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

时间:2019-05-14 05:1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

第一篇: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

第五讲

贝克

一、贝克其人及其主要著作

1、个人简介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德国社会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社会学杂志百年访问教授。

贝克1944年5月15日出生于斯武普斯克市的波美拉尼亚镇[④]。1966年,贝克进入弗赖堡大学(Freiburg)学习法律,但在第二学期,他就转到慕尼黑大学(Universität München)主修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政治学。1972年,贝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PhD),并留校任职。1979年,晋升为讲师。1979年—1981年,贝克担任明斯特大学(Münster)教授,1981年—1992年,担任班贝格(Bamberg)大学教授。自1992年起,贝克开始在慕尼黑大学任社会学教授,并任慕尼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聘请贝克为英国社会学杂志百年访问教授。

1980年以来,贝克一直担任《社会世界》(Soziale Welt)杂志的编辑。目前发表文章150多篇,著有多本著作。1995年至1997年,贝克曾担任德国未来委员会的委员[⑤]。1999年至2006年,贝克担任的德国研究协会(DFG)自反性现代化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贝克获得众多国际奖项和荣誉,如1997年,获得慕尼黑市文化荣誉奖,1999年,获德—英论坛奖,2006年和2007年,贝克分别被意大利的马利拉塔大学和西班牙马德里联合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头衔。

2、代表著作 《风险社会》、《什么是全球化》、《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理论的批判性争论》、《个体化—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及其社会和政治后果》、《全球的美国—全球化的文化后果》等等。

二、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U.Beck)是一位特别关注风险社会、生态启蒙、生态政治和全球化的社会学家。他的《风险社会》一书于1986年在德国出版,接着于1991年出版了英文版;他又于1999年出版了另一本英文版论著《世界风险社会》。[①] 这两本书的中文版于2004年在中国大陆出版。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贝克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关于风险的争论 1、20世纪50年代

主题:核能(安全使用和评估)

主体:专家和管理员(公众被排斥在外)2、20世纪60年代

主题:全球环境和核危险(社会承受力)主体:专家和公众 3、20世纪70年代

主题:从对技术经济的争论到对新旧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争论 主体:公众 4、20世纪70年代迄今 全球风险社会

关于风险的争论经历了从专家和公众对技术和环境的关注到对社会的制度基础的关注的转变,工业生产的无法预测的后果转变为全球的生态困境,揭示工业社会本身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危机。

“风险社会”是贝克首次系统提出来的理解现代性社会的核心概念。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突出特征有两个:一是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二是导致了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所以,现在的风险与古代的风险不同,是现代化、现代性本身的结果。

(一)风险社会的概念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称的是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1)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虚拟的现实”;(2)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未来变成了影响当前行为的参数;(3)风险直接地和间接地与文化定义和生活是否可容忍的标准相联系,它涉及“我们想怎样生活?”这一价值判断;(4)“人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暴露了国家——政府控制风险能力的匮乏;(5)当代的风险概念关涉知识(knowledge)和不意识/无知识的某种特殊的综合;(6)新的风险类型可能同时是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7)日常的认识遮蔽了危险的传播和活动,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8)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

风险社会的概念是相当有潜力的,因为它阐明了三个尖锐的问题,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害技术的无处不在以及还原主义科学研究的缺陷。由于没有能够找到有效控制的制度性控制手段,也没有认识到还原主义科学的局限性,整个社会因为技术的威胁而惶恐不安。[④]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首先,人们认识到社会和自然,文化和环境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其次,人们对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最后,传统工业社会文化的阶级意识、进步信念等集体观念正在退化,个体化的观念日益强化。

(二)风险社会的逻辑

正如现代化消解了十九世纪封建社会的结构并产生了工业社会一样,今天的现代化(即自反性现代化)正在消解工业社会,而另一种现代性(即风险社会)则正在形成之中。[⑤]贝克用日常语言表达了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区别,他说:“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⑥]在古典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倒了过来,风险生产和分配的逻辑代替了财富生产和积累的逻辑作为社会分层和政治分化的标志。

工业社会的轴心原则是财富的生产,运作逻辑是社会生产的财富是如何以不平等的、但又“合法的”方式实行分配

风险社会的轴心原则是风险的分配,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减弱、改造或疏导在发达的现代性中系统产生的风险和威胁。

(三)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的风险性质

1、阶级社会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可感知性和可计算性;风险社会具有全球性、不可感知性和无法计算性

2、阶级社会的风险:“残余风险”

不是公共讨论的主题或政治冲突的中心 风险社会的风险居于核心地位

3、认识和消除风险的方法: 阶级社会:“污染者补偿原则”

风险社会:“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1)难以承担起事前预防和事后解决的责任;

(2)无法准确界定几个世纪以来环境破坏的责任主体

(四)风险社会风险的特征

1、它们是人类知觉系统感觉不到的,风险的严重程度走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

2、它们能够全球传播,甚至传给下一代,并且不分贫富差距;

3、它们阻止风险原因的传播和受害者的赔偿,风险计算无法操作,导致保险失灵;

4、灾难性事件产生的结果多样,使得风险计算使用的计算程序、常规标准等无法把握,它们超出了现代社会的控制能力,风险的排除不再是可能的;

