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的问题与思考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的问题与思考
——基于参政党践行视角的分析
李春生
内容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无疑为未来的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乃至法制化提供了可能。尤其重要的是再次强调了“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虽然我们在政治协商的实践中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但在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上还缺少更加规范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因此,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执政党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包括执政党与参政党在这个制度框架内的互动促进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这无疑驱使我们要责无旁贷的为推进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巩固我国的政治体制,完成现代化艰巨的任务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协商民主执政党与参政党互动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的统一战线事业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东风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有了质的变化,从民主党派发展的数量上就可以得到证明,就拿浙江的民主党派来说,一般都已经发展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民盟从1980年恢复工作,由换届时候的800多位发展到现在的10000多),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已经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执政党一起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共同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在发展迅猛的前提下,我们反思总结30余年来的工作,吸取教训,提炼经验,对于不断深化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中共提出的“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这个新课题的破题,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梳理思路,强化制度,改进工作,以参政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严格要求自觉入手,提高我们的参政党履职的素质和水平。能够逐步加强和提高与执政党政治协商水平和能力,担当起与执政党政治协商的重任。
一、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关系
1作者简介:李春生,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民盟浙江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会长,民盟浙江省委会副巡视员。
1我国现存的8个民主党派几乎都是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民主的过程中艰难的走过来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直至最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该说,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解放后,又在中共领导下,为开创新中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哪怕在被冤枉被政治迫害以后,也矢志不渝的坚信党的伟大,坚信自己所参与的事业是符合中国大多数人民的意愿的,与党与人民一起,最终团结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同心同德的共同奋斗,为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政治民主的健康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前辈忠诚于党的领导,踏踏实实的为恢复工作,落实政策,调动积极性,发挥党派作用上作出了努力,付出了心血。他们身上党派的光荣传统继承了非常的到位,并与时俱进的开创新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培养后备干部上的紧迫感,四化服务上的创新举措,发展成员上的严格把关与新老交替的历史责任感,都为我们后来者创造了经验和空间,并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下,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矢志不渝,始终不放,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党的肯定,老百姓的欢迎。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89、14号文件的出台,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来,再后来到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列入宪法,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各自的发展都出现了空前的变化。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角色也随着89、14号文件的出台,而日益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政治交接,民主党派的领导新老交替,光荣传统得以顺利继承。参政党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和历史使命中,在党的领导下,自身的努力下,开始从个人魅力型向注重集体作用发挥的现代政党管理体制转变,向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努力,向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的目标努力践行。为此,要求我们参政党不管是基层建设,还是领导班子建设;不管是思想建设还是理论建设等方面全方位的逐步推进,以适合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要求,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好参政党应该发挥的角色功能,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二、贯彻宗旨与多党合作的关系
民盟章程的第一章“总纲”中的十二条,将民盟的宗旨交代了非常的具体和清晰,明确了我们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按照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上开展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一个参加,二个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并在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世界和平等做出新贡献;尤其强调,要“把民盟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参政党。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我们的宗旨已经告诉了我们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更加科学的履行好参政党职责,在多党合作事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是我们一直面对的严肃课题,也是参政党与党长期合作,共同治理国家的神圣职责所在。
因此,我们的各级组织和骨干,要在认真学习章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宗旨的精神,为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章程,我们就会进一步提高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涵精神的理解,能够更加自觉的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职责,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形象。
三、参政党自身建设与向执政党学习的关系
作为参政党的民盟,历来重视自身建设。从1980年正式恢复工作以来,几乎每年的工作报告内容都将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予以总结,我们是这样总结的,也是这样踏踏实实的在抓自身建设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自身建设工作抓的是到位的,是及时的,组织发展的健康有序,班子建设的科学合理,骨干队伍建设的常抓不懈,一大批骨干活跃在盟的中心工作中。自身建设内容比较多,但我们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够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需要,不断创新。至今我们已经在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正在与时俱进的健康的向前发展。尽管我们的自身建设已经非常努力,但与发展的形势要求,与中共合作共事的要求,与多党合作事业的要求,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与建设强大国家的要求等方面看,尚有很大的距离。而与执政党中共对比,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这种差距有她的历史原因,有她的客观条件制约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参政党建设上的消极被动或者得过且过的态度,和我们明哲保身求稳的态度有关。口头重视多,实际花精力踏实去抓不多,开会目标要求高,但会后没有制度化保障,研究工作手段传统,思路保守,各行其是。