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创新
关于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若干思考
(作者:好学者201205)
一、民族团结进步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赋予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是祖国统一和民族进步的逻辑起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汇聚而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历史的或当世的,客观的或主观的,长期的或短暂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深层次的或浅面上的,各地区(含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处常态。回顾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继适时出台涉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建国之初,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51年5月,中央政务院发出《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1956年至1964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共同组织实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语言状况大调查。1952年、1956年、2009年分别在全国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党的十六大后,民族团结教育被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2005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法定活动。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
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颁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9年,中央决定在全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考试范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各地方纷纷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2010年,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这充分说明,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已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正集中精力有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与此同时,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一些困难和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却在短期内发生新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正确领导下,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重要抓手,坚决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集中各族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搞建设已成不争之硬道理、硬任务。因此,努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二、民族团结应包含的主要实质内容
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内在规定性的实质内容,不然就一定会沦为无水之湖、无米之炊、无本之木,终无真正效果。民族团结工作也不例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结
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下的民族政策精神,笔者认为,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应讲究以下的主要实质内容。一是民族平等。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精神,是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准条。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生产、生活、社会等所有领域享有平等权,同时承担着平等的义务,即就是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二是民族大团结。这就要求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精神指引下、在融合中实现广泛团结,不是部分区域内部或区域间的各民族的团结,而是全国各民族的有机大团结。如:在中央领导下的十九省区对口支援新疆全面开发及各地纷纷举办应邀全国各省区组团参与的重要会展就是推动民族大团结的行动典范。三是民族自觉。这是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基础的意识性保障,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汉语普通话就是国家加强民族自觉的重大举措。汉语是国语,也是新时期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驱动器”。四是民族进步。这是对民族进取意识的逻辑总结,在中央的统一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身优势,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应把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动态均衡发展,和各民族的精神利益、物质利益的双推进、互促进作为各地区各民族的极为
重要的理想信念。五是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和尊重民族地区各民族“自我管理”的政治权利。六是民族文化保护、包容与发展。这是对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依法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合理化建议
(一)形成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新格局
牢牢把握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努力构建以强基富民固边维稳为核心目的的宣传工作新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大局稳定,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保障。应把民族团结宣传与其他各项政策宣传紧密结合(捆绑)起来,建立健全责任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宣传机构和队伍体系。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实现无缝式工作对接,实行工作动态信息网络化监督管理。把乡镇、街道办作为宣传重地,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把宣传员锻造成贴近群众诉求的信息员和连络员,让各族群众领会各项政策的目的、执行主体及监督方式,积极配合政策落实,真正让各项政策精神深入人心,巩固和发展群众基础。
(二)注重民族团结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合理动态把握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投入占政府总投入的
比例,努力做到适度宣传和有效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其投入应与有限公共财政相协调,应做到不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不少干常规工作,能够把广泛宣传和有针对性重点集中宣传相结合,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切实维护效能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民族团结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展开。
(三)高效整合民族团结宣传工作优势资源
民族团结工作保障机构机制功能整合与优化是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当务之急。有关职能部门的推诿、扯皮、失职等消极工作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杜绝,其主要原因在于职能分工不明确、工作队伍与经费配备不合理、工作纲条执行不力、部门负责人不负责任。简单问题和基本问题的复杂化是稳定危机爆发的前导。加快保障机构机制功能整合与优化,坚决避免部门职能重复,努力推行有关部门有关业务合署办公模式,强化工作监督体系建设,严肃工作责任追究;各地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机构力量布局,建设坚不可摧的力量网络,高效安全应对突发事件。
(四)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民族团结新载体
民族团结通过产业发展及生活方式转变得以巩固和发展。政府要对产业发展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在大力发展大众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严禁民族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滥用与泛用(如:清真牌刀具),实现民族特色产业与大众产业的有机组合,推进产业投资主体复合化和非民族化,引导民族地区消费习惯理性变迁,促进现代式生活普及民族地区千家万户,加速民族地区物质生产社会化,为民族团结提供理性“物质冲动”。
(五)科学清理民族团结文化障碍
民族团结通过对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其科学性,引导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理性回归。据史载,成吉思汗在统领大军西征过程中遇到长期酷热天气,因大量将士染病异常严重,而果断下令废除蒙古族的所谓“不可挑战”之习俗(即:不能浪费水、不“玷污”水、不能用水洗衣服),结果大军很快恢复“元气”,既成功地低成本应对“霸业”路上的一次大危机,又为蒙古族的快速健康发展添加必要的无形的不杇“催化剂”。按照文化发展规律和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政府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与备案,全面保护健康的积极的民族文化成份,引导民族地区各族众理性抛弃对其自身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或“杀伤性”危害的风俗习惯元素(不健康的消极的民族文化成份),依法净化民族文化,使民族文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纵深发展,为民族团结集聚精神之魂。
二〇一二年八月 于新疆
第二篇:民族团结工作实施方案
巴达尔胡中心学校
创建民族团结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在全自治区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校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2014年“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为保证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特制定“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从理论和事件、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广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活动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师生了解民族知识和风俗习惯,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及亮点,使之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
三、活动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积极调动全体师生参加到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中去,做好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
组
长:陈七林(校长)副组长:忠耐(支部书记)组
员:青龙(副校长)
银树(副校长)
常和(副校长)
王世彬(政教主任)庆格勒图(政教副主任)青江(政教副主任)王玉山(教务副主任)玉升(团委书记)
萨如拉(大队辅导员)下设办公室;书记室 具体负责人;忠耐
四、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认真制定“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我校是全旗民族学校里最大的学校,历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就更加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成立活动组织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并讨论制定出学校的活动方案。