5、它们是理性决策信赖的,今天的风险就是昨天的理性决策。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

6、它们是广泛存在的,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成为后工业社会的内在品性。

(五)风险社会的治理机制

由过去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风险治理机制转向建立风险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一)两种现代性的划分

1、第一种现代性:古典工业社会的现代性

以民族国家社会为基础,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共同体主要是从地域意义上来理解。

2、特征:

集体的生活方式、进步、可控制性、充分就业和对自然的开发。

3、用来分析第一次现代性概念框架的三原则(1)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

(2)服从某种既定的社会集体

(3)进化的原则

(二)第二种现代性:自反性现代性

指由于第一次现代性的副作用而产生的对第一次现代性的质疑和挑战。

1、确保第一次现代性延续下来的原则成为了问题 例如: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进化的原则

2、对第二次现代性的理解(1)大多数的发展都是第一次现代性极端化后产生的副作用的结果,动力引发了这些结果。(2)得到单独处理的发展在相互作用中引发了一种新的境况,但我们对此毫无准备。这些变化的根源植根于现代化的动力框架中,但又超越了这些框架,造成了基础的变化。

(三)何谓自反性现代化

(1)含义:“再现代化”或者说“自反性现代化”是创造性(自我)毁灭整整一个时代——工业社会时代——的可能性。这种“创造性毁灭”的对象不是西方现代化的革命,也不是西方现代化的危机,而是西方现代化的胜利成果。

“自反性现代化”意味着由另一种现代性对工业社会形态首先进行“破坏”,接着进行重新整合。“自反性现代化应该指这样的情形:工业社会变化悄无声息地在未经计划的情况下紧随正常的、自主的现代化过程而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完好无损,这种社会变化意味着现代性的激进化,这种激进化打破了工业社会的前提并开辟了通向另一种现代性的道路。”(2)自反性与反思的区别

A、自反性并不是指反思,而是(首先)指自我对抗 B、自反性现代化阶段包含反思阶段,但反之则不然。

“现代化利用自主的现代化的力量挖了现代化的墙角,这是意料之外的,也是看不见的,因此没有反思。” 自反性既非个人化,也非有意识、有目的的;而反思则是个人化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且自反性包括反思性。

(3)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的反思理论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包含着现代化的反思理论,但反之则不然。

(四)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 1.个体化

自反性现代性瓦解了工业社会的轴心即阶级、核心家庭、职业工作的模式以及人们对科学、民主的信仰,人们失去了传统的支持网络,不得不依赖于自身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个体化工业社会的确定性的瓦解。

贝克指出,个体化不是指个人主义,也不是个性化。个体化是一种结构的概念,它与福利国家有关,是福利国家的一个后果。福利国家制度假定个人时期自己个人生活、身份、社会关系网、承诺和信仰的演员、设计师、魔术师和导演。它号召个人进行计划、理解、设计和行动,或者在失败的情况下忍受自己造成的后果。个体化不是建立在个人的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而具有强迫性和命中注定的性质。

个体化过程使个体从传统的支持网络中分离出来,个人失去了来自家庭、邻里、朋友的保障和支持。教育、流动性、竞争是形成个体化的重要原因。教育是个人为谋得一个高的职位寻求向上流动的条件,强调个体自致的职业机会。流动性是个人在面对压力时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方式。竞争原则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个体化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变得松散和不稳定,个人必须以自己单薄的力量去面对风险社会,这又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与风险。2.亚政治

由于个体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体,那么他也就成为风险社会中各种政治活动的主体。各种政治活动由个人而非政党、工会等传统的政治行动主体来承担。亚政治指的是处在并超越于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代表性制度的政治。它关注政治的自组织的迹象,并倾向于将社会的所有领域纳入到行动中。个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社会转为从下方塑造社会。政治不再被交付给中央政府,而是日益变成各种亚群体以及个体的事情,这些亚群体和个体化比中央政府更有反思和自我批评精神,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去反思,去更好的处理与高级现代性相连的一系列风险。

尽管政府和企业想方设法地隐瞒和掩饰风险,但学者和处在风险之中的人们联合起来了,各种社会力量自下而上地质疑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贝克称此为“亚政治行动”。在“亚政治行动”的逻辑下,科学界和政治界对专业知识和理性的垄断被打破了。关于风险不存在什么专家。社会运动提出的问题都不会得到风险专家的回答,而专家回答的问题也没有切中要害,不能安抚民众的焦虑。然而,对工业发展风险的科学关怀事实上依赖于社会期望和价值判断,就像对风险的社会讨论和感知依赖于科学的论证。因此贝克说:“没有社会理性的科学理性是空洞的,但没有科学理性的社会理性是盲目的”。