例如,普遍对理论研究没有刚性的措施,长此以往,要想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只能是口号,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总结提炼。不对比不知道,认真一对比,与执政党的差距越来越远。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力度、手段、包括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越来越显著,而反观我们参政党自身建设,已经大大落伍,已经很难或者将会越来越处于被动的互动,并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要动真格,乘执政党建设的东风,以执政党为师,紧跟不懈怠,还有希望,否则会影响参政党功能的正常发挥,被历史淘汰。我们要有紧迫感,像抓政治交接一样的抓,抓出成效,常抓不懈。当然,我们还寄希望于大环境的优化,客观条件的改善,激励机制的调整完善,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机遇。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后备干部的建设,制度化建设;抓好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而不是搞花架子;搞好调研,接地气,在源头上筑牢我们的基础。各级机关专职的同志更应该主动补课,把有没有理论功底,有没有调研水平,调研成果会不会运用,文字功夫是不是过关等方面来考察一个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调研,下沉基层,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通过调研还能够考察品格,是不是能够将调研成果实事求是的上报,敢于讲真话,出实招。总之,要花力气抓,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四、本职工作与盟务工作关系的平衡
参政党历来重视每个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这对参政党能够健康有效的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参政党成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知识分子或者社会精英,其本职岗位作用发挥的好坏,对现代化建设起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职工作做的好否,参政党是历来非常重视和强调的。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参政党党务工作,是参政党自己的章程所确定的,就拿民盟来说,她的章程就要求盟员履行的义务有: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缴纳盟费;密切联系群众,接受民盟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等。说明我们参政党组织的成员不是一般的群众,他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参政党组织的成员,是参政党党员。对于担任各级组织的领导和骨干,更有严格的组织要求,除了以上所要求的以外,还应该担负起领导各级组织的领导责任,承担起组织发展和组织发挥作用的重任,调动最广大成员的政治热情,积极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我们很多兼职的领导,可能你在本职岗位上是著名的学者教授甚至科学家,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学科或者本单位的领导,本职工作非常繁忙,威望很高,在做参政党党务工作的同时,尽管这些光环也起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对参政党内所担任职务身份的关注,历练自己的本领,率先垂范,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有可能是有战斗力的,这已经被参政党的发展历史所证明。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在率先垂范的带领着我们一代代的传承光荣传统的,希望这样的光荣传统能够发扬光大。
现在随着统战事业的发展,参政党骨干担任政府领导职务或者政协人大等领导职务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政治民主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视,被推荐去担任领导的成员,他们多数是参政党的精英,是组织多年培养锻炼的结果,理应认真履职,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和平时接触中,就发现有的同志甚至对于参政党党务工作的态度开始弱化,积极性也开始减弱。这除了客观上确实新担任的政府职务或者人大政协等领导职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应该得到理解外,但你党派成员的身份没有变,组织关怀你推荐你的初衷没变,党派成员对你寄予一定的希望期望没变。
因此,我们就得放下身段,尽量抽时间参加基层的组织生活,参与党派的党务工作,听取各自党派成员或者组织的建议意见,充实自己,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发挥更好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有不少同志弹的一手好琴,盟务工作与所担任的社会领导职务都能够兼顾到,由此,这个地方,这个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也特别强特别高,优秀人才也就比较充裕。党派成员本职工作与参政党党务工作的平衡是一门新兴的课题,也是一门传统与现实对接的课题,如何学习前辈在这方面的成果和一些先进基层组织的经验,与时俱进的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党派组织值得长期研究不断解决的难题。这个问题不能妥善的处理好,也会影响参政党的内部凝聚力,脱离群众,没有基层成员的认可,也会影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好好把握,弹好琴,是我们各级领导各级组织今后越来越要重视的问题。
五、理论学习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作为参政党成员,要想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关心党和国家的政治,不断自觉学习统战理论和参政党党建理论是非常必须的。执政党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以执政党为师,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在政治民主法制化的征程上创新我们的理论学习环境和方法,这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政治民主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曾经为参政党理论学习创造了很多经验,并在创新中有所发展,许多已经作为我们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主动学习和创新理论研究,并在学习中关注理论指导实践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甚至是嘴上重视多,实践操作上还是凭经验的多;眼前应付的多,长远考虑的少;回避理论探索的敏感性,怕惹是非的多;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理论尤其是参政党理论的机会少,匆匆忙忙研究落实工作的多;基层组织学习统战理论或者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更是少,许多组织没这个意识,应付参政议政的事情就觉得忙得无暇顾及,有的组织甚至连党派的章程都从来不学习,理论研究的动力普遍缺失。这有各级组织的各自的主观原因,也与上级组织的指导帮助太少有关,应该引起参政党的深刻反省。
试想,一个没有理论支撑的政党,能够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吗?执政党建党开始就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党建理论的不断创新,已经坚持了90余年,使得党的事业始终后继有人,充满战斗力,党的建设始终是健康的有序的,并引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更是引起执政党的高度重视,举措多多,创新多多,深度力度更是令我们佩服之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西方学者卢卡奇认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复兴,就不可能有任何实践的复兴。”因此,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创造条件的学习,始终不渝的坚持,参政党理论建设才会与其他建设一起,不断满足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向着“高素质”的目标靠近。
六、多党合作事业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
我们现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已经被我们国家宪法所确立的。因此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或者所从事的多党合作事业是一项非常严肃而伟大的事业。我们作为参政党一员,有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光荣而沉重。光荣是因为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沉重是因为她面临的客观条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许多制度化的东西还未完善,但党和政府给予的信任和赋予的担子又不轻,参与了很多党派的工作,有的基层、地方的同志还经常感觉到得不到本单位领导的认可(本来已经是“义务劳动”),因此长此以往就影响到积极性的发挥。
但应该看到改革开放这30几年来,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法制的发展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民主发展也在逐步跟上,我们应该坚信,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尽管有困难,但那是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问题,将随着执政党不断健康的发展而得到解决。我们继续坚定信心,以执政党为师,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走好我们的每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我们的实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必将不断为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因为她是符合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制度,前景光明广阔,道路艰难,还会长期存在,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急不得,更等不得,唯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为这个事业而辛勤的耕耘。
