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论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身体力行、以身垂范的同时,对于师德建设也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体现了他鲜明的师德观。我们应大力弘扬陶行知的师德观,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关键词:陶行知师德观
一、陶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 纯属服务的机会, 贡献的机会。”“教师的服务精神, 系教育的命脉。”在他看来, 教师的职业精神不是来自金钱,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只有敬业爱教, 才能忠于职守;只有不计名利, 才能有所作为。敬业爱教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 每个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总观陶行知的一生, 可以说正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作为一个留学美国,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家, 陶行知不贪图任何特殊待遇, 毅然投身到振兴祖国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他脱下西装革履, 穿上布衣草鞋,放弃高师校长、教育厅长职务等优厚待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倡和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在办学的日子里,陶行知经常处在“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的困苦境地。然而,他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从洋博士到乡村教师,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山村,陶行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被艰难困苦吓倒,为了中国之“了不得”付出了毕生精力,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
2、“爱满天下”的爱心精神
在重庆管家巷2 8 号,陶先生在自己的住所门相上写了一条小横幅“爱满天下”。这句格言可以说是他毕生做人的基本精神。他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这种爱心的奉献,首先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其间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他都坚定教育的信念而不改初衷。对教师以及未来的教师一一师范生,他也要求他们必须有一颗真挚的爱心,要以心投入教育。这种爱心表现为热爱教育对象,即热爱人民,热爱穷苦农民、热爱学生。他为了让他们能受到教育,学到知识,亲自离开城市,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睡地铺,住牛栏,和农民交朋友,完全与农民结合在一起办教育。陶先生要求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他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了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舍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起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对孩子、对学生,陶先生更是倾注着一片真挚的爱心。他爱“天下像蜜桃一样的小孩。”他特别爱那些穷苦的儿童,爱那些失去父母爱护并受人摧残的儿童,他为苦孩、难童想出许多办法,尽力帮助他们,解放他们小小的心灵,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也教育人们去追求真理,做“真人”。在主持育才学校工作时,他要求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实际上也是他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他所倡导的“真人”主要应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追求真理,讲真话,为真理而献身;第二,做来自于人民而又服务于人民的“人中人”,而不是做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或精神贵族;第三,做有理想、有责任心、有信仰心的人;第四,做立志改革,敢于开辟、试验和创造的人;第五,做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健康卫生、劳动美育和谐发展的人。陶行知先生还强调“真人”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生活,也有赖于教师的培养。他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对真正的好教师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向民众学习、跟小孩学习等方面的素质和情操。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同甘共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要贯彻到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教学上。真正的好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使学生乐意学,而且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自律精神
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学识造诣、文化修养、生活作风、言谈举止、求知精神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信服,他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先生正是以他光辉的师表形象长远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陶 行知认为“要人敬必先自敬”。陶行知主张教师必须力求长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正是集言教与身教于一身的人民教育家。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二、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1、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服务意识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代社会师德建设的新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体现了关心、发展学生为本和教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则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宗旨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服务。那么,在具体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也才可能学着去爱别人;其次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来说,师爱除了关心和爱护,还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不压制他们的兴趣和个性。这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解决,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以爱作为出发点,在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也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特别强调的师德新内涵,是教师自我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代表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专业成长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个不与时俱进,没有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的教师,哪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学生“一杯水”呢?一个没有精深的学识、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的教师,又怎能够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呢?所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1)勤于学习。“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我们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就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汲取新的知识,“研 究新的学问”,促进知识的整合,以求得新的进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2)善于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一环,反思的能力和水平终将决定一个人本质意义上的素质层次。教师要把学习理论和自身实践反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在“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使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教育智慧随之不断增长。(3)勇于创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的劳动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全新的创造过程。要求教师一面总结经验,一面要改革创新。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民主管理
民主精神是陶先生师德观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主张“民主的教师”要做到思想民主、教学民主、作风民主、管理民主。他认为教师“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他十分重视教师“要跟小孩子学习。”“唯独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教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那民主作风才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他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陶先生在民主管理方面的观点和做法一提倡学生自治。他说:“智育要往重自学”,“体育要注重自强”,“德育要注重自治”。“所以,学生自治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
4、具备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改革需要人才,人才出自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更应具有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站在改革的潮头,做改革的先锋。教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陶行知先生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也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要求教师不要做“教书匠”,应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他提出一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不要只是乞灵古人”,二要“敢人未开化的边疆”,不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做个边疆的先锋”。若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号召要做有胆有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去开辟创造第一流的教育。只有每个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勇于创新,善于改革,我们所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才会成批地现出来。就这个意义,改革、创新,也构成教师的必备品德之一。一个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几种品质:一,不断革新观念;二,要有信心;三,要不畏艰难;四,认真求实、一 丝不苟。改革就必须实事求是,而不是否定一切。
今天, 我们重温陶行知的师德观, 学习和继承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我们应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 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教子有方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2015年5月8日