在全球风险的副作用的阴影下,社会因而向亚政治敞开大门。在各个层面如经济和科学,私人生活和家庭以及政治、行动的基础达到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们不得不被重新调整、重新磋商、重新平衡。换言之,因为风险和危险由工业制造出来,被经济外部化,被法律制度个体化,被自然科学合法化,且被政治变得表面上无害。这种情形正在破坏政治的力量和可信度,而只有这种制度被置于困境时,如绿色和平组织试着做的那样,这一点才显得清楚。其结果是世界社会亚政治化。在贝克看来,亚政治化过程绝对不应当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与推举代表的、各党派的国家议会民主相比,拥有所有共和整体的现代性标志。世界公司和国家政府的活动正在变得屈从世界公共领域的压力。全球亚政治将是责任的一种全球连结,其中个人——而不仅仅是其组织的代表——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环保对抗政治,全球亚政治因此也对世界环境政治提出了诸多挑战。如何建构自下而上的全球亚政治和自上而下的世界生态民主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将是思考法律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困境的解决之道的一个重要课题。

3.性别、家庭和就业体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家庭和工作队现代人来说是两种重要的保障形式。他们赋予生活一种内在的稳定感。在个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作为工业社会基本要素的核心家庭和充分就业形式解体了。

(1)家庭变得个体化了

在现代化福利国家中,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她们逐渐从传统的对女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女性不再需要男性供养。与此同时,男性也从家庭唯一的供养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这些意味着家庭变得个体化了。随着个体化向家庭的扩展,家庭和个人生涯的联系疏远了。所以,家庭不再是缓解社会风险的避风港,社会危险直接威胁个人。

(2)标准化的就业体系被灵活多元的、不充分就业体系代替

在自动化浪潮中,劳动契约、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变得灵活多样了,所以就业越来越不安全,失业越来越个体化了,个人生存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就业正经历着从终身的单一的工作场所的全职工作向充满风险的灵活多样的和分散的就业体系转变。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弹性化的劳动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保障。

(四)全球化与世界社会

1、何谓全球化

(1)全球主义与全球化、全球性的区分(2)全球化的多维度性与矛盾性

2、全球化的全景图

3、对全球化的回应

(五)结语

第二篇:风险社会理论以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和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的理论为代表

风险社会理论以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和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的理论为代表。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风险社会的概念在三个参照领域内带来了划时代的、系统性转变。首先是现代工业社会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化完全确立后这些资源逐渐消失了;其次是社会与其自身所产生的、超越了社会对安全的理解范围的威胁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人们一旦意识到这些威胁和问题的存在,就很可能动摇旧社会秩序的根本假设。第三,工业社会文化中的集体的或具体团体的意义之源(比如阶级意识或进步信念)正在枯竭、失去魅力。与贝克相比,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他对制度性风险的强调,另一个是他分析了风险社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吉登斯看来,生活在高度现代性世界里,便是生活在一种机遇与风险的世界中。这个世界的风险与现代制度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是人为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吉登斯的风险社会不仅仅意味着社会中的风险不断,更重要的是根据规避风险的原则来组织社会,风险社会是关注人类未来的社会。(徐艳晴-p32)

风险社会理论告诉我们作为众多社会现代化努力方向的工业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社会,如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核污染、电子污染等)、环境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震荡等等,一旦发生,就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这些作为现代性本身后果的诸多社会风险也同样是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所同样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近些年的汶川地震、舟曲的泥石流、南方雪灾以及去年的海南的40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等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抵抗突发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提高,启发我们政府及社会组织要提高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在实践中,要求政府及社会做好灾害的应急预警和预防,做好自然灾害前的应急动员工作。(徐艳晴-p34)

第三篇:思想汇报第五讲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在这次的党课学习中,我仔细聆听了郑伟老师的激情满满的党课讲座,从中获益良多,自此更加坚定了加入我党的决心与信念,坚持以一名共有主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郑老师就这次的主题《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我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与探索。那么我想问,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如何体现与发挥出我们自身的先进带头作用呢?

郑老师运用了一个 “人”字,帮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这个问题。人字左半边的一撇代表了道德、气质、知识和技能等内在特征。而一捺代表了体能、体态和体型等外在的表现。=。=外在条件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可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人格塑造的方式来改变自身的内在特征。在我们成长中所处到的环境、所遇到的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人格的塑成。这些影响中良莠不齐,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分清好坏,择优取之。在这种锻炼中逐步完善自我,为日后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这到底是个啥?)

纵观现代国际社会,不难发现,一国之富强,其根本在于人,首先立人,人立而后万事举!各国之间国民素质、民族精神的比拼的激烈程度已经不亚于经济实力、科技力量的比较了。而作为正在大学这个微缩社会中塑造、磨练自身素质的大学生们,我们就是迎接这份社会挑战的主力军。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大学生,应该决心做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坚强的后备军,作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这段时间党课学习之后,(不能欺骗我党=。=)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点中体现出我们自身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必须要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

坚决拥护共有主义党,拥护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党保持一致,热爱祖国,拥护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内外大事,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秉持共有信念,为工农创明天!(笑~)其次,我们要做到不断提升自我道德品质,要做到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积极进取

在日常行为中,学生党员要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带头参加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哪个党员不贪污?那个党员做实事?)在行为上能处处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而后,我们还要保证健康的心理素质。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其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科学心理学的规律自觉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克服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培养自信心与意志力,这既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激发大学生党员奋发成才的内动力的客观需要。

接着,我们还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党员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在复杂的情况下就难以明辨是非,就容易被环境左右。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优秀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否则就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上就是我在《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请党组织批评指正。