结语
我们面对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关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群众路线与作风建设的矛盾,警惕参政党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气滋长风气的发展;群体作用发挥与制度创新的矛盾;经验运用与理论指导的矛盾;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如何有机结合的矛盾;长远目标与应付当下工作的矛盾;组织建设工程内各项建设之间平衡发展的矛盾;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在长达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带来的新的发展中的困惑有待释疑诠释的矛盾等等,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解决。
执政党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提振党员的坚定信念;执政党也同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要求我们做到道路自觉、制度自觉、理论自觉,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执政党党建和参政党党建的立足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是我们今后一切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努力的目标。因此,对“三个自信”和“三个自觉”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以上这些关系的处理好,可能将非常有利于我们能力的提高,我们凝聚力的提高,党派群体作用水平的提高。
只有始终坚定政治共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利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中充分发挥优势、作出更大贡献。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提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还非常寄希望于制度的逐步健全,制度完善了,基础好了,再逐步增加标准要求,就会使得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可持续性。同时,为了能够与执政党进行科学有效的政治协商,可能我们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各级领导协商能力的本事也要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立足点来对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可能与中共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的时候,体现自己的特色,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和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第二篇:民主党派换届思考
准、实、细、强”是做好民主党派
市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有力保证
“新旧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换届是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换届,是以人事更替为主要形式,以政治交接为核心内容的一项重要的组织工作;从大局和长远来说,换届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因此,做好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换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以笔者在党派机关从事组织工作十几年并亲身参与三次换届工作的经历,认为要做好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换届工作应从“准、实、细、强”上下功夫。
一、定“准”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换届应严格按照各自章程的有关规定,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为指针,着眼于民主党派组织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全面提高市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参政党地方组织。
换届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稳定、有利于组织建设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确保新老平稳交替和政治顺利交接,全面反映民主党派组织和广大成员的工作成果和精神风貌,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二、做“实”换届的各项组织准备工作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民主党派换届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宣传推介各党派主要工作成绩,展示自身风采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有的放矢地搞好宣传发动,引导广大成员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换届选举的全过程,是推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把换届工作与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各级组织中大力宣传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激发广大成员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争取中共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以及主要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运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横幅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报道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
(二)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各市级组织应成立以市委主委为组长、副主委为副组长、全体市委委员(或常委)为成员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职副主委兼任办公室主任,机关工作人员和热心社务工作并具有一定能力水平的志愿者为成员,负责筹备工作的具体事宜。召开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上级组织和中共市委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党
派实际,对换届的时间、方法、步骤及每阶段的具体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并以党派市委的名义印发《换届工作方案》和《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等文件。
(三)培训换届骨干,壮大工作队伍。培训骨干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召开市委委员、各基层组织负责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会议,以会代训。通过培训,使骨干成员明确换届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掌握选举规程,明确选举任务和选举中的法律程序,使整个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四)民主推荐人选,夯实群众基础。在推荐新一届市委班子人选过程中,各党派市委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召开“换届推荐考察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等方式推荐新一届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和市委委员建议人选;同时,召开各基层组织成员大会,按照换届工作方案的要求,反复酝酿、民主推荐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进一步夯实新一届市委班子人选的群众基础,进而促进选举工作的圆满成功。
三、做“细”代表大会各项筹备工作
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换届一般都是以召开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代表大会的筹备,主要包括大会资料和会务准备。在大会资料的准备工作中,有五个方面尤其值得重视,一是要有精干的写作班子,二是要有丰富的文件素材,三是要准确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四是要及时消化和准确归集相关材料,五是要熟悉选举工作
操作程序和所需相关资料。这其中的重点是做好《工作报告》的起草,使之做到结构合理严谨、内容丰富真实,篇幅长短适宜,同时对下一届委员会的工作建议也要切实可行。其他会议所需的文件资料在会前必须准备就绪,并注意按会议进程依次提交代表大会(或者主席团、讨论小组)审议。文件草案与审议后的正式文稿应严格区分,按规定在不同时间、不同环节依次分发提交给与会代表或者公布,以增强其严密性和严肃性。
代表大会的会务准备,主要包括经费筹措、会场准备、食宿安排、领导和佳宾的邀请及接待等。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太容易。尤其是在经费筹措方面,必须争取领导的重视、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打足预算,及时拨付到位,确保会议各项正常开支的需要。其次是领导和嘉宾的邀请和接待,这也是一项很精细、很深奥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使会议留下遗憾,效果大打折扣。
