,在争取废除无死刑论的路上,她必定每日揭开自己的伤疤,痛苦却依然为着心中的坚持不懈努力,她坚强得令人心疼;仁科史也令我心疼,婴儿的死让他一生都背负着十字架,救再多生命也无法抹去他心中的愧疚;井口沙织令我心疼,认为自己不配活在世上的想法在脑海中盘桓不去,她每天都在煎熬,一个厌恶自己生命的人,她的日子该有多绝望。然而,这些悲剧的背后,不仅仅只是这些人物的悲伤命运,更是对人性的拷问,是当下社会真实存在的难题。

4书中,小夜子一直认为,杀人犯只有被判处死刑才能对得起逝去的生命及其遗族,罪犯才算是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将不会再有机会伤害另一个生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杀人犯获得死刑的判决就能抹平遗族的伤痕吗?杀人者必定会因此而却步而反省吗?答案是不一定。再次杀人的蛭川至死也没有反省,仅仅认为这是他的命运。我想,对于中原一家,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杀死自己亲人的罪犯毫无悔改之意,此时死刑显得如此无力。

再看另一个杀人者——逃过法律审判的史也,身上的十字架却是沉重无比,他选择成为医生,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甚至抚养别人的孩子。他没有反省吗?活下来的他没有继续伤害其他人,反而时刻在赎罪。他选择了一条和蛭川截然不同的道路度过余生。

5所以,死刑真的是对一个杀人犯最好的惩罚吗?

故事的最后,被埋在青木原的婴儿没有被找到。是野兽叼走了?或是小夜子也犹豫了,于是把证据毁灭了?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而我倒愿意将它理解为无解,罪与罚该如何抉择?——无解。

6东野圭吾的作品常常让我感到无力,人是那么地脆弱,无法避开的人性的弱点时刻困扰着我们,我们居住在钢筋水泥之中,却并未变得更坚强——生命这样不堪一击!()但人又是坚强的,只一个信念就能驱使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躯壳继续前进,那样地执着而坚定。

不由得想到江歌案,江歌妈妈数百天的请愿,只为求罪犯一死。死刑对她意味着什么?死刑能挽回她女儿的生命吗?显然不能。那死刑能换来罪犯的一声真诚的道歉吗?无从得知。似乎她的坚持没有任何意义,但我想,人是需要有慰藉的。对罪犯判处死刑是许多被害人家属所需要的心理安慰,内心的伤疤已经形成了,可能唯有时间能使其淡褪哪怕终究无法抚平,但至少,死刑或许代表对自己逝去的亲人有交待,对自己也是,余下的生活好像打上一针医学专用剂,痛苦仍在,但也不那么难受了。

7人是感情动物,法律却理性得甚至有些冰冷。一个判决不只要考虑被害人家属的权益,还要考虑对罪犯、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单凭法律的力量,不能满足我们的情感期盼,这就是悲剧所在,无力到令人窒息。

下载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作为东野圭吾的小书迷一直在追捧他的每一部著作,他的书是我高三开始接触与喜欢的。因为看了他的一本《假面饭店》从此变成了东野的小迷妹。对于......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3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作/陆家浩"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我质疑死刑,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假设有一起A......

    虚无经典语录

    虚无经典语录 1、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怀念今天,就更要好好地珍惜今天,好让我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笑得更夸张。希望自己在舞台上要多灿烂有多灿烂,在生活中要多平凡有多平凡。当我觉......

    十字架—人生哲理故事

    十字架—人生哲理故事 看到这篇漫画,觉得很不错,我看后也觉得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当我们抱怨时! 第一幅漫画中,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前行! 途中,有一个人......

    虚无美范文大全

    岛村是一个通过西洋文字与图画来欣赏西洋舞蹈的自由职业者,正如他喜欢西洋舞蹈的那份虚构与朦胧,他本人也是孤独空虚,百无聊赖,为寻求心灵慰藉,去朴实的雪国景致中领略悠闲宁静,“......

    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会计10559107105548朱新宇 去年我第一次接触《存在与虚无》,硬着头皮看导言,感觉文字艰涩,难以把握,且我本身缺乏必要的积淀。于是导言没有全部看完就放......

    几何十字架教案25篇

    目的:通过对组合几何体写生练习,提高构图、造型、透视等综合能力。 重点:写生步骤 难点:造型结构 几何形体组合写生步骤范图(十字架/圆柱切面/锥体)1:用直线画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确定几......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

    《蔷薇花与十字架》读后感理性与信念的价值困惑文 BY 马莹老师这本书读起来,感觉有些吃力,好多晦涩的句子需要反复的读,有的名词得查查才知道,尽管如此,过程有点痛苦,读完再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