第四篇:第五讲 见微知著(范文模版)

第五讲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不过见微知著这四个字并不是老子的原话,这句成语出自东汉初期的史学家,袁康的著作,《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中“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也就是说从事物刚刚发生有点细微的变化,开始量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很清醒地觉察到它可能导致什么样的质变,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尽管这句成语不是老子的原话,但是,在《道德经》中我们能够更真切地领悟到,见微知著的深刻内涵,老子告诫我们,小中见大,易中知难,人们经常会因小失大,其实困难的事情,往往是从容易处开始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以恬淡无味当做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只用德行来报答怨恨,从最简单容易处入手来克服困难,从细小微末处着手做大事,一切的难事必定都是从简易发展而来的,一切的大事必定都是从细小处开始积累而成的。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智者,他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这七个方面,总结出了观人选人之道,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有七个办法,首先是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和立场,接下来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就某个计谋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见识和智慧,告诉他你即将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勇气和胆识,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品性和德行,用好处对他进行百般利诱,以考察他的操守和清廉。把某一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可以说诸葛亮的观人七术,其实也是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对一个人能够做出的回应,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此人是否可以重用的结论。这其实也是见微知著的道理,韩非子的著作《说林》中讲到,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这句话概括的是韩非子讲述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纣王象箸,被后人称为暴君的商纣王,其实在刚刚继承王位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荒淫之君。他勇武过人,屡立战功,备受百姓的拥戴,臣子们也认为他是一个明君。有一次纣王用一双象牙筷子在吃饭的时候,正好他的叔父来汇报工作,箕子看见拿着象牙筷子吃饭的纣王,吓得直冒冷汗,惶恐不安,也就是韩非子所说的,纣王象箸,箕子怖,是不是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把见多识广的箕子老先生吓着了呢,非也,箕子之所以感到恐怖,是因为纣王手里拿着的那双象牙筷子,把他给吓到了,这双象牙筷子,可以说是做工精细,雕刻精美,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件艺术精品,但是箕子却从这双精美绝伦的象牙筷子上感到了大事不妙,他在想,如果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的话,那么就必须得有配得上这双筷子的餐具,很显然,一般的粗瓷大碗一定不能用了,怎么也得用上金银玉器犀角杯啊,那么如果有了这个金银玉器犀角杯,吃饭的时候,上点档次也是应该的了,一般的白菜萝卜的,就得下岗了,燕窝鱼翅当然少不了了,再来点儿象拨蚌,熊掌,鲍鱼,那才配得上这精美的餐具,你想,这么有品位的纣王,一定不会再穿着那件粗布短衣,在装修一般的宫殿里用餐了,他得换上绫罗绸缎的衣服,宫殿也要做得高达,台也要筑得很高,所谓非壮观无以重君威嘛,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耗费民众大量的劳动力和钱财,官员们为了满足纣王的要求,就会横征暴敛,人们就会对纣王和他的官吏的行为,表示不满并且进行咒骂,纣王因此也会对反对者进行镇压,性格也会变得残暴起来,到了那个时候,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吗?他把自己的担心讲给了其他大臣,大家听了都不以为然,嘲笑箕子说,你这不是杞人忧天吗,堂堂一国之君,用一把象牙筷子吃饭,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箕子见别人都不理解,就没再说什么,只是不停的摇头叹息,可是事情果然就不出箕子所料,没过多久,纣王就变得荒淫无道起来,整天是沉迷女色,吃喝玩乐,还残忍地大开杀戮,他杀死了忠臣比干,箕子为了保护自己只好装疯,最后逃离了国都,有良心的臣子也都纷纷背叛了纣王,投奔了周武王,最后纣王因为奢华过度,暴虐无道,遭到了周武王的讨伐,国家就此灭亡,自己也送了性命,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纣王最后竟然断送了江山,这样的教训可谓是沉痛而深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仔细观察细微的地方,可以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事无巨细,以小见大。恶性循环必然招致祸害,明智的人往往可以从事物的开端预见到事物发展甚至结局,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是在小事上,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要学会防微杜渐。那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高,那么分工可以说是也越来越细致了,这就要求人们更加认真精细地做事,否则就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要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而一架波音客机,总共有几百万个零件,那么涉及的单位更多,而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数百万的零部件所组成的机器中,每一个部件都不容易,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差错,否则的话,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仅仅是残次品、废品的问题了,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所以,要想保证一个,由无数个零件所组成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那么我们要从技术上和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我们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有一个很有趣的欧洲民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民谣说的是有一个国家与别国发生了战事,为了请求援兵,就派出了一个战士,骑着一匹快马传递求援的书信,可是由于马掌上缺了一个钉子,这样就导致战马在飞奔途中,马掌脱落了,战马扑到了,勇敢的战士不幸被摔死了,求援的书信当然也就没被送到,援军未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战争失败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就是你所想象不到的,一个小马掌的巨大力量,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应该牢记老子的这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我们周围好像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愿意把小事做细做好的人却很少,我们似乎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于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缺点,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好,所以老子教导我们说欲成大事者要先做好小事。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始终不自诩伟大,因而才能成就了他的伟大,轻易许下的承诺,必定很少能够兑现,因为,你许的诺太多了,你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结果,必然会遭受很多的困难,因此圣人总是起初,就把事情看得很困难些,最后反而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大家都知道沙丁鱼是大海中十分普通的鱼类,但是你别看它们身体瘦小,却可以杀死一条巨大的鲸,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沙丁鱼群杀死鲸的方法很简单,当它们遇到鲸的时候就拼命地逃,鲸鱼就张