四、配“强”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通过换届,选出政治上坚定的领导班子,要保证在领导班子调整的变化中,保持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优势和特点不变。把人选准了,就能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核心,使本党派的政治纲领和组织路线得以延续和发展;使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场、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而确保本党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这就要求在换届时,努力做到两
个“兼顾”、两个“基本一致”,即兼顾老、中、青搭配,兼顾群众基础和后备干部培养;保证民主党派内部上下意见基本一致,保证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市委的干部培养意见基本一致。在配备领导班子时,不仅要注意选好主委、专职副主委和秘书长,也要重视兼职副主委的选拔。在选配领导班子时,要以优化的人才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梯次的年龄结构、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为目标,努力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团结合作、配合默契的坚强有力的集体。
第三篇:关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思考
关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思考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涵
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其政党只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利益表达、自我教育。这些职能中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能。
参政议政是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泛称,也称为“参政”。1989年12月制定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实际上也就是界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涵,即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也许有人认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有点类似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一是二者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利益不同。西方议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是建立在生产 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二是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不同。西方议会的各政党之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敌对关系,地位是不平等的。我国的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是执政与参政的友党关系,二者在政治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行动上是自主的。三是参政方式和作用不同。议会制国家执政党独揽国家大权,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中,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的资格,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应有的民主权利,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性
1、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党的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发展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要实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从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团结和民主是我们壮大自己的有力武器,是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决定了她与团结和民主具有与生俱来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执行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中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承载着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任。
2、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在探索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中,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知识、智力和人才优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当中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意见》颁布十五年来多党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把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的好形式、好内容、好做法固定下来,确立起来,推广开来,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切实把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宪法》和《政协章程》为依据,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程序建设为抓手,努力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推进民主决策化,科学化的需要。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和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生命线。根据形势的发展与要求,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适时地作出科学反应,及时制定政策、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必然要求,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首要体现。如何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赖于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群众意见和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民主党派在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为相关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社会动态的晴雨表、提供咨询的智囊团,这就决定了它是执政党和国家决策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和决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就必须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作出有关重要问题和重大举措在决策之前经过政治协商的民主程序;充分尊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权利,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布以来,民主协商制度和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在新的条件下都积极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大大提高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度。
4、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加强民主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
从50年代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到新时期的十六字方针,其中一个实质性的飞跃,就是多党合作中“互相监督”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时期表现为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一种双向监督“互相监督”,主要表现为强化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互相监督”真正成为多党合作的纽带,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目的、宗旨与功能,就是为了使整个国家事务的管理活动处于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之下,依法进行正常、有序的运行。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共集思广益,加强和改善领导,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另一要素,而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民主监督。虽然民主党派与中共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但是,由于中共是执政党,所以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民主党派进行民主监督搭建了平台,各民主党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站在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帮助政府部门进一步改进作风,规范权利。