今年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富强发展”为目标,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广大学生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3、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育,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把新疆发生事件的性质和危害讲清楚,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讲透彻,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4、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活动,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为基本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等德育课程,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并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
5、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利用晨会课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和学习。学习要求:小学1~3年级进行民族团结知识启蒙宣传教育;4~9年级进行民族团结常识宣传教育,宣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宣传我旗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各班级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收集交流少数民族的相关信息,以及各民族团结共进的相关资料,宣传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民族常识。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校校人人活动”,利用校园网络,组织观看民族团结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回家收看有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片,了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各班级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板报。通过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和红领巾广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
5)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
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
6)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手抄报、征文、绘画竞赛。组织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民俗风情、发展变化。
7)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提高民族团结意识。8)开展为民族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活动,有效缓解少数民族学生生活。
9)“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结合“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决定于参加全盟、全旗开展的各种活动,主题为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团结。
10)开展为民族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活动,每位班主任排查各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帮助。
2014年5月
第三篇: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汇报
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族工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命中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扩大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施甸”的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握好宣传重点,突出阶段性特点,紧密联系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围绕“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现将一年来我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县XX年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年初召开的省、市相关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任务和目标。采取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研究制定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民族团结工作。
(二)健全机构,充实人员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人员变动调整充实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3个乡(镇)也相应地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分管民族团结工作,补充配备了民族工作专(兼)职干部。同时,县、乡(镇)继续完善了《施甸县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处理预案》,成立了群体性事件调处领导小组,有力地保证了全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按照“党政动手,各尽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结合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实际,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受政府委托民宗局与乡镇签订了《施甸县XX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民族工作繁重的乡(镇)与村(居)委会签订责任书。使目标责任落实到基层,工作任务分解到个人,形成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任务细化、工作量化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严格考核,明确奖惩
县人民政府周密制定全县民族团结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纳入行政效能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年初组织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暨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考核表彰会,传达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XX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县民族团结工作任务,对各乡(镇)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给予表扬,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紧扣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排查各类纠纷和隐患
我县境内居住着21种少数民族,民族问题较为复杂。一年来,我们深入调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尤其对人口较少民族村卫生状况及地方性疾病发病情况作了重点调研,了解我县人口较少民族村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新途径。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及时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类纠纷和隐患,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做好民族地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全县XX年纳入财政预算的民族机动金6万元,宗教专项经费7.04万元,乡(镇)也安排相应的责任制专项经费。实现了一年来矛盾纠纷和隐患为零,由于各种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排查调处,全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认真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市民委的帮助下,积极向国家、省民委争取项目,扶持发展我县10个人口较少民族村。为实施好每个项目,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经常深入10人口较少民族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我县XX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建设项目共涉及4个乡镇,6个村委会,11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344户,6891人。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435.6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15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0.693万元。主要有:姚关镇陡坡村大寨自然村村内道路建设;摆榔乡文化广场、菠萝寨文化室及大中村民房改造工程;酒房乡垭口村卫生室建设;酒房乡垭口村村内道路硬化;木老元乡龙潭村村内道路建设及木老元村大寨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经过对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的建设扶持 “民族团结示范村”已起到了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及加快布朗族人脱贫致富的示范,已成为施甸县“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示范工程,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七)结合今年是民族政策宣传年第三年,加大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民族团结法制意识。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或县民族宗教事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授课。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利用我县“天天过大年”少数民族节日,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XX年,县、乡(镇)组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5期2160人,开展民族团结月(周、日)宣传教育活动6次,受教育面达62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
(八)抓好“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工作
我县布朗族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按照xx总理对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现状,县委、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综合推动,基本解决我县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前期以解决群众温饱为主,完成就地脱贫的村寨安居房建设,实施水、电、路、广播电视改造、学校、卫生院等建设项目;如今是巩固完善,以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为主。县级领导分别挂钩乡、县民宗局干部分别挂钩10个村民委员会实施整村推进。