开大嘴,跟在沙丁鱼后面,那么沙丁鱼离沙滩越来越近,但是鲸浑然不知,等到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巨大的身躯在惯性的作用下,就冲上了海滩,结果它沉重的身体,就陷在了海沙当中,没法动弹了,可是沙丁鱼呢,他们身体很小,只需要很少的水就能够维持生存了,可以说在这场力量悬殊的争斗中,最终是以鲸的死亡而结束的,我们看,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是因为鲸从刚开始的时候,以为自己很强大,它就轻视了渺小的沙丁鱼。没有从看起来很安全的状态中,察觉到正在慢慢地发生的巨大危险,所以打败自己的经常是我们自以为是的骄傲自大,战国时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秦王嬴政就想要彻底消灭楚国,他认为年少壮勇的李信,可以担此大任。李信曾经领兵数千大破燕国军队,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最终俘虏了太子丹,亲王就问李信,如果要打败楚军,需要多少人马,李信拍了拍胸脯说,破楚军嘛,小菜一碟,给我二十万精兵就行了,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军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可要强大,要破楚军要给我六十万人,秦王就感叹说,王将军老矣,好像有点儿胆怯了,李将军果然骁勇,我就给你二十万大军,把楚军给我灭掉,秦军就在李信的率领之下,攻下了平舆,那么大将蒙恬又攻下了寝丘,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进攻鄢郢,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率领的军队在城父会师,就开始休息庆功,楚国大将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打破李信军队,攻下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名都尉,秦兵败逃,秦王这个时候才后悔,没有听老将王翦的话,后来还是派出了老将军率领六十万大军,终于消灭了楚军,李信兵败正是应了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论断,没有充分的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轻易地许下诺言,最终食下了轻敌的苦果,见微知著的要点,还在用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说的是,在局势稳定的时候那容易维持,那么事物在还没有变化的迹象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谋划它,脆弱的东西容易使它分裂,细小的东西容易消散,大事总是从小时开始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是有一个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加以注意,最好在它有征兆的时候,容易解决的时候我们就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更大的问题了,《韩非子·喻老》里记载了名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说是有一天扁鹊觐见桓公,站着看了一会,说道,大王,您好像有点小病在皮肤的纹理间,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就很不高兴,你才有病呢,扁鹊离开后,桓侯和左右说,你看,这医生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做是自己的功劳去炫耀,你看本来我好好的,那个什么神医扁鹊非说寡人有病,真是岂有此理,过了十天扁鹊有觐见,他看了看桓侯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肌肉里了,如果再不医治恐怕会很严重,桓侯根本就不理睬他,扁鹊又走了,桓侯又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来觐见,他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不予理睬,扁鹊只好又走了,就这样,又过了十一天,扁鹊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好像吓了一跳,转身就跑,桓侯就很奇怪,心想,这家伙怎么不来说我有病了,就派人去问他,扁鹊就回答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捂,有药物去敷,就可以治好,在肌肤里面的病,如果用针灸治病,也是可以治好的,在肠胃里的病,用汤药可以治疗,可是在骨髓里的病,那就是司明申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桓侯的病现在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就不敢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开始浑身剧痛,这时候才想起扁鹊的话,急忙派人去寻找他,扁鹊早就逃到了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这么死了,所以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民治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事情还没有露出端倪的时候你就要做好准备,要在没有发生祸乱的时候,就着手准备治理,合抱的大树萌发于细小的幼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小筐土,遥远的旅途,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平常人做事,往往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如果你做事能够从始而终地,小心谨慎,毫不懈怠,就不会有衰败之事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更多地人会热衷于去做,那些扶大厦于将倾或者力挽狂澜的壮举,因为这样的做才会立即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可与敬仰,到了这种时刻,大家会把这个人认同为,解万民于倒悬的侠士,可是却早已忘记了自己,为先前这段痛苦的经历,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还有这种代价其实,本来就是可以避免的,假如我们做事能够始终保持冷静,小心驶得万年船,那么失败就与我无缘,2010年在新西兰,曾经发生过两瓶酒,毁掉了一位部长前途的事,那个时候新西兰的房价,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都是最低的,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人,前来采购,买房,投资,带动了新西兰经济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新西兰的房屋部长,希特利的出色工作是分不开的,这个人是一个自身的内个高官,作风很果断,有魄力,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新西兰的房屋改革,而且希特利是当年总统竞选,最热门的候选人之一,他本人已经着手,筹备竞选班子了,话说2010年2月5号这天,他约好了几个同事和朋友,到自己家里边共进晚餐,下班后路过了一家超市,想到家里的酒好像没有了,于是就进去买酒,但是在掏钱包的时候,发现钱包没带,但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信用卡,是一张什么卡呢,是一张政府专用的信用卡,主要是用于公务接待,希特利将这张卡,就递给了超市收银员,刷了约1000新西兰元,大约人民币4800元,就买了瓶好酒,那么在聚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希特利就回到部里,拿着账单来到财务部门报销,对这瓶酒的用处,他谎称是上次参加会议的餐费,是用于公务接待的,又过了一个星期,政府的审计员,对希特利的报销账单进行审计,就发现那张购买两瓶啤酒的账单,好像有些问题,于是审计员把这一被他称为是重大的发现,向审计长做了汇报,审计长一听,认为如果这是公款私用的话,将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直接影响到政府的信用,他就立即成立了一个以自己为组长的调查组,对希特利买酒的事立案调查,很快,调查组就掌握了希特利,买酒的整个过程和用途,并且向内阁会议做了报告,这件事被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出来了,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希特利马上退还了那两瓶酒的钱,而且还通过媒体向公众,做出了诚恳的道歉,向总理又递交了辞呈,随后,检查机关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追究希特利的法律责任,那么希特利的腐败丑闻,还在惠灵顿,奥克兰,汉密尔顿等地引起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因为在新西兰的老百姓看来,两瓶酒的腐败,那就是天大的腐败,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新西兰政府的公务人员和民众,对腐败零容忍和较真,才成为透明的国际所评定的,全世界最廉洁的国家,而对希特利来说,如果他能自始自终地坚持廉洁从政,就不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可能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刚刚从事一件工作的时候,我们由于对工作不熟悉,会很小心谨慎,甚至谨慎到了畏手畏脚但是当时间久了,我们对这份工作已经很熟悉的时候,就会粗枝大叶起来了,殊不知此时危险已经悄悄地向你走来了,所以,老子的这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得是多么深刻呀,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蜀主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嘱咐的一句话是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告诫刘禅不要轻视小事,的确小众有大,小水滴不断地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小的一句话,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则足以乱大谋,如果每天我们做一件小小的善行,就足以广结善缘,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并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义,勿轻小罪,以为无缺,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第五篇:基于均衡理论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基于均衡理论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摘要】社会稳定是社会系统中各种力量的均衡状态。社会力量的均衡不是简单人数力量上的对比,而是基于个人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之比的均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仓促上马触发了社会稳定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努力保持社会系统各部分的预期利益之和等于所得利益之和,从而达到社会力量的均衡,是维护社会稳定、控制稳定风险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重大项目