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我国整套监督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加强民主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5、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而民主党派是我们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要法宝。民主党派能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共同围绕一个大目标团结奋斗;能超越分歧、凝聚人心,实现广泛团结、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一种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的和谐社会。政党制度的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有利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及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公开和正义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协调社会利益,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于中国社会利益的整合意义重大。这体现着广泛团结,顾全大局,代表多数并且照顾少数,以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一种发扬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自我调控的方法,是党和国家创造的一种政治文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式相辅相成,能更加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是与领导骨干及成员的素质紧密相联系的。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以及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一是增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共识,在参政议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提高对基本政治制度和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水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多党合作中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三是提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知水平,为参政议政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四是增强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意识,与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在团结合作、民主求实的气氛中搞好参政议政。
1、加强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要顺利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思想建设体现着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决定着政党的性质和特征,是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能否团结合作,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之所在,是民主党派提高整体素质,不断进取,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客观需要。
加强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要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个素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组织建设要坚持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展组织,要侧重发展素质好,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增强组织活力。
2、深入实践,加强调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参政议政的深度与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的深度成正比例关系。搞好参政议政,必须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尽可能地把握所研究问题的全部资料,并进行系统研究和追踪研究。在参政议政中,要注意防止脱离实际、道听途说、东抄西抄、人云亦云等现象,要注意克服浅尝辄止、研究不深入、不细致等问题,把参政议政与民主党派的考察、专题调研、特约人员工作以及为社会服务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3、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整体功能。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事务愈来愈复杂多变,这使决策科学化显得更加重要。对民主党派而言,要通过参政议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单靠个人是不行的,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毕竟有限,因而必须发挥党派的整体作用,集思广益,使参政议政工作走上科学化之路。另外,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建党的一个方针,参政议政代表党的意志和利益,因此在这一问题上也要实行民主化,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参政议政的内容能真正代表党内广大成员的利益。
第四篇: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思考建议
理论思想建设的成熟是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1994年,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老就撰文呼吁各民主党派,“应当树立起自信心,搞好理论建设。”(《孙起孟文稿选编》,第675页)。应该说,近十几里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有些起色,比如民主党派中央及省级地方组织大部分成立了理论研究会(学会),并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
因, 理论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人结合自身近年从事多党合作研究的体会,就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问题谈几点建议。
1、提高对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民主党派,特别是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理论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提高到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样的高度,用抓参政议政工作的同等力度来抓好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主党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迫切需要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能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培育理论研究队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民主党派理论研究队伍,是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工作的基础。各民主党派应当注意理论研究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逐渐造就一支相对稳定的、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理论研究队伍。培育民主党派理论研究队伍,一是要把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作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研讨等方式,培养理论研究骨干。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成立的理论研究会(学会)要加强对理论研究的组织领导,各位会员更要作出表率,热心参与研究会(学会)的各项活动,成为理论研究的排头兵:二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关心支持理论研究工作者,尽力为他们开展研究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3、搭建理论研究平台
目前各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没有理论研究的专门刊物,缺少理论研究平台。建议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成立的理论研究会(学会)创办一份内部刊物——会刊,作为理论研究阵地,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此外,民主党派各组织创办的机关刊物(内刊)如民建中央的《民讯》、民建湖南省委的《湖南民建》可考虑开设“理论研究”或“民主党派理论建设”专栏,刊登理论研究论文。
4、开展理论研讨与交流
提高理论建设成效的重要途径是广泛开展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等形式,密切理论工作者之间联系,促进互动,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达成共识。首先是党内交流。各民主党派应该经常性组织理论研讨会,就有关民主党派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研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考虑到省级组织理论研究能力有限,可组织全国性的或部分省级组织联合参与的理论研讨会。