在中央、省、市、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做好XX项目督促检查、验收工作,共完成施甸县XX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实施项目3个。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512.12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61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51.123万元的验收工作。在抓好上年项目实施的同时,经认真调研和论证,年内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向省、市民委完成项目申报“甸阳镇西山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扶持项目”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8万元。通过我局领导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到位424万元,并经这些民族扶持发展项目的建设,切实为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民族团结工作学习心得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图谋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尤其是近些年来,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同境内民族分裂
主义分子疯狂进行分裂中国的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拉萨“3〃14”事件与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充分暴露了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暴行和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尽管这两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被平息,但境内外敌对势力决不会甘心失败,还会伺机制造事端,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当今,境外敌对势力还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我国大举进攻。国际上“泛伊斯兰主义”、“泛蒙古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思潮泛滥,并利用各种途径日益向我国境内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他们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把这些地区作为他们从事分裂中国活动的桥头堡。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企图,我们始终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做好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长期思想准备。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迫切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打牢全国人民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些年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由于对经济利益矛盾的调处不当,或因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执行不力,引发了一些民族纠纷。更有甚者,一些普通的民事纠纷因境外敌对势力的挑拨与煽动而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制造暴力事端的借口。这些民族纠纷的产生,更加警醒我们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反对民族分裂、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因为“民族关
系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全局。正确协调和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局面,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全国各族师生中间广泛深入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这里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指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的教
育,让全国人民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的表现。如何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深入探索的问题。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第五篇:创新民族工作理念再谱民族团结新曲(典型发言)
创新民族工作理念再谱民族团结新曲
——在##市民族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2009年3月10日)
***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聚居有壮、汉、苗、瑶、侗等10多个民族,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壮族占80%以上,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四个牢牢把握”,“打牢四个基础”为主线,扎实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获广西经济发展进步县(市、区),2006年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2007年获自治区“两基”先进集体、自治区双拥先进区,2008年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自治区第五、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以经济大发展打牢民族大团结共繁荣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工作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有更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巩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培育壮大蔗糖产业集群、推进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以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预计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93亿元;财政收入
5.1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7.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3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民族团结的坚实保证。1
二、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打牢民族大团结共繁荣的文化基础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是民族团结进步根本任务。近年来,我们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进一步落实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专门设有民族初级中学1所,2004年以来,争取上级民族专项经费对2个高中班和2个初中班进行扶持。从财政划拨10万元设立民族高中生奖学金。同时,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抓好民族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力度。2008年,划拨职业教育攻坚经费1042万元,资助110名大学贫困新生30.8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2544.6万元。筹措资金2770.52万元,开工建设329套村镇教师住房,占任务300套的109.67%,极大的改善了民族农村教育条件;大力发展民族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全***有24.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65%,高出任务目标
8.65个百分点;全面建立起民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372.53万元,受益群众29566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353.42万元,受益群众12.17万人次;深入抓好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第二批10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抓好民族文化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几年来,先后挖掘整理抢花炮、投绣球,打陀螺,顶竹筐等五个表演节目,在参加广西全区或##市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7金2银的好成绩。抓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体育运动会。几年来,挖掘和打造了左江石景林歌圩等民族文化品牌,金山节、打陀螺、打扁担等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广泛开展。
三、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切入点,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牢民族大团结共繁荣的发展基础
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民族农村道路、饮水、电网、农田水利、基本农田、水源林(地)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民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115个人饮项目,解决8.58万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体育事业。7个乡镇建成文化站办公楼,2个乡镇正在建设,86%的村(社区)建有村级篮球场。下大力气实施民族农村通达工程。2007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改建驮柏至左州、江州至那贞等6条农村公路,总里程84.11公里;2008年再投资5409万元,新、改建20条农村公路,总里程160.23公里。这些项目的建成,使***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率将达68%,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24.5%,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农村交通条件。此外,从2008年起,***设立了民族工作“三项”专项资金。即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经费、少民族教育补助资金。
四、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点,以高素质人才打牢民族大团结共繁荣的智力基础
人才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我们坚持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
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及时把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在干部配备上,合理配备少数民族人员,在各级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的领导班子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人才,造就了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工程人才在内的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目前,在***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4183人,占全区干部总人数的80.44%;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29人中,少数民族占79.3%;担任乡镇科级领导职务268人中,少数民族干部占84.7%。一大批年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脱颖而出,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虽然***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将虚心向各兄弟县市学习,努力缩小差距,不断取得进步。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民族地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