力量均衡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民生领域的网络舆情常常位列网络舆情数量排名之首。例如,在环保领域,垃圾焚烧、PX项目、PM2.5、水环境四大民生矛盾屡发事端,厦门、镇海、大连、茂名等地的“PX群体事件”,以及“博罗垃圾焚烧抗议事件”“兰州水污染事件”等成为典型的重大舆情公共事件。这些重大公共事件的共同特点是都和一些重大项目有关,可以说,重大项目引发重大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明确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社会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不同,致使人们的意志各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动机和目的,并进行着不同的活动,“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这个结果“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样一来,在社会历史领域便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的单个人,他们行动造成的结果却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是跟自然界的运行过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历史唯物主义者承认每个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所以,社会稳定不可能是一种静止恒定状态,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力量的均衡状态。相对于不稳定的社会系统而言,稳定的社会系统有更少的内耗,因而追求社会稳定是现实政治的一种优化选择。本文借用经济学的均衡概念,试图在均衡视角下讨论重大项目引发的有关社会稳定问题。

社会稳定与社会力量的均衡

经济学中的均衡(equilibrium)是用以分析考察经济中若干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解释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如在供求论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使买卖双方都满意并愿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状态,一种不再变动或没有必要再变动的状态。社会是一个矛盾着的系统,它由各种矛盾着的社会力量组成。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系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社会系统处在不断的整合和运行之中,社会的稳定只是这种整合和运行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均衡状态一一一种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并不是社会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社会个人力量的加权和。简单地说,社会力量的均衡不是在个人数量总和上的对比,而是个人所得利益(individual benefits)和预期利益(exp ect ed benefits)之比(IB/EB)的均衡。以社会中存在A、B两集团为例,假设A集团中有n个人,B集团中有m个人,为了争夺某一利益,这两个集团相互对立。则社会力量均衡的等式不是n=m,而是从力量均衡等式可以看出,所谓的社会力量均衡是A、B两个集团在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上的平衡状态,要达到这种心理预期满足程度的一致,可以有很多种状态。最理想的情况是A集团的预期利益全部得到实现。B集团的预期利益也全部得以实现,从而社会力量达到均衡。但是实现社会力量的均衡并不只有这一种状态,比如A集团部分实现了自己的预期利益,B集团也只是同样比例的部分实现了自己的预期利益,此时的社会力量仍然是均衡的,这就像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所揭示的那样: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又如A集团超预期的实现了自己的利益,B集团也超预期的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此时的社会力量却并不一定是均衡的,只有在超预期的比例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社会力量均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很快蛋糕越做越大,但是社会矛盾冲突却日益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虽然各个社会(集团)群体都超预期实现了自己的利益,但不是同比例的超预期实现,新增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导致社会力量失衡。