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期盼!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广大家长最为揪心的事。教无定法,教育有法。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谈。本人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言传身教,重视孩子品德的培养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学校,我会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在家庭,我会主动承担家庭事务,孝敬父母,与妻子和睦相处。这样,孩子就会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自己的事是自己份内的事,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另外,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我会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品德培养。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主要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看名人成长的视频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孩子的品德已初具雏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同学、老师、邻里的心目中印象很好,口碑不错。这样,父母就不会为子女的品德而担忧,不会担心孩子在外惹是生非,这也是我教育孩子方面最为欣慰的。
二、理解沟通是关键
《孙子兵法》指出:“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培养孩子也是如此。要想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有所成就,了解孩子至为关键。这就需要家长利用闲暇之际,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以便作为家长的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其实,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方向非常关键。每天在吃饭时我都会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让他说说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这一天我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出解决方案,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做到是非分明。即使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我也不会大发雷霆,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做家长的要理解
孩子,要有耐心。
三、学会做人,与人为善
一个“人”字好写难做,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做事是多数家长最为头疼的事。我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方面,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我认为做人的本质是善。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他就会友好地对待周围的人。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的同学和他乱着玩,对方把他刚买的体恤衫划破了。回到家里,我看到儿子的脸色不对,就问:“儿子,怎么啦?”儿子气愤地回答:“你看,我今天才穿的体恤衫,被我的同学划破了,下午上学,我一定让他给我重新买一个!”我说:“都是同学关系,你好意思吗?回来我让你妈给你补一下不就行了吗?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斤斤计较!你不是知道将相和的故事吗?你何不做一次蔺相如呢?以后你的同学会更加敬重你。假如你的同学给你买个新的体恤衫,你穿着也不会高兴的。”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儿子终于消气了。我笑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吧!要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来,让我们一起共进午餐!”就这样,一切风平浪静了。此时我为儿子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
四、家校联手,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至于孩子在校表现如何,家长不一定了如指掌。因此作为家长一定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平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参加家长学校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一些知识经验,主动到学校进行校访,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只要家校联手,齐抓共管,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家长该做的事,指引孩子扬帆远航,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衷心祝愿各位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愿他们早日成人成才!
第三篇: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2012心得
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12)
石场中心完小
陶秀菊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本年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使强迫的,只有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授课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新课程内容讲好。
第四篇:以诚为本,以德修身
以诚为本,以德修身
在药家鑫案尘埃落定之后,同时又掀起了一场关于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激烈讨论。我想起了曾经思想政治理论老师给我们上的那节课:“以诚为本,以德修身”——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大学生要努力淬炼个人品格。
诚然,现在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许多不遵守道德,有悖诚信的事例:大学生不讲诚信,在考试过程中频繁出现作弊现象;作文写作抄袭剽窃经常无缘无故逃课;蒙骗老师,写论文东拼西凑,弄虚作假。走出校门,求职过程中在简历上书写虚假信息;签订合同后出现毁约现象等等。
古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穿近于义,言可及也”尤其在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更加应注重于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教育。
课堂上,老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优秀道德传统的民族,而诚信,作为道德的最基本的体现更是被古往今来的人所推崇。自古以来就有“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的古语。如何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现代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课堂上,老师教育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做到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经典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应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的道德要求。只有在大的方面上掌握好方向,才能更好的发扬我们的优秀道德传统。
在讲到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时,老师指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紧密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更应该自觉加强诚信道德的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最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就如上述一样。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等。有些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内心上是认同的,但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遇到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便对自己放松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并在诚信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加强以抵制和改进。
其实,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就是在某些时候,不能坚守本心,不能做到“慎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坚守本心”,其实想来,诚信很简单只要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铭记于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坚守诚信道德,早已深入你心。体现于你的一言一行中。并且终身受益。
第五篇:演讲稿以德修身 服务为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XXXX,来自局机关调解仲裁办公室。在这个柳絮飘飞、百花齐放的明媚时节,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文字的喜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此,衷心感谢各位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以德修身 服务为民》。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礼仪之邦,自古就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精辟地阐释了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规范。立身之本,以德为先,立德之本,以民为先。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哲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警醒,更是一种是深思。深思怎样以德修身,更好的为民服务!
以德修身,不仅事关个人品行,更关系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百行德为先,品德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显现出来。人民判断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常常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个体言行、作风特别是道德修养开始的。
服务为民,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方法。作为人民公仆我们必须坚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心尽责、甘为公仆、善为公仆。我想,这样我们将不仅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更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
记得刚开始接触调解仲裁工作时,我也迷茫过,简单的认为调解仲裁就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判断谁有责任,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通过向前辈的学习,慢慢的我意识到所从事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公信力,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民服务的态度。
在日常的工作中,在一个个案例中,我深深体会到“台阶低、语气和、调解柔、仲裁正”的真正含义,既要秉持良知,投入感情,守住底线;又要以优良的职业操守立人,以可贵的人格品质服人,以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水平赢人。以“微笑服务、规范服务、联动服务、阳光服务”为依托,用诚心、细心、精心、耐心,协调和引导当事人从对抗走向对话,秉公办案,调裁为民,切实发挥调解仲裁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用人单位服务的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仲裁人,我应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矛盾化解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德修身,服务为民”,虽然现在的我还不能诠释其深层含义。但是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帮助,我一定能够做的更好!同志们,“以德修身,服务为民”有你有我,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而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