其次是党外交流。重点是民主党派之间的交流。民主党派发展到今天,各组织之间虽然存在某些差异,但已经是共性大于个性,都面临理论建设不足的共同问题。民主党派有必要共同努力,加强交流与合作,搞好民主党派自身理论建设。此外,民主党派还应该经常性地就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问题与中共党建理论、统战理论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学术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5、加强成果的评定与转化工作
建议各主党派每组织专家对理论研究论文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审。从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操作性等方面对论文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若干。
同时,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每年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印《民主党派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有条件的可组织出版专著,以此宣传、推广理论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能够在民主党派工作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
第五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思考探讨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深入认识和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深化认识和改进工作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在认识和把握参政议政工作时,应明确如下几点:
(一)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规范和有责任的政治行为。
中共中央《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民主党派章程总纲中也明确: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些原则和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及作用,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即: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有规范要求的和有责任的政治行为,要求承认并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系内开展活动,遵循现行政治体系的运行规则、运作程序、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要求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服从于和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崇高理想,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如此,民主党派才能使自己的参政议政工作纳入国家政治体系,并受国家政治体系的支持,在这一政治体系的框架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才能有为有位,形成合力,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赞同支持,在实现宏伟目标的伟大事业中,取得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有效的成果。
(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有组织和有秩序的科学行为。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高层次的政治性活动,本身具有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科学性和独特性。这一特点要求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一方面应从政党的层面着眼,从参政党的职能出发,要敢于和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地代表和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合理愿望和合理要求;要通过自身的信息渠道,了解和研究社情民意,把成员中分散的意见、建议、批评和要求,转化为集中的、有组织的、科学的参政议政行为;要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工作;要组织和动员广大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成员的政治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和引导工作,使他们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建议,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整体行为。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和相对固定的基本模式。在层次上,有中央的活动,也有地方组织的活动;在形式上,有通过组织进行的,也有以个人身份进行的;在内容上,则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总的是参与决策、参与执行、参与咨询、参与监督四个方面。具体来说是民主协商、参加人大、政府任职、参加政协、特约工作、对口联系、课题调研、书面建议、动态反映、协调关系、参加检查、支边扶贫、咨询服务、外事活动、对外联络、岗位奉献等十六项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十六项具体工作,构成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机整体。因此,认为民主协商、政府任职是少数领导人的事,与大多数成员无关;认为咨询服务、智力支边是不务正业,与政治无关;认为参政议政起不了什么作用,难以有所作为等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四)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实践行为。
实践性是我国民主党派的一大特征。我国民主党派不同于西方政党那样的主要在政坛上清谈和相互攻讦,而是在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实践中作出贡献,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不断前进。这一特征决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有一个在理论上不断探索、政策上不断完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共中央《意见》明确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共中央《意见》公布以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在实践中又丰富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形式。如特约人员工作由“四员”发展到“七员”,民主党派领导人参加外事活动,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合考察和专题调研,民主党派与中共地方党委、政府联合进行的区域性、地区性建设与发展合作等。因此,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认识上,还
需把握两点:一是参政议政工作不能一下子尽善尽美,本身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求过快、过急、过高是不现实的。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理论,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形式,开辟新领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参政议政工作,固步自封、僵化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五)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团结和提高成员的多功能行为。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曾在一份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材料上批示:“一个政治团体不谈工作,是无法维系成员,也势必永远陷入人事纠纷中。此件中所说找出参加和配合文教工作的办法是必要的,其他民主党派恐亦须解决此问题。”这一批示很好地说明了参政议政工作在民主党派团结、维系成员和提高成员素质中的特殊作用。民主党派成员参与本单位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而组织广大成员投身于参政议政的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广大成员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认识,认识和体验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传统,学习正确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经验。在参政议政的实践中提高成员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多党合作的认识程度和为民主党派创造知情出力条件的程度;一方面也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思想建设、机制和队伍建设所达到的程度。前者是外部条件,后者是内部基础。从内部基础看,民主党派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在各级领导人和广大成员中,进一步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参政议政意识。