通过力量均衡达到稳定的社会系统并不是最优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内力量的均衡虽然是一种稳定状态,但这种力量均衡的社会系统是内耗型的,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最优的社会状态。如果条件允许,社会系统还能以更优的稳定状态出现。比如,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那么,这种社会系统一定优于力量均衡型社会系统。但是,在经济利益日益分化、个人利益日益凸显的今天,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社会总体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国家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部门,为达到全体民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舍弃最优社会系统的选择,而选择一种次优的社会系统。

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途径是维护社会系统力量的均衡。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社会不稳定往往是因为一方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小于另一方心理预期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社会力量均衡状态遭到破坏。纠正社会系统力量失衡,一种办法是帮助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低的一方更多实现预期利益,增加所得利益,或者降低他们的预期利益;另一种办法是减少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高的一方的所得利益。这两种办法都能促使社会系统重归于力量均衡,达到社会稳定。

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利益均衡模型

重大项目所引发的社会力量对比中,相关集团的所得利益总和是固定的,一个集团之所得以另一个集团之所失为代价。在信息对称和理性的条件下,相关集团的预期利益总和应该等于所得利益总和。

如上所述,假设存在A、B两利益集团,A集团中有n个人,B集团中有m个人,为了争夺某一利益,这两个集团相互对立。则社会力量均衡的等式为

②式和③式意味着,在社会力量均衡的条件下,各集团的预期利益之和应等于所得利益之和。更进一步,在集团内部,如果每个人的预期利益等于所得利益,则集团内部稳定,从而社会大系统也稳定,这是④式和⑤式所表达的含义。

现实的利益争夺大多表现为争夺政治利益(权益)和经济利益。我们可以用利益均衡图(图1)来表示利益的争夺以及社会稳定的区域和条件。当社会系统达到稳定时,如图所示,各集团的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均衡,社会系统处在稳定线(45°线)上。但这种均衡稳定是暂时的、相对的,随时都有可能破坏。当某集团的预期利益大于所得利益,或者其所得利益大于预期利益,都会使社会系统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妥善调整各集团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我们一般认为,一个集团或者一个人的预期利益可能无限大。但是具体到一个重大项目上,如果这个集团或者个人是理性的,同时他的信息是充分的,那么他一定能预测到他在这个重大项目上的应得利益,这个预测的应得利益就是他的预期利益,这种预期的应得利益不可能是无限大的、虚幻的、想象的利益诉求,而是一种基于现实条件对未来利益的合理估计和预测。要保证预期利益合乎实际和理性,一方面,政府必须保证重大项目的信息公开,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充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将他们对利益的预期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利益预期的引导,引导集团和个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建立合理预期。从所得利益的调整来说,所得利益等于应得利益就能达到最好的均衡状态。如果所得利益大于应得利益,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或者政府行为降低这部分不当利益;如果所得利益小于应得利益,应该通过补偿机制或者纠错机制及时调整利益失衡。

社会公众在心理上能够一定程度地容忍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的差距。在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的差距突破公众心理承受范围之前,社会还是基本稳定的。在利益均衡图中,公众心理承受底限用亚稳定线表示,在亚稳定线和稳定线之间,社会处于亚稳定状态,此时社会还在有序的、可控的、连续性的状态。突破亚稳定线,社会将变得无序、不稳定和不可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处于“亚稳定线1”和“亚稳定线2”之间的某点,社会基本稳定,但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从现实的情况看,重大项目引发的社会稳定一般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涉农利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内的矛盾往往导致社会利益的力量均衡被打破,社会稳定的风险集中表现在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以及极端个体事件上。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敏感时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各级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已经成为预知和化解风险的必备武器。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加强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对相关社会力量进行估计并制定应急预案以达到防控社会稳定风险的目的。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按照要求对所负责的重大项目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但是,目前政府所建立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风险评估自说自话,缺乏专业权威独立的评估机构。一般的政府项目风险评估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这种貌似“权责统一”“合情合理”的安排,使得社会风险评估变成了自我评估和内部评估,项目“实施者”与“评估者”合二为一,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评估者”同时是项目的“实施者”,因而往往对社会力量倾向于做有利于自身的估计,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否定“实施者”的意见,有的风险评估甚至从有利于项目实施的角度搜索罗列支撑项目可行的评估证据。

二是风险评估者对法律的研究不够。法律是平衡各种社会力量的最终准绳,但是法律风险在政府综合风险评估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评估者重视政策及有关文件,却没有研究相关法律;还有一些评估者重视和该项目直接相关的法律,但对其他相关的法律缺乏研究,对其次生法律风险估计不足,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三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形同虚设。应急预案是在对社会力量准确估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公共事件的合法处置措施。风险评估走形式,必然导致相应的应急预案考虑不周,如同摆设。

解决以上问题,加强风险评估主要是要引入第三方包括智库、专家、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独立、公开地开展论证,认真研究各社会力量的真正利益诉求,注重专业性、合法性、均衡性。项目实施者要支持第三方独立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行第三方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