参政党的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正确的参政党意识应包括这么几项内容:一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深刻的共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方向。民主党派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认识程度越高,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就越强,发挥的作用就越好。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构成我国政治体制的框架,又界定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民主党派应恪守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对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民主党派才能自觉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正确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团结合作的意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是民主党派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民主党派政治上、思想上的一条主线。牢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就是要加强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意识;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意识;加强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和中心任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意识;加强在团结和谐、民主求实、协商沟通的气氛中进行参政议政的意识。
四是充分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本质区别,深入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自觉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影响。
(二)在1997年换届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中,注意交接好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传统和经验。
1997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将举行换届,要顺利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的同时,圆满完成老一代领导人同新一代领导人政治交接的重要任务。政治交接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在几十年的历程中积累下来的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亲密无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和正确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民主党派弥足珍贵的一笔政治财富。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在广大成员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个人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专业造诣、社会影响、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他们热爱民主党派工作的敬业精神和领导广大成员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卓越才能及宝贵经验,这是民主党派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修养和工作上继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所创立的光荣传统,学习老一代领导人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弘扬老一代领导人的道德情操,是对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要求,是新一代领导人尽快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参政党领导人,领导广大成员进一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着力培养一批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最终要通过个人来完成。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形象、作用发挥都有相当的影响。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不仅是一个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也是享誉中外的社会活动家。他们以自己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了民主党派的影响,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1997年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换届实现新老交替的任务后,老一代领导人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新一代领导人将走上领导岗位。而新一代人士中,相对来说,专家学者多,社会活动家少,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也较少,他们进入领导岗位后,角色转换的跨度较大,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适应周期。因此,培养一大批新一代社会活动家,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摆在了民主党派的议事日程上来。
社会活动家产生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大课堂中。民主党派和有关方面,要通过铺台阶、搭舞台、到实践中锻炼等方式,尽快培养出一批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应是继承老一代传统的、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即具有坚定、清醒和敏锐的政治素质;民主团结、不断进取的思想水平;铁肩担道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学识渊博、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善于统筹协调、具有深谋远虑领导才能的人。
(四)建立健全服务于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机制。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参政党的组织行为。随着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必然要求民主党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给予组织的保证。主要机制有;一是组织网络机制。就是通过在领导班子中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等措施,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督促推动本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通过组织机构和网络系统,将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参政议政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将参政议政工作,建立在集中成员的集体智慧之上;将提出意见建议的工作,建立在选题、立项、调研、论证、定稿的科学程序上;将推荐参政人员的工作,建立在民主集中、优中选优的选拔制度上。
二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的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广泛深入地收集、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态度,对中共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意见建议,对形势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反映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形成本党派的意见建议,供中共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采择。
三是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机制。就是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科学、规范的程序和制度。在组织发展中,注意发展代表性大、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人士;在领导集体成员和工作骨干的培训中,增强学习参政议政传统、经验和方法的内容;在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注意发现和选拔有参政议政才能的人才。使组织发展、领导集体成员和工作骨干的培训、新一代代表人物的选拔,同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机关工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的机制。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机关,是民主党派一级组织的工作机构,在民主党派开展各项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加强机关建设中,应针对机关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增强机关工作要为参政议政服务的意识,明确赋予机关为参政议政工作起到咨询、参谋和办事作用的职责,在机关中树立人人争为参政议政工作做贡献的风气,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干部考评的内容。
五是引导和激励机制。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学习多党合作的历史和传统,提高成员对参政议政工作的全面认识,引导成员正确履行职责,团结、引导成员围绕中共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挥作用的内容和机制。就是通过树立典型,奖励先进的办法,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为参政议政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