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正像我们在社会稳定利益均衡模型中所看到的那样,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可以说,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是社会稳定之母,极端自我中心的无序的利益预期是社会动荡之源。要在全社会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意味着一种社会利益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相同的人有相同的份额,从而获得人们认可的规范化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结果平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意味着利益秩序形成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公正、合理的原则,表现为理性、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环节,高效、民主的利益综合环节以及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环节,涉及的是机会平等。一句话,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就是指人们在利益追求和享受上的均衡,或者说是社会成员都能够相互认可彼此获取利益的方式以及彼此所获取的利益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人们在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下,不但在结果上获得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而且对利益分配的稳定程序获得了经验性认识,从而对利益的预期有合理和稳定的基础。

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必须坚持法治原则。法治以一套制度化、程序化的机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普遍认同的解决矛盾、消除争端的平台。在法治环境下,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就能运用法律的权利义务机制来调整,许多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就能在法治的框架内得以解决,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习惯于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利益纠纷,对于群众合法的利益诉求,应该依法依规予以满足,对于群众不合法的利益诉求,应该做好法律的解释工作,引导利益诉求者树立法制观念,合法表达诉求。全面依法治国也要求群众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政府必须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真正教育群众信法、守法、护法,要让群众相信法律,认识到法律是其自身利益的最终保护者,法律所能提供的也就是个体所能预期的利益,个人的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某些人违反法律获得不正当利益应该成为大家谴责的对象,而不是相反。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些重大项目之所以能快速上马,这和政府的强大推动力是分不开的。重大项目一方面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还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税收入,对政府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重大项目有可能对群众的利益诸如土地收益、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带来损失,同时也可能引起群众团体之间的利益再分配,造成矛盾冲突。

在处理与群众利益关系问题上,政府部门一定要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不要与民争利。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在处理因重大项目引发的群众利益矛盾冲突方面,政府的利益分配调节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所以需要高度关注利益分配机制的正义性。一个利益分配机制正义的社会里,每个社会利益主体的自然禀赋和努力都应得到合理的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确定他们各自的合理份额,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秩序。而在一个利益分配机制非正义的社会里,政府无力约束个人和集团欲望的泛滥,其社会秩序必然象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样充满着社会势力之间的无情竞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经历深刻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要更加注重正义。现阶段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仇官仇富”现象,其实就是分配正义越来越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而引发人们心里焦虑一种反映。如果不及时对此进行纠正,长此以往,社会成员之间团结的基础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群体将无可避免地分裂为相互对立、相互敌视、甚至相互暴力冲突的集团。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情对个人或集团的利益预期以及社会力量的对比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强了新闻舆论工作,网络舆情营销群体、微博大V的网络谣言遭遇沉重打击,论坛活跃度继续趋冷,微博热度也有所下降,但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新闻客户端的快速崛起,加上微图、微视的分流,信息传播方式、速度和范围都在空前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新的信息源,网络舆论依然“众声喧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必要。一些重大项目引发的公共事件经验表明,社会舆情往往在引发公共事件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个别人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大肆捏造假信息、假新闻,混淆视听,煽动情绪,搅乱秩序,或者是想获得舆论的同情,进而攫取不当利益,或者是绑架舆论,来增添自身获取利益的筹码。舆情失控的严重影响在于,一个小的矛盾引爆所有社会矛盾,致使整个社会力量失衡而陷入混乱。如利益均衡图所示,在亚稳定线附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如果这个社会还只有个别矛盾达到极限,则还不足以发生引爆效应。但是如果社会有多个大矛盾达到极限,在亚稳定线附近,大大小小的各类矛盾交织在一起,很可能由小矛盾引爆大矛盾,小事件引发大事件。防止引爆效应,一方面应该积极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不能听任各类矛盾堆积;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舆情引导使人民群众明白真相,明辨是非,使有不当得利想法的人无处藏身。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的方法就是政府及时公开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正面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得政府的信息成为群众可以相信和依赖的权威信息。

下载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讲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讲:写好小动物

    第五讲:写好小动物 阅读体会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

    党课第五讲-心得体会

    党课第五讲-心得体会.txt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能随时兑现一切。人总爱欺骗自己,因为那比欺骗别人更容易。党课第五讲心得体会 从四次珍贵......

    第五讲党课心得

    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通信工程专业 不少同学对通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也有困惑:为什么毕业生抱 怨工作难找,而通信却属于高工资行业?实际上,高薪只是在 类似华为、中兴之类......

    第五讲:农产品营销策划范文合集

    创业培训第四单元第四节—农产品营销 计划课时:6课时主讲:陈昌平一、 单元教学目标:使学员树立正确的农产品营销观念,了解农产品营销的特征和策略,树立市场、品牌、包装、信息和......

    第五讲 客户关系管理

    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第五讲 客户关系管理第一节本讲主要内容:1、 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2、 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最终我们要说明:我们要比较务实地......

    第五讲 汉字起源[定稿]

    汉字概说 中国的语言文化 既要关注语言,又要关注文化。(春风夏雨秋日月,唐诗宋词汉文章。) 楚辞通雅颂,道德祖坤乾 汉赋与古诗,文章两司马 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最重要的意义上是存在......

    第五讲 竹林七贤诗选

    第五讲竹林七贤诗选 阮籍(210-263) 《咏怀诗》(八十二首)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其三 嘉树下成......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 百科名片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